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物业管理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住宅区是各高校在自己原有校园土地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投资兴建的居住小区,其目的主要是解决本校教职工的居住问题,为教职工营造一个稳定、舒适的居住环境>,!<,住宅区环境建设管理的好坏,直接牵掣到职工的根本利益,对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住宅物业管理是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化物业管理企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出现的具有高校特色的新型后勤服务行业,学习、借鉴和研究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和方法,分析和探讨高校住宅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具有科学性、社会性、专业性及高校属性的住宅物业管理办法,逐步推行规范化、专业化的高校住宅物业管理模式,为教职工创造文明、安全、舒适、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高校后勤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住宅物业管理的现状
1、住宅区基础设施差
目前我国各高校特别是校史悠久的老牌大学,其住宅区都是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过去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住宅楼,最初的规划设计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居住和生活的需要,好多线路、管道已严重老化,房屋质量参差不齐,配套设施不齐全,设备陈旧、老化。住宅区内绿化地杂乱不堪,住户私自开荒种花种菜,或到处乱搭乱建,楼宇整体破旧不堪,在消防及安全设施存上也存在很多隐患,实行物业管理难度较大。
2、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差,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队伍
我国各高校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大多数都是从原房管部门或总务部门分离出来的后勤人员,物业管理专业技能性不强,素质不高,“铁饭碗”思想严重,观念转变缓慢,始终认为自己是学校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后勤改革不管怎样变化,自己都不会下岗,工作不努力,专业技能学习上不积极进取,没有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服务意识差,对待住户态度生、冷、硬现象存在,服务不能及时到位,或服务质量不能保证。
3、缺乏配套的管理办法
高校住宅小区是本校职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而物业管理部门则是为小区内住户提供服务的单位,目前各高校在住宅物业管理中因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而使住宅区内好多方面管理无法可依,如近年来,随着住房产权的多元化,校内职工外购商品房的增多,校内住宅区外租户增多,因外租户人员身份复杂,不爱护小区公共设施,环境卫生方面自治性差,不注意公共道德行为,严重影响本校教职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有小区内基础设施的管护,住户房屋装修的管理等都没有配套的管理办法,而物业管理中心或公司作为服务部门,没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或处罚权,使得住宅物业管理在好多方面束手无策,难以提高住宅物业管理质量,无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4、住户物业付费意识不强,依赖性较大
实行高校后勤改革以前,高校住宅区各项服务都是学校大包大揽,包括共用部位的维修、小区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卫生保洁、绿化管护、消防安全及门卫管理,甚至包括住户室内维修、有线电视收费等都是由学校支付,随着后勤改革及住宅物业管理的不断深入,以上各项福利逐步实行住户有偿使用,好多住户对此不满,认为小区是学校的住宅区,自己是学校的职工,自己有权免费享受住宅区内的各项服务,过去都是学校出钱搞服务,而现在要自己出钱,观念一时难以转变,福利思想浓厚,对物业管理缺乏认识和了解,对物业管理收费采取消极态度,对学校的各种管理办法故意刁难不予配合,难以接受“自己花钱买服务”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
5、物业管理经费短缺,难以创建优质服务
高校物业管理不同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公司,它是以给教职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其收费标准普遍低于同等商业性社会住宅小区收费标准,而随着高校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学校对住宅区的投入也逐步减少,使得住宅区物业管理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住宅的维修工作量大,加之外租户比例逐年增加,使的学校物业经费收入产出严重失衡,同时由于物业中心在高校后勤人事改革中富 余人员的安置,使得高校物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人员工资基数大,服务成本高。作为住户方面,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区不再只是教职工生活居住的场所,也是其思想文化交流、休闲娱乐、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而要创建高素质的人文环境,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综合性的优质服务,均需要一定的资金做保障。有限的物业管理经费使得物业管理部门日常支出很难日益为继。
二、高校住宅物业管理的发展
1、物业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住宅物业管理人员大都是过去高校后勤旧体制下的后勤服务人员,“大锅饭”思想严重,随着后勤改革及物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推广,物业从业人员应强烈意识到“铁饭碗”的体制已不复存在,要有忧患意识,要破除“学校后勤非我们不可“的旧观念,树立优质服务的新理念,开拓进取,自我加压,主动出击,变“要”为“我要干”,确立“服务求生存,效益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努力钻研物业管理新知识,学习和了解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行业动态,培养一切为了住户,住户是上帝的新理念,树立“诚心、创新、拼搏、向上”的企业精神,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核心和行动的指南。
2、要创建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队伍
高素质的人才是创造优质服务的基本条件,对于高校住宅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学校或集团应采用多种渠道、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重视员工的能力培养和潜力开发,创建科学的用人机制,鼓励员工进行技能创新和探索符合高校特色的新型物业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员工持证上岗,加强与国家级、省级示范小区的联系,通过参观、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物业管理水平,通过专业讲座、技术大练兵等实践活动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和市场竞争力。并利用高校优势,向社会上招聘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充实到高校物业管理队伍中来,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通技术、精业务的高校物业管理队伍。同时要引进竞争机制,加强考核,实行竞争上岗、按劳取酬,从而形成科学规范的物业管理体系,为住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高校住宅区的地产及房产属于国有资产,住户只具有使用权,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学校领导及国资主管部门应予以重视,高校住宅管理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学校减轻财政负担,使住宅物业规范健康的发展,而物业管理部门作为服务单位,只能搞好服务工作,无行政管理或处罚权,学校应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配合物业中心按照国家有关物业管理的方针、政策、统一制定高校物业管理的具体政策、办法、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包括住宅装修管理办法、外租房户管理办法、公共环境及国有财产管理办法、自行车存放管理办法等,并在各住宅区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积极成立小区管委会,形成学校、小区管委会、物业管理中心三方共同管理的局面。
