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研究的范式

科学研究的范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研究的范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研究的范式

科学研究的范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学范式 以学生为中心 数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46

Abstract The reform of “student-centered”teaching paradigm has brought change on basic idea and teaching method of tradition education.It advocate combining teachers’ leading function with students’ main body position.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lf-learn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innovation of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 paradigm in university teaching.The principles consisted of four aspects:teaching goal should conform to level of students’ acknowledg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favorable for students’ learning; the control of teaching process shoule be suitable for finishing teaching work and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Keywords teaching paradigm; student-centered; mathematics; ability

20 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育理念引发了本科教育基本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系列变革,给世界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①“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是指高等院校的教育者为培养富有生活和学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教W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非指导性的教学方法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增长才干、成为完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及过程。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性环节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转变教学范式无疑是当务之急。③由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主要受到的是应试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少关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学习,不知道如何探索和运用知识。而大学数学课的内容多、难度大,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所讲的知识点全部掌握,做到融会贯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他们摆正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位置,教会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④本文结合数学教学范式改革的实践经验,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在本科教育阶段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 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其次,课堂教学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既要落实学科的知识目标,又要落实交流和合作、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创造和创新、灵活性、主动性等一般性技能目标。⑤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数学基础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具体细化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点,达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通过什么练习引导学生去解决等等。教学中通过把总的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的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教师应做到耐心指导,循循善诱,遵循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杜威(J.Dewey)的实践认识论和反省思维理论倡导:“在行动中反思”和“对行动进行反思”。⑥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教学效果总结经验,调整实现目标的策略,通过反思、改进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 教学内容的选取易于学生接受

教师在备课前要设计好具体的教学内容。首先是新课如何引入,创设的情境反映什么问题,怎样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学习的思路中。其次,数学中例题、习题的选择很重要,如果难度上不适应学生的水平,即使再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学生也无法接受。所以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又要灵活运用教材,要结合学生的数学水平、能力,恰当选取例题,应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探讨解题的思路方法,掌握问题的实质,建构知识。所选的练习题要在学生学会方法后再逐步增加难度,起到将例题的思路拓展的作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避免一成不变地重复训练,浪费时间。

课程设计应该能为学生提供呈现知识发现过程的学习经历。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不能只是明确教师自己应该讲哪些内容,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作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的学生,做什么题目、用什么方法理解起来会更容易,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疑问,提出什么问题,哪些地方他们有能力独立研究,什么地方需要教师引导、点拨、提示。比如,学习线性代数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这节,可以先让学生做下面的练习:

已知:矩阵A=,,,求,,并观察结果。

学生很容易得到==(2,2)T,并意识到前面学习的内容还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教师由此引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这种导入方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也容易理解。于是进一步让学生将=变形,得到()=0,根据定义的条件≠0,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出是方程组()X=0的非零解,所以||=0,这样又得到特征方程等有关定义,以及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理。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了解定义、定理的由来和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他们创造独立思考、探索的环境。

3 教学过程的调控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学范式改革中,有的教师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出现一些实践误区。比如让学生随意提问,没有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结果提出的问题偏离教学主题。或者对小组讨论不控制时间,讨论中课堂秩序混乱,自由散漫,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这样的改革完全曲解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多、任务重,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不仅受学生能力的限制,也会花费大量时间,无法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时间,既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引导。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二项分布公式推导,可以在学习重伯努利试验的定义后,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解决来完成。而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时,必须有教师的指导。

例:设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为,求的分布函数。⑦

学生虽然理解分布函数的定义,但不知道如何分情况讨论。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画一个数轴,用X的取值将数轴分成4部分,即

4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传统教学主要是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机械训练,让学生被动接受、模仿,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是以适应社会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适当的提示说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化解疑惑,充分发挥他们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改进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用于实践。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这不仅包括单纯数学知识点的运用,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要能正确分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泊松分布时,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进行训练:

设某城市在一周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服从参数为0.3的泊松分布,试问:(1)在一周内恰好发生2次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多少?(2)在一周内至少发生1次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会明显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有探索研究的动力。学习中,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可以让学生互相研究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拓宽自己的视野。

参考文献

①④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实践误区及引导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57.

② 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大学教学,2008(4).

③ Kreber C.Controversy and consensus on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2(2):151-167.

⑤ 刘华.课堂教学的新范式:以整合性“类实践”学习活动为中心――来自美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4.8.

