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学管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范文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队伍在培训教师团队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专门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的教师团队,其职能是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运行机制,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律;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及工作计划,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和检查评估。目前,这支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队伍,在宏观视野、专业理念、素质能力和工作状态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长春市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培训管理者队伍的现状,课题组对长春市中小学部分教师培训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质量提升提供更为优秀和专业的管理保障。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榆树、德惠、双阳、九台、农安、绿园和部分市直校从事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150位教师发放了问卷,回收问卷15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问卷的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个人基本信息,二是教师培训管理者工作现状,三是对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想法。

三、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队伍”的现状

(一)个人基本信息

1. 性别比例基本均衡,男女性别比例为2:3。其中,男教师占40%,女教师占60%。

2. 年龄结构不均衡。所占比例最大的36~45岁教师为50%,依次是46~55岁占32%,26~36岁占17.3,56岁以上占0.7%,没有25岁以下的教师。

3. 学历结构比较完善,但学历层次不高。硕士研究生仅占2%,没有博士研究生,绝大部分是占86.7%的本科生。此外,还有11.3%的教师为大专学历,这部分教师的学历亟需提高,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4. 教师培训管理者的经验较为丰富,有70.7%的教师从事培训管理工作4年以上。其中,从事教师培训工作4~6年的教师最多为45人,占总数的30%,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25.4%,7~9年工作经验的占15.3%。

(二)教师培训管理者工作现状

1. 在“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方面:有70%的教师有职业倦怠感,其中10%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比较强烈,仅有30%的教师没有职业倦怠感,并且职业倦怠感的强烈程度和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成正比。

2. 在教师培训管理者“平均每年阅读书籍的数量”方面:教师们都能够保证一定的阅读量,47.3%的教师平均每年阅读书籍为3~5本,18.7%的教师平均每年阅读书籍为1~2本,平均每年阅读书籍8本以上的教师仅占16%。

3. 在教师培训管理者“每年撰写论文的数量”方面:有30%的教师近两年内没有撰写论文,59.3%的教师能够撰写1~2篇,有10.7%的教师撰写论文数达到3篇以上。

4. 在教师培训管理者“承担或主持过和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相关的省、市级课题”方面:有43.3%的教师没有承担过课题,有26.7%的教师仅仅作为课题的参与者,只有30%的教师承担过市级以上课题。

(三)对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想法

1. “当前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可以主要概括为:

(1)基层学校领导和老师不够重视教师培训,对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参培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感严重。培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加上监督和管理都不到位,致使教师培训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2)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教师培训的组织和管理更为艰难:一是农村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需提高,有很多老教师干脆教不会,完全由县区的教师培训管理者。二是硬件设施不足,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电脑设备供教师学习之用,通常是一个教研组几个人要共用一台电脑;没有统一的培训场所。三是教师年龄偏高,缺少新鲜血液,大部分老教师不太接受新鲜事物,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

(3)培训内容过分强调宏观理论和理念的灌输,并且城市化倾向严重,培训针对性比较差,实践活动少,导致很多教师出人不出力。

(4)教师培训缺乏科学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培训结束后,培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往往缺乏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验收方式单一,集中培训常以写体会方式验收,远程培训则以答题方式验收,培训后也不知道参培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师实践上是否得到具体提升。

(5)国培、省培、市培、区培和校内培,培训的种类繁多,老师们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及时参加各种培训,压力很大,应接不暇,工学矛盾突出。有的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只能是应付了事了,有时干脆就让别人代学了,所以培训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6)有的培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能力有限,服务意识不强。

2. “作为一名教师培训管理者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可以主要概括为:

(1)应具有现代教育的前瞻思想,与时俱进,熟知教育部以及省市对于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教师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师培工作。

(2)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对上级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及时传达,对学员的学习及时跟踪了解。能够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处理好教师培训与日常工作的关系。

(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培训管理者,如何带领你的团队参加学习,较好地完成培训任务,这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

(4)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指导教师网络学习,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开发培训课程的能力。

