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专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专注力;区域活动;研究
专注力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是区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如何在区域活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一、专注力对幼儿的影响
人们的心理活动指向于一定的事物,这就是专注力。当幼儿专心听故事、看书时,对故事、书的内容感知得非常清楚,而对周围人们的说话、活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的表现。
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专注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慢。同时,幼儿专注力的发展不仅影响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因此,注意力必须从小加以培养。
二、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专注力的优势
《指南》中明确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区域活动就是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投放材料。区域活动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全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从《指南》看区域活动,其中“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延伸到区域中的自主选择、材料的挑战性以及有多种玩法的材料,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的学习品质。很多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不能保持持久的专注力,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却能很好地“玩中学”,原因在于区域活动给予每个幼儿丰富的材料和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能在区域活动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就得以激发,因此区域活动比集体活动更适合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三、区域活动中影响专注力的原因分析
区域活动中影响幼儿专注力的原因有多种,在我们的观察和研究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1.区域位置安排是否合理。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产生无意注意,因此区域安排是否合理会对他们学习的专注力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2.学习任务是否明确。幼儿对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和目的性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会越强烈,专注力也会更持久。当幼儿在一个没有任何暗示学习任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往往会只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与材料发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行为目的是不明确的,这也将直接影响其专注力水平。
3.材料创设是否恰当。专注力的产生和保持还与学习内容以及材料有一定的关系。无论是学习内容与幼儿的知识经验距离太大还是过于简单,都会导致幼儿无法理解或毫不费力去完成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专注力水平就会明显下降。
四、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提升专注力
(一)营造环境、设置合理
1.排除干扰因素: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无关刺激和干扰,一个安静、简洁、舒适的环境氛围,能使幼儿的专注能力得到发展,可以在活动室里点缀一些绿色植物,营造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
2.合理分割区域:教室内区域活动的设置也很有讲究,在创设时可以考虑把安静区域和动感区域分割开。比如尽量减少区域相互之间的干扰,以便所有幼儿能专注地进行活动。
3.有效利于空间:区域空间的大小也能影响幼儿的专注力。区域空间不能过小,否则幼儿入区困难,容易产生冲撞,影响操作时的专注性;区域空间过大,幼儿有可能会用其他方式来排解自己的情绪,影响别人的操作和学习。
(二)材料投放、适宜丰富
区域材料是培养幼儿专注力的关键所在。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幼儿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摆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注品质。
1.满足需要:我们要根据幼儿各个阶段的兴趣需要以及他们所处的敏感期,提供符合他们水平、切合他们需要的活动内容,只有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才有机会打开幼儿专注的大门。
2.材料丰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活动起来,做到自主选择、自主操作。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容易让幼儿持久地专注学习。比如在益智区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让幼儿在完成某种材料后,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便于幼儿长时间坚守“阵地”,而不随便换区。
3.富有层次性:另外,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富有层次性的材料,使幼儿在自主选择,不断挑战的过程中培养专注力。比如有的材料可以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体现材料的层次性,提升幼儿的专注力。
(三)介入指导、把握分寸
合适的介入能使幼儿的专注力持续稳定,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巧妙点拨,使其专注力不断推进。
1.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教师的介入指导是建立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做一名特殊的观众,避免盲目介入而影响幼儿的专注性。当幼儿出现一些原因,求助于老师时,教师就要积极加入,引导、帮助幼儿,从而使活动顺利进行,以保持专注的习惯。
2.“认知结”出现时:教师常常会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为每个区域投放新的活动内容,因此幼儿在活动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其受到阻碍,这就形成“结”,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专注力的坚持。教师可以通过介入指导来帮助幼儿解开这些“结”。
