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调查研究

心理调查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调查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调查研究

心理调查研究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整体护理的内涵建设。方法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广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P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的职能不断扩展,以及人们追求新的生命质量观,要求护士提供给病人的护理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1]。为了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2009年10月用SCL-90症状量表[2]对广西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执业护士;(2)护龄≥1年;(3)从事护理工作。对广西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收回1521份,有效问卷1490份,有效率为93.1%。

1.2 研究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采用SCL-90作为本次研究工具,对广西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该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分90个条目,每一条目症状严重程度以1(从无)~5(严重)分为5级,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2.2 个人一般资料包括所在地区、医院等级、科室、职称、学历、性别、年龄、护龄等内容。正式测量前,选择100名研究对象测试其信度,其信度系数总量表信度为0.93。

1.3 实施研究员均经统一培训。评定前由研究员对被调查者详细讲解评定目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填写完毕后由研究员亲自收回问卷,对有漏项的问卷要求进行补填,不合格问卷作废。问卷收回后统一编号,运用SPSS 13.0对测试结果进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调查资料来源见图调查样本来自全区各地,遍及各个护理岗位,能代表广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2.2 广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

3 讨 论

3.1 用SCL-90自评量表的结果评定分析,总分和阳性项目数能反映心理健康水平高低[3]。本组调查表明, 广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表 1显示,临床护士的SCL―9O总因子评分高于国内女性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 本调查发现,护士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除敌对、恐惧、偏执和精神因子外,其余各因子与中国常模相比,P

3.3 本调查共涉及医院各个护理单元,从结果来看,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国常模相比有明显差异。特别是躯体化、饮食睡眠等症状因子,几乎所有科室得分都高于中国常模,且有3个科室P

3.4 本调查检出有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人数为302人,严重心理障碍25人,总检出率为21.9%。当心理健康总分≥204时,被视为有心理问题;当≥220分被视为心理障碍;当≥234分被视为严重心理障碍,对这一部分人应进行积极干预。调查中还发现接近204分的人数不算太少,本调查为系列研究,待以后作进一步统计分析。

4 小 结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本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培养提高护士的EQ。通过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对护理需求的增加,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在具备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护理管理者应将培养护士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才能满足21世纪人们对护理的需求,从而达到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 马章淳,温贤秀,向国平,等.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48-850.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35,120-122.

[3] 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84.

[4] 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2-195.

[5] Rout U R.Stress among district nurse: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J Clinic Nurse,2000,9(2):303-309.

[6] 方琼,曾凡林.护理工作应激与应对[J].护理研究,2004,18(8):1340-1342.

[7]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701.

心理调查研究范文第2篇

文章编号:1008-6919(2006)08-0048-04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目的:探索使用IUD避孕者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方法据调查的目的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自拟与生理和心理相关的咨询问卷,内容计17大项;采用“B”超检查测测量13437例放置IUD避孕者,以此分出放置前、后的变化对比统计分析。结果除验证重复常见的副作用月经异常和白带增多外,发现月经过多者与年龄环龄相关(x2>20.09 P<0.01)。白带增多者与年龄和环龄亦相关(x2>21.67P<0.01)。同时可见3.68%放置IUD前月经过多者,以及3.05%的白带增多者,在放置IUD后恢复正常;这些变化6种IUD均有其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生活方面,放置IUD后对性的欲望、舒心、兴奋和等方面,比放置IUD前有质的改善和提高,且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x2>13.28 P<0.01)。在放置IUD后对负效应比较大者的心情(境):朝气、信心、思维等方面,产生些消极作用,它与年龄、环龄、文化、IUD类型等关系,统计学无意义(x2<9.49P>0.05)。结论使用IUD避孕者生理上的变化与心理上发生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对性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亦明显。

