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我国的高校在管理中提到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重点培养人才,在如今的教育方式上面也从之前的全封闭式教育转变为了开放式的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具有特点,并倡导多元化、平等化、人性化、开放化的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方位的贯彻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并调动教职工的工作激情。
一、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误区
(一)重行政轻人本
据了解,现在高校对于教育管理方面大多数都是凭着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用标准的制度来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教,把命令当成一切,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情感方面不被重视,使学生的个性被束缚。
(二)重集权缺民主
在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做决定的时候,不乏有一些领导对于教师的意见不予理会,一意孤行,这就促使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顺利等情况。目前高校中的办事处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职工对于自己的职位认知不够,水平不高等情况。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表明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缺乏民主意识。
(三)教育管理过于标准化
这一问题反映了很多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缺乏创新性,对于教师、学生的个性追求不够重视,没有创新理念,导致学生的学习权力不是自主选择的,从而使学校对于教育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运转。
二、“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人才
其实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本着明文规定来进行管理的,这使学生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下,并没有达到原先计划的目的。随着新时代的进步,我国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也有了一些的改变,使学生对于教育管理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这既适应新社会的需求,也使学生有了自主性,便可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个性,提高了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管理人员发挥自身潜能
以往的旧教育理念大多是墨守成规,导致高校的管理制度停滞不前,对其学校及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也有所影响。所以,再教育路上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教育教学管理可持续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的创新潜能,这样,不仅培养了教育管理人员及其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使学校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模式的对策
(一)以学生为本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高校管理模式大部分都是学校作为管理者,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然而这种管理模式显然在新的时代是不受用的,学校要想真正地为学生考虑,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就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这样的管理方式才能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再者要使学生本身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由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自己教学中的主人,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被动方,使其能够自主的培育自身的独立创新性,实现自我。并使学校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和特长的不同培育各个方面的人才,扩大学生的兴趣,把教育理念的重心倾向于学生方面。
(二)以教师为本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是对于学生而言,对于教师管理也是必然的。各高校在对于教师的管理方面也可丢掉旧的教育思想,放宽对于教育制度的规范,减少对于教师在教育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教师们有一个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教师本身的创造力运用到学生的身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教育的知识。在对于教师自我评价方面,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为教师建立一个科学的教育评估系统,使教师在通过自我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改正,以此来激发教师在工作中的热性,提高教师在工作中的能力。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仅在学生的身上受用,还对于全体教学职工有重要的影响。毕竟提高各高校的素质教育是高校管理的重心,素质教育教学是一直以来我国不变的话题。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才能变得更好,所以,跟随时代的进步,“以人为本”,提升各人的创造力、创新潜能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汤洁,苗迎春."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153~154.
[2]夏雯.高校"以人为本"创建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分析[J].现代教育,2015(10).
创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早已不能够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人才需求,创新管理模式成为时代进步的必然,现代新型的高校管理模式应该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实行多元评价等等方面进行建构。
【关键词】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中心地位的一种体现,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可以更好更快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同其它的管理并无太大区别,高校的管理也是通过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去引导和服务教学工作,使教学能够有序和谐的展开。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手段,顺应形势,采用最新科学管理方式,推进管理水平上升。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更新管理理念,以开放的态度,通过学习借鉴,创新工作模式,努力使高校教育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满足社会对全面性人才的需求。
1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行政型管理模式,这是在以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确立的,何为行政型?即借助行政管理方法来开展学校各项工作,重视按照固定规范规章办事。这种模式使高校千头万绪的管理能够统一、有序、依据可以、有章可循,能够有效避免政出多门等状况的发生,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现在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阻碍了人才朝着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实现素质提升。
1.1 管理系统过于封闭
行政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重视权威。从教材编订、大纲指示、教学改革、评估还是授课老师的安排都缺乏民主性、透明度。按照硬指标规章来工作,导致教育教学缺乏变通,不能使人们的积极性、潜力得到激发。另外,在对一项工作制定计划后,往往缺乏配套的措施,比如宣传、调查、反馈等等,使工作不能彻底的开展开来,呈封闭式。
1.2 管理内容过于统一
我国大部分高校管理内容都太过统一。习惯服从行政型教育教学硬指标,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设置课程、安排老师、确定大纲、使用统一的教材、实行统一的考核方式。这种模式能够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以此督促学校每个人争优向上。但是也直接使大学课程结构显得呆板,创新空间减小,陈旧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21世纪新型人才的求知欲,教学效果明显降低。
1.3 教学计划过于强制
高校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这就导致上级和下级之间、领导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呈现一种不平等状态,阻碍了交流、探讨和协商。因为缺少对被管理者的了解,使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按任务实施多过按针对性原则实施,控制过多,服务偏少。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拥有话语权决定权。而师生等被动者呢,则更多的是服从。另外,虽然近几年来一直在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交流,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定位,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不能给学校创造出一种师生互相平等探讨学术的氛围。
