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的服务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现状 思路
一、云浮市云安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阵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根据《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广东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考核办法(试行)》,我区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据统计,近年来,全区共改建、扩建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7间,覆盖率达100%,其中2014年新建改建4间;改建扩建村级文化室120间;农家书屋149间;达到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共42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个;区文化广场1个;镇文化中心大楼7幢,镇文化广场6个,城区及个别镇的文化广场还建有近1000平方米的绿地和1个以上的标准篮球场,强化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区文化馆所需的音响设备、乐器、服装、道具一批均已得到配置;区图书馆现有藏书量达到了5万多册,电子阅览室电脑25台;全区各镇文化站也配套了由省文化厅统一赠送的舞台灯光音响、演奏器材、放映设备等文化器材一批,总价值为100多万。区、镇两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管用”工作的逐步规范,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建成全区光纤联网工程,网络覆盖得到新拓展
近几年来,区广播电视台在全市率先对镇广播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实现建管一体化、“全区一张网”的管理格局。2004年~2005年,多方筹措资金830多万元,建设并开通了杆路总里程为330多里的市通区、区通镇、镇通村的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和总投资300万元的区广播电视中心;投入100多万元,购买了6台新闻采访和网络维护的工作用车;投入100多万元购置广播电视采、编、播和监控设备一批,其中投入25万元;2014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有线电视网络200多公里,全区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357户;为各镇配备摄像枪一支,基本满足了全区广播电视宣传和安全播出工作的需要;通过租赁的办法,为各镇广播电视站(中心)建起独立的办公场所,为广大群众办理交费等各项有关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文化载体不断创新,群众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群众文化活动大放异彩。一是大型活动进基层。近年来,先后邀请省文化馆、广东省歌舞团、广州市杂技团、云浮市粤剧团、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到我区进行巡演活动,举办了云浮市首届群众文化活动(醒狮)大赛优秀节目展演”、广东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活动、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惠民巡演、广东省优秀杂技巡演活动、云浮市第十四届广场舞大赛云安区初赛、2015年云安区首届龙狮武术汇演赛、南海区帮扶云安区文化交流演出巡演活动,这些大型巡演和比赛活动纷纷走进社区、农村,将高雅艺术引入基层,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大大提升了群众文化的生活品质。二是送戏下乡惠基层。近年来,我馆紧紧围绕“我们的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创建平安云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几大主题,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每年开展主题性送戏下乡巡演活动20多场,组织地方文艺社团以及文化志愿者送戏20多场,协助地方举办民俗节庆活动逾20次,受惠群众逾10万人次。三是一镇一品活基层。近年来,我馆根据各镇的传统文化特色,采用联建、新建、改建等灵活形式,先后组建了富林唢呐协会、六都春风曲艺社、茶洞曲艺社、高村山歌协会、六都广场舞队、镇安八音班和龙狮(武术)协会正式成立等群众文艺社团,帮助各镇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并给这些社团提供表演和展示的舞台,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文化格局及“人人皆演员,处处有舞台”的文化氛围,大大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
二、云浮市云安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使用率低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仍然相对薄弱。多年以来,云安区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资金相对其他县市而言比较少。比如许多村镇的文化设施和有关公共服务设备甚至由以前的废弃设施改建而来,不仅其功能得到了削弱,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些乡镇片面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单纯注重经济GDP,对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比如许多文化设施和文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甚至被用于别处。大部分文化站不能专职专用,没有真正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广大农村虽也订阅了大量的党报党刊,但绝大部分滞留在乡镇机关和村社干部手中,一般农民很难看到,农民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十分狭窄。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低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投入公共文化建设的经费有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农村文化阵地因此被“弱化”或“虚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文艺创作缺乏积累,缺少精品,供给模式单一、供给数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服务业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以及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瓶颈问题。
(三)基层文化站建设不足
由于镇级政府财政底子薄,投入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有限,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前期规划。镇文化站虽然有固定编制和人员,但是文化站在职人员往往被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因此出现管理缺位、监管乏力、文化阵地被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一是部分镇的党政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二是由于公共文化经费短缺,再加上没有建立起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的激励机制,最终导致农村经常性文化活动难以开展;三是由于基层文化站管理缺位、监管乏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潜力没有最大限度地被挖掘,广大群众习惯并满足于被动接受“文化下乡”的模式,缺乏主动地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效益因此被逐步弱化。
(四)基层文化人才青黄不接
基层文化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高中或初中学历者还非常多,空编缺员较为严重,文化专干被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文化事业,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十分困难。农村基层文化人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队伍不稳,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忽视的瓶颈。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设
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政府的文化职能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彻底改变以往“重经济、轻文化”的传统做法和政策倾向。实行目标管理,提高重视程度。政府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的意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部门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统一考核。通过改进政府行政方式带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彻底改变广大群众被动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并真正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其中,逐步开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崭新局面。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和岗位,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抓好层级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服务机制
