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1篇

(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管理学生,高校应搭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主获取信息,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查询、统计、总结及分析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大学生因为缺少父母及时的管教和督促而存在懒惰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考勤,详细记录上课迟到、缺课、违纪的学生信息并录入考勤系统,也可以记录下遵守纪律、表现突出的学生信息,既便于院系领导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也便于开展学生评估工作。

(二)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

为了在大学生和院系领导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可以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留言板”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发表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见、上报学校基础设施的缺失情况、反映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个人主页”的方式可以在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建立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大学生可以分享书籍信息、优秀视频及精品课例等等;“班级论坛”的方式有助于班级内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而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距不大、兴趣爱好也几乎相同,彼此间拥有很多的共同语言,经过班干部的带动一定会传递出正能量。

(三)学生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为了方便教育管理者各项学生管理信息,高校需要专门建立一个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推进情况。此外,学校的重要信息和会议通知需要辅以短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日常教育管理信息也需要日常管理平台,包括每周的寝室卫生情况、寝室违规违纪情况、公物损坏情况、月末综合评比情况,院校领导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工作,并研究下月的工作重点。

二、网络传播视角下的管理创新

(一)把握学生的网络思维,实施针对性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网络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维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通过网络传播获得异常的发散,这也是网络获取信息的一大特点,当学生搜索某一条网络信息时,会出现一系列与之相近或有关的信息,大量信息的涌入使得学生在拓展知识范围的同时间接改变了发散式的网络思维;但是,这种发散式网络思维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不能让网络上虚假与不良的信息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第二,思想平面化趋势。网络中的各类知识都以网址链接的形式存在,学生掌握的各种知识也都是基于网址的印象,较之传统的知识记忆需要常年的日积月累,网络传播使得知识结构的记忆方式发生了变化,便于大学生全方位地获取知识和看待问题;另外,网址的呈现方式既简洁又实用,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记忆。第三,思想被动性。网络信息量十分庞大,大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信息,接受新鲜事物、提出全新见解,在网络环境中畅所欲言;但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和思想上还未完全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对薄弱,思想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牵制,所以,教育管理者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网络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管理。

(二)借助网络教育环境,引进情景化管理

现如今,加强大学生的生活体验意识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教育者借助网络教育环境引入情景化管理。所谓情景化管理,就是让大学生在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各抒己见、自由沟通。创建一个既有利于师生又利于管理者进行交流的情景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了让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育管理者一定要以大学生为中心,使大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占据主导的地位,使他们拥有独立自主的选择权,教育管理者则在教育和教学中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推进情景化管理,分享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第二,选择恰当和优秀的信息资源陪伴学生成长。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教育管理者既需要创建一个共享的活动情景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还需要充分掌握各种信息资源,换句话说,教育管理者要把传统的直接干预转变成利用信息资源的间接干预。第三,为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提供服务,为大学生排忧解难。教育者借助网络平台的交换模式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引导,通过教育者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困难也一定会得到解决。

(三)注重网络与现实的互动,优化教育资源管理

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只有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现实生活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与网络虚拟环境中的社区团队共同努力,优化教育资源管理,在肯定网络教育环境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共同辅助大学生的成长。

三、结语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专院校 学生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88-02

大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着蓬勃发展的时期,大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作为推动大专院校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大专院校的深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数量开始增加。而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大专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大专院校的学生与一些高等院校学生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可以说大专院校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因此如何有效推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充分结合大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1 大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分析

1.1大专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个体之间差异相对较大

据相关文献数据显示,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由于从高中阶段就养成了不刻苦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在进入大学后,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从录取的分数看,大专院校学生比普通高等院校(二本及二本以上院校)要低80-100分,因此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状况,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逃课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同时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有部分学生出现逃课辍学等现象,但也有一批学生努力学习,参加各项考试或者比赛,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如果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得当,是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实现自身的深入与全面发展的。

1.2大专院校学生的自信心相对不足,心理压力相对较大

大专院校学生基本上从高中开始便处于学习的中间层次,在课堂中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家庭中受家长的批评,导致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自卑感。这种心理状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加之这部分学生往往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差,导致学习缺乏自信心。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进入大专院校就失去了创造美好未来的机会,但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导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

1.3大专院校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但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缺乏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能充分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经常出现旷课、打架、酗酒等状况,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专院校学生普遍具备相对较高的创新能力,往往表现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等。

