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建设跟踪审计

工程建设跟踪审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建设跟踪审计

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跟踪审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74-01

1 军队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点

1.1 有利于提高军队审计效益

传统的事后审计把审计置于建设项目之外,把工程建设与审计监督割裂开来,审计监督与项目建设活动基本项目分离。控制论的观点指出,要提高信息反馈效益,要尽可能缩短信息反馈回路,而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内容比较复杂,事后审计无异于让审计人员远离工程建设的过程,延长了反馈的回路,增加了审计人员了解工程建设过程的难度,使一些本该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甚至不能被发现。跟踪审计把军队审计监督融入到军队工程建设的整个系统,把审计监督的“反馈”作用提升为“前馈”作用,即在问题刚刚发生时就能够发现问题并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纠正,缩短了反馈时间,能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或初始状态,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1.2 有利于提高军队审计地位

在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下,军队审计部门一般是在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后进行审计,这实际上是军队审计部门在这些关键环节的缺位,使得审计后成效不大。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军队审计部门融入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使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实施均能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审计部门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不仅解决了审计缺位问题,同时由于取得较好的审计效益,更能得到党委、首长的支持,提高了军队审计部门的地位。

1.3 有利于降低军队审计风险

采用军队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审计人员能够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更直观地了解物资、设备进出以及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同时对工程变更、工程价款拨付等关键环节能够进行及时审计,使军队审计能够实施有效覆盖,从而为有效监督奠定基础,避免了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而带来的检查风险。

2 当前军队工程建设跟踪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2.1 审计力量不能满足跟踪审计任务的需求

当前,制约军队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审计力量的不足。相对于国家机关8万多人的人员编制,军队审计人员的编制偏少。目前,军队审计人员编制只有698人,而具有工程审计背景的审计人员更少,军队审计人员除了要完成工程审计任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事业审计任务。在保障部队战备训练生活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审计力量明显不能满足跟踪审计任务的要求。同时跟踪审计对军队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项目管理、招投标、工期管理、法律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2.2 跟踪审计定位不明晰

跟踪审计并没有改变军队审计的本质,军队审计依然是独立性的军事经济监督活动,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和经济意义的特殊保障。但是,在实际的跟踪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跟踪审计周期较长,审计环节较多,审计关系复杂,很容易使军队审计人员偏离原有的审计监督目标,参与到工程建设的管理中去,造成职能越位。例如,有的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工作时,要求审计人员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这在间接上使审计人员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破坏了军队审计的独立性,使军队审计在实施跟踪审计时定位不明。

2.3 跟踪审计法规制度不健全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新的审计模式,在军队建设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审计风险较大,这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准则进行相应的规范。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军队层面,对于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建设都比较滞后,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则规范,跟踪审计的依据不足。同时,由于受限于审计管辖权限的制约,军队审计部门对地方施工单位没有审计的权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跟踪审计作用的发挥。

3 完善军队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建议

3.1 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跟踪审计由于审计周期长,审计环节多,审计的任务更重,工作量更大,需要审计部门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目前,由于军队审计部门编制有限,而精通工程审计的人员则更少。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有效整合审计资源,以提高跟踪审计效率。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审计力量。可以充分利用军队审计事务所对军队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同时对于没有保密性要求的军队非战备工程,可以适当探索利用社会审计力量进行审计监督,使审计更加具有效率。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素质,使审计人员不仅熟知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更要熟练运用项目管理、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及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工程建设项目 过程跟踪 审计质量

在教育管理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校为了实现院校的进一步发展,都在扩大办学规模,加大资金投入,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办学效益的提升,办学质量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各个高校总的发展趋势。以往的院校规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扩大校区规模。进行新校区建设的推动下,高校的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加,因为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资金投入多,周期长,控制环节众多、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在实际的建设中,任何一个节点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甚至使学校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就需要高校对审计工作加强跟踪监督,这样才能使审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一、高校项目工程建设中审计质量评价监督的现状

在高校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如果不能实现对外部审计单位审计工作的有效监督和评价,就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经济利益以及项目的使用效益,要想实现对其的有效的监督和评价,首先就要对审计单位行为不规范的额原因进行了解,然后明确选择外部审计的评价标准、原则以及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工作进行中,需要明确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措施。不过就目前高校的审计工作而言,由于没有缺乏健全的评价考核标准,并且在实际工作的进行中,没有制定不同节点的控制和应对措施,因此,当前的高校项目工程建设中的审计工作普遍存在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发展脚步。