突出政府主导作用,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争取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争取建立针对山区的文化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的资金运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定、持续、良性发展。将政府力量作用于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嫁接于政府资源,多方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渠道,实行多渠道投资兴办文化,弥补各级政府因财力不足导致的文化经费长期不足的缺陷。完善民间投资制度,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姻,改变公共文化的生产、供给能力相对不足的状况,促进公共文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实践
政府信息公开是信息化时代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和谐行政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1]。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在第三章第16条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2]由此可知,《条例》的颁布,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法律地位,赋予了公共图书馆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新职能,公共图书馆也由此而成为政府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可以说,《条例》特别把公共图书馆纳入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的行列当中,这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如何面对外部形势的变化,切实履行好新的职能,使其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摆在公共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馆紧紧围绕这一课题,通过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建设等措施,着力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满足了读者对政府信息多元化的需求。具体说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实践。
1 提高认识,强化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意识
政府信息公开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信息获得权利的实现,而公共图书馆则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3]。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和政府信息公开有天然的联系,两者的使命和目标是一致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必须依法履行《条例》所赋予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国外的公共图书馆普遍在政府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有43.2%的公众认为公共图书馆是获取当地市政委员会信息最合适的地方;美国超过95%的图书馆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设施和咨询指导,并且很多美国人把公共图书馆作为获取数字化政府信息的唯一场所[4]。可见,从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观念出发,充分理解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社会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利用自身优势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为此,我馆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条例》,全面理解《条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到公共图书馆并不单纯只是一个借阅场所,它还具有为公众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职责。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公共图书馆只有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树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理念,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才能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和公共化。
2 加强领导,构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运行机制
为服务好政府信息公开,我馆把政府信息服务作为本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写入本馆业务工作规则。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以保证其运行的畅通。一是建立沟通机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制约因素也比较多,单纯依靠图书馆自己单兵作战是远远不够的。基于这种认识,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时,一方面,加强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逐步提高政府对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关注度、美誉度;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与政府信息公开职能部门的沟通,力求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提高决策者的公共图书馆意识[5],从而保证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我馆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之中,明确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并具体加以落实,制定了《芜湖市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规划》,成立了芜湖市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领导小组”,负责对馆内政府信息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同时还在图书馆内开辟政府信息服务专区,提供相关设施、设备,并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政府信息的日常阅览与查询,以确保社会公众能够获取更多的政府信息。
3 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政府信息服务
为有效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我馆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采用传统服务和现代服务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政府信息服务。
(1)政府信息宣传服务。为了大力宣传图书馆的政府信息服务,一方面,通过馆内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设施,及时政府公告,吸引公众关注政府信息,培养公众获取和利用政府信息的意识;另一方面,在本馆临街大门两侧设置了图书馆馆外“政府信息公示栏”,方便公众随意浏览。同时,我们还利用公共图书馆这一开放平台,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进行政策法规信息利用的服务宣传工作,如利用馆内场所、社区分馆或基层服务点为政府部门宣传材料和办事资料等,从而使读者认识到,公共图书馆既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也是获取政府信息的一个有效场所。
(2)政府信息查阅服务。我馆把馆内的政府文献相对集中起来,在期刊借阅大厅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文献专柜,向读者提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芜湖市人民政府公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报》等政府出版物,以方便读者查阅与索取。还在图书借阅大厅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网络查阅示范点”,配置了专用的电脑和桌椅,并指定专门人员为不熟悉计算机操作或其他查找信息有困难的读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广大读者能够查阅到所需要的政府信息。