3.鼓励认可: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期望也会成为影响幼儿专注性发展的因素之一。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取得进步,教师就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相信幼儿在提高自信心的同时也能发展专注力。
(四)有效讲评,多样提升
讲评是培养幼儿专注力的有效保障。多元化的游戏讲评能积极促进幼儿专注习惯的养成。
1.讨论、探索式:围绕主题活动或者区域活动所投放的材料,设置或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和讲评,使幼儿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认识,提高学习的专注性。
2.参观、展现式:可以通过展现作品或者视频回放,以及参观的形式,互相交流积累学习经验,分享成果,幼儿不仅获得成功和自信,专注力也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体智能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21-02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强有力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型人才。作为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幼教人才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体智能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培养出的幼儿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造成幼教人才资源的流失。这是与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实际应用技术性人才目标相背离的。同时,随着幼教市场人才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幼儿家长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希望孩子能在体智能等方面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这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进一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以幼教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合理体系,从而为培养复合型的幼教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概念
体智能。顾名思义,体是体能、体力,智为智力、智能,能为人能。就是透过身体活动,运用一种或多种游戏来提升幼儿的基本能力。体智能课程也就是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活动技能来达到促进幼儿体力、智力、能力的提升,体能方面如我们的课程安排了许多的走、跑、跳、爬等运动,幼儿在课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能锻炼;智力方面如幼儿可以拿着迷你绳变成大象的鼻子、猴子的尾巴等各种小动物肢体,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潜能,让他自己去想象,自己去思维。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教师责任心不高。鉴于中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很多老师对中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是不能相比的。中职学生几年以后要进入社会,学生毕业时能够顺利拿到一张毕业证就可以,有这种观念的存在,直接导致教师责任心不高。而每天的教学只要完成自身任务便可,至于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的多少,则不是教师所关心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更是一句空谈。
2.重视文化课,忽略体智能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体智能课程的学习也不可或缺。但在我国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中,体育、舞蹈、游戏等体智能课程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认为体智能课程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教授学生游戏等活动是在“不务正业”。殊不知,我国在教育早期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其他,只会造成学生畸形发展。没有强壮的体魄,优秀的品德,健康的思想,接受再多的知识也是徒劳的。假若学生毕业从事幼教职业,却发现自身所学在幼儿园完全无用武之地,既造成人才的浪费又阻碍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岂不叫人痛惜。只有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才能培养更多的幼教人才。
四、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1.强健幼儿的体魄。此所指的强健幼儿的体魄,并不是指强身报国,或是以选手般的训练方式来从事幼儿体智能课程教学;而是希望以内在加强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心肺能力,刺激体内神经的传导;外在则运用身体的协调能力将肌力、敏捷性、平衡感、巧致性、柔软度、韵律感、瞬发力等,以及配合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前庭平衡觉等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项目相互结合,来学习走、跑、跳、踏、踢、丢、抛、接、拍、打以及攀爬等简单到复杂的动作,使幼儿能有体力应付日常生活之所需。
2.激发幼儿智力潜能。好动与爱玩本来就是幼儿的本质与天性,学龄前的幼儿绝大部分的感觉与知觉,均是透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幼儿在身体的运动游戏当中,透过模仿、想象、过去的经历与实际操作的学习,变成主动或被动的学习环境与机会。这对于幼儿脑部的发展与体内神经系统间的传导,有着很大的影响。
3.体验团队生活,增强合作意识。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需要众多小朋友的参与。小朋友虽然对游戏活动十分期待并且充满激情,但也不能随心所欲,需要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进行。教师让儿童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是处在一个团体之中,需要和其他小朋友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游戏。久而久之,儿童不但体会到在游戏这个团体中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儿童的合作意识,进而为幼儿将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研究
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为幼儿教育培养幼教人才的重任,不能忽视,必须面向幼儿教育的实际,放眼未来,积极进行体智能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1.转变中职学前教育体智能课程设置的观念。
