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等院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255-01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强调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与关注不断增加,从而我国高校招生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和增加,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祖国更好的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但不可忽略的是,同样也会带来一些烦恼,如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化学物品的频繁使用、实验室的空间逐渐狭窄等问题,导致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容易对人体、环境以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能够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安全保障[1]。
1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和制度,但对制度的管理和完善上并没有加强重视,从而导致安全管理体制呈松散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来有效的保障实验室的安全。科技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很多高校并不能很好的利用现有资源去建立细化的安全管理体制,致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易引发安全事故[2]。同时还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力度的不断降低,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实到现实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导致实验室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1.2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现阶段教学过程存在不少教师重视教育质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从而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发生许多安全事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不到位,大多数安全管理人员存在侥幸、麻痹心理,故而对宣传安全教育与预防知识的工作并没有加以重视,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预防知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时,缺少相应的安全应急处理能力,造成的影响较大[3]。
1.3实验室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教育政策的大面积推广,学校对招生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视力度较大,对于实验室安全设施方面投入较少,主要表现在:其一是实验设施方面,没有进行更新换代,还在使用陈旧实施,故而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其二是化学试剂和药品的摆设方面,无特定的摆放环境,易造成危险指数不断上升;其三是实验室建设存在大量问题,缺乏相应的环保设施,无法妥善处理废液、过期药品等问题,且实验室跟不上招生扩张速度,设备安全操作距离不够,频发安全事故。
2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
根据实验室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不断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主要依赖于国家有关高效安全法规以及学校的管理规定,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准确依据情况来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并将损失降到最低,促使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落到实处,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安全管理作用。
2.2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应以预防教育為主,收集以往药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应急处理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告知学生与老师。将安全知识、安全制度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纳入安全教育范围,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师生员工履行药学实验室安全医务的自觉性,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3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力度
学校不仅应当重视招生力度,同样也要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密切关注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实验设施,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同时也应当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满足实验要求,还用当设置相应的试剂柜、药品柜,合理摆放相应的化学试剂和化学品,不断充实硬性条件,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为师生进行实验提供安全保障。
2.4坚持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制度的有效建立,督促广大师生严格遵守并执行,坚持执行安全检查制度,严格坚守安全第一的原则,切实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重视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解决,重视安全检查力度,能够有效促使安全质量的不断上升,从源头上遏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2.5培养师生应对事故能力
学校要高度重视事故预案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根据药学实验室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危机处理机制和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师生应对事故能力。学校也可加强安全演练次数,不断提高师生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保障师生充分掌握事故应急方法,能够及时自救,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减少对社会以及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
关键词:幼儿 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在幼儿生活状态下,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诸多,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有意外事故,有幼儿园安全设施不全,还有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等等原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指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摔伤、烫伤、误食等事故,意外事故主要指自然灾害或社会危害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导致幼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是幼儿安全意识不高且自我保护能力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1]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近年来,社会非常关注儿童的安全,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所有学校都采用了各种适当的手段,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然而,目前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幼儿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发生在学校的各种不安全事故屡见报端,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杀手。
