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法制教育 实效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片面追求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一味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开展法制教育的唯一平台,而且普遍采用公共课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法律方面的求知欲也得不到满足。同时,缺乏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长远规划,一味灌输,要求学生背诵法律条文,这种单一的受教育途径使大学生仅能在基础法律层面上产生初步认识,这显然与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目标相去甚远。

2 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2.1法制教育形式固定

法制教育综合性较强,对于理论方面的指引和实践方面的锻炼都有较高要求。然而,目前高校普遍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法制教育”的唯一平台,并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之内容庞杂、课时紧张,导致该课程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内容,更没在实践中强化法律素质的教学安排。

2.2法制教育内容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立法速度加快,法律知识的更新也日渐加快,但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却缺少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也缺乏相应的补充与解读,导致大学生法制理念及法律知识的滞后。

2.3师资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教师本身法律素质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进展状态,而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师资素质却令人担忧。各类师范院校中的教育法学课程相对滞后,教师在职培训又缺乏相关内容,而法学专业的教师不愿意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导致目前很多高校的法制教育责任由社科部等部门承担,而受到教师自身法律修养及实践应用能力的限制,很难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的积极性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3高校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3.1调整培养理念,改革教育方法

科学成熟的理念将为高校法制教育实践提供良好的指引,有效适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大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素质。因此,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应从调整培养理念、改革教育方法着手: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科学地引导大学生在法律学习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增强教育效果;树立互动教育理念,注意校内和校外因素的互动,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全方位地拓展教育平台,解决大中小学的衔接问题,实现内容上的连贯性;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法律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加入到了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中;通过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成为其中的角色,并进行相应的思考。

3.2增强师资力量,提升教育质量

大学生法制教育除了应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教育环境外,还要有一支本身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应大力引进学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学工作者来学校从事法制教育工作,加强现有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深造,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准。各高校可试点将法律教研室单独划分出来,并使法律教研室与德育教研室形成既互动又交流的关系。通过此类试点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展现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推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不断提升。

3.3优化教学内容,拓展实践环节

在高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可或缺,应将法制教育与德育相融合,除普及道德法律知识外,还要帮助大学生认清德与法的关系,进行德与法的辨析,掌握基本的法学原理,逐步引导学生从道德认识上升到法制观念,从而使其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将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的指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采取合理的调试方式,减少违法犯罪的动机和行为,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实践基地的建立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校学生提升自身法律素质的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特别是模拟法庭、现实说法、法庭辩论等活动的开展将大大突破课堂的限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加深思考法律问题的层次。学校可以对辩论协会等法律相关社团予以鼓励和支持,此外,还可以由理论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学者带头成立法律服务社团,从事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艳.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1(3).

[2] 赵云芬.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4(12).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制观念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特别是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提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一)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社会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的秩序,道德和法律就是社会的两大调节机制,两者共同担负着调节社会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把某种价值体系、价值观念、行为和观念的准则灌输到人的意识中,使其形成相应的信息、品质和习惯,达到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监督的目的。法律代表了阶级的意志,是推行国家、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制手段。人们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还要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

道德和法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社会规范:

首先,道德与法律联系密切,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具有互补性。

其次,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法律并不是万能的,除了受到以社会为基础,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以及法律自身条件的约束外,还必然要受到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制约。

最后,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取向,并以道德为社会支持。“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法律背离了人类基本的道德精神,将失去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基础。

   (二)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1.   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关系的现状。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高校的法制教育一般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在有些高校甚至全部是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只是德育教育的一个补充。

笔者认为,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步成熟,法制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虽然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有其必然的联系,但将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及定位是不合理的。正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比例关系的失衡,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发生违法问题。综观在校大学生发生的不同方面的违法问题,一方面是其本身道德素质低下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法律意识的不足和淡薄造成的。

2.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应当并重。基于上述对道德和法律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道德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是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仅靠德育教育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我们说提升人的品质,应当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宜采用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形式。

加强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法律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中,将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观念,使法律至上的意识升华为大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义务要求。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制精神,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制社会的需要。

