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三化学笔记

初三化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三化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三化学笔记

初三化学笔记范文第1篇

首先,教师要有自信心,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这自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信心,即相信自己能够教好,二是对学生的信心,即相信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能够学好数学,有的教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认定某班或某个学生不可教,再努力去教也教不出名堂,这非常有害,因为你的看法在言行上自然会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伤害学生对你这个老师的感情,何况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对差生要多关心,多鼓励。

其次,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知识的复习和把握。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课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点──线──面的归类,作纵向、横向或不同角度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知识纲目、知识网络,形成结构化知识。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做知识的综合归类,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要上好初三代数部分的复习课,更好的迎接即将面临的中考,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习应把握的原则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大致有一个共同特点:试题源于教材,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会考卷,基本上是教材的翻版,题型稳定,重视“双基”和能力的考查。而加试卷,却着重考查综合能力。根据以上特点,我认为复习代数应坚持以下原则:

1、构建系统,形成知识网络,合成知识体系

构建系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就是把初中三年的代数知识按知识结构整体把握,而不是按原来的教材体系进行简单、机械的复习。每一部分构建知识系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结构网络。例如代数式这一部分,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每个概念公式、法则、定理都要理解并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去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形成知识网络;尤其在综合复习时,更要立足于教材整体,力求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深刻理解,系统掌握,达到能够熟练地处理综合性问题的目的。

2、重视双基,渗透数学思想,培养综合能力

数学学习有很多的思想方法,不同类型的题目也有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更要让学生理解解这种题目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了学习。教师要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中考复习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3、紧扣课标,重视教材文本,求稳求实求精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凭借,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其作用是任何其他辅导资料都不可取代的。教师必须切实重视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性地运用课标和教材,要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的作用,让学生不仅能熟记,而且要弄清背景和来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基础训练也要以课本中的习题为主要素材,进行适当的补充,达到巩固、消化和吸收之目的。

二、复习应掌握的步骤:

1、按知识结构分类复习

初中的代数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数与式;2、方程(组)与不等式(组);3、函数及其图象;4、统计初步。每个部分又按知识点的联系及知识发展过程分类复习。如函数中又可分为:①平面直角坐标系;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③二次函数。 转贴于

2、按试题类型分类复习

中考试卷中常见题型大致可分三类: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解选择题是技巧性较强的一类题目,由于题目小,比较灵活,覆盖面大,便于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因此在解选择题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采取比较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解题,可以采用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验证法、观察法、数形结合法等不同方法。解答题是指除填空、选择外的大型一点的题目,这类题目综合程度高、分值重,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1、方程型综合题;2、函数型综合题;3、几何证明型综合题;4、几何计算型综合题;5、开放型问题;6、应用型问题。

3、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在完成前两轮复习后,可进行综合复习,也可以将综合复习穿插于前两轮复习之中,比如充分利用各次诊断考试,或用往年的中考题检测,自挑自选一些中考模拟综合题进行训练都属于综合复习。学生在完成上述各阶段的复习训练后,双基将明显增强,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三、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切实做到讲练结合

有专家评论说中国的教师是最能讲的,平时我们也习惯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甚至下课铃响了还没有讲完,其实有时候教师讲得过多并不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初三各科老师都抓得紧,学生课余时间中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大量数学作业,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好讲练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扫清知识障碍,直通核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凸现。

2、科学安排时间内容

不搞题海战术,不打疲劳战,这很重要。在练习中面对一道综合题,最重要的是分析解题方法和思路,而不一定要规范地写出解题过程。对于尖子生而言,应该迅速、准确地提出思路一、思路二,而并不是去浪费时间写出解法一、解法二。

3、重视培养运算能力

初三化学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三;化学;创新

当今社会,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力保本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优势地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创新教育的步伐,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时展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性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切实落实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地推进创新教育。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

我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压抑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只是关心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应树立积极的教改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做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师。

二、尝试情境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初三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零散、繁杂,比如,关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反应规律、反应现象等,学生很容易混淆。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通过引进情境教学法,设置合理、有趣的化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来,进行意象化、生动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去,而且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初三化学的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往往是抽象、枯燥的,如果用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乏味,效果极差。例如,对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为什么PH≠9,理论讲述,计算推导都十分复杂,但如果让学生思考“甜水无限稀释,能变成苦水吗?”这样启发,学生就会在哈哈大笑中会迅速理解。

