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第1篇

音乐对于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感情十分重要。小学音乐学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开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引起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热情,对于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十分必要。

关键词:

趣味教学;小组竞争;乐器

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模式太过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素质教育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加的明显,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趣味教学元素,关注学生的体验十分必要。音乐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相比还是有些不同的,它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不能使自己的感官配合音乐学习,将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很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趣味教学模式在逐渐地被教师所使用,其展现的效果很是惊人。在这篇文章中,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趣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游戏渲染教学情境

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结合起来,进而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在他们脑海中变得更加的形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自制力很差,在课堂学习中很难做到一直都注意力集中,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游戏教学的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调动自己的听觉和视觉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音乐的知识是那么的单调,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老师在教授“小小粉刷匠”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报纸和刷子,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些东西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将报纸折成小帽子,然后用刷子给帽子涂上喜欢的颜色。学生对于涂抹颜料这个过程都很有兴趣,而且通过自己动手涂抹颜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的内涵。这样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另外,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中有一些符号需要学生理解记忆,这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这时候教师可以编一些跟这些符号有关的顺口溜,比如,对延长音符号,可让学生记忆这样的顺口溜“: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学生通过记顺口溜的方式可以轻松地记住各种符号的作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

二、参与表演,体会音乐美

表演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将表演和音乐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音乐学习和表演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把枯燥的音乐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从单一的音乐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动手动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能力。例如,老师在教授“小红帽”这节课的时候,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以后,可以根据这首歌描述的情景,来设置“小红帽”“樵夫”“大灰狼”“外婆”和“猎人”等角色,然后可以把学生分组来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在各组表演结束以后,可以通过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等方式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故事塑造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思维空间很大,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想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以一个故事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例如,在教授“动物们的聚会”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讲一段动物开会的故事,然后将这个故事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具热情。教师在教授“龟兔赛跑”这节课后,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音,伴随着录音教师需要进行讲解,另外,在每个不同的小动物出场的时候都需要搭配不同的乐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不同乐器的作用。在课程结束前,可以让学生将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复述,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东西。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但是进行趣味教学还需要音乐教师在传统的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来进行教学方式的研究。

作者:王立平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实验小学通阳校区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第2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对他们进行美育渗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掌握音乐的意境,提高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很喜欢唱歌,但是在上课时对音乐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探究其中的原因,是由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音乐理论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对音乐学习失去了积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多媒体设计教学情境。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课件进行音乐情境的展示,让学生快速融入到音乐表现的情境中,并跟随多媒体中播放的音乐学唱。在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眼、脑、耳多种感官对音乐进行探究,使各种感观深刻融入到了歌声中,深刻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音乐中的美,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能使其在学习活动中发挥探究的主动性,在学习中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二、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音乐中的意境,除了运用辅助教学工具,教师还可以运用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一幅优美的画面,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跟随教师的语言进行想象,让学生仿佛真的融入到了音乐情境中,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内容,加深音乐体验。例如,在教学《顽皮的小杜鹃》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小杜鹃的外貌、特点和它顽皮时的样子。在教师的描述中,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只小杜鹃在快乐地飞高、飞低,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通过教师的描述,学生对学习歌曲产生了兴趣,然后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学唱,他们能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哼唱,并在唱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音乐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音乐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生活情境中,教师把音乐拓展到了课外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音乐空间,在生活中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究,能让学生有效掌握音乐技能,促进他们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嘀哩嘀哩》时,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春天到来时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在学唱这首歌时,学生能把对春天的感受融入到歌曲中,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结合生活进行音乐教学,能把生活和音乐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音乐学科的距离,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探究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技能。

四、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表演,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关注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和歌曲演唱时经常会让这些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展示的机会很少,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而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活动交流,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中的情境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被激发,他们能通过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在音乐节拍中,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诠释了音乐,使他们对音乐情境有了更深的体会。

五、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趣味教学;探索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等,即强调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体验和学习方式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通过音乐教学,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使学生逐步地成为音乐的爱好者。因此,我要还给学生失去了的朝气和活力,改变过去的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以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主的音乐教学形式。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形式,引得学生来积极的参与与体验,享受音乐的愉悦,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的作用

1.趣味教学是架设学习音乐的桥梁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趣味教学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所以音乐趣味教学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2.趣味教学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趣味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二、进行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

1.“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人人都说起来,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

(1)儿歌谜语来“引”趣。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歌曲《可爱的太阳》编成:什么东西像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们暖烘烘。

学生们认真的听着,都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当谜底亮出后,我说:“小朋友,老师把这个谜语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学生听了都很惊奇,纷纷说:“耶!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对呀!这个谜语我们不但要给别人去猜,而且还要去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吗?”“好”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得不得了,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唱得非常动情。

(2)你问我答来“增”趣。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然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端性。

2.“趣”在活动体验中

如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辨别1、2 、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辩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