二、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紧迫性

    (一)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违法行为,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二)加强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这些重点院校的大学生频频犯法说明我们不能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了。法制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其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

大学生毕业后是要踏上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法制意识强的毕业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法制意识差的毕业生可能有意或无意的违法违纪,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造成终身的遗憾。

三、目前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但是对该门课程的投入却非常少。由于法律基础课的课时有限,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法制教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还不够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来对待,而没有将其看作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与修养的重要举措。

       (二)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非政法院校的法律课师资是由社科部、学工处、德育处、团委或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法律课程不重视就不难理解了。(三)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法制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教育。目前,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未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有的高校甚至把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唯一形式,法律基础知识的内容仅限于几部法律,缺少有针对性的以案说法的内容。

       (四)法制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评价法制教育效果好坏的惟一办法是阅卷考试,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惟一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学生追求的仅仅是该课程的分数,考完后就将法律知识放在一边了,并未真正的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加强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范文第3篇

一、以课堂为中轴,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而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则是重点。从以往对大学生的法制实践来看,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模式和方法都较为传统,主要以讲解为主,且讲解中以语言讲解为主,较少使用模象直观、案例分析等方式。这一方面是因在大学教育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课程的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对法制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在法律专业课的教学中,也将法律教育定位在考试方向上,故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不太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和专业课的整合过程中,法制教育可谓可有可无,重视力度不够。如此,大学生在学校所能接受的法律教育范围变得狭窄,难以有效地形成法律知识的构建,也就容易形成大学生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

提倡以课堂教育教学为中心,目的就是要发挥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让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系统的法律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一是更新法制教育观念,要能着眼于学生的重视发展来审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要能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对法制教育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二是在具体的法律专业课教学中,要能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以活动、任务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究法律知识,更好地促进其对法律知识的构建。三是要把法制教育和学科教育教学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课程中,可结合当前网络环境下的犯罪现象而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如此,当学生有了系统的法律知识,对法律常识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避免学生走向犯罪道路。

二、以丰富的活动为媒介,开展法制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是基础,而如何有效地通过活动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认识法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对法律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这也是大学法制教育过程中尤其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以往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活动形式来看,多以图片展览为主,活动形式单调,内容也较为狭窄,甚至有的院校出现完成指令性任务的现象,只是在普法日、禁毒日等进行简单的图片展览,而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其实,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辅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不仅可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还可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更好地教育。

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过程中,可选用的活动方式是较多的,有演讲、辩论活动等。如“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就可及时引导学生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犯罪现象进行演讲和辩论。有主题班会活动,教学中辅导员或任课教师可结合学科的内容而及时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主题辩论活动。有教育宣传活动,除了以图片展览形式进行,还可以校园广播、参观访问等形式进行。有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可组织不同系的学生之间展开,也可在班级之间展开。还有模拟活动,形式如模拟听证会、模拟律师、模拟审判现场等。总之,要注重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大学生展开法制教育宣传,且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计划、组织、参与,这样才能让活动效果更好。

三、以生活为中心,注重实践应用

现实生活才是最好的练兵场,以往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更多的是局限在院校范围内,和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而这也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有的大学生虽然在法律专业课程考试中能获得不错的分数,但一旦要其在生活中应用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就显得较为吃力。其实,很多法律和大学生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如《民法通则》《刑法》就直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劳动法》,如和大学生婚恋相关的《婚姻法》,和读书相关的《知识产权法》等。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中,就要结合这些法律所涉及的范围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 项目学习 现代技术 研究 探讨

【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课题是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项目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JGB24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越加的高,而高校法制教育则是全面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做好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促进大学生发展与进步。高校要在国家法制教育的指导下,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教育特点,以此来有目的以及有计划性的进行法制活动。高校法律基础课目前已经纳入到了高校公共必修课程,这样能够充分保证大学生能够接受到相关的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以及法律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多,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以及发展。所以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必须要提升法制教育的力度,并且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时代特点,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便于促进大学生长远的发展。

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有效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工作