关键词:IUD 生理 心理 健康 性生活

Research For the Changes of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Of the Women With Intrauterine Devic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hanges of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of the women with IUD. Methods: used the epidemiological means on the grounds of the investigation aim,designed the questionnaires about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which consisted of 17 maxterms; Adopted“type B ultrasonograph”to survey 13437 women with IUDs .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was before laid IUD and another was after it, then compared and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besides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repeated common by-effects, such as menstrual dysfunction and leucorrhoea excess, we found that it was relevant between menorrhagia and the age & the years with IUD (X2>20.09;P<0.01). And there’s a correlation between leucorrhoea excess and the age & the years with IUD(X2>21.67;P<0.01). We also found that those 3.68% menorrhagia patients and 3.05% leucorrhoea excess patients before laid IUDs came back to health after laid it. These changes were diverseamong the 6 kinds of IUDs,ye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On the respect of sexual life,the desire、comfortability、excitement、climax and so on about sexual life had been qualitative improved and raised after laid IUD, and there’s a trend that the sexual life’s quality would progress with increasing age(X2>13.28;P<0.01). On the respects of mind such as: youthful spirit、confidence、thinking and etc, there were some negative functions happened on someone who had a bit more serious side reactions.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gative functions and the age、the years with IUD、the kind of IUD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X2<9.49;P>0.05). Conclusion: there’s a specified causation on the contraception persons with IUDs between the physiological alternations and the psychological one, what’s more, it’s very obviously helpful to improve and raise the quality of sexual life by using IUD.

[keyword]IUDPhysiologyPsychologyHealthSexual life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效、简便、可逆、不影响性生活、以及经济的避孕方法,是我国主要的避孕措施。全国约有9000万以上妇女使用,占各种避孕措施的40%左右[1]。众所周知,既往对IUD在生理上的副作用报道较多,在心理和有益于健康的作用方面研究报道比较少见;本文着重这些方面进行探索,报告如下。

Ⅰ 调查对象与方法

Ⅰ.Ⅰ 调查对象

从2003年3月9日始至2005年8月31日终,对辖区内育龄妇女使用IUD避孕者进行调研。本区人口户籍“移民”特征,户籍构成比见图1;因此,对不同户籍者采用分层群体随机抽样,以及积极动员和定期检查IUD相结合,(包括一部份自愿参加者)共检查14000人,除去检查项和问卷记录不完整者563人,实际有效样本13437例。

Ⅰ.Ⅱ 调查方法

Ⅰ.Ⅱ.Ⅰ 采用放置IUD前后对比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资料汇总和数据收集。定量方法为问卷咨询,定性方法为“B超”检查测量IUD的类型、形态和位置。

从13437张调查卡片中,随机抽出项目全面记录完整的奇数编号的心理正常(无心理变异记录)者3878例,再用相同的方法从偶数中抽出心理异常(有心理变异记录)者2065例;分别计算“正常”与“异常”里的生理变异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其它单因素分析亦基本上延用此方法进行。

Ⅰ.Ⅱ.Ⅱ 调查内容①社会人口学特征:户籍、年龄、环龄、文化程度、劳动姿态、体型等。②生理方面:自觉症状、月经史、白带史、性生活史、患病史等。③心理(心情、境)方面:朝气、信心、克服困难、思维、应激、厌烦、苦闷、易激动等。④“B超”检查测量:IUD类型、形态、位置(高中低)、分布(中心、旁、边远)等。

Ⅰ.Ⅱ.Ⅲ 统计学分析材料中的数据分出放置IUD前、后,求出其正、负值和差值,再行单因素和多元分析相关性。

Ⅱ 结果

Ⅱ.Ⅰ 13437例被调查者使用的IUD类型,共有6种;其中O、T两种占绝大多数(86.60%),6种类型的构成比见图2。

Ⅱ.Ⅱ 6种IUD使用者的平均年龄最小27.17岁(爱母型),最大29.41岁(O型),总平均年龄28.74岁;IUD避孕的集中年龄段(岁峰值),25-34岁(71.5%)见表1。放置IUD的时间最短者为4个月(爱母型),放置IUD的时间最长者为25年在(T型);放置IUD平均最短时间的是爱母型(3.32年),平均最长时间的是V型(5.57年);6种类型总平均时间(4.75年)见表2。

