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产业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文化产业;特点;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不再仅仅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文化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在此基础之下,文化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各国也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做国家战略目标实施,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文化产业的产品属性决定了文化与其他物资产品有着极大的区别。(1)从产品需求来看,文化产业产品与其他物质产品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物质产品的消费人群没有明显的倾向性。物质产品面向所有消费者,提供给人们物质需求,解决生活所需;(2)从产品的生产者来看,文化产业产品主要是一些有能力进行文化生产的脑力劳动者,主要提供文化服务。而物质产品的生产者多种多样,既有体力劳动密集型也有体力劳动,他们分别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还有一类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些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3)从产品的消费对象来看,文化产业的消费对象是虚幻而难以判断的。市场上出现一类文化产品可能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也有可能无人消费,因而生产文化产品具有不确定性,也需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文化产业的生产者不可能预估到市场的具体需求,因而也不能面向特定的人群创造易于消费的产品,不像物质产业,明确摸透了市场,打开市场的缺口,站在消费对象的角度模拟消费,清楚地了解消费对象的消费心理,而文化产品的消费对象可能是所有人群也可能是部分人群。(4)从产品的属性来看,文化产业的产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不可复制性,每一个文化产品都是经由文化创造者思索而来,是他人难以窥探的,因而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任何一个文化产品的创造者所创造出来的产品都不可复制,属于知识产权范畴。(5)从产品效益来看,文化产业的从产品属于隐形资本,具有无限的可开发潜力,是看不见的市场效应,越好的文化产品越能引发市场供应,形成品牌意识。而物质产品的产值就是固定的,市场需求多大,产值就是多大。(6)文化产业的产值是长久的,正如人们所说,艺术家有国界而艺术没有,艺术就属于文化产业的一种,它可以长长久久的被人们牢记,源远流长,传扬中外。(7)从产品的共融性来看,文化产业的产品更容易与其他产品产生共融。文化产业可以无形的融入任何一个产业形态之中,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内涵。人们常说的酒文化、茶文化正是这个道理,而其他的物质产品缺就难以共生,网球可以和球拍形成商业链却不能两者共融。
二、文化产业的特点
1.产业链多样化。打造完善可靠的产业链是保持产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也逐步迈入主流,形成了一个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链。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逐渐焕发了生机。横向产业链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滋生出来一系列共生产品,例如,网络游戏、网络电视、网络小说和网络商务等。另外,电子邮件、音乐资讯和视频直播在内的众多互联网热点都是文化产业的龙头,互联网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文化产业的营销手法。横向产业链的重大成就还不足以使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拥有强大商业头脑的人们找到了与横向产业链交错的纵向产业链。部分文化行业生产的纯粹的文化产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完善产业链,活跃市场,文化周边产业应运而生,衍生出了许多具有艺术性质的周边产品。以影视剧行业为例,除了影视剧本身的收视率,票房收益和点击率等纯粹的影视文化收益之外,影视行业周边产业也纷纷抢占市场,先后出现了影视基地、明星海报雕塑、小说、影院以及由明星代言的各种产品等。这些文化周边产品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市场,调动了市场的活跃度,加速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此外还有复合产业链也成为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所谓复合产业链就是以多种复合形式进行宣传的营销手段,当下众多综艺节目都采用了这一手段,不再仅仅依靠电视节目的广告时间来宣传,而是借助节目本身或者手机报纸和杂志等所有可以投放广告的平台,多维度多角度积极造势,实现文化产品顺利地推出。2.高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网络时代的到来,不论是通讯还是娱乐都有了全新的方式,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数字电视和数字影院的发明成为了文化产业的主流,促进我国电影产业迅速跻身于世界前列,从而创造了价值不菲的收益。互联网音乐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前景,唱片公司和原创音乐人在互联网技术下转变生产模式,与高新技术相融合,创造出更为先进流行的文化产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技术的空前繁荣,新兴媒体已经开始逐步向传统媒体融合,主要表现在传统媒体主动向新兴媒体看齐,传统媒体与高新技术网络媒体的联合。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1.数字技术的推广成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力量。前文提到,数字技术已经向传统媒体渗透,渐渐融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活力。数字技术的推广在日后的进程中不仅仅是渗透和融合这样简单,数字技术将彻底改变现有的文化产业形势,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向更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方向提升。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手机影视等终端技术的开发,为文化产业产品的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电子版和网页版等娱乐信息将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不断地完善和健全文化产业的不足,过去传统文化产业出现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转变,推动文化产业的稳步发展。2.文化产业集团即将进入整合期。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类一行这样,既然是产业就势必会有多样种类的行业。近日,包含在文化产业内的数十个行业类别纷纷进入调整期,推出了极具特色的带有个人风格的文化产品,影响着国内国外的同行业产业群。运用现代化的企业运作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文化产业运营习惯,强化了文化的品牌意识。文化产业说到底也是在做产业,既然是做产业就要做大做强,发掘自身产品特性,着力培养雄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组织力。3.产业之间合作共赢,传统产业进一步向新兴文化靠拢。新兴文化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文化的地位,传统文化在市场上需要求生就必须做出改变,要么迎合新兴产业,要么模仿新兴产业运作。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传统文化产业将会再一次进军新兴文化产业,向新兴文化投出橄榄枝。金融产业和资本产业的融合、信息设备制造业和软件开发行业的融合都将在未来的时间里出现在中国的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传媒行业,已经受到了强烈的波及,新兴传媒技术与传统传媒理念的融合将成为未来传媒业发展的重要路线。
四、结语
在文化产业愈发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因素的重要时代,一定要充分发掘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找到文化产业的特点,切实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找到共生点,从而共生共存。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将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离不开国内外的通力合作、更加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扶持,只有把握好发展方向和发展路线,才能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李雅梅.试论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理论与现代化,2004,02:49-50.