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3.“趣”在教学手段运用中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具的运用。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运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想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4.“趣”在教者的声情并貌中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47-02

小学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群体,看到他们就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快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是如此。怀着一颗童心,播撒爱的种子,渗透到童年的海洋里,那将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的爱我做主,我愿意用爱的趣味性教学,来完成自己的园丁事业。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要求音乐课程要力求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此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为此小学音乐课必须与时代变化相接轨不断与时俱进,不仅教师要传授知识更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审美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不应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应该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等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与教师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意识。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享受体验,这样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兴趣是趋使人活动的一种力量,学习兴趣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大自然中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不会一上来就教一首歌该怎么唱,而是先让学生凝听、感觉,再开始解说,“一首歌会分首次凝听、再次凝听和最后凝听,让学生学会本身去感觉音乐的魅力。”也可以讲故事给学生听,甚至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边边表演边讲,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吸引力,从面听进去,就融入了音乐课堂的氛围,借着这股子劲,继续填充,既而完成教学。尽可能的给学生都分配上角色,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参与进来,效果会更好。

在音乐课中创设情境,会使音乐课充满精彩、有趣、生劝、活泼的科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满足以及情感的共鸣,这样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作为教师,读书绝不能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资料,这只是小备课之需。新课改下的教师,更应该树立大备课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可以这样说,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率决定了课堂上每一句话的分量。当老师怀着一个被奥斯特洛夫斯基、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励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海德格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家营养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你一定会引经据典、激情满怀,你的课堂也一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的景象。如果我们再能把读书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读书,那么二者将会相得益彰,我们的学生就会自觉、自主、兴趣盎然的遨游知识海洋。而舞蹈更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读书让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等舞蹈形象的热爱,感染他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

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拍手或是踏步等身体参与形式来把握节奏。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是能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拍手歌》,就能很好的表现节奏。

每个音乐教学内容都能找到其趣味性的体现,只要教师积极、努力去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趣味,爱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创设良好的音乐趣味环境,愉快的学习,正确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表现出美,体验爱的享受和感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警告说:“教师是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我们再也不能在教育中为学生戴上各式各样的枷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理念,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人格去感化人格。广大教师是新时代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改革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才能适应前进中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剑芬.谈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院,2012,14(3):130-131.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第5篇

所谓趣味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学到知识和技能。作为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本身就具有情感性和趣味性特征,十分适用于趣味教学法,通过该方法的运用,不但能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这一关键理念,并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用情境创设来“引趣”

一方面,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这种感官上的单一性会使小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关于一些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难免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和乏味。而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则能够将单纯的听觉变为视听合一,并将原来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从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贴上一张大幅的白纸,并准备几只小刷子和颜料,学生们则可以用报纸折成小帽,扮演一个个小粉刷匠,很多学生都在一丝不苟的涂抹着。这正是一种对作品的还原,通过这种还原,不但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热情,还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体验。又如在学习常用力度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多编写一些顺口溜,如延长音记号,就可以编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顺口溜,然后让学生写出这种符号,可谓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互动。所以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用灵活而有丰富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用多样形式来“融趣”

音乐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相关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比如与美术的融合。教师可以引导着学生用画笔表现出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如《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教师就可以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再用画笔表现出他们听到这种的田野形象,看到学生笔下各种各样的田野,就能够感觉到学生们是在用心去描绘,而这种全身心投入的审美表现,不正是音乐教学的本质目的吗?又如与舞蹈融合。音乐和舞蹈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妹,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通过对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引导学生从肢体动作的角度更好的感受音乐作品。如《理发师》,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是理发店的老爷爷,另一个则是顾客,模拟着刮胡子和剪头发的动作。通过这种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真正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三)用多种手段来“激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普通文化课无异,都是以板书为主,最多运用一些音响设备。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今的教学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为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应该从传统中走出来,大胆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今的小学课堂中,基本都普及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制作一些相关的课件。比如在对少数民族歌曲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然后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并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进行展示,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而且还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除了多媒体手段外,还有课外采风、对话讨论等多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都可以在教学中予以广泛的运用。

(四)用声情并茂来“知趣”

这里所说的声情并茂,主要是针对音乐教师而言的,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教师有着饱满的教学热情和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及形象的示范,势必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陶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到声情并茂。具体来说,首先是情绪饱满。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只有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才能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学生们,倘若教师是无精打采的,那么课堂上也一定是死气沉沉。其次是语言生动。教师的语言应该准确生动,富含启发性,用语言艺术的魅力紧紧吸引住每一个学生,从而将教学内容生动的表现出来。最后是示范的形象。教师演奏的姿势、动作也要优美而得体,深入到歌曲、乐曲的意境中去,做到声情并茂的同时达到与体态完美的统一,从乐曲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声情、体态的美,即使一曲终了也还要有一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