科学研究的范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科研; 教学;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059-02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作为大学的一种思想和理念,最先由法国“百科全书派”提出,其实质是欧洲对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但真正在办学实践中贯彻并使之闻名于世的是19世纪初洪堡所领导的柏林大学。柏林大学从创立之初就坚持科研应为教学服务,一切教学均应基于科研,科研包容在教学之中[1]。千百年来,我国对教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进入现代社会,应该对这一定义进行拓展,变更为:师者,所以以传道、授业、解惑、创新也。二十世纪初,以德国大学的Seminar为蓝本,在北京大学首创文、理、法三科研究所,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北京大学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所中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2]。认为:“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因此,设立研究所,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得以在导师指导下,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也为大学毕业生深造创造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到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学者伯顿·克拉克发现,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对长期流行于学界的教学与科研相融相长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伯顿·克拉克基于自己对美国大学多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于1987年描述了当时美国大学中教学和科研日益分离的现状:“知识的生产和创造者们俨然是大学中声望卓著的优等公民,而那些整日奔波于本科教学的知识传授者则明显地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大学的学术生活必须进行重构”[3]。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效果不一定成正相关,一些研究认为成微弱正相关,一些研究认为成不相关,甚至有的认为成负相关。根据对西南科技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学生反而喜欢科研能力居中的老师。他们认为科研能力居中的教师,不仅具有相当的科研素养和水平,对课程内容理解充分,而且对学生也能细致体贴,讲解认真负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科研能力强的人可能过多地将时间用于科研而忽视教学,同时,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智商高,能轻松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也能轻松理解,而不注重认真细致地讲解给学生,导致学生对这些原理不能很好地掌握。科研能力差的教师可能存在自身对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因而难以给学生深入细致地讲解,导致学生对这些原理不能很好地掌握。这就说明科研和教学相融相长并不是必然关系。因此我们就需要寻找到一些途径,以促进科研和教学的融合,切实达到科研反哺教学的效果。

一、转变教师对大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重视课堂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教学要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科研也要围绕教学展开,实现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进行科研工作。教师如果能够坚持开展科学研究,就会对所研究领域的动态和前沿比较熟悉,就能把所讲授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本人所研究的方向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切身的创造经验,把知识讲活,使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最新科技进展有所了解,从而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材料物理》专业课程的讲授,提倡学生以“研究”方式学习,强调理论教学、文献查阅与实验教学三者的结合,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学团队经过长期努力,建成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堂布置、课外查阅、课外小组讨论、课堂学生PPT讲解与讨论四个环节,成功实现课堂教学与科研的融合[4]。比如说,《材料物理》教材中有“高温超导材料”专题,2011年是超导现象发现100周年,Nature Materials与Science等权威期刊都发表了重要评论,教学团队相应地建立了文献资源“超导百年回顾与展望”,让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了超导的历史与发展方向。《材料物理》课程共建立了约20个专题、约80篇国外权威期刊论文为主的文献资源,并逐年随着相关学科发展而完善。通过对《材料物理》各个专题的研究式学习,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学生听、说、读与写以及文献查阅总结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学术讨论,许多专业问题越辩越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也更深入。