4、建立质量监督保证体系
住宅物业管理中心应主动接受学校相关部门包括国资、后勤、纪检、审计、财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对服务内容包括共用部分及住户室内维修、消防、门卫安全、绿化管护、道路的维护、住宅区内公共设施的维护服务等项目进行检查,物业中心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行业条例,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法规,实行企业化管理,使住宅区内的各项管理规范标准,甲乙双方应按照约定条款认真履行合同,对物业中心在日常服务中不符合规定的项目要进行整改,对服务达不到标准的甲方可进行处罚,用法规和制度规范约束物业部门的行为,确保教职工能有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
5、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
高校物业住宅区不同于社会上的商业住宅小区,具有浓厚的文化环境及学术氛围,教职工群体素质比较高,住户对居住环境的建设及服务的要求都表现出较高层次的需求,作为高校住宅物业管理中心,在搞好各项服务的同时,应加强对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配合工会、离退休处、校团委党委、宣传部等部门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及群众性娱乐活动,要让每一位有热心和爱心的职工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小区物业管理中来,大力开展“小区是我家,美好环境靠大家”的宣传活动,培养住户的主人翁思想,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富有高校特色的社区文化,通过提高文化内涵,创建祥和的社区环境,通过筹建小区特刊和物业网站,多形式开展社区文化、体育、公益事业及社区旅游等活动,开设宣传栏和网上聊天等形式,以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格调。
6、多渠道开展便民有偿服务,增创服务经费
经费是物业管理的基础,也是物业公司开展服务工作的保障,物业公司在取得学校划拨的经费、住户交付的物业管理费及职工室内维修费外,还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挖掘服务潜力,拓展服务项目,通过开展有偿便民活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方面,学校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包括住宅区周边门面房的开发,住宅区内蔬菜、水果市场的开发,洗衣店、服装加工店、饮食服务 摊点、粮油销售店等商业网点,广开资金来源渠道,补充物业服务费的不足,从而确保住宅物业管理的良性持续发展。
7、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居住小区
高校物业管理除立足于物业的管理外,更重要的是为住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使住户能深入体会到“住户物业是一家,有困难找物业”的温暖,把住户对物业的满意作为物业人最大的欣慰,树立良好的物业管理形象。如小区内有好多老教授、专家、学者等老人,他们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物业管理人员要经常同他们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住户在小区内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待服务工作要高效、细致、态度和蔼、服务热情周到。同时中心领导要关心职工生活,重视人性化管理,对于职工及家属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中心都应予以慰问、祝贺、看望,员工有不顺心的事时,中心领导要与他们进行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得员工的积极型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企业的凝结力和向心力,达到住户满意、领导满意、职工满意的和谐居住及工作环境。
总之,高校住宅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型的服务行业,它不同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模式,它的各项政策及服务标准应服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住宅区行政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转变原有管理部门的职能,注入新的物业管理机制,依靠学校的支持,住户的配合,建立起具有高校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向教职工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综合,最终实现社会、学校、住户、物业管理企业的共同满意和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重庆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徐志国、常剑、贺云华,《现代物业》刊载;
2、《物业管理导论》王青兰主编,中国建筑出版社;
3、《试论高校物业管理》作者:蔡炳华,《重庆工学院学报》05年1期刊载;
【关键词】财务管理;高校教育;专业建设;建设现状;改革构想;教学改革
一、引言
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其前身是理财学专业,属于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出来的较为年轻的学科。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准确、教学课程陈旧、课程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等多种问题,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学生在就业后,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高校要从降低学生就业压力出发,进行教学改革,既能提高学生就业比例,同时又能实现教学最终目的。
二、高校会计教育现状分析
1.取得的成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各校招生规模比较稳定,就业去向比较好,就业率比较高。在近十年的时间内,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阶层岗位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扩大了专业的影响力。
(1)师资力量不断完善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熟练掌握现代专业技术,具有发展潜力的财务实验师资队伍。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各校有较多专业人才进行执教。
(2)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交通部门、银行、证券公司等。以上单位在社会中具有较好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给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高高度。
2.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教育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滞后性与定位的模糊性、财务管理课程教育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陈旧性与欠科学性、教育模式的教条性与保守性、教学科研的不充分激励性、教学思想与教学环境的封闭性等,同时还包括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缺乏危机意识、教学手段的落后性等内容,这些问题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教育的深入持续发展。
