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初中音乐;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或模拟出的生活场景,学生在这个模拟的场景中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将学生放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

二、游戏教学法

初中阶段的孩子好玩性比较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进行游戏教学。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用游戏形式复习各种音乐技巧,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音乐相关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如,教师可以举行影视与智力大比拼比赛,通过听、看、答、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选择《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

三、活动教学法

课堂、课外活动在音乐课堂中十分重要,学生在活动中,自己的音乐相关能力往往会得到全面发展。所谓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例如,在初中音乐课本《让世界充满爱》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嗓子。

总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整个音乐学习过程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合理的安排教学方案,加强初中音乐的学习水平,提高音乐学习技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学生。

参考文献:

[1]姚宇化.1949年以来我国初中音乐课程目标的回顾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范文第2篇

高师艺术教育本、专科专业点也从1987年的300多个增长到500多个;并且有硕士点30个。逐步改善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的状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给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怎样更好的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相接轨,实现与其携手共同发展,与时俱进,已成为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讨的课题。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在召开的专门研究布署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也在全国教育科学科研培训会上强调:“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

应该看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有一定的落差;与新时期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有一定的距离!在地方所属高师教音乐普修课十几年,最令人无奈的是,到目前为止,各学科、各专业学生中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几乎是乐盲,连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音阶、音高、节奏、节拍都不清楚。据学生们讲:“小学时上音乐课,就是跟着老师学唱歌,流行什么就唱什么,音乐课还经常被换成语文或数学课;到了中学,学校为了抓升学率,音乐课基本就没有了。”

而在基层高师,也就是地方所属专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目前仍延用着1996年国家教委制订、颁布的课程方案(试行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与农村音乐教学的实际脱节,且滞后于新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甚至把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等同于音乐表演人才来培养,把舞台表演人才的培养标准作为衡量以讲台、课堂为主要定位的教师的标准。以技能代替素质,把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引向技能教学的误区中,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在对基层在职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作问卷调查时了解到:大多数音乐教师不知道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甚至没听说过,更谈不上参加“新课程”培训。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音乐教师,也就是音乐教师不但要上音乐课,还要兼上地理、自然、英语,甚至语文、数学等课。这与新世纪我国迅猛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在部级、省属高师和大城市、发达地区展开的轰轰烈烈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较大的落差!然而,这些地方所属基层高师,肩负着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他们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和教学改革中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图示:为了培养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适应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实际需求的音乐师资,由沧州师专音乐系牵头,组织集中了15所地方所属基层高师在音乐教育与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了“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把目光集中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教师的焦点问题上。从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入手,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通过零距离接触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研究途径,掌握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动态,逐步改善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工作需要的现状,拟订出相对合理、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相匹配的、适应时代教育发展和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层高师(本、专科)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切实达到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基本目标。

类似这一课题,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美国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在欧洲音乐教育的传统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音乐师资的培养具有培养目标明确(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科学、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能力)、课程类别多样、各校特色鲜明等特点,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紧相配合的基础上,重视音乐教育学,重视民族意识和品德教育,并且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管理科学严谨、评估体系完善。德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将音乐理论知识、课堂实践和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起来,以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组织教学的经验、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提倡音乐教师应当是教育者、教学者、分析判断者、顾问和革新者。日本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侧重教育思想准备和音乐专业修养,其课程结构包括一般教养课程、音乐专业基础课程、外语课程、体育课程等,使音乐教师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修养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有其历史形成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各其独特的条件和环境,各区域高师之间也有自己的体系与特色。因此,不同地区、院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针对本校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特点、发展趋势而进行。尝试将地方的风土人情融入本校、本地区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使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所以,课题组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世纪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向及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

2、不同国家、地区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3、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历史、现状及其得失研究。

4、新“音乐课程标准”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5、适应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内容体系、评估体系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研究。

6、拟订出适应在我国北方农村贯彻实施中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具有地方特点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改革方案。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逐步改善目前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尤其是北方农村音乐教育实际发展需求)的现状。

2、逐步改善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现状。

3、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拟订出适应在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实施的、符合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教学大纲。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详实的、有说服力的决策参考依据。为21世纪广大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发展型、综合型、开拓创新型的教育师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从适应新世纪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视角来审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合格标准,进而探索出符合这一标准的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以指导高师(本、专科)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

