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88-0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对提高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导思想相吻合。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几种有助于小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有效进行课前预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因此预习对数学学习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如果学生在教师进行新课讲解之前进行了课前预习,不仅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也能够更加有效的把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下降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进行课前预习不仅需要学生的个人努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例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进行思考,对于数学问题要尽量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解决,如果通过个人的努力不能解决,就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听教师讲解,都是能够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的方法。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解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
小学生虽然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但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进行数学学习的规律。例如学生在做除法应用题时,可能这个题目学生会做,而换了其他的题目,小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要让学生明白数学题目是不计其数的,而数学原理却是有限的,学生只要按照数学计算规则进行应用,就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而想要使学生领悟到这些道理,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做起,让学生明白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思考的重要性,进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把握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
三、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
勤学好问是学生求学过程中一种良好的品质,不管是在传统教学中还是在现代教学中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受数学学科特点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而目前存在于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总是羞于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结果不懂的知识点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敢于向他人请教的良好品质。本人在实际的教学对积极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不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不懂的问题积极请教他人,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出现知识盲区,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只有勤学好问,才能避免知识盲区的出现,从而更加顺利的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四、小组学习法
小组学习法是现代教学中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不仅对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也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得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更多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群策群力知道解决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使数学学习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也可以将小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小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及时使困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生;小学数学;复习方法
对于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已经到了小学最后冲刺阶段。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数年,总结了一些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技巧与方法,现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小学生数学复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1)复习讲求方法。数学复习要讲求方法,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要做到四方面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依“纲”进行复习,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及技能。第二要给出具体的复习方法,并进行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进行复习。第三要抓难点疑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第四要纠正错误,明确正确答案。教师要能够对讨论或辩论的结果进行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解题思想。
(2)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指导。教师应该依据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及《课程标准》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并让学生熟知毕业考试的相关内容和题型,明确复习的方向,指导他们合理安排毕业考试前有限的时间,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来确定复习进度。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复习的盲目性,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我们应该用二分之一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复习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深刻掌握一下教材中的考点、重点、难点和疑点。其方法主要是学生自主复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查漏补缺,教师要注意做好检查和答疑解惑的工作,主要是及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及其他突出的问题,做到反馈及时不拖拉,尽量不遗漏知识点。然后,我们再拿出一点儿时间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并做好阶段性的分项复习。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我们要确定好复习重点和难点,并认真做好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这样的复习可使学生易于掌握,做到融会贯通,达到复习的预期效果。最后,我们再用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并找一些典型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典型题目与知识点、重点、难点相结合,彻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与规律,提高实战能力。现代数学测试的主要方面就是能力的测试,比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因此,在复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定期有所侧重地让学生做一些有关创新方面的练习,让他们学会抓住应用题中的数学关系和关键条件,能够做到归纳总结,达到解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切记要求学生不要盲目地死记硬背,重在知识点的运用与视野的加宽,增强实战的能力,学会抓住题目的核心规律,找到解题的技巧。
二、教师多在研习教法上下功夫,复习做到用时少且高效
(1)教师经做到集中教学和精讲的和谐统一。集中教学是时间集中、思想集中、一切手段和方法的集中,创造环境和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属于强化教学的范畴。按集中教学的原则,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原有知识结构和体系的限制,重新对知识体系进行规划调整,把那些基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重新编排。通过不断的集中综合,以及引导、讨论、综合归纳等各项活动将知识点、重点、热点更具体化,既牢固了基础,重点突出,又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精讲是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强调与突出,是针对学生自己复习活动与讨论过程中遇到易错、易混淆、不明白问题的认真讲解,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扫除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障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过程中精选一些比较能体现复习内容重点,较贴切、新颖,能激发学生思维并唤起他们思维共鸣的例题进行讲解,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选择例题时要本着以下三方面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选题能够横向贯穿多个知识点,能够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解题的思路与技巧。二是准确性原则。选题要符合教材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忌严重偏离大纲要求及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典型性原则。选题一定要体现出教材重要的知识点,一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体现“范例”的作用。总之,小学生毕业班的复习非常关键,选题应该体现知识点,重点、难点,特别体现出查漏补缺、学生易混淆的知识,选题体现出规律性、关键性的特征。
