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第1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正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地进行改革,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依旧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影响了行政单位的工作效果。所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促进其深化改革、提高自身工作管理能力。

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一味地向财政大手笔地要钱,却忽视了自身编制预算工作的开展与自身预算编制评价不够重视等问题的存在,这导致大量资金无法物尽其用,使资金管理变得没有效率。由于行政单位财务审批制度落后,相关领导经常设立各种奖项为员工发放工资,并私自挪用单位资金使用;不仅如此,在对预算资金的使用中行政单位未能对资金的流向以及使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致使一纸报告敷衍了事成为常态化,使效益考核成为笑柄。对于专项转款的使用更是随意挥霍,导致其大多无法取得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2.资金的管理比较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设立大量的会计、出纳、财务管理等未能进行职责有效划分的岗位,导致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使用中出现巨大的漏洞,让部分有心之人钻了资金管理的漏洞,为资金管理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在进行大额资金支出的过程中,往往是一纸白条充填财库,让公款私用的状况在单位内部大肆盛行。其次,单位内部对收费、处罚等方面的收益资金据不入账,往往虚设支出项目;然后在进行行政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存量及流量的监管中,往往是重视构建、轻视管理,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处置、出租、报废审批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管理不规范现象,致使固定资产使用效果堪忧,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3.现行财务管理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中首先不能够严格地管理资源,资金的使用范围较大,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缺乏财务管理、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不能够严格地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行事,经常随性支出资金;其次,在票据的认购、领用、审核方面存在监管漏洞,让票据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然后是各行政单位之间存在较多的呆死账目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最后是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够及时地清算本年度账务,使财务账目出现沉积。

三、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预算的科学编制,将预算编制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等进行合理的调度管理。财务工作人员应经常与领导进行沟通,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其次应对预算草案进行严格落实,相关预算案已经批准就不得随便改动,在执行中应强化预算的管理以及经费结构比例调整工作。应定时在财务部门的内部进行考核与分析,对当前单位内部的经费使用状况、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研究分析,找出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确保预算得到有效的管理,保证预算支出的合理安排;最后应做好预算的监控管理工作,完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模式,确保财务预算执行的所有环节处于监控管理范围之内,以保证流动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确保资金达到了预期的使用目的,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工作的实施,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性与科学有效性。

2.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应逐步强化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所以积极地为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摒弃重视资金使用、忽视物品管理的理念,为人们树立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就变得十分重要。所以在领导及管理人员的政绩考核中应添加资产管理项目,从而提高各级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与管理,引导其主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采用绩效成绩与薪资挂钩的方式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避免资产不明原因流失现象的发生。

3.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应进行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实际状况、资金流动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完善调整。在制度的制定中应做好与配套制度的研究,避免相互间产生矛盾。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强化经费管理等方式建立健全财务综合管理制度;其次应通过做好车辆管理等制度的建立,完善相关性管理制度的制定。基于此,在行政单位的内部逐步建立起约束机制,确保相关资金的调用与流动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然后通过考核指标的制定,让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与使用得到最大效益的发挥。

4.对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进行强化

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在人员选择的过程中应以责任心强、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扎实的人才为主;其次,应通过定期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自身的业务执行能力。除此之外,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财政、税务、审计及法律知识,能够自主加强学习来提高业务水平;随着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营造财务人员独立执法的氛围,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解决财务资料失真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创新模式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行使国家赋予的一定权力,具备一定的政府职能,因此,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和一般会计活动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行为不规范等更具危害性,一旦放任自流,缺乏规范管理与有效监管、监督,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从行政职能划分角度而言,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分为三部分:其一是村级与乡镇级;其二是市县级;其三是省级。总结其会计核算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规范

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层面的缺失。有效、统一制度的缺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时候,通常都是各行其是,没有相应的分级制度进行约束。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都会进行预算管理,但是预算管理的方法较为简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所进行预算的项目较少,一般都是对项目审批资金或者预算金额进行管理;其次是缺乏专业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从事数种不同属性的会计工作,专业人员的缺失对预算管理极为不利;最后是账务处理混乱,没有进行预算建账或者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原始凭证。这些原因综合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规范,其结果是对后期的会计核算产生不利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其财务管理部门通常由直属领导单线管理。直属管理者往往不是财务管理专业出身,不了解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在行使财务管理决策权时,出现偏差与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外行领导内行,且行事只凭主观判断,这种现状下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是必然现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无法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与制约,也会使许多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使财务清查、审批等职能同时弱化,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三)会计监督不到位

