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的重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生物 “活动课” 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课程实施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到大自然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探究而获得知识的机会。国外许多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活动,甚至把学习新知识也放在教室外进行。我国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提倡具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性教学观念,特别强调知识的自然习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总结了我校生物科组多个“活动课”课堂实施成功案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实施难点的对策。
一、初中生物“活动课”的教学方法
我校生物“活动课”面向所有学生,在正常授课时间内在校园进行。其内容以初中生物学教材内容为主,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编。“活动课”分为课前准备、导入、实施和总结四个阶段。实施的活动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思考性,也要体现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要让“活动”贯穿于始终,就要在“动”字上下工夫。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讨论法
在“活动课”中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前奏活动课中,学生每次选取叶片前,都要依据老师的问题先由小组讨论,确定应该选取怎样的叶片。问题1:在指定的范围内应选取一棵怎样的植物用于“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实验?问题2:如要进行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实验,你又如何选取植物的叶片?你选取的原因是什么?问题3:设计“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且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实验材料处理方法。2.调查法
学生通过调查校园特定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中,让学生调查阳生与阴生植物的特征。调查1:你能在我们的校园找出哪些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调查2:分别调查三种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和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结构特点。
3.实验法
实验的场所不一定要在实验室,也可以将实验仪器带到室外;实验的材料不一定要由老师准备,也可以由学生自行寻找。例如,在《到哪里寻找微生物》中,每个小组带着一台显微镜和滴管、玻片等相P仪器,在校园内自行寻找水样观察微生物,并将观察结果画下来。学生不仅可能观察到衣藻、草履虫,还可能观察到其他的单细胞生物,甚至是浮游植物和动物,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4.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轻松巩固知识的效果。例如,在植物认种活动中,当学生将指定区域的植物都认识后,每组轮流派出代表,当教师说出植物名称,他们就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该植物。在游戏中就迅速地记住了今天学的所有植物,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5.操作法
操作法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让学生制作植物标本,可加深他们对植物分类和植物形态结构的认识。
二、初中生物“活动课”的实施难点与对策
学科活动课程建设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许多教师都有开展室外活动课的想法,但很少真正实施,是因为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我们也在尝试化解这些难题。
1.课时紧张
初中生物,尤其是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多、课时少,不少老师怕上了活动课就完不成教学进度。但新课标的实施正是初中生物课堂改革的契机。活动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要建立好活动课的模式,随着课程推进,学生将会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再通过课堂40分钟的精讲精练,是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而且活动课的学习内容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而不是无止境地拓展课外知识,例如,《到哪里寻找微生物》就是以教材《单细胞生物》为基础而设计的,学生不仅做了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还观察到其他单细胞生物,完成了课标要求。
2.纪律难控制
初中生特别好动,有些老师怕带他们到室外上课,纪律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成了“放羊课”。解决的对策有很多,例如,向体育老师请教整理队伍的指令和方法;嗓音小的老师戴上扩音器,保证每位学生都听到自己的指令;按照学生的特点分成互补型的小组,并选出负责任的小组长;备课时安排好每个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设立小组激励机制,在活动课表现优秀的小组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有了团体间的评比竞争,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3.形式单一
只要说到室外活动课,绝大部分生物老师只能马上想到植物认种。其实,如果我们把学生分成4~6人小组,将课堂活动变成小组活动,再根据相应的课堂内容采用讨论法、调查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有许多变化。
4.拓展的知识太过专业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成效 方法
引言
有效性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能让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教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作为生物教师如何组织落实好每一节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科学是一门基于实验操作的,要求一系列频繁实验操作检验、反复实践应用求证、最终适配科技生产的教学活动,它与日常的工业生产、科技应用以及社会生活具有紧密契合的衔接联系。而作为一种新型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打造实施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理论构筑以及实践铺设还存在诸多明显的瑕疵和集中的问题,如课堂生物教学气氛冷淡、师生互动程度较低、预期教学目标实现效果不尽如人意等。
进一步细化改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适配创设,深入拓宽生活化、创新式、多元性的理念深度与模式广域,着重激发培养学生群体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意识以及实践性理念,稳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自主创新意识,从而使得初中生物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圣地,也可以扩展成为了解生活、感知生活的试验场,这也是符合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切实之策。
一、教师应进行有效备课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以看出提前准备对于一件事情的成功开展与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生物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且科学的备课,从而为开展高校的教学课堂做好准备。
(一)吃透教材
在深刻地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目标及科学内涵之后,教师还应对改革后的初中生物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从而吃透整部教材所体现出的新课程标准的实质以及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师才可以很好地把握住整部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核心部分,从而开展有的放矢的高效教学。
(二)了解学生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自身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对于开展有效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加之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备课工作时就应该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从而综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接受能力,来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各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制定教学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做好充分的方式准备。只有选择好了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成效。
二、借势媒体,为有效过程领航
多媒体设备在当今已经成为了教学实施的重要帮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提升。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开展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化生动化 所以,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
(一) 多媒体设备导入教学