教师应根据初三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通过类似的情境模拟、创设,改革过往单纯的授课模式,生动展示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活动氛围中,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心理学家克拉克研究表明:讨论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和主动发展的最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讨论式教学的氛围,当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马上公布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每个学生认真地独立思考,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别出新裁,标新立异,发挥创造性思维,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学生经常处于学术讨论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

四、开设探究性的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异等特点,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初三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一般都有按部就班的详细实验步骤,虽然熟记这些实验步骤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熟练操作程度,但是不能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三学生普遍对化学实验课很感兴趣,如果教师把实验内容设计得巧妙灵活,把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就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中,教师准备好食盐晶体、蒸馏水,启发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试验两种材料的导电性,结果有些学生直接测试食盐晶体、蒸馏水的导电性;有些学生把蒸馏水缓慢倒入食盐晶体中测试导电性;有些学生则把食盐晶体缓慢加入蒸馏水中测试导电性,教师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如氯化钠,在干燥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昵?”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比较并总结出溶液导电的原因。

五、创新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单纯依据一张试卷的成绩高低来进行,这种“一刀切”的单一性评价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大部分学生因成绩排名不靠前而失去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极大地打击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他们长期无法感受化学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久而久之,索性就不愿意再努力学习化学了。新课改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时要多几把衡量的尺子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

如何将“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评价理念,更要有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和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找出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共性和特性,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从而激励每个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越差的学生,其可能进步的空间越大,怎样认可和评价他们的相对进步,使他们看到和相信自己的进步和潜力,始终以一种饱满高涨的情绪去继续努力学习。

总而言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已是国家、社会和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化学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坚决摆脱以往那种“填鸭式”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散性的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淑田、王俊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

2.景成文,《论化学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途径》 [J],《高等函授学报》,2006.S1

初三化学笔记范文第3篇

我委教研室还及时主动与省市教研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在寻求指导、帮助的同时,也把教学第一线老师的意见、建议反映上去,使教学行政领导机关及时得到来自实践中的信息反馈,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通。

我们深深感到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方针政策是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思想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多么有战略眼光的决策。教育者应当有要求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让学生胸有大志,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教师们的切身感受。

义务教育正是为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国策,它的性质是公民素质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以下称义务大纲)”是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的。化学义务大纲一开始就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指导思想,切实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如上所述,我们体会到:学好政策,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使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和关键。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义务教育不是只为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服务,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注意培养“两才”(学习人才、普通劳动者型的建设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等生、忽视中差生的弊端。

我们的目标既然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围绕新教材所进行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自然就是在努力完成提高国民素质这一艰巨而宏伟任务。立足点正确了,思想基础建立了,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认真学纲,深入领会大纲,使新教材的实施得到保证

新大纲制定得十分切合实际,内容具体而翔实,便于教师实施。每个初三化学老师对新大纲的学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不仅要通读、细读,更要结合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去学,才能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于新旧大纲中有所改动的地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常常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认真领会,要充分理解义务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是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最终要求,教师若按照大纲,结合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思想,制定每章每节的目标,并达到各项目标,最终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并不难。这里要强调一点,学纲,研究大纲是每个教师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不学纲、不钻研大纲是不可能用好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的。新大纲对每部分知识点都点明了教学要求,这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考试和评估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将必然成为今后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考试的依据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从这点上讲,不重视大纲的学习是万万不行的。

在这里我们一再强调对大纲的学习,正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师对此不甚重视而大声疾呼的。

我们也感到在学纲、钻研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绪言部分,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初步概括地告诉学生化学学的是什么,其作用如何,应当怎样学,介绍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最基本的概念,教师一方面要领学生跨进化学的门槛,另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学习铺路、搭架子,其结构是从学生常见的物质世界引入门,进而说明物质世界的宏观存在,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世界永恒的变化,新教材中常用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给教师和学生中搭起了一座座互相沟通的桥梁。绪言部分的实验比统编教材多,现象更明显,更具有直观性、代表性,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验一步引出了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等概念后又进一步归纳出有关物质组成等多方面的结论。这一编排非常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这部分对概念、对知识的论述,大多是宏观的,给学生留有余地,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一步步完善、深化,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达到教学要求,这方面我们的老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如提前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联系实际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用语等。