另外,高校财务管理教育还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比如以发展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将更加突出知识作用于生产力的重要属性,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以有形资产作为确认对象,依托交易的历史成本计量会计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新要求,因此短时间内形成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无形资产确认、计量与披露成为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另外受信息技术的冲击,传统经济理论已经不能有效推动会计教学与市场的衔接,且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要求财务管理教育要不断适应市场法规的发展与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管理教育困境的出现。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一体化模式的形成,多种跨国投资在资本流动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不同国家之间的财务管理差异性导致信息出现不对称性,给财务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课堂的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
当前的财务管理课程都是理论课程和实践相结合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限于教学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的约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形式,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或者只能进行小规模的模拟训练。不能真正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展开实训课程。
(2)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认识实习的场所,并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实习环境。财务信息事关一个企业发展的所有重大信息,因此,企业往往不会接受实习生从事真正的财务工作。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做得更多的工作是打字、复印、跑腿打杂,很难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流于形式的校外企业实习带来了恶性循环,学生觉得实习没有意义,不愿意再去浪费时间;企业觉得实习的学生没有价值,反而是一种负担,不愿意接受。实训教学丧失了最初赋予它的功能。
(3)专业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不适合财务综合实训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手工做账。初期实习环节需要处理大量的凭证、账册、报表,学生需要进行轮岗模拟实习。后期实习环节又需要计算机作为工具,借助于一定的财务软件。这些特点要求实验室应该比较宽松、桌椅能够自由移动摆放、桌椅和电脑等设备能够自由组合和分离。
三、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1.根据现代高校教育需求进行教育改革
现代高校应根据我国的社会人才需求以及人才能力要求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以此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及合理的人才结构。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的教育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教育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2.根据学生的能力需求进行教育改革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应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专项教育训练,以便更好适应快速更新的知识体系,更好实现专业领域的职业发展。现代高校教育改革中,应保障我国人才知识结构始终处于专业领域的前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学校还应倡导教师与外界的联系,增强高校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作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职业发展讲座,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积极与知名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定期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使用,以此为高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3.利用网络和报刊资源进行教育改革
高校实行学分制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不集中,思想教育工作不易开展。网络是高校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窗口,有利于高校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成为学生信任的知心朋友,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和生活上的困惑,也可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安排、就业指导等。另外,院系报刊也成为学生彼此增进了解的途径。通过投稿,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有着深远的意义,有助于建构与学校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共同的价值标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把握好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模式中的特点
开展好高教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把握好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模式中的特点,主要归纳有以下方面:以人为本,把师生的需求和兴趣放在第一位,重视用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重视对师生心理和行为的深入探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他们的劳动变成了主动性的自觉行为;注重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减少与人矛盾,增强学校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提倡自主管理模式,鼓励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积极参与决策,提出建议,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的发展。
四、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任何一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都会面临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分析其成因,并及时加以纠正,以达到改革的目的。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中,高校扩招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但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严重影响财务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造成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现代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中应将财务管理高等教育按照实际的人才需求,合理限制其数量,以普及财务管理高等教育为基础,加强培养高端专业人才。首先,努力提高大学生素质。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素质教育,要倡导完善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其次,教师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社会责任感,真诚热情地为学生服务。不断完善业务技能、知识结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思想距离,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财务管理教育工作不能采取产业化模式,必须由国家整体控制教育投资,缓解大学生经济压力,避免激化社会矛盾。高校应积极更新实践财务管理教学内容,适应教学形势需要。应积极组织和鼓励专家教授依据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编写新教材,并及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需求和学历要求,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通过调整高校教育改革模式以及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完善我国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而且促进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教育目标。