二、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是一些基础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虽然有利于学生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却在运用综合实验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如果将现有科研中与本科实验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纳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可有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西南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十分重视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学校化工涂料实训基地为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是依靠生态建筑涂料课题组长期的科研和开发的技术建成的,应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对应用化学、材料学等专业十分对口,在基地的设计时就明确了教学、科研中试和生产三个功能,现在已完成应用化学生产实习、“化学建材”和“涂料加工工艺”等课程实验教学任务[5]。化工涂料实训基地通过编写生产实习指南,明确实习要求、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并布置个人作业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作业。个人作业主要包括:学习和了解建筑涂料的基础知识,涂料车间布置和设备概况,涂料的配方设计和配料计算,涂料生产的分散、砂磨、调漆、调色等训练,记录各工艺环节的速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学习涂料各工艺环节的质量判断方法和生产经验,涂料基本性能检测,涂料有毒有害指标分析,等等。化工涂料实训基地使科研有效服务于实验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同学们开拓进取精神,增强了同学们从事产业开发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和实践能力,通过将科研成果上升到中试和生产级别,大大提高了相关的科研研发能力,研究成果更接近于生产和应用水平,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三、教师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凝炼为适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提升实践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自身能力、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关键环节。一个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原则,应该遵循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西南科技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借助承担的科研课题,较好地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支持了学生高质量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该实验室完全是在导师所争取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建成的,该实验室从大一新生中开始吸纳成员,培养其科研兴趣,但核心成员是6名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他们在导师指导下开始从事实验工作,导师在黑板上画图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从根本上把握实验。特别是学生参与各种标液配制和材料制备,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于所研究的材料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所学的各种材料的名称。学生还学会了一些测试分析软件,如X-pert,origin,Search match等。在学生毕业设计阶段,导师将一个较大的科研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毕业设计题目,从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到问题解决、成果总结、论文撰写等环节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在完成课题任务过程中会涉及到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通过课题任务的完成对专业基础知识理解更透,把握更牢。学生通过无机材料的合成和表征的实验,学会了如何分析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并在样品的分析测试中,熟练掌握了X射线衍射、拉曼散射、扫面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原理,增强了感性认识,使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加直观、真实、具体。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将科研转化为教学环节,使毕业设计内容紧跟学科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做科研的过程,并充分利用投入的科研设备和器材,加深了学生对科研的系统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积极组织各种创新实践班、大学生科技活动社团,作为科研促进教学的补充

李政道先生曾说,科研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为了更广泛地让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更多学生受益,我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开展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班、先进机电技术创新实践小班、材料与工程学院创新人才班、大学生科技活动社团等。

“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班,在全校每届选拔30名以工科为主、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配合完善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其培养过程采用基础训练、专题研究、系统设计等研究性教学方式,以实际工程问题的深入研究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导师为主导,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科研实践使学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技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首届“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班33名毕业生经过两到三年的创新班课程学习,修完规定学分,并顺利通过了由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H.Stark、T.Wong、Dr.Y.Yang等三位教授参加并由中央电视台和学校宣传部进行现场录像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获得了结业证书,毕业论文良好率达100%,优秀率达到50%,得到了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李海南同学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王卓然同学主编的教材《深入浅出AVR单版机:从ATmega48/88/168开始》2008年6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开展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的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我校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科技活动社团,是为了解决实践课程受益面广但不够深入、个别学生科技活动较深入但受益面较窄的矛盾而采取的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实行“教师指导技术方案、研究生指导技术细节、本科生负责技术方案实施”的三级技术指导和文化交流体制,采用“一个学生科技活动社团、多个科研方向、若干个课题小组”的三级“集中-分散”模式进行管理。大学生科技活动社团开展活动两年多来,在参与科技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表现突出,共获得四川省苗子工程项目13项,学生获得各级项目经费共计228,800元[6]。

五、实现科研反哺教学还需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科研与教学的平衡关系。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已经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因果关系和本末秩序进行了明确定位。但批判了多年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即使在非常注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也没有明显改观,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高校教师职称评聘重在科研;高校实行聘期考核,3年左右一个聘期,科研“硬指标”层层落实,易于考核,教学“软任务”软软绵绵,得过且过;高校要上台阶,申报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甚至大学排名等,都极其看重科研。宏观和微观环境都给科研以较高要求,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想挤进研究型大学,向985高校、211高校靠近,本无可厚非,只是有些本末倒置。在高校,科研终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掌握的关键。

(二)建立高校教师进入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尤其是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须推动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目前我校引进的部分青年教师学历虽然都高,基本上都是博士毕业,可是却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仅有理论是不够的,没有见过生产线、如何讲解工艺流程?因此,可考虑轮流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进修,每次至少一个学期,在这段时间里对教师教学任务不再进行考核。我校已经选派科技人员组成项目技术工作组到中核集团821厂挂职,以“玻璃固化”项目为接入点,进行项目合作工作对接,在帮助厂方消化吸收进口技术和设备,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同时,参与集团公司一些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编写、申报等工作,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可有效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校企双赢。国防科技学院为改变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两个涉核专业核心课程缺乏具有工程背景专业教师的现状,也拟派遣青年教师到中核集团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原五〇四厂)锻炼,这种作法值得继续推广并深入。

(三)继续加大力度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积极组织科研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和行业合作编写教材。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不同研究领域,因而教学应该和科研一样,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团队逐步挖掘和积累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的科研资料和素材,将团队科研成果应用于该团队对应的课程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科研团队加强与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多带学生深入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实践单位,让学生接触行业一线,了解行业一线的实际工作并逐渐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给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训。

参考文献:

[1] 董方,杜志强,王力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1(5):135-137.