2006年,由于幼儿园的事故频发,教育部和公安部等10个部门发出《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是第一个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是第一个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办法》全面地对校园周边安全管理职责,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其他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都做了详细的要求,并强调校长负责制,门卫制度,校外人员登记或验证制度建设,其中包括幼儿园学校安全方面。采用该《办法》来解决幼儿园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对确定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履行学校的管理职责,指导学校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学校依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二、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 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安全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说明幼儿园安全责任意识不够,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幼儿园安全制度不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如有些幼儿园门卫管理不当,责任心不强,幼儿趁门卫不注意,溜出幼儿园而走失。又如,有些幼儿园食堂卫生工作不到位或者食物不符合标准而导致幼儿食物中毒。这些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当前有些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尚不健全,幼儿园虽然有应急预案,但操作性不强。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包括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演练活动开展不够。[3]
2. 设施设备存在不安全隐患
幼儿园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如大型玩具年久失修,存在不安全隐患,而幼儿园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消防设施也存在落后、陈旧,消防器材不足,消防通道不符合要求等多方面的问题,这类问题同样长期存在着,且并未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3. 幼儿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差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安全知识经验,识别危险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加上活泼好动、好奇、好探索,在活动中对危险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如幼儿在跑来跑去时,对迎面跑来的其他幼儿却不知要躲闪。有的幼儿在骑木马时,不顾坐在后面的小朋友,自己突然走开等,都是幼儿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后果的表现。
三、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风险,完善安全体系,使幼儿园成为真正放心的儿童教育基地,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幼儿园各个环节安全措施的加强,以下是笔者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便是要加强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危险的时候知道如何进行基本的自救行动,联系相关的政府社会机构,这些老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进行渗入,并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比如绘画课上,绘出警察叔叔的形象,并告诉学生在危险的时候可以拨打110,还有120、119等其他号码,可以结合这种方式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从而牢固他们的安全知识。[4]
2构建安全体系,加强保护工作
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幼儿园方面需要加强安全保护工作,招用更多的安保工作人员,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同时,幼儿园也应该积极征求政府及社会机构的合作,比如联合当地派出所进行紧急状况的联动,并在校设立民警值班室,从而真正解决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
3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幼儿园保健室和幼儿园食堂,同样需要幼儿园方面进行认真的负责与监督,保证儿童的医疗安全及食品安全。由于儿童的身体状况同成年人相比较为脆弱,因此,当儿童患病时必须做到及时诊断,并监督儿童的用药,才能够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此外,关于幼儿园食堂,幼儿园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对餐具卫生、食品卫生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管理,控制集体中毒等事件的发生,并定期邀请卫生单位前来检验,确定食品卫生和用餐卫生。
4优化教育团队,杜绝教育暴力问题
幼儿园虐待问题慢慢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质疑,因此,幼儿园方面必须做好对幼儿园教育团队的管理和优化工作,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在幼师招聘时,将幼师个人素质放在考核选拔第一位,幼师个人素质问题是导致虐待事件的关键。其次,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幼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幼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素质的养成,转变幼师的不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再从根本上杜绝教育暴力问题的发生。
总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应让幼儿懂得面对危险要如何处理。以上策略的实施,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将得到较大提高。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不仅使家长放心、教师宽心,更使孩子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增强安全意识,为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打下扎实基础。当然,幼儿的安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形成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安全教育氛围,使它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炳珍. 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 教育科研论坛, 2008 .
[2]杨桂芳. 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之策略[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师生人数迅速增长,高校饮食安全问题便更加凸显。关于校园饮食安全的研究也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武新胜(2007)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分析加强高校饮食安全管理的重大意义,通过饮食安全管理打造和谐校园;白志军(2007)认为加强学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学校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是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的基础;廖文科(2009)通过分析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提出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若干对策;庄新华(2010)从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分析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综观相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分析校园饮食安全存在问题的文献居多,而且大都比较零散,真正涉及高校饮食卫生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一高校饮食卫生安全存在问题的表现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但是近些年来高校食物中毒事件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高校师生俨然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发人群,这不得不令人担忧,饮食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高校的安全稳定。虽说饮食安全表面上看起来具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后勤部门处于学校教学部门的附属地位,学校领导往往并不真正重视饮食安全的工作,而同时当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许多因素都容易危害到师生的饮食安全而难以解决。从就餐环境来说,学校食堂安全隐患高,部分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不讲究卫生,不勤洗手,口罩也不佩戴或佩戴不规范,容易产生细菌感染;有的食堂硬件设施陈旧、破损和老化,功能分区不合理、不明确,食品加工制作流程存在交叉污染;也有食堂缺乏完善的餐饮具消毒、保洁设施,在消毒柜或专用保洁柜内放置私人物品或杂物,餐饮具消毒、保洁形同虚设;食堂食品原料、生产和加工存在一定的隐患,餐厅卫生管理容易产生漏洞。从饭菜质量来说,很多同学认为食堂饭菜变化小,荤菜分量少,难以保证正处在成长黄金期的大学生的营养需求,很多同学在饭菜中吃到过诸如虫子的异物,甚至有同学吃过变质的饭菜。这些现象都容易导致师生对校园饮食安全的不信任。