(3)政府信息咨询服务。为公众获取和利用政府信息提供咨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新的增长点。为此,我馆在馆内咨询总台开展现场咨询服务,解答读者的口头或电话咨询。为让读者了解、掌握和利用政府信息,编制了《芜湖市图书馆政务信息公开查询说明》,为读者查询、检索、获取政府信息导航指路。还通过我馆创办的“江城人文论坛”“市民学堂”等公益性讲座平台,围绕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和热点话题,举办一系列公益性讲座活动,如针对社会公众所关注的就业、医疗、社保、房产等话题,邀请政策研究专家、政策执行人员宣讲、解读政策法规,把政府信息推送到了民众的身边。
(4)政府信息网络服务。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作为政府信息的新型载体与依托,给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选择方式,也为图书馆开辟了政府信息服务的新平台。依托电子政务,利用网络平台,我馆在本馆网页中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为读者提供“安徽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芜湖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市民心声栏目”的链接服务,以方便读者获取政府信息,减少读者获取信息的时间,提高读者的检索效率。为发挥图书馆在政府信息服务上所具有的终端触及广泛、延伸深入的优势,还利用该馆众多的服务网点,为政府信息获取和电子政务利用困难的读者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使读者便捷地获取政府信息成为可能。
虽然上述这些做法赢得了读者的认同,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仍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化政府信息服务,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对政府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因此,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更高要求,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水平。
政府信息公开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信息权。政府信息公开属于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而服务过程中,公众的需求和问题又较为复杂多样,这就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6]。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建立一支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的人才队伍。一是通过继续教育、脱产学习、在岗培训等形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信息的组织、管理和检索,了解政府机关的运作机制,熟悉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和内容,提高他们对政策、法规的理解能力。二是通过人才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到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挂职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技能,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多元化的需求。三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建议国家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图书馆适当的人事用工权。图书馆要主动与当地人事编制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便图书馆能够根据人才结构的需要,通过考试、考核等择优录用的方法,向社会公开招聘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相关人才,充实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以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水平。
(2)发挥专业优势,整合政府信息资源。从实践情况看,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国家档案馆开展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工作,都是对口,即只能针对本地区政府或其所属部门在其政府网站上主动公开的信息。对不同地区、上位地区、中央机构不同部门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均无法提供综合的查阅服务。这从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信息提供中,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是有阻隔的,是不通畅的,是缺乏整合机制的。[7]因此,加强对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十分必要。公共图书馆作为从事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专业机构,积极参与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整合责无旁贷。建议图书馆以各级政府网站上的公开信息为整合对象,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自动化采集和组织,对分散的政府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调控,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8]。要提供多途径的检索平台,并就某些重点问题、热点话题整合或者编纂专题性的政府信息汇编,形成积累性的专题资料数据库。利用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内容、外部特征及其关联关系进行充分组织、挖掘和揭示。同时,建议图书馆将互联网上的不同来源、格式和版本的政府信息资源与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有序整合,构建一个方便、快捷的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门户,提供“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的网络系统,从而提升图书馆对公众的信息服务水平。
(3)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保障机制。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全面收藏政府文献是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基础。在操作层面上,原则上属于政府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文献,图书馆都可以搜集到。但是,由于《条例》只是中国构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过渡性规定,其法律位阶决定了其不可能自如地解决公开与不公开、如何公开等问题。而且《条例》对于不公开信息的界定、主动公开与依法申请公开的关系、依法申请公开的资格与程序等的规定都有不完善之处。这些情况,给图书馆全面搜集政府依法公开的信息造成了困难。因此,应当建立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的法律保障体系,使政府信息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馆藏内容之一。在这方面,西方国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如,美国建立的“寄存图书馆”制度,就是由图书馆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出申请,经政府部门批准,双方签订合同,政府免费向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与此同时,要求图书馆向公众提供免费服务。这种政府信息服务制度既体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制度安排,又反映了一种合作机制[9]。借鉴国外同行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建议我国应尽快制定《图书馆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完善《条例》,将《条例》规定的内容细化,以罗列的方式具体规定不公开的信息种类[10],使政府各个机构有可操作的依据,以确保图书馆全面系统地搜集政府依法公开的信息以及各种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 周文静.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J]. 中国学术研究,2008(6):21—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3] 李国新. 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 情报资料工作,2008(4):10—13.
[4] 万华英.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刍议[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8):170—172.
[5] 国家图书馆.关于建设“全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整合服务联盟”的倡议书[EB/OL]./nlc.gov.cn/.