二、高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跟踪审计质量的必然性

在当前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高等院校的工程项目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我国在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实施办法中规定,工程投资超过2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不管是扩建还是改建,都需要实施全过程审计,因此在当前的高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大多数高校的改建、扩建都超过2000万元,因此,高校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审计。

三、高校工程建设项目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一)对工程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高校工程建设项目过程实现跟踪审计,可以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实现有效的规范,这样就能使相应的风险降到最低。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因为各方面原因,许多高校都没有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跟踪审计,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在工程竣工以后工程中漏洞的存在,这时即使发现工程中存在问题,也会因为没有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导致结算审计没有办法进行补救。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实现跟踪审计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的有效控制和节约,实现过程跟踪审计,能够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项目的建设水平,降低工程风险,同时使工程项目的整体利益得到保证。

(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的提升

在高校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往往投入的金额相对都比较大,远远超过以往的维修费用。尽管在对工程建设项目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跟踪审计所产生的价值远大于对项目过程实施跟踪审计的成本。同时在对项目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还可以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为高校工程项目建设,通常情况下的使用期限都是比较长的,因此工程质量的好坏对后期的正常使用以及维护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高校项目建设过程实施审计即使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但是这一功工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格。

(三)与传统审计实现互补

传统审计工作在实际的进行中,几乎只是对工程结算造价的审计,而且具体工作的开展都是在项目工程交付以后进行的,这种工作方式决定了其不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实现动态的把握,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与建设程序相违反的节点,或者合同事项都没有办法及时的进行更改,而过程跟踪审计就可以对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的动态进行全方位的的监督,对项目中的施工、设计、采购、供货以及勘察、供货以及与投资项目的有关的经济活动都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缺失,同时也使传统审计工作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额逆转,实现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动态监督和管理。

四、高校工程建设项目过程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跟踪审计力量不足

就目前的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团队来看,几乎都是有造价以及审核类专业人员构成的,这些人员普遍缺乏对建筑结构、设备以及咨询等相关方面的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一个审计人员要管理多个工程项目,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也会因为繁重的工作导致对工作的敷衍,使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对跟踪审计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

当前,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审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管机制,并且审计人员本身的自我约束能力缺乏,因此在项目的建设中,经常会出现遇到问题但是找不到相关的审计人员进行解决,对于一些工程项目的审计意见也不能及时的给予回应,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此外,高校的审计部门和基建部门两者之间是审核与被审核的关系,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审计部门对于这些问题不会与这两个部门进行沟通,这种情况下就极大的方便了跟踪审计工作人员对实际工作内容、方法以及广度和深度的决定。

(三)审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对工程项目建设实现过程跟踪审计,对当前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种审计方式,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坚持相应的工作原则,坚决抵制诱惑,同时还需要具有全面的专业能力以及较强的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过程审计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但是目前的审计工作人员几乎都是财会或者工民建专业,极少有审计专业人才,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都存在管理方面经验的欠缺,同时专业知识也比较、匮乏,审计工作进行中,往往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审计方式,这种工作状态与当前多元化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完全不相符,所以即使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与审计工作相关联的问题,也难以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仅仅只是对造价的审核,所以,要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实现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高校工程建设项目过程跟踪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

(一)优化审计人员的配置,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审计,应该根据工程在不同阶段本身的项目性质、规模以及特点,合理的进行专业人员的配备。另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注意针对不同的专业、行业规范、法律法规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或者再教育,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应该对过程审计工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奖优罚劣,这样才能实现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控制。

(二)对审计目标的有效定位

在高校对项目建设实行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中,首先应该明确跟踪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的工作进行中,需要遵循预防咨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监督,强化管理以及保证质量的根本标准,并且将这些内容切实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必须在工程现场进行,严格履行审计工作的职能,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有效的改进。同时,跟踪审计工作人员还应该明确自身的工作以及定位,避免出现越权行为,与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发生矛盾,这昂才能充分降低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同时使工作协调问题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审计工作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当前,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跟踪审计相关法规制度,以及具体的运作方式还没有得到建立和健全,因此在实际的审计工作进行中,往往存在审计工作没有法律依据,工作程序也没有实现规范化,这种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过程跟踪审计就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正因为这一原因,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都不会很好的配合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各方面的不合作直接导致了影响了跟踪审计的质量。因此在实际跟踪审计工作中,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使跟踪审计工作的进行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跟踪审计流程,对跟踪审计工作的进行实现进一步的规范,保证审计工作有章可依,充分实现审计工作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四)跟踪审计环境的优化

