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商审计方法

供应商审计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商审计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商审计方法

供应商审计方法范文第1篇

一、引言

审计作为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的运行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不但成为审计的对象,同时也成为审计的工具。为了适应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审计署已经成功开展了“金审工程”一期和二期的建设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审计工作“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这三个转变,国家审计署还成功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联网审计实施方案。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今后开展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因此,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

二、研究云计算环境下联网审计的必要性

(一)联网审计的特点

联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连后,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实时、远程检查监督的行为,是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与审计模式”(王刚,2005)。联网审计的原理如图1所示(国家863计划审计署课题组,2006;王智玉,2010)。从图1可以看出,联网审计在技术实现上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1.数据采集:主要是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采集。目前,联网审计数据采集的实现是通过在被审计单位数据库服务器端放置一台称之为“数据采集前置机”的服务器,通过安装在“数据采集前置机”中的审计数据采集软件完成联网审计的数据采集工作。

2.数据传输:把采集来的电子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审计单位,以供审计分析使用。

3.数据存储:对于采集到的电子数据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存储。

4.数据分析处理:主要是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审计线索。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正在研究与实施的联网审计也可以看成是面向数据的联网审计,其原理可以看成是一个基于对采集来的审计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概括来说,我国的联网审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联网审计环境下,审计数据被采集过来集中存储,数据量大,需要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设施。

2.某一行业的数据集中,为数据的比较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全面,隐藏的或未知的信息较多,采集来的大量数据为审计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为了能做到事中审计,或者是实时审计,需要强大、高效的数据处理设施。

3.在联网审计的各个环节,影响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因素很多,为了能得到正确、可靠的审计证据,必须保证被采集来的数据是真实的和完整的,以减少审计风险。

(二)云计算的原理及特点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包括的三个层次的服务模式如下:软件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为很多用户提供应用软件服务,用户不需要日常的IT操作人员。平台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为很多用户提供运行应用软件的环境,用户需要维护自己的应用软件。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为很多用户提供运行应用软件的环境,用户需要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如系统管理员、数据库人员、开发人员等。

概括来说,使用云计算主要具有以下优点(Armbrust等,2010):

1.可提供动态变化的计算环境。云计算平台能够按需对服务进行配置和管理,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应用;云平台能够根据需要分配资源,具有可伸缩性,对业务具有灵活性。

2.数据存储能力强大。云计算平台可提供海量存储环境,能够按需进行数据存取,支持海量数据管理和存储业务。

3.减少成本。使用云计算能够极大地提高硬件利用率,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升级到巨大容量,而不需要用户自己频繁地投资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培训新员工,不需要频繁地升级软件,从而减少成本。

4.具有强大、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在处理用户需要的信息计算处理时可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拆分成无数个子程序,然后将这些子程序交给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进行搜索及计算分析,最后直接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这一过程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具有强大、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

5.能够提供专业、高效和相对安全的数据存储。好的云计算供应商能够提供专业、高效和相对安全的数据存储,用户运用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中,相对于自己管理数据存储,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各种安全问题导致数据丢失的顾虑。

然而,由于云计算环境下,所有软硬件以及电子数据都依托于云计算供应商,用户对这些软硬件以及数据失去控制。因此,不论什么样的云计算模式,都具有可控制性差的缺点,本文第四部分将分析应用云计算技术存在的风险。

(三)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开展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开展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云计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联网审计的实施与运行成本

针对目前联网审计的实施方法,联网审计的成本可分成一次性成本和经常性成本两部分(陈伟和尹平,2007;尹平和陈伟,2008)。一次性成本是指联网审计系统开发和执行的初始投资,主要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人员培训费用、场地成本;经常性成本是指在联网审计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反复出现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主要包括:人员成本、硬件维护成本、软件维护成本、耗材成本、风险控制费用、其它费用等。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造成目前的联网审计模式实施与运行成本较高,这影响了我国联网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采用云计算技术则没有任何基建投资,没有硬件购置成本、没有需要管理的软件许可证或升级、不需要雇佣新的员工或咨询人员,也不用承担机房空间、电力以及人力等成本。因此,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联网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联网审计的实施与运行成本。

2.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成为必然

近年来,云计算的概念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将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上,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云计算技术是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来会有更多的被审计单位开始采用云计算平台运行自己的应用系统,这使得云计算平台成为审计单位的审计对象,因此,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将成为我国开展联网审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3.政府信息化建设为开展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有些政府已经建设了自己的云平台,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云计算技术是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为开展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

4.用云计算技术能更好地满足联网审计环境下海量数据分析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联网审计环境下海量数据分析的需要,应该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审计效率,而云计算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遇。

