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第1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学校食品卫生工作事关师生的身体健康、事关校园安定稳定。各校要从全局的高度,本着对师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新时期抓好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对上级安排部署的食品卫生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反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严格规范学校食堂的管理。根据省综治办、教育厅、公安厅、司法厅、卫生厅等5部门联合下发文件通知要求,学校食堂由校方经营,不对外承包。自年秋季起,全区各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由学校经营,不得对外承包。各校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许可条件和程序,必须取得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

三、进一步改善食堂卫生设施和条件。各学校要在暑假期间,有计划地对学校食堂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硬件要求设施进行改造,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安全各项要求,合理设置食品加工原料处理,食品加工、贮存等场所,配备相应的冷藏、清洗消毒、防蝇防鼠、洗手等设备和设施,改善食堂卫生条件,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对食堂设施设备的定期维修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四、切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一是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要严格把关。要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每年要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在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工作;从业人员在从事食品加工过程中严禁吸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穿戴清洁工作服、帽,确保师生用餐安全。二是建立台帐,坚持食品留样。学校食堂要有专用的食品留样冰箱和留样盒、冷藏设备,留样食品一般为100克,时间保留48小时。三是严格把好食堂食品采购关。学校食堂应全面实施食品采购索证(票)验收登记制度。建立健全食品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出入库登记和台账记录制度,相关原始凭证至少保存2年。有定点向供货方采购食品的,应签订有确保食品安全及原料卫生质量条款的采供协议书,索取供货方的有效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向供货方批量采购的,应同时索取生产企业食品卫生许可证、同批次产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复印件。要指定专人负责验收,并有详细的记录,严禁采购“三无”食品,杜绝不符合卫生要求和标准的食品及原料进入食堂。禁止使用非食物原料,假冒伪劣、有害有毒、过期变质等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四是规范存放、加工食堂食品。学校食堂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按要求存放各种食品原料,有明显标志,粗加工间应分设蔬菜原料、肉类原料和包括水产品的清洗池、操作台和用具,并有明显标志,售菜间内应设有专用工具清洗消毒设施,有洗手消毒设施,有专用冷藏设备。五是保持食堂环境清洁卫生。学校食堂必须坚持每天保洁,并有防鼠、防蝇、防尘和防虫设施,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符合卫生要求,就餐场所的窗户应装有防蝇、防尘、防虫害设施,食堂进出门应有防蝇门帘或装有纱门,并定期开展灭“四害”工作,学校要对食堂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记录。六是加强安保措施。学校食堂要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具备条件的学校,应在食品加工区域重要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加强对食品加工全过程的监控,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师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七是规范学校小卖部的管理。各校原则上不得在校园内开设小卖部,确需开设的,要报批。同时向卫生、工商等部门报批《食品流通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第2篇

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2015年颁布的新的食品安全法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对高职院校的集体食堂要求更为严格,要求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而目前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后勤部门的监管力度相比以前已下降不少,例如少量高职院校存在“谁承包谁负责”的心理,高职院校食堂甚至被不具备高校餐饮服务资质的餐饮公司或个人承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没有一套健全的食堂引入及管理体制。

大多高职院校食堂承包经营者过于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取

目前,高职院校的食堂都是采用外包给社会餐饮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社会餐饮服务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基于此,食堂在营运过程中, 社会餐饮服务企业就会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忽视对安全问题的重视,这就为高职院校师生的安全卫生健康问题造成极大的威胁。

食堂经营过程中存在转包和分包现象,导致食品卫生质量难以保证,管理上存在很大困难

高职院校食堂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卫生量化管理的卫生要求划分为仓库区、粗加工区、清洗区、切配区、烹调区、洗消区、售卖间和专间等功能区域,食堂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不同的区域划分和科学的操作规范流程来保证饮食的安全卫生。然而部分承包高职院校食堂的餐饮公司为了扩大经营利润,将一个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堂划分为很多独立的区域转包给没有资格经营的个人,这些小区域根本无法满足初加工、切、洗和烹调的卫生安全要求,各小区域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卫生难以保证。

食堂硬件设施投资与短期收回的矛盾突出

目前大多职业院校都要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堂硬件、设备及装修进行投资,往往与学校签定合同时间较短,而这些投资不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短期内餐饮服务企业也担心资金无法收回,也造成经营成本的增加。因此,很多社会餐饮服务企业不愿投资食堂硬件及设备,造成很多高职院校食堂硬件设备陈旧甚至设备不能使用。

