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作问题研究

工作问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作问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作问题研究

工作问题研究范文第1篇

摘 要 企业的有序运营以及管理都需要借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辅助,统计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就如同企业的嗅觉感官,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统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保证结论的真实有效性,提高统计信息的可信度。统计工作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有许多的问题还需去面对和解决,我们应该去正视这些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让统计工作更加好的去完成,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 企业统计 工作 意义 问题;

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的基础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当今形势下,经济统计工作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成为供水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运行的重要性

(一)统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管理工作把提供有效信息作为目标,涵盖公司生产、财务、消耗等综合数据,为企业领导决策分析和管理提供切实可靠的数字依据。

(二)统计工作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均衡生产,对生产进行控制,提高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想实现高速、高效生产的目标,就必须重视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协调性、经济性和平衡性等控制问题,同时,也必须依靠及时、准确、安全、可靠地信息。依靠这些信息分析生产情况,研究生产条件、生产任务和生产时间三方面的综合因素及动态平衡,从而为企业提供进行生产控制的有效依据和建议。

二、供水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形势,统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在一些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统计数字不准确;统计计算方法和口径不明确;基层单位报表不及时,影响汇总时间;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的开展不平衡;具有份量的分析研究不多。具体来说,供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统计队伍不够稳定。基层单位对经济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统计员经常更新,流动性大,容易导致新任统计员对统计口径缺乏统一,进而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严重影响报表质量。

2.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基层统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只会搞数,但是不懂数,更不会用数,往往不能写出较高水平的分析,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经济统计工作和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解决方法

1.责任人制。在每个单位选出统计报表责任人,其负责本单位具体的统计报表任务,如日后出现迟报现象,便可与其取得联系。此外,以文件形式将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报表要求、统计工作制度和指标解释下发到各个单位,由负责人统一管理和掌握,以利于在更换统计员后,迅速掌握统计口径,保证上报数据的质量。

2.重视培训。定期采取多种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规定时期内对统计人员进行轮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令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报表的编制技巧,了解新知识尤其是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技能、现代统计调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令他们在懂数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新问题及新情况。此外,还要经常组织统计人员召开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可以到同类或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充分发挥供水企业统计职能作用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统计职业道德是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应该履行的行为准则,它关系到统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凝聚力、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关系到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以及统计事业的兴衰。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实事求是,这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也是真个统计工作职业道德的核心;服务社会,统计信息服务于社会,如果不注意经济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垄断,令统计失去原本意义;保守秘密,这是统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统计人员必须遵守的重要一项。

(二)强化统计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统计分析需要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对供水企业全部或局部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统计活动是一个重要阶段,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的重要途径。所谓整体功能,是指信息、咨询及监督,其中每一项都不能离开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会体现其价值。统计咨询与监督的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提供建议策略,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统计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等综合加工及分析研究。

(三)加强统计信息管理

信息对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各项具体作用都是在统计信息的基础上派生的,随着现代信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进入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因此,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决策功能,令其尽快适应供水企业自身的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已发展成一门社会科学,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提供统计信息及咨询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目的。供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把统计工作纳入到各部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协调与发展。

参考文献:

工作问题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质量评估;问题;提高

中图分类号:G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60-02

质量是组织和个人关注的焦点,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随着我国人事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其是否到达预期的工作目标。关注档案质量,对档案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既是档案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1.1 促进企业的发展

当今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竞争。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在国际竞争、国内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事档案工作管理的好,档案能够反映人才的客观情况,有助于企业根据每个人才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有助于企业开发人才资源,极大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果人事档案残缺不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混乱不堪,不能使各类人才得到充分的使用,影响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

1.2 促进企业人才的选拔

由于人事档案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员工的个人经历、业绩等情况,所以对企业录用新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供系统、全面的人事档案信息,促进了企业人才的选拔。同时,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利于对员工的情况全面了解,利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1.3 利于对人才进行人性化管理