(5)教师培训管理者应该是优秀的培训者,对所培训的内容和所培训的专业知识应该了如指掌。

3. “对长春市的教师培训管理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可以主要概括为:

(1)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监督,加大考评力度。纳入学校对教师各项考核中。

(2)在培训内容上要精选培训课程,注重基层需要,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对各级培训机构设计合理建制,确保各项培训任务有效完成。例如,九台继教部只有3人,负责全市幼、小、初、高的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完成繁杂的各项任务压力太大,其他县市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4)要形成教师培训各级培训立项制度,有力整合本区域现有教研、科研、电教资源。

(5)对培训者要定期组织管理技能培训,细化培训工作的细节;每年组织管理者到省外进行短期培训,开阔视野,更新理念。

四、分析与讨论

(一)职业倦怠感问题

教师们的职业倦怠感强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热情。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繁琐复杂,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然而,调查显示有近70%的教师培训管理者有职业倦怠感,其中有10%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比较强烈,并且年龄越大,职业倦怠感越强。这种职业倦怠感在工作中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态度得过且过,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没有职业目标等等。

造成教师培训管理者职业倦怠感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工作压力。教师培训工作的压力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县市区的教师培训管理者们,接到上级部门下发的通知,开始组织相关培训报名,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需要管理者多方协调沟通才能及时完成报名任务,这中间如果有参培教师出现问题无法参加培训,管理者还要及时进行调换以免影响参培率。此外,工资待遇不高、职业成就感低和教师本身的性格问题(如,完美主义、过分苛求、对自身的要求过高)也是造成教师培训管理者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

(二)教师培训管理者的专业水平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教师培训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1. 从学历上看。虽然大部分管理者的学历都达到了本科以上,但硕士以上高学历管理者仅占2%,并且仍有11.3%的管理者学历为专科学历,层次较低,无法较好的满足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需要,学历层次需要提高。

2. 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有30%的教师近两年内没有撰写论文,有43.3%的教师没有承担过课题。这说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培训管理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教科研,去静下心来研究教师培训领域中的问题。

3. 阅读量需要加大,以更好地满足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18.7%的教师平均每年阅读书籍仅为1~2本。

4. 为教师服务的意识需要增强。有的培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造成上级的精神领会不透彻、不准确,加上自身沟通能力有限,造成和基层学校老师沟通不顺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三)教师培训管理机制问题

当前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培训效果的科学考核。管理者们普遍反映,我们现在还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还停留在每次完成培训任务后管理者组织学员填写一份“培训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学员们往往在填写问卷时已经完成学习,归心似箭,态度不够认真,在给“培训教师和培训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一栏往往是“无”或空白的。实际上,教师培训的质量管理是教师培训机构对培训质量进行监控,应当包括培训中的评价管理和培训后的跟踪管理。我们目前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是培训中的评价,培训后的跟踪管理没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

五、建议与对策

(一)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用积极的心理调适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在面临的问题。对于教师培训管理者来说,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绩效,还会导致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1. 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对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培训管理者的职业目标。缺乏内心体验的人生是枯燥而乏味的,因此,管理者要找准人生幸福的支点,确立自己的精神支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追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关键是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找到有效的办法激励自己。

2. 运用积极的心理调适,缓解职业压力。教师培训管理者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例如归因训练、认知改变、心理暗示等,通过归因训练使管理者成为在行为上更加有控制力的人,会容易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从而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学会自我欣赏,激发工作热情,增强职业的成就感。

(二)践行终身学习的思想,全面提升教师培训管理者的专业水平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是一门专业,每个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自觉学习教师培训管理的专业规律、专业内容和专业技能。管理者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培训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理论功底,对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师培管理工作具有较深的认识,具有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能够从发展角度设计培训项目、内容和考核办法。

1. 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的思想。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有相关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详见下表)。

2. 树立服务意识。作为教师培训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为广大教师服务的。需要通知教师参与培训以及做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有的时候可能不止一次通知,所以,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不能嫌麻烦,要有耐心和热心。有的老师年龄比较大,管理者要耐心给他们解释培训的要求,不能通知一发就完事了。老师有不明白的时候要热心地给老师解答。