[2] 宋孝忠.习明纳:一种值得探讨的教学和研究制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67-69.

[3] 梁林梅.国外关于本科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析[J].江苏高教,2010(3):67-70.

[4] 魏贤华.与科研相融合的“材料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A].涪水华章-西南科技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教学成果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44-248.

科学研究的范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翻译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1世纪,多媒体、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人们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学习能够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而翻转课堂将传统学习过程进行翻转,课前完成知识传授,使得学生能够将知识予以内化。学生在课前以视频、音频等教育资源实现对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并将疑难问题留到课堂教学,强化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此趋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听说读写等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但尚未普及到翻译教学中。因此加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翻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主要是教师制作视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并从中获取到知识,然后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进行面对面答疑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传统学习过程进行翻转,在课前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和内化,课堂主攻疑难问题,以此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最早,翻转课堂出现在美国高中,2007年,乔纳森・伯尔曼等人录制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为课堂缺席的学生补习功课而用。该模式深受学生欢迎,且学生参与度极高,得到了广泛传播。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渐传入国内,我国教育界也积极进行探索,并将其在运用到中小学、大学等部分课程当中,期望对学生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予以培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且能够促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新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通过网络平台展示教学视频,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前接受知识传递,随后,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进一步内化知识,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指导的全新教学模式。

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以往,高校翻译教学中,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翻译理论知识与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练习,通过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受到以往大学四六级考试题型的影响,主要以单句练习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翻译理论认识深度不够,提及翻译理论,学生言必称“信达雅”,或者即为翻译名字,但仅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没有形成自我认知。在大量机械化练习下,学生仅能够掌握简单的翻译技巧,但不会举一反三,且语篇翻译能力较差。正因如此,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发展,面对四六级考试翻译转型及大量翻译练习,直接造成学生的厌倦心理,对翻译学习毫无兴趣,不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参与工作岗位。

翻译理论导入过少,学生对于理论认知薄弱,直接弱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单纯凭借自我感觉进行翻译,学生主动性并不高。因此我国翻译教学要积极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而非教师一味照本宣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步掌握英语翻译的特点及规律,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自2013年开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翻译部分由开始的单句变为段落汉译英,四级与六级翻译段落汉字数分别为140~160和180~200,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难度。另外,段落翻译中的内容也得到了拓展,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内容让学生感到焦灼,也对现行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一直以来,翻译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翻译能够体现出学生英语综合技能,但学生对其较为抵触。究其根本是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没有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兴趣,而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增强翻译教学趣味性,增强学生翻译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克服焦虑与抵触情绪。

具体来说,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能够在校园网络中,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到大量资料,如双语知识、翻译理论等,为翻译实践提供更多支持。且能够使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任务得以实现,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翻译学时不够等问题。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时间、地点及内容,为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等策略得以有效实施。

四、高校翻译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策略

上文我们已经对当前高校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要性等进行了阐述,明确认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翻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目前,翻转课堂结构图如图1。

(一)课前知识传递

翻转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要在网络平台上学习视频,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学习视频,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获取、也可以教师自己录制。随着慕课的发展,网络平台上的资源愈发丰富,为翻译教学提供了诸多支持,国内也陆续构建了国家精品课程,教师围绕着教学内容择优选择,使得学生能够接收到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最新教学理念。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外极少关注国内英语翻译教学,专门性视频较少。如华中师范大学在新浪上开设《英汉比较与翻译》,主要以实例为基础介绍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句、段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还有一些非知名学习平台提供的课程,但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屏幕录像、辑软件,如Camtasia Studio,该软件功能丰富,且操作难度不高,适合教学视频录制。如针对复旦大学介绍翻译教学中,只有了解高校宏观环境,才能够确定出“五年共培养本科与专科毕业生700万人”中培养的真实含义,因此教师要在视频中对复旦大学宏观环境进行介绍,为学生翻译提供支持,引导学生能够以整体文本为背景,确保翻译符合规范。再如,在《发现中国:美食之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及地方特色美食制作视频,恰当融入外语翻译知识,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国内美食文化,且能够体会到美食制作背后的故事,以此来增强对内容的翻译效果。