[6] 徐 珊.案例调研: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支持热线 [J]. 情报资料工作,2008(4):31—33.
[7] 李景文. 对完善政府信息咨询服务的几点思考[J]. 国际经济合作,2009(3):23—28.
[8] 牛琳琳.图书馆与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J]. 图书情报工作,2008(10):93—96.
摘要:本文就区域性图书馆协作的内容与范围做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建立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协作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指出了构建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协作服务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2-0041-03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区域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是一座城市文明建设的能力符号。作为信息资源的提供中心,图书馆一直面临着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难以满足所有读者需求的矛盾。同时也存在着如何统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为本地区、本系统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的问题。笔者认为,实现区域性图书馆合作和资源共享,既可以克服同一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状况,打破文献资源的条块分割状态,同时也是推进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推进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那么,如何建立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呢?笔者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就此问题与诸同行探讨。
1区域性图书馆协作的内容与范围
1.1管理平台和技术共享
在区域性合作体系中,通过总分馆制,打破过去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只要是集群图书馆网络中的一员,都可统一使用集群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统一共享总馆的服务器、设备、技术和人员,无需再自购相同设备,自设相同部门,避免了技术维护等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各馆办馆效益。
1.2采购协调
区域内的各图书馆可在采购方面进行协作协调,根据各馆文献购置经费情况以及馆藏侧重点不同,实行采购分工,强化各馆的馆藏特色。
1.3联合编目
各合作馆在书刊编目方面可以采取联机方式。对到馆的新书刊进行著录前,必须先进入合作系统的网络中进行,如已著录,只需在该著录款目的馆藏项中加上本馆代码即可。从而改变了分散的、个体化的编目方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1.4通借通还
各成员馆均应向社会大众开放自己的馆藏,制定统一的联合借书证,建立各馆之间的通借通还制度,一证可在多馆通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1.5数据库资源共享
数据库建设水平决定了图书馆自动化的水平与作用。各成员馆条件不一,在大型数据库的建设与购买方面差异较大,各馆应将自己所拥有的数据库向所有成员馆及读者开放,实现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1.6人力资源共享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资源中的最为宝贵的智力资源,是实现图书馆服务价值的有力保证。在我国,图书馆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既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又有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这就要求图书馆间必须紧密合作,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确立人力资源共享在图书馆资源共享中的重要地位。
2建立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的有效途径
2.1实行总分馆制,形成市、县(区)、社区三级网络覆盖
城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熟标志,应该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服务覆盖率的提升。而总分馆制是世界通行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图书馆建设模式。它具有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业务统筹安排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所谓总分馆制是以区域中心馆为总馆,以各县(区)馆、行业馆为分馆、以社区图书馆为基层服务网点,实行统一标志、联合采购、统一编目、统一管理。分馆不仅是总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总馆服务的延伸与补充,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基础设施标准化、文献资源共享化和服务系统网络化。2008年5月,鞍山市图书馆与市辖三县(市)、四区公共图书馆签订了分馆建设协议,将7个县区馆纳为分馆,将市馆所属50余个图书流动站按属地划归各分馆管理,初步构建了以市馆为中心,以县区馆为辅干,以社区图书馆和图书流动站为节点,以企业、学校、部队等行业分馆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率先在省内实施总分馆制,扩大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辐射面。总馆为各分馆服务提供业务统筹、协调和保障,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支持、数据维护、大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分馆主要承担日常开放和开展专业服务。这种总分馆模式在运行上推行馆长联席会议制度,以强化管理。同时,这一模式也比较灵活,它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图书馆共同体”,通过契约确立起彼此关系,总馆和分馆在协议期内形成总分馆关系,在不改变各分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较丰富、技术力量较强的图书馆为总馆,各参与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组成类似于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了服务功能的提升与自身的发展。
2.2通借通还,实现地区图书借阅“一卡通”
总馆采用interlib先进技术,依托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了总分馆资源共享的平台,各馆实行interlib集群化管理,实现了通借通还。即读者凭本人身份证可以到任一分馆办理借书证,凭证可到任一成员馆借还图书。2009年,鞍山市图书馆与各县区分馆统一购买了interlib集群服务系统软件,统一了业务管理工作平台,可实现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解决了分馆无技术维护人员的现实问题,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通借通还”大流通服务,方便了读者,提高了图书利用率,真正实现了图书借阅“一卡通”。
2.3联采统编,突出馆藏特色
