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的知识点

化学的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的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的知识点

化学的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知识块 学习方法 学习环节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进入高中后,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既有些熟悉,但又了解不多。高中与初中相比,化学知识无论是难度还是容量都增加了很多,许多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上容易产生较多的困惑。如何帮助学生认清中学化学的本质与特点,尽快走出困境,是每位化学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1.不同化学知识块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依据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容,可将相关的知识分为几大块: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基础等。不同知识块的特点差异较大,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针对其中几块作简单介绍。

1.1元素化合物部分。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的基础,必修一主要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顺序是: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另外,元素化合物知识量多面广,在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的基础之上,再对同类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进行推广学习。例如,在学习碱金属内容时,学生要先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知识: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所以在反应时体现出强还原性,例如:与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等等。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的反应,即钠失去电子,而电子被氢离子得到,由此可联系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问题。锂、钾、铯的性质可以根据递变规律来理解和学习。

元素化合物内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多,所以学习时应注意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例如:必修一每个专题后面,都有一个栏目“整理与归纳”,将本专题所学知识进行网络化归纳,学习时可以此为主线,可根据自己能力将网络中的每个知识点再进一步细化处理,如此可以明显降低学习的难度。

1.2有机化学部分。

有机化学知识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必修二的基础之上,《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教材中重点介绍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醛、酸、酯、糖类、蛋白质等物质的结构、性质、应用、制备等内容。学习时应把握以下几条线索:①官能团对物质的性质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对官能团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就抓住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关键。②常见的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每种反应类型,又包含很多的反应情况,例如取代反应包括:烷烃的卤代,苯的卤代与硝化、磺化,酚的溴代,醇与卤化氢的反应,醇的酸化,醇分子间脱水成醚,醇与酸的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等。③化学反应条件(如:卤素光照,溴与催化剂,浓硫酸加热,等等),从反应条件上就可以推测出反应类型,例如,溴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脂肪烃上的取代反应,而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溴水在常温下可以与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发生加成反应,等等。④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如: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等物质间的转化)。⑤有关重要的实验(如: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醇制乙烯、银镜反应、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酚醛树脂的制备等实验)。⑥有机化学试题常见的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一般是给出一个或几个新型的物质的结构,来考查:判断分子式,判断共线共面问题,同分异构体书写,化学反应类型,与Br、H、NaOH反应时最大用量的计算,等等;二是有机合成推断题,往往以一个物质的合成路线为载体,来考查:分子式推断,官能团的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尤其是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等类型)。

1.3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部分。

在必修二的基础之上,《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教材中重点介绍一些基本理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化学知识,等等);化学平衡知识(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建立与特点,平衡的移动规律,等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规律,等等)。学习时理解原理、理解规律非常重要,可以将规律“模型化”,例如学习原电池相关知识,可以锌―铜―硫酸原电池为模型来研究,可按以下思路思考:构成条件工作原理电子流向电极反应相关计算与应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把握电化学高考易考知识点: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溶液pH值的变化,电子得失相关的计算,等等。原电池与电解池知识综合应用,则可选择铅蓄电池为模型,弄清原理、总结规律,结合考点进行变式训练。

必修内容是选修内容的基础,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拓展与延深。所以,要学好化学,在高一的时候必须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更好地发展。

2.优化学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的一般环节为:预习课堂作业复习考试,为提高每个环节的学习效率,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做法。

2.1课前预习的做法: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

通过课前的预习,可以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哪些疑惑。带着问题去听课,就容易使课堂学习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注意:预习不必面面俱到、搞得太细,否则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有可能上课听讲时有所松懈,反而降低学习效果。

2.2课堂学习的做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善于听课、认真观察、注重理解、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例如,课堂演示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如果与自己设想的不同,可以与老师交流探讨,另外还应注意老师的实验操作步骤,思考实验设计的原理,多问几个“为什么”。化学试题讲评不仅要听解题思路与方法,而且要注重规范解题步骤。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重点记,记难点、记疑点。协调好记与听时间,不能只听不记,也不能只记漏听,顾此失彼。

