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经济学

建筑工程经济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经济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经济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学 教学方法 高职

《建筑工程经济学》是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各高等院校工程类、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本课程主要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果。它是在建设工程生产过程、建设管理过程的研究中,通过考察系统的预期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分析该系统的现金流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的经济效果。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解决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运行阶段的许多技术经济问题。

一、《建筑工程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重要性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在第四学期开设《建筑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课时为40,其先修课程有建筑工程预算、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学习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经济观点,系统地掌握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学会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并对建筑工程具有初步的科学管理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懂技术、懂法律、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开设这门课程也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进行继续教育的需要。在社会上,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如在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考试中均设置相应的内容,并且很多工程实践丰富的现场技术人员在这些考试中往往难以掌握此内容。因此,鉴于该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差异过大

笔者从事建筑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累计达到四届十二个教学班,有一定的经验。根据教学观察和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有两极分化现象。每个教学班有20%左右的学生对该课程非常感兴趣,40%左右的学生有兴趣,20%左右的学生感觉一般,剩下的对该课程缺乏兴趣。其中对该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学生都是对工程经济中的基本原理掌握扎实的,每次课都会认真听课、记笔记,课后认真思考问题并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兴趣的学生主要是上课能认真听讲、记笔记,但课后就将所学知识扔到脑后去了,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觉一般的学生主要是上课听讲,但有未听懂的,不懂的问题课后也不解决的,最后越积越多,就想着学不好了,就这么着吧;而缺乏兴趣的学生主要是上课不听讲,即使某天心血来潮想听讲也听不懂,上课表现出来的就是要么偷偷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听MP3等,总之就是混日子。

3.公式太多,概念模糊,记忆不牢

建筑工程经济学中的公式很多,尤其是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公式既多又难记,多数学生对此感到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部分的公式记忆不牢,理解不够,就会影响后续的项目财务分析内容的学习。财务分析中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的计算,都是在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公式也较多较杂,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当然除此之外,本课程中还有其他的计算公式,比如设备的折旧额、经济寿命的计算、工程价值的分析等等都离不开相关的计算公式。对于学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经济、财务方面的基础,学习这门课确实要费一番功夫。

4.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理想

我院由于优化资源利用,目前都尽量采取大班教学方式。像工程造价专业属热门专业,每个教学班都将近100人。可想而知,上课的效果如何。尤其是本来还有希望学好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放弃本课程的学习。大班上课,加重了老师负担,难以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同时由于教室空间大,坐在后面的同学在听、看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由于人数多,教师想要进行实践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面,老师讲,学生听,效率低下。

二、探索有效的建筑工程经济学教学方法

1.上好第一次课,明确课程重要性,树立学好信心

第一次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每门新课程都会有个基本判断,如果老师所讲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学习;如果老师所讲内容是照本宣科或对以后工作指导意义不大的,更多学生会选择逃课或者被动听课。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抓住最初几次课程的讲授和互动,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先简明扼要地给学生介绍课程的学习目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要求及学习方法等,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该课程相关的工作成果直观地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次课中有必要将其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介绍清楚,如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与工程投资、成本、利润、项目的财务评价与会计、财务管理之间,方案评价方法与指标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之间等等的联系。同时明确告诉学生该课程在各种全国注册考试中的地位和所占分值。通过介绍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另外通过一些经济热点,如买房按揭是否划算、利率上调定期存款是否转存、企业债转股等问题,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奏效的,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2.采用推导式教学,降低公式难度 建筑工程经济学中计算公式太多,是学习这门课程的难点。鉴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将复杂的计算公式予以简化,降低记忆难度。比如,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公式中,复利计算的基本公式就有六个。每次讲到此,教师可以先讲现金流量图如何绘制,然后讲最基本的“一次支付复利终值”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本公式,并要求学生记住这个最基本的公式。最后通过这个公式和现金流量图采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推导“等额支付序列复利终值”公式。同样其他的公式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推导。并要求学生课后多推导几次,熟悉过程,掌握其中的特点,公式就能全部记住,而且不易忘记。或者即使时间久了,忘记了复杂的公式,也可以运用推导的方法自己推导。所以,尽管这部分公式多,但若掌握了方法,就拥有打开公式难记的“万能钥匙”了。

