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第1篇

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千方百计改进以前单一的数学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情趣以及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理论,把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法、谈话法、引探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识。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不少学生虽然有良好的智力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但由于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少,缺乏自主意识,学习是被动吸收,而不是主动索取,对知识的理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因此难以取得很好的成绩,有的甚至厌学。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现代教学观认为,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形成活动的基础属性就是主体参与,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数学活动的过程和质量。于是在实际教学中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分组竞赛、男女生竞赛等方法,这样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那么就可以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就收到了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要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等。生活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经历过,已被约定俗成了的过程和回忆,它能带给学生共性的经验和感受,例如在教学减法时,可以引用学生喜欢看的电视《西游记》,让学生扮演《西游记》中孙悟空摘桃子加法,猪八戒吃桃子减法。数学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是数学课变得生动,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

四、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字】:小学数学 方式 改革 实践

新的课程标准纲要的,对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不能再一贯的“一言堂”教学,要深入到学生之中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教育,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死记硬背,还要为培养学生以后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能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要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发现知识的能力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一、让兴趣做为知识的敲门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它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学。小学的教育毕竟是学生一生学习的开端,学生免不了有一种学习的惰性,这会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学生对其学习的科目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主动的去钻研它,学习它,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会增加对它的兴趣,如此良性的循环,对其他方面的学习也带来良性的影响。学习的兴趣成为去学习的原因,最后又成为了学习的结果。

例如,在教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时,拿出一个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告诉学生们说,这两个图形各自很不服气,都说自己比对方大一些,它们很快就要吵起来了,请同学们帮助一下它们俩个,看谁的面积更大一些。只要我们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它们就不会吵架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没有学习过面积的计算时,答案当然各色各异,老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生活相结合,边玩边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小学生在学生未知的知识前,有一种自然的恐惧,学习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所以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后,还要教会他们灵活的运用知识,学以致用一直都是教育的目的。小学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接触到的生活层次,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知识,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来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生只有深深的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才会慢慢的喜欢数学。

例如, 一个车站在检票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人数一样多.从开始检票到队伍消失,同时开四个检票口要30分钟,同时开五个口,要20分钟,问同时开7个检票口要多少分钟?

解答:我们不妨设开始检票时已有X人,以后每分钟来Y人,不妨假设每个检票口每分钟流出单位1个人(可以减少计算)。那么有 X + 30Y = 30 ×4=120,X + 20Y = 20×5=100,联立上面可得:X=60 ,Y=2。则当开7个检票口时设要t分钟60 + 2×t = 7×t,解得 t=12。所以,开出7个检票口时需要12分钟全部检票完。

三、改进学习方式,增加学习动力

教师在小学课堂上不知如何与学生互动学习时,习惯一讲到底,只有有问题时才让学生偶尔发言,其弊端是明显的,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学得也累。只有让学生通过主体性活动,如:观察、尝试、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当中,课堂才能活跃起来,如果学生不做、不想、不参与,老师也不会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掌握知识的程度。

例如,在上“认识长方形”这一节课时,在课前可以通知学生准备一把小刀一个土豆带到学校来,对于这个要求学生们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在他们眼里只有在厨房用到的东西带来学校有什么用,在课前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上课时,让学生对着土豆一边切下,看有什么图形出现,让学生从一边切到另一边,一直垂直的切,当四边都切完事,看又会出现什么图形,学生就会发现小刀的用处,都积极的去观察会出现什么图形,在学生兴趣正浓时,老师就可以开始今天的课程。老师的讲解,学生自己的动手,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培养了其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四、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小学课堂上,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可以畅所欲言,大胆表现自己。老师不能太过于严肃,小学的学生还只是个孩子,更需要和蔼的老师,能和他们走的近的老师更能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当然,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教师也会出现不良行为,但是老师切记不能把气出在学生的身上,哪怕是只有一次,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就毁掉了。所以,针对教师体罚学生比较严重的问题,要制定出反校园体罚的法律,体罚学生的教师必须承担严厉的法律责任。老师只有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当成朋友,才能获得学生的心,在新的教育方法、方式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会带来令人惊喜的结果。老师上课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被学生看在眼里,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正常进行,是老师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学得好,学得精的必要因素。

数学充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习数学为了方便生活,在生活中又能发现数学。数学不只是各色各样的符号的集结,更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延续,通过数学总结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学得活生生的数学。老师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领路人,但是又不能代替学生去感受数学,只有学生自己体会数学的乐趣,才能达到学数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隆.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剑萍,向晶.论数学教学中新方法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4):73-74.

[3]李睿.多媒体技术在《21世纪小学实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7):109-110.