所谓多媒体设备导入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使得教学的导入更加生动更加丰富例如,在动物的行为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进入到课堂之中,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内容 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一开始的阶段就播放动物世界等纪录片的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动物世界的丰富内容和鲜明的色彩等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成功地实现教学的导入。
(二) 多媒体设备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有些比较的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实现生动化趣味化教学,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传染病的预防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方法等是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消化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卡通动漫的形式将有关传染病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形象化地阐释。这样的方式也必然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的理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 多媒体设备总结教学
任何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总结归纳的部分,也就是对该节课上所讲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概括。例如,在完成了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这个部分的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而学生每回顾一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该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或是及时地改正学生在理解上的错误。这样必然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地掌握。
三、加强交流,为有效互动把脉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必然是不断获得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性人物。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有效性课堂的创建,笔者认为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使得双方更好地彼此理解,也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学生也能够掌握教师一般性的教学套路 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能更好地促进有效课堂的创建。例如,在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这个部分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笔者发现学生能够在讨论和交流中更好地区分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没有以前那么拘束,而是直接提出了很多有探究性意义的问题,如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动物的发育过程最大区别是什么等问题。所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从多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来激励学生 从而在创设出有效性课堂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有效性发展,这样才可以实现有效性的课堂创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两大目标。
四、总结
通过对于以上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方法探索,我们可以认识到,改变现如今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方法以及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只有各位初中生物教师的各自探索与修正,才能够从实际应用上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微课程视频 资源设计
1.微课程教学的基本涵义与必要性分析
1.1微课程涵义探析
关于微课程的相关涵义,我国最早从事这一方面研究的学者认为,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将五到八分钟的微视频作为主要内容,然后对微教案及微练习和微课件、微点评、微反思这几个重要配套资源组成微课程[1]。这几个重要部分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应用,然后任意进行组合并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课堂,同时能够对其进行拆分应用。以便学生及老师的实际需求得到个性化的教学满足,这几部分在一定结构上及呈现的方式上共同营造了主题较为突出及半结构化的生态环境。根据相关分析可以总结出,就是依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的实践要求,以教学所用的视频作为教学载体,其中有教学前端的分析、教学资源的设计和教学支持服务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的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
1.2微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国家对其有明确要求,能够以教学理念上的创新作为引导,将教学的优质资源及信息化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基础保障,然后将教育模式及学习方式创新作为发展核心[2]。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以往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今教学发展的需要,故要能够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给初中生物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而微课程的发展对于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初中生物微课程视频资源设计策略
对于课程的设计取决于价值的选择,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本位价值及社会价值的整合,微课程视频资源的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它把社会生活经验及初中生物知识和学生的自身经验进行了有机结合。微课程有着目标微小化及具体化的功能,使得每一个目标都清晰可见,微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及实施者,对教材的确定性知识要能够进行突破,在微课程中应用翻转式课堂学习模式,使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学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都得以有效实现。
对于一些重点、难点讲解类的微课程要能够通过视频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进而充分展现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设计,设计内容不仅来自平时课本上的重要概念和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从课本中一些比较典型的实验着手,并将其做成简易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直到掌握核心概念、突破重难点为止,这样能够大大节约日常生物教学时间。在对生物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要将教学中的重难点作为重要的设计对象。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节中,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进程控制等要能够进行精巧设计。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进行设计,设置情景进而导入新课,阅读课文,明确所学知识的范围。然后通过视频资源让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整体认识,认真观察视频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再对不同生态系统的课件图片进行播放,从而让学生获取不同生态系统的感性知识。
在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理解之后,组织对森林中的一些生物生活的环境进行分析,让学生对生物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了解。再通过池塘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源让学生获取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感性认知。教师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有一个理性认识,再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地位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最后组织小结及复习,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学生要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认真完成本节课的相关作业。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节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认真阅读课本,对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图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促进作用。通过对相关活动内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析资料能力,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有所认识。通过对初中生物微课程视频资源的设计,充分突破重难点,并且让学生在情感及价值观和态度上产生积极影响,形成热爱大自然及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则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搜集及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认识生态系统和自身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等相关媒体获取所需的生物知识。