1.完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机制
通过充分利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一定优势,对目前的高校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进行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岗位培训,加强完善岗前培训。高校不但应该通过巩固培训组织和结构,来实现培训网络的合理化;而且应该强化培训内容的创新,包括课程、教材、师资、教学方法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完善。
2.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与时俱进,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需求。其次,教师要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博学多才,不仅是本专业的知识,其他专业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补充,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再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加强。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受到一定的冲击,我国高校应该经常举办一些培训班,采用生动真实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普及现代教育技术。或者举行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并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质量。此外,高校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名师到学校讲学,或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来指导在校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的工作。同时,高校应该对部分德才兼备,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骨干型教师,选派出国培训,或者国内访问学者,达到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经验,提高学校整体教师教育水平的目标。
3.创新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师风。首先,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学生和关心学生成长。其次,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次,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管理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到教师培训计划,并于教师绩效考核评估和教师资格认证相挂钩,达到不断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而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塑造优良的为人师表的形象。
4.教学科研同步发展
高校教师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教学,同时对科研工作也要重视。一方面,高校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全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应该重视教师科研能力,根据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投入科研研究项目。同时这也需要学校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总之,高校教师既要重视教学,也要重视科研,两者并重。
5.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体系
高校教师教育,不仅要注重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从教必备的教育素质。首先,高校应该积极进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适当的缩减学科专业课程的课时。其次,应该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类型,并强化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同时设置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结合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论理论知识型还是技能训练型课程,都必须强化教育教学实践训练。
五、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改革设想
1.开发以能力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首先由学校聘请财务管理专家,根据市场岗位需要,将财务管理岗位进行分解,并确定从事该职业需要的基本能力,进而确定出教学培训目标。由高校按照教学规律,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项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教学大纲,并依此施教。
2.高校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来确定,按照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来对课程进行排序;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更重视专业技术课的教学,打破以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制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此确保教学质量和实现预期专业培养目标。
3.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有两种思路可以参考。第一是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核心内容来进行设计,在设计主要课程时,可以考虑作出以下区分:将财务管理原理作为通论,将营运资金管理、筹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投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专题和专论。第二要依据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结合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方法等具体抽象概念和具体程序,来进行课程设计。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时,将财务管理作为基本原理,课程中要合理分布会计学、投资银行学、公司理财、公司财务理论、商业银行经营学、项目融资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的比例。课程设计基本原则是要通过科学、完整和严格的教学,室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手段,能熟练解决会计、财务、金融等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毕业后能够尽快融入就业环境,能尽快适应专业要求。
六、结束语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较为迅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取得可喜成绩,随着时代的逐步发展,原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时,要结合高校实际教学情况,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加大教具投入、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内容来促使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确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立伟.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构想[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郭银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7).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
