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第1篇

经过两个月的意见征集和方案修改,深圳2015年中考改革方案终于出炉了,记者从深圳市教育局获悉,科目调整后的中考科目为5科共460分,成绩以单科原始分、单科等级和原始总分同时呈现。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尚强表示,对于备受关注的思想品德考试,做义工等帮助他人的行为或纳入考查内容。

根据2015年中考科目设置,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理化(合卷)、历史等五科文化课考试安排在初三年级末进行,采用闭卷笔试,体育考试项目则以深圳当年中招体育考试方案为准。各科卷面分值均为100分,但历史和体育按照卷面成绩的30%折算后计入中考总分,故中考总分为460分。

新增的生物与地理(合卷)考试也是闭卷笔试,卷面满分为100分(生物50分、地理50分),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但考生均须参加考试。在中考总分相同的情况下,生物与地理(合卷)分数高的优先录取,还可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参考条件之一。

生物与地理(合卷)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初二年级末进行(一般安排在每年中考结束后第二天下午),因特殊原因缺考的考生可申请在初三年级末参加一次补考(与下一个初二年级学生一起考试)。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第2篇

问 题

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现已在很多教学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根据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重新设计规划课程体系、课程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建设和补充完善、课程建设成果之一的教材充分体现了当今先进的职教思想和理念,这些教学成果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应用。职业院校的考核评价及相关问题也属教学改革的范畴之中,各院校也做了大量的改革、尝试和探索工作,但仍存在问题。

一是注重知识掌握,轻视技能培养。目前的考核方式以理论考核形式居多,技能方面的考核这些年虽有所增加,但普及性、规范性和成熟程度等方面均与以知识掌握为主的理论考核有差距。由大部分教师的来源可知,他们一般比较注重学科的严密性、逻辑性和思维的严谨性等,而对其应用性则有所欠缺,即在实际技能操作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考核方式近年来虽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是以期末考试和平时考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仍是主流,而期末考试又往往是以书面形式为主,实训考核则以学生的实习报告或实操作品进行考核。与这些考核形式相对应的评价方法则是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结合,实习报告或实操作品的等级程度,考核和评价缺乏全面性。

三是考前准备充分,考后反馈忽视。学校、教师和学生均对课程考核比较重视,对他们而言,课程考核结束后,一般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结束,是否合格关系到接下来的学习,故各方均对此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考核结束后,由于教学和考核时间安排的缘故,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师生之间通常无法交流,考核通过者或多或少地存在侥幸心理,考核未通过者也由于得不到教师的反馈,而无法确定自己的缺陷所在,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考核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因此,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注重对相关岗位能力的考核;依据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过程考核,特别是对实训过程的考核;在加强考核反馈机制的同时,力求能力拓展方面考核的推广。

实 践

本着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和素质并举、力求能力拓展等原则,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制订的考核方案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区分考核权重比

为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达到以考促教、以教促学的目的,学校制定了《关于学生课程考核的指导性意见》。意见指出,针对课程特点选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除笔试外,可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实践操作、作品设计与制作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见建议要改革和丰富考核内容,注重过程性考核,注意了过程性考核,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就考核问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性质的不同,如以理论性较强的通识课(定为A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或理实一体化课程(定为B类),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技能训练等课程(定为C类),分别制订各类课程的知识、技能与素养三方面的考核权重的比例。具体内容分配见表1。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实施全方位考核

根据“以德为先,全面育人”的学校办学理念,在制订学分制考核方案中,将思想品德行为和个性发展列为考核内容之一,这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分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思想品德行为学分是指学生在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个性发展学分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可以自主选择的,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学分,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考核比例。思想品德学分将学生每学期的操行进行量化考核后记入学生的总学分中,个性发展学分的计算方法参见表2。

课程对接行业要求,引入社会化评价

在各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将职业考核标准引入到相关课程中,且鼓励与要求学生参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考取工作,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职业技能大赛是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教师授课全方位考核的一种形式,学校通过各种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以此来检验教学。这也是拓宽考核渠道,引入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