企业根据员工的档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员工提供帮助,解决员工困难;可以分析员工的发展潜力,以人为本,帮助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使员工在工作合理的工作岗位上,最大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供员工的忠诚度,减少离职率。

1.4 保障个人利益

由于人事档案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历史性,随着个人的成长,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是人生的一面镜子,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所以人事档案具有不可代替的凭证作用。当个人工作调动、入党政审、职称评审等必须经过档案的审核。如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好,档案遗失或档案材料残缺不全,就可能不能进行有关的活动,损害其合法权益,影响个人利益。

2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原则

2.1 客观性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件客观性的工作,对此进行的质量评价也应该客观的,档案管理工作评估的指标和评价内容也应该具有客观性,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通过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来客观反映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内容,符合档案管理管理工作的实际和需求。

2.2 实用性

档案的质量影响档案价值的实现。档案质量高,档案的开发价值也就高。档案工作质量之所以可以得到越来好的发展,其中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功不可没,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切实的对档案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当然档案管理工作还可以在实用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使评估标准和内容更易于被工作人员接受,使用更方便,进一步督促档案工作的发展。

2.3 导向性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应该遵循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具体的评估指标来体现国家对于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档案质量评估工作为各档案管理部门制定各自档案工作计划的依据,体现日常档案工作中的主要工作环节和工作重点,指出各级档案部门和各类档案机构的工作重点。

2.4 科学性

档案质量评估工作能够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反映档案工作中的各项规律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对档案工作质量有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及程序,带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5 程序性

档案管理工作评估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评估工作基本分为自评摸底、核实公示、实地测评、结果反馈、总结评议五个步骤。自评摸底按照文件精神及评估标准进行自查、整改、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核实公示是对自评材料准备情况进行核实,并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予以公示。实地测评是将评估委员会组成若干评估小组,分别到各地进行实地测评。结果反馈是评估小组向被评估单位及当地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反馈评估情况。总结评议是对评估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书面综合评估报告报国家档案局。

3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

3.1 目标不明确

首先,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机构目的不明确,单纯为了评估而评估,对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利方面则不注重。有时评估只是象征性的工作,没有真正去做好评估工作,不能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付评估,一切工作都是为评估做准备,没有真正从为企业提供人才、为人才服务出发,甚至有的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只是在评估期间做档案管理工作,临时抱佛脚,只追求数量,不要求质量,评估工作一旦结束,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结束,评估工作也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评估。

3.2 准备过程不规范

准备过程不规范主要体现下面两个方面:其一,过分追求形式统一。做好档案质量评估工作,进行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必要的,但是要有个度,过分追求形式统一,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也会档案本身造成损害。其二,评估准备工作没有分清主次。很多企业在档案质量评估投入很大较大的资金用于先进设备的购买,完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建设很好,但是却忽视了档案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材料用笔不规范书写不规范,字迹不耐久等。

3.3 评估整改工作没有做好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目的是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指出后进行整好,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但是如果指出问题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去改正,评估工作也就没有意义。很多档案管理部门对于评估给出的意见没有及时整改,等到下次评估工作时才进行突击更改,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进行整改,这样使档案质量评估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4 提高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对策建议

4.1 转变观念,加强教育

加强评估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使改善评估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让评估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参见培训、交流学习、学术讲座,进行继续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4.2 加强日常评估,注重整改

讲评估工作量化的日常的工作中去,从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入手,完善细节。在评估工作中注重档案质量,以提高质量为主,追求质量与形式共同提高。在评估工作提出的意见,要督促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整改,真正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3 加强监督

为完善评估工作,加强档案工作质量,需加强档案质量评估工作的监督。

①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考核。主管部门进行定期对评估工作、评估整改工作进行考核。

②中介机构测评。引入中介机构进行测评不仅能激励评估部门做好评估工作、档案管理部门高质高效的管理人事档案,同时使档案评估、管理更加全民化、透明化,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③个人监督。员工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进行对档案评估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5 结 语

进行档案工作质量的评估可以提高档案质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使档案科学规范的同时,更好的为企业和个人服务。为此,要加强对档案评估工作的研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真正达到评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整改、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惠玲,张缉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明初.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的效应[J].中国档案,2008,(3).