1.4 大专院校学生的集体观念相对较差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由于个体心理方面存在一些自卑或者压抑的特点,使得学生生活于自己的情境中,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往往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生活与学习中自由散漫,缺乏集体荣誉感。

2 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大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与需求出发,推动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实现。

2.1传统管理模式的滞后性

大专院校的基本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备相对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全面化人才。但由于中国大专院校的办学模式还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阶段,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参照普通的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突出了对学生的束缚,工作模式滞后,导致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造性等,不能有效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2.2学生心理特点的多样性

虽然大专院校也属于国家高等教育的范畴,但在录取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录取分数远远低于本科院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的热情。因此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及过度的压力,出现多样化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很少能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导致大专院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较难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2.3学生的不端行为

大专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学生存在自律性差、独立性差等特点,很多学生不重视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随意逃课、考试作弊等,甚至还有些学生反复通过武力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2]。针对学生的这些不端行为,学校很难进行调和处理,处理的程度过轻起不到警醒的作用,处理的程度过重又怕激化矛盾,因此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如何加强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有效推动大专院校实现整体发展、推动学生实现良好品格与人格的基础,对实现大专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重点完善学生管理,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3.1 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突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不断围绕学生的思维模式、心理特征及基本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另外在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基本权利,从教学单位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传统教育模式改革,不断规范基本办学机制,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管理,推动学生发展。

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学校的人性化管理环境为基础,推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的发展,充分展现学生个体优势,推动学生良好品格与人格的形成。

3.2突出学生的个体优势

大专院校相对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来讲,学生具备较多的个性,因此应不断开展创新性的学生管理活动,在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才能与潜能,了解并关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特点与优势,发现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学校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一些实践机会,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3突出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大专院校要制定出规范的管理工作制度,充分调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会等部门人员的力量,加大对学生的基本教育管理,推动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并不断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充分推动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管理与自我组织的发展模式,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4突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比如自身的挫败感、社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这些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个体的孤独感,导致敏感个性的形成。因此学校应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应该不断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保健等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辅导员也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异常反应,及时了解原因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

4 结论

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有效推动大专院校实现深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为社会建设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特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营造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氛围,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76

成人教育主要是以为社会广大人员谋得需求、福利为目的而存在的,其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众多有技术、手艺,踏实肯干的操作人员。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年龄阶段大于义务教育时期的成人,使其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接受教育。成人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在教育对象上,还是在方法、层次、内容或者是领域等方面均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其除了能够促使个人的文凭晋升职务或者是职称提升之外,还能够提高成人工作的水平,其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人教育可以尽可能地挖掘各种社会人力资源,可以帮助成人个体提高参与社会生活、工作以及生产活动的能力,可以使成人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更多的成人认识到提升自身文凭、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成人教育的需求也就更多了,并且是多方面的,使得成人教育除了需要满足就业需要的课程以外,还要求可以满足娱乐、休闲等多种文化需求。但是当前的成人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急需我们对其不断完善和改进。

1 成人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明确的管理模式

大专院校以及普通高校的学生均是通过考试才得到入学资格的,一个学校学生的学识能力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但是成人教育就不同了。这是由于接受成人教育的很多学员为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或者是退伍军人等等,这些人的教育基础较差,而且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差距比较明显,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大部分的成人教育均不会过于看重入学学生的学历。但是在这种非常宽松的入学条件和学习环境下,就注定了其马马虎虎、糊涂了事的工作前奏。生源的参差不齐,使得成人教育的教育模式更加的混乱。而且就管理问题上,很多的从业人员只是将大专院校、普通大学的管理理念照搬照抄过来,只注重与同高等教育看齐,而不在乎其是否真的合乎自己的需求,进而形成了学生“宽进”、“宽出”的局面,学生学得不够深刻,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效果,最终成人教育自己将自己逼到了瓶颈。

1.2 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成人教育学校的教师一般是聘请各高校的全日制教师,而且通常是兼职老师,由于时间以及人数的限制,这些兼职人员往往是不固定的。这是因为这些教师由于自己本身从事的是全日制教育教学工作,一旦碰到教学任务繁重的时候,或者是进行课题研究或者是课程建设时,往往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成人教育中来。再加上教师的工资待遇或者是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成人教育教学均毫无关系,这就导致老师在个人的思想上不重视成人教育,只是将成人教育看作自己得到经济利益的一种方法,也就很难更好地进行成人教育教学了。