(1)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就是要适应幼教市场需求,想幼教市场之所想。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为幼教之所需,就要求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幼教需求而展开,主动适应幼教市场结构的变化,大胆进行教材革新的尝试与探索,幼教行业共同修订完善课程标准与教材,同时将技能考证教育有机融入其中,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及时地反映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实现课程设置与幼教岗位对接,使学生在毕业后即能迅速上岗,为幼儿园所用。
(2)重视技能课,强化基本功训练。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以满足幼儿教师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由幼儿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又是幼儿素质的必然要求。
2.增加学生实训的机会。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首先,可以增加活动设计类课程,让学生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状态。其次,增加技能实训课的课时,保证学生有着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主要包括舞蹈、美术、音乐、钢琴等,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要靠学生的不断练习和实践来完成的。最后,要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和机会。实习是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桥梁,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教育见习实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去适应学前教育工作。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见习实习模式,实行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的形式。
3.体智能课程体系的版块化设置。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分科设置,这种单一的课程模式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因此,根据目前幼教市场的就业情况,将课程体系按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成文化知识岗位、体能岗位、智能岗位三大课程版块。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各课程版块都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更大,一方面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享有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另一方面使得某些课程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能够通过选修其他课程,获得足够的学分,顺序完成学业。这样设置使教学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每个版块相对独立,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获得一项职业岗位能力。
文化知识版块是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训的一类课程。主要包括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文学、幼儿英语、幼儿园管理、音乐基础、美术基础、幼儿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应用性特征,专业基础课作为专业课的基础,其门数、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苛求理论的完整性,而是突出理论的应用性,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课程的一些操作原理和操作技巧,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体能版块是对学生进行体力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鉴于现在很多学生日常缺乏体育锻炼,健康状况差强人意,稍微加大体育活动的强度,身体就承受不住,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扩大教学范围,如纵队列(队形练习)、热身操及舒缓操等,还可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增强百米走、三十米来回往返跑、五十米短跑、立定跳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每两天一次的体育课程设置为每天一节课,这样不但适应了幼儿园的教学实际,还增强了学生的体魄,两全其美。
智能版块是针对学生所要求的职业技能设置的一类课程,凸显其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包括教学技能模块(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实施、活动评价)、舞蹈技能模块(舞蹈表演、幼儿舞蹈编排)、美术技能模块(儿童画创作、手工教学、教玩具制作、环境创设)、音乐技能模块(钢琴弹奏、声乐演唱、儿歌伴奏)、语言技能模块(普通话、幼儿教师口语、故事表演、儿童文学创编)等,只有幼儿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幼儿带来多彩的活动,更好的开发幼儿智力。
一、必须明确幼儿园教研工作的任务
首先,组织教师们学习有关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法规、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并组织讨论以加深认识。例如:分组学习以及各种观摩等;
其次,针对幼儿园的实际,尤其是针对存在的问题,选择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使教研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这是教研工作的一项重点。如:我原所在的幼儿园的区角的布置及利用一直没有抓好,搞了几年总是一个样,利用率不高,近乎摆设。针对这种情况,园领导选择了对区角活动研究的课题,让教师们去探索活动角的分类,每个角布置些什么,哪些材料使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的,怎样指导活动角的活动等,并归纳出相应的经验或认识。
最后,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系统的总结。深入于实践之中,是教师们的优势,那么如何使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呢?这就要组织教师们进行深入系统地总结,边总结边研讨,相互促进,这种总结也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审视。在总结中,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及不足,寻找出一些工作规律,以便更好地工作。
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途径是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搞好教师的业务学习,要做到“三有”,即有目标、有内容、有步骤,使教师人人心中有数。
1.将专题研究的理论学习融入其中