[3] 李丽燕.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 刘菁.档案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实证和定量方法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9.

[5] 石敦良.浅谈高校档案评估工作的作用和原则[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6] 王小山,王运彬.档案信息质量评价之指标体系构建[J].档案管理,2008,(4).

[7] 严桂夫,程潜龙,邱旻.加入 WTO 与档案事业发展对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3,(1).

[8] 陈迎霞.高校档案质量评估方法与指标设计[J].兰台世界,2008,(1).

[9] 房春安,李文朴.怎样搞好档案考评定级工作[J].机电兵船档案,1997,(2).

[10] 梁建梅.关于完善机关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工作问题研究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其分析的结果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当前,由于工作分析自身特点及企业所处环境的快速变化,工作分析的效度问题成为工作分析发展的障碍,而如何提高工作分析效度,不仅关系着工作分析本身的价值,也关系着工作分析能否走出困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工作分析效度的纵向(方法)和横向(过程)方面进行归纳,提出了合理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多角度评估等方法改善工作分析效度的建议。

关键词:工作分析 效度 相关研究 建议

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其对企业招聘、选拔、培训、考核及工作职责的认定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分析信息搜集的工具不断革新,应用的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然而,工作分析的有效性却始终未得到一致认同。工作分析的效度问题成为影响工作分析推广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提高工作分析效度,不仅关系着工作分析本身的价值,也是决定工作分析能否走出困局的关键(李明德,2001)。

工作分析有效性的含义及标准探讨

(一) 工作分析有效性含义

有效性作为所测事物准确程度的指标,是调查和研究的基础。工作分析效度由于立足于工作背景条件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测量效度,其关注的主要是组织中人、事、物三者,即如何挑选、培训、考核优秀人员,如何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一般说来,工作背景下的效度具有多目的性和全程性。首先,有效不仅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而且要服务于某种研究目的。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的基础,其效度就要求具有服务于人员选拔、培训、绩效评估等多种目的的能力。其次,工作分析效度在分析过程中往往需要掌握人力资源各部分之间的潜在结构,一方面,任何一个工作部分存在短板,都会极大的降低整体工作分析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中成功的分析往往是以灵活的指导方针为基础,而某一特定目的的工作分析的有效程度,会影响从它派生出的个人或系统级指导方针的有效性。因此,有效的工作分析需要以多种目的为导向,全面掌握工作过程。

(二)工作分析有效性标准分析

关于工作分析有效性的衡量标准,许多研究者曾试图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定。Levine, Ash, Hall 和Sistrunk(1983)通过对工作分析方法的比较,认为效度标准应由SEMs根据工作信息判断的质量和整体性得出;Harvey(1991)通过测谎量表法,比较了口头报告所花时间与SEMs客观测量判断工作所花时间,并结合所搜集的数据与真实工作内容的接近程度进行评定;而在实践中采用较多的判断标准是内部评估一致性信度和分析结果与“真分数”的相关程度。内部评估一致性信度强调多个SEMs对同一个工作进行判断,并以多个SEMs对工作的一致性程度为效度标准;分析结果与“真分数”的相关程度强调分析结果与实验室条件下的理想效度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真分数”是指尽可能排除各类误差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分数值,工作分析的结果与这个分数值相关越大,说明效度越高,相关越小,说明效度越低。

这几种有效性标准尽管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分析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却并未得到研究者的统一认同,原因在于这些标准自身存在不足之处。如Levine等人的方法很大程度依赖专家的判断,因此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而内部评估信度在课题组专家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则意味着工作分析数据的不准确;同样,工作分析结果与“真分数”的相关理论,由于“真分数”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产生,而在实际工作分析中,任职者和环境等都会对工作分析效度产生影响,因此,“真分数”对实际工作分析本身的代表性就有待考证。

