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化学键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化学以直观教学为主,教学目标层次低,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思维训练度上跨度小,宏观思维多,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多,发散思维少。而高中化学教材则侧重理论认识方法(抽象、类比、假说、数学方法等)。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侧重理论,教学方法单一,且直观性差。高一新生对初高中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教学方法的变化等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新生应如何在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习惯及兴趣上顺利地尽快适应高一化学的学习呢?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适应能力从初中步入高中后,化学这门课程很多学生感到不那么好学了。究其原因,高中化学知识难度明显增加,化学现象复杂,要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多层次探索研究问题。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造成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的困难,学生在听课、完成作业、实验、自学方面仍停留在初中学习方法的层面上,致使对高中化学学习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同时,课业负担较重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师的讲课方法、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等都是学生保持浓厚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高中教师在这方面应当加强。相当大的一部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教师、新的教材、新的教法、课程的难度、教师的讲课进度等方面难以适应。致使学习吃力,不久之后,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学生的学习习惯据调查,很多初中毕业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差,能主动预习、复习的很少。虽记笔记,但只是照抄老师的板书,分不清重难点,致使听课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难以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3.学习方法初中生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惯于死记硬背。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致使化学学习出现困难。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当适当、适时地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中学化学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顺序编排。尽管新的高中教材降低了对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解决了部分初高中的知识断层与能力要求。但总体上跨度和难度仍很大,例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化学键”等,致使学生学习难度加大。
二、新课改时期,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使用了新的教材。但是初中教师对高中教材不熟悉,反过来,高中教师也对初中教材不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教材内容进行瞻前顾后。根据高一教学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知识点的衔接。
1.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初中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概念。高中要求学生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在学习化学键时要有针对性的讲解。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应当在高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知识点内加以深化和拓展。
3.氧化物初中只要求了解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基本概念及分别和酸、碱的反应。高中增加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讲述时应当注意回忆,有利于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4.电离初中删去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物质溶于水,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高一在此基础上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因此,高一应注意对电离过程的教学,这也为后面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打下了基础。
论文摘要: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与教师对初中内容的淡化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教师要做好课程内容、考点和学习方法3方面的衔接。
在听课时常听到授课教师说:这个知识点你们初中学过,现在就不讲啦,而学生却在想:学过了吗?老师提到初中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发现与以前所学有分歧,不知孰是孰非?高中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熟悉初、高中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属于初、高中脱节内容;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只是初步了解,在高中还要拓宽和加深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1 研读初中教材 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
分液漏斗,是重要的实验仪器,但初中教材没介绍过;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很重要,在初中教材中是选学内容;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重要概念在初中涉及到,但没下定义。这些高中教师心里有数吗?因此,高中教师认真研读初中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全局,做好初、高中课程内容上的衔接。
1.1 强化重点
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础,而且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考虑到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由此可以确定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反应等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还有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水、溶液、常见的酸、碱、盐以及H2、O2、C、CO、CO2、Fe等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物质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特征;化学用语中的元素、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物质的分类与变化、几种基本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过滤、蒸发,还有粗盐的提纯,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等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对于这些重要的旧知识,在教学中要有意强化,可以采取复习提问、实验引入等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启发式教学培养能力的需要。
1.2 用好衔接点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如表1所示。
以上初中化学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化学教材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对于这些内容,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灵活采取教学措施,既要照顾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又要为学生创造拓展思维的机会,还要注意初、高中知识内容上可能出现的分歧。
1.3 补充伸展点
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和溶解线性曲线的应用,在初中学过,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不讲,高中教材没涉及,却是高考要求了解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在初中介绍其概念,并对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高中则从实质即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上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初中从得失氧的角度定义,高中则从实质即电子转移上分析;定量描述溶液,初中用质量分数、溶解度,高中则把物质的量浓度和二者有机结合;H2的制法在初中重在制气原理,高中则结合原电池原理和装置的改进来伸展;质量守恒定律初中从质量、元素、原子守恒的角度,高中伸展到电子、电荷和质子守恒;氧化物的分类初中从组成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高中则从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新课教学中,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既复习巩固了初中知识,又为高中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既便于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兴趣,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2研究中考题做好考点衔接
高中教师认真琢磨每年的高考题是天经地义之事,而研究中考题的就少了。中考题集中考查初中所学基础知识和体现教学重点,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有70%以上是初中化学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对曾考过的中考题印象较深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联系高中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在高考《考试说明》中有多处明确要求掌握的初中内容也是中考的热点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pH试纸的使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稀释,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等,教师对这些考点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做好学法的衔接