Ⅱ.Ⅲ 放置IUD后心理变化的正面效应

Ⅱ.Ⅲ.Ⅰ 13437例使用IUD避孕者中,在不同的年龄段和类型里,约有0.17-15.49%人群,放置IUD后体验到对性的欲望、舒心、兴奋和等有质的改善和提高,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并有统计学意(X2>13.28P<0.01) 见图3

Ⅱ. Ⅲ.Ⅱ月经、白带异常是放置IUD常见的副作用。其发生率约5%-10%[1]。本组材料月经变异率ˉX10.52~21.74%,白带ˉX 15~30.50%,两者均出现在40-岁年龄段;以环龄计算月经变异率ˉX7.7~20.48%,前者出现在>12年组,后者出现在<2年组;白带变异率ˉX 7.50~25%,前者出现在10-年组,后者出现在12-、16-年组。

总变异率(ˉX:月经最小12.70%在"O"型,最大15.51%在宫型;白带最小15.97%在"母体乐",最大20.81%在"T"型,见表3、4。

从表中3、4中可见月经变异有随环龄延长而减少的趋势,白带则有增多的趋势,两者与环龄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表现,统计学亦显著 (X2>20.09P<0.01),见图4。

Ⅱ. Ⅲ. Ⅲ 心理变异与生理变异有明显的对应相关性。95%以上的生理变异者,可导致心理变异(产生易怒、急燥、忧思、惊恐等);无心理变异者中生理上变异者只有46.49%,见表5。

Ⅲ 讨论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IUD最多的国家,占全球IUD使用的近70%,占国内采取避孕措施已婚育龄妇女的40%以上[1]。因此,对IUD调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以促进IUD避孕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我国为唯一能够提供释放消炎痛IUD的国家,其广泛应用对控制IUD出血副反应很有帮助,曼月乐(IUS)的研制成功就是如此。

本调查研究除重复验证前人的研究成果外[2-34],亦在心理、生理、机理等方面获得点滴体会。

Ⅲ.Ⅰ IUD的副作用使生理上发生的变异,可导致心理上亦发生变异,其因果关系显著。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接受避孕干预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人们不希望或难以接受/耐受的表现,即临床上的副反应。临床上的副反应最常见的主要为月经和白带等的变异[1]。本研究显示,这些生理上的变异对心理产生了对应性效应,反过来再作用于生理上,在2065例的心理变异者中95.69%的人有生理上变异,而3878例心理正常者中,只有46.49%的人有生理变异。生理变异与心理变异相对应的特点是“内隐”性,容易被人们忽略;事实上一部份人对IUD的副作用,必然会引起紧张和忧虑的情绪;近期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在紧张时释放的神经肽Y(NPY)会削弱肌体的免疫系统,使人患病。从科学上证实了情绪紧张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这一长期未解决的疑问[3、5]。在我国的医学史上,很早就已知道要注意人体的“身心健康”,身心二字,实际上就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涵义[3、6]。

Ⅲ.Ⅱ 心理上的变异对使用IUD避孕者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性效应。本研究提示,放置IUD后的避孕者从恐惧受孕、流产的心理中减负出来。因此,对性的欲求、舒心、兴奋等等得到确实地改善和提高;特别是30岁以上的妇女,在性生活中获得“”的比例,明显高予放置IUD之前,且有随年龄变化的趋势。

Ⅲ.Ⅲ 对本组材料显示的月经、白带变异与环龄关系的粗浅认识。对此,有人认为是细胞受到损伤所致,因为细胞是生物形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界中可以单独生存的最小生命体。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可导致机体变异的发生。所以当机体受到外界或自身内在的不断损伤因素作用、刺激下,会加速正常细胞的损伤或凋亡[3、7]。有的学者提出机械损伤一说,认为IUD对子宫内膜压迫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机械性压迫现象,异物反应和无菌性炎症为主。因此,放置IUD初期月经变异率较高,随着时间推移的“适应度”强化,月经变异率亦逐渐降低;白带增加为IUD对子宫腔内的刺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子宫液亢进所致;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子宫腔内的刺激的强度。我们认为两兼有之,角度不同其论点近似。