一、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
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是指高校物业管理的运作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模式。高效物业管理部门不再是高效的下属行政组织,高效物业管理部门可以组建物业管理企业,并且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原则获取一定的利润,利润大小由市场决定。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实现有偿服务,高效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根据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多层次、多元化的针对服务对象展开经营服务。要建立完整的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机制,脱离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职能管理转到经营型管理,走市场化道路。这是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二、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物业辖区管理制度和物业管理单位管理制度是物业管理制度的两种主要类型。其中,物业辖区管理制度分为物业各区域内的管理规定、物业管理公约以及用户手册等。而物业管理单位管理制度主要包过行政、业务、财务、综合管理制度等内容。对于高校物业管理部门来说,虽然也有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相关制度,但是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管理的随意性大,执行不够严格。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如要实现市场化模式,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物业管理制度。(2)缺乏专业化队伍。高校中虽然有专门的物业管理部门,也有物业管理队伍,但是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无法满足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的需要。物业管理队伍中,保安、维修和绿化等相关人员均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由于高校物业管理队伍都由原来的后勤队伍转变而来,未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也很少引进物业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队伍的专业化能力还远远达不到高校物业市场化的需要。(3)缺乏物业管理市场化意识。高校物业管理虽然具有物业管理的共性,但是其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高校物业管理是为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工作而服务,教师和学生往往对高校物业的有偿服务很不适应,对这种市场化的消费观念认识不够,多年来习惯于传统的带有福利性质的管理模式,导致广大师生员工的物业管理市场化意识不够。
三、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市场经营意识。高校物业管理要想实现市场化模式,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意识。首先,高校的领导层就应该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培养经营理念,推动高校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企业化和市场化,不仅可以减少学校对物业管理的投入,更能解决当前高校物业管理的困局。其次,高校的教职工要改变观念,教职工以优惠条件购买了住房,就应有义务对住所的物业管理承担费用,要建立有偿服务的意识。最后,高校物业的管理人员也要树立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摆脱铁饭碗意识。(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校物业管理若实现市场化,则高校物业公司需要脱离母体学校,以前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也将转变为市场化体制。要实现这样的市场化体制,急需要高校物业公司建立一系列符合市场化特点的管理制度。首先,建立有效的管理规程,包括岗位职责、人事管理制度、员工手册、员工考核办法等。其次,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包括人力资源控制、文件控制、采购控制、服务质量控制、预防措施控制等。再者,建立完善的维修工作程序,包括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养、顾客的报修处理程序、维修工程规程等。最后,制定完善的行政工作规程,比如:文件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会议制度等。(3)建立专业化的队伍。首先,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有目的的引进物业管理专业的优秀人才和毕业大学生。其次,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鼓励员工通过培训进一步发展,获取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加强与社会化的优秀物流企业的交流,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使得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高校物业管理的市场化是其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高校物业公司应并出传统的行政化管理理念,树立市场化竞争意识,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理念,在遵循为教育服务的基本目标下,建立具有高效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真正把高校物业管理做好。
参考文献
[1]史文君,谢吉晨.高校物业管理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6):37~38
[2]白海新.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探索[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2):125~127
关键词: 高校物业管理 品牌 创建
高校的物业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它是通过改变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供给制和福利型为特征的行政管理模式,以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为准则,对教学、科研、行政用房、公共设施、学生公寓及教职工住宅的环境绿化、治安保卫、校园及生活区公共秩序等实行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优质的服务,从而改变学校的办学条件,适应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高校物业管理品牌主要是指经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公众和所在物业业主认可,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物业管理规模,能提供高品质和价值的物业管理产品、企业或个人。就当前实际情形而言,物业管理品牌主要指从事物业管理的知名企业及其所能提供的优质产品“物业管理与服务”。从品牌资产的角度来说,“品牌”其实就是产品之外的附加值,也就是说,一个加了某品牌的产品比无品牌的同样产品高出来的那部分价值。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符合高校特性的物业管理品牌战略,如何进行符合高校物业管理特性的管理与服务,以更好地推进高校物业管理的良性发展,仍需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改革的需要,高校物业管理也悄然兴起。它有别于以往的总务后勤管理和社会物业管理,有其特定的属性。高校物业管理是一个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和社会品牌物业管理企业一样,都要追求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精心严密的管理,细致周到的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创立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品牌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而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多数背靠高校,并没有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其结果就是创建品牌的观念淡薄和创建品牌的动力不足,最终导致高校物业管理企业难以形成大的品牌。
