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旱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苗木抗旱;营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1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72
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且蒸发量大,水资源匮乏,人为破坏较严重,导致土地沙化问题较为严重,有关部门尝试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建设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气候干旱、土壤缺水严重,使苗木的成活率较低,通过苗木抗旱营林技术的研究,可以为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1 培育技术
不同的苗木生长习性以及具体的价值存在差异,所以要保证苗木具有较高的抗旱性能,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乡土树种优先原则,例如在陕西神木县进行苗木种植,就应优先选择当地的槐树、柳树、枣树、油松、杏树等乔木,或沙柳、山桃、柠条、黄刺玫花棒等灌木树种[1]。另一方面要在诸多可选树种中,结合各树种对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的实际要求,从中选择抗旱能力最突出的树种,例如,针叶林中沙地柏、樟子松。阔叶林中的臭椿、花椒、枣树,灌木中的柠条、沙柳抗旱能力最为突出。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选择出较适宜的品种进行培育,为苗木抗旱营林提供可能。
2 栽植技术
在栽植的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技术,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最为重要:
2.1 起苗技术
起苗时苗木根系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其后期的生长状态和成活率,所以应尽可能避免伤根,如果不得以伤根要有针对性的有效处理,不能盲目栽植。另外,不同树种的树苗起苗技术不相同,例如针叶类苗木通常要在起苗前进行打泥浆处理;阔叶类苗木则需要根部浸泡,但这些起苗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苗木在起苗后体内和根部具有较充足的水分,避免运输途中出现严重缺水[2]。需要注意的是,在起苗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苗木树种,进行具体的带土起苗、苗木修枝、截干栽植等处理,也可以达到避免水分过分散失,提高成活率的效果。
2.2 抗旱技术
现阶段人们尝试通过打浆、覆膜、覆土、覆枯草等措施提升苗木的抗旱能力,其中打浆措施主要应用于针叶类苗木,即在栽植针叶林苗木的过程中将苗木全部置于水桶,并加水,使苗木根部可以吸收充足的水分,然后将处理后的苗木上提式的放在有垂直壁的坑中,在根系基本铺展的状态下填土踩实,保留根部水分的方法。覆膜措施即针对具体的栽植穴进行面积稍大的地膜覆盖,使除植株外的结构均在地膜以下,进而缓解水分挥发的效率,提升苗木抗旱能力[3]。覆枯草措施即将枯草覆盖在苗木周围,达到控制苗株土壤温湿度的效果,进而提升抗旱能力,但此技术对防火的要求更加严格。覆土措施即在苗木栽植后,对苗木的根部位置施加一层松土,进而减缓根部的水分蒸发的措施。可见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抗旱技术主要是为了提升苗木根部的水分含量,减缓根部水分的蒸发速度,这主要是因为在根部缺水的状态下,苗木出现生理性干旱或者死亡的概率较大,可见适当采取以上抗旱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 管理技术
如果栽植的具体区域具备浇灌的基本条件,即使夏季正常降水,也要适当的进行灌溉,避免因严重的水分蒸发,导致苗木根系失水,影响生长状态或造成死亡。考虑到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较紧张,应尽可能的增加蓄水措施,例如新疆的坎儿井就是较好的蓄水结构,利用其在雨季存储水资源,然后在干旱的时节进行苗木灌溉,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以及对干旱天气的适应能力。其次,在对苗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对苗木所处土壤进行松土,松土不仅不会加快水分的蒸发,反而因对水分蒸发通道进行了改变,可以延缓蒸发程度,起到提升苗木抗旱能力的效果。再次,在对苗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定期对苗木周围的杂草进行清除,一方面可以避免杂草对苗木土壤水分的吸收,加快苗木干旱,另一方面可以为苗木根系持水时间的延长创造条件,降低苗木的死亡率。另外,在苗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阶段苗木对成长环境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苗木越冬特殊阶段,必须在寒冷的冬季来临之前,对苗木穴进行埋土防寒处理,直至翌年解冻后,对埋土进行清除,以此避免苗株因大雪覆盖而失水,出现生理性干旱,降低死亡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苗木营林的植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不能与选用的苗木品种的生长习性相违背,只有顺应植被特有的生活规律,才能保证采取的措施有效,否则不仅难以达到苗木管理的预期目的,而且可能造成人力、物力、资金投入的浪费和苗木死亡率的大幅提高。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已经认识到通过抗旱营林建设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针对阻碍抗旱营林建设的因素,进行苗木抗旱营林技术的探索,通过培育、栽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提升其成活率、优化苗木生长状态,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落实的具体体现,应不断地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会平.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1(03):42-44.