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缺乏餐饮卫生安全知识

社会餐饮服务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服务人员大多是从当地聘请的文化素质较低、年纪较大的临时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够买社保甚至不签合同,寒暑假期无法兑现工资,造成学期结束部分员工随之流失,增大了餐饮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及招工难度;聘用的员工大多未参加过食品安全卫生系统培训,员工健康证上的卫生知识培训也只是摆设,造成员工安全卫生意识淡薄,甚至存在未持健康证上岗的情况。这些问题和现象增加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不明确

高等教育部门明确要求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的校长,大多高职学院校食堂的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是以学校的名义申请,而现在高职院校的食堂管理者也对于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责任归属也模糊不清,而一般高职院校与餐饮服务企业签订的合同一般都将责任转嫁给餐饮服务企业;再者,高职院校管理者一般工作的中心都在追求教育、科研及办学水平,而忽略对食堂的管理。这样一来,万一高职院校由于食堂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引发事故,便会出现校方及餐饮服务企业相互扯皮的现象。

食堂的饭菜配置及比例不合理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校园安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状况与校园安全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8日

一、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在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欠缺。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掌握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其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可能像法律专业学生那样掌握得有深度和广度。但从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来讲,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还是应该掌握多一些法律知识。虽然可以通过法律基础课和专业法律课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但这些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一是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专业课设置太多,挤占了相关法律课的课时;二是学生从就业的角度上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相关法律课重视不够,学习法律课程的目的不是提高自身法律知识水平,而是为了应对考试;三是相关法律课程中有关法律的知识虽然全面,但都过于笼统概括,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不够系统、全面和深刻,对法律的认识一知半解,处于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认识,很难有效地掌握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法律意识。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二)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欠缺。目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式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完之后,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遇到问题时,如何维护合法权利就慌了手脚。例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不假思索,就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最终造成比较的严重后果;有的学生在购物消费时不知向商家索要发票或购物凭证;有的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等等。这些情况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平时不注重维权权意识的培养;二是学校在学生权利维护方面缺少引导;三是社会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存在欠缺。因此,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还存在一定欠缺。

(三)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基于规则行为意识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当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薄弱,即使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都不关注,他们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另外,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这都非常容易使这些学生脱离法制的生存环境,产生错误的观点,对事务缺乏冷静、理智的判断,例如有些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能明确地作出判断,曾出现过大学生上当受骗误入传销组织的现象;有些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出现法制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里法制宣传活动近乎冷淡;二是学生自身缺乏培养法制意识,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校疏于学生法制意识方面的培养;三是有些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少,甚至几乎为零。因此,帮助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当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还很贫乏,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因此,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加强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来维护校园安全的对策

中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制环境。

(一)高度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常识水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为核心,是提高学生法律知识最直接、最主要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靠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是难以达到让学生认识、接受和认同法律知识的,所以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一些能激发中高职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到法律知识中。一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高职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根本保证。中高职学生法律情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工作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及其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二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利用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案例分析法的地位和作用,以案例分析法为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模拟法庭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对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四是在教学手段上,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充满动感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常识。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只靠法律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是在课外多举办法律专题讲座。可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就业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举办法律专题讲座,通过法律讲座解答学生所关心的疑难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观念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安排学生通过电视或网络收看媒体播出的各类法制节目。例如,收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道德观察》等法制栏目。

三是通过举办法律知识演讲、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或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法律常识。

四是走出课堂,旁听审判,通过这一途径取得的效果远比老师在课堂上泛泛讲解更有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庭审过程中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环节,会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神圣和威严。

五是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掌握一些诉讼法程序,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使得法律的预测作用得以发挥,进而促使学生提高守法的警惕性。

六是在普法宣传日,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等。这样,不但提高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对提高其他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作用。

(三)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创造条件。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因此学校要很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设立心理辅导机构,让学生随时都能够了解自己,很好地进行解压和宣泄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根据一项研究表明:有1/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等为主。因此,中高职院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并且正确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提高法律修养。

(四)学校要为学生法律知识的提高提供和谐的内部环境。一个学校的法制状况将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因此学校应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营造一个依法治校的氛围。