3. 提高沟通能力。教师培训的管理者是上级培训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联系和纽带,需要向教师传达上级培训部门的要求,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的,要和上级培训部门及时进行沟通,对于上级培训部分的要求,在传达的时候要清晰准确,保证基层教师领会培训精神,及时参加培训。

(三)健全教师培训队伍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的质量管理

1. 建立教师培训管理者考核机制。各级教师培训管理者在行政、人事上、工作上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管理,同时在培训业务工作方面接受上一级领导机构的指导和检评,认真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上级管理机构对下级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年度检评,对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的给予批评,对连续重大失误,经批评仍无改正的可向所在单位提出换岗建议。长春市教育局每年对全市培训管理者进行一次业务考核,考核内容分实践考核和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 健全教师培训的质量评估体系,提高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质量是教师培训的灵魂和生命线。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是以质量评估为中心的综合性评估,是评估主体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其培训质量是否满足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各方利益主体的需要而做出的评判活动。培训质量管理与监控、培训质量评估、培训效果评估等作为控制、评价和改善教师培训质量的手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健全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目的就在于及时掌握培训效果,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研究和改进培训工作,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本视角;教学管理;实验教学

一、人本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是管理模式中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典型的管理伦理和道德实践, 最早见于企业管理之中。随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逐渐成熟以及其运作过程中管理成效的日益显著,这一理念逐渐被其他领域中的管理者运用于管理实践中,其中包括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

教学管理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人,目的也是人,即是人去管理,围绕人进行管理, 为了人的管理。人本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主要表现为以全体师生的人格和人性特征为出发点,体现着对人性的尊重,以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依托,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其核心在于营造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 建立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展现和发展人的各种潜能和创造性的有效机制。因此,人本视角下的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应将对“人”的关注广布于管理模式当中,使其所涉及到的理念、体制、教师、学生、仪器设备都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人本视角下高校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实验教学计划的修订,逐步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随机地变动,首先应根据各教学小组或学科组织提供的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计划开出的实验项目,汇总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实验教学计划的修订,科学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和内容,逐步建立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除优先保证教学大纲要求开出的基本实验外,应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用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各学院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并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步的基础上,精选实验内容,加强科学素质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逐步分离实验课程,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加强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首先,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应严格遵循教学文件规定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时开设实验,并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向学生公布实验时间和内容安排。在完成计划内实验任务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外有制度的对学生开放,并做好记录,对于容易损坏或是贵重的仪器设备,应安排专业人员值班并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另外,每个实验项目要有完整的实验指导文件,严格实验环节要求,建立实验岗位责任制,对于初次实验的同学,应确保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拟定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其次,学校要在每学期不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项目检查。各学院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可以设置意见箱或是举行座谈会,听取学生和老师对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技术队伍

实验室的科研力量过于薄弱,这是许多高校长期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地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技术队伍,是实验室进行人本管理的基本前提。应加强校际交流,经常鼓励和支持实验室技术人员定期参加多种类型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使之与时俱进,提高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适应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发展的仪器设备需要。此外,可以以实验教师、部分学生为成员组成仪器维护维修小组,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的良性运行,营造人机和谐相处的和谐氛围。

(四)加强学生实验考核和档案的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中,不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关怀,还要从人本的视角考虑教学对象――学生的感受和学习效果,因材施教。实验教学要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进行考核,对于部分应用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应根据情况进行单独考核。考核的成绩应分为平时成绩和期终成绩两部分。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其实验教学的成绩单独记录;对于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其实验教学的成绩按实验教学课程课时占课程总课时计入本课程的总成绩。

此外,各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应建立实验教学档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指导书、学生实验报告等材料。

三、小结

科学管理活动应该是以一种合乎人性的方式,并为了人的目的来进行。本人本科及研究生阶段都是文科生,在实验室应用方面的知识有限,以上提出的几点思考也存在不足之处,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有重大作用,这一理念的实施和运用,能够促进教学水平。以人为本,体现了教学管理的人文情怀,以人本理念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是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①参见刘素刚,王赤才,王亮军等:《欧洲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理念》,载《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第5期。

