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31―01

德育是学校各种教育之首,是学校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映射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准与育人水平。虽然我国早已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与评估时,或多或少受应试教育的因素影响。于是,学校总是将教育教学业绩作为衡量学校整体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形同虚设,现状很不乐观。有的老师在德育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收效甚微,并没有像教学业绩一样效果明显。笔者结合个人多年从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浅谈一些感受与思考。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德育工作缺少全员性。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是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的事情,个人只要将任教学科教好就行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考试过程中很难体现,与其白白浪费时间进行德育,不如给学生讲解一些题型以便提升成绩来得实惠。长此以往,学校的德育工作只会停留在表层,或是半路夭折,难以融会贯通,更不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2. 德育工作缺少持续性。德育是抽象的教育,短时期内很难凸显效果。整日忙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校领导、班主任很难抽身去进行德育。有的老师起初也是信心百倍地制定德育计划,但往往难以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缺少持续性。在贯彻德育工作时,方式单一,做法粗糙,难以对孩子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3. 德育缺少连贯性。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虽则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并不到位,但或多或少还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家庭教育就显得很薄弱。很多家庭教育关注的只是学生的物质需求,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成绩。在家长眼中看来,学生能考出好成绩才是硬道理,才有发展前途,甚至部分家长还为孩子灌输“成绩好,一切都好”的错误思想。尤其是农村学校,考不上高中、大学,就只能打工,回家种地,学生在此种环境下成长,就会淡化德育观念,过分看重成绩,形成一种畸形发展。

4. 德育缺乏现实性。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关于爱国教育、诚信教育等都是简单的理论诠释,理论与现实脱钩,诸多教育很少能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探索。以清明节为例,县城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去缅怀革命先烈,听老前辈讲述他们革命的故事,但诸多乡村学校根本无法实现。

二、小学德育工作对策研究

1. 德育工作全面化。学校要在学期初制定详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工作计划,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让每位老师参与到德育管理工作中来,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督查与反馈,将班级德育工作纳入学期考核,将德育工作作为评优选模的首要条件。通过任务分配、过程监督与管理、考核与奖惩结合等方式,强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2. 德育工作常态化。面对教师德育工作半途而废,缺失信心,学校要将德育工作常态化,要让教师明白,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仅靠三分热度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要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搞一刀切,不搞整齐划一,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 德育工作要立体化。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有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教学开放日、家访等活动,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互享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要以优良的师德为魂,家庭教育要以醇厚的家风为依托,社会教育要以实践为主导。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立体式教育,德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在解放初期,我国经过战争的洗礼,百废待兴,物质贫乏,但全国人民的道德精神极高。现代社会,物质极其丰富,道德却在滑坡,社会价值观扭曲,从小悦悦事件、扶老被讹诈,到“绿领巾”等教育领域的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一系列事件都不得不让人反思:为什么在我们从小就重视品学兼优的培养、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情况下,社会道德却一再下滑,而且愈演愈烈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面临巨大挑战,如何走出困境是教育界必须面对的难题。

二、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方面

当前小学生缺乏起码的道德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等;又如,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把小偷小摸当作是好玩,是非不分,大至行为不羁,甚至触犯法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中对道德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同道德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未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致使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经典成为历史美谈。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甚至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带头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的行为。

(三)学校方面

教育过程中对于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道德教育措施、对策

社会的实践经验告知我们:“一个人有德有才是优等品,有德无才是合格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阐明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1.美化校园环境布置,印制各类道德教育的横幅,在学校教学楼的显著地方上墙。2.设置“道德教育”橱窗。公布每周道德之星、每周道德教育内容和重点等。3.定期出刊宣传栏,刊登传统道德格言、感人故事、学生体会、优秀感人事迹、教师文章等。4.为每个教室以及走廊挂上道德格言,德育格言均为本校师生书法作品。5.各班制作、粘贴统一的“道德之星”创建表,各班对每周德育教育的优秀学生予以公布。6.成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定时巡视校园,对于学生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7.设置校外礼仪监督员。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组成,专门对学生在校外的礼仪行为进行监督。8.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道德知识,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二)开展道德教育的做法