(四)云计算环境下联网审计方面的研究不多

云计算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如2011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ystems,Man,andCybernetics等,还专门设立了关于云计算研究的专题。Armbrust等(2010)对云计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国内学术界关于云计算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云技术本身的研究,如黄汝维等人(2011)针对云计算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支持隐私保护的云计算模型,并设计了一种支持隐私保护的基于矩阵和向量运算的可计算加密方案;李强等(2011)针对云计算基础设施中大规模虚拟机的放置问题,提出了云计算中虚拟机放置的自适应管理框架,提出了带应用服务级目标约束的虚拟机放置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用于制定框架中的虚拟机放置策略。国内外关于云计算在审计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较少,Ernst和Young(2009)和Luann(2009)分析了云计算给审计带来的风险。尽管国内外已有较多的关于持续审计和联网审计方面的研究(Rezaee等,2002;Debreceny,2005;Du和Roohani,2006;Chou等,2007;国家863计划审计署课题组,2006;王智玉,2010;陈伟等,2008,2011;RutgersAccountingWeb,2012),但国内外尚缺少关于云计算环境下联网审计方面的研究。

三、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

基于目前我国联网审计的实现原理,本节从被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都使用云平台这三种情况出发,研究云计算环境下适合我国联网审计特点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审计单位在应用云计算技术时,至于采用SaaS、PaaS还是IaaS,将由审计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决定。

(一)被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审计单位在云平台上运行自己的应用系统,存储自己的电子数据,审计单位在对被审计单位实施联网审计时,将被迫开展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单位可采用的两种可行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如下。

1.审计部门可以借助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云平台安装审计数据采集软件,完成联网审计的数据采集工作,然后把采集到的被审计数据传输到审计单位的数据存储系统中去,供审计人员分析处理,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其原理如图2所示。审计单位也可以在自己的数据库服务器端安装运行数据采集软件,通过网络远程采集被审计单位云平台中的电子数据。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审计单位也可以借助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云平台,运行审计数据分析软件,根据审计单位的审计请求,直接利用云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数据分析,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并把审计证据返回给审计端,从而完成联网审计的审计工作。其原理如图3所示。

(二)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

目前一些地方已建成用于电子政务的云计算平台,这为审计单位应用云计算技术提供了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单位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平台服务和设施服务,把从被审计单位采集来的电子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中,然后可以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取证。其原理如图4和图5所示。

(三)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都采用云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都采用云平成自己的工作。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可能采用同一个云平台供应商,也可能采用不同的云平台供应商。其原理如图6和图7所示。

四、云计算环境下实施联网审计存在的风险

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充分认识云计算给联网审计带来的风险,本节从基于云平台整体控制与应用控制的视角、基于云平台选择的视角、基于云平台服务的视角这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云计算环境下实施联网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基于云平台整体控制与应用控制的视角

云计算环境下,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所有软硬件以及电子数据都依托于云计算供应商,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对这些软硬件以及数据失去控制。因此,云平台的整体控制与应用控制是风险控制的关键。基于云平台的整体控制与应用控制的视角,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

1.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

云计算环境下,云计算供应商的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策略对联网审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云计算供应商如何考虑灾难恢复计划(DisasterRecoveryPlan)与业务持续计划(BusinessContinuityPlan)?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是否有备份?当发生灾难事故时,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如何访问自己的备份数据?数据恢复的时间有多长?

2.数据安全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都由云供应商管理。所使用信息系统的物理控制和逻辑控制取决于云计算供应商,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缺少对数据的物理控制。另外,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对云计算供应商的工作人员情况缺少了解,有时候云计算供应商内部恶意或者是善意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滥用权力访问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及应用系统。这会产生以下风险:在云计算供应方,谁可以访问你的数据?云计算供应商对自己的工作人员采取了哪些控制措施?云计算供应商如何管理自己的工作人员?云计算供应商是否具有职责分离控制措施?

3.数据隔离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多个用户之间共享计算环境,缺少隔离,特别是公用云,一个应用系统可能会影响其他应用系统。云计算供应商如何保证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不被其他用户看到?数据如何加密?密钥如何管理?

4.数据完整性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特别是公共云时,所有软硬件以及数据都依托于云计算供应商,有可能缺少防范数据修改的控制措施,不正确的访问控制或弱加密会导致各种数据风险,不能有效检测数据的修改。另外,云计算供应商采取的不正确的加密方法也会造成对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数据的破坏,这都会影响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数据的完整性。

5.监管规范问题

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所采用的云计算平台是否有政府监管?是否符合相应的监管规范?是否有第三方审计或认正?被审计单位应用云平台是否会影响执行SOX(Sarbanes-OxleyAct)等。

(二)基于云平台选择的视角

目前,云计算供应商的数目繁多,许多传统的服务供应商也更名为云计算供应商。因此,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在采用云计算开展联网审计时如何选择合适的云平台非常重要,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服务需求,尝试多个云供应商的基础设施,测试应用程序,选择最佳云供应商。关于云平台的选择,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如下:

1.经营状况

云计算供应商持续发展能力不确定。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选择云计算供应商时应该考虑:云计算供应商的经营状况如何?如果云计算供应商破产,可能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因此,如果云计算供应商破产,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如何收回自己的数据?