跟踪审计环境的优化,能够使这一工作的开展以及有效性得到根本的保证。那么,具体对于环境的优化分别包含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优化需要审计部门领导以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理解来实现,而内部环境的优化则是确保全体审计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热情。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审计工作仅仅只是内审部门为了更好的使用外部形势的发展进行的一种审计探索,并不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加强对跟踪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尽可能的使各个方面能够理解、配合审计工作,此外,审计工作人员还应该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使跟踪审计工作顺利的来战,同时使其的质量得到保证。

(五)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预防、服务以及监督

传统的审计工作仅仅是针对工程的时候结算审计监督,这种情况不管从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来说,都没有实质的意义,审计工作的职能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跟踪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使工程质量的每个节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吗,不仅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保证项目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按时交工。

跟踪审计工作的在高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工程项目的预算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能对工程质量实现动态的监督和管理,因为高校工程项目的使用年限往往都比较长,因此,对此实施跟踪审计,不仅能够使相应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项目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由此就可以看出实施跟踪审计在高校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个高校为了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扩大规模,都在不断的进行扩建和改建,但是由于审计技术比较落后,审计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种情况下,实际的工程项目质量以及高校的资金投入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就会对高校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而跟踪审计工作的在高校项目建设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能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虽然当前这一技术在高校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没有得到应用,但是相信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未来必将会成为高校发展最有效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炜维,展望.关于加强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思考[N].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6)

[2]秦黎丽.浅谈高校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及提升路径[J].商,2014(15)

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工程建设项目 全过程跟踪审计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基建项目不断增加,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腐败现象也屡屡发生。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作为高校的审计部门,应切实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不断堵塞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以减少职务犯罪,有效配合项目建设,实施费用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服从于学校的发展。

一、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些年,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审计部门加大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力度、探索投资绩效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已得到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所谓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由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的一种审计方法,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预防、控制、监督”三位一体,使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当前各地高校纷纷进入新校区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且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程序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闪失,都可能对学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通过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能更好地保障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规范工程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从源头上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对廉政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发挥全过程跟踪审计作用已成为监察、审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二、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源泉和动力

工程审计和其他审计工作一样,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领导重视就是要协调关系,解决问题,把工程审计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学校各部门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审计的职责,以得到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这样审计的工作环境就会大为改观,工程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调动审计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基本建设服务。

三、科学设计跟踪审计的程序与方法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种将审计监督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新型审计模式,非常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编制和设计科学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确保工程审计质量的基础。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应该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它指导着审计人员的现场作业,对审计质量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因此,在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具体的跟踪审计前,应针对各工程项目的性质差异、规模大小、具体特点以及所处的不同阶段,分别根据审计内容设计出审计程序和方法,列出审计的重点和关键,编写审计大纲,编制实施细则。

一是深入开展审计前调查工作。应详细了解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调查资料,确定审计目标、审计形式和工作重点。

二是注重跟踪审计方式的可行性。鉴于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介入时机和内容是高质量完成建设期审计的关键。目前,跟踪审计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第二种是阶段性跟踪审计方式。究竟选择哪种方式,需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审计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再进行研究确定。

三是合理选择跟踪审计的切入点。这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在审计实施方案中,应明确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及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四、抓住跟踪审计的关键点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沿着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以工程投资控制为主线,紧紧围绕投资控制这个中心对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实时跟踪。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为确保跟踪审计质量,必须有效地把握跟踪审计的关键点。

所谓跟踪审计的关键点就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常表现为下列几个环节:前期决策,勘查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准备,隐蔽工程验收,设计、施工的重大变更,主体工程部位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竣工验收等。这些关键点会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是项目建设和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变全天候的审计跟踪为对关键点的审计跟踪,从而可大大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开展跟踪审计,并不是要审计人员去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通过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地运作。