(一)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品牌的观念淡薄
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协助提升高校的对外形象。其无论干好干坏,高校自身早已为其切好了“蛋糕”。高校物业管理大多采用内部甲乙方管理体制,是一种内部共管式的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的职能,乙方作为经济实体,按企业化运行,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与保障。这种机制下,甲乙方仍为高校的职工,其物业管理的规范化、行业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必然呈现着不完全的市场竞争,甚至没有市场竞争。无市场竞争压力的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很难产生创建品牌的想法,自认为守住校内“二亩三分地”足矣,是否创建品牌就无所谓了。
(二)高校物业管理难现大品牌
思想上若不重视品牌建设,自然高校物业管理难现大品牌,跟社会上的规模较大的物业管理企业相比,品牌建设差距很大。高校物业管理品牌的特征主要有:有较高的知名度、较高的美誉度、较大的规模和文化内涵等。不少高校物业管理企业打破过去的管理模式,采取新的管理方法,以人为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虚心向别人学习,吸收物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形成了物业化岗位责任制、卫生工作标准以及保洁、保安工作的考核标准,物业人员统一着装,文明礼貌,敬业爱岗,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但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解决。高校物业管理难以与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的模式真正接轨,学校后勤集团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由于在用人机制、制度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健全,难以真正达到专业化、企业化的要求。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低下。目前高校物业管理人员普遍还停留在管理员、保洁员的身份上,服务意识弱、水平低、办事效率差,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
另外,物业管理队伍知识老化,年龄老化问题严重。高校物业管理者中大部分是从学校各部门分流的人员,没有系统学习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而大部分管理员、值班员、保洁员、保安员来自招聘的年龄偏大退休人员、失地农民、下岗再就业职工,本身素质较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这样必然造成管理上不去,服务不到位。高校物业公司盈利能力低,缺乏造血功能。大多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费用还是靠学校拨款,物业管理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广大师生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从福利型服务观念转变成有偿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水平差,达不到师生的要求。以上几个方面相互影响,造成了目前高校虽然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但离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目标还相差太远,更不用说出现大品牌的高校物业管理企业了。
二、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的重要性
物业管理品牌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标记,是“产品”内涵的反映和“产品精神”的体现。一个品牌可以代表一个物业服务企业,一个优秀物业管理项目可以代表一个物业服务企业的实力。物业管理品牌是什么?它是对物业管理与服务承诺兑现的程度,是认真细致工作的结果,是长期让业主(服务对象)感到满意的回报。
(一)创建品牌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物业管理品牌是由物业品牌跟服务品牌共同构成的,构成的要素主要有:物业管理企业的声誉、形象以及形成和影响物业管理企业声誉、形象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管理业绩、服务层次、社会评价、业主(服务对象)的反应等;管理层的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或技术等级等;此外,还包括物业管理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服务态度、服务深度等方面。实施物业管理品牌是物业服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物业服务企业只有创立名牌,运用品牌优势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效益。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要成功打造优秀品牌,必须从物业的特点、硬件、软件设施着手,分析探索创建品牌的先决条件。
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品牌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些高校物业管理企业不光管理自身所在高校的物业,还在开拓校外物业管理市场,增加自身的盈利功能和造血功能。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若不创建品牌,将很难在物业管理市场争得一席之地。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品牌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不少高校将高校后勤企业,包括物业管理企业与学校“断奶”,让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的主体,参与物业管理市场竞争,这或许是正确的选择。无品牌的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创建品牌也是高校物业管理特殊性的要求
高校物业管理具有育人功能。高校的活动主体是在校学生,校园环境的好坏,物业管理水平高低,承载着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校园干净、宽敞、明亮、整齐、优美的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良好心理素质,培育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后勤物业人员的热情、主动、文明的服务,引发大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朴素感情。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以优质服务为最终目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改革的目标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后勤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高校物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师生员工的一致满意。
三、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路径
