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5-02
一、引言
初中音乐教学注重音乐基础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牵引式”音乐教唱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课改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下,急需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好的迎合课改的需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也可以借鉴诸如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成熟模式,再结合音乐课的特点,就可以从本质上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优化处理的效果。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途径
初中音乐的教学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且围绕该原则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此同时,在创新模式之中,需要更加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
1.基于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进行多变的教学过程设计。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对于音乐见解的传输比较缺乏,以至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疲劳学习状态。那么,音乐教师就需要基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进行有效而多变的教学组织,通过诙谐而严谨的音乐术语,把音乐中的重要音乐元素传输学生,进而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音乐的内涵。而且,在现代音乐的潮流之下,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带来较大的冲击,学生厌倦或讨厌传统音乐。对于这一点,教师更加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把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有效的融于一体。
2.基于良好的角色定位,进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格的培养非常的重视。对于教学而言,音乐教学在本质上具有其特殊性,也就是说音乐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我鉴赏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师生的角色定位,进而为音乐教学营造更好的教学模式。而且,对于音乐的学习而言,学生对于音乐本质的领悟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要。对于这一点的培养,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音乐的元素内涵,让学生在大脑之中,对音乐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做到“用心”、“用情感”、“用大脑”去进行音乐的学习。
3.基于良好的情景设置,进行教学氛围的营造。音乐的在其创作的过程中,都具有其一定的历史沉淀,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这就要求在音乐课堂上,需要整合音乐元素的文化背景,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进而使得音乐教学的过程,显得更加的流畅和自然。与此同时,音乐中的元素,使用语言是无法诠释,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的设置中,需要借助多媒体或其他信息技术,进而使得教学的情境更加的丰富多彩。
4.基于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逐渐的成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有效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媒体技术有着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的历史背景,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对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创设出基于音乐本质的情景。同时,基于多媒体的视听平台,教师可以自如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以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开展。
5.尊重学生对音乐元素理解。音乐本身就具有多样化,因而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音乐思维范式。尤其是对于音乐元素的挖掘上,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也就是说,在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自主空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情感与音乐内涵的碰撞,来发现音乐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音乐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地融洽。
6.基于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该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音乐爱好,以及音乐知识的积累,进行分组式的教学。在进行分组时,可以进行“交叉”分组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差优生”搭配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自主的学习,在学习中相互的帮助,相互的促进。这种方式的教学,从本质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给同学们预留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的开展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创新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其存在诸多的环节值得注意。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等的运用。
1.情境的创新性设计需要紧紧地依托于课程大纲。在华丽的情景设计,其根本还是基于教学大纲的实际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情境的设计中,要特别重视情境的“有效性”,也就是,情境的内容需要贴切实际,紧密教学大纲,切勿一味的追求华丽,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实质。
2.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要衔接有序。基于初级教育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简便了教学的过程。然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黑板与多媒体之间流畅的衔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教学的紧凑性,而且便于学生流畅性思维的培养。
3.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角色转变要自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同于其他科目,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严谨的指导。基于教师的良好指导,学生才可以更加自然进行音乐元素的学习与鉴赏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分清教学的轻重点,把角色转换的更加的自然,进而可以很好的避免转换“生涩”而造成教学的中断。
四、结语
良好的音乐教学,可以很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基于新课改的教学需求,当今的初中音乐教学逐渐的朝着创新性的模式发展,进而更好地迎合课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紫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探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27).
[2]徐良芳.在激情引思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J].学生之友,2011,(10).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音乐;欣赏能力
一、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和内容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初中音乐教学,要求初中三年内,在唱歌方面每年都要学习一些不同风格的歌曲,要学会轮唱、二声部合唱,领会指挥的意图;学会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演唱方法,要学会保护变声期的嗓音;能够独立、自信、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还要了解音调、音阶和歌曲结构常识。在音乐欣赏方面,要学会欣赏我国的民歌、民族舞蹈、说唱、民族器乐,戏曲,重点是了解民族音乐的一般常识;还要学会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以及中外著名的歌剧、舞剧片段,了解歌剧、舞剧的基本常识,认识中外著名的音乐家,知道他们的成名作品;要了解人声演唱的分类,演唱形式,能够辨别器乐的音色,感受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在不同音乐中的作用;能够聆听音乐,记住主要旋律。在器乐方面,要能利用自己所选的乐器,学会演奏方法,争取每个学年能演奏三四首曲子,同时能提高合奏、伴奏、启奏的能力。在识谱方面,要巩固小学学会的简谱知识,同时还要学会保持音、切分音、三连音、装饰音等符号,认识调号,知道唱名在键盘上的位置,进一步提高识谱能力,并能编写节奏和旋律短句。从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音乐常识,学会欣赏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同时奠定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
二、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音乐教学和其他科目不同,必须要有音响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声音。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它不仅有丰富的音乐资料,还有大量的视频资料,甚至各种文献,这些图文音像都是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被用在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立体化,学生更容易接受,能更快地增强音乐第一印象,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开端。多媒体另一个优势是在教学民间歌曲、舞蹈和戏曲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音乐的民族特色,同样,世界著名的歌剧和舞剧也能直观感受,包括各种乐器,都可以在多媒体上认识它们,感受它们不同的音色。在认识和了解外国音乐家方面,多媒体的直观性也能使学生很快将作者与他们的代表作联系在一起。在学习乐器方面,多媒体可以通过视频将正确的手法传输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演奏要领。