1.4 教学评价过于形式
教学评价最根本的是为教学工作者改进工作提供依据,但是现在看来却有些本末倒置了,评价通常被视为工作、学习情况调查,而不是决策以及工作改进参考依据。老师对学生的考察,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上,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且得不到有效反馈。评价多定时定性,定量分析却得不到保障,评价结果落不到实处,过于形式化。
2 创新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管理模式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的管理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校园更富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优化,资源得到挖掘,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多的满足广大求学学子求知欲,为经济发展输入全面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推进社会发展。
2.2 学校扩张的需要
“十五”期间,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进行了扩张,规模都有所扩大,招生也越来越多,有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给传统模式统一管理提出了挑战,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用人的标准越来越多元,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使高校保持生机活力的客观需要。
2.3 师生共同的要求
一所优秀的高校,应该深刻认识到“治校办学”四个字的内涵,治学就是指尽可能的管理好学校,办学就是指把学院教育好。想要达成这两点要求,教职员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给师生留下更多空间,是师生的主观要求。
3 创新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
3.1 改进行政管理模式
首先规范行政部门管理,督促各部门落实责任,大方向上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对待审批项目。其次,使管理方式向多元发展,除了必须要坚持的规章制度外,还可以借助奖惩制度、拨款、网络信息等等来辅助管理。再次,决策坚持民主科学,公开教学政务,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最后,为教育教学工作着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掌握最前沿的教学理念。
3.2 重视制度创新
始终围绕“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去培养出这类人才”另个问题,展开探索研究,在考察自己学校的基础上,适当的借鉴成功教学模式,坚持推进激励以及人文关怀制度,学术评价以及监督制度,领导听课评价教学课堂效果制度,不断完善院校两级管理模式,使管理始终保持系统化,同时日渐科学化,针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一旦发现,立即解决,通过修订管理规章,或者是加强监督等模式,使管理系统更加健全。
4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
4.1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高校想要与时俱进,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接轨,就必须不断学习,汲取先进教学理念,围绕着某个理念,逐步实行变革创新。管理思想的改变最终能够带动教育思想整个的一个改变,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是高校理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倘若关于理念过于传统,过于呆板,就会使教育教学工作盲目、僵死,缺乏生机,更不可能走在众多高校前列。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理念到设计,实施到反馈,从突出重点到全面推进,必须有机统一起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根本的需要坚持两点:一是现代化,必须具备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内容、方法,保持先进性;第二可持续,创建公平、公正健康的环境,顺应形势调整机制,坚持可持续,始终把提高管理效能,存进高校质量提升作为重要目标。
4.2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1)完善规章制度。高校规章制度是教育教学工作展开的重要指南,其制定必须集思广益,通过收集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统一协调,进行完善。制度要有前瞻性,同时具备可执行性。科学的制度可以为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是管理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展开,有张可循,令行禁止。
2)引进现代管理方法。行政型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比较机械,且主观色彩过重,没有很好的运用到现代管理方式。高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必须以开放的态度,顺应形势,引进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建立信息管理、决策、监控三大系统,使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和主观性。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工作人员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主体,其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制约着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是一项脑力为主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管理人员想要使学校向更好更强的道路上走,一方面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还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
4)多方主体相互监管制约。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方式,自觉实现由“大权独揽”到“加强引导及服务”的转变,给予师生更大的空间,发表建议意见,参与决策,进行监督。从一线教师以及学生的反映的问题中,找出改良创新之路,以便促使教学管理向着良性高效运行发展。
5)转换管理与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展开的关键环节。现在看来,绝大部分高校实行的还是目标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渗入,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为了使自己的主动性有所增强,就必须在实行目标管理的同时,尝试着采用其他管理与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的顺畅可以极大的提高高校办学质量。
6)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目前高校普遍都使用的是学分制管理模式,这种弹性学制有助于克服传统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过于统一、模式单一等等弊端;有助于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组织学习,在坚持统一的基础上,彰显个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和创新力的提高。不断深化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外也给教师提供了激励、竞争机制。
4.3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高校构建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以及各大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此实现对教学质量、过程、效果的全面监督。继而站在高处有效调度教学工作。首先,构建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对待优秀教师,给予优质优酬,严格依照科学、合理、可操作原则,展开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求学生、教师、领导各方主体都参与进来,使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公正公平。其次,对学生素质实施综合测评。就考核方式而言,除了借助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还必须实行学分制,让高校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去参与课外活动,从中锻炼自己,获取学分,使评价不再只是停留在分数上面。就考核内容而言,其中期末试卷考核题型必须多元化,考核内容细致与全面兼备。最后,对不同学院教学状态进行评价,采取目标管理方式,进行科学评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集思广益,通过学习借鉴一些成功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学校管理体制,使高校教学质量向前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邓志建.浅谈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95-96.
[2]耿鸣,张丽声.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7-10.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内外因素,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综合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事业迈上一个新的阶段。