监督的存在是会计行为规范的基本保障,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从内到外可分为内部监督、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三部分。监督体系的完善是避免会计信息违规、失真的最有效手段。但是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却是职权划分不明晰,会计监督名存实亡,不能起到对会计行为督导与矫正的效果。首先,内部监督不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主管的专业性缺失是导致内部监督不力的最大内因。其次,政府监督失效,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遵循会计法行事,由于其特殊性,法律监督与制约往往忽略了行政事业单位,使其成为政府监督的盲点。换言之,职权部门在行使政府权利进行会计监督的同时,没有对自身的会计核算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导致账实不符,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最后,社会监督缺失,社会监督是建立在会计报表透明度高的前提下,通过内部监督与政府监督公示出准确、翔实的会计报表,才能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监督。而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政府监督不到位,使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透明度不高,从而使社会监督不能有效进行。

(四)会计电算化程度低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会计信息化的最大优势是便捷、高效、出错率低。但是这几个优势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却不甚明显。当前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电算化推行的时间不长,普及率有待提高。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制度,但是管理系统尚未健全,致使使用效率不高,会计电算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尚不能完全发挥其便捷高效的优势。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创新模式

求变求新,进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因其特殊性,一度未曾纳入整体的会计规范管理范畴,会计法律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约束力较小,其要摆脱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就必须从观念求变与管理制度求新两方面入手。

(一)观念求变

改变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理念,从高层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理念变革,重视会计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对会计活动不重视的观念,首先从内部控制着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决定行政事业单位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所在。现阶段的财务部门由直属领导直接管辖,其中的关键因素是领导层的选拔与任命问题。财务管理因其重要地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极高,而实际的管理者通常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或者其知识更新较慢,无法适应多变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内部控制往往失却其初衷,不能对会计核算做到正确决策与有效监督。重视管理干部的选拔与任命,同时需注重专业技能的再学习,使其始终与社会发展保持同等节奏,最终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其直接关乎着国家资产的安全,会计信息的失误、失灵、失真会给国家资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在大力反腐的现阶段,与资金管理直接关联的会计核算更是杜绝腐败滋生的重中之重。律己方能律人,政府监督方面,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职权部门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对自身的要求应该更为严格。制定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能够更好地为本单位乃至社会服务。

(二)管理求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职责是对财政拨款的管理与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首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结合。建立集中核算模式,在主管部门内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再由核算中心对有隶属关系的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集中管理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使专业的会计管理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特别是对会计预算等对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工作,能够更加专业、有效地进行。另外对于条件制约而不便建立核算中心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经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集中学习、培训后委派到行政事业单位,使之管理更加便捷,工作效率也会更高。委派会计核算人员的时候,要注意协调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对被委派人员的从属关系、福利薪酬等具体问题要有清晰的界定,避免从属关系混乱,否则一方面会降低被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其次是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会计管理机构设置,必须辅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其日常工作的保证。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并依据有关法律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而保证所制定规章制度的规范化执行,此时,合理的奖惩制度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会计核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改革开发的深化与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改善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需要由内而外,自上而下进行。从内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从外加强管理模式变革,从上跳出传统思想束缚,从下严格律己,使财务核算规范化,避免财务造假,造成国家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不仅要靠制度的保障,还要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以全面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核算体系的健全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冬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分析[J].中国外资,2012(07).

[2]方萍.试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现状及处理措施[J].中国外资,2012(21).

[3]孙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化解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

[4]于露露.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我见[J].知识经济,2015(24).

[5]周敏.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和启示[J].时代金融,2016(05).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第3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着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等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预算职能弱化导致资金利用率水平不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资金利用不规范,成本意识淡化。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取事后核算的管理模式,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执行过程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单位对成本预算管理只是关注收支平衡、帐面平衡,而没有对财务资金的用途进行必要性分析和效能分析。所以导致财务资金出现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资金使用效率不能提高;另一方面是经费短缺。