以往开学时老师自己订计划,学期结束时写总结,结果每次我都感到没什么可写,也不知怎么写。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搞专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平时忙于日常工作,无暇顾及专题研究。因此有计划地安排一些专题理论学习,一方面可帮助教师学习和掌握一些教科研地方法,同时通过定期学习交流,了解教师的难点所在,操作的困难之处,在此过程中,有的放矢补充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敦促老师把专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实施自己的研究计划,不断地收集、积累、分析专题素材及资料,使专题落在实处;
2.将对外观摩教学内容及日常教研活动内容融入其中
把学习和操作研究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必须吸收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应该吸收优秀的教师的教学经验,直接进行教学观摩,并吸收和借鉴观摩来的教学内容,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业务。在日常教学内容上,提倡以游戏为主,在玩中学,而不是强调识字、做数学题;在教育形式上,要多一些肯定和期望,少一些训斥和冷落;在教育方法上,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幼儿做出榜样。因此彼此在教学中内容和方法,都可以作为业务学习、相互提高的内容。这样的学习看的见,摸的着,也起到了为实践服务的作用,发挥了业务学习的实效性;
3.将有关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内容融入其中
针对教师业务素质中的薄弱点,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方矢。如:园内为了提高每位教师的各方面技能技巧,组织老师们进行各项园本培训,开展各种竞赛,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提高每位教师各方面的技能技巧。
三、做好保育研究工作
长期以来,不少幼儿园一直把教育工作看做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因此,研究的内容只限于教育方面,忽视了对保育的研究,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而事实应是研究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既要研究教育,也要研究保育,这与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工作原则是一致的。
1.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幼儿的保育工作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接班人能够健康成长
幼儿年龄小,生活能力差,每天的吃、喝、拉、撒、衣、学、住、行,事无巨细,要做好保育保健工作,教师应该“奉献一颗爱心,做好三个‘保’字”。“奉献一颗爱心”就是把自己的爱献给幼教事业,献给幼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心,“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也不能成为教育”。“做好三个‘保’字”,即保卫生,保安全,保好习。保卫生就是对教室和玩具要及时进行消毒,做好进食前后的清洁工作……保安全,就是当发现幼儿带有弹子等危险物品时,即劝其拿出,让家长带回或代为保管;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妥善处理……保好习,就是要求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进餐习惯,午睡习惯,言行习惯……
2.创造良好的集体保育氛围
发挥幼儿群体或集体的影响力,同时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伙伴间交往,共同活动和游戏的机会,发挥幼儿伙伴之间相互激励促进作用。而且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它给予幼儿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物质氛围给幼儿以刺激和印象是具体的,而良好的物质氛围是以安全为前提条件,这一点非常重要。营造集体氛围对幼儿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里,教师之间的亲善和睦,敬业爱园,同情助人,便给幼儿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3.评价引导有机结合
【关键词】美术教学;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情趣
一、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主张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巧创作作品的能力,而不必非要用他人规定的样式和方法。其用意就是强调美术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造就有创造力的人才。
二、研究的过程
(一)专题界定
本专题研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借助这题材入手,通过幼儿自由造型,富有童趣的想象,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进行创造性表现,从而使幼儿的求异思维、想象能力等得到培养。
(二)理论依据
《纲要》中指出我们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三)研究目的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四)研究原则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①生活化原则;②启发性原则;③赏识性原则。
(五)研究的方法、对象与时间
1.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是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2.研究对象:本园中、大班
3.研究时间:2009年4月――2010年7月
三、研究的实施具体措施
(一)前期工作
1.提高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前,自己先要学会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做好儿童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3.提供资料让家长、幼儿共同成长,提高审美能力
(二)实施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幼儿欣赏水平
美术欣赏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美好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我园在进行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时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1、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来增进幼儿的理解力;2、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提高幼儿表现能力。
(三)设置教学情境激发想象
1.用音乐激发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和抒情性,因而使人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旋律,让幼儿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