[2]和肖毅.文化产业的内涵、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4:12-13.
1.1网络文化产业的特征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新型产业,表现除了自己独有的特征,不少学者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蓉认为网络文化产业具有技术性、平民化、高智力等特征。高旭琳认为网络文化产业包容性强、科技与文化并重、能耗低、产值高、发展快、潜力大。王晓兵认为网络文化产业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灵感和创造力,产生财富和就业,传播价值观、思想知识,网络化、个性化和全球化,开放性与高速性。解学芳网络文化产业具有人文化特点、高技术特点、虚拟化特点、个性化和交互性。赵辰光认为网络文化产业具有包容性、内容的多样性、虚拟性与现实性。王维认为网络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财富积累快、结构多元化、从业人年轻。
从目前学者们已有的分类可以看出,网络文化产业的特征主要可以从技术、经济、社会几个角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技术的角度看,网络文化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网络化、虚拟性与现实性、开放性、高速性特点;从经济的角度看,网络文化产业具有低投入、高产值、财富积累快、发展速度快、潜力大、提供新就业、从业人年轻、产业结构多化、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从社会的角度看,网络文化产业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平民化、传播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特点。
1.2网络文化产业主要形态
王晓兵将网络文化产业的主要业态归纳为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无线增值服务、网络教育和资料有偿下载服务这几类。笔者在对现有的研究文献及资料的搜索和整理的基础上发现,除了上述几类业态外,还包括网络文学产业、网络音乐产业、网络影视产业、网络视频产业、网络电视产业、网络广告产业、网络媒体产业、移动网络内容、及时通信、网络社区、网吧行业等业态。目前网络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传媒这几类业态,研究重点集中在产业的界定、盈利模式、营销模式、产业链、战略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产业管理这几个方面。大部分学者们都认为,网络文化产业各业态还需要不断探讨新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来发展产业经济,各业态之间需要探讨整合模式,建立联盟关系来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1.3网络文化产业的分类
目前学者们大体上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消费功能的角度、经营模式的角度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了分类。
2网络文化产业的动力因素
网络文化产业的产生有其内在和外在的驱动因素,对此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从现有的研究可以总结得到,文化、技术、消费者需求、创意、人力、政府制度是网络文化产业的主要动力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组合应用能够制定较好的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3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学理论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有其独特的特征,许多学者也用了一些传统的、新的经济学理论对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但从已有的研究结论看来,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需要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内在经济规律进行分析,探索新的、适合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模型来为网络文化产业的获利提供理论参考。
4网络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
目前学者对网络文化产业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视听产业、网络动漫产业、移动网络内容、网络游戏产业、网络影视产业、网络传媒产业这几个业态。但现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在其他如网络教育、网络文学等的盈利模式研究的还比较缺乏,针对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整体的通用型的盈利模式更是寥寥无几。
5网络文化产业的价值链与产业链
目前网络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研究还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这两个产业形态;针对网络视频产业链以及整个网络文化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产业链及价值链的研究也有所涉及,但是研究成果不够深入。
6网络文化产业的管理
解学芳提出目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研究存在两极争锋,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管理对象、法律等层面存在不同的观点。臧志彭,解学芳从网络技术的角度对国际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为中国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提供借鉴。
7结论与展望
从国内学者对网络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大家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因素、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理论应用、盈利模式、价值链与产业链以及政府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笔者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1)需要在明确研究目的、加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力度。
2)网络文化产业的消费者行为、营销模式、竞争力、产业互动等方面也期待着更丰富的研究成果来对现有的理论进行补充。
3)多视角下的网络文化产业链构建及整合模式、网络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互动机制这些方面也需要展开相应的研究。
第一是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文化产业的发展广泛涉及广播电视、娱乐、体育、广告等很多部门,这种大文化的性质需要建立专职部门,具体负责不同部门文化产业之间的协调,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做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进行文化企业资产、运营方面的管理。第二是制定相关发展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针对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尚不成气候、形式不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其法制化程度;同时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实施文化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等,使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巨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是构建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和文化设施发展规划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制度,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得以全面反映,满足政府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蓝图,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服务,使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总体经济体系。
2.搭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
第一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管理机制。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的产业化运作基础是标准化建设,对于文化系统内经营性单位的标准化,最重要的内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政府的行为。挖掘国有文化资源的存量潜力与释放民营文化资本的增量实力,两者相互促进,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第三是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运作机制,有计划培养、引进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这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关键。
3.构建文化产业总体布局
针对文化产业分布广,内容多的特点,要根据主与次、重点与非重点、优与劣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同时,注意从产业关联的视角,选择对前向、后向以及旁侧联系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促使相关产业聚合,形成大规模的产业群发挥文化产业的强大效应。“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就是中国式的文化产业。把文化事业作为基点,同时灵活运用文化产业,以达到公益文化和市场文化的有效互补及相互牵制,才能形成更加生动、更加深刻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文化,就会扩大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接纳者,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和关键支撑。