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但重视程度不够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为响应号召,企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高校信息化建设虽有所发展,但就社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却明显滞后,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不够,热情度不高,投入较少,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高校信息化人才短缺,阻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高校只有不断更新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才能真正高效合理的进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目前,高校中信息化管理人才短缺,还需要一大批高技术人才来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以及各种软件的集成和开发。目前,各个高校中专门从事信息化技术的人员较少,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也较低,很多教师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掌握不了新的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导致了利用率低、管理效果差的问题,阻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
(三)缺乏系统科学的布局规划和协调
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缺少全局性,没有战略眼光,没有从全局、全面、全员的角度去规划和构建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案,建立的通常是比较分散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学校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信息资源无法科学地整合和规划,给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前进的阻力。
(四)教育教学的管理软件开发不够,软件的实用性较差
高校的教育教学软件通常是由聘请的外部专业人员来开发和设计的,由于设计者本身并不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一线人员,没有教育教学的实际管理经验,对其具体的内在情况了解不多。同时,通常都是很多所高校使用同一套软件系统,使得软件的实用性比较低,不适合每一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达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和目的。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一)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学生工作优化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学管理,需要把实际的教学管理活动纳入到网络信息环境当中,通过逐步完成教学管理信息的电子化,可以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流程。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是遵循信息化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而产生的新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教学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重要表现,也是高校教学管理与时俱进的体现。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更加凸显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校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也能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
(二)加强校际联系,互通信息,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升,加快了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更新速度。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如何汲取最新的管理理念,用于教育教学的管理之中,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建立校际教学管理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实现合理化制度的分享互用,避免资源重建,更好更快地促进自身健康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引入信息化,将极大地增强校际沟通的能力。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高校发展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三)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
我国高等教育很早就提出了实现规范化教育的问题。合理的领导管理体系是实现这种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实现高校教务处与各个学院的协调沟通,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保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可大大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的规范化建设程度,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为各个学院及时掌握学校教务信息,帮助学生及时实现个人选课、成绩等相关信息查询,从而使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有序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对高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学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体现为信息收集、管理、反馈的思维模式的固定和僵化,不能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有效利用。加之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必须通过合理的培训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要求,导致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因综合技能不强,不能适应信息化的管理工作。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领导要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去抓,统筹规划、加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员培训。统一管理学校信息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及时更新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做到效益最大化、利用充分化。
(二)更新观念,完善制度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应用。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应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现管理创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并非少数管理人员的事情,要靠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教务部门制定并完善与之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在学校中营造一个人人乐于用、人人会用的氛围,创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和学习的大环境。
(三)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高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标志,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领导要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当代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库和优质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是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两大任务。
为此,学校一方面,学校要对已有的信息资源提炼整理,进行合理的分类,建立具有搜索功能的门户网站,网站内容可以分为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使校内师生只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获得网站上的教育信息;另一方面要统筹规划全校的数据资源系统,统一标准,分级分层开发,科学系统管理。在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的过程时,要依据国家有关网络教育技术的标准来进行,正确定义和描述各类数据库信息,按照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统一各级各类软件的信息编码和信息采集,使校内和校际间的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并可以进行互换。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教育资源吸收系统,把一些高质量的图书馆和更专业的数据库资料吸收过来,在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前瞻的、更加专业的资料。