2.服务水平协议(SLA)

服务水平协议(SLA)是一种衡量云供应商服务平台舒适度的方法。审计单位采用云计算技术开展联网审计时,要确保自己的服务水平协议(SLA)有一些保护条款。万一出现服务中断,云供应商能提供优厚的回报补偿。

3.性能

由于地理位置和云平台架构的不同,云供应商供应的应用程序性能结果也不同,因此,审计单位在选择云供应商时应该考虑云平台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架构。

4.安全与保障

在选择云供应商时有没有考虑这些云供应商采取什么保障措施来保护客户的数据。

5.数据的存储与归属

云计算环境下,所有软硬件以及数据都依托于云计算供应商,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不清楚自己的数据会被存储在什么地方,甚至都不知道数据位于哪个国家,也许会被存储在国外。因此,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采用云计算开展联网审计时有没有考虑:自己的数据是如何被保护的?这些数据的存放地点在哪里?数据的归属问题?如果审计单位或被审计单位需要更换云计算供应商时,自己的数据是否可以转移到另一家云计算供应商。因此,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采用云计算开展联网审计时,如果缺少数据存储与归属方面的考虑,将会给将来的联网审计运行造成潜在风险。

(三)基于云平台服务的视角

关于云平台的服务,存在的主要风险主要有:

1.服务支持

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在使用云平台时,有没有考虑遇到了问题应该如何联系云供应商?联系哪些人?

2.服务可靠性

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云平台网络连接是否可靠?数据传输是否可靠?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云计算服务会出现中断,这会影响服务的可靠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小的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在使用云平台时,由于采用较慢的因特网接口,相比于使用自己内部的软件平台,使用云计算平台速度会较慢。另外,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对云计算供应商的灾难恢复过程依赖性强。

3.云平台的友好性

云平台的友好性是指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选择的云平台的操作界面容易使用,人机交互性好,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在使用云平台时,有没有考虑:云平台界面操作起来是否方便?云平台操作是否容易学习?云平台是否能防止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用户的输入错误?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用户的输入错误是否会对联网审计系统造成破坏?

供应商审计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 物资采购 审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15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消防部队装备经费投入,消防部队物资采购审计在规范采购程序,提高消防部队装备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切实维护了消防部队合法权益和形象。

物资采购审计,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对一定限额以上的物资采购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行为。审计部门对物资采购活动全过程实施审计监督,突出审计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增强监督时效性,保证了采购活动公平、公正、公开,防止和纠正损失浪费、违纪违规行为,确保采购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一、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

物资采购审计主要对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预算保障、采购组织方式、采购合同签订、采购资金结算、采购结果实现等环节实施监督审查。审计部门应根据单位年度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物资采购审计项目计划,经批准后,列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审计部门对采购部门所提供的物资采购项目技术资料和市场信息等做好审前调查,为实施审计监督做好充分准备。物资采购审计应注重前移关口,切实强化事前审计监督,审计部门应在招标前一个月对物资采购活动相关资料实施审计。为确保物资采购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部门要及时要求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和后勤财务部门将批准列入年度采购计划、采购预算以及特殊任务需要临时安排的采购项目有关资料及时抄送审计部门。

二、物资采购审计各环节重点内容

1.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审计的主要内容。重点审查采购计划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内容是否详实,资料是否完备,规范标准运用是否适当,数据测算是否准确,调研论证是否可靠;采购预算保障是否与采购计划相协调,有无缺项、漏项或与计划相悖,有无背离市场公允,有无高估、低算等问题;采购计划编制和采购预算安排是否经过正常程序履行审核和审批手续。

2.采购组织方式审计的主要内容。重点审查选用招标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采购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有无降低标准、简化程序任意选择招标方式,有无将集中采购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审核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公开选购、公平竞争、公正交易”原则;对于按规定采取自行组织招投标的,应重点审核招标人是否具备标书制作条件与能力、评标委员会是否符合法定构成和法定资格。

3.采购合同签订审计的主要内容。重点审查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是否具有法定资格;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要求,有无违背法定原则、立约本意或损害合法权益;采购合同与补充协议是否相互联系、协调一致,有无相互矛盾或背离合同基本精神;合同主要条款(标的、价格、数量、质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是否完备齐全,是否表达准确,有无歧义或有悖采购内容要求等问题;合同标的与评审结果是否一致,有无超越范围或擅自增减变动等问题;合同订立是否符合批准的采购计划(预算)及有关要求,有无超计划、超预算的问题,有无违背质量择优和价格择低通则。