②参见刘霞:《从队伍建设看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理念创新》,载《管理与评价》2007年第12期。

③参见陈文婷:《团队工作方式中绩效考核管理活动的转变》,载《人才资源开发》2005年第12期。

④参见葛新斌:《人性假设问题与教育人道化》,载《江西教育科研》1997年第1期。

⑤参见黄大军:《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在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秘书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环节中的基层岗位,担负着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秩序、落实教学管理措施等重任。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秘书能力结构分析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系(院)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它明确界定了教学秘书的行政关系和岗位职责范围,高校教学秘书不是决策者,而是决策者的参谋、助手和执行者[1]。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需要将学校政策、领导意图、教学信息等准确而及时的传达到各环节。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将管理政策层层落实到各环节,并督促执行。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在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作好各类具体事务的协调沟通工作。管理角色的多面性,决定了教学秘书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一)公文处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需要传达和协助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等。这就要求教学秘书熟悉公文写作知识、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层层落实管理政策。 

(二)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协助主管领导制定教学计划、管理规定;定期安排教学检查、进行教学总结;落实授课计划;组织期末考试安排;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各类突发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应当熟知当前时期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弥补专业不足的劣势,更好地掌握教育管理的运行规律。 

(三)协调沟通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加强和学校多个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必要的时候给主管领导提供合适的建议,快速、准确、有效的协调解决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起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作用。比如:教学秘书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解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情况,教师课程教学的习惯等,在主管领导审核分配资源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建议。在排课时,做到最大化满足教师需求。在学生每次选课期间,会出现各种特殊的问题,欠费、模块学分修读不足、教学班人数上限不足、课程性质学分变动等。面对这些情况,就需要教学秘书熟悉每个版本教学指导书的变化,熟悉学校的相关制度,向教务处相关部门反馈问题、协调解决办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 

教学秘书在基层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其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秩序运行是否通畅。因此如何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信任。教学秘书工作繁杂琐碎,不易产生明显的成果,长久从事重复性的事务劳动,容易滋生消极怠工情绪。这就需要各级领导给予教学秘书充分的关心和信任,在必要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学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候,通常要花费大量精力,无法专心于教学管理理论研究,甚至难于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要激发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学秘书改变事务型的工作观念,应当适时开展业务再教育的研讨交流活动,启发思维、取长补短。同时,应当在职称评定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肯定;在工资待遇上,应当等同于其他同等学历、资力的教职员工;关心广大教学秘书的切身利益,消除后顾之忧。 

三、规范教学秘书队伍管理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招生人数成倍数的扩张,二级院系的规模急剧膨胀,教务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建议一支规范的教学秘书队伍,是保障教学管理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一)规范教学秘书任用选拔制度。长期以来,教学秘书在任用选拔上存在随意性。大部分教学秘书,专业不对口,上岗前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培训;大部分从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兼职教学秘书事务。在教学秘书的选拔任用上,学校和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教学秘书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复杂性,严格把好教学秘书“入口”关,选择专业相关、能力、素质、学历层次等较高的人员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2]。 

(二)合理设置教学秘书岗位。针对目前高校招生人数急剧扩张,新专业增加的情况,高校应当就院系规模变化的情况相应地增减教学秘书岗位的人员配备。根据面向学生的学历层次高低、师生人数多少、专业多寡,配置1-3名教学秘书处理教学事务。其次,应当配置专职教学秘书。许多学校由于行政岗位编制的限制,教学秘书往往采取兼职的方式设置。教学秘书往往还兼职科研秘书、行政秘书等多种职务。诸多繁杂混合的工作,不利于教学秘书专注于教学管理工作,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教学秘书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下,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建立快速、高效、专业的管理体系,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范文第4篇

 

一、 高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由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内容、服务对象等的特点导致高校的管理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

 

一是服务性。高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导向与职能高校管理工作的导向为师生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职能为为师生等利益相关者服务。高校的大部分行政部门都是围绕教学科研而存在,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是为教学科研、教师学生服务的片旦脱离了教学科研的需求、教师学生的诉求,高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便不存在了。