二建立维护校园饮食安全稳定的保障机制
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基础,而学校的安全稳定又离不开校园环境的治理,学校的安全稳定与校园环境治理的质量共同制约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通过校园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从而达到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环境的目的。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校园饮食安全首先要从加强思想认识做起,学校各方面应该积极倡导,同心同德,不断推进和完善校园饮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把校园食品安全放在一定的思想认识高度,形成重视饮食卫生安全的观念意识。在后勤中心、团委、学生处、校医院等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下,依托校学生会,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并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学生建议,并通过他们把有关信息反馈给全校学生,从而树立师生的健康饮食理念,提升师生科学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第二,促进学校各个部门的协作管理,明确责权关系。高校应加强对食堂的组织领导,建立立体化的监管模式,建立以分管校长为首的、各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各餐饮单位具体实施的监管模式,建立安全工作制度,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与责任部门负责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校领导的参与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职责,通过保证至少有一名高校领导分管后勤服务工作,做好后勤服务的协调、建设与规划等工作。明确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工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进一步分解细化,并按一定区域划分若干个安全监管责任区,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负责责任区的安全工作,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考核”机制,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安全监管和责任体系。坚持后勤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服务中心地位,加强后勤部门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网格化依托统一的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各餐厅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安全卫生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它的主要优势:(1)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3)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处理、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控管理,使得各方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避免职责不清造成实际工作中的障碍,构筑全方位、多角度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是全面落实饮食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后勤部门应充分发挥饮食安全管理的主体作用,积极贯彻“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一是坚持贯彻“安全第一”的采购原则。采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严格执行索证、检查、验收、货源比较等采购制度,加强对供货商的管理,凡是学生食堂的米、面、油、肉、蔬菜等大宗物资,均要在获得准入资格的企业中进行招标采购,必要时到供货企业生产现场,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可信度进行调查,从根本上降低食品采购风险,保证餐厅所采购的原材料安全卫生,并与供货商签定卫生安全责任书。确保各项食品原材料从源头到入库均具有源头可溯材料,切实有效严把食品安全关。完善供应商台账及食品原材料索证管理,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认真查漏补缺,把工作做深做细,认真做好账本。深入食堂内部,加强交流,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方法。积极重视市场调研,成立价格调查小组,定期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价格不断调整饭菜供应价格,降低成本。定期向食堂提供价格预警和通告,节约经营成本。二是建立全过程监控的基本工作机制,定期进行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注重整改实效。按照高校食堂用餐卫生管理的要求,建立食品采购、储藏、加工、供应等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构建贯穿于饮食全过程的安全保障链。首先加强对社会餐饮企业经营的食堂物资采购质量监控,同时加强食堂安全保卫与管理,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出食堂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对餐厅的安全、卫生、剩饭剩菜和食品留样监督检查,定期查看各餐厅后场、用餐区域、库房、凉菜制作间等,查看食堂现场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库房、冰箱内食品原料是否规范摆放,检查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工序及记录是否相符,查对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台账及添加剂采购、领用、保管、登记是否详尽完善,调查了解食堂饭菜是否按照要求报批和公示价格,是否按规定确保供应。明确各加工环节的检查、操作规范的责任人,促进食堂饮食卫生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不断创新提高,加强饮食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来实施管理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并及时反馈有关结果,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同时利用对HACPP等相关食品卫生控制知识的认识,依据HACP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定食品采购、食品烹饪等关键控制点,并集中力量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干预,保障食品关键环节的安全。
第四,优化后勤员工队伍,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及卫生部的学生集体用餐监督管理办法,实行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技能和服务水平,树立后勤服务员工的良好形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生产人员不仅仅应当满足健康状况合格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五,建立应急食品安全处理机制。食品从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各环节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积极妥善处理,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明确责任主体,严肃追究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责任人,做好善后工作。对处置突发事件成绩显著的个人,可给予奖励;对处置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应当严肃追究其责任。
参考文献
[1]武新胜.从构建和谐校园看高校饮食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07(29):206.
[2]白志军.浅谈高校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J].管理教育,2007(7):74-75.
[3]庄新华.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及应对措施[J].教育研究,2010(21):31-33.
[4]廖文科.我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5):7-8.