4.采购资金结算审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审查资金结算依据是否充分,手续是否完备;支付方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涉及违约责任引起的经济纠纷,是否依照有关规定条款予以妥善解决;质量保证金是否按约定预留、抵扣、使用和到期退还。

5.采购结果实现审计的主要内容。采购品种、规格、数量、质量、配置和有关技术要求等是否符合采购合同约定;物资验收、入库是否及时,手续是否完备;合同执行结果有无其他遗漏或偏差。

三、集中采购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对达到公开招标限额的物资采购项目,除符合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或者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比例过大的条件之一的以外,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要审查是否在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采购公告,审查投标保证金是否从同一单位账户划出,投标单位进行串标的情况,公开招标文件是否存在指定品牌,以特定区域的奖项作为加分条件等排斥潜在供应商的情况,例如在某次防护器材公开招标过程中,对公开招标文件进行审计发现评标标准中产品的技术指标与某一品牌技术指标完全一致,若按照招标文件制定的标准进行评标,与招标文件中指标一致的装备品牌将中标,审计及时提出修改采购产品技术指标的意见,确保了公开招标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在开标过程中,对投标单位在价格、保修等方面作出的优惠承诺,一定要求投标单位写出书面承诺,要审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优惠承诺是否落实。例如在某次装备器材采购中,投标单位书面承诺若中标赠送中标价值5%的装备器材,该公司中标后,经过审计发现未按照承诺赠送中标价值5%的装备器材,提出审计意见后中标单位按照承诺赠送了装备器材,为单位挽回了经济损失。

2.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审查项目是否符合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采用竞争性或者谈判采购方式: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竞争性谈判采购过程中要重点审查谈判小组要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供应商少于三家的不得组织进行竞争性谈判。要重点审查是否按照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例如在某次防护器材竞争性谈判采购过程中,采用综合评分法,得分最高的供应商报价不是最低,经过竞争性谈判现场审计监督,最终确定符合要求且报价最低的供应商为成交供应商。

3.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对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应重点审查采购项目是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10%的。要重点审计,单一来源采购是否在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公告,在规定期限内若有供应商投标,该采购项目就不适用于单一来源采购。要审查采购人在采购活动开始前,是否进行市场调查,确定技术规格和市场价格。要审查是否成立了采购小组,采购小组是否由采购人代表及有关专家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例如在某次防护服装采购项目中,因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对该项目审计发现,未成立采购小组,提出审计意见后成立了由2名专家和1名采购人代表组成的采购小组,经过采购小组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成交价格较供应商报价降低了10%,为单位节约了采购资金。

4.采用询价采购方式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要重点审查采用询价方式采购的项目是否符合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条件要求。要重点审计供应商是否一次报出价格,不得更改,并对询价采购文件或询价函所列出的全部技术、商务要求作出承诺。为确保询价采购方式采购的货物价格合理,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询、测算等方法确定合理、公允的价位,根据采购物品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询价方法,例如分别询价法、交叉询价法、网上询价法等。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要对拟采购的货物要事先进行市场询价,先从网上筛选商家,上百度地图搜索商家位置,再到实地进行实地询价,询价过程中要注意货物的性能、技术标准等是否达符合采购要求,要记录商家报价并与从网上查询货物价格相结合,确保采购的货物价格合理。

参考文献:

[1] 蔡春红,万一.公共资金管理使用的法律规范――《政府采购法》实施.经济管理,2003(5)

[2] 汪才华.期刊课堂(一)招标采购基本术语(上).招标采购管理,2013(2)

供应商审计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购风险;全程跟踪审计

一、公立医院采购的现状

采购品目繁多。公立医院因其特有的医疗专业性质,采购物资具有品种多、价值高、专业强的特性。采购品目多达成千上万余种,金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达上千万元。主要包括药品、医用物资、医疗设备、通用设备物资、信息系统、服务和基建等。同时,医疗器械多为临床所需使用,为保证所采购的仪器设备高效、精密、先进,要求公立医院有相当高的采购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采购部门分散。目前,公立医院仍没有实行集中采购模式,部分公立医院虽已单独成立采购部门,但采购前后端衔接还不顺畅。就大多数公立医院而言,采购可以是任何一个部门执行,包括行政办公室、后勤、信息、护理、临床医技等各部门。这种相对分散的采购模式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也很难统一管理和监督。采购方式多样。公立医院资金大多都来源于财政资金,应根据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实施采购,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对于药品、医用耗材、科研试剂等物资的采购,公立医院为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了适应新医改环境下的集中采购供应链模式,构建并完善了集约化、规范化的供应保障体系。