二、研究大纲,钻研教材,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使用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大纲为纲,结合学生实际,以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定教学进度。

由于各校生源不尽相同,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进度,最终达到大纲对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这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具体到每个学生也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这在后面还要论及。

2.把思想素质教育贯穿在初中化学教学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这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大讲化学事业在解放后突飞猛进的发展。甘肃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发达的冶炼工业,兰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化学工业城市,自然有不少可讲的实例、可参观的场所,教师在讲课中常联系,合成橡胶、化肥、炼铝冶铁等工业生产实际,内容更生动、形象,学生们也爱听并容易接受。

(2)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环保问题自然要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尤其在兰州这样一座发达的化工城市,有着结合实际进行环境意识教学的良好基础,能较好地让学生把社会环境、社会需求、社会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不妨算算国家的人均资源帐,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有点危机感还是有好处的,他们长大承担国家建设重任时会更加爱惜资源,爱护环境。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要注意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之中,切忌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使二者成为两张皮。

3.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包括诸多方面,对初中生来说,主要有: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大纲所要求的初中化学知识的思维能力(这里也包括了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能用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和处理有关涉及化学信息的问题的能力)。

还应注重培养初三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尤其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做实验,个个动脑想办法去完成实验。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老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素质教育的观念尚未牢固地树立起来,部分老教师留恋旧教材,还是觉得统编教材更系统,讲得更透彻一些,使用了多年的统编教材更顺手一些,时不时的、自觉不自觉地又按统编教材的系统上课。

2.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牵制,担心考试试卷会出现自己没有讲到的已删减了的内容或选学内容,因此,该舍的不敢舍,该略的不敢略,把大量的时间挤到总复习中去,影响了对主体教材的讲授,也不敢大胆创新使用新教材,课时自然感到紧张。

3.部分实验还是没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对“练习”、“初步学会”的层次把握不准。

四、建议

1.进一步深入学纲(对附录也应重视),切实领会大纲精神。因义务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没有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和顺序编排,而是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四大块编排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在教材和教案中相应章节的位置注明大纲的要求层次,并由此而定教学目标。

2.对照大纲,充分领会编写者对全书、各章、各节的编写意图,掌握初三化学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方能高屋建瓴。

3.继续改善设备,强化实验,强化对实验过程的指导,真正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即使学生做错实验或做得不成功,也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出报告,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最好再重做一次,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4.我委所属各中学的初三学生大多数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教师们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并非不重要,而是受学生接受能力、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那么对准备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可结合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选学内容适当拓宽、加深一些,但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尽量不要加重学生负担。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志趣,在活动中发现化学“小苗子”,可适当给点“偏食”,以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可放松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可恰当运用掌握教学法或成功教学法教学,使他们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这样也就可望实现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初三化学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 演示实验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比较 归纳 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一直从事初三化学的教学工作,并多次从事中考化学的阅卷工作,对教学和阅卷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很是担忧和难以理解。我走访了一些学校并进行深入的了解,发现各学校普遍存在下面一些情况:

一、学生化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同一班内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反应相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课聚精会神,积极思考和做笔记。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似听非听,左顾右盼,或埋头做自己的事,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我于去年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中考阅卷工作,批阅砀山县全县初三毕业生的中考化学试卷。在阅卷中发现学生的化学成绩从卷面上反映出来的情况看,悬殊很大,同一考场内有的满分或接近满分的,而有的才二十几分、十几分甚至还有几分的(满分60分),整体情况也是如此。从阅卷后返回的我校学生的化学成绩来看,大体上也是如此,不及格的约占1/4左右。

二、许多学生对化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化学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等,实验现象千变万化,丰富多样。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学生对学习化学似乎应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兴趣,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校在上学期组织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化学科的成绩并不突出。我观察和询问了一些学生,并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课并不很感兴趣,或者只对实验感兴趣而不喜欢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只是被动地、机械地随着老师一步一趋的学,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动力,自然就学不牢,成绩就提不高了。

三、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缺少创新精神。初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去年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我参加考核评分工作。在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一开始做实验便手足无措,连胶头滴管也不知怎么拿或拿不稳,在实验中丢三落四,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化学也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去年泗县教育局组织的初三毕业考试化学试卷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食盐和面碱,酱油和黑醋都是家庭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利用家庭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每组物质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这是一道将教材中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回答不完整。