依法治国是哦我国的核心战略目标,并且党和政府对依法治国的重视程度越加的高,在国家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高校必须要做好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1]。从而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做好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依法治国的有效推进。并且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国家整体化的法治水平提升,对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所以,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1.2做好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其发展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制的健全程度。尤其是对国家的市场经济建设来说,一些法制越加健全的国家,其市场经济也越加的完整。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必须要做好法制建设工作,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大学生则是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导致大学生法制素质的高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1.3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

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来面对当今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在这些综合素质中,法律素养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法盲”几乎是没有立足之地[2]。很多大学生学法有一个很大的误区,他们认为法律是解决纠纷的底线,只有事情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才想到求助于法律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而事实上,法律中是蕴含很多纠纷的预防性机制的,法律不仅是为了解决已发生的纠纷,更重要的是预防这种纠纷的发生,以尽量节省国家的司法资源。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这对于他们以后成长、成才不利。

1.4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极其的丰富,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我们在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同时,其实也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当大学生树立牢固的法治理念之日,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之时。因此,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播平台,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体会法治理念的同时,也深深被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所熏陶,特别是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法治文化。法治文化将成为塑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利器。所以,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3]。

2.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内容缺乏科学性

对于大学生法制教育来说,其中学校是对其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度,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的效率[4]。但是现今来看,虽然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但是其中还会是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院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内容十分枯燥,并且缺乏时代性,导致课程教学不够科学,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新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在学校的教材中都没有得到体现,这样将会影响学生的进步以及发展。高校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教材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该教材的课时有限,而法律基础知识的内容十分复杂以及庞大,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多,这样导致教师在讲解中无法做面面俱到,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说明,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有效了解法律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对于法律学习来说,属于一门实践性以及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但是教师教学中仅仅是运用理论教学方式,没有相关的实践相联系,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1.2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对于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来说,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这样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高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与相关地方检以及司法等机构的合作不够密切,这样导致大学生法制教育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以及普及,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无法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并且高校法制教师缺乏司法实践经验,对于很多司法案例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有效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法律根本,教师以及学生仅仅是将法制教育当成一种形式,大学生也仅仅将其当成一个学科在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导致了高校法制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5]。

2.1.3师资队伍薄弱

对于高校发展教育家的开展来说,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持,法制教育属于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具备很强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特点,这样导致其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不仅要对法律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具备一个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从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教师仅仅是对法律教学的理论性知识有一个了解,但是一些实践性内容却不够深入,这样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不强,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进步。

2.1.4校园法治环境不够理想

目前,由于高校法制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导致了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这样也将会导致高校法治环境不够理想,甚至会发生一些违法事件。近年来,大学生校园案件发生几率不断增减,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心智方面不够成熟,十分容易冲动,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些违法事故。并且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将会高校法制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大教师法制教育的难度,影响法制教育的效果[6]。

2.2社会对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问题

2.2.1国家法制化进程较晚

对于我国来说,法治化起步较晚,在经过长期的研究以及探索,才走到今天的这一程度,这也是经过了广大人民的长期努力的结果。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治化进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这样也导致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上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也必须不断完善以及发展更新,但是很多高校教师学生无法有效做到及时更新等,最终导致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受到制约,影响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效果。

2.2.2公民法治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人们的法制观念却没有得到更新发展,这样也影响到了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目前国家已经大力普及法制教育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差异较大,这样导致很多地区的法制教育工作上还是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欠缺,最终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同时还是阻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2.3社会阴暗面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法治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以及发展,但是现今社会发生的一些法制现象,导致大学生对法律有了片面认识。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大学生对目前社会法律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最终对法制的学习也不够认真。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来看,国家必须不断完善法制教育工作,从而来为大学生法制的学习树立信心,从而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有效措施

3.1完善大学生不法制教育完整体系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从而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高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必须要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7]。这样能够有效保障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教师也会采取相关措施来实现对大学生的合理教学。高校领导必须要做好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能够利用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教育制度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2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来说,必须要建立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师资队伍,能够利用一些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一个较高的理论性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个加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在法制教育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会推动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法制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高校要在校外聘请一些专业的兼职教师,可以让一些法官或检察官来到学校进行兼职,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充分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8]。

