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第1篇

误读企业本质的现实发展困局

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不仅涉及价值判断与选择,而且是一个在实践磨合中逐步深化的过程。由于企业所从事的主要活动是经济活动,因而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主导了人们最初对企业的认知。现代社会早期,以亚当·斯密为奠基人的古典自由主义学说风靡于世,人们普遍信仰“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认为企业主要是个人致富的手段。当然,古典自由主义虽强调个人本位,却也并非无视社会利益。亚当·斯密指出:“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达到一个他无意追求的目的。虽然这并不是他有意要达到的目的,可是对社会来说并非不好。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常常能促进社会的利益”。按照“自利人”的逻辑,企业运营的目的就是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利润,除此之外无须做其他介入。因为企业在主观上追逐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也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要。斯宾塞借用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提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更是直截了当地主张企业没有必要济贫和支持社会保障。上述观点长久地影响了人们对企业本质的理解。1937年,科斯虽对企业本质提出了更周详、精细的经济学解释,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可以比市场节省交易成本,但这一理解思路并没有质的改变。

依循古典经济学的理解,企业的本质是基于成本收益核算的营利性,其发展目标就是投资回报最大化。这一主张是从消极意义来把握企业与社会间的关系的,认为企业追逐利润本身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因而企业不应过多卷入社会事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轻忽,在实践中产生了严重问题。工业化启动后,企业制度确实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可是利欲驱使企业经营者为所欲为、不择手段,工人的生存境况恶劣,激起严重对立,最终导致社会冲突频发,这也是强调社会取向的社会主义思想及运动在19世纪兴起的重要背景。而生产社会化和资本集中在使企业规模大幅扩张,在赢得丰厚利润的同时,社会贫富分化愈加严重;加之劳工待遇恶化、工伤、职业病等问题日益凸显,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的指责日益高涨。随着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又出现了诸如产品质量风险、环境污染等更为广泛、复杂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各方面积聚的不满给企业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压力。实践表明,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将取决于社会发展均衡与否,尤其是企业相关方基本权益的保障。以牺牲工人和消费者权益、透支环境和社会秩序为代价的利润增长终将得不偿失。

19世纪后半叶,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引发了对古典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质疑。陆续有学者反省企业的价值观,反省企业与相关方,尤其是与工人相处的方式,主张企业的行为不能简单地视为与社会无关的个体行为,企业也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应在社会系统中思考企业的角色。涂尔干指出,“人类如果不谋求一致,就无法共同生活,人类如果不能相互做出一些牺牲,就无法求得一致,他们之间必须结成稳固而又持久的关系。”格林认为:当时的工人被迫在没有健康、体面住所和教育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从而被剥夺了自我发展的真正机会。霍布豪斯也持相近立场:社会的发展应以增进社会的善来进行衡量,“只要这个国家还存在着由于经济组织不良而失业或工资过低的人,这始终不仅是社会慈善的耻辱,而且也是社会公正的耻辱。”从20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改变了观念,倾向于接受新的企业价值观。也有学者固守传统立场,哈耶克认为,社会目标不过是个人目标的总和,社会目标不能抑制个人目标。市场经济是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制度。弗里德曼主张:“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之内,利用它的资源和从事旨在于增加它的利润的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比如反对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的提示非常必要。但作为一种整体的社会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观,已被诸如美国金融危机等事实证明是难以行得通的。

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多维关联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视野重新审视企业,颠覆了对企业本质的纯经济学的解读方式,有助于找回对企业发展观的准确定位。为何企业不能仅仅被理解为“获得盈利的工具”?为何应从社会维度来修订企业的发展观?这要从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关联谈起。

作为社会发展产物的企业。企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变迁孕育的成果。工业革命前后,在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开始大量出现,并随现代化不断成长。社会化程度越高,企业行为就越超出自身范围而转化为社会行为。当代企业的影响力已逐步扩展到公共利益、公民权利、社会福利、社会文化、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等社会领域。从另一方面说,企业的产生也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一,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细胞,是生产、流通、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社会的财富、需求、就业与稳定。其二,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企业。企业力求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从而促进社会利益实现方式的优化。其三,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面对激烈竞争,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积极采用创新成果,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之,企业的活动,不仅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而且决定着现代人类生活的质量。可以预见,企业日益增长的力量将会越加深刻地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嵌入。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了其与现代社会的共生共存关系,因此,企业的行为必须赢得社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社会也应当关爱企业的发展。