成 效

通过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客观,更能够突出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考核的职教理念;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端正,学生更加注重全方位的发展,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全体学生均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成绩有所提高。对考核反馈的重视,使师生能够更好地总结、完善、弥补和发现上一阶段的成绩和不足,并予以及时调整,巩固教学成果。表3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前后情况分析。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角色冲突;解决办法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在现实教学中,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权威的管理者,又是希望通过自身的气质魅力来感染学生向上的领路人;既要在课堂中保持自我的本色,又不得不扮演好演员这一角色;既要在教学工作中富有情感,又要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是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内化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外化这些知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承担了更多的角色。故而本文试图找到解决这些角色矛盾的缓解措施,让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角色矛盾

1、情感关怀者与古板强迫者的角色矛盾

教师作为情感关怀者即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关心,理解学生,以学生同龄者的角度去看待学生成长中的错误和失败,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去关注后来者的成长。不能只以成绩来论英雄,和区分学生。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朋友,要当好关心学生成长的长辈。古板强迫者的角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必须要以既定的要求和目标来执行教学。一切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基础,从而不能经常像朋友一样和学生进行交流。有些教师也是由于教学思想陈旧,没有更上现代学生的学习步伐,不能根据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具体的更新和调整,在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新课改不断改革的今天,仍然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尤其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高高在上,做课堂的主导,而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更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同时因为本来教师和学生经历的时代不同,年龄差距大,更难理解现在学生的所想所需,所以在我们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和沟通交流,学生则认为现在的教师太呆板,太单调枯燥。从而在教学中带来许多问题。

2、表现者与演员的角色矛盾

表现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特点最真实的一面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是矫揉造作,更不会修饰。因此自我角色进行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就是教师根据自己身上的性格特点,气质和风格的演绎,这样对学生所教授的知识和感染的行为习惯则都是出于自身最本真的最直接的真实动机。但是扮演演员的角色主要就是指教师把教室当舞台,在正常的教学中把教师身份和其他的身份区分的很清楚,教师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出于自己的真性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之所以讲教师要把自己当演员,那是因为在社会中,我们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室就是学生的老师,在同行中就是同事,在家里就是长辈,在社会上就是一份职业等等,所以不能把这些社会角色混淆,要分清在不同场合,做适合身份的事情,尤其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思想是开放的,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为,所以有可能在教学中会忠于自己的本真,违背自己内心的却不得不传播给学生的知识的情况适合会出现自我内心的斗争。尤其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多的是传播给学生的是意识形态性的东西,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对于负面的东尽量别带进课堂,影响学生,把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分开。要传播的更是积极的一面,不管是从言语,行动还是思想上来说,都要分清本我和演员的界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素质的提高,注重德育的教育,保持自我的同时要传播积极向上的知识。

3、管理者与引路人的角色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权威的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计划,凭借自身的管理权力来管理好课堂并完成教学目标。但是,这样一个管理者角色主要是通过自己拥有的权力来让学生服从管理继而达到管理的目标来实现,这样一个角色即是课堂的“老大”,不需要别的就可以来压制学生,运用权力手段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控制和压制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而作为一个魅力者的角色,就是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品德,品质,身上所拥有的气质,知识的渊博,良好的性格等来实现让学生服从自己的教学管理,教师通过这一角色让学生在自己散发的魅力和气质,使学生从心底,情愿的服从教师的管理。这两种角色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比如在平时的课堂纪律管理方面,如果只用管理者的身份去压制学生,平息课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课堂学习活跃度上来看,作为一个魅力者去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不仅要当好一个管理者,更要学会利用自身魅力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心悦诚服的融入自己的课堂。

二、思想品德课教师角色矛盾的解决措施

1、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注重教学艺术的修养

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注重学生德性培养、品格养成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课程。它的重点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什么是好的品德并践行这种品德,因此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更是具有隐蔽性。如果一味的运用借鉴别人的上课艺术,则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越来越讨厌这门课程,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如何让课堂效果好,缓解教师的角色矛盾,首先需要品德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学科背景,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在课堂中不会只是像一个照本宣科的工具,只是一味的重复书本上固有的知识,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而是能够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课堂活跃起来,对于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幽默的长者,学生更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心悦诚服的学习。教师在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学艺术。教学不仅是一个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艺术对于本就枯燥的思想品德课来说更加重要,首先品德课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就是为了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好各种提问的技巧,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年纪班级,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提问策略。其次则是要注重好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艺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教材的内容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进程,这样使学生基本都能跟上课堂的进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对角色的理解