1.3 教学管理不够正规

成人教育普遍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严格根据计划实施教学进度的问题,甚至是根据教师情况来开设课程,只有教师能讲什么知识,学生才可以学到什么知识。而且一些教学点为了降低开支,就使用了合班授课的方式,也就是把专业相近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集体授课,有的甚至根据文科和理科来划分班级;还有的让一个老师同时教授多门课程,教学的质量好坏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2 提高成人教育管理力度的方法

2.1 灵活的招生机制以及专业设置

成人教育在进行招生工作时,除了要满足考生的需求外,还应当像发达国家一样延长学习周期,宽进严出。对于一些希望可以在原有的学历层次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考生,应当对其求学的热情给予积极支持。除此之外,成人教育还应该灵活设置各种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以使得各方面的要求均得到满足。同时,成人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放宽求学青年的限制条件,对措施以及政策加以改革,比如说录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废除工龄限制等等。总之,灵活的招生机制以及灵活的专业设置,可以促使成人教育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2.2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

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班级中全部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一定要严格要求老师。鉴于此,成人教育不但要积极地聘请各种专业的、资格深的老教师,严格考核所有的想要争取该职位的教师,而且还要定时或不定时地培训已在职教师,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同时,成人教育学校应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努力提高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比如说桌椅、多媒体教学设置等等,提高学生上课舒适度。

2.3 加强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建设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可以加强教学管理水平,因此成人教育要始终致力于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集中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定时进行各种研讨活动,重视加强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出熟悉成人教育教学方式的专业管理队伍。

3 总结

综上,我们已经认识到,尽管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需我们积极地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改进,管理者虚心接受、认同,相信我国的成人教育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而且越变越好,走向一个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李剑英.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呼唤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48-50.

[2]冯金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98.

[3]柏昌利等.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4篇

教务管理探索与实践创新一、高校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以科学管理理论和客观教学规律为指导,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运用一定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合理的调配教学条件,系统地组织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中的人财物等主要因素的运转顺畅,达到资源高效化、过程协调化、质量最优化。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快速发展,一些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这一趋势,在诸多方面显露出弊端,如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教学管理混乱等。

二、省内高校教务管理普遍现状

1.模式守旧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现有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大环境的需要。目前,全国高校各项专业领域信息化平台不断升级改造,教务管理环节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需要跟上进度,从而满足当前高校不断扩大教学规模、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2.管理理念存在缺失

近年来,为吸引生源,省内各大专院校大力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教学设备焕然一新。然而,由于轻视了教务管理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各高校在社会广泛关注的毕业生质量、就业率等方面始终收效甚微。

3.人员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事教务管理方面的机关工作人员,由于在高校这一科研学术型机构中不是主流群体,因此在职级、待遇、地位等各方面同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造成教务管理机关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三、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向实践教学倾斜

教务部门工作重心应指向教学管理环节,加强与一线教学部门的沟通协调,彰显教务部门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术特色制订教学计划、从事教学管理活动。应与时俱进,避免因循守旧、闭门造车,加大开放式、实践性教学改革力度,对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时,因地制宜,加强社会调研,与企业建立共建单位,必要时可为有意向毕业后签约指定高端企业的毕业生量身打造相关选修培训课程。长期开设学术交流研讨课程,学生与企业员工进行岗位互换,一方面企业员工合理利用高校现有师资条件继续深造,更重要的是为在校生提供宝贵的实习、实战机会,培养社会工作经验,从而塑造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全面符合型人才,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转变作风,加强制度建设和服务意识

教务管理机关在在校生眼中一项以作风严谨、纪律严明著称,缺少与学生直接沟通的机会和条件。同时,由于缺少创新和改革,管理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往往沿袭以往做法,