作为社会组织的企业。企业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构成的经济实体,以经济组织形态存在是其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但企业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对企业的理解和界定,不能仅仅从物的所有权的角度展开,也不能仅仅视为与企业所有者相关,而应被作为由其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团队和组织系统来看待。不仅如此,企业需要以营利维系企业的生命,而营利的途径是通过经济活动给社会提供服务或产品。企业之所以能够运转起来,不光在于企业自身的组织形态,还在于其所处的社会组织网络。单个企业显然无法独立生存,企业要生存必然要进行商品交换,就必然会与其他人和组织发生交往关系。把企业视为单纯经济组织的观点,很难适应经济与社会相互交融的时展要求。可以确定,企业扮演着“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角色,是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统一体。只有从社会组织的层面认识企业,企业才不会成为一台无人性的机器。企业是与其成员利益攸关、与社会协调相容的生命体。以人和社会的发展为依归,激活自我超越和道德责任意识,才是企业组织保持效率的根本。如乔治所言:“企业既不是机器也不是动物。它们是由人来运行的组织,而且正因为如此,即使它们不是道德人,但是却具有了接受道德评价的道德身份。”

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企业和社会相互塑造,休戚与共,企业进步依赖社会扶植,社会发展借助于企业力量。企业离不开社会共同体提供的资源,其人才、资金、客户、原料全都取之于社会,企业的权利也需要法治和公共权威的保障。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合作的受益者。近来学界提出了企业公民的概念,将企业在社会中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与一个拥有公民资格的个人相类比。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是公民身份的一体两面。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有义务回报社会,不承担社会责任而滥用社会资源的企业不应享有权利。作为公民社会的成员,企业应意识到维持社会合作体系的重要性,需要负责任地创造财富,并确保这一过程会造福于整个社会。企业不应只是被动地补偿发生的社会损害,而应积极地改善社会条件;不应局限于和企业活动直接相关联的领域,而应自觉地为社会整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对企业公民而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包含道德层面的义举,而且包含法律层面的义务;不应只是基于同情心和自愿而行动,而应基于企业与社会其他部分的相互促进发展而有所作为;不应只是被动地补偿发生的社会损害,而应积极地改善社会条件;不应局限于和企业活动直接相关联的领域,而应自觉地为社会整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的发展观选择与社会责任

担当

要理顺企业发展和其社会责任担当的关系,还需厘清社会概念。社会虽由个体集合而成,却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个体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对社会概念最具权威性的解释来自于社会学的三位经典作家。马克思从社会关系角度来理解社会,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涂尔干和韦伯更侧重从文化角度来阐释社会概念。涂尔干将社会视为一种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外在性的集体表象;韦伯将社会看作是事实本身与规范制度的集合体。综合三位思想家的定义,可将社会理解为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交往关系,以一定的规范及相应机制联合起来的集合体。社会系统虽然复杂,却也有迹可循,其关键词是共同体、交往关系、规范、制度以及组织。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结成了各种类型的组织,企业就是其中之一。社会系统的构成及运转有赖于各种组织单元的活动,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既是个体交往关系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的独立成员。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规范才能进行。社会规范是共同体存在的必要条件,社会失范将会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并最终导致社会瓦解。因此,所有社会成员都应遵循社会规范。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因素;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分析研究

一、引言

在企业行为中,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并且该行为的决策以及制定都是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因此当外部的宏观环境产生变动时,企业就会根据环境变化,通过改变自身的一系列行为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具体来说就是企业会通过缩减开支等方式,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以此来减少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指的就是企业在创造了利润,以及对股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企业员工、消费者以及社区的一系列责任。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再将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企业员工的价值,并且关注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因此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企业应该在其所能影响的范围内,尊重并支持对国际社会做出维护人权的宣言。第二,在生产过程中,不包庇、不隐藏侵犯人权的行为。第三,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劳动行为。第四,切实有效的废除童工。第五,杜绝在用工或者是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

三、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1.宏观经济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的一系列行为必定会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并且我国的研究人员对此也进行不少研究。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企业资本结构与宏观经济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并且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存在一定的反周期现象。此外,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包括实际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在内的一系列宏观经济因素与我国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具有一定关联。