[关键词]大学生;假期安全;联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34-02
[作者简介]焦帅 1987― ,男,河南洛阳人,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助教。
一、大学生假期生活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大学生的假期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寒暑假之外,还包括国家规定的其他法定节日,在校大学生整年的放假时间一般在180天左右,约占整年总天数的50%。在假期,特别是寒暑假这样的长假期,学生可自行利用的时间充足,根据学生的动态大学生的假期生活可以基本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留校型。为了参加考研班学习和其他专业训练,部分学生会选择留校“充电”;有的学生为了在假期勤工俭学也会选择放假留校打工。2.外出型。在假期当中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外出旅游或者去外地打工。3.社会实践型。为了学以致用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部分学生会参加志愿者服务团队和其他学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4.返乡型。学生中的大多数,特别是没有考研和就业压力的低年级学生在放假后就直接回家。
二、学生假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假期,大学生暂时脱离了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呈现出了随意性强和自由度高的特性,无论学生选择何种类型的假期生活,都会由于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出现安全隐患,导致大学生遇害事件屡屡发生。
实例1:2014年8月,重庆20岁女大学生错上陌生人的车后,失踪多日。通过重庆多地警方联合侦办,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8月19日晚上9时23分,铜梁区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铜梁”“警情通报”,称铜梁女孩高渝搭乘陌生人车辆失踪后,已经证实被人杀害。
实例2:2014年8月,苏州吴江19岁的女大学生高秋曦,从苏州前往南京时突然“失联”,家人和众多网友多方寻找半月余,仍未有高秋曦的下落。2014年8月27日晚,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发微博称,吴江女孩高秋曦因抢劫遇害,犯罪嫌疑人已经落网。
大学生处于迈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抓好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大学生假期管理力度,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实现学校对大学生的全程管理,才能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大学生假期管理的建议
一 留校型大学生假期管理建议
为了做好留校型大学生假期管理工作,特别在寒暑假期间,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管理:第一,在假期开始之前就要求每个学生登记假期去向并留底备案。对于假期选择留校学习和打工的学生,在放假前就应该通过电话及时联系学生家长,确保学校和家长掌握信息的一致性,家长知道并同意学生留校的应向家长强调学生假期安全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家长假期监督学生动态及安全。家长不知道或者不同意学生留校的应阻止学生假期私自留校并通知学生家长及时将学生带回家。第二,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假前各学院可统一组织留校学生学习安全防范知识并通过考试等手段考查学生关于安全防范方面的认知程度,同时要求学生签订留校安全承诺书,通过安全防范知识考试并签订留校安全承诺书的可办理假期留校手续,否则不予受理。第三,在学校寝室安全方面,要求每栋寝室楼的楼管严格检查出入楼层人员的证件,要求值班楼管按照学院上报的留校学生名单及寝室号检查学生寝室用电防盗情况。第四,假期期间设值班教师,要求值班教师深入学生寝室之中,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大学生遇到的问题。
二 外出型大学生假期管理建议
外出型大学生分为外出打工和外出旅游两种情况,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规模性事故,禁止学生组团外出打工和旅游。但对于个体性打工和旅游的,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可通过以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在假期开始前要求做好学生假期去向登记并留底备案,对于外出打工和旅游的学生要更加注意,在学生离校之前就应该提前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对于已经知道并同意学生外出打工和旅游的学生家长,要强调学生假期安全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假期监督学生动态,保证学生安全。对于不知道学生计划去向或不同意学生外出旅游和打工的学生家长,学校应该在学生离校之前及时将学生拦截下来,制止学生外出并要求学生家长及时到学校将学生带回家。第二,在学生离校之前,对外出旅游和打工的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通过案例提高学生们的警惕意识。
三 实践型大学生假期管理建议
为了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少大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为了确保参加实践的学生的假期安全,可通过以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要求每个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认真上报人员信息,实践地点、当地联络人,实践时间段和实践后各个队员的去向。第二,在社会实践团队中选择可靠的人员担任队长,并通过教师―实践团队队长―队员这一链条进行每日的实践人员情况统计和汇报。第三,社会实践结束后,再次核对学生的去向及返程时间,通过电话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学生情况,做好学校和家长的衔接工作。
四 返乡型大学生假期管理建议
绝大多数的学生放假后都会选择回家。但是在假期,学生家长也会由于工作原因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班级内部的管理体制,通过“辅导员 班主任 ―班长―寝室长―学生个体”这一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对班级进行内部管理。
参考文献:
[1] 叶涛.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 3 .
[2] 李龙辉,黄俊虎.大学生暑期留守族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 2 .
[3] 丘志君.浅谈如何创新大学生假期管理工作[J].创新:深圳,2008 4 .