化学知识丰富有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厌学、不愿学习,或成绩不好的现象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化学课是一门起始的、启蒙的基础课。一般要求在一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要做好课本的教学,训练和培养能力,复习迎接中考这三件事,因此时间紧、任务重。初三各门课都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上学期要进行新课教学.讲受新知识。下学期要复习,进行各种考试和模拟练习,迎接实验考试、毕业考试、中考等。因此教学任务特别重,教师在教学中显得特别匆忙、紧张,学生的时间更是紧张,许多学生都感到特别的累,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预习、消化和吸收,只是消极地跟着老师走,甚至跑都跟不上老师的要求,因而他们的学习就缺少兴趣和积极性,成绩自然就很难有较大的提高,一部分学生化学成绩不好就不难理解了。

二、学生分化。中小学生实行义务教育,初中实行划片免试招生。因此,从小学收来的学生文化素质和其它各项素质参差不齐。进入初中后由于中学课程增多,知识结构及教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不同,使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感到不能适应。经过初一和初二两年的努力和拼搏,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优秀生和佼佼者。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滑落下来,到了初三,每个班级内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成绩跟不上,思想上厌学、烦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学甚至不学。这样的学生经过初三一年的学习,化学成绩跟不上就不难想象了。

三、实验教学跟不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中许多概念、定律、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同时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宿州市从1999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对初三毕业生进行理化实验加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省教育局的肯定并且将向全省推广。在此推动下许多学校化学实验设备得了到改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化学实验在各个学校及化学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还普遍存在下面一些现象:有些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或者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实验,认为开设实验要浪费仪器、药品,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化学实验设备不齐全,化学药品不够,化学实验开不齐、开不足;有些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时只强调实验现象,而忽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有些教师怕麻烦,怕危险而不愿做实验,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对有些实验由于怕麻烦或有一定的危险(如氢气在空气燃烧)而不让学生做。凡此种种由于学校和授课教师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而导致学生缺少练习和训练的机会,实验能力得不到有应有的提高,使部分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消弱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知识是青年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将来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如此多的学生,对化学科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放弃对化学的学习,这将对这部分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深造、工作和生活等都很不利。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科的教学,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初三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实验教学.实验是创新之本,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同时,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优势。它集声、光、色、态、美于一身,通过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化学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实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精心安排,设计好每一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同时发挥实验的艺术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由于我市进行理化实验加试已经几年了,各学校的实验设备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力争把大纲要求的实验都开起来,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开好实验课。同时,像我们泗县中学这样实验条件较好的学校,除了开足大纲要求的实验外,要尝试着把学生领进实验室,让学生自己用实验来探索知识或让学生边做实验边总结,在实验室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当然了这样做授课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准备,也可能“浪费”更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但这样做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浪费”。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应有目的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实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为新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

四、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它由两个相互协同的小系统组成,一个是操作系统,另一个是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包括情感、兴趣、意志、动机、性格)构成动力系统。它虽不能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之中,但却以动力为核心,调节和维护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没有操作系统,那么学习活动的产生和维护都会成问题。学习一旦激发起热情,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别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难,奋发进取。所以把兴趣称为追求真理的第一站,人生事业的起点,可见兴趣效用的重要。初中更要注意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初三教材中拥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实验正是学生兴趣的敏感区,我们应抓住这一兴奋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把兴趣从化学实验迁移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变对实验的好奇心理为化学实验知识的探究心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我需求感。在化学科学中蕴含着大量的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和粉笔炸弹等)和化学典故,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穿插一些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趣味实验和化学典故,也会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心理。同时教师应积极主只动地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设置一些精彩而诱人的教学情景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化学课的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欲使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的课,首先让学生热爱、信任你本人。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敬佩你、信任你,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你的课无形中学生就会感兴趣,就会学的轻松自如。所以教师在平时就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知名度和威信,还应从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得到和谐发展,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增强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古人云“学贵有方”,所谓学习方法就指学习时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或途径。化学科有许多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不同的特性,我们在教学应充注意这些特性,教会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化学的观点去解释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化学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渗透强、调学习化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当然了,不同的学生,其学习方法不同,但对于初三化学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重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1、强化学生识记:许多学生说“数学、物理难,化学繁”,这个“繁”字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多而又分散的特点。的确,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而大纲又要求学生的化学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对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了解。因此,初中化学教材和高中化学教材相比较,除深度和难度有悬殊外,高中教材所具有的章节,初中教材中基本上也有。例如:碳族、氧族、金属、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只不过在初中教材中涉及内容较浅显。因此,初中化学要求学习的内容虽浅显但较多而繁锁,而且分散到各个章节中,更由于难以从理论上进行理解,因此这些内容就显很散,很繁,记忆起来难度大而且容易遗忘。