教室是教师的天然舞台,对于每一次课堂就是在舞台上表演,它不具有重复性,如果教师不注重素质的提升,那么对于课堂上发生的突发状况不能很好及时合理的处理,那么就容易慌乱,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容易暴露本真,而非全身心的想着应该注意什么怎么样做才是最好的,这样容易混淆自己的角色,因此,教师要通过不同途径学习,增强自身的本领,比如通过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等来提升对教师承担的各种角色的理解,提升其角色的内涵。教师对于每堂课都会进行不同的授课内容,因而会做出不同的表演角色,即使表扬相同但是内容也会出现相异的地方。因此我们只有经常在课后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吸取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其中可取的地方下次继续发扬,而对于不可取的则需要进行改造或者要舍弃,首先可以通过及时写课后小记来及时回顾上堂课中的成功的地方、失败在哪里、教学机智、课后学生们的反馈意见、教师心得等等,这样就记录了教师在当时的所思所想。其次可以以日记的,比如在班级里留下日记,对于课后学生有对老师所上的课程有所意见的,有想说的话都可以及时的记录在日记里,这样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反馈到上堂课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更能了解学生的心灵,更是倾听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3、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外部教学环境,减轻教师角色的负担

所谓的教学环境,即是指为了让教师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学校所提供的外部条件,这些包括学校的硬件方面,比如校园的环境,教师的配套设施,也包括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中,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要高,专业知识要高,这些都是内部原因,但是外部因素对于事物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业,要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少不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比如光明,干净的教室,安全的教学环境,足够的教学所用桌椅等,这些都是教师正常发挥他的角色所应该具备的东西。现在传统的教师考核制度中,主要是以学业成绩为主,从而在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教学压力,使教师更加注重成绩的提高,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其他长处,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所以需要学校和社会重新制定新的考核机制,另眼看待教师,降低教师的角色负担。

在新课改这样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师承担着更多的角色,解决和协调好各种角色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建立高效的课堂,虽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相信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解决。(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权梧桐.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冲突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3-47.

[2] 钱海英.新课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7-21.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研究性学习 途径

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思想品德知识,发展思想品德思维能力,获得思想品德探究能力,并能应用思想品德知识、科学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研究性学习呢?

1、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这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要重视“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像“品德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思想品德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思想品德思维能力,特别是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显然“探索学习思想品德”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有机结合,要求突出对思想品德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从而很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思想。

1.2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要突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对探究式教学法的评价可以采用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评课,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通过班会课或者书面问卷调查或者口述调查等形式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发现概念原理的目标达成度,以及运用概念原理解决问题的目标达成度进行量化考核:二是教师自我分析。可以通过评课研讨活动或教学后记等形式进行分析,从内容上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探究式教学目标达成度;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包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对价值观的获得;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情况等):③原因分析(从质与量两个方面分析案例选择的准确性;探究式教学的方式的可行性、科学性、前瞻性: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不断进行创新)。

1.3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要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取得直接知识,完成探究任务,从中为学生的观察、思维、自学、表达提供大量机会,使学生渐渐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自学,学会表达。在探究式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教会学生会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这就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质量。

2、探究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2.1要设疑引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难,有所进取。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2.2要以辩促思。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社会的某个重点或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摆事实,交流争辩,以辩促思,以辩明理,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发现问题,讨论争辩,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胜过教师讲解好几遍。

2,3学生探究。探究未知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探究新知识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之时,其热情犹如熊熊烈焰升腾,令人感奋不己。教学中应尽量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这种强烈的追求意识,促使其学习动力系统水平的迅速提高,变厌学为乐学。

3、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

3.1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第5篇

一、评价内容综合化

新课程改革后,思想品德课学习实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并且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优先目标。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和全面化就是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其他潜能与特质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要增进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提倡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因而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知识的习得状况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行为,并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仅生活在学校中,还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中。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庭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即对一个学生的评价由来自学生自己、同学、老师、家长甚至实践活动的组织方等多方面的评价共同组成。这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教学评价,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更具说服力和指导性。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往的课程评价过分注重知识掌握,而忽视学生思想和生活能力的考核,因而不能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思想品德理论的学习对自身生活的意义。我们要改变“一张考卷定全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形成性的评价。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必须做到细致全面,既要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评价其道德行为,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模式,将平时与考试、课堂与课外、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测试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发展真正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既可以通过知识性考试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可以采用观察、写描述性评语、谈话、写优点反思卡、个案跟踪等方法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还可以采用生活情境观察、生活情境问卷、生活情境判断等方法,及时回归品德评价的真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