五、正确处理跟踪审计与施工、监理单位的协同关系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首要前提

跟踪审计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除技术性因素以外,还主要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态度和监理单位的配合。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某些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片面认为,跟踪审计单位除工程结算时,有对工程造价“论理”的资格外,在跟踪过程中没有对工程实施过程各环节的确认、决定和发言权,这样就容易出现参建单位(特别是利益单位)有意无意地将有关事项给“封闭”起来。对此,作为审计单位,最终会因不了解情况,做出予以默认或浅层批露,从而难以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因此,对于跟踪审计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正确处理好跟踪审计与监理、施工单位的协同关系至关重要。只有相互统一思想认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积极配合、理解和支持审计工作,才能确保跟踪审计的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有序的开展。

六、推行“内外审结合式”审计是提高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

在当前高校管理体制下,要做好工程项目审计,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学校审计部门要注意加强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主动与基建处、采购中心、后勤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建立起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和业务控制程序,完善内部约束制度,健全基建内部相互制约的权力监督运行机制,最终使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运转,让跟踪审计变被动为主动,并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在理顺内审管理的同时,可以考虑充分发挥社会中介专业审计力量的作用,与社会审计机构合作,有效地解决完全委托审计和完全内审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首先,它解决了内审人力不足和专业缺口的矛盾,提高了审计速度和质量;其次,社会中介机构是具有专业资格的法人单位,其人员具有国家认定的专业资格和专业水平,内审与社会审计合作,很好地弥补了内部审计法律效力低的缺陷,内审人员的参与,可以监督审计全过程和审计结果,及时解决内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因此,“内外审结合式”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

七、规范与落实审计复核制度是提高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审计复核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跟踪审计中,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重点做好下列事项的复核:是否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实施审计;审计工作是否符合相关的审计准则;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定性是否准确,处理、处罚意见是否适当;审计评价、审计建议、审计移送处理是否适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八、审计人员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重要保证

要确保工程建设始终能够规范、有序、高效地完成,同时能正确及时应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提高跟踪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这就要求跟踪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提升政治素养,强化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理论,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不断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内抓管理、外促协调”。

首先要努力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重实际、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要时刻把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牢记在心,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身形象;再次应注重工作方法,在审计工作中,要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坚持原则,维护学校的利益,对一些高估冒算、虚报工作量的行为必须坚决给予纠正,而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应尽量做到少争论、多理解,要学会尊重他人;最后工作中要坚持“到位而不越位”、“监督而不代替”的工作原则。

九、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制度的一种创新,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工程跟踪审计人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要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坚持原则,又注重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好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建设性作用,在审计过程中,与施工、监理、建设管理等工作密切配合,科学合理地选择跟踪审计的“关键点”,准确掌握审计参与的程度,把握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原则,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乃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支海坤:高校基本建设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4).

[2] 吕江华:高校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 李兆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J].煤炭经济研究,2007(10).

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范文第4篇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要采用的是现代审计法来针对建设项目内的决策、设计、竣工结算、施工等完整的过程实行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中的真实性、合法和有效性的审计监督及评价,从而对国家、业主和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进而促进管理以及廉政,提升投资的效益。快速通过审计的手段在工作造价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中很关键。

关键词:

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系统实行优化,我们要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环境实行均进一步的优化,确保其工作在开展中的稳定性,对其综合运行效益实行提升,进而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1跟踪审计的具体作用

工程造价是存在于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同时还体现在对工程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等方面,从设计施工到竣工交付前期使用的全部费用的确定、控制和监督的整个过程【1】。近些年来,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被当成了工程造价中的新方法运用于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内,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从事后阶段审计朝着事前、事中和全过程延伸的审计方法,该种方法会使得全部工程的实行处于受控的状态,可以十分有效的对事后监督的局限进行客服,进而促进相关管理单位提升投资效益,实现对造价的更好控制目的,并且在根源上遏制工程建设领域中出现的贪污情况,对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项目的全程跟踪审计是时候结算审计朝着事前、事中和全程延伸的审计法,该种方法使得整个工程的实施都处于受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对时候监督局限性进行克服。首先要重视投资决策极端的工程造价,对建设项目坏死性投资决策的研究及理论论证,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工程造价,并且做出合理的选择,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设计阶段属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投资的计划被合理确定后,将会进入设计阶段,其是将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的关键过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需要在施工图的设计中开展严密、全面的设计,建立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避免出现由图纸引起的错、漏、缺情况。在施工阶段要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加强合同管理,保障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平等互利。在竣工阶段中,要建立工程量核对备案制度和内部复核,定期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在竣工结算阶段,需要核对工地现场,严格审查工程量的计算准确度,材料调价是否存在依据,实现工程造价阶段的确切合理。