尽管化学中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而且容易遗忘,但在教学中仍要强化记忆,特别是各章中涉及到的各种化学实验现象和众多的化学用语。例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内容若不记住,记不熟,是很难学好化学的。例如:不能准确的描述各种化学实验的现象,则不能正确地鉴定、鉴别和推断各种物质;不能正确地书写元素符号,标出化合价,则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式,例如:第八章酸、碱、盐是公认比较难学的章节,也是中考的重点。原因在于第八章有大量的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其中大部分为复分解反应)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只要把构成两种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相交换,重新组合就可以,但是,许多同学就是写不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原因是化学式写不对,他不知道怎样交换,交换后的化学式怎么写。所以,要学好初中化学,记忆还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序言,第一章中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和概念,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少,因此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要强化记忆,只要把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很熟,在第一次月考中就能取得好成绩,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当然了,强化记忆也不是让学生像背诵三字经、百家姓那样去背,而要求我们在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抓要点,理清思路,理顺网络,运用正确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概括记忆、韵语、歌诀记忆、谐音记忆等。使化学学习变的简单明了,即易于理解,又便于记忆。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涉及的操作要点很多:试管口向下倾斜,导管伸到试管底,先通氢气后加热等,这些操作要点都是从围绕安全这一点提出的,我在边分析边总结的基础上又给出了一首歌诀“实验开始先通氢,赶走空气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后再通氢。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这样学生即能理解,又能记得住,记得牢。

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结构性质用途这条主线在全面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合理的推导和验证,并由此掌握其主要用途,从而把同一物质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列化记忆,避免知识的碎化、遗忘,这在高中教学中优为重要。

2、及时归纳、总结。归纳是把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分别加以综合,从而获得一般结论的方法。逻辑学上把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形式称为归纳。初三化学知识点多,相对比较零散,记忆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例如: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中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对以后学习制取其它气体(例如,实验室制取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我在教学中,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之前,上了一节“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总结课,把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原理,仪器和装置,收集、检验、验证和干燥等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并通过投影仪把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收集、干燥等各种功能的连接装置都投影到屏幕,让学生清楚的掌握,什么性质的气体该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收集等。然后根据这节课我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一套制取、收集、检验和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装置图,同学们也都很容易的完成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归纳方法,将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会比较。比较法就是找出事物的异同关系,揭示事物内涵的一种思维过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性质等之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很容易使学生混淆,造成误解,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如元素和原子的概念,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氢气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比较,找出这些概念、性质、实验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将这些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物质性质以及实验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找出异同,加深理解,牢固掌握这些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化学是一门跟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科学,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与人们生活十分贴近。例如,蜡烛燃烧的过程包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由湿衣服晾干联想到分子运动,农村电线杆烧黑想到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而喝糖茶时不断加入蔗糖的过程则是由蔗糖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过程,而酸、碱、盐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我们在教学中如能认真挖掘出这些联系点,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践,巧设各种生活情景,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规范学习习惯到有计划的指导如何听课、记笔记、做小结,复习抓点、串线、结网,科学思维、归纳、推理、演绎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崇善求实,认真思考,积极学习,则学生一定能把化学学好。

四、突破教材难点。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一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习劲头很足,然而半学期过后,便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厌学,对化学不怎么感兴趣了。当初三新课结束(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期左右)时,会又有一批学生对化学感到迷茫,不知怎么学,化学成绩赶不上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现象呢?这是由初三化学教材内容编排的特点所造成的。