二、公立医院采购的主要风险点

1.盲目采购的风险有些医院在申请预算时,需求部门故意夸大所需设备的功效及产出效能,对设备产生的效益估计编制较为草率,致使设备论证专家给出错误评定;有些医院设备论证不充分,没有调研临床的实际需求,对设备使用人员所具备的技术条件不甚了解,致使买来的设备没有医技人员可以操作;有些医院在申请预算时一味贪大求洋,实际上国产设备都能实现这些功能,致使预算金额居高不下,有违国家对国产品牌的政策倾向引导。盲目采购的结果就是设备闲置率高、预算资金浪费,使医院甚至国家蒙受经济损失。2.暗箱操作的风险有些医院有长期合作或私下早已属意的供应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会采取先试用后的方式,招标实为走过场、拆分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招标文件设置歧视性条款等方式避免招标,想方设法变相直接指定供应商,导致公开招标不公、不正、不透明。这种风险可能滋生腐败,在公立医院采购过程中,如出现单位与个人接受供应商的回扣,包括医院接受利益相关方的捐赠或科室医务人员、采购人员接受供应商的红包、回扣等,势必加大了采购人员向该供应商倾斜的概率,因优亲厚友而排斥其他潜在供应商参与竞争。3.成本失控的风险公立医院采购缺乏专业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会导致医疗器械招标不力。主要体现在采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一般对于设备性能、使用寿命、价格价值、售后服务等信息的掌握程度,卖方更占优势。采购方如果在价格谈判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谈判时很容易被卖方忽悠。如果又遇到事先已同相关科室达成口头协议的供应商,在谈判时会不利于谈判。此外,低价中标高价维保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等供应商为了抢占医院的市场份额,往往投标报价相当低,但后续的封闭式耗材试剂、设备系统维保费用高昂,如买一套信息系统每年要花费15%~20%的维护费用,导致医院每年的维保成本居高不下。4.医疗安全的风险医疗安全始终是公立医院牢固守卫的“生命线”,不光是对医生技术上的要求,更是对医院所用的包括设备、耗材、试剂、药品等各方面物资的质量都提出了高要求,一旦质量得不到保障,采购与临床脱节,结果往往会是致命的。但目前招标的评标机制并不健全,综合评分法评标价格仍占主导地位,“价低者得”的现象普遍存在。供应商无利不为,价格压低可能伴随着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及时、配件更换频率高等多种后遗症。所以对医院而言价格不应成为唯一或居多的评判标准,医院的供应商如果未对其产品进行时刻跟踪和评价,医院收到患者和医生的投诉,小则整改,大则引起医疗安全事故或医疗安全纠纷,将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5.合同违约的风险对医院而言,合同是保障医院合法利益的有效途径,是供应商违约医院维权的有利证据。但医院大多没有独立的法务部门,有些供应商利用违法合同侵犯医院合法权益,签订不公平条款或条款不明确迷惑医院,如合同条款中未对维保范围和后续维修费用加以明确,导致产品维护需另外收取零配件费用、上门费甚至人工费和税费,增加医院的维修成本;再如合同条款中对到货时间约定宽泛,医院叫货后供应商以各种理由迟迟不供货,造成医院业务开展的延误等。医院对采购合同审核不严或对采购合同管理不细,会造成合同管理混乱,甚至出现因违约而被对方追责的结果。