2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内容

2.1建设项目开工前的审计内容项目

开工前的审计内容主要是检查建设项目的相关审文件。主要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影响环境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和建设用地的批准等是否齐全【2】。对招投标的过程是否合法有效进行检查;检查相关条款和合同是否符合规定;确定资金来源是否到位、合理、专户存储和建设资金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的完成。

2.2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内容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中主要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检查项目的概算执行状况、检查内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状况、工程设计的变更和施工现场的签证手续合理性、确定是否符合转款专用、强化对设备和材料价格的控制。

2.3建设项目竣工阶段的验收和决算审查

审查工程量,工程量是工程造价计算的基础,工程量的准确度对于竣工阶段具有重要影响,实际的工作量也是施工单位多计算工程造价的重点环节,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审查工程量【3】。审查材料价格的合理性,重点审查材料单价的合理性,避免施工单位以劣充好,无端抬高价格;审查隐蔽的验收记录和设计变更的经济签证的真实性,避免施工单位出现事后补办签证或是记录出现虚假。

3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

3.1建设项目的立项阶段

在建设项目的立项阶段,要将其纳入到审计的视野内,重视其中各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3.2审计组在项目现场实行的内容

审计组需要在项目现场设立相应的办公场所,和被审计的单位共同制定定期的例会制度,实现在被审计单位重要会议中的参与,及时对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及掌握,同时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详细做好会议记录。

3.3宣传工作

注重审计宣传工作,帮助被审计单位了解跟踪审计的具体程序、内容和需要配合的相应要求,促使其自觉接受相应的审计。

3.4深入现场掌握工程发展

审计组的成员要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及时掌握工程的进展程度和变更情况,对工程建设内涉及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解,熟悉和能够相关的计量规则以及有费用的测算方法,并且做好对应的记录。在一些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一些单位工程部分分项目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措施,对于工程的质量、投资和施工安全等具有较大的影响,若事后不能够进行取证的要将施工过程作为审计的重点。审计主要的施工管理活动。其目的是要方便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并且在对施工进度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状况下,针对投资、进度和质量的控制等情况实行审计。该类审计工作中主要包含了单位工程上的工程验收、隐蔽工程的隐蔽验收和图纸会审以及现场的技术交底等,并且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召开和工程建设相关的会议,实现对主要的材料、设备的进场清点,材料实验的取样以及委托【4】。设置施工停审地点,这一地点设定于施工的连续两个工序间,在某个项目的工序完成之后,各项检验和验收的手续开始切实履行,在下一工序开始前。设置施工停审的做主要目的是要针对建设管理和建立等工程建设的相关职能发挥以及职责履行的情况开展抽查审计,并且还可以对事后的审计难点以及疑点进行解决。结合施工过程跟踪审计的特征,审计意见的发表和做出决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口头、审计底稿和审计整改、证实对公文审计。针对一般问题,在发现后的相关单位立刻主动整改,针对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组织上提出的意见,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口头的方式来向相关单位及部门发表意见,并结合重要性在时候做出审计记录,针对质量问题引起的停工和返工及对施工方案的投资、质量、进度等存在异议的,要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在初步交换意见之后和相关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使用审计底稿以及审计的整改单方式来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和决定;对于存在重大和倾向性以及在多次提出不能禁止的问题,发现设计方案出现缺陷的问题后,审计部门要出具正式审计文件书,其中主要包含了审计函、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并且要要求被审计的单位对整改的意见作出反馈。

4小结

总之,运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方式开展建设项目的全程造价控制,达到了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彻底改变了三超的现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当前审计的一种方式,已经被运用在了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并且获得了十分显著的管理效益以及直接的经济成果。在审计过程中和施工、建立和建设管理工作等进行密切的配合,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重点,把握好审计参与度,并对内部审计的独立原则进行把握,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及质量保证体系,跟踪审计逐渐可以达到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阮冠敏.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J].科技风,2014(02):154.