教师将制作好的视频通过e-mail、QQ、微信等平台进行传输和交流,为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提供更多支持,真正意义上由“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对于课前知识传递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强调教师写作备课,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都要借助网络平台收集教学资源。观看视频后,教师要辅以适当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难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能够深入到翻译当中,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基于翻译自身特点,在实践中常会遇到多种语法,但表达不同版本,哪个是最佳选择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二)课中讨论拓展

视频观看后,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所不同,理解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观看视频后的疑难点进行共同讨论。由于课前对知识已经有所掌握,讨论过程相对高效,能够快速解决问题。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翻译理论内化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3]。因此在完成翻译练习后,教师要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分析不同翻译方式优缺点,以此来获得最佳翻译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翻译方法和技巧,合理选择词汇与句型,从而提高交流有效性。如以《发现中国:美食之旅》教学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五个小组,每组4人,并选出负责同学进行翻译学习。最后,让学生扮演厨师、美食栏目主持人等角色进行模拟翻译训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翻译练习,能够实现知识迁移,且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延伸学习。

小组讨论中,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脱离了学生,而是深入其中,及时发现学生良好的想法,并在其他同学面前给予赞扬和引导,对于尚存在疑问的学生,要保持耐心进行针对性讲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翻译认知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经过小组讨论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汇报,通过课堂展示、辩论等多元形式进行交流[4]。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再次感受中英语言的差别,且能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如可以以广告翻译选择为主,开设广告语、广告文案翻译等专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资料,并展示其综合翻译成果,进行讨论。或者以美术作品标题翻译为练习内容,加强英语与美术等学科的结合,锻炼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三)课后反思评估

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学习成果,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进行。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除了注重学习成果,还会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拓展性学习等方面,不仅如此,评价主体还会涉及教师、其他同学,更加多元。因此完成教学后,师生要共同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巩固翻g知识。同时,还要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而教师在评价中,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在面对面交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于翻译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教师在评价中,也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微视频内容。教师要认识到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差异性,积极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灵活把握其开放性等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翻转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学生要对英语翻译感兴趣、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尽可能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明确其兴趣、爱好,在制作视频时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做好课前沟通,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做到公平教学,进而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五、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的现如今,翻转课堂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有效弥补了英语翻译教学的空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带动下积极转变,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自,根据自己的步调控制学习进度。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着课前知识传递、课堂讨论拓展及课后评价三个步骤进行,融入更多翻译案例,并配合小组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学会翻译知识和技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交际、探究及创新等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聪.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01):71-74.

[2]冉海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5(22):103-105.

科学研究的范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慕课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应用

近年来,“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均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流行语,它们的出现带来了一场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近年来,国内顶尖大学纷纷推出各自的“慕课”课程,凭借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带来了网络时代新型的革命性的教育范式。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类课程,如何基于“慕课”理念,构建“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的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将“慕课”和翻转课堂两种先进教学要素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构建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效有所裨益。

一、理论概述

1.“慕课”的内涵。“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慕课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每段视频不超过15分钟的微型课程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慕课最早提出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和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两位联合提出的。2011年,以美国“慕课”为典型代表“慕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正式崛起。随着“慕课”进入我国,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课程体系正在悄然形成,通过“慕课”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工具化和多自由化的学习,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学习,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同时也使学生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进行学习。

2.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结构的重构,对传统课堂局限的突破,是一种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颠倒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实现了通过课前知识学习、课堂知识内化、思维碰撞、知识运用、练习提升等方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

3.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目前,高校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学习,在课堂与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互动,具体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体现在: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学资源的传递与共享,便于学生随时查阅等方面。在“慕课”浪潮席卷我国教育领域的背景下,研究者看到了“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二者各自的优势体现如下:“慕课”的优势在于可以丰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课程;翻转课堂则优势则是实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化,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

二、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1.准备阶段及课前练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前,学生依据老师要求注册“慕课”平台,通过观看“慕课”视频了解大学英语的基本知识点及一些关于英语的新知识。对“慕课”课程中找不到合适视频的知识点,翻转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制作“慕课”教学视频,并将大学英语教学涉及的“慕课”对应的课程概要、PPT作业、测试、试验PPT训练作业上传至“慕课”学习平台。