一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学生手册》的制定,不仅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而且要切实保障学生的权利。近年来,学生状告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这种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学生因违反校规而受到学校的惩罚,包括不发毕业证、开除、勒令退学等。学生被学校处分后觉得过于严厉,于是提讼,这说明随着学生和社会公众法制意识的增强,要求学校管理进一步法制化。

二是依法管理,逐步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采取各种手段,对管理人员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使管理者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确管理者的法律责任,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保证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从而确保学生法律权利和正当利益的实现。

三是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奖学金的发放、优秀生的评选、贫困生的资助,学生干部的选拔和管理,要照章办事,不能因人而异,做到有法必依。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第4篇

1 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与基本内容

网络安全的基本定义是利用相关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不遭到毁坏,对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其通过恶意手段遭到破坏,保持网络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与可控性。

硬件安全指的是网络硬件媒体设备的安全,包括主机系统、终端设备以及防火墙、服务器等的安全[1];软件安全指的是保证计算机网络中软件功能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数据安全指的是保证网络中储存与传输数据的安全,避免非法篡改、解密等,是网络安全的核心。

2 信息化校园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

校园网涵盖了教学、管理、通讯等方面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工作,方便与学生的远程学习,校园网学习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有效的实现了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的透明化与共享化,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信息综合管理与数据交换。

随着校园网络的快速普及,相关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加,由于技术资金的落后,在高职院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建设中没有完善的防范措施,硬件设施薄弱,软件系统的安全建设不够完善;网络管理缺乏安全机制,专业管理人员少,无论是自身的网络管理还是对设备管理都缺乏经验与技术,导致对网络安全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监控与反馈,使网络安全缺乏可控性。

3 信息化校园网络安全的技术保护措施

3.1网络多出口的规范

校园安全体系与架构的建设是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基本管理措施,近几年高职校园网网络架构的多出口特点给网络安全带了严重的影响,多出口不利用整体网络的规范化管理。校园网络管理机构应对现有的网络架构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改造,对出口进行规范与监制,出口的统一化、专业化的管理为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3.2配备完整的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

校园网络结构庞大而复杂,但是从架构特点分析,它是属于局域网技术领域。控制局域网的独立性,保证其与外部连接的安全为网络安全的管理与规范提供了思路,具体的方法是在局域网与外部网络接口的连接处设置硬件与软件的监理设备,保持对连接处网络安全的控制与管理[2]。当代社会的校园网络都是基于高速层面的网络,我们必须降低一切硬、软件设备对网络性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使用了以下设备进行网络安全防护:

(1)高性能的硬件防火墙:防火墙是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防御系统,它是可以实现隔离风险的网络安全模型,高性能的防火墙有过滤、链路级网关和应用级网关等方面的性能,为网络防御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

(2)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病毒、漏洞扫描系统:入侵检测系统为网络黑客的检测与反馈提供了很好的措施;建立完备的防病毒与漏洞扫描系统为非法访问提供了解决方法,有助于抑制网络不良因子的扩散与影响。

(3)网络故障检测系统:利用故障检测系统科实现对校园网络进行实时的诊断,有利于及早发现故障,进行系统的清理与优化。

3.3 建立全校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身份认证系统是解决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基本方法,用身份证与有效的ID信息进行网络认证与使用有利于对网络安全的监管,若发现不良的网络问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处理,有利于减少信息监控的成本,并对个人良好的网络素质与信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近几年各高职校园网络管理机构进行了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但是应用系统在通用性、权威性与安全性上还有一定的不足与差距,因此在校园网络的规范建设中还存在危险漏洞。在高职校园网络建设中应实现全校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使非合法用户无法使用校园网络,避免再认证中出现缺口与问题,这有利于校园网络由于上网身份出现的安全隐患的彻底解决。

3.4对上网场所集中进行规范和监控

高职校园应该鼓励广大师生在公众场所使用网络,不仅对网络教学的普及有作用,还有助于实行网络统一的管理与监控。在公众场所必须进行身份认证,使用机房固有的安全学习软件,有利于有效的保证网络安全。

但是现在高职校园的网络管理系统处于孤岛的状态,学生上网的地点分散,很多身份难以识别与认证,对于分散的网络行为的监管也难上加难。“还原卡”的普及更降低了很多高职校园信息化网络的管理能力,因此要尽快实现网络的集中认证,利用中心监控服务器进行网络行为的监管,通过日志备查保证信息化网络的安全性。