4.结语
【关键词】文化产业;珠三角;战略;意义;对策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我国的文化产业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一般人们的消费能力越强,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价值就越高,这与其他产业的产品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他产业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为主,而文化产业则以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主。文化产品是通过创造和培育来提高消费需求,而生产出来的产品面对市场时具备一定的风险,创造文化产品的操作者应对市场预期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时文化产品往往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所以文化产品的消费对象也存在不确定性。
二、珠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文化特点为文化产业提供的帮助
珠三角地区的文化理念存在开放、兼容、灵活、多元的特点,这使得多元的文化理念能够并存,并逐步的形成了海纳百川和追求竞争的文化态势,文化的积淀和扩展力度日益增强,特别是移民文化和中西文化的交融逐渐加深,使得本土的岭南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影响,面对如此多的文化观念,珠三角地区的文化视野得到了扩展,并且超前的发展意识逐步影响到了珠三角的文化产品。
(二)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珠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随着科技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发生的变化,信息与文化的结合越来越多,并且衍生出了数字文化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这使得文化产业向媒体产业转变,极大的扩宽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珠三角地区的民间资本也对文化产业投资报以热情,这也促进了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等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澳门与香港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珠三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
(一)珠三角文化产业应以效益为基础
文化产业具有特殊属性,因其生产、流通、消费都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运作的,并以市场需求前提进行资源的交换和生产,所以说文化产业应以效益为基础进行整合和运作。通过实践证明,文化产品只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着眼于珠三角文化产业,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是文化产品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改变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发挥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是珠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政府扶持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帮助,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政府扶持珠三角文化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文化产业应进行政策与体制的创新,把公益性文化产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进行整合,大力的转变产业结构,减少文化管理部门对文化市场的干预,极大的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强化文化法规的建设,以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为前提,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保护机制,并把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纳入到城市化进程中;再次,制定文化产业政策资金,利用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的把文化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到文化发展中,引导、扶持文化企业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并大力的促进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
(三)做大做强
从珠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应培育大型的文化企业,以文化企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帮助,调整产业结构等实现文化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其次,以产业发展战略为目标,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优化文化资源,并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进行有效的宣传,促进文化产业与市场接轨,使文化产业链逐步得到完善;再次,鼓励中小文化企业发展,降低中小文化企业的准入标准,提高中小文化企业的竞争意识,并给予足够政策支持,实现中小企业总体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形成市场主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发挥优势
珠三角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包括地缘优势、产业非均衡性特征、品牌优势以及产业群优势等,这是珠三角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珠三角文化优势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提高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文化产业应从动漫、动画、创意设计、印刷、广告等行业进行扩展,利用手中现有的企业资源,逐步的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从产业基地、服务模式、交易平台、文化导入等方面多角度的为文化企业的发展创造空间;其次,促进文化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融合,把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文化产品进行结合,发挥科技在文化产品中的作用,以此来推动文化产业技术结构向高层次方向转型;再次,珠三角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着眼于全球,如果想要做好文化产业就需要积极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大力的与外国的文化企业进行合作,促进文化企业价值的提升,并且要利用好珠三角的地缘优势,多与港澳文化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构筑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平台。
参考文献:
[1]彭民安,李允尧.基于产业集群的长沙动漫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发展民营经济,我国经济保持了连续30多年的稳定增长,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奇迹。虽然经济的发展,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但是我国经济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投入大、产出低、能耗高,许多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这种发展方式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制约,是不可持续的,要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文化产业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对资源的依赖少,对环境的破坏更少,属于低碳、绿色、环保产业,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有利于推进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培养新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未来经济如何保持稳定增长,必须要培养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就是新兴的潜在的经济增长点。虽然文化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2004年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3102亿元,2008年增加到7166亿元,2010年达到11052亿元,2004-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23.28%,比GDP平均增长值高4.88个百分点;2008-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24.19%,比GDP平均增长值高16.47个百分点。