[2]赵洪林,李振秀,王巍威.苗木抗旱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6(01):111.
关键词:伏旱;反思;新举措
一、大旱过后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田水利建设的重新审视
农业抵御旱灾的能力核心是水利工程的发挥抗旱的能力大小,切实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在大灾过后重新审视我县农田水利工作,须认真正视以下几个问题:
1、抗旱服务体系不健全,抗旱物资储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科学的抗旱。全县还没有系统的建立起抗旱服务体系,现主要以县抗旱站牵头,以各乡镇水利站为骨干的组织机构,其体制还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短缺。
2、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开发地下水。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用水理念和技术,我们都已谙熟。然而,经过多年的抗旱实践,事实依旧是缺少工程,被动应战,大兴水利迫在眉睫。
3、水利设施欠账多、投入不足,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转、效益衰减等问题,又使供水保证率雪上加霜。应对今年这样的特大干旱,脆弱的水利设施显得捉襟见肘。
4、存在侥幸心理,缺乏长期抗旱的意识,靠天等雨的传统习惯又是造成抗旱‘短视’的主要原因。建重于抗,抗重于救,一味的有旱就抗,来雨就忘。抗旱保收本无可厚非,然而,过分地注重眼前,不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二、新时期抗旱工作的新举措
大灾反思之后要大干,利用农闲的大好时节,广泛发动农村干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全县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受制于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防灾抗灾能力还不够强。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抓大项目的同时,不能减少对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关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直接联系着百姓,它有着布局灵活、施工快、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利用经济转型和我县当前旱灾的形势,大力争取小型农水项目资金,多建、建好抗旱水源工程,弥补我县抗旱水源工程的不足。
2、加强水利工程建、管力度
(1)狠抓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到科学规划、科学设计,保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可操作性,将抗旱的远见性融入但当中,要考虑我县十年九旱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建设标准。例如抗旱水源井必须打井深度要比正常年景深2~5米。
(2)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不给发放资金,不准投入使用,质量必须达到标准方可使用。狠抓工程后续管理,做到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不能出现工程闲置、无人管理、无人用的局面,从导致一块地工程建设一两年就报废,然后重新申请项目,重复投资的现象发生。
3、维修和改造一批老水利工程,对待老水利工程要积极管理,不能任凭其老化甚至报废,应当用一部分资金来维护、维修,从而延长其工程的寿命,使工程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做比新建工程见效快,即节省时间又节约资金。而且还提高了工程的利用率,减少工程的重复投资。
4、减少行政干预,多些科学规划设计,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管理。由于行政的介入,导致水利工程项目过于密集,集中于某一地区,这样使工程分布不均匀。到了干旱之年,有水的地方没工程,有工程的地方工程之间争水、抢水的现象时有发生,必须科学规划,不能让这样尴尬的现象深入地发展下去。
5、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多元化,管理多样化。鼓励发展民营水利,制定相关政策,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以及应有的权利保障。
6、结合发展保护地,多发展节水灌溉配水工程,增强抗能力,更是今后我县发展农田水利的必由之路。
7、加快应急的抗旱水源工程和应急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使工程早日投入使用,百姓早日受益。
8、加大对损坏水利设施、偷盗水利设备、掠夺性开采水资源的打击力度。确保水利工程的完好、水资源的有序开采。
三、未来展望
1、引入农业保险,旱灾过后,如果有保险公司能从中分担一些补救责任,政府的压力自然会轻松许多。但是,农户的认识必须到位,仅靠保险公司的运作是不够的,政府部门要引导农户树立消费新理念,增强农户的投保意识和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达到减灾目的。
2、以国有资本为主,吸收民营资本投资水利工程,保证其产权,使农业产业化,产销一条龙,提高抗灾能力,减少农民损失的风险。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抗旱;措施;阜新市