三、针对采购风险的审计对策

加大对医院采购项目全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包括对预算论证、招标文件、评标程序、合同签订、内控管理等的全面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有效降低医院采购风险,使医院采购能规范、透明、健康、高效地运作。1.加强采购执行前期审计,降低闲置风险一是立项的合理性。内审要对影响采购项目的因素进行分析,知晓医院的采购意向,请购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科室及医院的发展规划;向使用科室了解医疗设备或耗材的库存和使用情况,请购数量是否结合医院发展需要及实际库存拟定;向财务部门了解设备耗材所涉及的业务收入及费用支出情况。二是论证的充分性。内审要参与采购前的论证,主要是对需购置的医疗设备及耗材的特点、用途、临床应用价值的论证情况,实际利用率和成本回收期等指标,申请论证表内容的完整性及论证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审计,了解项目的开展是否能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分了解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是程序的合规性。了解项目是否经科室充分酝酿并集体决策,若为“三重一大”项目,是否提交党委会会议同意;物资的准入是否经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项目资金是否已纳入医院年度预算,预算的批复和申报情况是否一致等。相关审查资料包括:请购报告、立项报告、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绩效评价报告、各项审批手续、预算批复文件,项目拨款情况、相关会议记录等。2.加强采购招标过程审计,降低流于形式风险一是市场调研是否充分。采购部门在执行采购前应充分了解市场,政府采购项目若没有公开调研这一步骤,那其招标的公平性将会被质疑。可询问采购部门了解其市场调研的方式,对产品产业发展、市场供给、同类采购项目历史成交信息,以及对运行维护、升级更新、耗材试剂等方面的熟知程度,调研对象是否不少于3家且具代表性。二是招标文件是否合理。《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财库〔2021〕22号文中,明确应将采购需求管理作为政府采购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应当包括内部监督机构。根据文件精神,内审应当参与招标文件的制定,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商务和技术条款是否符合采购项目的需求,包括资格条件的设置是否合理,技术要求是否指向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等从而限制潜在投标人;评审因素设置是否具有倾向性,采购进口产品是否必要,是否落实支持创新、绿色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要求。三是招标信息是否公开。要确保充分竞争,必须选择正确的采购方式,并依法进行公开。如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情形。是否在相关网络媒体中披露采购信息,财政项目是否在财政网上进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并在医院官网上同步公开采购意向满30天后正式启动等,使潜在供应商都有渠道知晓采购信息并有足够时间作准备。相关审查资料包括:采购计划、市场调研记录(咨询、论证、问卷调查等)、技术参数审核表、招标(需求)文件、公示信息等。3.加强供应商报价的审核,降低成本失控风险一是对投标人提前进行审核。为了防止泄密,供应商的投标文件要统一收取,“串标”行为的遏制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内审人员从收取投标文件就开始介入监督会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如审查投标文件是否存在从同一邮箱、同一地址发出的情况,投标单位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等。二是核实报价依据的充分性。内审人员应通过参与价格谈判会、审查投标文件和报价明细等方式对价格进行全过程监督,关注采购报价的依据是否充分,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投标单位相互串通故意抬高价格的情况,包括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性、价格构成的可比性、“隐形捆绑式消费”的强制性,尤其关注不平衡报价,纵向、横向多角度比较价格,如报价高于原合同的采购价格,需进一步核实分析具体原因。三是注重对价格资料的收集。内审监督往往因为专业的缺乏存在“外行监督内行”的情况,可采取到不同医院参观考察各医疗设备或耗材的质量、价格、使用及售后服务等情况,同时应注重采购信息的记录和积累,医院采购的品种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建立“价格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可供日后采购价格作为参考。相关审查资料包括:投标文件(包括电子版)、价格谈判资料、供应商授权委托书、报价明细、历史合同数据等。4.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审计,降低医疗安全风险一是供应商资质是否符合规定。对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及商资质证照进行审核,是把好入院的第一道关,在招标环节应仔细审核医疗器械注册证、权是否过期等,确保供应商资质符合规定。此外,供应商的诚信也很重要,应关注中标商纳税、社保、廉政等多方面信息,对经核实有商业行贿行为的供应商,及时纳入不良记录,不得购买其产品。二是是否建立供应商考核机制。采购部门应参考使用部门的意见,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内审对考核结果给予合理评价,评价其是否按时、定期、综合各科室意见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产品质量、价格、有效期、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履约情况等内容,是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PDCA闭环管理是否执行。采购部门完成采购后,内审对采购后期管理进行评价,对采购的设备或耗材的运行成本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依据供应商考核和临床反馈、患者体验和投诉等对产品质量、供应商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采纳审计建议并运用于改善业务流程,以PDCA闭环管理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内耗,实现工作质量的提升和医院采购的良性循环,降低因产品质量、供应商弄虚作假给医院带来的医疗安全风险。相关审查资料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等应标文件、评标报告及中标通知书、企查查等信息平台、供应商不良事件登记表、供应商考核表、产品质量反馈表等。5.加强合同条款签订审核,降低合同违约风险一是合同文本的完整性。关注合同文本是否包含法定必备条款和采购需求的所有内容,是否包括:标的名称,质量,数量(规模)、履行时间(期限)、交付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价款,付款进度,支付方式,验收、交付时间、质保范围和期限、违约责任与解决争议的方法等。特别是医疗设备型号是否准确、附件清单是否齐全、运费和保险费由谁支付等都要明确,以免引起法律纠纷。二是合同流程的合规性。关注采购项目的上述合同要素是否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一致;合同签订是否按规定流程审签,合同内容是否经相关部门及领导会签,是否由法律顾问审定;合同签订是否及时,是否在中标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签订,防止项目被人为搁浅,发生中标不应标的情况等。三是合同签订的有利性。合同双方往往都会提供对自己有利的模板进行签订,内审应关注合同条款是否保护了医院的合法利益。如是否明确供应商交货质保的要求并分期付款;是否明确验收标准,对于如家具类货物运输环节的损坏是否明确了责任方等;对于长期运行的项目,要充分考虑成本、收益,及可能出现的重大市场风险;是否在合同中约定成本补偿、风险分担等事项。同时,要关注合同变更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关审查资料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审批流程、合同原件、上会记录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要想降低采购风险,内审部门就要对采购项目的各个环节提前介入,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动态融合管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从合规性审计转变为增值性审计,规范采购行为的同时也为医院控制价格当好参谋,及时纠正问题,使采购从计划到实施全过程都合法合规,从源头上避免采购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任晓蕊.开展医院采购审计的关键点.中国内部审计,2016(03).