(二)成本预算执行不规范致使经费使用缺乏约束性计划性。财务管理的龙头是成本预算。财务预算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必要的成本编制程序,导致预算工作粗略;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项目编制不细化,导致部门预算缺少准确性。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部分领导随意开口子、批条子现象,导致很多资金没有按照正常预算进行支配,从而造成预算变更现象频繁,预算执行能力不强的问题。有的单位在财务预算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控制,造成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买车等现象严重,既增加了财政负担,又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公众形象。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会计制度不完善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统一性的因素之一。我国1997 年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从而促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分离。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要求。从行政部门的设置状况看,有的部门既有事业单位也有行政单位,因此,出现二者混合管理的局面。有的部门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收支预决算,有的单位按照行政单位模式执行收支预决算,所以出现执行状况不统一、不规范,财务报表年度数据统计不统一。

(二)会计科目不完善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的因素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原有的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省、市级行政部门增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量增加,会计科目出现混乱现象,对资金动向反映不准确。预算部门在具体指定预算细则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判断,不能从实际、大局出发,为铺张浪费提供了机会。部门预算中,具体项目操作不够严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不能实施预算的项目进行预算项目设置,最终导致财务资金预算短缺,预算编报缺少准确性,预算实施过程中变更现象严重,预算的严肃性大大减弱。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首先,会计核算管理和单位预算管理出现分离,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状况很难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全面准确的表现,对资金来源和业务运行缺乏必要的了解,此类因素都对会计核算产生制约。其次,核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出现分离现象。会计核算是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进行编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登记是严格按照单位内部运行模式进行处理,二者在具体账目上存在不统一性。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人员自律,规范会计核算。财务人员一是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责任、法纪和廉洁自律意识。二是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不仅要持证上岗,而且要熟练地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掌握相关工程资金使用规定,明确自己单位、自身岗位的情况和职责。三是要自觉养成监督意识。既要时时接受监督,又要处处学会监督。特别是对财务工作要做到“六查六保”:一查财务收支的进度,保证政令畅通;二查资金投放,保民生工程;三查结算手续,保程序合法;四查资金运行,保拨付到位;五查工程隐患,保质量安全;六查责任追究,保廉洁从政。

(二)要从制度上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完善。科学、有效、合理的内部制衡制度,是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关键。必须从审核角度出发,对单位资源的完整性和来源进行审核,对单位资金支出的实效性、合理性、规范性严格监督。财务管理的各职能部门要分工明确、责任明确。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财务支出行为。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最终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人员相互制衡的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安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保证财务预算合理。

(三)要科学有效配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事业单位的运行特点看,只有专门设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资产管理规范,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打破当前财产物资管理分离的局面,实现资产财务统一调度、统一规划、统一调拨,促进资产流动的合理性。会计核算工作要沿着规范化方向迈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有总账、名细账、数量、价值目录。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必须进行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合理、合法、规范。

(四)要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全面、规范、合理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对财务管理人员建立岗位约束机制、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建立电话费、邮资、办公费等单项费用支出管理制度,加强车辆和招待等费用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完善内部财务制度约束单位财务行为,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具体工作需要通过权限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清查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手段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要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奠定重要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第4篇

相对于普通企业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特殊,在它的内部财政管理工作上,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在整个社会中具有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和政府管理的职能。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来看,不论是在数据收集还是监督监管等方面都存在有很多漏洞,这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需要事业单位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改进优化对策,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核算

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性质来讲,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一般不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基于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内部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将收支核算归入到政府的预算管理中,同时还要和政府财政会计紧密联系[1]。国家可以通过预算这一形式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规模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从而使其各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更为科学合理。在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就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对其规模大小进行合理设置,使其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资产负债管理缺少有序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会计核算业务对资产负债的管理是重要内容,当前很多刑侦事业单位在这方面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管理秩序的混乱。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在投资上缺少合理性,过于依赖自身的主观意愿,这就导致投资超出计划和预算,并且对于一些新增的固定资产也没有第一时间记录入账,固定资产减少时也没有相应的冲账,甚至是固定资产的收支明细较为模糊,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开展。

2.监督监管的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是一项细致性工作,它的工作开展具有很高的严谨性和精确性要求,一旦其中的关键数据缺失就会导致整个核算结果不科学,不能真正反映财务状况,而要保证会计核算的精确无误,就必须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监管作用。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社会和单位自身的监督力度还远远不够,这就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开展中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计划性,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态度也过于散漫,会出现细节上的差错,而且在监督监管机制的缺失下,相应的处罚措施也得不到有效落实,直接造成会计核算体系作用难以完全体现。