2.宏观经济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根据具体事例可知,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企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就是信贷风险。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呈现出了顺周期性的现象。同时,还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宏观经济因素的持续影响下,企业通常都会更加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率,并以增加自身权益为主要内容,从而忽略了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应对经济风险的方式,就像商业银行在面临宏观经济影响时,为了保证自身的贷款额度,而放宽对贷款质量的要求。

3.宏观经济与企业进出口行为

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影响其增长率的宏观经济因素有许多,比如:第一,国民经济的收入情况,以及外汇收入的情况等等。通常来说,从国外进口商品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而外汇收入的增加会使国内的出口商增加。第二,国内商品价格的变化以及国外商品。假如国内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那么价格优势就会在国际市场得以凸显,出口量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外国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则国内的进口量就会增加。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进出口行为。

4.宏观经济因素与市场价格

在金融发展中,股票市场价格作为金融指标之一,宏观经济因素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宏观经济因素进行细分,从而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生产者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货币供应量以及制造业采购

指数,然后对以上几点进行透彻分析就可发现上述指标都与股票市场价格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的价格指数、进出口贸易的顺差值等相关变量对股票市场的收益都具有不利影响。而国民生产总值、企业景气指数以及城镇居民经济收入等变量对于股票市场的收益具有积极影响。此外,不仅是股票价格,对于产品市场价格而言,宏观经济因素对其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5.宏观经济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企业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宏观经济因素不仅对上述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企业的“股权债务”也有影响。在宏观经济上行时,企业的融资偏向于“股权-债务”;而在宏观经济下行时,企业的融资便会偏向于“债务-股权”。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的一系列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且影响程度并不一致。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使整个产业进一步提升,甚至还有可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从我国的企业行为来看,大多数企业更愿意通过以缩减成本的方式来面对危机。这是因为我国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仍处在发展阶段,并且对此并没有详细的了解,因此从发展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应该对履行社会责任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璐娇. 基于社会责任的我国中小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价值;维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有关食品安全,生产污染,员工健康,灾后捐助等有损社会大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们认识到,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国深交所在2006年9月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以及相关信息,国资委在2007年12月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的主要目的首先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关内容,其次,鉴于企业逐利的本性,决定着多数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主要考虑社会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试图探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自20世纪初首次提出后,研究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且获得广泛接受的定义,Branco和Rodriques(200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是企业在经营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自愿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Davis(1960)从管理学的角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的商业决策和行为中至少有一部分不是出于直接的经济利益的考虑。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社会责任由哪些内容构成,国外首推Carroll提出的四成分说: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国内学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沈洪涛(2007)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为五大类: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本文中采用沈洪涛的分类方法,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是接下来本文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

三、已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方向的研究

国外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至今为止,理论界对两者的关系研究尚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起步比较晚,已有的研究对两者的关系形成了三种观点:

1.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姚海鑫等以2005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财富的关系,得出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加股东财富。

2.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负相关。负相关理论认为,高额的社会责任投入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国内的研究学者李正(2006)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会降低企业当期价值。

3.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没有关系。支持不相关论的学者认为,企业发生的社会责任成本重大,但通常被由此引起的其他支出的减少所抵消,表现出来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是不相关的。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目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产生何种影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学者多从研究方法上找寻原因,但更可能是对事物本身的规律把握存在缺陷而导致的。以前的研究都是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整体的指标进行研究和度量,这默认了社会责任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如果社会责任的各种组成部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么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显然是不妥的。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

本人支持的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状态依存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可能本身具有差异性特点,陈可和李善同(2010)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方面的社会责任行为都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下面我们就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五个方面各自对企业社会价值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行探讨。

1.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尽可能的发挥循环经济;以绿色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主要对象;主动治理环境。我国常采取税收优惠,环保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对环境责任进行投入,可以降低企业被环保监管规制的风险,同时像厉行节约,减少浪费等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可以认为企业的环境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

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员工培训;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这些可以增加企业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留住和吸引优秀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也会大大增加企业支出,企业的员工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取决与收益和成本的比较,所以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不确定。

3.企业对产品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产品咨询和售后服务,广告的忠诚度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以可以认为两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4.企业对社区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不仅要为所在社区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更要为所在社区做贡献,多关注慈善事业,多行赞助和公益活动,往往是投入大于产出,可以认为企业对社区的责任与企业价值是负相关。

5.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责任的履行有利于增进与投资者的关系来减少资本成本,可以改善与监管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节约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所以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企业价值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鉴于上文分析可知,企业社会责任不同方面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把企业社会责任看作一个变量来研究两者关系是不妥,不同行业的企业,企业处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各个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故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参考文献

[1]Carroll 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3),38.