[4]宁春燕.高职数学新课件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71-73.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PPT课件;小学数学;制作方法;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60-02

1 PPT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PPT课件能让学生发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在小学阶段,由于数学课程相比于其他课程来说比较难懂,而且课堂知识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是很不情愿的,甚至是抵触的,这就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被动。多媒体PPT课件能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从心理上转变以往对数学不好的印象,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PPT课件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接触的事物不是很多,因此对许多事物抱着好奇的心态去探索。而且他们的思想大多数是天马行空的,传统中规中矩的上课方式容易扼杀他们这份难得的想象力。PPT课件一般是集文本、图形、声音、视频于一体的集合体,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PPT课件,能帮助学生在具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空间抽象观念。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更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 小学数学PPT课件的高效制作方法

小学数学PPT课件的内容应以教材为基准 教材是制作课件的灵魂,一切课件都应以教材为基准,围绕教材的内容在课件上进行展开。PPT课件内容以教材为基准,不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PPT课件上,成为电子版的教科书,更不是将教材内容变个形式放到PPT课件上,而是需要在认真揣摩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基础上,既要有教材上的基本内容,也要有对教材内容的相关延伸,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

如在制作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这一节的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可以设置为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上的知识,即关于对长方体长、宽、高的认识,以及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二是关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及课外延伸,可以通过出一些与课本上不相同的题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此外,还可以找一些现实生活中关于长方体的实际例子,如为学生展示水立方的图片,引导学生去求出水立方的表面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一举两得。

要制作贴近学生生活、亲近学生认知心理的课件 有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贴近实际生活的知识比单纯空洞的理论知识更为感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探索与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更应该注意在课件中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从而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新知。

如在制作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节的课件时,除了可以在课件中编辑教材中关于使用负数表示温度的内容,还可以创设一些其他使用负数的生活场景,如:“我家住在1楼,而我家楼下一层还有地下停车场,那么小朋友们,地下停车场可以称作几楼呢?”或者:“小明的妈妈买的股票今天从10块涨到11,表示为+1元,那么明天从11元跌到10.9元,请问该怎样表示呢?”通过在PPT课件内加入诸如此类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掌握新知的愿望油然而生。这样贴近学生生活、亲近学生认知心理的课件,才算得上是高效的课件。

3 PPT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将PPT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更能发挥PPT课件在课堂中的独特作用 在使用PPT课件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PPT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是课堂的主导,不能将它反客为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PPT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要想将PPT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完美结合,首先要做到将课件的运用与教材、板书结合起来,通过PPT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不生动的局限,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弥补PPT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重难点,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据此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教师不可以只盯着PPT而不与学生进行沟通。最后,要注意课堂的评价与反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为学生认真做出课堂相关知识的总结,让学生可以通过PPT课件系统地回顾整节课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三个步骤,能将PPT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两者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运用PPT将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难点讲清楚、弄明白 在小学数学中,若单单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其中的重难点,是可以讲清楚,但是学生不一定有兴趣去弄明白。所以这中间就存在一个教与学的问题。基于这一点,可以设计具有一定吸引力的PPT课件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PPT将课堂知识中的重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重难点讲清楚,让学生将重难点弄明白。

如在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节时,许多学生普遍认为“不太好学”“难以理解”。可以在设计这一节的课件时,首先将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对以后学习数学的作用放到课件上,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这一节的内容重视起来;然后在课件上编辑出与本节相关的题目,教师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并告诉学生运算的先后法则,这样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此节的内容;最后请学生到黑板上做相关例题的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通过运用PPT讲解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难点,更容易让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更加努力地学习相关知识。

4 结语

PPT课件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更要通过制作以教材为中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高质量课件,将PPT课件与传统课件相结合,运用PPT课件突破重难点等方法,实现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如此之多的作用,从而使PPT课件更好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宇容.浅谈高质量PPT课件制作模式[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30.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高校学生;应用数学能力

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虽然也讲培养能力,但主要是解题能力,很少体现自学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的是数学的枯燥,远离生活实际,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但仅此一举,对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是微弱的。一方面,由于“数学建模”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对不同问题分析的方法又各不相同,真正掌握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数学建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需要较长的过程,单靠开设一门选修课还远远不够。另外,“数学建模”作为一门选修课,学习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1 数学建模的思想内涵与外延

数学建模是指人们对各类实际问题进行组建数学模型并使用计算机数值求解的过程。数学建模一般要经历下列步骤。①调查研究。在建模前,建模者要对实际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内在机理有深刻的了解,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②抽象简化。建模前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确立和理顺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必要的、合理的假设,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③建立模型。这一步是调动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要将问题归结为某种数学结构。④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模型。这要求建模者熟练地使用Matlab、Mathtype、Spss等软件。⑤模型分析。对所求出的解,进行实际意义和数学理论方面的分析。⑥模型检验。虽然并非所有模型都要进行检验,但在许多问题中,所建立的模型是否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是需要用已知数据去验证的。⑦模型修改。对不合理部分,如变量类型、变量取舍、已知条件等进行调整,使模型中的各个因素更加合理。⑧模型应用。数学模型及其求解的目的应该是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及对未来进行预测和估计。由此可见,数学建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技巧、技能以及综合分析等认知活动。

