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探究性实验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导之以行”,教师的作用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定位

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传统教育面临根本性的挑战,教师必须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扮演新的角色。必须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是创新,是开拓。获取间接经验已不是主要目的,创造性地获取直接知识经验受到空前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和主人目标。如果今天的教师仍固守于传统的角色,将自己简单地限定为知识学习的指导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和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那肯定是失败的,所以教师的角色转换已成为时代的必然。

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新的能力。使自己具有新知识的吸取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进入网络时代之后,师生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多,获取知识的来源也很广泛。因此教师首先应具备接受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必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育科研上,这并不仅是做几张幻灯片,一定要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了认知引导和智能辅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在这次的教改中我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学会设计,而不局限于操作。课程开发能力。要在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探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程的开发中去。由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由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建构者,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这样才能使教育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的人才。若忽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身体力行”,学生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缺乏积极的探究精神和缺乏主动交往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努力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参与愿望,让他们以高昂的热情参与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能力。学生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努力地进行探究和创新。如课下给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课题,让他们围绕自己的课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和课题内容撰写论文,而且每个小组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如分为演讲、资料收集、照相、采访、课件及多媒体制作等)。在分工协作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主动交往的能力增强,并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频繁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自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在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中能恰当地表现自己,可以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师生互动”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展现

(一)在教材的处理中,教师与学生一道从教材本身出发,开放教材、完善教材、超越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的“跳板”,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得出开放性的结论,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已不是师生唯一遵循的对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变。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和方案应该为课堂上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支柱。所以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发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必须要鼓励师生互动即兴创造。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师发展的根本。教案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拓展时空也可以拓展师生的心理时空。在交互作用中,主体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互助,而且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沟通。这就使每个个体从封闭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在外界双向开放中增强个体的参与合作意识和社会化的意识。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范文第2篇

1借助于“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和求知欲 

“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尝试和探究,从而发现实验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开展“探究性”实验的基础是教师首先要深入地了解“探究性”实验中所蕴含的知识和物理规律,难点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和物理规律充分地体现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并合理设计和组织知识的展现方式并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如果“探究性”实验设计过程太过简单或者直白,就会导致物理问题、物理假说以及最后得出物理定理的过程显得形式化,从而无法完整地展现出物理知识和定理的构建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应通过创设物理问题的情景来提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布置合适的任务和作业,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分析和发现,尽量减少直接和详细的提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在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能够更加深入地扎根到脑海中,并有利于借助以往的知识结构来构建新的知识,在实行的过程中,初中的物理课本以及课本中蕴含的实验案例是非常好的教学案例和方法,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在一线的物理教师也可以结合平时的实验设计来进行创新,并努力将教学实践营造成一种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实现新课标对初中物理的要求. 

例如,在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可以大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尤其是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容易错误地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就越大.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要控制哪些条件不变,要改变什么条件,观察什么现象,测量哪些数据,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必须先要确定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将平面镜换成玻璃板,用两只等大的蜡烛A和B,将A蜡烛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面,将B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位置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录下A、B蜡烛的位置.改变A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去寻找像与物大小与位置关系.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明确的探究目的指导下拟定实验方案,避免学生盲目操作产生消极心理.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的时候,一方面会因为物理学科的实验性非常感兴趣,另一方面,接触新的课程也会面临新的困难.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验的探究性也远超过验证性,加之初中物理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定律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探究性实验本身的“探究性”和难度也应该把握一定的“度”,因此在“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物理情景、物理问题和物理分析的教学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注重实验开放性的程度,并让探究具有一定的弹性,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让按部就班以及教条主义束缚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三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的教学中,对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也要做到“适可而止”,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可以找一个大的矿泉水瓶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让学生用手按住矿泉水瓶的一端竖直向下按压,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到空瓶只要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之前的时候,按压的压力是明显感觉到随着浸没水中的深度增加而增加的,但是当空瓶完全浸没到水中再继续增加深度时手施加的压力却不再变化.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实验现象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之间形成关联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降低实验的难度.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之前有压力变化,而后来完全浸没到水中后则没有变化呢?”,很显然,学生一开始会将眼前的现象和瓶子浸在水中的深度联系起来,但是当瓶子全部浸没在水中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却不变,由此可见,不是深度影响浮力大小,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影响浮力大小,并最终得出结论.因此本次实验要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果和思维特点,能够靠着自己的能力发现知识,而不是被物理定律和知识造成一定的挫败感,获得探究知识的乐趣和满足. 

3注重适时安排、循序渐进、一气呵成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测量性实验

1.测量方法要多变,不仅仅局限在某一种器材的使用,对于同一实验对象的测量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器材进行测量,如,测量一根铁丝,可以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也可以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通过不同器材的测量,其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有效位数保留以及读数的印象,在实验中掌握知识点.

