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

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

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范文第1篇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思品课堂呢?下面笔者就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注意力始终被教师安排的各个环节所吸引,并能积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活动中去,高效的课堂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学生之间学习成效的差距悬殊也会大大缩减。

例如:在学习“如何孝敬父母”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了一个活动:“绿叶对根的情谊”。首先为学生呈现一则材料: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去一家大公司应聘,公司经理审视着他,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脚吗?”青年如实地回答:“没有。”经理又问了些其他问题,然后说:“明天这个时候你再来一次,此前为你的父母洗一次脚。能做到吗?”青年一口答应。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经理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很不容易,我要好好照顾她。”经理听后,点了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这个青年的孝心,赢得了经理的好感和信任。如果一个人对为自己付出最多的亲人都漠然置之,谁会指望从他那里得到真情的回报?对不孝的人,人们怎能相信他呢?

引导学生阅读后,思考并交流: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什么?孝敬父母,现在你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指导学生实事求是,真诚地表达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孝敬父母要做到: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体贴父母,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

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求:亲手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并对他们说一句自己的心里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选择《感恩的心》作为背景音乐,并提醒学生把礼物尽快送给父母,同时送上自己诚挚的祝福。

我将精心设计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产生的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不言而喻的。

二、以人为本,转变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学生学习的灵感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例如:在讲解“诚信的智慧’时,我首先抛出问题:你说过谎话吗?说谎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自己违背诚信这一品质了吗?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说真话呢?同时提供三个情境:

情境一:小红和小冰是好朋友,两个人之间分享了很多秘密。有一天,小刚问小红:“小冰都跟你说了什么啊?”小红感到为难,但是觉得要诚实,所以就把小冰的秘密都告诉了小刚。

你怎样看待小红的行为?

情境二:小强和小王逃学去网吧打游戏,临走前叮嘱小明:“如果班主任问起,就说我们肚子疼去医院了。”当班主任询问时,小明想起了对他俩的承诺……

你觉得小明应该怎么做呢?

情境三:父母的一句谎言,让涉世不深的孩子脸若鲜花,灿烂生辉;老师的一句谎言,让彷徨的学子不再困惑,更快成长;医生的一句谎言,让恐惧的病人由毁灭走向新生……善意谎言不会玷污文明、更不会扭曲人性!

你怎么看待谎言?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情境,然后用可行的方式进行汇报。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一直鼓励学生用亲身感受和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宽松环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适时地提问、点拨、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三、及时点评,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没人愿意在别人的质疑或不信任中学习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及时肯定。对于学生中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个体而言,及时肯定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和探索文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群体而言,及时肯定就意味着树立了榜样,对其他同学也起到督促鼓励的作用。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不仅要鼓励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的进步,更要鼓励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他们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肯定并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的高效做准备。

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范文第2篇

注重差异性,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既有个性的一面,又有共性的一面,个性和共性兼于一身。我们要正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尊重个性、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美结合。网络环境下小班化教学相对于大班化而言,能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空间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充分条件。在思品课教学中,首先应研究差异,因材施教。

摸准差异,合理分类。通过观察、调查访问、个案研究等方法,摸清班级整体水平和每位学生智力、性格、爱好、意志、态度、道德、理想等个性特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类,并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搜索引擎按分类整理相关材料,实行分类教学管理。

针对差异,精心预设。围绕思品课教学大纲目标,正确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心理状态、知识广度和深度等差异,按照“易难兼容、递度设问、循序渐进”原则,做好预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恰当运用典型“案例”,即“备学生”。

因人制宜,科学教学。按照学生分类目标,在网络环境下,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现实中的生动案例,说动结合,师生、生生互动,开展灵活多变的分层课堂教学以及分层练习和分层评价。

教师只有时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持久因材施教,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个个体的更好发展,进而推进全班学生整体素质的优化。

注重情趣性,因情施教

“情趣”是学好思品课的内动力,它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具体教学情境中对学习认知的对象产生兴趣,以趣促情,以趣生情,内化为一定的思想情感。只要学生感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所以,思品课要摒弃单调乏味、单一说教的传统教法,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网络环境,充分挖掘启趣因素,善于情感化地处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注重情趣性、因情施教方面,应当突出“四个巧”。

巧设情境。模拟现实生活实景,通过课件(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

巧妙设疑。吃透教材内容,找准切人点进行设疑提问,同时要讲究艺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双向提问,互动质疑,适当点拨,解疑明理,以激趣启思,人情人理。

巧用媒体。多媒体集图、声、色、文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可触发学生的感官,使抽象静止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动态化、形象化。

巧排游戏。根据小学生天真活泼、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按特定的教学内容,适当安排故事会、辩论会、主题表演、访谈、实验等游戏。这种动态教学充分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与探究。

注重生活性,因地施教

思品课教学应当“回归生活”,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扩充教学内容,要“教、学合一”,要与所教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现状紧密结合起来,要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体验现实生活,更好地感知课本知识,教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纠正道德的认识偏差,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关注生活性,因地施教上,应着力于“两个结合”。