3.探索趣味教学,寓教于乐

由于高职层次学生相对而言普遍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对于各种枯燥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弱,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疲于应付,而过分强调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也使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适用性特点无法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尽量采用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工程价值”时,对于“头脑风暴法”的讲解,可以采用分组做游戏的方法。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各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说出该主题的某方面的特性,教师当裁判,哪个组说出的特性最多哪个组就赢。对于专业术语较多的章节,如方案评价中“互斥”、“税金”、“利率”、“利润”、“成本”、“投资”、“现金”、“评价”等,也可以编写“猜词汇”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实践证明,每一届的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表现也很好。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多参与、多表现、多收获。

4.利用多媒体和案例教学技术,融高深理论于实践

(1)应用电子表格Excel软件

工程经济分析涉及大量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是如何手工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如今,微软公司创建的Excel软件具有直观简明的图表功能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能力[1],将它应用于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案例分析可以最大程度地摆脱手工计算,计算速度、准确性显著提高。如在资金时间价值、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分析、设备折旧和经济寿命、价值工程、预测和方案的优化问题等内容都可以利用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另外,应用Excel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解决了工程经济学案例数据多、计算量大、需要时间长等问题,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2)引进案例分析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一章时,就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某个项目为例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编制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何编制财务评价的基本报表,弄清各报表间的关系;会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等评价指标,还学会对项目进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紧密地把课堂理论与各种实际项目相联系,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简化经济理论于日常生活

建筑工程经济学中涉及到的经济、管理、财务、税收等方面的术语较多,而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非常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授课时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教师可以将复杂难懂的术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如内部收益率的高低有一决定因素“机会成本”,什么是“机会成本”?很多学生感到很迷惘。这时教师可以拿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学生在上课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课,可是思想却神游去了,没听到老师讲的知识,对于该生来说,神游的代价就是没听到老师讲课的内容。这个代价就是“机会成本[2]”,反之,如果上课认真听讲了,就失去了神游的愉悦,这也是“机会成本”。这样一说明,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一下子就拉近了书本与生活的距离,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6.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一定学历和教育经历,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应补充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开拓授课思路,积累教学经验,不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也要研究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教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笔者多年教授工程经济学的一些经验的总结,有些想法或做法可能不太成熟,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适合高职生的教学方法。

[1]刘长滨等.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8

建筑工程经济学范文第2篇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专业跨度较大,与中职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联系较弱,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讲解的概念较多,教师往往辅以大量的练习和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这些基本概念,如资金时间价值、净现值、净现值率、盈亏平衡分析等概念的含义、经济意义和计算方法等。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经济和财会知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概念不容易理解,造成学生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建筑工程经济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学过的这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大程度上还是偏重于工程经济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再经过大量例题和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果学生工作以后,只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不会灵活运用这些经济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那么很显然是没有达到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所以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更应该偏重于那些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例如在实际工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应采取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具体如何实施等。因此,建筑工程经济课程需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变革,使之更能适应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教学改革思路及实施途径

2.1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现在的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教材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如果选取的教材质量不高,概念描述不准确,内容编排杂乱,错漏较多,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理解。因此对教材的选择,应放在首要位置,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出版社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出版的教材。一般的建筑工程经济教材多偏重于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讲解,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比较透彻和深刻,但对这些方法的实际运用涉及不多。书中也有部分例题,但这些例题题干都很抽象或与建筑行业相关性不强,只是帮助学生理解例题前文中的某个公式或方法。考虑到加强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在选择一本建筑工程经济教材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本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所用的工程经济教材。这样做的好处是: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实际案例,而且都是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的案例,更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但建筑师教材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很少或很简单,需要再配备一本专业教材来讲解基础知识;建造师教材的内容都是与时俱进的,反映的是现在工程实际的最新情况,避免了知识的滞后。由于有两本教材,内容难免庞杂,因此需要任课老师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取和安排,灵活调整。当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熟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也可以结合老师和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编写校本教材更好的满足自身的需要。