3.3做好校风建设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范文第5篇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现阶段主要观点认为高校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全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范畴。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列为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但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有其独立性,不应从属于道德教育。[1]张晓敏认为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应当还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制教育之独立性地位。[2](2)法制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刘颖认为法制教育确定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推动了公民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是公民教育行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4](2)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知法、守法、护法的大学生,这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培养的前提和关键。[5](3)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6](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7](5)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帮助其树立法律信仰。[8]还有论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9]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与内容研究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代表性观点有:韩世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当是兼容“意识”、“知识”和“行为”于一体的法律素质构建,其教育的真正发挥必须依赖一套健全完善的实现结合机制。[10]黄青燕认为应当建立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实现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1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体现于“基础”课程之中。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要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地位。黄文艺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应致力于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习惯,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12](2)应当调整法制教育相关教学内容。沈蓉等认为增加有关经济法内容的教学应当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客观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13](3)完善“基础”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构建实用型的法制教育内容体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应当能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还要能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14]

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研究

在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的探讨方面,许多学者都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1.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颜素珍等对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15]郭先根认为,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和合理规划,法制教育课程尚未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列入教学大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持续存在。[16]孙勉认为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表现为重劝导轻约束、重自律轻他律、重扬善轻抑恶,其直接后果是“站得高、行得低,说得多、做得少,口气大、效果小”。[17]2.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缺失。一些研究者通过深入实地的调研,结合调研数据深刻剖析了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困境及其根源。如谢山河、黄章华主持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18]张雪芹对转型期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调查。[19]王美君以武汉市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基本情况、法律认知、法律服从及运用、法律权利意识、法律心理以及法治教育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的共性特点进行了总结。[20]王西阁认为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法律工具主义思想很难内化为主体对法的动力,传统“无讼”思想也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对法律的轻视。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法制教育单一的途径和高校学生管理行政色彩过浓以及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都有碍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21]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是学界研究最多的问题。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在学界已形成共识。陈大文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理论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22]余国政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客观基础,并从教育观念的变革、课程改革、教师素质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先德教”和“后法教”分层的教育等四方面来实现两者的融合进行了探讨。[23]2.不断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的开展。黄文艺认为除了法制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之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24]王康康、徐延平认为,应当利用主流传媒对大学生进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发挥课堂教学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环境,将无声的熏陶与有声的教育相结合;走出校园,开辟第二课堂。[25]3.开展比较研究,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经验。李俊杰比较研究了中美两国法制教育,认为在理论上可以借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实践上值得借鉴的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经验。[26]车雷研究了英国的学校法制教育,认为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于与公民身份密切相关的法律,强调公民意识的养成;法制教育能够有效利用社会法律资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机会,极富启示作用。[27]4.紧跟中国法治进程,及时调整更新教材内容。“05”方案之后“,基础”课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对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有所完善,使理论更加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陈大文认为,“基础”课教学应当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部关系,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8]5.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应当体现人文精神。林国强认为,法治信仰的培育方式应当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29]蒲鸿志认为青少年法制教育面临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导致法制教育的功利化。法制教育方法的人文向度是一种创新,强调沟通、感悟、互动和体验。[30]6.重视法制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主张利用网络这个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弥补传统法制教育的缺陷。任莉莎在硕士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增强我国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并提出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着手探索增强实效性的具体途径。[31]7.优化校园法制环境,营造校园法治氛围,突出高校管理中的法治取向。黄蔡芹认为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能产生强烈的致导作用,优化学校法制环境能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潜态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校务公开制度、学代会制度等途径。[32]王西阁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人治色彩浓厚、行政化趋向严重的现象,对法制教育产生不良影响。高校管理必须秉承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民主自由等法治精神,依法治校,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化。要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33]张庆旭则从诉讼法学的角度专门研究了高校学生处分申诉制度的修正与完善,为保障学生权利、实现校园法治提供了有益参考。[34]

高校法制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