在小学生中进行道德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也是他们树立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更加深入幼小心灵的体现。

1.认知明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1)抓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主教材,加强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据。同时还编写了《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等,紧扣“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2)上好品德课,畅通道德教育主渠道我们要充分发挥品德这套教材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特点,突出了小、近、实、序、趣的原则,教育内容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我们为了充分运用这套教材,提高德育实效性,开展最佳教案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竞赛,营造乐学氛围,落实礼仪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新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愿望和兴趣,使他们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像做游戏一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2.强化训练

(1)制订阶段性的目标,促进良好道德的养成各班在开学初,按照小学低、中、高年级的特点,制订阶段性的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制订《学生成长记录卡》,定期进行反馈。(2)树立典型示范,引导道德教育的方向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3)开展星级评比,激励竞争意识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住“文明、健美、卫生、守纪、创新”五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开展“星级班级”和“星级队员”的评比活动。根据五项内容,值周师生天天评分,一周汇总分布成绩,每月评比、表扬,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道德习惯的养成。(4)搞活班队活动阵地,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在活动中渗透班队活动是学校对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使班队活动内容更充实,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活动时机,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

3.检查督导

良好的文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我们要注意加强检查督导,每周一个班为值勤中队,由值日领导和值日老师负责,设立了“教师”值日岗、红领巾监督岗、行为习惯检查岗。

4.考核评比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1.前言

良好的品德素质,这个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人格品质,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对全面提高社会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群体中,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普遍存在着自私的心理,针对这个问题,在实践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中,教师要确保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引导性作用,及时矫正学生的自私心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2.学生自私心理形成的原因

2.1内部原因

自私是指学生过分关心自己,不为别人考虑,常常只注意自己有没有得到满足,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行为,自私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在处于自我思维的学生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自私心理进行引导,就会使自私心理变成一种心理疾病,专家指出“心理的疾病比生理的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严重”。

2.2外部原因

由于计划生育的执行,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人的掌上宝,在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和顺从下使他们的自主自私心理更加严重,要什么就给什么,如果得不到,就发脾气,哭闹,而家长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不开心,不管是什么要求都满足他们,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感受,不会为别人考虑的自私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家里的“独龙”也不敢严格教学,怕惹到这些“小皇帝”遭家长的投诉,这样就使学生的自私心理变得更加严重。

3.制定合理的教学对策

3.1找到问题的根本,运用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实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自私心理,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能强制和过分处罚,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深入学生心理,互换角色,建立平等、民主、尊重、理解的品德教育,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善于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自私心理,及时对其进行矫正,让他们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正内涵,教会学生学会分享,改掉自私行为。

3.2思想品德教学要与生活想联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具有教育意义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当今时代,学生从小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也越来越难,例如,现在高科技产品的普遍运用,特别是城市的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复杂,攀比心理和追求名牌的心理也越来越严重,甚至有很多奢侈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多组织学生进行城乡对换活动,让学生体验农村的一些自然纯朴的生活环境,让部分习惯在骄奢安逸中生活的学生体会到其他同龄孩子的天真无邪,尽管许多农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还是保留着原本纯朴的生活习惯,城市大多的独生子女都会有孤独的心理,他们的父母忙于事业的奔波没有时间照看他们,因此他们都会有或深或浅的自私心理,没有学会分享,所以,学生在城乡互换的活动中能找到属于他们美好的童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有力的引导作用,然后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指导,让他们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思想品德蕴含的深刻内涵。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容易情绪化,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中起到示范性作用,因此,教师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使学生学习到好的榜样,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把许多坏习惯都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这样的品德教学就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了,所以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及时的了解,多与学生谈心,多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学生打成一片,从中使学生的品德得到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树立良好榜样,不断使自己得到完善,不断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从而培养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也不断关注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想象力,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知道,把他们推向好的方向发展,让他们拥有辨别是非,知礼明理的能力。