此次调查中发现心理上变异者的总检出率高达15%以上(2065/13437);在这15%中的95.69%的人在生理上发生了变异,其对应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为此,我们认为加强对使用IUD避孕者的心理疏导、咨询的广度和深度有着现实意义;建议有关权威部门,研究制定出针对性、普及性、科学规范化的完整制度干预IUD避孕的全过程。

我们调查的放置IUD后,月经、白带变异率较高。之所以高可能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①被调查对象93.22%为"移民"打工者(多数来自农村)。②IUD类型局限,“O、T”型占86.60%。③使用IUD避孕者在育龄妇女中较年青化(平均29岁)。这3方面因素可能使调查数据“偏移”,加之被调查者个性化的干扰等等;使我们提供的资料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瑛等.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与防治指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计划生育篇宫内节育器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 冯国银,董玉璞,卢晶清.节育手术并发症防治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4 陆子兰.计划生育理论和和实践.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心理调查研究范文第3篇

 

一、问题提出

 

园长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的质量[1]。心理学教育是幼儿园园长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军人物,其心理健康状况更关乎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随着民办园的迅猛发展,私人民办园的问题就突显了出来,师资缺乏、资金不足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这些都给民办园的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那么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这不仅影响着其自身园所的管理效能,同时对整个地区民办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着潜在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参加安阳在职民办园园长培训班的园长中随机分层抽取90人为调查对象,涉及安阳地区的五县四区及县级市林州。有效问卷82份,其中市区43人,乡镇39人;女71人,男11人;30岁以下22人,31~40岁47人,41岁以上13人;中专16人,大专47人,本科19人;管理年限1年以内7人,1~5年28人,6~10年28人,10年以上19人。

 

(二)研究方法

 

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为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采用5级计分法。参考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考虑筛选为阳性。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后期随机分层抽样访谈部分民办园园长。

 

三、研究结果

 

(一)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

 

调查显示,82名民办园园长scl-90心理自评的因子总均分在1.26~2.54之间,均分平均1.52±0.23;总分最高229,最低113,平均136.71±21.08;阳性项目数35.02±12.10,阳性症状均分2.32±0.23。t检验表明,安阳地区民办园园长scl-90因子自评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等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p<0.001)。这说明在总体上民办园园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差。

 

(二)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以各因子平均值高低为依据排序,民办园园长表现较突出的症状因子有: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焦虑、偏执、敌对等。参照scl-90有关标准筛选阳性,82名测试者中有35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子分>=2),占总人数的42.7%。阳性出现率较高的前3位因子依次是强迫24.4%、人际18.3%、抑郁14.6%。

 

(三)民办园园长心理状况与个体因素的差异比较

 

在本次调查研究结果中,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与年龄、学历均无显著性差异(p>.05)。性别之间

 

t检验,躯体化因子存在差异(t=0.54,p<.05),男园长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症状,这可能与男性缺少压力疏导有关;不同管理年限方差分析,躯体化因子差异(F=3.29,p<.05),管理年限10年以上的园长症状更为突出;城乡之间t检验,敌对因子,城市园长高于乡镇园长(t=0.52,p<.05);恐怖因子,乡镇园长更高(t=-0.77,p<.05),这可能与城市民办园竞争激烈、农村民办园频发安全事故有关。

 

四、分析讨论

 

(一)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

 

本研究得出民办园园长在scl-90的各因子自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都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这表明,总体上安阳地区民办园园长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与已有的研究一致[2,3]。实际上,民办园面临着较大的困境,经费严重不足造成的经营困难、师资流失严重、管理效能低下、安全隐患层出、缺少社会支持等,都给民办园园长沉重的心理打击。

 

(二)民办园园长主要的职业心理问题

 

民办园园长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不少园长身兼多种职业角色,管理者同时也是经营者、教育者、领导者、沟通者、行业专家等,这使得民办园园长面临多重的压力。调查表明民办园园长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为:一是强迫症状突出;二是人际敏感不良情绪明显;三是不同程度的躯体化症状严重。