[2]Bradgon,J.H.,Marlin,J.Is Pollution Profitable?[J].Risk Management,1972,19(4):9-18.

[3]曹伟明.试论企业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J].经济论丛.

[4]姚海鑫.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J].软科学,2009(10):133-137.

[5]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6]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契约途径

作者简介:曾江洪(1968―),男,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2),教授。研究方向:中小企业融资与成长,公司治理。

雷黎涛(1984―),男,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融资与成长,公司治理。

随着认识的发展,信任、道德范、互利和合作等在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社会经济研究当中的两个重要领域,社会资本(SC, Social Capital)和企业社会责任(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很多共同点,它们的实质都是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而它们二者之间又存在什么联系,目前少有学者进行过系统深入地讨论。本文就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由此产生稳定的合作关系网络又进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一、社会资本的多维性和分类

从Coleman[1]和Putnam et al.[2]对社会资本进行开创性研究后,企业社会资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研究:一是从企业关系网络的角度来研究,将企业、政府、社区、消费者等相关经济参与者组成的网络视为一个整体。[3](95-120)二是从态度、准则等文化和心理因素来研究。[4](1251-1281)针对两个不同的研究角度,Uphoff[5]和Rejean Landry[6](681-701)分析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结构型和认知型两类。前者指有益于增强合作效果,产生互惠期望,降低交易费用的社会关系网络,后者指影响相互信赖的范、价值、观点和信念,主要指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及其他组织、个人之间的社会信任。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理解和定义尚未达成统一,然而其多维性特征却已得到普遍认可。基于Uphoff 和Rejean Landry提出的分类方法,本文将结构型社会资本定义为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将认知型社会资本定义为经济参与者的合作意向和对其他参与者的信念。合作意向受社会普遍遵守和信奉的价值观、道德标准以及个人的心理等因素影响。而信念由参与者共同签署的协议和他们的历史行为等决定。

表1列出了本文中所定义社会资本的主要特性。认知型社会资本由“合作意向”和对其他参与者的“信念”组成。“信念”决定于其他主体的历史行为,并且可以由主体所作的承诺(如:签订协议)得到强化。“合作意向”受社会普遍遵守和信奉的价值观、道德标准以及个人的心理等因素影响。信念和合作意向可以增强(或者明显的减少)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任及合作程度。结构型社会资本由各主体间的合作关系组成。我们抽象出3个可以促进合作关系形成的因素:(1)存在合作意向;(2)相信其主体也会合作;(3)具有针对违主体的有效制裁和惩罚机制。

二、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理论界定

(一)企业社会责任主要研究理论

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应该为其员工及家属以至社会整体生活水平做出贡献,同时还要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不应该承担或者应尽可能少的承担社会责任。Friedman[7]认为企业只需对股东负责,并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在合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而在企业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使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Jensen[8](8-21)也认为企业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他认为如果企业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转而为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会导致企业业绩、管理策略等无法考量,进而导致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另外,Jensen指出,长期来看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同样可以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二种观点是将企业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实施的社会责任视为一种仁慈。[9]而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针对第三种观点的研究理论主要有两类: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契约选择途径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由Freeman提出,他认为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该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均衡。[10]契约选择途径方法则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理性的社会契约得出各方利益均衡的具体标准。[11]