2 高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弊端

我国高等院校数学课课程在授课内容上,主要着眼于数学内部的理论结构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重经典、轻现代,重分析、轻数值计算,重运算技巧、轻数学方法,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在教学方法上,数学教学越来越形式化,注重理论推导,着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理论背景和实际应用的传授,致使学生不知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使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应用的讲解,也仅仅停留在古典几何和物理上,忽视数学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导致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淡薄,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后续专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多采用注入式。缺乏师生间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由于教材对原始研究背景的省略、教师对原始研究背景的重视不够和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等各种因素,传统数学教育很少对前人的数学探索过程进行再现。然而,这正是数学建模思想的点睛之处。任何一门数学分支学科都是由于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所以,重要概念的提出、公式和定理的推导以及整个分支理论的完善都是前人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的结果。

那么,如何将前人的建模思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再现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尽量用原始背景和现实问题,通俗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引入定义、定理和公式,然后再由通俗的描述性语言过渡到严谨的数学语言。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知识的来龙去脉,熟悉了这类问题的本质属性,而且掌握了处理这类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即学会了如何从实际问题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领域紧密地联系着。数学模型所表现的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与严谨美更让学生浸润在数学美的享受之中。

二是精选数学应用例题,进行建模示范,启发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我们本着减少经典、增加现代、减少技巧、增加应用的原则,弃去了原书中部分经典例子,加入既能反映问题,又能开阔学生眼界的例子。这样教学,很容易牵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体验到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积极地探索现实世界。

4 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需要注意的事项

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升华,而且是一种数学思想的表达和教学方法,实际上基本概念、公式、定理都是一个数学模型。所以,数学教学的实质就是数学模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模型的选题要大众化。应选择密切联系学生,易接受、且有趣味、实用的数学建模内容,不能让学生反感。尽量讲清数学模型的运用范围,即它可以解决怎样的现实问题。②设计颇有新意的例子,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发现规律。③在教学中举例宜少而精,忌大而泛,冲淡高等数学理论识的学习。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谈不上什么应用。④应从现实原形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抽象出数学模型。⑤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渗透,逐步训练学生用所学的数学建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世华。李学全.工科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技术的嵌入式教学法[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3.23(4):12-14.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历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学会学习

一、科学地使用数学语言,达到师生认知和谐

数学语言是人工语言,它是在数学要求有准确的、明白的和压缩的陈述的影响下产生的,在日常语言中有三种作用:1.消除烦琐性;2.消除歧义性;3.扩展表达的可能性。使用符号是数学语言的特点之一,数学需要准确而清楚的语言,其中每一个符号、每一个由符号组成的式子只有一个意思。

理解词的意义,主要是对内部词汇的探索,即要考虑内部词汇中的信息。首先是该词汇的意义。例如,通过“三角形的外接圆”来看词的理解过程:词目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句法是“三角形”、“外接”两词是“圆”的定语,词义是以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为圆心、该点到某一顶点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

数学句子表现为数学命题,数学语段表现为若干命题组合而成的数学问题或数学理论。数学句子是由数学词汇通过句法组成的,从而表达了某种意义。在理解数学命题时应先从句法上加以深刻的理解。例如,某工厂产量每年以固定增长率增长,1999年到2002年的产量和为100吨,2001年到2004年的产量和为121吨,则该工厂从1999年到2004年的年增长率是多少?通过句法得出“两个产量和”分别为100吨、121吨,是按固定的增长率增长的共5年的产量和,即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学生学习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实质是按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原有认知结构,这是能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原有认知结构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而达到师生认知和谐,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在经历过程中学习“现实”的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就是说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和技能形成与巩固的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

1.数学知识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包含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这期间经历着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某些数学定理的发现过程,经历数学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

2.“现实”的数学指教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同时学了数学又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要尽可能以一些实际例子导入新课,尽量与现实原型进行联系。比如,手电筒的光束可以作为射线的现实原型,横放的温度计可以作为数轴的现实原型,两条笔直的铁轨可以作为平行线的现实原型……

三、在优化教学中注重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养成

1.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优化教学就是使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要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环节的新理论、新技术,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即确定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2.教学策略选择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要优化教学策略,首先要研究的是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对象特征适合采用什么模式。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包括知识的类型、难度和抽象度。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每一堂课中一般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只有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广泛涉猎各种教学方法,了解和掌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吃透各个教学内容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征,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应用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必须想方设法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初中学生找回“自我”;通过让学生经历过程,学“现实”的数学,让初中学生找到“信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