2.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绘画与文字是同根。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给幼儿一定的审美想象,让文学语言表现的形象呈现于读者想象的空间中,让文学作品中的对象在头脑中产生,达到再造想象的目的。
3.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欲望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生动、灵活、有趣的语言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使他们乐于参加美术活动,幼儿借助轻松、大胆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创造适宜的美术环境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调动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
(四)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必须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入手,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尝试新的探索,这时我们就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时刻注意对幼儿进行绘画兴趣的培养,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五)积极正确的评价幼儿作品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渴望得到赞赏的心理比成人更强烈。然而,幼儿绘画的潜力各有不同,教师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摸索改进的工作,一年多时间的实践研究只是一个开头。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上还是孩子的成长上,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靠美术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各科教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一起挖掘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作用,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五、问题与思考
一年来,我在专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寻找问题,思考对策,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1.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性高,但缺乏深度,学习不够自觉,知识面不广。往往出现为专题研究而学习,存在要干什么学什么,从学习内容上看,对操作性的知识爱学,学会快,对理论性的知识不求甚解。为此,我要做到周周集中学,天天要自学,月月来交流,做到既经常又深入。
2.对资料积累和分析不够重视。往往出现有行动无记录,研究痕迹缺损,对检测数据资料缺少保存意识(初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不够重视等,这是我今后研究工作需改进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多种教研培训,促进保育认知
专家引领 为了丰富新教师对幼儿保育知识的认知,开阔新教师的工作视野,促进新教师不断学习更新保育工作知识和理念,幼儿园开展了保育知识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活动,邀请经验全面的多领域专家为新教师开展讲座。如:邀请妇幼医院的儿童保健专家进行儿童保健、意外伤害、安全护理知识专题讲座;学习《纲要》《指南》内容精神,进行“保育工作职责”“保育工作一日活动安排”等内容的培训;邀请注重育儿保健、经验丰富的家长进行幼儿生活护理的经验分享活动……同时,幼儿园还根据新教师自身保育工作特点,专门制定了外出培训计划,让新教师走出去、带回来,将学到的保育知识在幼儿园内进行二级培训、巩固和共享。
专题研究 幼儿园结合生活课程特色,对新教师开展幼儿生活活动专题研究,从幼儿生活活动、健康教育着手,组织新教师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主题研讨,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制定出不同年龄幼儿每个月的生活活动评估内容以及细则,通过自评或者互评的方式进行月评估。如:小班幼儿制定剥鸡蛋、穿鞋子等,中班幼儿制定掖衣服、自取餐,大班幼儿制定整理床铺、使用筷子等。根据评估结果,对自身及班级幼儿的保育工作进行梳理和调整。
结对实践活动,强化保育意识
名师带教团互助学习 幼儿园将名师带教团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进行结对带教,通过对师傅的保育活动展示观摩、实践模仿、引领指导等内容,不断强化新教师的保育意识,促进自身保育经验的提高和积累。在名师带教活动中,结对师傅要每天跟进新教师保育工作实施情况,及时地给予指导和点评,促进新教师保育水平的迅速成长。
园领导结对跟踪指导 为了帮助新教师保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园领导也开展结对跟踪指导工作。在跟踪新教师一日活动过程中,园领导认真观察新教师在入园晨检、早操、餐点、午睡等各环节的组织情况以及幼儿发展情况并做详细记录。在跟踪反馈过程中,指导新教师要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保育意识,通过简单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自己的保育质量。
项目流程管理,提升保育经验
参与项目管理 幼儿园以项目管理为途径,将保育工作作为项目研究内容,带领新教师参与制定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的项目研究和方案,在实施和反思学习的过程中累积经验。如:在蓝天户外游戏项目组中,组长带领新教师进行“户外活动保育护理小策略”的研讨活动,一起设计了“爱心护理架”,在护理架上摆放着擦汗小毛巾、遮阳小草帽、补水小水壶、急救医药箱等材料,当孩子出现出汗、口渴、擦碰等情况时,解决孩子的保育难题。
在“生活活动研究项目组”,老师们就园所开展的“共同关注”“每天一个拥抱”等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每天的爱心拥抱中不仅给孩子心灵上的关爱,肢体上的抚触,还要通过拥抱、接触来感知每位幼儿体温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将幼儿身心发展的保育工作关注细节、落到实处。
W习生活环节流程管理成果 幼儿园在多年的保育生活实践研究中,将重点的午睡、进餐两个环节作为幼儿园专题项目,进行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创新经验。为了让新教师对经验进行传承和实践,幼儿园将手册发放给新教师,组织新教师集体学习、观摩学习。
如:《午睡环节标准流程》,明确午睡环节教师的职责要求,在幼儿睡前、睡中、睡后三个环节对教师职责进行明确的细化分工,并要求新教师做到三细心、两及时、三保证,根据“体弱儿”“红牌儿”“多尿儿”“普通儿”午睡区域,合理安排幼儿午睡床位,教师通过摸额头、试体温、看脸色的变化等对不同的幼儿进行特殊护理。《进餐环节标准流程》规范组织幼儿进餐环节,科学有策略地进行个别指导,创设班级“爱心餐桌”,关注过敏体质幼儿、挑食的幼儿以及身体不舒服的幼儿进餐时的食欲及食量,并进行记录和追踪等。《一日活动人数清点》严格按照人数清点流程进行幼儿人数的清点,分别有:早操前后清点、户外活动前后清点、午睡前后清点、离园前清点,每次的清点活动教师都对班级幼儿人数的变化对每个孩子的活动行踪及安全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