2.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结合个人需要自定进度、节奏、速度与方式自主学习。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在观看“慕课”之前进行整理,进而带着问题观看慕课,寻找答案。学生在浏览 “慕课”视频基础上进行PPT作业训练和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作业测试。对于未达标的,“慕课”系统会自动聚合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矫正性学习。在学习完毕后,学生可以针对自主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价。

3.教学成果的反思。最后,学生需通过研讨成果的报告、质疑或评价等活动提升思维品质,拓展创新能力。教学的评价环节是对这个教学的反馈。通过最终的成果评价,教师可以反思慕课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而学生通过评价过程,可以提升自己对“慕课”的兴趣程度和利用“慕课”进行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随着“慕课”风暴席卷全球教育领域,其凭借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知识分享,实现学科教与学的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慕课”在效率和生命力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翻转课堂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教学,并结借助“慕课”的特点,发挥其在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和运用方面的推动力,实现大学英语在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仇慧.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科学研究的范式范文第5篇

1.翻转课堂的概念和发展

翻转课堂最初源于美国林地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课堂上课的孩子们录制教学视频,将其传到网络上,为这些学生提供帮助。这两位教师逐渐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未能上课的孩子,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2012年,这两位教师成立了(FLN),用以帮助那些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感兴趣的教师,为他们提供知识、技能、资源以及技术上的支持。此后,可汗学院,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等都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教师将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制成7~15分钟的短视频形式在上课前提供给学生们,并根据知识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课前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还可根据教师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进行补充讲解。课后,应由学生梳理好课前课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教学反思。

2.QQ平台的特点

QQ平台是广东深圳腾讯公司(外文名Tencent)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聊天工具。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QQ群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讯终端相连p]。QQ平台具有即时性、存储性、交互性、共享性、兼容性、泛在性等特点。

2.1 即时性

QQ平台具备即时性。QQ用户可以彼此即时收发文字消息或语音消息,分享各种链接、文件。教师上传至QQ平台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下载观看。QQ平台的及时性解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缩短师生之间的交流距离。学生们对视频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即时了解,继而针对其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备和策略,使谏堂更高效。

2.2 存储性

QQ平台具有大容量网络硬盘,可以存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例如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都可以以文件形式存储。与传统课堂的一次性教学相比,可存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梳理和回顾。教师可以精心筛选一些教学资源上传到QQ文件中,这些资源可以一直储存在QQ文件内,便于学生随时查阅。

2.3 交互性

平台可以创建QQ群、讨论组。通过将单独的账号同时加到一个群组中实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一个零障碍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得以解决。

2.4 兼容性与共享性

QQ平台的兼容性使其可以与其他各种社交媒体或网页进行无缝连接。教师与学生知可以在群内或讨论组内相关的教学内容链接,对相关知识进行共享。

2.5 泛在性

QQ平台具备4A元素(anywhere,anytime,anyone,anything),可以在任何有网络或流量的条件下操作,没有时间、地点的局限性。既可以在电脑上操作,也可以用丰机操作。另外,学生们对QQ平台的使用再熟悉不过,避免了时间、资源上的浪费。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地点不在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碎片化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平台,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感悟,反思也可以随时进行记录或与他人分享。

QQ平台的以上特点能够帮助师生满足翻转课堂的需要,使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得到保障,是完成翻转课堂的理想平台。

3.基于QQ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为了保证师生之间零障碍交流,首先教师要利用QQ平台中的QQ群功能,建立一个QQ群。通过“邀请好友进群”或者下发群号的方式将所有学生加到群中。学生在群中以“班级学号姓名”的昵称存在,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做到有效监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创建讨论组,有助于在自主学习过程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组讨论,互评等活动。

课前。教师将教学视频上传至群文件,并在公告栏中予以提示。可以以消息形式或文件形式布置教学视频的相关任务一-练习或测试,用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认真观看视频,做到有效地自主学习。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让学生找到一些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资源进行分享。对于知识重难点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组进行交流、讨论,达到互伴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随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性解答。对于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作为学习者主体,应该总结自己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记录,利用日志将其保存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作为协助者和组织者,教师能够全程监控,可以根据学_们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设计,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课中。首先,教师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教学视频中知识点的重难点问题以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是在讨论组中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选择让其他小组学生进行助学,对于难题可以通过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讲解的方式解决。最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课后。教师与学生都应对已完成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和课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经验总结。学生可以针对之前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遗漏知识点进行补充,也可以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这些都可以相应地记录在QQ日志中,以供日后的回顾和査阅。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