 

(三)不同民办园园长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1.不同年龄与民办园园长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年龄因素差异并不明显,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年轻的园长能力和经验稍差,但是生活和家庭压力较小,体力充沛;另一方面,年长的园长能力强,但是他们还要承担照顾家庭的重担。所以不同年龄段的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水平大体相当。

 

2.不同学历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学历上差异不显著。毕竟在日常管理中,学历只是其中因素之一,研究发现,民办园园长普遍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也进一步弱化了学历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力。

 

3.不同管理年限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民办园园长的工作年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是躯体化症状,工作年限越长表现的越严重。民办园园长由于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中,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威胁,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所以民办园园长的身体健康,值得我们重视。

 

五、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的保健

 

(一)社会支持

 

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当前民办幼儿园无论在幼儿园园数上还是在教职工人数上均远远超过了公办园,这成为解决幼儿入园难的主要力量。然而,社会及家长对民办教育还是存在很大偏见的,少量民办园的失范事件被大肆渲染,给整个民办幼儿教育带来恶劣影响。因此社会舆论和媒体有责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幼儿教育工作,为幼教工作者创造一个理解、融洽、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

 

2.政府要加大对民办园的扶持。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公益性、普惠性应该是学前教育事业的方向。国家应该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加大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帮助民办园向公办园取经,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政府要严把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制订并落实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标准和专业标准,提高园长的专业化水平。相信在国家的管理疏导下,民办园一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3.完善对民办园的培训体系。公办园每年都有大量的各种培训机会,但是民办园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公助培训的机会都少得可怜,教师资源分配也严重失衡。另一方面,民办教师和园长的培训缺少针对性,效果不显著。对此,建议丰富培训方式,集中、远程和送教进园相结合,就民办园园长迫切需要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安全与保育及师资建设等做好培训。

 

(二)优化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一名合格园长最基本的素质。作为园长必须有良好的心态,保持平和心。民办园园长需要正确面对各种冲突,在工作中不要斤斤计较,面对一些无关原则的责难,淡然处之。其次,园长还要有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要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善于自我控制。同时,还应有多层次的需要,尤其应具有友爱、自尊、自我实现等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心与成就动机;有广泛、持久而稳定的兴趣爱好;等等[4]。

 

(三)科学管理

 

当一名幼儿园园长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一件挺简单的事,幼儿园工作之所以称其难,在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民办园由于人手有限,园长大多身兼多职,既要会规划,又要会执行;既要懂教学,又要会领导;既要擅长于招生宣传(幼儿园营销),又要能与家长打交道;等等。同时,还要与方方面面的部门去沟通。这就对园长的管理效能、业务素质提出了高要求。所以作为园长、园所的总管,要有很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严谨的管理思路和公关能力,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训练,交给社会一个放心的民办园。

心理调查研究范文第4篇

引言

师范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全面发展直接关乎国家未来人才的发展状况。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种竞争的日趋激烈,师范生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沉重的心理压力已经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如果继续任其发展,稍有不慎,甚至会祸及未来的人才培养。本文就师范生目前的压力状况做了深入调查,简单分析一下不同性别、年级以及不同学科性质的师范生所面临的压力的差别程度,找出造成这些压力以及压力差别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周口师范学院的在校学生中发放问卷,一共发放200份,共回收问卷189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为84%。其中男生54人,女生114人;大一51人,大二38人,大三39人,大四40人;文科106,理科62人。

(二)研究工具

该研究使用了香港大学的李虹和梅锦荣编制的《大学生压力量表》。其中,该量表由30个题目组成,可以分为三个分量表,分别是: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此量表采用4点计分法。《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理论分数的范围是0~9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压力值越大。该量表采用理论中数45分作为压力高低的分界线,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6个月后的重测信度0.78,结构效度可靠[1]。

(三)试测过程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周口师院全日制本科在校师范生中抽取被试,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测试时,由同一主试,使用统一指导语,采用不记名的形式,让被试在15分钟内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相互之间不允许讨论。