各馆可以通过业务平台,实现联合编目,保证数据质量。同时分馆可以根据所在地的产业优势和地域特点,在资源收集、服务方式等方面办出各自的特色。如鞍山市图书馆的协作体系中,市馆仍保持综合馆藏性质,适当采购大部头图书,各分馆以本馆积累和本地区发展为依据,确立本馆藏书范围。如铁东区以商贸经济类为主,铁西区以法律法规为主,立山区以工业经济为主,千山区以农业及旅游专业为主。各馆在本馆采购经费允许范围内,采购图书和期刊,同时,市馆将拿出部分资金采购期刊,按专业配送给各分馆。将部分读者需求下移到各分馆,以缓解中心馆读者数量过多,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
2.4服务互动,积极推进城市文化建设
总馆与分馆有大致相同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模式,总馆实力雄厚,资源丰富,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分馆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推出与总馆相同的服务项目,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服务项目和读者活动,活动的内容和规模根据各馆条件而定。这种服务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如2008年鞍山市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期间,鞍山市图书馆协同各分馆,上下联动,开展了读书征文、系列讲座、专题展览、读书猜谜、新春征联、百题竞答等系列读者活动200余场次,参加活动读者达100,000余人次。2009年年初,鞍山市图书馆专门召开了“2008年度全民阅读总结表彰会”,命名表彰了一批品牌活动项目,将各馆的特色活动以品牌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持续展开。基于鞍山市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突出表现,中图学会先后将鞍山市图书馆命名为2006年、2008年、2009年度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并于2011年正式将鞍山市图书馆确定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基地。
2.5建立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增值服务
各成员馆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平台,就可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公共书目查询系统,联合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学科信息导航、网上文献查询与传递等服务工作。区域内读者通过网络公共书目查询系统,可一次性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是否收藏和收藏地点。如2007年年初,鞍山市图书馆与鞍山网络台合作,引入百兆光纤,联合开展鞍山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公共图书馆为平台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将互联网与图书馆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使检索、阅读、咨询、互动等阵地服务内容逐步向网络延伸,延伸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为读者开辟更新、更广的信息检索渠道,推进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工作。
3构建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区域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是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尝试得到延伸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3.1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服务过程
完善相关制度是确保总分馆制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总馆与分馆在人、财、物方面仍隶属于原主管部门,各馆是因为利益关系形成的契约关系,这就要求协作体必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整个服务过程。这些制度包括:文献通借通还制度、联采统编制度、文献著录标准、技术保障与服务标准等。总分馆制的建立是为了使市民在不同的图书馆中,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服务,为确保总分馆集群内读者证号、文献条码号的唯一性,避免各馆间文献通借通还时出现数据错乱,鞍山市图书馆制定了《鞍山市公共图书馆条码使用规定》、《图书馆业务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图书馆区域协作奠定了基础。
3.2要注意品牌服务的连锁效应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出现的品牌服务如肯德基、苏宁等,均以统一的标志和独特的服务风格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连锁经济效应。而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管理统一、风格统一、服务统一,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而且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所形成的品牌效应不可低估。所以,协作体系中的各馆在服务和工作中,要时刻考虑自身的服务所产生的连锁效应,要时刻维护协作网整体的服务形象。
3.3因地制宜,协作范围要适度
各地在建立区域协作体系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实行,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度的协作范围,并做好前期准备。如统一服务系统、文献数据、工作标准等,避免造成资金和人员的浪费。
3.4要强化技术支持,加强业务辅导
形成区域协作体系后,总馆要强化技术支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强对分馆业务的评估和指导,强化人员培训,提升分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以缓解分馆技术力量不足,人力物力欠缺的难题。
3.5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实现区域网络化服务之后,总馆、分馆纳入一个计算机业务管理系统,市馆、县区馆依托这个平台开展服务,必须要关注网络安全保障问题。总分馆要做好防火墙、加固局域网,进行安全防范。分馆网络相对比较单纯,但也要严格区分业务网段和非业务网段,安装杀毒软件,防患于未然。
3.6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提供政策与经费保障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都是一级政府建设一座图书馆,图书馆对自己的上一级政府负责。因此,每个图书馆都有一个独立的主管部门,使得各级图书馆之间除了业务合作关系外,基本不存在任何组织联系。因此,要想做好区域图书馆协作,必须要争取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决策作用,为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互通互联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
在图书馆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早已离我们远去了,如今的图书馆是一个融合数字化的时代产物。单一图书馆孤军作战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构建区域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是图书馆事业平衡发展的有益尝试。相信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一定会让这一体系逐步完善,使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宁.地方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的形式与构成――以湖北省区域图书馆合作服务体系为例\[J\].现代情报,2009(7):118-121.