2、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各地所属高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对知识结构、培养目标的要求上也都有其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采取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措施与方式。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运用比较法、历史与文献法、观察与调查法、实践与经验总结法,通过深入农村中小学校调研、体察、指导,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切身体验来指导基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范文第3篇

一、音乐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一)趣味性活动组织形式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反应灵敏度,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较为活跃、好奇心较强的年龄段。因此,在进行活动课设计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活动课组织,竞赛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这种激励下积极地参与到组织活动中来,促使教学效果提升。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责任意识。

(二)实践性组织形式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活动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在教学中设计活动的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小组合作是实践性的一种组织形式,随着小组活动内容的不断增多,实际组织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现阶段的小组实践活动已开始由教师自主安排小组转变为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动心理和心理需求,也实现了小组实践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小组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断积累知识,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主题活动组织形式

主题活动组织形式是以某一核心内容为主题,并依据该主题展开与此相关的音乐活动。学生依据主题充分发散思维,选择最合理、有效的实现途径,提升音乐活动的实施效益,从而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活动教学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需求。主题活动课组织形式能够为学会的音乐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活动课程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音乐活动课实施的途径

(一)活动课游戏教学策略

为实现活动课的有效展开,一般的会采取游戏的形式对音乐中的情节和情景进行转化,这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是最有效的音乐活动形式。比如在进行《红眼睛,绿眼睛》活动课组织时,可通过在地面画斑马线的方式模拟过马路的情景,组织学生扮演行人、司机、交警,模拟马路现场,学生自己根据红绿灯的变化进行表演和演唱。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在音乐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此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绿灯时可以歌唱,红灯表示休止、默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依据教材进行活动课设计

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的设计要以教材为基础。首先,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活动课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欲望,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控制好活动课的内容,依据音乐教材合理选择活动教学内容并制定活动方案和活动辅导方案,将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层层落实,保证层次化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最后,教师应对活动教学的材料进行延伸,不断丰富小学音乐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将声音与影像结合起来,丰富音乐活动的活动元素,提升音乐活动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引导,情景烘托,丰富活动课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活动课进行合理定位,确保活动方向与实际的教学需求一致,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教学,实现活动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将音乐环境用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从现场环境、表演活动着手,来实现活动情景构建,丰富学生的活动课内容,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小型演出(六一儿童节),锻炼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也可通过真实情景再现,来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如学习教材中《春光好》这部分时,教师可利用教学模具或是多媒体设备模拟一个真实的春天场景,在这种情景激励之下,学生更能深入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魅力,更好地带动了活动课的氛围。

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理论应用

一、新课标对音乐课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氛围3个学段,小学低段是指1、2年级。[1]小学低段的音乐课教学任务主要是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噪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辩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重点任务有四项,即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有爱精神。

(一)课程性质要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新课标明确了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还能够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

(二)新课标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求教学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课堂的教学要转变为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学低段学生中,如果过于强调利用多样的形式,例如看音乐剧(电影)、做游戏等方式,虽然能够使课堂气氛足够活跃,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收效甚微,教学化会造成学生的“虚假兴趣”,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气氛的度变得非常重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音乐创造方面,小学低段学生也需要纠正和引导,避免出现歌唱基本功不扎实,却努力追求与年龄不符的演唱方式。掌握歌唱基本功,熟悉不同曲种、编曲方式是进行音乐创造的基石,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就是对音乐创造最好的准备。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小学低段学生刚刚接触音乐,教师的引导方向和选曲非常重要。学生不断重复演唱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歌曲代表的风格、年代感、价值观等抽象概念的感受,对学生未来成长起来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新课标要求将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起来,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等,为音乐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作为初次接触美育的学生,接触更多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有助于为其拓展眼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新课标明确了要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我校歌唱教学过程中,重点对民族歌曲、爱国歌曲,以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歌曲进行教授,培养出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的优秀学生,充分展现出文化自信。需要让学生接触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尊重不同文化,开阔学习视野,理解不同种族、民族的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都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从义务教育中受益。音乐课也不例外,尤其在国内外各类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歌唱教学也逐渐摆脱了传授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慢慢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更加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兼顾整体的同时,发现歌唱有天赋或者技巧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二、小学低段歌唱教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新课标对歌唱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音乐课程的新课标中,融合了音乐欣赏、音乐编创、音乐表现等内容,组建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块,要求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借用游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低段学生在歌唱方面选择符合该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歌曲,并且以爱国歌曲、儿歌、民族歌曲等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活泼向上的歌曲,[2]联系方式采用齐唱为主,选拔优秀学生领唱等方式,穿插合唱、轮唱,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演唱方式。