中图分类号: S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阜新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十年九旱,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阜新地区水资源极度贫乏,人均水资源量439m3,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820m3的54%,全国人均量2200m3的20%。因此,加强阜新地区农业抗旱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旱措施
2·1水利工程措施
由于水资源的制约,要发展灌溉农业,必须坚持大力开发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坚持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阜新地区农业的抗灾能力,才能将阜新地区耕地面积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及辽宁省对阜新地区发展节水灌溉高度重视,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阜新地区水资源虽极度贫乏,但坚持开源、节流并进,按照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农业灌溉水资源能够满足节水灌溉的需要;近几年国家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由于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工程节水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发展节水灌溉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今后1个时期,要继续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抗旱农业的关键措施来抓,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的抗旱能力。每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3万hm2,采取开源节流提高供水能力,并通过抗旱水箱、灌溉机组配套,增加机动抗旱面积。预计到2010年水浇地面积达到8·33万hm2,机动抗旱能力达到3·33万hm2;到2015年,水浇地面积达到10万hm2, 机动抗旱能力达到6·67万hm2。
2·2农业机械化措施
农机措施在抗旱春播方面主要指实施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不同于以铧式犁全面翻耕土壤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耕作法的1种新型耕作方式。其特点是以机械化为手段和载体,在土地休闲期采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采用少耕、免耕和复式作业,尽量减少对土地的搅动。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有4方面的优势:①减少地表径流量50% ~60%,减少表土流失80%,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效果;②增加土壤蓄水量16% ~19%,提高水分利用效果12% ~16%;③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 ~0·06%,提高粮食产量13% ~16%;④对抑制沙尘暴及保护生态环境是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阜新地区从2001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已建立试验示范点40个,累计实施面积9·13万hm2,增加粮食产量8500万kg。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阜新地区已确立碎秆覆盖、高茬覆盖和整秆覆盖3种机械化作业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被农民普遍接受,计划2007年全市耕作核心示范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33万hm2,辐射面积4·67万hm2, 2010年辐射面积达到6·67万hm2。
2·3农艺措施
2·3·1抗旱作物比较适应干旱气候条件且在阜新地区有一定种植面积的抗旱作物主要有花生、杂粮、甘薯等。由于长期的生产栽培,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不断积聚和扩大品种资源。随着相关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杂粮、花生等抗旱作物已形成产业,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加大抗旱作物引进和研发力度,增加抗旱作物种类,扩大种植面积,制订和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质量,使抗旱作物生产成为阜新市的特色优势产业。阜新地区花生面积稳定在5·33万hm2,杂粮面积稳定在4·67万hm2左右。
2·3·2抗旱品种不同作物的抗旱性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抗旱性也略有差异。据观察,在2009年大旱中,硬粒型玉米比马齿型玉米受旱损失的程度要轻些。所以可通过试验对比,逐步筛选出不同作物的相对抗旱品种,每种作物确定3~5个抗旱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再加以推广,力争抗旱品种数量达到大宗粮豆生产面积的80%以上。