\[2\]曹志梅.区域图书馆联合体及其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0-33.
\[3\]常红等.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08(4):516-519.
\[4\]邱冠华.苏州城区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5-18.
\[5\]谭舒.基层社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9):9-11.
\[6\]吕建新,赵葆英.论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的构建与管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67-68.
关键词:矿业服务公司 绩效考核 问题 措施
引言
新时期,矿业服务公司均十分关注五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即: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与和谐发展型,在其建设过程中,绩效考核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直接关系着员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有效运营与快速发展,因此,五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得到调动,进而也将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一、绩效考核的概况
绩效考核主要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借助特定的指标或者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业绩展开评估,在此基础上,获得的评估结果直接引导着员工的行为及其业绩。
绩效考核的实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公平性原则。绩效指标体现着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因此,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公平与公正的原则,以此让每个员工均获得客观的评价,此原则主要体现在一致的考核目标、平衡的考核指标与科学的考核方法三方面。其二,可控性原则。绩效考核的指标要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在此基础上,考核人员才能够运用自身的权力对考核进行控制,进而绩效考核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其三,激励性原则。绩效考核的结果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此时要求激励的形式要具有丰富性,主要是由于单一的激励形式不能满足所有员工的需求,因此,多样的、丰富的、多元的激励形式,才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
二、矿业服务公司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考核意识
目前,矿业服务公司在绩效考核工作开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与不合理性,主要是由于考核过于关注个人的表现力,如:工作态度,此时绩效考核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未能对考核人的综合能力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分析。矿业服务公司对于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但当前的绩效考核具有较为明显的形式化,缺少客观性与真实性。
矿业服务公司的考核意识具有落后性,相关人员的参与主动性较弱,在实际的考核管控活动中,未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致使企业的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考核内容未能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向结合,此时的考核管控措施缺少针对性与高效性。
(二)不合理的考核标准
矿业服务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缺少合理性与精准性,在考核过程中,指标较多,并且权重高,同时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在体系中涉及诸多的级别,如:优秀、良好等,但在各个级别中缺少准确的内容缌释,量化内容的欠缺导致级别设置缺少精准性,在此基础上,考核结果的种类较少,对于人员的考核缺少全面性,工作人员的差异未能得到有效的区别,此时不仅考核的价值未能得到体现,同时考核的激励作用也未能得到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未能得到调动。
同时,考核指标设置欠缺精细化,使此项工作的主观因素影响更为深入,通常情况下,考核人员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对被考核人员进行评价,此时,考核人员的个人喜好直接关系着评价的结果[2]。
(三)不明确的考核目标
现阶段,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作用方面,通过考核,直接影响着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升迁等,此时绩效考核发挥着激励与惩治的作用,其中表现优异者得到了激励,而表现较差者则会遭受惩罚。在此基础上,部分企业将绩效考核作为奖惩的工具,其中绩效考核人员、企业员工等也过于注重此作用,借助不同的方法旨在获取较高的考核分数。此时的绩效考核不能推动管理的高效开展,还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不及时的信息反馈
五型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但部分矿业服务公司的绩效考核属于闭合式管控体系,企业工作人员与考核人员缺少沟通与交流,考核人员对企业的考核事项缺少全面的了解,进而考核人员自身的能力未能得到及时的提高。同时欠缺的沟通与交流,直接影响着考核指标的准确性与考核评价的真实性。虽然五型企业绩效考核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其效果甚微。
三、提高矿业服务公司绩效考核的措施
(一)五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
五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与创新,要关注绩效规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让此四个环节构成闭路循环的体系,并将其与矿业服务公司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首先,五型企业绩效考核的规划要具有全面性,对领导小组的构成人员及其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如:组长、副组长及成员等。其次,续效考核体系中的各个原则、指标要明确,并对指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对其中的周期与权重等展开适当的介绍。再次,绩效考核的辅导,此时要对交流与沟通的方法进行介绍。最后,绩效考核信息的反馈,此时反馈的实施要采取面谈的方式,对绩效进行诊断和改进,并介绍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二)五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
矿业服务公司实施的五型企业绩效考核,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其目标,主要是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通过高效措施的采取,以此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工作的效益才能够更加显著。