2.2采用案例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现在的执业资格考试大都采取案例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见案例是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案例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先设置一定的情景,将案例再现,把里面的具体的任务分配下去,可以采取课堂讨论、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分工合作,逐步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学习,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案例呈现的也是以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通过案例教学解决了实际问题,将大大增强学生应对具体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结合建造师考证

中职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施工单位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其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就是担任项目经理。为了让学生的发展有可持续性,并更容易达到目标,在学习的学习当中就应该有针对性。注册建造师的考试中也有工程经济课程,因此在学校的教学中就及时引入建造师考试的内容作为课堂内容,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材,让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同时执业资格考试的教材经常更新,能够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动态。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同时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不可能将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都涉及到,因此需将课堂讲授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安排。

2.4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教学时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媒介。由于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在教学上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一本书、一块板、一支笔、一张嘴”。教师讲,学生被动听,遇到学生难理解的概念或事物,任凭教师如何极尽所能的描述,学生可能还是不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采用电化的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如图片、声音、动画等手段,将一些事物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

3结论

建筑工程经济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整体化管理 质量管理 施工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话题日益成为业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中,关于整体化管理的理念日益引发关注。整体化管理体现了从建筑工程全局入手,确保各类管理模块与内容协调一致的管理理念,是确保建筑工程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此文对此的论述和研讨,在实践层面具备很强的针对性。

一、坚持“制度管理与人为管理”相结合,形成整体化管理局面

建筑工程的整体化管理不是一句空话,更不能流于表面,而是应该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要形成整体化的管理局面,必须更好的突出多重管理思维和管理举措的结合,要让科学的管理理念落实到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去,要彰显制度建设与人楣芾硐嘟岷系牧α俊<蜓灾,建筑工程整体化管理的特点是较为明显的,即坚持制度化管理和人为管理相结合,坚持全局管理和细节管理相结合,最终提升管理质量。当然,这也是建筑工程科学管理的过程的组合要素[1]。只有做好这项工作,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建筑工程价值才能体现。

如,要在建筑工程立项的前期就构建规章制度体制和人为管理体制,让二者共存,共同构成建筑工程管理的体系。其中,人为管理作为整体化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往往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当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应急处置以及各类突发性事件出现的时候,人为管理就体现了“随机应变,相机而动”的价值。因此,人为管理不能单独存在,但是必须与制度体制形成搭配,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人性化的管理成为建筑工程整体化管理体系的核心。只有真正的尊重人的诉求,建筑工程整体化管理才有意义。

二、突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护,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品质

在现代建筑工程整体化管理中,安全管理与风险的防护是重点内容。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是工程推进的前提,而规避和防护各类风险隐患则是建筑工程推进的基础。这样当下,很多建筑工程企业不科学管理方式会增加工程项目的不可预期性风险,由于没有事先科学的统计和预测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很难积极应对和处理。同时部分建筑工程企业为了竞标成功,盲目遵照合作单位提出的不合理施工方案,这种无原则性的施工方式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及各类风险的加剧[2]。同时由于现代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低下,针对项目风险的管理意识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企业没有提前做好风险的防范和预防管理,基本处于出现问题再回应对策的现状。

另外,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企业以来第三方的项目咨询服务机构,而这个机构属于项目内部的重要引导机构,项目实施的顺利与否与咨询服务机构洞察市场动态、分析项目施工过程都有重要的关联性。因此,当这些第三方机构的水平出现偏差的时候,风险防护和安全管理就受到影响。基于此,要突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预先设定防火墙,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加强中期与后期监督等手段,来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质量。同时,建筑工程企业及单位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安全规避机制,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管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三、透过完整的规章制度建设与实施,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化管理水平

毋庸置疑,要想真正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化管理水平,尤其是要确保工程施工的品质和效率,规章制度的施行是必不可少的。而建筑工程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也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与玩忽懈怠。例如,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对已发现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和不足,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要责令相关部门立刻处理,坚决把施工质量隐患扑灭在萌芽阶段[3]。通过这些一系列举措的运用和实施,最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让工程项目呈现的效果是安全的、可靠的,也是经得起各种检验的。要把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整体化管理的核心来抓,透过制度的建设与落实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为建筑工程整体化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此外,要保障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和效率,就必须在施工队伍和全体施工人员中树立“质量第一”的态度,并开展与此相关的制度制定与颁布工作。如,制定《工程施工管理条例》、《工程施工质量处罚细则》、《工程施工激励条例》等。通过这些制度建设,把切实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作为检验施工工作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化管理工作不能存在马虎大意和不细致的疏漏,而必需从多个角度入手,依据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来破解管理工作的不足和遗漏,找出真正意义上可行性的监管方案,以此来深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层次,发挥制度对于整体化管理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工程的具体工作,必须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策略,要探究科学管理和整体化管理的路径,使之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发挥出应用的价值。在未来,整体化管理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展现更大价值,其实效性和功能性也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参考文献:

[1] 刘大伟.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11):10-12

建筑工程经济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工程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1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居住、生产等对建筑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筑能耗快速增长。目前,人类所有生产生活能耗中,建筑能耗已占到40%以上。为满足建筑节能以及新能源在建筑环境中应用的人才需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把建筑智能设施、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纳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专业名称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范围扩展为建筑环境控制、城市燃气应用、建筑节能、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领域。新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拓宽专业口径”等基本原则,“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既是坚持统一的专业标准,又鼓励各院校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课程体系、教学重点及培养方式,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一、更名前课程体系及教学现状

在过去的十年中,各学校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已基本形成了以“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应用”为专业理论平台课程;以“暖通空调”、“建筑冷热源”、“建筑自动化”为主干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框架[1,2],同时兼具各自的地方及行业特色。

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山西等以能源、钢铁为支柱产业地区的高校,过去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多是围绕着煤、电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建筑环境应用技术来设置的,随着国际社会对建筑节能低碳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到2050年,化石燃料在建筑空间供热和热水制备所占比例减小到现在的5%-20%,制冷系统的平均效率将提高两倍以上[3-5]。显然,我们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在建筑能耗及经济分析、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能源转化利用模式、区域能源规划、智能建筑控制等方面是不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工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用设备人才需求锐增,仅十年,设有本专业的高等院校由1998年的68所猛增至2011年的180所。在教育教学环节,由于快速扩增,导致的突出问题是:(1)部分学校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课程设置不成体系,忽视设计及实践环节;(2)大批新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缺乏工程和学术实践基础,教学理念和个人的学术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3)专业实践被简化为参观、参观、再参观,学生动手能力不如高职高专,思维分析能力达不到本科要求;(4)学生缺乏“工程系统”概念,知识结构不完善,社会、经济、管理知识欠缺。

二、突出地域及行业背景、拓展课程体系

更名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大部分有着鲜明的地域及行业特色,都较早地设置了“供热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暖通空调方面的专门人才。近十年间,本专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构建的大框架下,大都保留了传统的集中供热、工业通风、空调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等专业课及课程设计,方向比较单一,学生所接触的暖通空调系统也较为传统,没有和目前国家提倡的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结合起来,学生缺乏节能、经济的宏观意识。所以,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在必修课中适当增加以“建筑能耗及经济分析、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能源转化利用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课程模块以及“智能建筑控制、电气与自动控制”的控制课程模块。这样才能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及管理的过程中,具备“工程系统”的概念,能从全局优化的层面上去考虑节能或者工程可行性。

三、加强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范围宽了,增加了“能源应用技术与管理”以及“建筑节能控制”的内容。如何使专业教师提高素养,分清专业课的“课堂上该讲些什么”就成为我们应思考的问题。专业课的教学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以工程应用为依托,介绍技术和设备的特点、原理、发展背景、应用条件、优缺点判断;应着重于技术方案分析,让学生不仅仅了解各种技术方案及设备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一个系统设计为什么选这种方案而不是另一种。而对于一些非关键的技术细节和一些设计校核计算,则应该在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中解决。这也同时提高了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要求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科学视野,具备了创造和创新意识,跟踪技术进步的意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程人才。