3.3根据小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品德教学

思想品德要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在教师进行教学时,不能让课堂变得乏味无趣,了无生机的样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感情需求,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完善,创造出更能刺激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课堂有高度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在学习中寻找到各种乐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在相关问题上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解决,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教师把相关内容结合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3]。例如当今社会中引发人们热议的一个问题,路上遇到有跌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开展两个教学方法,第一,正反方辩论法,通过学生自愿把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代表正方,是扶老人的,另一方代表反方,是不扶老人的,然后教师作为评委,让学生进行自由辩论,再得出结果。第二,亲身演示法,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有扮演跌倒老人的,有扶老人的,有不扶老人的,然后创设出各种可能发生的情景,再对各种情景进行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再一起讨论得出的结果符不符合社会常理。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结束语

每个人都是由知行情意发展形成的独立个体,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私心理,因此,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的过程是很漫长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有更好的效果,由此学会与人分享,学会辨别是非,学会明理谦虚和勤俭上进,拒绝骄奢和自私才能使身心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玉玲.浅析当代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33):458-226.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校 德育工作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一、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德育方法单一,以惩罚为主。

在不少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方法非常单一,缺乏体验教育,只是空洞说教;一些老师的教育方式以惩罚为主,甚至出现一些体罚学生的行为。在个别老师看来,学生是吃硬不吃软的,跟他和颜悦色地说服教育,还不如直接使用惩罚的方式更直接有效。所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成为大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常用的德育方式。

(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被弱化。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责,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这种作用出现相对弱化的倾向,甚至被许多学校忽视,育人意识不强。很多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部形同虚设,只是在完成上级工作布置时,才被动地开展活动;同时,许多团干部、大队辅导员都是兼职,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有限、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开展的活动更注重趣味性,未能从启发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角度设计各种团队活动,完全没有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

(三)家庭教育出现误区,家长配合度不够。

随着“外出务工热”的发展,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里的老人有心管、无力教,导致孩子自由散漫、误入歧途的案例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要么是“过分袒护,过分放纵”,要么就是“一言不合,棍棒伺候”,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到初中阶段,许多家长管不了了,只能把孩子交给学校,完全依赖学校的约束教育。当孩子在学校违反纪律、出现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时,许多家长的态度是躲避,或者一味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这就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四)思想品德课重知识轻情感教育。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在许多农村初中学校,老师们一心只为中考服务,他们更关心学生的分数,只重视知识的讲解,注重教授学生答题技巧,培养他们的应试能力,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及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引导。

(五)未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了解不足。

社会在发展变化,学生也在发展变化,但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许多学校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现在学生的个性特点,盲目遵照上级的活动安排开展德育工作;许多班主任只是一味地根据以往经验进行本班的德育教育,忽视当下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及学生新的变化,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二、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掘多种德育渠道。

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多开展体验教育,避免空洞说教,除了通过强硬手段解决问题外,更多地应该从心灵上对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接受教育,从而在行动上有所改变。

同时,要努力发掘德育的方法和途径,除了班会课、晨会等德育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节日教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开展德育教育,充分运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德育,让德育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校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成为德育教育的资源。

(二)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健康的品德。

作为学校中优秀学生的团体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应该积极发挥共青团员与少先队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团员、少先队员成为德育教育的骨干力量,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影响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的契机,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学校德育教育,倡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导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一次的团队活动都能够真正发挥团队组织的德育教育功能。