缺少新鲜元素和实效性。此外,受管理层级等客观因素制约,部分日常简单的教学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程序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以上几点因素,省内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应在现有框架内,不断完善、规范相关制度建设,以规章制度指导机关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是从专业课程的建设、优秀学生的栽培、教学条件的有效运用三个方面出发,制定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方案。教学管理方案不应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每年新生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形式等方面综合考量,合理设置课程。二是机关职能转变。随着高校各项工作的不断探索和深入,教学管理工作不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省内各高校应更深入的直面现有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在工作思路上摒弃以往教务机关家长制、一言堂的做法,适时组织学生座谈会,听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断精简办事程序和环节,由行政型机关向服务性机关转变。三是规范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加强监督职能。现阶段,省内高校教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比较规范,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细化职能,以高效、务实为原则,精简办事程序和环节,加大贯彻执行力度,同时,加强监管职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没有疏漏,保证教务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五、加大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加大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省内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如果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势必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一是完善信息功能。作为行政机关,政令畅通尤为重要,因此,应通过MSN、校园网、教务官方微博等现代主流通讯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多元的信息传播媒介,并与学生搭建平等的沟通平台。二是更新、改造办公软件。招标采购比较尖端的管理工作软件,实现学生信息、考试查询、考试排课、日常管理多位合一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六、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在职教育培训等手段,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深造,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开展竞聘上岗工作,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也为主动想事干事,有干事创业热忱的机关干部提供自我展示、发挥潜能的平台。同时,建立绩效考评工作体系,改善以往机关作风,建立能者多劳的激励机制,有效改善机关作风。

参考文献:

[1]张婷婷.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2010,(3).

[2]钟海青.浅说高校教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7,(6):32.

[3]金俊兰.高校教务管理浅论[J].湖北师范院学报,2011,27,(3).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衔接期;科研能力;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10-02

中高专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是指中专升格成大专后三年衔接期内教学人员发现、分析、解决以及转化教育科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完成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衔接期的高专教师科研工作有其特殊性,即高度热情却又不知所措。内蒙古民族幼师高专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可为其他升格后中高专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如何提升提供借鉴。

一、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

为初步了解升格后大专教师科研能力,设计了综合型问卷,针对不同职称、学历、年龄、学科、性别的教师科研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科研适应能力概况、科研意识和态度、科研方法与技能、科研影响因素、对学校科研工作的期望及建议。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发放159份,全部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55份。

(二)访谈设计

为了深度了解中职中专教育阶段向高职高专教育阶段衔接期教师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访谈调查,以弥补问卷调查中的不足。访谈对象锁定了内蒙古民族幼师高专30名教师,涉及不同职称、学历、年龄、学科和性别。

(三)调查结果

第一,适应方面。多数教师表示不适应,认为时间和精力不足,大多时间在带班、教学、从事行政工作等;需要科研带头人;以前中专时候对科研不重视,升格后不熟悉科研规范和相关程序,无从下手。第二,对科研的认识方面。认为科研是教学教法的研究;是写论文,写书,做课题等;科学研究;发现问题;对教学面临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本质和规律的活动;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理论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实践;对教学的升华;研究未知的知识,创造发明新的技术;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在某个研究领域找出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利用特定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等;有的彻底不明白。第三,存在问题方面。教师们对科研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功利心强,只为评职称;很多教师从未接触过科研工作;没有团队意识;缺少科研专职人才和带头人;与学历有关;思想还停留在中专时候的教学层面;时间和精力不足,工作量大,顾不上做科研;跨学科研究少;缺乏经费支持;科研不正等。第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方法方面。认为转变观念;同一领域内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本领域的前沿核心期刊;先观察和模仿再形成研究领域;及时记录和整理;系统学习科研方法和技巧;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养成研究习惯等。第五,建议方面。认为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建立完整的目标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将科研与教书育人挂钩;给教师留有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多提供基础设施和经费;开设科研专栏作为学习交流平台;提供选题指南;提高质量,严格把关;多邀请专家学者做讲座;注重特色研究;深入系部进行指导;增强分工和合作意识;手把手带出一部分科研带头人。

二、结论分析

(一)科研制度不健全

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制度体系本身不完善。升格后,教师们为了评职称,完成的任务,滥竽充数。而极少数想做科研的教师们凭借真实本领写出来的论文,写作与投稿反馈周期长,数量少,评职称上比弄虚作假的还要慢,导致不公平。一旦学校软件上不去将影响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二,科研管理机构能力不成熟。产生问题时科研管理机构有时无法及时作出规范化的决策。如中专时要求较宽松,学术责任感不强,对学术不端行为听之任之,教师们面对升格后高校规范化的科研管理制度力不从心,甚至有人认为是科研管理部门故意刁难。教师们经常延期项目审核,重申报轻管理。第三,非学术性(也叫非制度性)的影响力虽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和行政色彩,但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能动性,可以激励或打击科研人员。