3.专业知识缺乏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大多是刚入职的年轻职员,对于实际中的会计核算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导致在核算工作中出现错误。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资历较老的员工来说,他们在工作经验和技能上都比较丰富,但是,在时展下,会计核算的要求不断提高,所采用的计算设备也更加自动化,而他们对于新出现的核算工具并不是很熟悉,缺少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导致会计电算化业务发展缓慢。

三、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1.健全会计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构建健全完善的会计核算法规制度时确保会计核算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会计核算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制度的依据下可以充分确保会计核算业务开展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要确保法律法规体系的科学性、完善性和严谨性,具有强有力的执行性,可以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有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将制度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明确岗位职责。

2.强化会计核算制度的监督监管

在会计核算制度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需要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下来对具体工作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对核算工作中的细节进行强化落实,对于存在的违法帐薄设计以及会计帐薄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要坚决予以惩罚,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起到对会计核算人员工作行为规范和约束[2]。

3.进一步加大内部财务管理力度

会计核算属于是内部财务管理的一项内容,也是财务管理的重点所在,那么要保证财务管理的正常稳定运作,就必须要对财务内部管理进行强化,加大管理制度力度,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形成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者的有机融合,构建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此外,在对各项资金的支出使用管理中,也要加强对财产审批环节的管理,严格审批程序,这样就可以在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管理中,规范化工作行为,使其核算更为贴合实际。

4.注重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整个单位的资金支出和资产,它的主要实施者是会计核算人员,因此,会计核算的实际效果是否良好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核算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在会计专业知识上掌握不是很充足,导致在具体的核算工作中出现错误,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就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也可以定期的举办相关座谈会、知识讲座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可以自觉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还要将会计核算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普及教育,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核算人员的综合技能得到提高,满足核算工作的需要。

5.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促使核算人员业务素质更加完善,而且还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确性,减少误差[3]。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业务开展中,还需要对三公经费支出有科学化管理,并在控制制度中形成健全、严谨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实际执行中也要进一步推进会计监督体系的健全和发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信息更加完整,更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有效策略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内部管理工作,对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很难保证财务活动的科学性及真实性,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内部控制管理为着力点,制定科学风险防范策略及措施,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通过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及标准的工作流程进行约束,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评估,结合行政单位实际发展需求,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计划和有序组织,并做好财务信息记录工作,进而实现对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控。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时候,需要从环境控制,部门协调控制、风险预测及评估、风险处理、控制结果落实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评估,对各项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正确识别在开展财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的严格约束下,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起到保护作用,能够确保资金调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及时性,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政[1]。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风险控制的深刻认识,对该项工作不够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单位内部出现风险问题的概率较大。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风险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对风险控制内容、方法及流程掌握不够熟练,很难做到事先预防,风险控制停留在事后处理。并且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力度不足,风险控制缺乏有机协调,工作难度较大。

(二)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就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来看,并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导致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较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与人员,无法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管理职权和责任划分不清,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管理上存在脱节的现象。没有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无法对内部控制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很多内部控制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逐渐趋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工作人员缺乏工作动力,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

(三)审计监督力度不足

仅仅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是无法真正规避内部控制风险的,需要通过审计监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虽然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独立性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难以有效发挥出监督职能,监督结果也难以有效运用,所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整改。再加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导致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缺乏积极学习态度和工作责任心,降低了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执行效率低下,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

(一)强化风险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建立在足够的思想重视基础上的,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强化风险控制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力度。首先,单位领导应该明确内部风险控制与单位良好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常态化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做好对内部风险控制工作的客纷橹工作。同时,在单位内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起全体干部职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比如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邀请专业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内部控制内容、重要意义、制定过程等,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3]。

(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要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避免出现风险问题,就需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对内部控制进行约束和规范,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首先,行政事业达纳韦应该以原有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及发展需求,不断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形成一套更加规范、有序的内部控制工作程序,为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可以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工作成效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干部职工的具体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处。比如,当干部职工遵守单位行为规范、表现突出时,可以进行口头褒奖或物质奖励,在干部职工中树立典范作用,激发其他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以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加强审计监督是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的一条有效策略,必须提高重视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设立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的内部审计部门,排除其他各项工作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工作权力,确保发现问题时可以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改正,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并且,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做好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打造一支专业性强、责任心强的审计队伍。比如,在招聘审计人员的时候,应该按照岗位设置和需求进行对口招聘,从根本上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为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基于和谐、稳定社会构建的需求,必须树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意识,提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力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社会职能。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力度等措施加以改善,降低内部风险发生概率,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大鹏,于洪鉴.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