(二)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启蒙教育阶段,小学低段的歌唱教学遇到的问题比较集中,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关键。这其中,解决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不准的问题至关重要,二者是歌唱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的不够到位。小学低段学生的歌唱教育大多来自幼儿园时期,受限于幼儿园教育的课时短、游戏性强等特点,由于幼儿园儿童年龄较小,很难接受枯燥的歌唱理论教育,因此该阶段学生歌唱专业基础非常薄弱。义务教育阶段普及性。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入学学生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歌唱教学大班额成为了教学的常态,齐唱、合唱是主要的演唱方法,因此教师很难去掌握学生具体的节奏感和音准感,也就无法对其进行纠正。商业音乐传播的不良影响。小学低段学生受专业歌唱训练很少,能够听到唱到标准音准、节奏感强的音乐较少,相比之下,广场舞、流行音乐、手机小视频背景音乐等大量泛滥的音乐不绝于耳,这种耳濡目染时间久了会导致学生认为这种歌唱方式才比较“酷”,从而忽略正确的发声方式,无法学会正确把握节奏感。

小学音乐教学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音乐新课标对课堂设计提出新的理念,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他们了解音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一堂理想的、高质量的音乐课,不仅是学生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这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以全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进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构建和谐的小学音乐课堂。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进行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按照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如精心制作的教具、道具、课件等等,但有时是如此精心的准备换来的课堂却是低效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个别教师只是备了教案,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是解决了怎么教却没有解决怎么学,只重视形式、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习;只重视教学媒体演示、操作,轻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造成音乐课堂教师一人演独角戏,学生当观众坐船板凳的现象。

(二)问题的提出过于单一,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

经常听到有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问题。例如,"这首歌曲好不好听?""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好不好?"等等,这样低层次的提问甚至是流于形式的提问,造成课堂时间严重浪费,同时也让学生总是处于低层次的学习之中,缺乏思考,同时也影响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降低了音乐课学习的层次。

(三)忽视音乐学科的本质,教学设计盲目性

对音乐本质的了解可以为音乐教育的本质问题奠定基础,首先音乐是听觉(声音、声响)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是创作的艺术。忽略了音乐学科的本质以及音乐教育的的本质,没有以音乐为本来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诸多环节迷失了方向,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地理课,过多强调作品的背景、创作来源和地理风光景象等,而重要的音乐旋律、音符、节奏忽略了。忽视音乐本体的现象尚不止这些,比如只重视兴趣、态度的培养,轻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只重视形式、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习;只重视教学媒体演示、操作,轻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等。

(四)课堂结构不合理,课堂氛围沉闷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欣赏教学或是活动课,都有它合理的课堂结构。以唱歌教学为例,课堂的结构至少应该是两段体的结构,即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实际上音乐更是动静结合的艺术。所以在音乐课上,既要有动态的氛围,也要有静态的学习,音乐课更是情感的课堂,所以在音乐课上要有轻松愉悦的氛围,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二、有效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建议

我想从课堂准备、实施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方面,从课堂教学有效的视角,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课前准备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必要依据,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基础知识怎么样,通过课堂教学能达到什么程度,其身心素质能否适应并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往往从根本上影响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国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普通人的大众教育,是为了提高普通大众的音乐素养,而非培养音乐家的精英教育。音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来设计教学目标。

2、教学方案设计

第一,在对学情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设计中,我是这样进行差异化设计的,请班上的同学选择完成下面练习:(1)你能找出生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小乐器"么?(2)把歌曲中你能听辨出来的乐器记录下来。教师这样的设计教学目标,就是考虑了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音乐"这个问题上自由选择适合最自己的方式,根据自己的能力回答问题,区别对待学生。

第二,要在方案设计中注意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这是教学方案的关键所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认识、情感前提及知识结构联系,合理安排呈现的先后顺序,同时注意各个环节衔接的自然协调。设计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确定不同的施教策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如我在《洞家儿童多快乐》这堂课中的导入环节在,先为学生播放也罗舞片段,让学生观察出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然后再播放《洞家儿童多快乐》的歌曲,并出示侗族代表性建筑、风光、风俗视频,让学生对美丽的侗族有大体的印象和产生主观的感受。最后再提出问题:假如你到了美丽又富有浓郁人文风俗的洞族,你最想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特殊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猜想在美丽的洞族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就会展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新课标下的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可视为隐形资源和显形资源,从构成上看可分为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等等,这些都应把握其特征以便于开发和利用。