(四)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是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和具体的操作使用者,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由此可见,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综合性人才团队的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事关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大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社会需求,促进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五)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
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完全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对科学技术多元价值取向的研究。要做到既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对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方面的作用,又要谨慎地对待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负面影响。高校只有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六)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质量
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必须参与到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当中去,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建议和信息,并且要有专人将所有的信息系统化,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门人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随时根据具体需求对系统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系统的实用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搜集用户的使用感受和建议,对系统进行升级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扩展应用功能。
(七)加强高校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
为保证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支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队伍,以及技术过硬、符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维护队伍,以便能够合理的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能及时处理网络、计算机设备等方面的故障。对于高校的教师,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人员要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深造学习,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八)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是硬件的更新和使用,而且涉及教学的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问题。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扩大院系部教学和管理的自主权: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通过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在制定这些制度的时候,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保证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实现。在执行过程中,用制度来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根据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生本理念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状
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与人民关注的教学重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高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高校学生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下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问题,一切结合学生考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们真正的参与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这将是对生本教学理念最好的诠释。新世纪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极高,个性特色凸显的更加鲜明,主体意识强调的更加强烈,这是属于现代化高等教育的特色之处,随着主体化的认可程度逐渐加深,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已经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学校、老师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隔阂,矛盾日益激化,并不利于現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们创造了更多表达自己意愿的空间,从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生本教育理念的践行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生本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这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式,重在强调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以学生的角度出发,高度尊重学生的地位,全面依赖于学生的发展。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为使他们好学而作出相关的设计。生本教育理念下,高等教育中的育人思想不但是体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样也体现在学生的创新管理过程中。生本教育理念要求重视人的作用,注重生命的意义价值,遵循生长的本质,在此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教学管理价值与作用,践行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专注为了一切学生。积极地鼓励学生们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肯定并尊重围绕着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活动,转变成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自主管理模式。
二、生本理念下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
教育事业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类型,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同属于服务行业的人员,他们是服务的提供者,因此作为接受者的学生应该享有特定的服务。现阶段,多数教学管理者还是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重视师本理念,特别是在管理上过于重视老师的地位,忽视对于学生的服务,导致与学生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没有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耐心解答以至于学生的需求无法实现,甚至还有部分管理者对学生冷言斥责,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信息获取不及时
在最理想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信息需要获取的及时有效,并且体现出对称性,也就是相关利益人员应该了解的信息保持一致。信息获取的渠道不同,导致出现不及时不一致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相关信息的产生以及传播过程中,管理人员、学生本人以及老师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多的则是学生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并不了解或是完全不知情,只是顺从着学校的管理与安排。因此这种问题的存在严重打压了学生们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中,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任意渠道来取得学校下发的任何指令,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学校的管理人员并不重视学生们的知情权,只是通过单一途径进行下达,对于学生们消息的了解程度并不关心,因此就造成了上述局面,这也导致了某项活动或者是命令落实程度达不到要求。
(三)学生的被动参与
在国家高校教学管理中,大多都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突出管理者的地位,在作出相应的决策之后下发通知让学生们配合参与,学生中的主管职能部门与教学管理人员在此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学生们只是他们负责管理的一个对象,处于被动接受管理的状态。学生们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参与的过程中,学校下达何种命令何种任务,学生们就必须要按照规定进行参与,且必须要在这个过程中符合学校任何变动的安排。管理组织机构常常是学生会、学生分团委等,而这些组织虽然是学校进行组建,但是没有较为规范及合理的制度措施,所以并没有明确的监督管理机制,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针对现状的解决措施