3.5改造电子邮件系统,建立完善的恢复机制

高职院校免费的电子邮件系统已经明显不适用于现代网络系统的功能,这成为现在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因此应该对电子邮件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其过滤有害信息的能力和及时的反馈能力;增加数据传输的设备,为校外教师或外出人员通过提供隧道连接,使他们安全进入校网电子邮件系统;建立完善、成熟的

备份软件与恢复机制,减小由于数据损坏与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也有助于整个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3.6 校园网络的系统层安全设计与管理

充分宣传校园网络自动更新服务,引导师生们深入了解防病毒软件的使用,及时安装补丁,加固操作系统;加强师生们对用户信息与账户安全的设置,利用系统服务设置更好的保证私人以公共计算机网络的运营,定期做网络巡检与监控。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习实训 安全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以培养高技能就用应用型人才为标准,其教学的内容、形式、时间均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内容形式多样,时间和空间跨度大,环境复杂多变,参与对象好奇、好动、好学,但缺乏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自我保护和防范危险的意识较差,实习实训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实习实训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和学校的声誉,因此,实习实训安全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成为实习实训安全工作的第一项工作。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应该说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安全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学生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利于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发展。但是,师生忧患意识不强,“平平安安、安全忘光”“安全一出,上下齐管”现象也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因为平时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关注实习实训安全,结果却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安全事故的善后工作。实习实训安全教育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而实际运行中,存在教学流于形式、学习流于形式、内容流于形式、管理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

1.教学上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学组织者教师方面。教师未接受过安全系统培训,缺乏足够的安全经验、系统的安全理论知识、一定的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和安全的责任感不强,不能把安全教育和学生的职业安全生涯有机结合,把安全教育提升到一个高的层面上来对待。教学表现为“为完成教学而教学”,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抽象不具体,教学引导作用未能积极体现。

2. 学习上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学习者学生方面。学生从中学到高等职业学校,心智尚不成熟,还不能正确认识到实习实训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主观意识认为安全事故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又因为安全教育课是考查科目,以开卷的形式考试,或者只是布置小论文,不会有挂科的危险,因此,学生上课普遍心不在焉,有迟到和旷课现象,学生人到心并没有完全到。

3. 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学习素材方面。由于高职教育专业不同,课程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实习实训区域不同,导致实习时间、地点、内容、形式、要求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紧扣不同的实习实训要求,而眼下教学内容趋同现象严重,“一份教案吃遍天下”。

4. 管理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管理的责任落实程度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方面。学校的安全职责、实习实训单位的安全职责、指导教师的安全职责、学生的安全职责是否明晰清楚?实习实训组织流程是否简明易懂?应急预案学生是否知晓?这些内容没有能很好地加到安全教育中,让学生充分了解。

安全事故,对不同的企事业来说,必须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但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安全事故应控制为零,但不能因为要规避风险,把学生安排在相对安全区域进行学习,不让学生进入主要区域实习实训,这样实习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实习实训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实习实训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不排除,不能安排实习实训,不等于不安排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所在单位要有保安全意识,指导教师要有指导安全意识,学生要有遵章守纪安全意识。实习实训安全要从教育入手,安全教育要从解决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解决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 组建安全教育师资团队。从校内的专业教师和有丰富经验的校外教师中选拔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安全理论和场地安全培训,形成一支安全教育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懂安全教育艺术的安全教育师资团队。

2. 与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购买学生平安保险和实习保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通过安全协议书,学校和学生双方严格规定各自的职责,落实安全责任措施,从而维护好双方的共同利益,保证实习实训安全和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让安全教育入学生心。通过购买保险,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保险意识。

3. 安全教育要与实习实训内容、学生的职业安全有机结合。安全教育教学要多尝试体验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全实习实训内容,既要有反面教育案例,也要有正面教育案例,要有企业的实例,让安全教育为学生的职业安全生涯打下基础,同时避免安全教育和安全实习实训“两张皮”。

4. 规范安全教育管理。安全教育有意识教育,有知识教育,有职责教育,有风险教育,有法规教育,有能力训练等一系列内容,必须进行规范,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总之,实习实训的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现在安全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只要找准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下决心去做,一定会收到较好的实效,防止流于形式,确保实习实训安全,确保高职教育和谐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香.谈学生下厂实习的管理[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