一、思想认识到位
充分认识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年以来,遵照上级指示,多次召开会议,动员、部署、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要求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高度重视校园和学生安全,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要求,把“零事故”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目标,把“零责任”作为工作要求,全区教育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提高了认识。
二、机制建设到位
坚持以机制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推进学校安全工作。
(一)形成了学校安全工作流程化管理机制。用制度落实校园安全相关条例、法规要求,做到在校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对涉及安全的工作有检查发现、有信息反馈、有整改落实、有事后监督、有总结验收,筑牢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体系。一是制定了《区教育系统安保工作条例》、《区教育系统关于健全完善校园内部安全保卫机构的实施方案》等,在学校安全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安全演练以及考核和奖惩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全面推行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形成“安全人人管、人人抓安全”的工作机制。三是制定了《学校安全档案管理基本要求》,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痕迹化管理。四是制定《区教育系统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及办法》、《区教育系统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经常性督导检查细则》等,对安全考核增加全年过程评价考核等内容。
(二)健全完善“三维互动、层级调控”学校安全运行机制。健全学区定期交流互督互补机制,及时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开展安全政策法规知识宣传,调度部署工作,交流安全工作经验,做到学校、学区、全系统安全工作“三维互动”;制定《区教育系统安全培训、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组织工作调度会和安全培训,实现对各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层级调控”。
(三)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编制《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学校优秀安全预案,指导各学校幼儿园修订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防汛、地震、防范暴力侵害事件等相应的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并实行应急工作联络体系,及时向学校领导下达预警信息。
(四)加强师生心理监护机制建设。注重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监护,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发挥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强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了《加强学生心理监护,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课题研究,全区市级子课题9个,区级子课题达35个,基本覆盖各学校。
三、安全教育到位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齐安全教育课程。指导学校将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学期课程教学计划,做到教材、效果、手段、途径四落实。
(二)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教育氛围。落实校园“三有一开展”,要求学校有固定的安全教育宣传栏、关键部位有警示语、有疏散逃生示意图,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主题团队会、社会实践等契机,通过举办法制报告会、开办消防知识讲座、开展学校社区安全文化互动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汛、防雷、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教育。目前,全系统共聘任法制校长、法制辅导员120余人,有力促进了法制教育的开展。同时,要求各学校、幼儿园落实家校联合体的安全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和家长委员会,对家长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普及中小学生安全知识。
(三)积极开展安全避险和自救演练。今年以来各学校幼儿园积极开展了消防、地震逃生、防踩踏、紧急疏散等各种类型的演练活动400余次,参加演练师生10余万人次。演练中有专业指导、有演练预案、有过程检查、有事后总结、有信息反馈,切实提高%了防范风险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队伍建设到位
将安全培训列入干训、师训和校本培训计划,今年上半年,组织全系统教育行政干部和安全管理干部350余人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远程培训班,9月份组织开展了100余人的分管领导校园安全专题培训,并定期以会代训,对全系统安全管理干部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同时,指导学校积极开展全体教职工、新教师、班主任、安全干部等分层面的安全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教师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有力地推进了教育系统安全队伍建设。
五、安全管理到位
(一)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制定《区教育系统学校保安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跟进措施狠抓落实。目前,全区各学校幼儿园全部按要求配备了专业保安人员计140人,内保人员238人,配齐了摄像头、报警器及各类警械设备,城区学校实现了与当地公安机关监控联网,人防、物防、技防已全部到位。并通过与学生家长加强信息沟通、成立校园警务室、加强与学校所在社区治安等部门的联系等形式,不断细化校园安保工作,形成了保安持证上岗、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家长维护、社区参与、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派出所干警保障安全的全方位校园安保体系。
(二)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实行学校安全日志制度,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电子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联合多部门、多科室先后组织了10余次全方位多形式的安全工作大检查,共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00余份,有效治理了安全隐患,确保了校园安全。
(三)加强安全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校舍安全、楼道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管理措施,消除学校安全管理的“真空地带”,把好学校安全关。
六、周边治理协调到位
制定文件、措施,建立了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各学校、幼儿园及时将学校及周边影响师生人身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的问题按照成员单位职责通报到各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治。今年以来,主动配合公安、卫生、交警、消防等多部门集中开展了多次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和联合检查,与区公安分局联合开展了“防范知识进校园”和“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现场会”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七、存在问题
由于当前各类社会矛盾复杂多样,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自身防卫能力低,校园安全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校园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校安全管理干部人员的工作素质、业务能力等急需进一步得以提高,建议学校加大安全干部人员综合素质的整体培训力度,尽快提升安全工作水平、效率和执行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战斗力强的学校安全干部队伍和内保队伍。
2.区属学校和农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有一定差异,如三防(人防、物防、技防)配置差异较大,建议农村学校进一步加大对三防的配置力度,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间断地开展学校安全自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平安和谐的良好环境。
3.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凝心聚力,激发广大安全管理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时效性和创新性,提升科学发展管理服务水平,建议各学校不断探索建立符合学情校情的安全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强力推进学校安全工作持续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