我们认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本文中我们从契约途径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该方法引入一个各方利益均衡的具体标准,这使得从基于多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方法来管理企业变得可行;二是所研究的社会契约很好地反映了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二)契约途径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契约途径是一种个体选择的模式,在无政府状态的自然环境中,个体相互之间为了解决“囚徒困境”或集体行动困境的问题,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和目标进行不断地谈判和协调,通过制度的选择和安排,达成彼此之间相互约束的契约和准则,从而形成一种秩序,以保护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在契约选择途径的分析框架下,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种广义的公司治理模式,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看作是企业管理者对股东和其他所有利益相关者所负有的各种信托责任,其思想来源于新制度理论。[12]该理论认为,企业作为一个具有统一交易和管理权的社会组织出现,目的在于弥补社会合约的不完备性。社会生产要进行,需要很多经济主体分别投入自己所拥有的不同资产(土地、厂房、资金等),只有将这些不同的资产组合在一起才会创造出新的价值。由于不同的资产被不同的经济主体所拥有,因此在组合时各方必须制定和签署一个合理的协议,以明确各方的出资情况和盈余的分配关系。然而,合约具有不完备性,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不可预见的事件,一旦合约未定到的事件发生了,则很可能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即处于优势地位的出资方会侵占处于劣势地位的出资方的利益。而由于担心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弱势的经济主体在最初就会选择不投入(或不完全投入)其资产,因此会产生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企业的出现正是为了克服这种困境,它通过等级制度将权利集中起来,赋予给拥有企业的经济主体,使该方对合约未定到的突发事件具有决策权。然而,这又产生掌权的一方对其他出资方进行不公正待遇的风险。掌权者具有威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他可以将其他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实物资产隔离开来,也可以轻易占有他们应得的收益。因此,在预见到存在这种风险的情况下,不具有控制权的利益相关者将有可能在事前选择不投入(或不完全投入)其资产。而如果在投入资产后发现其应得利益被侵害,则会进行抵抗(不积极合作、消极怠工等)。两种情况都会带来效率损失,使得投资和生产不能达到最优水平。

根据契约途径方法的解释,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将所有权赋予出资最多且承担风险最大的一方,而将管理权赋予专业的管理者。要避免管理者对不具有控制权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权力滥用,侵害其应得利益,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理性的基准合约,明确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所负有的信托责任(这与本文定义的CSR一致)。声誉是决定企业是否制定和履行其对所有利益相关者信托责任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企业承诺履行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并且未曾食言,那么其声誉增加,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选择与其积极合作,将其投资到最优水平。而一旦利益相关者观察到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则企业的声誉将迅速下降。为了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企业必须制定和公布详细、公正、合理的社会责任细则,并且保持言行一致,这样才可以发展和维持企业同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合作关系,激励各方完全投入所拥有的资产,创造价值。

三、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资本的作用层面

首先,认知型社会资本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初始条件,如果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认知型社会资本(合作意向)较高,即他们更愿意和有原则、有良知、尊重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企业合作,那么这将促使企业制定合理的社会责任细则并承诺严格履行,以此来形成良好的声誉,维持其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其次,企业制定详细的社会责任准则可以产生认知型社会资本(信念)。企业承诺履行社会责任,即承诺履行其对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托责任,会增强各利益相关者对其的信任。最后,认知型社会资本(合作意向、信念)和企业社会责任共同产生利益驱动,使得企业认真履行其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信托责任,即企业选择和所有利益相关者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合作网络。

(二)遵守偏好(conformist preferences)和认知型社会资本

企业和利益相关者都受物质收益驱动,以物质收益最大化为行事原则。然而,对于很多利益相关者,在物质收益之外还存在非物质收益,尤其是政府和个人。Grimalda& Sacconi[13]提出经济参与者具有遵守偏好,他们认为经济参与者具有遵守公认的社会准则,道德标准等偏好,并且希望其他参与者也同样遵守。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同样具有这种偏好,他们希望企业制定和履行其认可的社会责任标准,并可由此获得心理满足(非物质收益),企业违背和破坏该标准将导致这种满足降低或消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程度的遵守偏好。

基于此,我们将利益相关者通过和企业合作得到的收益分为物质收益和非物质收益两类,效应函数为:Ui=Mi(σ)+λiF[P(σ)](1)

其中,Ui是利益相关者的总效用,Mi是物质收益,λi是非物质收益。P是各方均认可的社会责任标准,函数F描述信任带来的心理满足程度,σ表示各参与者的行为状态,λi描述在相信其他参与者遵守P的情况下i倾向于遵守P的偏好程度。λi反映i的认知型社会资本禀赋情况,其值越高,i对P的遵守偏好程度越高。