工作分析有效性相关研究探讨

(一)提高工作分析有效性纵向方面的研究

1.人员特质方面。人员特质与工作成就是否显著相关,什么样的人员特质会有更高工作成就,这些问题构成了工作分析重要组成部分。先前,人员特质对工作结果的预测效度曾一度受到质疑,原因在于很难找到人员特质对工作成就预测有效性的证据。近年来,随着人员特质在企业人事选拔、培训的广泛应用和人员特质研究的发展,人员特质对工作成就预测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高。具体的研究有:Richman 和Quinones等人提出任职者和SEMs对工作的熟悉程度、对工作信息的掌握程度、研究者本身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对工作成就有显著影响;Judge 和Ilies(2002)指出神经质、外向性和责任心对任职者成就动机有影响。Mol等人(2005)得出任职者的外向性、情绪稳定、亲和力和责任心对工作成就有一定影响;Stetz等人(2008)通过对美国21个不同的工作研究得出:人种、性别对工作分析结果效度有显著影响。

2.工作分析工具的改善。工作分析信息搜集工具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日益更新的,科技的发展不仅使信息搜集的范围得到了大量扩展,而且使信息搜集的速度也得到提升,这些优势在提高工作信息准确性方面和工作分析的结果适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如PDAs工具的使用(Mark A.Robinson,2010),PDAs主要用以评估人们在完成工作上的时间花费情况和任职者在工作中的时间分配情况。在传统工作取样中,信息收集主要靠一个或多个观察者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工作任务进行观察并记录其进程,然后估计人们在每一个任务中的时间花费比例。这种以观察为主的方法精确度不高,难以适应当今高速变化的环境。然而,PDAs工具采用了寻呼机方式来发射频率和警报,通过任职者把记录的数据通过一个电脑界面直接进入PDAs工具,使任职者信息快速有效地进入数据库,该方法不仅扩大了研究者的样本观察点,而且使信息快速有效地传达出去。另外,PDAs工具使观察者不再定位在某个工人身上,而是能够检查到一些不同位置上额外的动作,并可以观察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认知过程、行为过程等。因此,PDAs工具显著地提高了工作分析的有效性。

(二)提高工作分析有效性横向方面的研究

1.战略性工作分析方法。战略性工作分析方主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即通过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实现对现有工作和人员能力的改进和提高。战略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改变了传统工作分析信息收集过程中自下而上的方式,而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采用与工作相关的人员进行会谈和讨论的方式。这些人员不仅包括工作的任职者,还有一些非任职者,如企业的战略制定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Singh(2008)提出了另一种战略性工作分析方法,从垂直与水平两个角度对工作分析方法进行描述,过程如图1所示。

图1显示的是战略分析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组织运作环境的系统分析或审查。组织所在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决定了企业所需要的机会、威胁和可能的变化等信息。第二步:对当前工作的分析与传统工作分析并无太大不同,主要收集工作相关的信息,并决定高效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第三步:SMEs将对当前环境与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将决定组织环境中哪些职位和任职资格需要改变。第四步:对过程有效性的评估。战略工作分析方法必须持续不断的评估,常用方法是通过对相关工作行为的定期评估,以确认工作规范的有效性。

2.360度工作分析法。360度工作分析法是应对当前岗位职责日益模糊化的有效手段,其以角色理论为基础(李明德,2001)。通过采取 “角色期望”,使任职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职责,以实现理想角色行为,最终满足企业需要。在实施过程中,360度工作分析法强调通过岗位任职者及岗位相关人员的陈述,共同对工作岗位进行评判,保证该工作分析的有效性,其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由岗位相关人员(任职者的上级、本人及其服务对象)组成一个角色分析组,由每个角色组成员去替换该工作岗位任职者的角色,提出各自对该工作岗位的职责描述和对任职者工作特性的期望。第二,角色组相关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就岗位职责或任职资格不一致之处进行商议,达成共识。第三,以工作说明书形式将工作分析结果呈现出来。