2·3·3确定最佳播期阜新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受干旱和无霜期的双重制约。任何1种作物,在生育期能够满足的前提下,还要提倡1个“早”字,即所有农作物都要进行适时早播。
2·3·4精细整地土壤的含水量及蒸发量与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土壤毛细管的开张度有关。通过精细整地,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降低土壤的蒸发量。
2·3·5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量,使有效降水更多地并更长时间地存于耕层土壤中,对缓解干旱影响效果相当明显,应作为1项主要措施重点推广。要积极争取国家沃土工程项目,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预计到2010年,全市大田农家肥施用量平均达到60m3/hm2。
2·4其他抗旱播种措施
2·4·1地膜覆盖作物水分需求包括用于土壤蒸发的生态需水(占30% ~40% )和用于作物蒸腾的生理需水。就2种需水而言,作物主要是生态需水变化大(无效蒸发大),地膜覆盖通过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增加回流水分,能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是应对干旱气候条件的1项重要措施。通过争取省及市里的支持和财政补助,引导农民在蔬菜、花生、鲜食玉米等高值经济作物生产上,扩大地膜覆盖技术应用面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预计到2015年,阜新地区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3·33万hm2。
2·4·2采用化学抗旱节水技术应用土壤保水剂、抗旱剂(农田黄腐酸类)、土面水分蒸发抑制剂等进行土壤和种子处理,可以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降低作物水分蒸腾,提高水分利用率。主要是应用FA (俗称旱地龙),可采取喷施、拌种和浸种的方法。喷施到作物叶面上,能够抑制叶片上气孔开张度,减少植株水分沿小孔向上蒸腾,并促进根系下扎,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起到抗旱作用;用于拌种、浸种时,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促使根系发达,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2·4·3躲旱播种传统的躲旱办法是小垄栽培,选用需水量小的作物和品种,依作物需水量大小的排列顺序是荞麦、糜子、谷子、杂豆、高粱、玉米、小麦等。现代农业的躲旱方法更多,可以选择更多的抗旱、早熟品种;还可以根据自然降有效雨日期来确定所播的作物和品种。如5月20日降有效雨,到9月25日(平均早霜日期),无霜期为128 d;如5月30日降有效雨,无霜期为118 d。以此选择种植生育期适宜的作物品种就能达到正常成熟。此外,还可以选择生育期略长的农作物品种,通过采取农艺措施,如早间苗、早定苗(2叶期),保证其正常成熟。
2·4·4气象措施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阜新地区十年九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十分重要。1991年阜新地区开始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年增雨量>20%,成为阜新市农业增产的重要影响因素。
3结语
根据阜新市的现实生产条件,可采用水利、农艺、农机及气象4项抗旱措施。实践证明,采取单一某项抗旱措施,应对阜新十年九旱气候条件的抗旱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只有尽可能地对各项抗旱措施进行系统组装、综合配套,在干旱及特大干旱面前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所有的抗旱措施中,水利措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依据目前阜新的水资源情况和投入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使水浇地面积扩大很多,同时单一的水利措施,除受水资源限制外,还存在生产成本投入过大的问题。在进行各项抗旱措施配套方面,要区别不同地块,分类实施。
参考文献:
[1]班显秀,王吉宏·辽宁水资源状况浅析[J].辽宁气象,2004, (4): 27-28·
[2]谢红梅·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5): 1965-1967, 1969·
[3]张双,张辉·阜新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7, (6): 68-69·
一、 选用抗旱性强的优良种
抗旱性是一种遗传特性,不同品种抗旱性不一,一般讲粒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根冠小、叶片狭窄、叶脉密、绒毛多、角质层厚、细胞体积小,保水力强,旱时仍有较高光合能力的品种抗性好,所以要精选良种,提高玉米发芽率确保播后籽出去苗。今年来辽西地区推广比较好的如:郑丹958等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这对提高稳产和高产有良好的效果。
二、 适宜的播种期合理的密度和具体的栽培措施
1.播种期对于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适宜土壤温度和湿度下播种,其发芽出苗率显著提高