三、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目前,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被广泛使用,但有些教师用它代替了粉笔和黑板,用课件代替了备课,少了自己的个性和创新,在课堂上就成为多媒体的使用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千人一面。因此使用多媒体,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辅原则。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功能。因为只有教师传授,才能使音乐知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影响学生。而多媒体工具只有在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时,才能作为工具播放相关内容。像民歌演唱、乐器演奏,它们的声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亲自感受。
(二)视听统一原则。音乐教学和语文教学不同,在语文教学中,一些美好的画面,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让人产生联想,在头脑中勾勒。但音乐的每一个音准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是其他声音不能替代的,也无法描摹。例如在教学我国的民族乐器时,不仅要让学生用耳朵分辨这些乐器的音质,还要认识这些乐器的形状,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视听统一。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很快记住民族乐器各自的特征。
(三)信息适度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在课堂上反复播放音乐视频,缺少讲解,学生虽看得眼花缭乱,但没有吸收到音乐知识。因此,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要遵循信息适度原则,要针对教学内容,适当播放音乐资料,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张秋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孔抗小学
参考文献:
[1]杨秀丽.略论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关键词:初中 音乐教学 智力 审美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变迁以及人们的情感抒发、生活感悟、美好愿望的寄托。音乐是一门具有丰富艺术特色的学科,是充满艺术的声音,通过赏析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听觉效应和心理情感体验。初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旨在发挥审美内涵的教育作用,培养初中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以独特的方式激发着人们的情感,以美的形象激励着学生,提高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欣赏和感悟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延伸想象力、开发智力。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如何以心赏美、启迪智慧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教学感想。
一、提升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重点指出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要实现这一能力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厌倦上音乐课,那么又何谈以积极的心态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美呢?
首先应该和学生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用魅力吸引学生,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音乐课。老师的魅力怎么来的呢?我认为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用好各种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广博的综合知识以及艺术的授课方式,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道德和精神需求。我平时常跟学生们讲,音乐教室的讲台更是每一位学生的舞台,凡是健康向上的内容,都可以自由展示。因此初中音乐老师除了传授音乐课本基本知识外,在完成课本知识教学的空余时间,可以让学生自主择课,选取当下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曲目,满足初中生的求知欲。
有体育方面的《篮球火》;有生活中音乐广告的《步步高音乐手机广告歌曲赏析》,有电视剧插曲《仙剑奇侠传三配乐赏析》;其中《仙剑奇侠传三配乐赏析》是在学生们喜爱的网络游戏音乐的基础上,理性地与学生们交流了网络游戏中音乐的制作过程及其吸引人之处等。关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话题,倾听学生的声音,老师引导学生赏析,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热爱音乐,并喜欢上音乐课,有利于初中音乐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发挥音乐兴趣的基础上慢慢领悟音乐的艺术美。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愚昧的人,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想象能给学生插上灵感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音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征,是构成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打动人的心灵,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获得审美的享受。雕塑大师罗丹:“生活中到处存在美,就靠我们去发现。”音乐艺术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引起听众的同感、激动,产生联想、想象,在音乐艺术的赏析中舒缓情绪、陶冶情操。教师有效的创新教学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像小学生那样在课堂上那么“自由”,“要面子,不好意思”,约束了他们放心大胆地歌唱。我觉得将课堂生活化,融入学生的大胆想象。自主学习、彼此交流、师生互动让每位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让音乐课成为真正的生命化课堂。同时将学生们非常喜欢的iPad、多媒体视频播放等电子产品恰当地引入音乐课,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想象力,这些电子产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寓教于乐,诱发学生展开联想,感悟音乐的艺术美。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
“探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个人觉得尊重学生的见解就是相信学生生来就是有创造天赋的,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究,更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得学生的行为更富有个性。
初中音乐教学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情感层面上。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用肯定的言语去尊重学生的见解,不要过早地作简单评判,以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初中音乐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学生的灵动性,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音乐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如在《渴望春天》一课中,通过音乐赏析,让学生描绘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春天景象,通过融入自己的观察和感悟,说出学习这一课的体会。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加强开发阶段,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审美艺术,不同的初中生对于同一音乐的感受不一样,在初中音乐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老师应给予关注、引导、鼓励,而不是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的赏析中,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个性,去欣赏音乐作品,发表创新性见解。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提升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心感悟音乐艺术,以心赏美、启迪智慧。从学习音乐课程中拓宽视野,激发联想,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提升自我的鉴赏力、赏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士存.改进音乐教学.提高审美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 2011(05).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了解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基础是尊重,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需求,真正地了解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任何一种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制订目标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细致的教材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音乐课堂教学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教学目标应有科学、明确的指向性,能够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艺术而巧妙地构思目标是优化目标的前提,基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可控过程,避免盲目性,从而实现目标的优化。在教学中应注意: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总目标,在音乐课中,根据具体内容制订教学目标,力求做到每节课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相统一。课堂教学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也要确定清晰的小目标,围绕目标,环环相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中学阶段是情绪和情感突变的时期,中学生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喜欢寻求刺激,讨厌一成不变。音乐教师只有通过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带给他们乐趣,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学要结合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展开切实有效的教学。合理的音乐游戏让学生放松,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参与游戏中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靠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进行初一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学时,我精心设计了《新疆歌舞擂台赛》,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刊物等收集了解资料。