合作意向和信念共同决定利益相关者获得的非物质收益程度,(1)如果i完全遵守P,且相信j也完全遵守P,那么i获得的非物质收益达到最大:λi×1×1=λi;(2)如果i不完全遵守P,且认为j也不完全遵守P,此时i获得的非物质收益为(1-x)(1-y)λi<λi;(3)如果任何一方都不遵守P,那么各方非物质收益均降为0:(1-0)(1-y)λi=0或者(1-x)(1-0)λi=0。

合作意向和信念共同决定具有遵守偏好的利益相关者可获得的非物质收益(心理效用)程度,而合作意向和信念正是本文所指的认知型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意向由宏观和微观因素共同决定产生。首先它由每个单独个体的心理状况决定,其次它受个体所处社会中的文化和公认的社会标准影响。信念也受两方面因素影响:(1)企业是否制定了合理的社会责任细则,并承诺履行;(2)企业过去的行为。

(三)企业社会责任和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企业为了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必须合理履行其信托责任,也即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社会责任细则。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意向和信念(认知型社会资本)。首先,利益相关者的λ值会驱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利益相关者存在遵守偏好且企业履行P的情况下,λi越大,利益相关者i通过和企业合作所得到的收益越大。这说明λ越高的利益相关者会更愿意相信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并更快地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对企业而言,如果其利益相关者多具有较高的λ,即认知型社会资本,则企业更需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来赢得声誉,获得信任,以使利益相关者的投资水平达到最优。另外,企业只有通过公布社会责任细则才能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否则,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利益相关者无法完全了解企业,也就无法对其产生信任,同样会带来效率损失。

合作意向、信念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共同决定利益相关者是否和企业合作或者是否充分合作。如果企业合理对待i,那么他将获得正的物质收益,如果企业履行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信托责任(即执行CSR准则P),那么i同时将获得正的非物质收益。一旦i观察到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无论是针对自己还是针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声誉将显著下降,i和企业合作所得到的非物质收益也将减少,减少的量取决于λ的大小。

(四)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关系

基于Clarkson[14](92-117)的研究,本文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了主要利益相关者(Ss)和次要利益相关者(Sw),两类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具有特定的投资和影响,仅从物质收益情况来看,两类利益相关者都愿意和企业进行合作。对于Ss,企业与其合作得到的利益大于不合作所获得的利益,Ss给企业带来战略性资产,如机构投资者和熟练工人等,因此,企业愿意和他们保持合作关系。而Sw未给企业带来战略性资产,如一般投资者、不熟练的工人和不熟练的供应商等,因此,企业具有和他们解除合作关系的动机。

相对于企业来说,在合作关系中两类利益相关者都处于劣势,都存在遭到企业不公正待遇的可能性,然而,由于企业有和Ss保持合作的动机,这就给了Ss谈判的筹码。而Sw在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中不具备任何话语权。如果Ss具有较高的λ,他们会选择和那些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履行信托责任的企业进行合作,而一旦企业对Sw出现机会主义行为,那么,这些Ss将对企业进行制裁,解除合作关系,这将有效地减少企业对Sw的机会主义行为。

如果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供应商等)具有较高的λ,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企业此时具有制定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λ越高的利益相关者越倾向于和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合作,因为除了物质收益之外,他们可获得更多的非物质收益。对企业来说,和Sw进行合作所获得的直接收益有限,因此,企业有动机解除这种合作关系。一旦企业采取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就意味着企业不再遵守其所宣布的社会责任准则,对具有遵守偏好的Ss来说,这意味着他们通过和企业合作获得的非物质收益降低。如果λ足够大,那么Ss将会对企业进行制裁,解除合作关系,转而寻找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这必然导致企业受损。这种威胁会迫使企业不敢轻易的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得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即产生结构型社会资本。

四、结 论

在利益相关者具有遵守偏好的理论假设下,分别探讨两类社会资本与契约途径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相互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 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型社会资本(合作意向)会促使企业制定和公布社会责任细则,当企业的承诺和行为使得所有利益相关者对其建立起了信任,则利益相关者决定和企业合作。(2)企业承诺和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加认知型的社会资本,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意向和信念增强。(3)认知型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共同作用,长期来说会产生结构型社会资本,增加社会福利。