(二)教师科研理念滞后

第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多数教师认为科研是副业,再说教学任务重,还当辅导员,带实习,工作量大,时间精力有限。这点不可否认,除了教师们的理念滞后还有升格后教职工编制短缺问题,导致一人多职,工作量大,阻碍科研。第二,做科研比较功利,反正只是为了评职称。一旦职称评定完成,科研生涯就终结了,甚至很多人直到课题结题都不知道自己参与的课题项目名称。科研课题中只是靠人际关系占有名次,追随各自的所谓的带头人,各立山头,各自为政,导致“遍地丘陵不见高山”。第三,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中,学术规范方面随意性太强。很多教师在技术问题上认为是一次能学到,没有耐心长期系列学习,容易放弃,没有虚心谨慎的学习和研究态度,结果所做的各种科学研究项目停留于皮毛上,并无扎实的深入研究,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们的科研理念中缺乏稳扎稳打的务实精神。

(三)教师科研能力起点低

第一,统计到的科研成果没什么分量,数量少,质量低,贡献少。中专阶段科研方面要求不高,敷衍了事。升格后突如其来的科研要求使他们力不从心。第二,科研工作是滚雪球式的积累,之前积累少,科研能力几乎是零起点,无论何种形式或者学科的研究过程都举步艰难,都是民间组织的科研项目,照葫芦画瓢,蒙混过关。第三,缺乏理论功底和对政策的把握,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不大,面子功夫居多。第四,尽管刚升格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已有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案,但对具体程序很生疏,尤其是面对庞杂的科研系统时常感到不知所措。此外,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照章办事时,部分教师开始有情绪。当科研管理部门在教育科学研究管理过程中遇到技术性难题和教师们旧思想的非制度压力时,便影响了信心和热情。这些均为教师科研能力起点低的直接表现。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培养科研法律意识,加强法制管理。同时,应该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省级规章制度和与自身研究领域相关的一切法律法规文件。第二,建立健全并学习校本制度体系,从实际出发,打破传统,勇于创新,避免论资排辈,公平是机会平等,但绝不是平均。制度体系要细化到科研规划、项目申报指南、成果统计、奖励、转化与推广、审核、鉴定、存档、经费管理、数字化平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部门职能、学术规范等方面。第三,科研管理机构规范化方面,应建立合理机制,完善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各司其职负责科研工作,包括上报机构,举报、调查和处理等。同时照章办事,减少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的主观干扰,对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和决定程序要分开。

(二)提升科研理念

第一,明确理论指导和研究目标。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的先导,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但转型期大专的科研能力严重薄弱,队伍庞大,在教育体系中比例高。将教师视为人力资本去投资,提高我校核心竞争力,但不以牺牲教学为代价。第二,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体系。科研不是某一个学科或者科目的教师的专利、特权或任务,它是每一个高校教师必须以各自的学术研究积累和个人研究兴趣等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深化。科研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与其他管理相同,都是由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媒介组成。科研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对科研工作的管理。科研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归宿。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科研能力指导中,避免教师们有想法没办法、无从下手的无奈处境。所以一切以人为本,基于教师们的科研现状,抓住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

(三)抓特色,重效率,切实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升格后大专/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集中在升格后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思路,但并未专门涉及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关于“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从研究对象讲,主要是中小学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和在校生科研能力培养;从研究方法讲,主要采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从研究视角与内容讲,主要从学科性和地区性角度研究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法律与制度管理、科研团队建设等。关于“中专院校升格后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较少。各高职高专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中,应做到抓特色、重创新、靠质量。同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效率:第一,培养对象方面:大专院校青年教师都是带着高校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经验来的,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实践更容易投身于科研工作,应该成为科研主力军和新生力量。第二,培养方法方面:使用“贝尔兰卡斯特制”,即导生制。第三,建设独立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提高科研交流与管理效率。

本文系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专院校升格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413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日勋.中专升格为大专后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5).

[2]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3]刘敖莉,董乃全.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文献计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7).

[4]孟学英,陈春华,王坦.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5]覃兵,莫明琪,唐巧.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0,(15).

[6]王秀清.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6).

[7]王祖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

[8]夏洪波.高职院校开展“专本衔接”助学的有效路径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

[9]赵海豹,蒲文忠,张小文.高职教育与自学本科考试衔接的助学路径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

[10]卢思桥.当前高职自考专本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2).

[11]张小勇.浅谈自考“专本衔接”的学生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

[12]王海东,杨榭,苏良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J].中国考试,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