创建高校物业管理品牌最基本的要求为:服务设施、配套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功能必须做到质量达标;其次是物业管理区域的环境,包括卫生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必须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第三为质量,包括管理质量、服务质量,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大力创造整洁、文明、高雅、安全、便捷、舒适的环境,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努力为业主(服务对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一)重视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
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动。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路径最重要的在于,思想上重视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改变过去轻视品牌建设的做法。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要有竞争观念、专业观念、素质观念和质量观念。
竞争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可以锻炼人才。通过竞争可以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在竞争中完善管理和服务,在竞争中锻炼队伍,在竞争中发展企业,同时也可以创出企业自己的品牌。物业管理公司是一种专业化企业。作为专业化的企业,首先要服务标准化,其次要操作规范化。另外,公司内部要做到管理科学化,在管理、服务及技能上精益求精,从而反映出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化特点,创出特色品牌。提高企业素质是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一个具有高校“姓教”特色的物业管理品牌,必须具有文化素养、团队精神并相互协作,才能做好各项工作,使客户满意,这样才能为企业创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把研究、保证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服务质量可以说是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命线。物业管理企业创立品牌要确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的观念。
(二)引入竞争机制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的水平与专业物业公司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他们却占据着高校物业管理的绝大部分市场。为了促进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后勤有必要有选择地放开部分市场,让社会上有实力的优秀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到学校物业管理中来,通过竞争、对比来提高学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随着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在立足高校为师生服务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用质量和信誉去赢得市场。在过去,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单纯的行政福利型管理,所有费用由国家包下来,不重视成本,不讲经济效益。近年来通过后勤改革,学校后勤逐步转向经营服务型和有偿服务型,开始讲成本、讲效益。只有盈利能力上去了,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
(三)加强物业管理队伍建设
要选聘一批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公司品牌并执行力强的管理人员和各岗位员工,建立一支品牌队伍。品牌是人创建的,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因素。所以,一个好的物业管理品牌后面,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员工队伍。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由学校总务处转型而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知识。因此要想提高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水平,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全面普及物业管理知识,采取送出去或引进来的方式,从上到下进行系统的培训。与此同时在选聘员工时严格把关,使员工朝着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只有物业管理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提高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增强物业公司管理的专业化程度。
(四)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
校园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反馈服务质量的意见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要让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和广大师生一起共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宿管员吴光华,能叫出宿舍楼内300多名学生的名字。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经常给学生做些收被子、缝衣服、热牛奶、熬姜汤这样的事情;看到学生经常打游戏、上网夜不归宿、谈恋爱不注意影响、睡懒觉“逃课”、不遵守学校纪律的,都忍不住要唠叨一下。她是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典范。
(五)开展认证,确立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的竞争首先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服务是无止境的,服务的满意程度也只是反映一定时期的服务质量,持续稳定的优质服务才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南京师范大学的物业企业(江苏高校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工作中不断引入ISO9001:2008、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不断创新并科学地实施物业管理与服务,在稳定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建立“试验田”,以点带面,最终做到求新不脱离实际,求变有利于实际操作。通过强化服务功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起具有独特特色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体系。
(六)建设具有高校物业管理特色的企业文化
遵循“品质文化”原则,打造“品牌服务”效应。外树形象,建立品牌效应;以人为本,创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抓好员工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活动,培育团队精神。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形象的树立是由每一个细节组成,从员工的穿着、打扮、交往、谈吐,到工作设备的购置、工作标准的制定等等。以人为本,树立员工也是上帝的观念。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存在必须由员工来创造。同样,企业文化的主体也是人,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在企业经营中不能光考虑到顾客是“上帝”,还要树立员工也是“上帝”的观念,充分发扬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掘员工的潜能,创造出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向安强.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自议[J].企业经济,2004(9).
[2]李明.高校物业管理模式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余宇楠.高校物业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4]李立,张爽.高校物业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6).
[5]谷建国,李勇.高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研究,2007(11).
