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学习体会

初中物理学习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学习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物理学习体会

初中物理学习体会范文第1篇

一、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

我们知道,物理课是初二年级开始的一门新学科,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但是,若这种新鲜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新奇上,老师不及时深化,那么这也将是教学的失败。所以,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作为老师而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做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引入到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器材中。

例如:在九年级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学们熟知的、普及性非常强的代步和运载工具――自行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补充力学原理在自行车上的应用的例子,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自行车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小窍门。如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还有脚踏板等处均采用滚珠轴承以减小摩擦。自行车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脚踏板套、闸把套等;还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等等。

二、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物理教学新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有一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过程,能学会简单的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并在其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能及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利用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形成自己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并能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意识,还能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下设计实验,或者根据课外的资料,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加强学生物理实验动手能力。例如:塑料饮料瓶上扎上几个高低不同的孔就成了液体压强演示器。玩具激光笔可用来做光学实验。用玩具放大镜和硬纸板可制成小照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照相机的结构。当学生用漆包线、铁丝和磁铁制成的小电动机开始转动时,他们的探究兴趣就更高了。如铅笔、玻璃杯、输液器、小耳机、橡皮泥、等各种生活物品都能在物理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实验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讨论记录,教师则做好实验分析总结。

三、在教学中要多创设生活情景,真正理解“生活”的含义

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理解“生活”的三层含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可采用讨论、辩论、小组活动、参观、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社会活动从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做准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生活”是指学生生活而非成人生活,它应包含三层含义: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⑵现时的生活环境。⑶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

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用分别带有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孔的三张白纸发给学生,并提问:太阳光线射过这些小孔在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光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回答,跟几何图形一样。然后,让学生自己实验,在阳光下观察光斑的形状,结果光斑都是圆形的(也可以在日光灯下观察,结果是细长的光斑)。现象与学生的想象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了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始至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的去学习。在讲热传递时,演示这个实验用火轻而易举地烧掉一张纸条,把同样的纸条紧缠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条安然无恙,学生很奇怪,这时,告诉学生,骗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推销假毛料服装坑害人的。创设这些情景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四、师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课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因此,构建愉悦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课堂,才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初中物理学习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导入

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开端,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在物理课堂中能得到解释。这时候物理的课堂导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物理知识包罗万象,从牛顿第一定律到阿基米德的原理,从万有引力到电场力,小到声音的传播存在的奥秘,大到太阳能与核能的应用,物理可谓是无所不能。物理知识的导入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

物理教学导入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根据班级的具体状况和教学进度进行改变个优化。教师的课堂导入讲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是重点。

一、根据实际物理现象导入物理

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还是有很多的,在课堂上大可把一些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导入教学,给与学生眼前一亮的物理学习体会,激发学生探究下去的欲望。例如,人教版教材《光的反射》这一章节的物理学习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的概念,了解物理中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定义,探索光路反射的一般规律。在开新课时,就能运用生活之中光反射的种种现象来进行教学导入,例如有的夜晚月亮非常的亮,就是光反射的基本现象;以及猴子捞月的典故,也能作为光反射的教学导入……光反射的现象有很多,用一些生活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作为教学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探究物理的动力。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导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之一,值得广大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二、物理实验进行物理教学导入

物理实验是很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仅是在进行物理概念和定理的解释中运用,还能在课堂的物理导入教学之中运用。一些简单而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在人教版教材《熔化和凝固》这一章节之中,物体的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的特征,以及熔化和凝固的基本定义和其曲线的物理学涵义等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掌握。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小实验来导入物理知识点,比如利用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小冰块,来进行一个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小实验,来引入本章的知识要点。

三、多媒体导入物理知识

多媒体是如今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物理的教学之中能起到很大的教学推进作用。物理的教学导入和多媒体的运用是息息相关的,在物理的课件之中导入物理知识要点,能让学生更加直观明确的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定律。同时,在多媒体的课件中加入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一些新奇的物理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多媒体的运用有着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准备充足的课件能吸引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物理的学习之中,大大起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四、学生主体性的物理教学导入

学生主体性的物理教学导入对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要提升物理课堂的效率,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无论是在课堂的教学中,或者是教学导入之中。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导入需要让学生自主对物理学知识点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再加以指导和讲解,从而让初中物理知识的教学做到学生学得多、教师反而讲得少的高效课堂。

总之,物理教学导入有着多种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导入方法的挑选,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物理的教学导入虽说方法众多,但同时也有着颇多的注意点,以下来简要分析几点教学导入的注意点。

五、初中物理教学导入的注意点

初中物理的课堂本身就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导入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导入过程之中,其一需要注意学生们不一的物理学习或者是接受能力。初中物理是学生对于物理的初步接触,有的学生表现出不一般的物理学习能力,但也有的学生会对物理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得到反馈就及时做出教学导入的调整,从而让学生得到发展和进步。其二是物理教学导入要和实际相结合,初中生的物理知识储备还不成熟,所以脱离实际比较高深的物理现象或者是规律会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和困惑,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导致物理成绩下降,结合实际的物理教学导入有利于基础物理的学习,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最后,物理导入教学的注意点是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学习能力是教师重要的责任,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结语

教学导入在初中物理中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初步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和帮手。物理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进行一定的选择和优化,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导入的注意点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高效课堂与之息息相关。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导入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元举.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技能探讨[J]. 读与写,2009年3期.

初中物理学习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

一、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三、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的实践探究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想想做做”小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物理知识。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的创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学习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 探讨

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三.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

四.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初中物理学习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1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而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已成当务之急。那么怎样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式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三、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