初三化学教材中有几处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是原子、分子的概念,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其次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化合价,最后便是第八章酸碱盐。这几处内容由于概念抽象,内容难以理解或者是方程式过于集中,难以掌握、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许多初三学生因在这几处内容的学习上受到挫折而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信心,甚至放弃对化学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要注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度过这一关。

分子、原子都是微观粒子,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很难从感观上去理解这两个概念。当学习元素和元素符号后,对元素符号特别是化学用语中的一些数字,(如元素符号前的数字,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角码等)的含义更容易产生混淆,对什么时候一种元素,什么时候表示一种物质,什么时候表示若干个原子,什么时候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几个原子等搞不清。我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一般采用慢节奏,多练习的方法,慢指教学进度慢,仅原子一节我就用了三个课时,使学生清晰得掌握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原子的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原子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之间的关系,而通过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掌握几个分子,几个原子及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等的表示方法及区别,并通过练习的强化,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化合价的有关内容是本教材的又一难点,教材在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很简单、抽象,如果单讲述这一点,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对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进行细讲,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稳定结构,什么是不稳定结构,不稳定的结构为什么有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然后在讲授离子及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引入电子式的概念,通过电子式很容易让学生知道该粒子是否为稳定结构及得失几个电子或通过几个共用电子对才能形成稳定结构,并让学生进行练习。虽然不要求学生熟练地写出物质的电子式,但也要让他们清楚了知道一些常见化合物如:食盐、氯化镁、氯化氢、水、二氧化碳等形成化合物时各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几个电子或形成几各共用电子对。通过这样的学习,在理解化合价的实质时就容易多了。在此基础上再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运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就要简单多了。

化学式是初中化学的又一分化点,许多学生都过不了这一关。通过几年的摸索、测试和比较,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集中学习,分散记忆,逐步理解、掌握”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平时教学中,我把遇到的各种物质:如水、氧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等物质的化学式都以固定符号的形式交给学生,让他们初步学会书写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并用这些符号去代替表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的各物质。等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时,再集中学习,利用谐音、分段、歌诀等方法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其化合价。再通过化合价,让学生写化合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中背诵,我用汉字写出物质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快速地写出化学式。在学习第四章化学方程式后,又让学生把第四章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记忆、比较,这虽然浪费了许多时间,但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帮助和铺垫作用。

第八章由于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过于集中而被公认为难点,但也是中考的热点。涉及的反应不仅有课本中提到的,而且有许多课本上没有而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性质规律而能发生的反应。许多学生都能记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常见酸、碱、盐的性质,但在具体解题中,如:物质的推判、判别、鉴定等时往往感到束手无措。我在授课时在授完酸的性质后上了一节复习课,通过实验和练习把酸的性质及用途进行扩充、外延,让学生尽可能清楚掌握各个反应的现象及方程式的书写,并且隔几天就提问或默写,进行复习巩固。在讲授完复分解完应条件后,又对复习分解反应及条件进行专项复习、巩固,写大量的不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补充。在理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时又让同学进行大量的练习,并进行总结。总之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同学们掌握如何交换成分来书写方程式,如何叙述检验离子的操作过程、现象、结论,如何寻找突破口来解物质的推断题、鉴别题。经这样的练习、巩固,一般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第八章的学习。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对化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教师对教学构想产生了创薏,促使教学过程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使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重新组合。多媒体的特点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为多样,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优化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创造情景教学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如分子、原子、原子结构等)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成为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把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的过程通过电脑投影到大屏幕上,通过屏幕显示的内容,使同学们清楚地知道氧化汞如何分解成原子,分解成什么原子(用红色小球表示氧原子,黑色大球表示汞原子),这些原子又是如何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通过这样形象的显示,使同学们很容易就掌握了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讲解和学生不知所云的现象。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将静态图示转化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利于概念的理解理论的掌握,增强教学效果。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增强实验效果。在教学中,经常要做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现象应足够明显,应该能让全班的学生观察清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实验的可见度极低,像一些微小的实验或不易观察的平面实验(如在点滴板上的实验),距离讲台较远或视力稍差的学生难以看清实验现象。这时如能运用一些现代教育媒体,就可以大大强化实验效果,例如,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实验中,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成氢氧化铁,随着氢氧化铁的量由少到多,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绿色、墨绿色、最后全部变成红褐色。由于氢氧化亚铁的氧化速率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在实验中狠难看到颜色的变化过程,而如果让实验在多媒体演示平台上进行,学生则能看清楚在“形如棉花的白色絮状固体的周围颜色逐渐变成红褐色”的过程。