2.3课后复习做法:回顾课堂、规范作业。

常有学生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作业时总出错。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理解。因为只有反复多次理解记忆知识点,才能真正掌握牢固,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新课学完之后作业之前,结合课堂笔记,让课堂所学内容在脑海里“放电影”,再现课堂所学的知识主线,发现有疑惑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时,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可以引起相关知识的再学习、再思考。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有些学生做作业之前没有先复习相关知识,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作业上尽量避免题海战术,对于典型例题应反复研究、多方推敲、触类旁通,以提高解题的效率。

2.4合理使用教学案。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教学案”进行教学,使用教学案可以使学生更方便地进行预习、课堂听讲和复习巩固,明显地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案编写一般包含以下几块内容:①考纲要求(学习目标);②双基回顾;③经典例题;④课堂练习;⑤课后习题。“考纲要求”是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与重难点,要学什么,使学生在学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双基回顾”不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以填空的形式体现出来,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把与本节课新授内容相关的知识作一个总结归纳,使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连续性、系统性。“经典例题”是指精选有代表性的试题,尤其是高考题与名校的模拟题,力求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学案先学,教师检查、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堂上结合教学案内容,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师生共同探究,可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开放性,实现化学学习的高效率。

化学的知识点范文第2篇

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新的世纪需要新的教育,围绕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我校的办

学特色,学校大力提倡"陶行知生活教育模式"。不少教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从整个化学教学情况看,

我们现在的教学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了解"学情"不够,即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认识能力的基本状况不够;

二是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怎样有效突破两大误区?我记得教学实习的时候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要想学

生喜欢化学,首先就得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中的知识点都围绕着生活展开,让学

生能够随时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可以想象,学生觉得一切都很熟悉,就不再觉得化学枯燥难学。

首先,在备课方面,头脑中始终贯穿生活理念。

有经验的老师是不会完全依照教参的教学方式。备课过程中先做完题,然后根据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写成

系统的教案或者知识框架就可以去上课了。但是仅仅只做这些的话,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被牵着鼻子走,

缺乏主动性,更不可能有趣味性,学生听课久了自然就会打瞌睡,这样课堂效率不高不说,老师自己讲起

来也会枯燥无味。而我的做法是,除了正常的按上述方法备课之外,还会就这节课涉及到的一些物质在百

度上进行搜索,搜出它相关的一些性质及生活用途,涉及到的相关前沿科技,甚至曾发生的历史故事等等

。自己在重新学习扩大知识的同时,在授课时也能够进行广泛的发散。学生听课的兴趣很浓,就算是完全

学不懂的艺体尖也能听得津津有味。当然,这样的备课方式需要持之以恒。我相信新课改以后,化学的发

展方向应该更偏向于生活、科技。

其次,在课堂上,要引发学生学以致用,乐于创新的学习动机。举一反三,灵活创新的思维能力。

鉴于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意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故而采取因势利导的方针,在教学中刻意突出一个"

用"字。知识学了不用只会成为大脑中的垃圾,只有不断地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

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化学理论,可用于研究具体物质和具体化学反应;学习物质结构,可用

于研究其性质,进而研究其用途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我们教学生写方程式,不是只教他会写这一个,而是根据它的反应特点,记住并会写这一类反应方程式。

比如我们教学生写硅与氢氧化钠的方程式,就会让学生推导出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写二氧化硅与碱的反应

,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盛放碱溶液的玻璃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水晶挂饰不能戴着洗澡;想在玻璃上刻

美丽的图画,写下娟秀的文字该用什么方法……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化学是一门基础的、具有工具性的

学科。它与社会生活及生命环境的紧密联系,几乎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

当然,贴近生活的同时仍然要坚固的理论基石。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学科的基石。一般在

教学时,往往先通过实验和观察一些感性材料,然后进行思维加工,抽象为一定的概念或理论。这是一个"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现象概括本质、进行思维深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

,要避免枯燥的说教,照本宣科,而采取引导学生观察——-小结——思考——概括的做法,把学生引导到

参与抽象化的过程中来。并适当示范抽象概括的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极有帮助的。

课堂下,特别是利用晚自习,培养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所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一切学习行为均发自内心,毋需外部强迫,并能主动、迅速地将