(2)教师要做好备课关。不管是对试卷的订正讲解,还是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无论是复习难点、重点,或是复习基本知识,教师都要对每一堂复习课程认真准备与研习。同时在课下,教师也要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照《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安排复习进度,并及时做好知识要点与训练重点的归纳、提炼,准确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不要抛弃教材,远离大纲,切忌搞题海战术,而要做到照顾全面,把握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旨在学生能力的提高。
(3)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整理的空间,评价恰当及时。复习课一定是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弱点展开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按知识的条理性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类,才能使学生在解题时游刃有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形成互相评价机制、互相讨论的浓厚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增强他们的概括能力。阶段性复习要结合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专门训练,通过自主复习、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与速度。
另外,在复习期间,毕业班的数学教师应在一起认真研究复习课程的具体组织安排,采用什么方法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后,用较少的时间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疑难点,使教师也能够迅速成熟起来。在学生方面,我建议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数学改错本,办一期数学报刊,准备一个数学记录知识点、疑难点的笔记本,出一份试卷,这些可以在学生中间互相传递、交流、评比,让学生的整体复习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方法
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先学好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学懂,要在学习中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十分简练的语言。如,在教学“位置”时,说“亮亮在左边,红红在前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不能单独地说某某在上面,某某在左边,而必须准确地说“亮亮在小刚的左边”“红红在小梅的前面”。这就是科学、准确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式子语言、图形语言三种,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三种形式的语言,而且还要善于互相转化,加深理解和应用。
二、要学会正确地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数学也是离不开阅读的,有效的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它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便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本是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的素材,是给出的一个问题、一个情境、一条思路,遇到这个情境、问题和思路,要充分读懂它们,想办法学会。而具体说来,要先“读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懂教材”。要注意在阅读中的思考,特别是对数学概念中一些关键问题的问句的思考,真正做到善思善读。要认真阅读领会每个概念的含义。对概念要咬文嚼字,逐字推敲,在对比、应用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通、用活数学公式
在阅读中学生对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分几层意思,关键在哪里,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正确理解公式的本质,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公式及其推理过程,并能了解和掌握公式的变形。学习过程中,不断观察总结公式的应用规律,逐步做到每一个数学公式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会在应用时得心应手,解题时举一反三。
总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寻找更加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一、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各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如在数的组成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的时间。
在探索方式上,有单个学生玩的学具,也有合作玩的学具;在孩子的操作材料中,有铅笔、记号笔、水彩笔、记录纸、练习纸、抹布、回形针等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这种探究学习体现了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初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教育培养的根本所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告诉学生有哪些知识,学会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如何学会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老师如果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会很深,理解得也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给学生们出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然后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就这样几分钟的时间,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通过自主学习得出了上面的5个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这样的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合作学习方法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
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乘加、乘减内容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学生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颗红红的五星,在其他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一、课前预习中学会反思
学生能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的反思,主动去探究、建构新知。预习中应要求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确定自己的预习收获和要解决的疑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会更有信心、更有主动性。
二、探究新知中学会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自己学习的反思,缺少了学生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例如:在《长方形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可能有哪些特征?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验证长方形的特征。接着组内交流探究的方法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1)我们是怎么学习长方形特征的?(猜想―验证猜想―交流反思)(2)我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猜想的?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吗?(3)我从同学那里学到了什么?(4)在下面的学习中我要注意什么?这样,在反思总结探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后,再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是得心应手,效果喜人。
三、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反思
常听到有些老师和家长评价某些学生: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确,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结果常常出错。教师应把较普遍的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剖析错点和错因,引导学生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养成主动反思、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如在教学:63÷7 要使商是三位数,最小填( )
我发现答案有如下几种错误:
①1~9 ②8、9 ③1~6 ④1~7
⑤1 ⑥9 ⑦6 ⑧8
事后我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找出每个错误答案的错点,分析错因,订正之后再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从此题中得到的启发和教训。
生1:看题目要细致。第①②③④个答案的错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最小”。
生2:第⑤个答案的错因是只抓住“最小”,却忽略了“商是三位数”的要求。
生3:第⑦题只抓住了“小”,却没有看懂其他要求。其实,拿不准时可以列个竖式除一下呀。
生4:我想提醒第⑧个答案的主人,你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考虑问题要全面呀。
……
这样细致分析、睿智反思才会使我们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自觉地、主动地监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