工作分析有效性改善的建议

(一)提高工作分析重要性认识

工作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对工作分析的认可度并不高。很多企业工作职责的认定,人员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完全凭领导主观而定,忽视了工作分析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些企业的忽视下,工作分析难以走进实践,发展受到限制。一般说来,工作分析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脱离企业,一切理论都会显的苍白无力,同样,如果企业没有工作分析的支持,也会出现结构混乱,竞争力不强的情况。所以,工作分析和企业应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工作分析的发展,需要企业的高度重视,只有企业对工作分析重视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分析才会有所发展,工作分析工具、方法等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工作分析的有效性才会进一步提高。

(二) 明确工作分析有效性标准

无论是先前提到的SEMs个人对工作分析有效性的标准认定,还是内部评估一致信信度或 “真分数”的相关程度,不可否认,工作分析有效性的标准是衡量有效性的核心。只有明确了工作分析的标准,有效性才可具体、客观衡量,各种评判效度的方法才能具有可比性。然而,工作分析有效性标准的评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任职者心理因素、任职者特性、工作分析方法的选择、工作所处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工作分析产生一定的误差,也会对工作分析标准的划定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具体划定工作分析标准,将是未来研究工作分析中的重大任务。

(三)合理应用先进技术

要提高工作分析效度,就必须合理利用先进的工具,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环境复杂的市场条件下,工作分析所要收集的信息更为庞大,准确率也要求更高,这些都需要借助先进技术的优势。当前对工作分析产生影响的先进技术主要体现在工作行为的研究工具和对人员特质的测量工具,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工作分析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先进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无限制的,对先进技术的使用,研究者应本着合理、适度的原则,使传统分析工具和先进技术有效结合,共同提高工作分析的有效性。

(四)进行工作分析有效性的多角度评估

工作分析作为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其有效性的高低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衡量,而现实中企业往往是通过单一结论进行评价。如企业效率提高,就认为工作分析有效,企业效率没有好转,就认为工作分析是无效的,这样看待工作分析,不仅使企业暴露于危险中,也阻碍了工作分析有效性的发展。工作分析效度的衡量,企业效率固然是其中一方面,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工作分析的效度的高低。如在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进行工作分析,虽能在短时期内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获得利润,却易导致企业内部人心不稳,工作满意度不高,人才外流,最终导致企业分崩离析。所以,工作分析是否有效,需要根据企业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衡量,即从企业适应力、企业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也只有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评量,才可以判定工作分析结果是否具有有效性,企业也才能真正拥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欧阳杰,文跃然.工作分析怎样走出困局[J].企业管理,2010(4)

工作问题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控;管理;问题;措施;

高校财务内控工作是指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方式以及监督管理程序,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的控制,从而有效地利用高效的财务资源,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由于内控工作开展乏力,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方式落后,财务资源利用效率低以及财务资产损失等现象时有发生,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对高校财务进行规范管理以及有效控制,可以保证高校资产完整安全,对于实现高校有序运转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校财务内控工作作用分析

高校财务内控工作主要是由单独或者是综合设置的内控工作部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财务管理计划制度,对于高校财务的财务活动以及资产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保证高校财务体系的有效运转,其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确保高校各相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可以通过自身的监督管理以及控制职能,保证财务高校资产的完整安全,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效益,进而为学校教务、后勤以及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2)高校财务内控工作可以优化财务管理流程。通过内控工作,十分有利于高校预算的编制水平,通过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并能够及时对预算偏差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保障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3)高校财务内控工作可以确保高校资产安全。通过强有力的内控工作,可以保证国家相关财务管理法律以及政策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从而保护高校的固定以及流动资产,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管理体系建设落后以及财务内控工作人员等级方面的一项,我国高校财务内控工作问题频发,具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对高校财务内控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高校作为国家或者省市直观的社会单位,由于能够得到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与财务监管,因而对自身开展财务内控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健全,财务内控工作人员能力水平难以适应正常工作需要,各项规章制度得不到切实的落实与实施,直接制约了高校财务内控工作水平的提高。