(1)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的、技能的、经验的、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情感态度的;

(2)条件性资源可概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施和环境,这些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

(3)隐形资源主要是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班级氛围等,是通过隐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课程;

(4)显形资源是指学校正规的学术性课程和计划内的活动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这类课程主要是以知识获得技能形成为主进行的。

(二)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激发学生主动性参与

音乐来源于生活,课堂中学习的音乐内容必定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中感受到的音乐,养成有意聆听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创作与实践。关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教学十分有帮助,它注重教学过程,强调让儿童们自己去做,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作。没有重复就没有音乐,每个音乐作品当中都有它的重复,当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少也不了重复这个教学方法,如在《玩具进行曲》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反复先聆听大鼓和碰铃声间等,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归纳,再反复聆听这些声音从力度上,节奏上有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从身边寻找"乐器",跺跺脚拍拍手拍桌子敲打文具盒,分别代表什么样的乐器声响与节奏,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原来音乐中的节奏就在自己身边。

2、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学生将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学生由过去从学科概念、规律的学习方式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善于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充分提供良好的、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走进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可以在课前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法,在课堂上选用"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情境,指导学生听辨、感悟乐曲。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最后在适宜的时间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在此教学片断中,不要一上来就为学生播放《雷》,而是播放雷雨的自然音响,"你能用你身边的乐器合作创作出一场雷雨么?"学生分组讨论,排练进行了表演:有的同学用抖动书页的声音作风声、有的同学摇水瓶的声音代表雨声,更有的同学用拍打腹部和拉拉链的声音模仿打雷的声音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快乐且满足,并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3、促进学生合作性学习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通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激发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通过对学生的课前学情分析,教师应该注意让成绩,个性,能力各异的学生在一个小组,这样的搭配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让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然后要注意课堂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宜过长,8-10分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主要执行者,因此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指导的公平性;最后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通过师生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三)课堂音乐有效性教学评价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举,使测试更趋完善。考核的内容要以《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考核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音乐素质教育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法是进行音乐教育评价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在音乐这种技能学科的评价中作用更加明显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纪律、唱歌、乐理、欣赏几个方面观察学生,视其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可将主观评分与客观评分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老师进行指导。以音乐欣赏为例,我设计了几条指标,如参与讨论的程度如何?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如何?每项指标下设四档成绩,视学生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如参与讨论积极评为A,理解乐曲不准确评为C等等。另外,我还设计了几个小栏目,如A、B比赛制,幸运大擂台,等等。激发学生参与,并视学生参与表现的情况打分,占总成绩的50%。

2.综合复习课

在每上完三、四节课以后,都要准备一节综合复习课。在这节课内要求学生回答有关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把零星的知识贯通成系统的知识。然后再进行"赛歌会",让学生把学过的歌曲进行一次大复习、大表演。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况得到及时反馈,将其成绩纳入总评之中。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最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笔试抽签考试。把卷子分成三个不同版块的内容并附上有趣的名称,如:节奏大比拼试题、音乐符号知多少试题、小旋律显功夫试题。学生就考抽到的类型试题,考试时间以10分钟为宜。这样的笔试形式和其它科目考试相比,学生不会有的严重的心里负担,同时具有激发学生考试的兴趣,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2)表演唱。把学生分成层次相当的8个小组,每个组抽到规定的内容后,在歌曲中加入舞蹈、诗歌等,排练成节目(以歌唱为主),把整个考试变成一个娱乐性的表演。教师可以提前将表现、音准、节奏、乐感、发音、动作等各项指标制成等级表,在实际评价时直接利用。

(3)音乐表演加分项(特长项)。可以个人表演,也可自由组合,内容(积极健康)、形式不限制,将学生的表现直接在考试的最后成绩上加分。这样的考试就变成了一台班级文娱汇演了,既能为考试加分也能为同学们献上精彩的文艺节目表演,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研究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实例是很多的,但是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因此我在论文中注重了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尤其是怎对音乐课的本体的分析,力求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