思品课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际,做好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用心搜集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的相关信息,找到思品课教学的结合点,有意识地渗透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深化正确道德认识,促进学生个性更好地发展。例如,在发现平时总有学生洗手洗物后忘关水龙头等浪费现象后,我把它当做教育素材,做成课件,渗透到《从一滴水说起》的教学中。设计教学环节,请学生计算“每人每天浪费1滴水,全国每天会浪费多少水”,展示我国水资源危机现状等,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纠正用水的不良习惯。

思品课教学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材内容和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且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教学《红绿灯》时,安排学生“当一天小交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亲身感受和体验,并对事物加以正确的理解和判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内化为自觉行为。

注重鲜活性,因时施教

目前,思品课教材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计划性的特点,可能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客观形势,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围绕教材内容和教育目标,积极捕捉动态的、鲜活的、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及时拓展教材,适时施教,迅速引发学生共鸣,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关心社会的主动性,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增强思品课教学的实效。在注重鲜活性,因时施教上,力求做到“三个关注”。

关注社会热点、最新时事。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精选国际、国内近期或正在发生的时事热点,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这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能将知识活学活用。

关注学生课堂动态生成有价值的、鲜活的信息资源。在思品课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学生跳出教师思维,提出预料之外的想法和问题等现象,这往往比预设的信息资源更有意义和价值,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有效信息资源,并用智慧的方法迅速处理解决。如在教学《诚实最可贵》一课时,学生在讨论环节提出“医生没有把绝症病人的病情如实告诉他本人,这算不算诚实”这一问题,通过辩论,得出结论:这是以合法保护自己或他人的正当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在某种特殊情形下,诚实并不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这种行为通常称为“善意的谎言”。通过辩论,学生拓宽了思维,辨明了是非,完整地理解了“诚实”的真正含义。

善意的谎言辩论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原则;策略;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依据、原则、策略及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依据

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靠语言传承和传播。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导入和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相互尊重是基础。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比较客观的、无偏见的态度来审视异族文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吸收异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2是关键。“存异”相对“求同”来说不太好把握,对待与我们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需仔细认知,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又如,“龙”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邪恶的象征。这两种价值观念就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

3去粗取精是途径。在中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必然有部分文化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教师就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摒弃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引导。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1从词汇的角度入手,挖掘词语的意义及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词义,避免望“词”生义。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以单词“white”为例。英语学习者对“whitelie”就容易产生误解。难道谎言是白色的?显然说不通,正确意思是“善意的谎言”。同样道理,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此外,汉语中的““(idiot);“白费事”(allinvain,awasteoftimeandenergy),其对应的英语词汇都与“white”无关。

2从习语的角度进行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比如,我们用成语“味同嚼蜡”表达“对事物了无兴趣或文章(讲话)枯燥”的意思,而在英语中用“asdryassawdust”(像锯末儿干巴巴的)。教师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多收集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从风俗习惯角度进行文化教学,可帮助学生增加对中西方人行为习惯差异的理解,从而减少交际障碍。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呀”,西方人则说“Godblessyou”。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事实上在某些场合并不适用。如在餐桌上请客人吃饭喝酒一般都用Helpyourself”;让别人先上车或先进门时应说“Afteryou”。西方人也很少用“please”表示礼貌的请求,一般只在“Couldyouplease…?”句型中使用。

(四)文化导入的方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适时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并有意识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并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邀请外籍教师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互动,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真正体验到中西文化差异。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作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报刊、影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以及语言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同时还可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写影评或者从电影中找出NativeSpeaker对话中的用词习惯和表达特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更多的英语文化信息,与NativeSpeaker面对面交谈,突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方文化的资料,如报刊、图片或影视等,鼓励他们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英文名片;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陶冶情操。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读或者泛读英语教师应该多找一些原版文章。近些年,英语教育界不断提倡运用真文教学。原汁原味的AuthenticText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选择真文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英文原版小说、国外的英文报刊等以及网络上的电子原版文章。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内容不够丰富

由于受教材中文化内容含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课堂输入的文化内容十分有限。有些教师仅在导入环节依照教参进行一点文化背景介绍,之后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和语法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语言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导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输入成败的关键是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仔细挖掘教材,发现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①词汇的文化内涵。②结合语篇有关内容引出相应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善于灵活取舍或不断补充、更新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文化气息浓厚、反映社会发展和我国文明进步的语言材料,突出语言的时代感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单一

多数教师在文化教学中采取“旁白”的方式,学生缺乏自我体验,尤其缺乏对诸如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社会关系等深层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恰是导致语用失误,致使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文化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适当关注学生在文化输入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可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其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训练,同时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围绕主题展开的交际活动中,并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语言教学相脱节

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难,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却不简单。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均有所涉及,却未将二者有机结合,甚至可能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承,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要么是脱离异国语言的文化知识堆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文化和语言在学生的思维中多为孤立的现象,学生很难体会到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了。

现代课堂英语教学倡导互动模式(Interactiveteaching),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要给学生全方位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教师应注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比较、讨论、辩论等开放式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渗透,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中英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文化导入需要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需要硬件设施与教师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本文所述原则、策略及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张天虹.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3.

2.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02(6)

3.李颖.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