四、尝试多专业配合,建立“工程系统”概念,加强学生实践环节

培养高规格的实践性、应用性、实用性和工程系统性思维是工科大学毕业生的重要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成果是各专业相互配合形成的,而由于各高校有比较分明的专业分类,我们在实际“教与学”过程中,也忽视了与其它专业配合,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会对其它专业提出相关的设计要求;同时,同一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又是割裂的,例如“供冷与供暖教学”,空调课只管夏天,供热课仅管冬天,缺乏“工程系统”意识。所以我们需尝试多专业联合设计,如暖通专业、给水排水专业、建筑学专业等,共同设计一项“公用工程”,培养学生设计的“整体意识”;改进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不能有割裂和鸿沟;并通过以下方法加强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1)实践环节与工程实际相结合;(2)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3)设计环节始于专业课的开始,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进度,指导学生随时将刚学到的知识用到设计之中,以强化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等。

新形势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专业负责人和一线专业教师经常思索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通过明确新的专业发展方向,了解新形势下专业外延和内涵的发展变化,坚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特色,提高教师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学生设计实践环节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规格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工程系统性思维相结合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颖心,石文星.对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高等建筑版),2011,(05).

[2]张国强,李志生,陈友明,李念平等.基于教育国际化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定位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6,(03).

建筑工程经济学范文第5篇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暖通专业正式更名为“建环”。这不仅仅是专业名称的改变,更是本专业内涵的一次重大变革,与此同时,这也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校自2003年开设建环专业,在12年的教学过程,发现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之下,本专业教学涌现出了诸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工程经验难以传授”等诸多教学困境。

网络教学平台的种种优点让我们看到了它在建环专业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在我校师生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下,建设了建环专业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很好的解决了本专业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教学困境。

二、建环专业教学困境调查

“建环”专业的主要教授内容为如何创造需要的人工环境,其中包括了人居环境、工农业环境等,其专业覆盖面大,知识庞杂。如专业课程中的“建筑环境学”,其内容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学等学科知识,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笔者曾做过相关的建环实验教学方法研究,此次以本校建环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集合了部分教学老师的意见,归纳发现现阶段建环专业所面临的教学困境主要有以下四点:(1)知识难以传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与讲台为核心,这种教学方式在进行理论性授课时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若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黑板绘图与教师讲解,不仅是教师讲解起来费时费力,学生往往很难理解。(2)理论与实践脱节。本专业讲授的知识多以理论性内容为主,但学生普遍存在“做题轻松设计难”的现象,在面对一些工程实例时却不得要领,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3)工程经验难以传授。由于建环专业的本身的工程应用特性,本专业教师往往具有相当丰富的工程经验,而这些经验很难通过课堂上的短时间讲授传授给学生。(4)学生自学不易。建环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去学习。

三、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笔者访问了几所知名大学的网络教学网站,发现绝大部分网站的网络课程均以授课视频及图片信息为主,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课堂教学做出补充,但对于上文中提到的四个教学困境却效果有限。

综合分析上文所提及的四个教学困境,我们发现:对于教师而言,困难的是如何将本身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学会理解与应用;对于学生而言,困难的是如何理解疑难知识点及获取所需的资料。因此,我校建环专业网络信息平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传统网络教学平台。此部分内容可以对本校学生的学习形成针对性补充,使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均有了权威的依据,课上听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重复学习。因此,传统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是网络信息平台不可缺少的部分。(2)全面的电教资源。网络信息平台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电教资源,其中主要包括授课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两方面。(3)丰富工程实例。网络信息平台的重心正在于此,平台内包含有我校建环专业教师精心筛选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工程实例,并提供相关设计图纸,这样就可以很快的提升学生的工程经验,看得多,学得多,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自然能够得心应手。(4)成体系的暖通空调设计教学。包含有若干个工程实例的设计步骤教学,以及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软件等。依靠这些资源,学生可以参照范本完成相关设计工作,并可随时获得所需的资料和软件等,基本消除了学生初次进行设计工作时感到无从下手的现象。(5)实验学习及管理系统。为了方便实验的学习与管理,网络信息平台设置了实验学习及管理系统,提供了各种实验文档资料、过程演示动画、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介绍等,另外还提供了实验预约功能,方便教师管理实验课程的安排。

四、网络信息平台的独特优越性

(1)丰富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共享。信息资源库是建环专业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满足学生自学所需,也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需做成动画并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上课时直接通过校园网浏览即可,还可以在上课期间直接调取平台上的课件和讲义,这样节省的时间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3)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效率。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需一台连接了校园网的电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率及传播效率,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