同时,五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落实要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的职责,具体的内容为副矿长目标责任书、科级干部绩效计划书、班组管理人员绩效计划书等。各个部门与人员要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形成明确的认识,并对相应的目标任务进行承担,进而促进计划方案的落实。
(三)五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评价
五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建立考评机构、制定考评原则与展开绩效考核评价。
五型企业评价考核机构主要是由考评办公室、领导小组及相关的考核人员构成的,其中考评办公室对各单位的绩效考核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评。在评价过程中,耍遵循以下原则,分别为公开性、反馈性、透明性与时效性。考核人员在对被考核人员测评过程中,要保证公开与公正,并且要将其中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让相关的人员了解管理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对此问题进行高效的处理;同时,考核人员要减少个人因素对考核工作的影响。
五型企业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主要的方式为会议的召开,通过会议,对考核活动展开全面的评价,促进考核人员与单位二者的有效协调,并通过绩效沟通与交流,对绩效考核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等,进行原因的分析与对策的提出。通常情况下,绩效会议分为三类,分别为年度、季度与月季度绩效会议,在会议召开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以此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有序与高效开展。
目前,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主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数字遗产保存”中指出,数字资源应理解为一种有利于子孙后代活动的资本或遗产[1]。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的方针政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5年度地方资源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指出,应提高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注重与当地相关部门的合作,广泛整合红色数字资源[2]。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要构建由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机构组成的服务体系。而扮演着区域文献信息中心角色的高校图书馆有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本文通过分析新疆高校图书馆现有软硬件条件和纸质资源、数字资源情况,探讨新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可行性等。
1新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11 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新疆高校图书馆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使用的少数民族语种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锡伯语等等。新疆是丝绸之路咽喉要地,也是世界四大古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古代中国文化)唯一的交汇地,还是一个民间文化遗产大区。疆内有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新疆艺术学院、伊犁师范学院、新疆工程学院、昌吉学院、新疆警察学院、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等等中高等院校。
新疆高校图书馆除了有汉语纸质和数字资料外、少数民族语种纸质资源和特色资源也很丰富。据有关文献了解到,新疆高校特色资源库包括新疆大学的察合台文契约文书资源库、石河子大学的新疆棉花植保数据库、新疆医科大学的新疆民族医药特色数据库、新疆师范大学的新疆双语教育特色数据库、伊犁师范学院的哈萨克文化数据库等地方特色资源库[3]。这些是新疆高校图书馆部分特色数字资源。此外,还有已经开始建设和待建设的、宝贵的、独一无二的特色纸质和数字资源库。新疆高校图书馆历史悠久的地方文献、区域文化研究著作丰硕,具备了整理、发掘、开发和系统整合的文献资源基础。新疆高校图书馆共享自身的传统文件数字化和原生数字化资源,积极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对于实现新疆高校图书馆服务层次更细化和服务面积最大化以及完善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有重要意义。
12 有利于实现高校与公共文化机构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维吾尔民族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故事集“阿凡提”、麦西来普舞蹈表演、哈萨克民族的“阿肯弹唱”、回族民歌“花儿”、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等特色文化资源在我区公共文化机构有收藏[4]。公共文化机构的特色资源
[HJ2.05mm]
需要进一步发现、开发,以统一标准加工、整理。新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实现高校与公共文化机构资源的整合,使其补充和完善新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13 有利于各族群众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快捷利用公共文化资源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大学乃至一个区域的核心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有充足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可以说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石之一。新疆高校图书馆有为新疆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任务,应在原数字资源和传统文件数字化过程中避免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并在资源数字化所需时间和质量上做到最快和最好的水平[5]。依托信息技术,将各种分散、异构的数字资源进行类聚、融合与重组,使其在统一平台上呈现。新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我区各族群众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快捷地利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实现我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广泛共享[6]。
14 有利于宣传新疆多民族文化
新疆在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的要冲,现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之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天山南北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疆高校图书馆的有关新疆建设、发展的报纸、杂志、图书等都是值得珍藏的纸质资源。开发这些特色纸质资源,使其数字化保存将有助于国内外研究者快速、系统、较完整地获取有关新疆发展的资料,便于开展学术研究;有助于向国内外宣传新疆,了解占祖国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60年以来的沧海桑田、山河巨变,了解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情况。