 

在观念上高校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和服务于师生的意识在职能上高校管理人员听该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果作为自己的职责。想要更好地发挥高校管理的服务性提高高校管理服务成果的有效性高校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师生需求并及时做出反馈,多正自身的服务工作。高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在本质上决定了高校行政部门的基本任务就是服务于学生、教师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用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高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发展。

 

二是教育性,高校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接触的很大部分的一个群体便是学生还有辅导员等岗位,其工作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指导二因此行政人员的思想态度、工作风格、生活作风会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产生教育作用。这与其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有极大不同。为了保障对学生教育的有效性高校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而担任思想教育职务的人员应该对自己担任的职务要有深刻的认识,了解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要有严谨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人格素质。具体来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端正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政素质,要精通行政管理的原理和技巧还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冈。

 

二、 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的基本职责是负责全校运行和管理;组织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专业发展规划、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负责教学研究、建设、改革与创新等工作。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不仅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要有一支精干的、高水平的教育管理队伍,这是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和维护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 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 缺乏对管理队伍意义的认识。

 

第一,高校的领导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重视学校发展的全局,从而对管理工作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对高校发展的影响。第二,很多高校都是多所学校合并而成的,在合并后比较重视如何将学校不断壮大和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等问题,注重教学学科与课程的开发,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也就忽略了管理问题,没有把管理队伍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第三,很多管理人员的工作都比较清闲,认为管理工作是非常简单的,所以根本不需要熟悉更多的管理知识,更不需要管理人才的素质有多高,长期下来,这些管理人员就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管理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不能认识到管理队伍素质的重要性。

 

(二) 管理体制僵化,致使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大多高校采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部门对全校管理工作负责,同时负责对院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这种机制致使院级管理人员对校级管理部门过分依赖,只被动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主体工作基本停留在转发工作通知,汇总收集材料等简单机械的事务性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及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

 

(三) 管理队伍不职业化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的高校管理队伍都有其不专业、不专职的特点,很多管理人员都是从老师队伍中调过来的,还有很多是高校的毕业生或是引进人才的家属,除此之外就是身兼数职的学校领导干部了,这些人都没有系统学习过管理方面的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管理培训,更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所以根本就没有管理的才能和较高的水平。这也就说明了高校没有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特点,盲目招选不符合要求的人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也不够重视,不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 加强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队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观,那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科学管理观。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在教育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因此,我们的管理意识、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教育管理的目标则必须以此为出发点。

 

(二) 完善管理制度,保障队伍建设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保障。涉及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制度主要包括高校教学管理办法、组织管理机构、管理队伍成员的培养三方面。第一,高校教学管理办法的制定是在遵循学校对高校教学权责规定与指导下对本系的教学管理内容作进一步的细化与落实,从而明确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与权责以及队伍建设的发展。

 

第二,组织管理机构制度包括对分管教学领导、教学秘书、教研室及教研室主任以及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下转第40页)(上接第38页) 会、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权限与职责的规定。第三,管理队伍成员的培养涵盖学历的提升、知识的更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进修,从思想觉悟、专业素养、领导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水平。

 

(三) 加强创新管理,促发展

 

真正的管理人员永远是一个创新者。高校的管理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务实求新,多一点创新意识,少一点保守心态,努力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一是教学管理人员要勇于破除保守思想的束缚,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学校管理层要引入创新竞争管理模式,鼓励所有教学管理人员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潜能,实行岗位责任制,引入目标与期望的激励体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良好有序的发展。

 

(四) 营造以人为本的考评环境,实行柔性管理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知识工作者不能由别人激励,而只能由自己来激励;不能由别人来指挥,只能由自己来指挥;尤其是不能由别人来监督,而只能自己保证自己的标准、成绩、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共同的价值观,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推行柔性管理。要为管理人员营造尊重、理解和关心的工作氛围,采用对话式的管理方式,给予其工作的主动权和事业发展的空间,使之潜能和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具体来讲,以人为本的考评环境,应该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群体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该有利于激发高校管理队伍的生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个人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应该有利于发挥高校管理队伍的自主性,使其在考核体系框架下自觉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五) 制定退出机制,树立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