[2]叶小君,陈阳.关于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分析[J].企业导报,2013(14):115.

[3]阮明越.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方法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J].中国招标,2009(49):19-21.

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工程跟踪审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134-02

1引言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引领了欧美发达国家审计的潮流。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思路上有很大不同,在我国的审计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相对独立的工程审计来说,更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有其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目前基本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现状,寻找风险导向审计与跟踪审计二者最佳融合点,把风险导向审计融入到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风险导向审计,是摆在我国审计职业界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2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基础

审计理念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审计行为模式的高度概括。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事项的潜在风险作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审计事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的审计模式,以风险理论为基础,在审计各个阶段都利用审计模型,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动态的分析与控制,并以此为基础恰当地计划和指导审计工作,从而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全部审计任务,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

随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建设投资不落实、超标准建设、转移挪用建设资金、预结算管理混乱、缺乏资金监管、投资效益差等问题日益凸显,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也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带来各类审计风险。在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的现状下,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推行科学而高效率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值。

3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3.1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式运用于跟踪审计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事项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之中,从建设项目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分析评估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自身的风险评价中去,通过审计程序把自身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3.2风险导向审计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随着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和审计人员对自身职业上认识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工程审计中涉及审计行为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审计始终无法达到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公众期望审计人员应毫无遗漏地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的舞弊行为,但在正常的审计程序中,即使最敬业的审计人员也会被管理方的舞弊或第三方的欺诈所蒙蔽。审计担负着监督与服务的共同职能,只有不断的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使得审计人员不得不以积极的态度,思考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动态的分析评估审计风险,恰恰适应了这一需求。

3.3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往往是以全面控制为依据进行审计资源的配置,忽略了建设项目重点风险控制点,这就会造成审计资源在不同的审计风险领域得不到恰当的配置,使得审计效率降低。而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高低不同的审计领域,对一些风险大的环节多投入一些,而对于风险较小的环节缩减审计资源。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收集审计证据,从整体上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

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局限性

4.1有限的法律责任会引起跟踪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纵观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审计人员所承担的法律风险极低。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条件是法律风险的约束,法律风险越高,对审计人员的约束就越大。因此,在法律风险有限的前提下,就会产生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当法律风险较小,不会引起明显的审计风险损失时,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就不会重视,减少风险控制点,甚至对被审计单位的违规问题视而不见。这样会引起严重的审计人员道德风险问题,并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因此,有限的法律责任降低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4.2风险导向审计会产生审计成本与效益的矛盾。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有强大的信息数据库的支持,针对建设项目的整体环境和不同的风险阶段、风险领域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以满足审计人员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流程、风险评估、业绩衡量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增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期投入较大。随着成熟项目的增多,会逐渐分摊前期成本,逐步解决前期投入与审计效益之间的矛盾。

4.3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会影响到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控制环节多、跟踪审计环境复杂,在建设项目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有较高的风险分析和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人员需要关注整个建设过程,审计范围没有边界从而导致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没有边界。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影响到项目风险的正确评估以及对评估风险所采取的个性化审计程序,从而影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效果。

5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要点

5.1建立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工程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跟踪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都是将审计关口前移,对工程建设进行双重把关,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建立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障碍,又能全面控制风险点,进一步确保审计质量。

5.2社会公众应对风险导向审计及其结果有合理预期。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建设过程中的经济环境做出风险预测。这就会导致审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项不完全一致,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到审计人员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对建设过程的审计事项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风险导向审计不是万能的,应建立合理的预期审计目标,恰当地计划指导审计工作,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既定任务,以促进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健康的应用和发展。

5.3全面提升审计人员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责任意识。前些年,由于我国的法律环境较为宽松,审计违规成本较低,审计人员只要经过测试认为其风险可以接受,不会导致巨大的审计风险损失,就可以终止审计实施阶段并出具审计报告。法律责任的缺失致使审计人员甘冒审计失败的风险。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也成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因素。通过实施审计风险准则,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来制约其审计行为,将建设过程中的审计风险转移成为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将对提高风险导向审计质量起到重大作用。

5.4提高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准则制订的再详细、再具体,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都是风险导向审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因此,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风险导向审计开展,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

6结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缩小社会期望差异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一方面,在理论上要不断发展创新,找到跟踪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最佳融合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技术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效,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