适宜早播 ,可减少后期灌浆受干旱的影响。等雨迟播经常导致植株过高、易倒伏、每株籽粒数相对较少。特别是我们辽西地区土壤含水量低,春季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失墒快,要在可能情况下尽早播抓住现有墒情,抢墒播种。
2.减小干旱影响的栽培措施还有减小玉米的种植密度,以保证形成一个有效果穗所需的最小用水量较晚熟品种一般以稀植大穗为主,在雨水充足的年份也能高产。如东单60等。
三、 因地制宜的栽培措施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也很重要
1.搞好整地保墒:鉴于土壤含水量低,秋翻地多的状况,搞好整地是保证一次播种出全苗的基础。准备播种的玉米地块要早打茬子,人工、机械打茬深度要适宜,不能大搬家,造成人为失墒,打净茬子后及时耢地,迷住茬墒和土缝,破坏毛管空隙增加隔离层,保住墒情。秋翻未整地块,在土壤化冻8~10cm即可进行耙地,并要求随耙随压,达到播种状态。
2.机播墒情中耕保墒:玉米能否一次播种出全苗,机播是关键,因为它不但缩短播种期起到抢墒作用还可以深施化肥,避免化肥与种子争墒。另外机播种子均匀,覆土一致,深浅适宜,可以做到随播,随压不失墒,容易出苗。在玉米生长期间一定要注意及时中耕松土,使表层土壤疏松干燥,下层土壤湿润实落,通气状况良好,雨后及时中耕,间苗要及时,扒开根系土层,使幼苗靠近地面第一层的部分根系得到阳光暴晒,促进下层根系的迅速发展,增加下层根的数量,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3.培肥地力以肥调水:加强土壤耕层,增施有机肥或实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有利用抗御干旱。
四、应用其他技术增强抗旱性
1.地膜覆盖技术有明显的改土培肥、蓄水保墒、节水、增产增收的效果;
2.墒情极差地块,可利用育苗移栽法等栽培;
3.应用生根粉,增加玉米根量从而增加玉米吸水能力,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
二、抗旱田管进展
面对当前较为严重的旱情,加强以抗旱为中心的小麦后期田间管理至关重要。4月22日省赤霉病防治现场会后,我市立即安排,印发了抗旱和防治病虫的传真电报,召开了小麦后期田管现场会,副市长庆德超与会作了动员和部署,全力推动小麦抗旱和后期田管工作。截止4月28日,全市小麦已抗旱15万亩,“一喷三防”工作已完成78万亩次,小麦抗旱、病虫防治等工作进展顺利。
三、主要措施1、全面动员,快启动。
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一天抗旱,产量损失就小一点,甚至没有损失,还能增产。我市通过现场会、动员会、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明白纸、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小麦抗旱和田管工作,达到了快发动,快组织、快协调的目,增强抗旱和后期田管的时效性,减少在宣传、筹资、调水等环节的博弈时间,力争在10内将小麦全部抗旱一遍,适时开展“一喷三防”,降低旱情可能带来的损失。
2、合理安排,巧调度。
3、科学指导,适用水。
>
小麦生长后期抗旱是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部分农民有疑问,现在能不能洇水,会不会影响小麦后期根系的吸收能力。我市组织全部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抗旱一线现场指导农民适时、适量、适法抗旱。采取墒沟灌水,灌跑马水,在大水跑完全田后,立即放掉多余的水,不让田间积水,避免小麦头沉遇风倒伏,后期引起小麦根系的窒息,加速衰老,造成粒重降低;有条件的还实行喷灌,并喷施叶面肥和抗旱药剂,增强小麦自身抗旱能力。4、抓住重点,带周边。
小麦抗旱要抓住重点,我市首先抓好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的抗旱,带动全市面上的抗旱工作;抓好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小麦抗旱,动员他们积极抗旱,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开展抗旱。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防治队的作用,帮助出远门打工,回不了家的农户和部分困难户开展抗旱,不能因为家中无人,就不抗旱或者忽视了抗旱工作。
5、责任到人,全覆盖。
当前旱情严重,不仅岗区旱,圩区也旱;水源相当紧张,不仅岗区缺水,圩区也要提水抗旱。同时,小麦病虫害防控任务也较重。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具体抓,镇村干部全部分片包干,包村到户,责任到人,努力做到抗旱田管工作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覆盖全市所有田块,力争病虫防控到位,旱情全部解除。
6、多方筹措,大投入。
面对抗旱和田管的资金难题,我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抗旱资金投入,采取工作经费挤一点、财政补一点、农民掏一点的几条腿走路的办法解决抗旱经费问题。市财政拿出500万元资金实施库塘补水,各灌区开动机械,抢提外水进塘坝,最大程度解决农民抗旱水源难题。并根据抗旱效果实行以奖代补,调动各镇街道抗旱积极性。同时从小麦高产攻关良法资金中拿出110万元,其中100万元公开招标采购45吨40%多菌灵悬浮剂,10万元采购美洲星叶面肥8万袋,免费发给高产创建示范片和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农户使用,带动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全面开展,带动农民增加抗旱和田管资金投入多万元。
7、加强督查,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