把全班同学每10人按照座位分成6个艺术小组进行比赛。
比赛内容:
1.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新疆歌曲的歌名。
2. 听新疆民歌猜歌名。
3. 请你唱唱新疆歌曲的旋律。
4. 你试着做做新疆舞蹈中典型的动作。
5. 能歌善舞(根据音乐做舞蹈动作)。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也可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教学中的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学生的感性参与,并且总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需要,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
好表现和好奇的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作为学生就更为强烈。我们教师就应切实地利用音乐的学科特点,抓住学生的表现性心理需要,多提供一些让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并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友爱、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从而充分满足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好表现的心理需要。
(五)真情鼓励,增添自信。
由于中学生的身体迅速生长,而生长速度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暂时失去了平衡,使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差,显得比较笨拙,加之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于课堂上的一些互动活动表现出不爱动、不屑动的样子,实际上是一种羞怯心理在作祟。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教学;现象;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认为音乐课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以及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逐渐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一味地只学习考试学科。这种现象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越发感到学习的疲惫,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想法。而现代素质教育制度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并要求在初中必须普及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处于核心的位置,所以在整个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表达出的丰富情感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慢慢形成好的审美观念。根据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音乐的各个要素、各种方式产生反应,积极地指导学生学会感受、表达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此外还要坚持引导学生鉴赏、体会音乐表现出的美,进而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改变初中教学模式,在课上分析验证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方法,不断地分析验证教学教案设计的合理性,不断进行反思并对症下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它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分析材料,为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提供帮助。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努力去构建互动课堂,打破传统的灌输呆板的学习方式,比如大多数学生都没去过非洲,当我们给学生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到陌生,此时教师就需要把非洲一些部落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非洲音乐的发展过程讲给学生听,并且为学生示范一些非洲音乐特有的动作,比如用手打鼓等等,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参与,从而增加课堂互动性,活跃教学气氛。
二、取长补短,不断对音乐教学进行改善
年轻一辈的音乐教师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时应吸取年长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通常与教材息息相关,绝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疏忽了音乐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仔细设计教学内容。
2.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按其个性气质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
3.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一起探索音乐的奥秘。
三、明确音乐课堂上的教学重点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一般认为音乐课仅仅只是唱唱歌曲而已,谁唱的歌多,谁的音乐课成绩就比较优异。所以音乐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音乐课的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意识。音乐课的重点是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各种器乐,欣赏前辈们的创作各种乐曲,在各个方面感受音乐的价值,从音乐中感受生活的意义。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学习
如果学生不具备兴趣意识,学生学习知识就好像攀爬珠穆朗玛峰,困难重重。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够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态,是教好音乐的一门技巧。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唱歌,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提高。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如果对音乐产生了学习兴趣,便会积极地探索音乐知识,不会再觉得学习音乐是一种无关紧要的事。如果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其思维也会变得更加灵活自由。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拥有极强的团队荣誉感的特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勇于表现个人才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程的乐趣,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氛围,不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爱好。
五、设立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萌生音乐情感
音乐情感可以通过情境的磨练来萌生,它是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积累丰富、不断完善提高的。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立音乐教学情境,根据所处环境调整音乐教学模式,以便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例如,在组织郊游时,教师可把环境所衬托出来的情感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还可以把音乐教学的过程与各种郊游活动或节日相结合,利用学与玩的教学模式,开发音乐情感,最终让音乐教学模式得到优化。教师设立音乐情境,在情境中实现师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来演绎一段音乐剧,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极大魅力,深切感受到音乐潜在的内涵,并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切情感。对音乐的良好感受与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让学生的情操得到不断的陶冶。
六、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音乐潜能有着明显的差异,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音乐教师就不能以同一个标准来看待学生,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并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此作为基础,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积极肯定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总之,现代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的美,获得美的体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里放声欢唱。
参考文献:
1.肖迪.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实效性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