(一)及时转变思想,提升服务质量
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服务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管理人员应该积极树立服务意识,并且明确好自身的服务角色,保持良好的服务与管理姿态,平等的对待被管理的学生;积极转变思想,摒弃传统落后的服务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服务管理水平,耐心的为学生们提供高效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加强宣传力度,拓展信息覆盖
借助于校园广播以及网站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多渠道的服务方向,拓展教学管理信息的覆盖面积,专注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播,努力将各方信息达到对称化水平,使学生们充分了解学校的相关管理政策及办事流程等。学校属于一个大集体,在这个校园中学生们应该充分被尊重且发挥出具有价值的主体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宣传渠道也得以拓展,学生们本身就具备着获取多方信息资源的能力,无论是通过与人交谈还是借助于辅助手段,学生们只要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就可以更好的参与到主体地位的落实中。
(三)鼓励学生参与,支持生本理念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起主体教学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并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使学生们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态度,给他们创造更大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报名管理人员的选拔,重视责任感强、有能力且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代表,使他们可以更好的任职于管理者的工作。重视学生的权益保障,充分保障学生们的各项权益,培养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探析生本理念下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很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生本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并且需要构建起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管理团队,在这个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们的自主管理能力,使他们可以遵循管理人员的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强化他们的管理组织职能,引导着学生管理团队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荣军,李亿.美国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生本理念与实践及其借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4:94-96.
[2]丁义文,罗春婵.基于生本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析[J].亚太教育,2015,32:51.
[3]骆蕾.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3:191.
关键词: 创新教育 高校教学管理 管理现状
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的中心,是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保障。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虽然专业基础扎实,但创新能力比较低下,这在当代社会和国家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是不利的。创新教育是如今高校教育的主题,高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对传统教学管理做出改革。
一、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指对人才进行高素质的创新培养。创新教育是在继承传统教育的优势基础上,更注重对现状的突破和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教育内容是:对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1]。
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针能贯彻实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爱好学习。
二、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在办学和管理方面不断探索,高校之间各自探索出了不同的管理制度和方案。这些教学管理总体来说比较符合当时实际与发展,有效保证了高校教学有秩序并且良好地运转。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教学管理政策主要是学分制。学分制能够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大大降低了以往管理者凭经验办事的刻板性和随意性[2]。
在肯定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取得不错佳绩的同时,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过去教学管理思想、教学方式很多地方已经不能满足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学管理观念保守、管理体制不合理、教育考核与评价方式死板、管理环境松散、管理手段落后。
三、高职院校的创新教学管理
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僵化的教育体系改变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个理念在时间过程中对各大高职院校产生了一些影响。各大高校逐渐重新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改变学校的课程编制,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针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教学管理体制,我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提出创新教育背景下关于我校的教学管理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的思想观念
与传统教学对比,创新教育注重自身潜力发掘。这种创新教学不是说制订一系列加了“创新”的计划和方案的条例就可以了,除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外,最重要的是教学观念一定要创新。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控制得比较严谨,所以,通过高校教育教学中控制的具体情况分析,应当对教学控制内的部分思想进行创新[3]。这部分控制内容的创新要注意把握好尺度,方向要明确,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况。
(二)革新完善课程管理
传统课程设置往往是严格按照学科和专业划分的,各学科专业之间跨界交流合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容易致使学生的知识构造单一,思维狭隘。不符合当代创新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要求各专业学科的课程设置能综合化、多元化。近年来新课程革新就比较完善地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完整地、及时地把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成果表明折射在教学课程中,而且把人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综合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跨界学习找到知识的共通点。学校要扩充和调整选修课,选修课要符合创新教育标准,提高选修课的学分和教学质量[4]。创新教育就是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园、生活、社会,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加强师生教学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且是教学的服务者,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权衡好师生关系的处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是创新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
(四)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制订一套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测评的评价方案。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针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制度的实施能更好地保证创新教学管理持之有效地运行。
四、结语
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且复杂的管理工作。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都曾借鉴甚至照抄过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每个院校面临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高职院校必须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案,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静.创新教育背景下师范类院校教学管理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33(9):12-13.
[2]石金叶.创新教育视角下的教务员队伍建设――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