供应商审计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当前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情势下,加强物资供应企业的节能采购,环保采购,以经济的投入获得理想的产出回报,是物资供应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内部审计的角度谈谈时物资供应企业绩效评价,以提高物资供应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物资供应;采购

1对物资供应企业绩效内部审计应遵循的原则

据现代供应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目标,供应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企业整体运营状况,而不是孤独地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

传统的企业绩效内部审计主要是基于部门职能的绩效评价指标。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企业的运营情况,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供应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内部审计评价体系。为了建立能有效评价供应企业绩效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2)应采用能反映供应企业业务流程的绩效内部审计体系。

(3)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要能反映整个企业的运营情况。

(4)应尽可能采用适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要把绩效度量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企业适时运营的信息上去。

(5)在衡量供应企业绩效时.要采用能反映供应商、生产部门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把内部审计的对象扩大到与供应企业相关的部门和企业。

2物资供应企业绩效内部审计指标体系

2.1物资供应企业绩效内部审计的一般性评价指标

(1)产销率指标。

产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已销售出去的物资与已采购的物资数量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供应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产销经营状况,其时间单位可以是年、月、日。该指标也反映供应企业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的有效利用程度,产销率越接近1,说明资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时。该指标也反映了供应企业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企业成品库存量越小。

(z)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

该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内供应企业总体库存水平,其值越大,说明供应企业成品库存量越大,库存费用越高。反之,说明供应企业成品库存量越小,库存费用越低。

(3)产需率指标。

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供应企业已采购的物资数量与其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比值。

该指标反映上、下层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产需率越接近1,说明上、下层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协调,准时交货率高,反之,则说明下层节点企业准时交货率低或者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4)供应企业总运营成本指标。

供应企业总运营成本包括供应企业通讯成本、供应企业库存费用及企业外部运输总费用。它反映供应企业运营的效率。具体分析如下:

①供应企业通讯成本包括通讯费用,如EDI、因特网的建设和使用费用;供应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费等。

②供应企业总库存费用包括各企业物资库存费用、在途库存费用。

③供应企业外部运输总费用各等于供应企业上下层之间运输费用总和。

(5)供应企业服务产品成本指标。

供应企业所服务对象的产品成本是供应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根据核心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确定出该产品的目标成本,再向上游追溯到各供应商,确定出相应的原材料、配套件的目标成本。只有当目标成本小于市场价格时,各个企业才能获得利润,供应企业才能得到发展。

(6)准时交货率是指下层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低,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能力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跟不上供应企业运行的要求;供应商准时交货率高,说明其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

(7)成本利润率是指单位产品净利润占单位产品总成本的百分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在市场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供应商生产的产品价格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变的量。按成本加成定价的基本思想,产品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因此产品成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供应商在市场价格水平下能获得较大利润,其合作积极性必然增强,必然对企业的有关设施或设备进行投资和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8)产品质量合格率是指质量合格的产品数量占产品总产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

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越多,则产品质量合格率就越低,说明供应商提品的质量不稳定或质量差,供应商必须承担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修或报废的损失,这样就增加了供应商的总成本,降低了其成本利润率。因此.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与产品成本利润率指标密切相关。同样,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也与准时交货率密切相关,因为产品质量合格率越低,就会使得产品的返修工作量加大,必然会延长产品的交货期,使得准时交货率降低。

2.2物资供应企业绩效内部审计的具体性评价指标

采购绩效评估的指标应以“5R”为核心,即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并用量化指标作为考核之尺度。

2.2.1时间绩效指标

由以下指标考核时间管理绩效:

(1)停工断料影响工时。

(2)紧急采购(如空运)的费用差额。

对停工断料影响工时的内部审计要注意停工断料影响工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停工断料影响工时所造成的损失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表现在费用发生而没有利益流入以及因停工断料带来的经济补偿;另一方面是间接经济损失,因停工断料使客户对公司的信誉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对紧急采购费用差额的内部审计主要关注对供货商的选择,对供货商的选择不仅考虑质量、价格、服务。还要考虑供货商供货时间的及时性,如果供货商不能满足及时供货,企业需增加紧急采购费用,从而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

2.2.2品质绩效指标

由以下指标考核品质管理绩效:

(1)进料品质合格率。

(2)物料使用的不良率或退货率。

通过对进料品质合格率及物料使用的不良率或退货率的内部审计,可以评价供货的产品质量及管理水平,从而为供货商的选择提供依据。

2.2.3数量绩效指标

由以下指标考核数量管理绩效:

(1)呆滞物料金额。

(2)呆滞处理损失金额。

(3)库存金额。

(4)库存周转率。

通过对呆滞物料金额、呆滞处理损失金额、库存金额、库存周转率等指标的内郝审计可以评价企业有关部门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内部考核及提供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2.2.4价格绩效

由以下指标考核价格管理绩效:

(1)实际价格与标准成本的差额。

(2)实际价格与过去移动平均价格的差额。

(3)比较使用时之价格和采购时之价格的差额。

(4)将当期采购价格与基期采购价格之比率同当期物价指数与基期物价指数之比率相互比较。

通过对上述价格绩效指标的内部审计可以对采购价格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采购招标价格提供依据,实现采购价格效益最大化。

2.2.5效率指标

其他采购绩效内部审计指标有。

(1)采购金额。

(2)采购金额占销货收入的百分比。

(3)采购部门的费用。

(4)新开发供应产商的数量。

(5)采购完成率。

(6)错误采购次数。

(7)订单处理的时间。

(8)其他指标。

供应商审计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EPC;成本管理;设计;采购;施工

一、EPC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是总承包单位依据工程合同的条款,统一管理施工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各个阶段,同时对总承包的工程项目的工期、安全、质量、造价等总负责的一种承包模式。其中,设计工作贯穿了EPC总承包项目从项目设计到运行投产的全部环节,可以说,设计工作是三个阶段最关键的部分,它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成败。

二、EPC总承包模式下各阶段成本管理的控制方法

(1)设计阶段。设计阶段要采取限额设计,就是依据审批通过的投资估算以及设计任务书,控制初步设计并且依据审批通过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来设计施工图纸。从总体上,限额设计的过程要确保工程竣工结算不超过总投资限额。(2)采购阶段。第一,健全项目采购制度。EPC项目经理部必须完善一系列的采购管理制度并在采购过程中确保严格执行,这就打好了控制项目采购成本的良好的基础。组织结构和分工上,在EPC项目经理部成立开始,就必须规范物料采购的流程,并对相关人员的权力和责任明确划分,合理分工,权责分明。第二,设定合理的采购预算和限价指标。在EPC项目采购环节,由预算人员依据项目审批通过的概算价,此外也要参照同时间市场的稳定价格以指导价位,对需要采购的物资分门别类核算采购预算,从而核定采购限价指标。要以限价指标作为采购的标准,假如出现超出,有关部门必须查明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第三,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一是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确定采购方式。在物资采购目录列出后,必须充分考虑配送、仓储等因素,建立EPC项目的合格供应商名单。采购方式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询价采购、邀请招标、直接采购几种方式,EPC项目部可以依据相关的规定和结合项目实际,选择采购方式。二是确定合同供应商。EPC项目部要以质量优良、价格优惠、信誉良好为标准选择合同供应商,最重要的是关注物资的质量,在保证物资质量可靠的情况上,最大程度地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此外,在供应商的数量选择环节中,一方面要避免货源单一,要合理选择多家供应商供应;另一方面要考虑所选供应商的物资数量,从而使供应商对价格进一步优惠,最终降低了项目的采购成本。三是供应商的动态管理。EPC项目部要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项目采购管理中,及时剔除或加入供应商。第四,做好物资利旧工作。由于设计工作总存在余量,所以EPC项目不可避免的会剩余一定数量的物资。所以做好剩余物资的利旧,可以有效控制EPC项目的采购成本。EPC项目可以由物资主管负责整个项目的材料平衡工作,在编制物资采购清单时,要充分核算库存物资的数量、种类、规格、型号等,与相关人员认真核算是否可以用于新项目,从而尽可能的物资利旧,减少采购支出。(3)施工阶段。第一,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审计。加强审计是加强EPC 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审计管理同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相同,必须重视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加强审计管理来加强EPC项目的成本管理,要加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个阶段的审计工作。第二,总承包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协调工作。一是EPC项目部的计划部门要落实好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及时编制和修订施工计划,审查分承包商的施工计划。当发生工程变更、设计变更的时候,EPC项目部计划部门必须协助处理好工程变更、设计变更时候产生的费用的相关问题,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台账管理。二是EPC项目部的财务部门要及时与计划部门沟通,做好项目部计划财务部内部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将信息流通化,做好收款、付款计划,及时将工程进度款拨放给具体分承包商,同时对EPC项目实行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从而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的有序和谐进行。

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建筑项目管理行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然而,EPC总承包模式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EPC总承包项目中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是在设计阶段,因为该阶段的成本控制体现了事前控制的原则,所以EPC工程总承包的项目人员尤其是设计员必须高度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采取限额设计,最终使EPC总承包的成本可控。

参考文献

[1]相杰.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