(四)统计分析

将数据输入电脑中,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7.0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师范生的总体压力状况

从表1中数据看出,师范生的总体压力值的平均数是23.7,这个数字很明显是低于45分的,因此师范生压力值是偏低的。从调查结果看,只有6个同学的压力值是大于45分的,这个数字只占调查总数的3.57%,即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的压力较大。

(二)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压力的调查结果

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师范生压力值的状况如表2所示。其中:F=0.106,P=0.745,表明方差具有齐性。男女两组压力均值的t检验,双侧检验结果显示P=0.003〈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男生的压力总值是27.2,而女生的压力总值是20.4,所以,男生的压力值显著大于女生。另外,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在个人烦恼方面,男生的压力值显著大于女生的压力值,而在学习烦恼和消极生活实践方面,男生和女生差异不显著。

(三)不同年级师范生压力值的统计结果

大一学生的压力值是26.4,大二是20.7,大三25.4,大四20.3。大一学生压力最高,大二的压力迅速降低,大三压力值又迅速上升,到大四,压力状况又大幅度降低。通过对大一到大四学生压力值的方差分析结果,P=0.167,这个值远远大于0.05,因此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即四个年级师范生的压力值没有显著差异。

(四)文理科师范生压力状况的比较分析

F=0.106,P=0.745,表明方差齐性,t检验中显示P=0.856〉0.05,差异不显著,其中文科的压力值是23.5250,理科的压力值是23.9459,即文科和理科的师范生压力基本不具有差别。

三、讨论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师范生压力状况的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男生的压力值大于女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生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不愿意表达出来,而是越积越深;而女生则多是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宣泄,表达自己内心的压力,因而压力值较男生低。

(二)不同年级师范生压力状况的比较分析

西方研究(Pancer,2000)显示,大一压力最大,因为他们在开学之初就对大学的美好生活满怀憧憬,但是这些憧憬很少能实现,所以压力最大。国内的一些研究(樊富珉,吴淑荣等,2000;李虹,2004)却显示二年级的学生压力最大;但是,近年来很多非师范的大学毕业生也把就业的目光投向了学校,造成师范生压力普遍变大。我调查的结果显示,大一和大三的压力大,初步分析原因:大一初入学,学习生活方式都同高中有很大差异;大二时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大三的同学面临考研、择业等前途问题,压力值偏大;对于大四,可能因为我发放问卷的时间是4、5月份,这段时间,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大方向已经确定,压力反而小。

(三)文理科师范生压力状况的比较分析

有学者(徐长江,2002)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社交压力、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及总体压力感显著地高于文科生。这可能是调查对象的不同造成的,本次调查对象都是师范生,在教育模式和就业方向上都与普通大学生有很大差异。

四、师范生压力来源及对策建议

(一)师范生心理压力来源

国内的许多研究将主要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归结为: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在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更在班级管理、教学成果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给师范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师范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1.培养健康心理,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

研究者指出,中国人的心理调节渠道依次为:自我调节、知心朋友、家人、同事、社会咨询机构。这个结果说明中国人主要的心理调节方式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压力是难免的,我们要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常见的应对压力的方法有放松法、宣泄法、转变认知等。

心理调查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契约;职业生涯;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082-04

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小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人力资源则是竞争的焦点。因此,如何共建企业与员工“心理契约”,吸引企业员工,开发人力资源潜力,整合有效人员活动成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努力发挥创造性与智慧,日益引起中小企业的重视。本文对烟台地区30多家中小企业120多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在于分析中小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现状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心理契约构建方法。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契约的定义

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1960在他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首先把心理契约这一术语引入到管理领域,用来描述一个工厂中员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除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单。这些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但是,Argyris仅仅提出这样的概念,却没有给它下确切的定义。Levinson等(1962)在一个公共事业单位的个案研究中,将心理契约描述为“未书面化的契约”,是组织与雇员之间相互期望的总和。它被用来强调产生于双方关系之前的一种内在的、未曾表述的期望。其中有些期望明确,比如工资;而有些期望则比较模糊,仅仅是间接的揭示,比如,长期的晋升前景。Kotter(1973)认为,心理契约是存在于个体与其组织之间的一种内隐契约,它将双方关系中一方愿意付出的代价以及希望从另一方得到的回报具体化。