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带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
3.1 适应课堂情况
初、高中课堂最大的区别是高中课堂密度大了。而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又是过高估计学生,一般高一的教师大多刚带完毕业班转下来,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教师主动和学生换位思考,给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老师们会听到诸如:讲课速度快了笔记记不下来、高中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没有初中活跃……,所以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介绍听课方法,记笔记方法,给学生介绍教学思路、教学目标。倾听学生的反馈,关注学生课堂的感受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从课堂开始。
3.2 适应教材情况
初、高中教材在编排体系和内容呈现方式上有较大的区别,学生适应高中学习首先要先适应高中教材。“让学生评价教材”这计划一公布,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学生认为,编教材的都是专家,高一学生有什么资格评价教材?当笔者说明是要大家根据自己使用教材情况,提出自己觉得不适应的地方和自己认为可改进的建议时,同学们便都有话说了。为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情况,笔者建议学生把一学期以来使用教材的体会归纳在作业本上,这样有助于教师统计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提出的建议集中在以下几点:
(1)若教材后面附习题参考答案会利于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和检验自学能力。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不醒目,难引起学生重视,某些实验现象描述不到位,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没有提示。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P67页实验室制氯气:烧瓶中的现象没设置情景引起学生重视,第一册P71页溴水、碘水以及溴、碘在CCl4中的颜色没有在教材上指出,结果学生的描述五花八门。有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会不同,如果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参考性的描述就便于学生发现问题。
(3)例题过于单一、梯度没体现出来,在解题技巧上不能给学生足够的启发。中学常用的差量法、守恒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没在例题中体现,结果只能靠参考书或教师补充。教材没介绍是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但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计算题的教学中都会介绍,甚至是重点应用。
(4)教材与生活中的化学联系不够,没有设置足够的情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不能体会从化学走进生活。化学与STS的联系,学生更多是从试题中接触到的。
关键词: 微课 中职化学教学 教学质量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在20世纪80年代的北大,就已经有教师对教授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性录像,当时称之为碎片式电视教材。近几年来,“微课”传遍了大江南北,各式各样的微课制作培训和竞赛活动层出不穷。笔者最先是从国内胡铁生老师那知道微课的概念的,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胡铁生老师对微课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化,他指出:微课即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微课”是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设计的,需考虑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国外脑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学习,学习效果不佳。根据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注意力维持在10分钟以内较为合理。所以“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内容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问题非常聚焦,主题突出,更适合学生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精简。
3.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学生反复学习。
二、“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教师信息化素养,不仅在校内举办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班,而且派遣教师去市里参加信息化素养培训。笔者在培训之后将信息技术和手段运用到化学微课制作和应用上。下面结合两个案例进行介绍。
1.动画式微课――化学键。
化学键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化学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来说,学习起来很困难。教师每每讲到这里,都作为重点、难点。笔者利用动画技术,针对中职生化学学习要求,设计制作形象的动画式微课,用模型结构生动形象地展示形成过程,学生看了能很快建立模型概念。图1是微课的截图:
图1 离子键的形成
通过用实心小球代替看不到、摸不着的电子,通过颜色不同小球位置的变化表示电子得失,生动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大激发学习兴趣。
2.YY语音录屏式微课――课后作业答疑
YY语音的注册用户达4.005亿,YY的频道同时在线人数综合统计可达到千万以上。由于YY语音的高清晰、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入驻YY,开展网络教育平台,比较著名的有外语教学频道、平面设计教学频道、心理学教育频道,等等。笔者在教学期间发现很多学生都会问一些常见的问题,一个一个解答效率显然不高。为此,笔者在YY语音上建立了化学答疑频道。YY语音化学教学频道,根据申请者的要求不同,可同时容纳不同人数人在线听课,多达1000人。YY语音同时可以上传PPT,利用白板和不同颜色的画笔任意书写。
YY远程在线辅导,可以同时与众多学生实时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等。通过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6.02录制下针对某个问题的解析全过程,即成录屏式微课,方便学生反复复习使用,直至掌握该知识点为止。
三、“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借助信息技术,巧妙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往往是教学环节中耗时最长,教师备课时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因为学生基础不尽相同,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识的途径不一样。虽然教师已经费劲苦心,但仍然解决不了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借助于微课则不一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制作出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微课,形成不同解决方案。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身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2.化抽象为具体。
化学中,如原子结构与排布规律,学习的时候,学生往往因为原子、电子的看不见、摸不着而感到遥不可及。通过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事物具体形象化,学生的学习劲就上来了,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实验过程可以反复观摩。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课堂演示化学实验,有时化学变化现象转瞬即逝。也有的由于人多等原因未完整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和现象。通过录制实验微课,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实验整个过程,想停就停,想继续就继续。
4.微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显示,利于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微课从大小上说,一个微课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学习,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非常适合学生利用零碎时间预习、复习。
四、“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瓶颈
1.保证不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本身有很强的网络体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完整教学。而“微课”以“碎片化”为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完全依赖于微课,则会出现学习化学过程中不能对知识形成完整性认识的缺陷,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断层式化学知识结构问题,严重阻碍学生认识科学规律。
2.不能很好地面对面沟通、交流。
教育是塑造人的过程。教学活动应该由师生共同完成,其中包括问答、讨论等有效沟通环节。教学过程同时是师生间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感情的饱满、眼神的交流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而“微课”是单方面的人机活动,无法满足这一互相沟通的教学过程。
3.视频实验或者模拟实验代替不了动手实验。
化学毕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化学。如只有闻到了,才会对硫化氢气体的特殊气味留下深刻印象;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切割过钠块,才能深切地体会到钠的软,从而理解钠的硬度小这一特点。如果将大量实验都用视频或模拟实验替代,久而久之就会“纸上谈兵”。学生只能被动观察、被动记忆结论,从而导致学生忽略实验内涵,忽略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并且学生动手能力必定越来越差。另外,学生对实验的真实性会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实验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实验做与不做结果都一样,这样,实验功能会慢慢淡化,科学探究无从谈起了。没有了真实性,也就没有了科学性。
总之,笔者认为“微课”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可以发挥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互相融合的桥梁作用,我们可以发挥其优势,适时合理地使用它。“微课”在课堂中仍将处于辅助和补充地位,不大可能根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或结构。但是,它可作为学习活动的载体,与现有课堂教学相互结合、彼此补充,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钱华.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4,11.
[2]潘颖.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广西教育,2014,10.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