 

高校发展的内外环境要求管理队伍时刻认清形势的发展,审时度势。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学院长盛不衰、持久平稳发展的基础。就像鲶鱼与沙丁鱼一样,没有鲶鱼对沙丁鱼的攻击沙丁鱼会大量的死亡。

 

居安思危,既要意识到学院存在的危机,也应意识到自身在学院内面临的危机。

 

高校要建立长效的教职工退出机制,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人员结构,使“学院发展阶段、岗位任职资格、人员工作能力”三者随着学院的发展而得到调整与匹配。要做的“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机构能设能撤”关键是确定用人的客观标准,扬长避短。说危机,谈竞争,更多的是期望让我们的干部队伍自身强化出这样一种危机意识,做好足够的准备,在工作中拿出表现,干出实效。

 

(六)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高校要根据管理人员的自身特点和岗位性质,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双轨并行”的职员制度,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岗位特点,设置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

 

要将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日常考核和重点考核、民主测评与实绩分析等相结合,不断优化考核评价的方法,形成立体交叉的综合评价机制,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一个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秘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一、当前文秘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

当前,文秘专业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向与人才市场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文秘专业定位不明确,过分强调理论性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基本上仍以普通专科或本科学校的模式,学科型的专业课程教科书模式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员或管理等工作的偏重于理论的学术型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上,缺乏统一的指导。促使学生不能有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缺乏综合职业能力。

2.重实践轻理论现象明显

大部分教学秘书处理日常工作事务遵循的原则是职业服务性和规范性,缺失了计划性和创新性。而且,在日常的教学管理流程中罕有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很难接触到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的计划,视野和观念不开拓,强烈制约了教学秘书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3.秘书专业教学工作积极性不强,缺乏创新精神

部分教学秘书认为,教学秘书是行政管理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对其没有过分学历和专业的硬性要求,由于待遇不高,职位没有被重视,直接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当前的中等职业教学秘书队伍中,较大部分人员缺乏自我学习意识,不善于总结反省,进取意识不强。

二、当前文秘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1.重视优化教学课堂结构

要实现教学秘书专业化,解决文秘人才供需脱节关键问题是要考虑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培养文秘人才。面对秘书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文秘人才的培养,要在原有办学条件和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外语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加强训练,与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进行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扩展学生将来的就业渠道。所开课程力求多样化,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兴趣、个性与特长,把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充分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组建知识结构的机会。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外语水平、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等环节切实保障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2.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培养“职业能力”实践教学

首先,教师的授课要少而精,抓住问题的重点、难点,其他内容可让学生课外自学。其次,积极有效地探索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育模式,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构成立体化、交互性的信息传播形态,将教学内容以较强的表现力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第三,重点是加强方法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最后,采用教学模式多化样。学校应将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创新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中去,如学生的社会生活、自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各企事业活动等,在生产实习、研究设计和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做到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文秘专业教学实践。充分应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并尽快让学生掌握适应新时代的秘书必备专业技能。文秘专业的实践性特别要重视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直接取决于教学秘书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学校应创造教学管理培训或提供进修机会,不时的邀请具备丰富管理经验和学识的专家,开展一系列的知识讲座和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充分提升教学秘书专业的业务能力。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应该组织教学秘书与同事间的互相交流,总结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经验感悟,由此达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外,逐步拓展知识储备和开拓教学视野,激发创新的灵感。为此,学校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师资的培养、更新和补充,以保障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整体水平。让他们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带动我们相关教师操作技能的提高。

总之,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而教学秘书既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层人员,也是教学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的中坚力量。当前秘书专业发展趋势日益见好。然而,中职文秘专业的教学必须根据整个文秘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中职文秘专业教学必须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岳凯华.秘书学概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董继超.普通秘书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3]瞿峰.未来秘书基本职业技能前瞻[J].秘书杂志,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