(2)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落后,内控工作的执行力度较差。由于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对于财务内控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导致财务内控工作开展落后,财务内控工作内容狭窄,财务控制标准不健全,财务内控工作岗位职能分工不明确,导致财务内控工作基础薄弱,各项内控工作措施的制定流于表面形式,实际执行力度较弱,内控管理工作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财务内控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力开展,必须对内控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但是,由于高校财务内控工作注重管理控制,而忽视了评估分析,导致财务内控评估体系不健全,进而使得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总结分析,制约了财务内控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财务内部审计职能未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现阶段,我国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普遍未设立有效的财务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功效未得到有效的发挥,进而导致财务内控工作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职能被大幅度的削弱。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低,审计工作形式化严重,这些均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难以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高校财务内控管理优化途径研究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制度、理念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等几方面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纠正与完善,其具体优化管理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重视财务内控作用,为高校财务内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基础。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作为规范制约以及监督管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关键。因此,高校管理者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及积极地配合支持,以促进内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首先应该保证财务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权限,能够对高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制约与管理,真正实现管理制度面前的公平性。其次,应该强化对高校财务内控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财务内控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选择职业道德修养高,专业知识丰富以及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开展高校财务内控工作。

(2)建立完善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高校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必须在内控工作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管理制度措施的制定等两方面开展工作。对于内控工作机构的设置,应该结合高校的规模、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以及财务工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等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工作部门单独设立内控工作部门,保证内控管理工作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对于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设立,则应该遵循实用以及切实可行的原则,并确保财务内控工作开展环境良好,保证高校财务内控共工作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借助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展高校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深度。财务内控工作内容随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必须进行更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高校财务内控工作可以借助于财务信息化体系,进而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高校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并将财务监督管理职能有效的贯彻落实与高校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在具体的执行环节上对高校财务内控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进而提高高校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提高高校财务内控工作的整体效率。

(4)不断完善高校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并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内部审计工作职能,规范合理的开展高校财务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高校财务活动管理现状,财务内控工作开展进行明确与判断,进而及时总结分析高校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各项完善措施,从而促进个高校财务内控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强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强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高校财务预算进行控制管理,也是高校财务内控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重点针对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编制方式、预算执行考核以及预算评估分析等级方面内容进行控制考核,强化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此外,应该进一步开展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改革,该百年传统的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管理方式,形成准确的事预测、有力的事中执行以及科学的事后评估分析体系,不断补充、改进与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指导支持作用。

结语

高校财务内控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属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对于适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完善高校管理体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总结分析自身问题,探寻高校财务内控管理优化途径,以促进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淑霞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管理措施 [期刊论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02).

工作问题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白酒检测;问题;措施

收稿日期:20130506

作者简介:杜 静(1982—),女,贵州贞丰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通讯作者:刘忠宇(1974—),男,贵州贞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图分类号:TS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30503

1 白酒质量现有的检测方法

1.1 通过人体感官进行鉴别

(1)利用色泽来鉴别。滋补性质的药酒可能会伴有颜色;而酱香白酒也许会有微黄色,其他清香、浓香、米香和凤香类型的白酒要求是无色、无悬浮、透明,且没有沉淀物。

(2)利用香气来鉴别。根据白酒的香型不同来进行评分。浓香性质的白酒具有的复合香是以己酸乙酯作为主体的;酱香性质的白酒酱香比较突出,“空杯留香”是其突出的特点;清香性质的白酒具有的复合香是以乙酸乙酯作为主体的;米香性质的白酒的特点是米香清雅。如果进行嗅闻,应注意酒杯与鼻子保持适当距离(约为2cm),同时吸气量保持一致。

(3)利用口味来鉴别。无论什么样的白酒,刚进入口中时都应该是柔软、微甜、无涩苦等怪味。饮入后余香停留时间长,酒体比较协调,根据这个要做详细的说明和评分。品尝要注意:进口的酒量要保持一致;酒在下咽后要张开口吸气,这样易于辨别出酒味。