2.选取实验对象新颖传统的教学中采用的实验对象较单一,同学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用同一方法测量而缺乏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选择实验对象的时候可以采用新颖的对象进行测量,例如不规则形状的测量,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从而得到所需的实验结果.

二、验证性实验

对于已有的定律的验证,这类实验往往是给定了相关的参数、要求,只需要同学们进行简单验证即可,方法简单,易于理解.这类实验可以说是物理实验的一个基础,是将课本知识重现于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为后续的探究性实验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对于这类实验来说,在设计上要满足与相关定律的紧密联系又要为探究性实验做一些引导.

1.实验阶段的准备.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等都是已知的,因此在进行这类实验的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对定律以及实验流程的理解,明白实验目的,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可以达到要求.熟练的进行实验操作,明白每种器材的操作以及作用.

2.实验报告的完成.因为验证性实验的各项指标都较为明确,因此实验相对简单,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填写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原理的阐述、实验步骤的操作以器材的操作、应用上,这样清楚的明白一整套实验的完成所需要的内容,方便为后续的探究性实验的进行提供基础.

三、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对一个新的物理过程进行实验推导从而得到结论,其最大的特点是对于未知结论的探索.探究性实验是近来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考察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面,不同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都是未知的,也就是考察学生对于一个新鲜未知事物的思考问题,通过之前实验的基础加上自身知识以及想象力的发挥,最终完成整个的实验过程.

1.以教师为辅导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在这类实验中,由于实验内容的未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起辅导作用,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实验方向教师主要对实验目的、目标以及大致的实验流程进行辅导,适时的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为实验的进一步进行提供线索.同时由于这类实验的不确定性,教师一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以确保实验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以锻炼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原则

探究性实验的进行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完成的,学生有更大的主动性.不同于验证性实验有确定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流程以及实验目的,探究性实验则需要完全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的相关知识自行进行实验的各方面准备,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能力,整个实验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实践操作要由学生完成,当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提供参考建议,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思考建立一个实验的框架,同时,通过对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分析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消化.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架构知识体系的过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对于未知事物思考的能力,养成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范文第4篇

生物课程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主要形式。生物探究性实验凭着它本身具有的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激发和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情景是人们从事各项社会活动的客观环境,一定的情景是导致和支配人们思想情绪的环境因素。教师是教学情景设置的主导者和教学情景变换的操纵者。不仅在客观情景的创意设计,如教学场地的选择和布置、教学用具的增减和置换、试验仪器的分配和使用等方面,必须自觉遵循探究性实验的规范要求操作;而且在主观情景的能动把握上,如思想情绪的控制、谈吐声调的适度、举止行为的姿态等方面,更须主动适应探究性实验教学深入发展的要求,让学生探究求知的学习情绪,时常处于持续高涨、蓄势待发、饱满稳定的状态。

例如,在进行“鸟适行的特点”探究性实验时,可以先展示鸟类在空中飞行的视频,然后指出: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是人类早有的梦想,然而直到一百年前,人类才借助飞机实现飞行的夙愿。接着提出探究性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行的特点呢”?如此以景育情,以情促行,以行求知,以知彰益,就能激励学生迈进探究性实验的境地。

2 精心设计探究方案,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探究问题提出后,要进行选择评估,由于各人思路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提出多个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有的方案在科学性方面,即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探究性实验中,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行的;有的方案在科学性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是不可行的。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给予适当的解释、引导,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大家的合作交流探讨,确定方案后,就要制定计划,安排各组分工负责,准备测量器具,制作相关实验构件,记录实验数据,撰写探究实验报告等工作。

由于器材、操作技能等多个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这个过程要靠教师去引导、去发现,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3 亲自动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科学探究的方案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而且即使学生探究的方案和计划有明显的不足,也不应轻易地来个少数服从多数。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验思路来探究一番,如果失败了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失败的原因,达到训练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4 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字】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是根据新课改提出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是指在物理实验课上根据物理实验的特点,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牢固的掌握,并且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获得和教师灌输知识取得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另外探究性教学也对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很大的帮助。

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1 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非常强烈的时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探索欲望,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取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1.2 贴近生活,消除学生对物理的害怕心理

物理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中,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现象进行解释和探索。例如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在实验课上自己制作小型彩虹。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探索,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害怕心理就被消除,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1.3 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拓展学生物理知识

物理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一种物理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类似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试着寻找与教材中所讲现象类似的现象,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对其进行创新研究,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会更加丰富,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

2 总结

总之,在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创新,也善于引导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