(三)加强家校联系,多方面赢取家长的配合。

相对学校而言,家庭是学生更熟悉、待的时间更长的场所。要做好德育工作,家校联系不能断裂,学校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联系,通过家长会、座谈会、校讯通短信等方式,向家长普及相关的德育知识,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德育引导,争取家长的配合,促进学校与家庭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四)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质量。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科任老师,我觉得,思想品德课在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它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思想品德课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老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不仅要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还要注意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通过知识点的讲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主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情感上认同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态度和习惯,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 英语口语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24-01

前言

《英语课程标准》中新的明确讲到:对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这样的明确指示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改变,对教育教学观念有着更大的转变,学生通过语音情境的体验过程当中,更利于对外语教学思想的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的形成。当然了,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英语是第二语言,在小学教学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中听、说是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也非常受关注。怎么通过口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让学生能够愿意学,想学,会学,这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英语课程标准》为现代英语教学的全新课堂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尤其是英语教学内容、策略、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然而,这些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总体框架,在理解上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当中出现了以下片面的认识和误区:

(一)以“听、说、读、写”为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在大多数的小学教学当中,以“听说为主,读写跟上”为原则,但是,往往在英语教学实践当中,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语觉生长发育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听、说、读、写”要求的提出,却没有在语觉的生长发育阶段提出“听、说”能力的培养,而且很多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只对单词识别、句子理解以及词语解析为主,这就会在观点上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忽视了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却重视语言知识教学

在大多数的教学当中,对于英语教学的方式多采用教材为纲,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以教材的线性顺序进行教学,并将每一个知识在每一天进行安排教学。使用这样的语言知识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已经不是对语法分析进行强调,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还是以语言知识为主,却对言语交际忽视了,相比之下,只不过是在“知识”上多加了些情境性。

(三)“以活动为中心”在课堂教学当中过分强调

在教学当中,大多数的教师会对“以活动为中心”进行过分强调,而且很多教师认为活动才是目的的重要手段。对课堂进行活跃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能够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这样本来是好的,但是,如果教学目的就是一味的以“活动”为主,搞各种活动又盲目性,这样反而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和影响,当然了,在目前教学现状来看,这样的“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于偏向,而且存在很普遍。

(四)多媒体手段的滥用,浪费教学时间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及工作、学习当中,更多的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但是,通过英语现状中分析来看,大多数的教师将多媒体计算机运用到了创设情境,并且操练游戏,还有些教师会应用多媒体网络给学生营造自主听、读的环境。同时教师为了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会加入多样元素,比如说图片、动画、视频等,这样滥用多媒体的现象越来越泛滥,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由于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以计算机和课件教学为主,这样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浪费了。

二、分析小学英语口语的对策

(一)加强英语学习生活化

1.通过打招呼,激发学生能够进行主动交谈。交流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口语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在英语口语教学当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交流习惯的养成,先从打招呼为出发点,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习惯,也是一种品德上的教育,比如,在进行问候语的教学当中,在说话时加上手势,跟学生进行握手或者摸摸学生的头,这样会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更愿意和老师一起说英语。

2.日常的用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知识,在教学当中,让学生学习英语应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平时让学生多听多说英语,这样才能达到运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对生活情景应该进行合理的创设,这样让学生能感觉到交流非常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在课堂中加入唱英语歌曲,这样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英语知识当中,很多内容可以结合英语歌曲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当中,将音乐和英语进行融合,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对话进行更好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学习英语。

(二)学生大胆开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小学生能够认识事物的兴趣,需要事物本身就不是枯燥的,应该是有趣的、新鲜的。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比较好羞,不好意思开口,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渐渐的消除害羞心理。其一,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能够开口说话。比如说,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题目应该不要太难,简单一些,与生活相关,天气情况、见面打招呼等。对于回答积极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对,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大胆开口说话。有时候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可以将游戏穿插到课堂当中,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应该重视起来,通过教学大纲的参考,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克服害羞的心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大胆的开口说话,并且敢说、爱说、善说,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更利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当中如果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相信学生能够更愿意去学习英语,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将口语交际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相信学生将会更好的掌握英语口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新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