(4)利用风格来鉴别。丰满的风味可以突出酒品的特有风格,不同白酒具有不同且固定的风格。感官进行评定的标准不尽相同,某种白酒可以适合于A地区的客户。但另外的香型白酒就不一定在A地区受到欢迎,调配的白酒在感官方面如果可以和具体香型白酒保持一致,它也许也能被消费者接受,被市场认可。白酒既然是一种嗜好品,那么口味合适是基本的条件,也就是感官的鉴别是在判定白酒的质量方面最为基础的方法。

(5)根据白酒中的混浊或者沉淀的状况进行鉴别。先把一定量的白酒倒进玻璃杯里,观察是否有沉淀,如果有,沉淀物在过滤后仍为白色,则可能是钙或镁盐类物质。若沉淀物为黄色,可能是铜或铁等物质,一般来自盛酒的容器。黑色的沉淀则可能是单宁铁、铁,可能是来自于铅锡的冷却器。要注意的是,低气温会使脂肪酸以及酯类产生凝固,形成了沉淀物,再放入室温后会马上溶解,但沉淀无毒,不影响酒的质量。

1.2 通过卫生、理化指标来鉴别

酒是一个复杂的平衡体,贮存中会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在一段时间后,某些成分的含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低度的白酒,在水解的作用下,会出现酯减酸增现象,但杂醇油以及高级脂肪酸类乙酯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白酒在理化指标上突出的特点就是酸和酯含量高,如果从化验分析来看,白酒的质量优劣评价主要依靠杂醇油以及高级脂肪酸类乙酯。它们是白酒酿造中必需的物质,因此,这两个指标就可以来评判白酒的质量。除了分析了数据,还可以利用经验来直接观察白酒的色谱图,劣质酒的基线比较平直且孤立,纯粮白酒的微量成分居多,尤其是在色谱图里面的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分析色谱图还可以更直观判断出酒质的好坏。

2 白酒的品质检测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2.1 用原料来鉴别

小麦、高粱、大米、薯干、玉米等是可以食用的资源,发酵过程只要不产生伤害人体的毒素,一般都可以酿造白酒,无论是调配白酒还是固态的发酵酒,其内在的成分都是决定感官质量的因素。原料的不同,导致成品酒内在成分不同,特别是一些呈味性质的物质组成及配比会出现差异,白酒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但这不会影响到白酒的质量。此外,卫生标准,调配酒的卫生指标并不会比固态的发酵酒要差,同时它的成本相对更低,也具有更大的环保特点。总结起来,原料的使用不会直接影响到白酒的质量,不能用使用的原料好坏来评价白酒的质量。

2.2 凭借生产的方式进行鉴别

目前按生产方式划分,白酒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类型:窖池进行白酒的发酵(最为传统);食用酒精外加香料之间的调配酿造的液态白酒;最后是两者之间的结合。目前,最后一种的生产方式的产量最大。但哪一种质量更好仍不能随意评断,这是因为窖池的发酵是开放式、多菌种的发酵,这一方式可能产生有益菌,也有可能产生有害菌,窖池的管理不善会产生霉菌,也就影响到了酒的卫生情况。同时,气温、湿度的变化及微生物的种类变化也有影响,因此,窖池中酿造的白酒变化可能比较大。第二种酿造方式由于食用酒精属于纯菌类发酵,比窖池类发酵更卫生,也更可靠,因此这种方式产生的白酒比较安全。但口感不协调,比第一种酵制的酒的味道差。第三种方法是把两种情况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因此不能随意评判好坏。

3 在白酒检测中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

3.1 正确的选择及使用物质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是用来测定样品数据可靠准确的前提。在标定试剂之前,要正确的选择符合的基准材料,并按相关要求的浓度进行配制,比如:在选择草酸作为基准原料来标定氢氧化钠的标准性溶液,固态草酸一般比较稳定,相对的湿度在5%~95%之间时不会出现风化,可被保存于密闭的容器内。同时,草酸溶液稳定性比较差,置于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草酸在水中可以分解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长期保存草酸的水溶液,一般0.1mol/L的草酸溶液在20℃,闭光的情况下能保存15d。