具有遵守偏好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和企业合作可以获得两部分收益:物质收益和非物质收益。如果企业制定并执行利益相关者赞同的社会责任准则,则利益相关者可获得正的物质收益和非物质收益。如果企业对任何利益相关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则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非物质收益降为零,此时,之前获得非物质收益较高的利益相关者会选择终止和该企业合作,撤出投资,转而选择其他企业。这种威胁如果来自于次要的利益相关者,则不能影响到企业的决定,因为企业本来就有和次要利益相关者解除合作关系的利益动机。而如果威胁来自于主要利益相关者,则企业必须慎重考虑其决定,因为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离开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这种威胁的存在将使得企业严格履行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信托责任。

最终,认知型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责任相互作用,使得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稳定积极的合作关系,即产生结构型社会资本。这种稳定积极的合作关系使得各利益相关者都将自己的特有投资(资本、智力、体力等)达到最优水平,也使得社会产出达到最优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Coleman, J.S. (1990),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Putnam, R., R. Leonardi and R. Nanetti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Coleman,J.S.(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4]Knack, S. and P. Keefer (1997),"Does Social capital have an economic payoff? A cross country investig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CXII.

[5]Uphoff, N. (1999),"Understanding Social Capital: Learning from the Analysis and Experience of Partecipation", in P. Dasgupta and I. Serageldin (eds),Social Capital : 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 Washington, The World Bank.

[6]Rejean Landry,Nahil Amara,Moktar Lamari.Does Social Capital Determine Innovation? To what Extent[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2,69(7).

[7]Friedman M. (1977),“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make profits", in Steiner G.A. and J.F. Steiner, Issues in Business and society, New York, Random House.

[8]Jensen, M.C.(2001),“Value Maximization, Stakeholder Theory, and the Corporate Objective Fun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14 (3), 8-21.

[9]Baron,D.P. (2005),“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Paper Series n° 1916,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10]Freeman, E. (1984),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Pitman, Boston.

[11]Sacconi, L. (2004),“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Corporate Ethics: A Game Theoretical Model under Fuzzy Information", in F. Cafaggi, A. Nicita and U. Pagano (eds), Legal Orderings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London, Routledge.

[12]Williamson O. (1975),Market and Hierarchi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3]Grimalda,G. and L. Sacconi (2002),“The constitution of the nonprofit enterprise: ideals,conformism and reciprocity", Liuc Papers n. 115, Serie Etica, Diritto ed Economia.

[14]Clarkson.A Stakeholder T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1).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Contractual Approach

Zeng Jianghong1 Lei Litao2Abstract:Social Capital(SC)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seem to be linked by many common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agents,their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deeply investigated yet. This paper i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some aspects of this relationship. First, a contractual approach is adopted and considers CSR as an extended mode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fiduciary duties owed to all the firm's stakeholders. Second, classify SC into cognitive and a structural according to its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 Finally, investigate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among cognitive SC, structural SC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SR practices, indicates that by forming a virtuous circle, SC and CSR can promot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by generating social inclusion and social networks.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第5篇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话题,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如何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进而找到改进的有效措施,推动企业实现盈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双赢模式”变得尤为紧迫。

一、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

中国企业界以及学术界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提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观点。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周祖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一种综合责任,应该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等一系列责任。

张彦宁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对社会的认同和发展的配合,同时要对社会的长远利益负责。

朱贵平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持一致。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直接联系,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地沟油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愈加清晰地呈现在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的面前,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要对盈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对人民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常常体现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深刻,或者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导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特质也是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节约的转型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有一定影响。

对于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环境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有关政府部门引导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以及社会责任的评价监督体系滞后。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也不够深刻,有些企业管理者素质不够高,以至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单一以及企业员工缺乏维权意识等等,都是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研究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也已经逐渐从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向企业社会公众形象的竞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企业声誉、企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对于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大致总结为政府,社会,企业三个方面。

政府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增强自身在引导、监督和评价方面的作用。在宏观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中观层面加强舆论宣传、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在微观层面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应发挥企业的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制。社会监督主要包括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监督、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公众等方面的监督。在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时,应有意识地进行社会责任的宣传和引导。对那些存在严重的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进行曝光,从而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光要关注企业的经济和技术指标,还要关注企业的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因此企业要强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从战略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上强化社会责任,主动把社会责任建设纳入到企业具体经营战略中去,在企业内部建立社会责任体系,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并转化为具体行动履行社会责任。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