在心理契约理论研究中,一般认为最早给出心理契约定义的是Schein。1980年,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心理契约定义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的期望”。并且他将心理契约划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他强调虽然心理契约是未明确书面化的东西,但在组织中却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讲,员工是抱着一定的期望加入组织的,希望借助于组织来满足自己物质的和精神的多层次需要。

理论界对心理契约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但是它在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存在以及对组织和员工的影响却是存在的。从以上学者的观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心理契约是组织中组织和个人双方彼此对对方应该付出什么同时又应该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组织和个人双方内隐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它既包括个体水平上的心理契约,也包括组织水平上的心理契约。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内容的设置

本文问卷的内容来源于国内外文献中员工心理契约内容的汇总。另外,结合访谈对问卷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力求更加简洁、适用(见表2)。整个调查共发出问卷160份,回收145份,剔除不合格问卷之后,有效问卷为123份。用EXCEL软件对本次调查所收集的有效问卷进行汇总统计。

(二)问卷的分析方法

本研究获得的一手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资料统计,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时采用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对相关变量进行赋值,即在选择题中,对选项是A的赋值为1分,选项是B的赋值为2分,以此类推。具体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等。

(三)信度的检验

信度分析是一种测度综合评价体系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分析方式,而量表编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将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可信性和可用性。内在信度高意味着一组评估项目的一致程度高,相应的评估项目有意义,外在信度分析指在不同时间对同批被评估对象实施重复测量时,评估结果是否有一致性。如果两次评估的结果相关性强,则说明被评估对象在没有故意隐瞒的前提下,评估项目的概念和内容是清晰的、不模糊的,没有二义性的,所得到的评估结果是可信的。

在spss中采用Cronbach a系数作为信度检验的指标。

Rα=k/(k-1)[1-(∑S2i)/S2] (1)

式(1)中,K为测验所包含的项目数目,当测验包含若干个子量表时,K为子量表的项目数,Si为个项目的标准差,S2i即第i个项目的方差;s是整个测验或子量表总得分的标准差,S2即总得分的方差。

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任何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以上,则该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甚佳;信度系数在0.8以上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在0.7以上,则该量表应该进行较大的修改,但仍不失其价值;如果低于0.7,则应该弃之。本问卷心理契约内容Alpha=0.8975,是比较理想的。

三、心理契约数据分析

(一)数据分析

根据心理契约内容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61%的被调查者明确“同意”有机会就跳槽,只有16.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同意”。同时,有23.6%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放弃机会继续留在企业;有52.2%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长期留在企业。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员工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机会,没有将个人职业发展局限在一家企业内部。

2.只有40.6%的被调查者同意企业可以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说明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性远远不够;只有47.1%的被调查者考虑企业长远发展;56.9%的表示个人发展和企业是联系在一起的;42.2%的表示和企业价值观一致;56.9%的表示同意个人是企业的一部分;59.4%的被调查者表示为企业感到自豪。从数字中可以看到,表示“同意”题目说法的比例占5成左右。结果表明,半数员工没有把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企业没有培养起与员工之间的深厚感情。

3.59.4%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无条件加班;63.5%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接受额外的工作;8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为企业努力工作;64.2%的表示愿意为企业付出。这几项调查可以看出这部分被调查者大多数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4.“关心企业命运”、“保守企业机密”和“尽力支持同事”几项中,员工都表示了积极的态度,被调查者表示同意

的比例分别为87%、91.9%、91.9%。结果说明,被调查者一般都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素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员工大多愿意为同事提供帮助,但多数对企业内的协作状况并不满意,56.7%的员工相互协作,说明企业内没有营造通畅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团队氛围。