3.结语
对于初中生物微课程教学,在视频资源的设计基础上,能够有效优化教学过程,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在信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终身学习已经成了教学的主流价值观,微课程的出现,对当前教学质量提高有促进作用,能够以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发展初中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 活动化教学 动点 动法 存在问题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因此课堂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讲到重难点内容时,给学生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的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
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使生物课堂动起来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可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的大小;飞机翅膀的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即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的?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的资料,总结得出鸟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
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如2003年我国非典的流行,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提供了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
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境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课堂有效提问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新课程理念中倡导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生物课堂中的提问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有效提问更成了上好生物课的一个关键,也是每个生物教师必备的能力。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简而言之,即有效提问。所谓有效提问就是指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提问。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提问的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1把握好提问的目的
盲目的、随意提问会使一节课变得散乱,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因此提问一定要具体、有目的性。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①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中流的什么液体?②肾小囊腔内流的什么液体?③肾小囊和什么结构相连通?④肾小管外包绕着什么结构?⑤肾小管中最后流入集合管中的是什么液体?等等。设计的这几个问题,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经过精心的构思,设计的提问在教学进程中,占重要环节,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关注肾单位的基本构成,把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提的问题具体而有目的性,这才有助于学生突出重点,使学生能集中精力,深入思考,从而有利于突破难点。
2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度
人的认知结构可划分为3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在学生的“已知区”提问,问题太容易,学生可以不经过思考就能够回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在“未知区”,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来,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提问的深浅应与中等以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相符,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以及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3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重难点的有效提问要找出学生疑点之处,对症下药。课标中的重难点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备课、上课时会花较多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每节的重难点知识,这其中亦包括在重难点处进行有效提问。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果抓住事情的要害处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在课文的重点处设疑是有效提问中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围绕光合作用过程这一重难点,提出,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原料是什么?动力是什么?产物是什么?绿色植物为何能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让学生充分理解重难点。
教材中往往有些重点亦是难点,而有些学生对难点并非理解透彻,而是一知半解,教师若在难点处进行有效提问,便可以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难关。《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的重难点是血液循环,虽然循环路径理解难度不大,但是让学生准确识记并不容易。我是这样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的:先让学生忆起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是什么(血液从静脉进入心脏,从动脉流出);再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几种血管的定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血液从动脉血管流过时必须经过毛细血管才会到达静脉)。此后,学生不难找出血液循环的特点: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心室。主要路线找出后,再进一步弄清楚途经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分别是哪些便可。顺着这个思路,教师接着提出另外一个难点:“血液在循环路径的哪个位点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联系前面的知识,学生会感觉到回答这个问题难度并不大。
4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提问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而变化,抓住关键点,明确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按照提问的时间顺序分为:课堂开始时的提问、课堂进行中的提问、课堂结束时的提问。
4.1课堂开始时的提问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可采用直接导入式提问和复习导入式提问。直接导入式提问既可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开门见山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前设疑,引人入胜,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例如:在学习“遗传”一节时,可以提出“你能找出你与父母相貌上相似的地方吗?”学生立即会情绪高涨,开始寻找自己与父母相貌相同的地方,注意力自然被调动起来,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而复习导入式提问,则是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4.2课堂进行中的提问
①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问。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②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有梯度、有层次。例如在学习血型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血型的知识和输血原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可创设这样一组问题情境:A.什么叫血型?血型系统主要分为哪几种? B.血型是如何判定的?你会验血吗?你验过血吗?你是什么血型?C.为什么O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输血者?这组问题逐个深入,由浅入深,步步提高,体现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致性,有效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
4.3课堂结尾的提问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其实,结尾好的一堂课就如同美妙的乐曲令人余音难忘。如《种子的萌发》结尾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假如大家是农民,我是记者。我来采访你们关于种子萌发的问题,可以吗?”大部分学生会含笑应允。师:“农民朋友们,我去市场挑种子时,怎样才能挑到好的?”学生回答(略)。师:“把买来的种子放在地里就行了吗、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会根据所学内容作答,教师及时点评。师:“种子破土而出后就结成果实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及时发言:“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了,清同学们及时预习。”这样结课既可以令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主要内容,又能达到承前启后,使知识继续延伸,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有效提问要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