3.2 白酒中糖测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转化糖时的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实际的检测中发现转化糖液的时间应适当加长,否则糖转化不完全,造成结果不准确。

(2)反应的温度影响测定的结果。反应的温度应保持一致。一般会采用800W的电炉外加石棉网,均匀加热三角瓶(盛有斐林氏甲乙溶液),并控制在2min内沸腾,否则煮沸的时间就会不同,会造成蒸发量的改变,造成反应的浓度不一致,从而造成误差。

(3)指示剂影响。滴定次甲基兰(0.5%浓度)作为反应的指示剂。它也是一个具备氧化还原性质的物质,过早的加入以及过量的加入都会引起滴定的误差。一般在滴定到比空白处试验少1mL左右糖液时,再加2~3滴左右的指示剂比较合适,每次的加入量应一致。

(4)加水量影响反应的结果。斐林氏甲乙溶液中加水25mL,如果加水过多,则不容易判定终点;加水量如果过少,溶液在加热时挥发快,影响之后滴定的结果。因此,在糖的检测时,反应的条件很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的规程。

4 白酒甲醇的含量测定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4.1 显色剂影响

一般选用的显色剂放置了过长的时间后会影响到显色效果,甚至不会显色,所以应在一周内进行一次配制,显色的效果比较好。

4.2 酒精的浓度影响

5%~6%(V/V)的酒精的浓度显色效果比较好,在操作时试样管中的酒精浓度应与标准管中的保持一致,标准管要加入一定量无甲醇类酒精。

4.3 温度影响

20℃以上室温条件进行实验,如果温度越低,显色的时间就会越长;如果温度越高,显色的时间就越短,但颜色的稳定性很差。特别是在冬天室温低的情况下,要减少温度的影响,应将比色管置于25℃的水浴内反应,以减少造成的误差。

4.4 高锰酸钾以及磷酸溶液造成的影响

氧化的时间如果过长,那么由甲醇的氧化产生的甲醛会进一步变成甲酸,导致结果的偏低。显色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在30min。试样管和比色标准管要在同时进行对比,时间越长,显色就会越深,将影响测定结果。

5 白酒质检队伍的现状和提高途径

5.1 白酒质检队伍的现状

随着社会各界对白酒生产质量监督及食品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对质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检队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目前,白酒生产企业质检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既缺乏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人员,又缺乏拥有多方面专长的复合型人才,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质检工作的要求。

5.2 白酒之间队伍的提高途径

5.2.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素质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组织质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为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对质检队伍及其管理人员进行基础性、专业性培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为适应新时期的白酒质检工作提供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

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展开质检干部的岗位练兵,提高相关队伍的水平;引导相关的人员,深入生产、销售一线,切实把握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切有效信息。

5.2.2 加强适用人才的引进

在充分利用现有质检人才的基础上注重质检队伍人才梯队建设,有计划地引进社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补充质检队伍力量,提高质检队伍的整体水平。

5.2.3 加强质检队伍的思想工作建设

积极的探索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新方法、新机制、新手段,不断加强质检部门的素质。通过进行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纪律教育并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考核,来规范工作行为,使广大质检人员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科学公正严格产品质量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质检队伍道德风尚。

5.2.4 加强对质检相关队伍进行制度的建设

要打造超一流质检队伍,就必须有一套好的制度。要建立、完善规章和制度,强化内部的管理,促使各项检查工作都有证据依靠,有规章遵循。必须严格进行奖惩,约束执法活动和公务行为,保证监督高效进行。

6 结语

在现代社会,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白酒生产企业要大发展,必须要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动力。提高产品质量,质检队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企业加强质检队伍建设,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强质检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质检队伍的综合素质,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李慧源.漫谈白酒检测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J].质量天地,2002(5).

[2] 李继光,张根生,毛迪锐.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在白酒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04(1).

[3] 李 娜,龚志伟.四川白酒检测新成果通过鉴定[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0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