2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
21 新疆高校图书馆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数字资源建设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基础。新疆高校图书馆收藏的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涉及面广。例如,少数民族古代文献、维吾尔医学、各民族艺术、特色农产品、?p语教育等。本文结合新疆师范大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
新疆师范大学建校近40年来,注重图书馆的建设。纸质和数字资源的采购、建设一直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其图书馆藏书具有师范性、学术性、地方性等特点。以各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参考书、教育资料、科研所需书刊及相关工具书为收藏重点。新疆师范大学的蒙古语资料室是新疆高校图书馆中蒙文书籍和杂志报纸保存历史最长、文献购买更新及时、文献类型全、借阅率高的蒙古语资料室。近几年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注重特色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和原数字资源的保存。目前,新疆师范大学已有新疆双语教育特色数据库,正准备完成“基础教育特藏馆”、“黄文弼研究中心”以及“玛纳斯研究中心”等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加工[7]。此外,对疆内各个高校的学报(维语版)的数字化工作也在进行,这个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将会促进新疆高校教师了解学术前沿和业务交流。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这些数字资源只是全馆所有资源的一部分,有待开发的资源还有很多。
22 高校图书馆在开发文化信息资源方面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
新疆高校图书馆近些年开始引进硕士研究生并不断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支持在职人员参加硕士、博士研究生考试。例如,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现有在职人员48人中,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6人;该馆自2006年开始引进硕士毕业生,现有硕士20人[8]。新疆高校图书馆比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较好的人才队伍。高校图书馆开发文化信息资源需要年轻的新生力量。年轻馆员在对先进设备的使用、适应方面以及数据库管理利用和发现新资源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新疆师范大学温泉校区图书馆自2015年3月开始使用以来,以较为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各界读者的好评。2014年引进了RFID(无线射频技术)技术,并配置了自助借还机等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整套设备,实现自助借还。配置歌德电子书借阅机,满足读者对电子书借阅的需求。馆内校园无线网全面覆盖。资源建设部和数字化部已拥有数字化加工软件、大幅面扫描仪、快速扫描仪等高配置扫描仪及高配计算机等数字化所需硬件。除了以上所举例的两所高校,新疆部分高校图书馆目前也积极开展资源数字化工作,也具备了学历层次较高、较年轻的一批馆员及相应的数字化加工设备。
3新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新疆各个高校参与。通过对新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位于首府乌鲁木齐的中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发现这些院校图书馆尚未设立资源建设部、数字化部;而位于南疆和北疆的中高等院校对数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参与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高校图书馆应具备一定的软件和硬件,即既要有较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也要有信息素养和意识较高的馆员队伍。但是新疆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必备条件和环境不是很理想。
此外,笔者还发现,新疆高校图书馆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交流不足。新疆高校图书馆之间在特色资源数字化如何保存、如何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各馆特有角色等方面缺乏交流。2)缺乏主动。新疆各个高校图书馆还需要针对广大读者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系统地分析其结果,便于主动开展服务。3)环境各异。目前,新疆各个高校图书馆在组织结构、数字资源、技术力量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全疆各个馆数字化建设软硬件环境薄弱,数字资源不足,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原纸质和数字资源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等。地理位置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给新疆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及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4)组织力度不够,资金投入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文化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全国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其他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理应扮演着主导作用,但是政府对新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经费投入不高。
4新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1)建立新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联盟。国内各类型图书馆和世界其他图书馆一样,面临着来自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力量的联合和资源的共享成为必要。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之一是新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建立,这样不但利于业务交流,而且有利于宏观管理和协调。
(2)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对拥有较高学历的年轻馆员进行建设数字文化资源业?张嘌担?使其具备深入挖掘特色资源、以统一标准加工、搜集和整合的能力,让其主动了解广大师生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过程中进行最需要和最重要的资源的优先级评估,并时刻关注其他文化服务机构公共数字资源建设内容[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