[6]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郑颖.谈物业管理的人才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8]谢希钢.物业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9]黄安永.物业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10]宋德民.谈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J].中国院校后勤信息,2005(9).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与普通的小区物业管理有很大的差别,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高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和教师群体,因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在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经营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切实承担起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义务。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基本上是由高校后勤集团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的,其工作人员主要是学校派遣的分流人员以及聘请的一些临时工。近年来,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其社会化改革也取得积极有效的成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规模普遍扩大,认识增多,各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因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内容也不断的增多。此外,不断扩充规模的高校对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一些专门进行物业管理的企业逐渐向高校渗透,并且将高校看做是一个具有广阔潜力的开发市场,这就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然,相应地对于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成为了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挑战。
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点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与普通的社会企业管理一样,都必须不断地实现管理和经营的市场专业化、合理化和规范化,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市场的规范运作,提供周到而细致的服务,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又与普通社会其他类型的物业管理不同,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不仅具有普通物业管理的职能,还必须实现服务的教育性和功能性结合。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必须在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提供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教育性的功能,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质量功能与高校的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相结合。此外,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多,非常集中并且流动性也非常大,各种物业的使用频率高,这些特点都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点,必须加强对这些特点的重视。
三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首先必须发现和研究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只有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改革,从而提升物业管理质量。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管理机制滞后
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体制还在探索之中,其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还不够完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虽然相应地设置了物业管理机构,但是受到学校各项行政指令的影响和束缚,在悠长服务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管理机制滞后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缺乏先进有效的管理机制,就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缺乏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样难以保证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正是由于其缺乏优秀先进的管理机制,制度建设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完善,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难以实现与专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接轨,难以达到现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专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
2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管理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都是由学校进行负责的,一些校内的教职工缺乏对于高校物业管理的正确认识,对于物业管理公司一些服务项目的收费行为感到无所适从,难以使用现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有偿服务。另外,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也存在着理念问题,他们认为高校物业管理就是一个铁饭碗,自己不需要进行积极主动的服务,而是别人来叫自己去服务,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更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的理念,抱着这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去工作,难以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
3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高校各个部门的分流人员,他们缺乏系统的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更缺乏各种物业管理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不会积极主动的提供服务,而是被动的提供服务,服务质量低下。另外,很大一部分的物业管理值班员和保洁员都是社会上招聘的老年化民工,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差,在上岗之前也没有系统的培训,这样就会难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
4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没有实现市场化与企业化经营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物业管理的费用主要是由学校拨款,物业管理公司难以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盈利能力低下,造血功能缺乏,难以实现市场化和企业化经营。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低下,难以达到广大师生的要求,广大师生对于物业管理的有偿服务存在疑惑;另一方面,高校师生群体没有切实转变观念,还没有从传统的福利理念向有偿服务性的理念转变,不愿意为物业服务支付费用。
四加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队伍,提高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是以往的高校总务处转化而成立的,其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想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必须切实地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加强对物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实现整个物业管理公司由上自下的系统的物业管理培训。在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物业管理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对于选聘员工方面也必须严格把关,有针对性地聘用一些拥有物业管理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年轻有朝气的人员。只有切实地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物业管理队伍,才能够切实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增强物业管理水平和自负盈亏的能力。
2建立健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优秀的物业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都包含在管理制度当中。因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就必须从物业管理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上着手,不断地加强各项物业管理规章制度的简历,并且严格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在贯彻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时,应该自觉地接受学校的监督,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加强与被服务对象的广大师生的交流,积极争取师生的配合与支持,并且发现自己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水平。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各种日信息的反馈和收集,不断更新和完善物业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3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水平与服务质量与市场上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在水平和服务质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受到来自市场上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的挑战。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校后勤管理公司必须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有选择地进行部分市场的开放,让社会上一些专业的、优秀的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进入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行列中来。这样,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就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革新物业管理方式和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是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市场化经营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的动力。
总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功能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渐显现出来,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和高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高校物业管理在其管理的方式、管理的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方面实现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各种设施的增多,对后勤物业管理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时期,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机遇来自市场化和专业化,而挑战则是对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服务、经营和管理的质量有了进一步要求。
参考文献
[1]熊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物业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2]赵蕾.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华章,2011(17).
[3]张京.加强现阶段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