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2004年仅为1.94%,2010年也只有2.78%,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英国也有11%的水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般认为支柱产业的最低标准是占GDP总量5%,文化部专门制定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5年内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2016年达到5%的发展目标,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有利于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巩固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公共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公共性、社会效益性、正外部性等特点,决定政府公共财政适度介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文化产业发展注重社会效益文化产业是文化和产业的结合,和公益性文化有共同的特点,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大将文化建设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突出了社会效益,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在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性,决定了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国家政策鼓励,一些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甚至没有多少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才能发展。
(二)文化产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没有天然的区别,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许多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的文化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如文化资源的市场开发必须在文化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否则就会破坏文化资源,而文化资源的保护就属于文化事业,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把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结合起来。财政政策的支持是和准公共产品的发展相一致的,也符合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要求。公共财政积极介入文化产业有利于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具备正外部效应文化产业提供的精神产品,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帮助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辨别是非能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其他社会产品无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显然,文化产业的精神产品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正外部效应,即文化产业从事的经济活动能给他人带来的利益,利益是外溢的,能够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正外部性明显。根据外部效应理论,为了确保正外部效应和资源配置效率,避免正外部效应带来资源配置的扭曲,对文化产业正外部效应得不到的利益损失,政府公共财政应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给予弥补。
(四)文化产业存在市场失灵的风险性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也存在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这种市场失灵任由发展,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破坏市场秩序和市场运行规则,需要政府的调控,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文化产业虽然有经济效益,有些文化产业甚至经济效益高,但文化产业也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投资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一般企业不愿意投资或没有能力投资,而文化产业又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既是满足国民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又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政府的调控作用能够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能够化解市场失灵。
(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性和市场关联性文化产业作为环保产业、绿色产业,是改善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都要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同时,文化通过传播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文化产业的市场关联度高,文化产业能够渗透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与制造、信息、旅游、包装、建筑等产业能够有机的融合,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性和市场关联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这种发展前景的实现需要国家有力的政策支持。财政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实施的有力保障,对产业政策的执行起引导和支撑作用。如果政府限制和淘汰的产业是公共财政政策所限制和不予支持的产业,那么政府鼓励和发展的产业就是公共财政政策支持和政策倾斜的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符合经济发展要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政府需要大力支持的产业,公共财政政策有重点、有选择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理所当然,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由此可见,适度介入文化产业,支持文化产业尤其是科技型、环保型、创新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公共财政并不矛盾。各级财政应根据财力的可能,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量力而行,抓住重点,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政策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为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方面体现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文化场所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支持,尤其是经济欠发展地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逐步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文化均等化。另一方面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使传统文化焕发活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通过文化与现代科技、现代产业的结合,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而文化产业是文化和产业的结合,与公益性文化有共同的特点,必须注重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性,决定了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各级财政在每年的预算安排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的安排,也要按照相应增加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保证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增加文化财政支出的基础上,应逐步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切实增加财政文化产业投入。也只有政府财政支持、国家政策鼓励,一些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甚至没有多少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才能发展。
(二)设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投资,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政府参与建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利用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势,通过金融机构自身良好的融资平台,调动社会闲散资金,建立多渠道的社会投入机制,更好地扶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已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地区,要优化激励机制,完善退出机制,使基金能更好更快地发挥作用;对没有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地区,可以参考国家成立文化产业基金的模式,借鉴成熟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由财政部门发起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金融机构合作,面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等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基金资产,以此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