课堂教学已进入现代化阶段,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电化教学。我们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密切联系班主任,进行“抓差扶优”:在我校几次月考统计中,化学成绩不及格的占1/4以上,要全面提高初三学生的化学成绩,就不能忽略这些“差生”,放弃这些“差生”,“差生”形成的原因各种各样,因人而异。有的是因为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屈子中考的压力,没有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变过来。即“变应教育为素质教育”。围绕着中考转,怕学生考不好,急于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学生因基础差,成绩一直跟不上;有的则是思想落后,受社会影响大,不思进取,成绩不好而逐渐的放弃了学习。这些学生对学习信心不足,动力不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因积极联系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抓差扶优”以全面提高初三学生的化学成绩。

课堂教学精心设计,不放弃“差生”。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提问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回答问题或演示实验,因为这些优秀生回答问题准确率高,为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节省大量的时间。但长期这样做会严重挫伤那些“中等生”及“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无事可做、被动学习、消极应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差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我在教学中,总是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或思考问题,有意识地把难度大的给“优”生、“中等生”,难度小的给“差生”,这样“优生”和“差生”都能顺利地回答出正确的答案,经过长期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活跃起来。再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表扬,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帮助“差生”消除因学习不好“抬不起头来”的思想包袱,打消自卑感,逐渐恢复自信,学习也就慢慢的好起来了。

为了进一步取得“抓差扶优”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上创设一个让个体在群体中发展,彼此相学,师生交流及教学相长的环境。如在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让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1)、试管为什么要向下倾斜?(2)、导管为什么要伸到试管底?(3)为什么要先通氢气后加热?同学们通过讨论很快就得出结论。当问到“在实验中发现试管破裂,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时,差生和优生的思维都很活跃,都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显示自己的真知灼见,经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同学们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切在阐述破裂的原因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开拓了我的思路,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三化学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43-01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 也是一个崇尚合作的社会。个性使合作成为必要和可能,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合作学习便诞生了。合作学习可以将一般的学习落到实处,它要求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沟通和彼此帮助,形成团结和睦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学效果的最佳化。本文拟简要介绍分组式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协调人际关系。而分组式合作学习则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的任务由组内成员共同分担,通过过组内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将所任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基本组,组的多少按学生具体情况和活动内容自行决定。原则上老师安排,也可学生自由组合(实践中发现自由主合活动开展情况较好,但必须保证有一名学优生)。2、各小组内选出一名领导者(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活动安排。3、课前将学习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让每个组内成员熟悉所分配材料并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4、各小组长收集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先组织讨论。不能解决的,汇总专家组(学优生组成且每个小组至少一名成员,科任教师带队)讨论。5、解散专家组,回复基本组,并由专家组成员进行组内交流。

6、课堂教学答疑并进行检测。

三、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应用

1、研究对象和内容

选取初三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像,两班分别为58人。选取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作为研究内容。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而得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总结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学习的重点集中在电解水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上。

学习时间为一个课时。学习方式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及学生自学;实验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

2、分组式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

将实验班分成8个组,每组8人,其中两组为9人。课前让学生自己先预习教材内容――水的组成,经过思考后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交到小组长处。

小组长汇总后进行初步整理并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处理。小组讨论问题举例:1、为什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2、检验电解生成的气体时,为什么要控制玻璃管活塞的开启速度,使气体慢慢的放出?如果气体快速放出,对实验会有什么影响?3、为什么在点燃氢气前要进行验纯?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等等。

各小组长将组内所遇到的困难问题(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到教师处,教师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答疑后,解散专家组学生,使其重新回到基本组并负责解决组员的疑难问题。专家组讨论问题举例:1、如何知道氢气中混有一定里的空气或氧气?2、为什么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3、电解时,为什么是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等等。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并对学生所提之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测试学习结果。

教学效果比较及分析: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班级的成绩较高于对照组班级的成绩。

通过实验表明,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材料,对照组班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学习形式,学生很难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而在分组式合作学习的模式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和材料的预习后,必须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并在组内论文,交流。这使得学生在压力和责任心的驱使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认真讨论、做笔记并进行反思。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合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