(二)“心理契约”因子分析

为了得到更加客观、精确的分析,接下来用SPSS统计软件做因子分析,并且利用SPSS统计软件找到“心理契约”的四个维度,从而便于我们把握“心理契约”。表1数据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可以看到,KMO值大于0.7,“心理契约”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大部分信息都可以被因子解释掉,最低的也有0.575,即解释了57%多。第一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它表明,对原有17个变量如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所有特征根,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被解释掉,变量的共同度均为一。事实上,因子个数小于原有变量的个数才是因子分析的目标,所以,不可能取全部特征根。

从表3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5.843,解释了所有变量总方差的34.368;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517,解释了8.921累计解释43.289%。依次类推,第三个因子解释了7.697,第四个因子解释了6.487。4个因子累计达到57.473%。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根据表4因子解释变量情况,对因子分别命名:

第一个因子所包括的变量有:

关心企业、具备工作热情、企业值得付出、为企业感到自豪、和企业价值观一致、感觉是企业的一部分、希望长期留在企业,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考虑企业长远发展。这个因子被命名为“忠诚度”。

第二个因子所包括的变量有:

为企业努力工作、愿意接受额外的工作、无条件加班、员工相互协作,这个因子被命名为“敬业精神”。

第三个因子包括的变量有:

有机会就跳槽、愿意放弃机会继续留在企业。这个因子命名为“个人职业发展”。

第四个因子包括的变量有:

保守企业机密、尽力支持同事。这个因子被命名为“现实责任”。

这几个因子中,前三个因子是发展责任,第四个是现实责任。现实责任和发展责任比较,员工现实责任的履行令人满意,正如第一部分的描述分析中,至少87%以上的被调查者对现实责任的履行表示了积极的支持态度;发展责任中,员工态度最积极的首先是“个人职业发展”,其次是“敬业精神”,最后是“忠诚精神”。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问卷分析的结果,被调查者的学习欲望强烈,成就欲望比较强,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终身可持续的发展,他们往往更加忠诚于自己的专业,如果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偏差比较大,他们可以作出离职的选择。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低,没有把“不跳槽”看作一项员工责任。本文立足于调研中归纳的中小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特点,提出中小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构建可以借助如下途径。

(一)实施有效的沟通

员工个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控的。为了传达给员工正确的信息,企业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个人原因,员工心理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若企业对于其价值观以及组织行为不能明确地解释给员工,那么员工必然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而且经常会发生对组织的误会或不理解。有时企业认为已经兑现了所有的承诺,但员工却单方面地认为企业食言。如果企业能够做到与员工积极的、无障碍的沟通,使员工相信组织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损害员工个人的利益,组织和员工的利益最终是一致的,则会使员工对于企业有一个比较明确稳定的预期,形成较稳定的心理契约,较少地对企业产生误会与不理解,保持一个平稳和谐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工作。

(二)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设计其职业和工作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鉴别并合理使用企业的核心员工,对那些为企业作出特殊或重大贡献的员工在工作机会上给予相应的体现,使企业员工在付出的同时,从企业所获取的回报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心理期望。帮助员工搞好职业生涯设计,尊重员工自主选择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为员工提供增长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使员工亲身感受企业对自己的重视,继而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报酬制度和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励制度。报酬是员工心理契约的期望中最直观的形式。绝大部分员工渴求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这种认可是与报酬的增加、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直接相关的。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和导向力度上。为此,企业必须建立科学严谨的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奖惩制度,依据员工对企业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程度规范分配,适度拉开差距,使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被充分认可,从而得到心理期望的满足。这样分配才能成为发挥员工聪明才智的物质动力,心理契约才能不断强化,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三)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心理契约的构建必须以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保证。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有关员工职业发展的各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设计,包括职业选择、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设想、工作内容设计、对成长步骤及工作条件的考虑等。组织应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个人生涯发展规划纳入组织生涯发展规划之中,以达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心理契约的维持,就在于企业对员工这种权利的尊重。企业应该想员工之所想,为他们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在企业里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从而认真地、负责任地为企业工作,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