心理调节至最佳状态。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加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提出

明确的严格的要求,比如第一步整理课堂笔记,记忆当天新学的新物质化学式、方程式,归纳重点知识,

找出自己仍然有疑问的知识立即问老师。然后定时(比如今天的作业只需要40分钟就可以完成就绝不多用

时间)、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最后做好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找出自己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以保

证第二天听课的重点。当然,鼓励部分尖子学生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安排晚自习,做更多能力提升

的题以更好的培养化学素质。

肯定的说,如果任何老师坚持这样做,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课堂气氛就会明显比以前活跃,敢

大胆"接嘴"的同学会大大增多。学生会逐步养成较好的习惯,能够初步有了运用化学视角观察、解决问题

的理念。以前看到物质就是一个宏观的物质,现在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这个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它又

哪些性质?为什么有些食物混合吃了后会中毒,它们是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产生了哪种有毒物质?染头

发里面的臭味是氨,它能够起怎样的作用?等等……有些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有些让他们去百度搜

索,而有的问题虽以其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解决,但却能使学生们体会到化学的神奇魅力,激发起他们进一

步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感到欢欣鼓舞。同时,学生们在学习习惯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许多学生在高一下期已

经基本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学习成绩看整体水平有了较明显

的提高。

通过这样的生活教育模式的初步实践,虽然学生有明显的变化,有相当直观的进步,但我深感存在的问题

还很多。各个步骤都还处于初步时间阶段,每一步都有待深入研究。生活教育让学生们有了听课的乐趣,

学习的兴趣,但学习归根到底,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关键,目前尚欠缺力度,整体上不够系统化,要形成较

成熟的创新教学模式,还需较长时间探索。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教材及参考书本身与"贴近社会和生活,培

养创新能力"的要求差距较大,而且对知识的难度上要求还是偏高,如果每堂课都这样去进行教学的话,完

成不了教学任务,进度严重滞后。相应的与教学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评价制度等要求不相适应。这在很

大程度上阻碍着各学科生活教育模式的切实开展。

我们的教育任务任重而道远,新形势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

化学的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发某种行为的动力,它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俗话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与顽强的入迷。”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兴趣能产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专研化学、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能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学生在开始学习元素符号的时候,很难记忆,很多学生从此把化学称为第二外语。的确,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等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难点,不少学生就在此成为了学困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我们可以仿照语文或英语教学那样(将阅读与乐曲相配),将常见的二十二种元素谱写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曲子里,让学生传唱这首快乐的歌曲,不仅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常见元素的书写,好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类似的,可以将化合价、常见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等,编成口诀,让学生轻松的记忆。

二、兴趣能激发探究化学的积极性

新课程重视体验教学,并把培养学生才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初中化学新课的教学中,大力提倡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体验研究科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兴趣的支持,如果没有兴趣,他们不很难坚持不懈的研究。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实验探究的时候,常常抄袭他人的数据,有的学生干脆自编实验数据,凭空得到结论。说到底,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假如他们对研究的问题感兴趣,就会自觉的、主动的探究化学规律。

兴趣支持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整个过程,它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无论是教学活动的过程,还是新课的导入,都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问题利用悬念是常用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在学习CO2性质的时候,可以讲述这样的故事:某农户的主人下菜窖取菜,大儿子见他很久没有商量,着急的下去看个究竟,于是也下了菜窖,结果是而人都身亡于菜窖中,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悲剧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悬念的,学生要想知道答案,必须要学习CO2的有关性质。再如,学习有关溶洞形成知识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古诗中赞美石灰石的诗句,然后再分析石灰粉刷在墙上后,产生哪些化学变化?最终使学生掌握:CaCO3通过高温煅烧后产生CaO,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CaCO3,粉刷的墙壁上附着了CaCO3,因此变得很坚硬。当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可以理解明代诗人于谦所作的《咏石灰》这首诗句的意义了,从而更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课改也要求我们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生活。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化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常常是最感兴趣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一定要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利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可燃物燃烧知识后,解释这样的现象:用扇子扇蜡烛的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炉火时,却越扇越旺,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大量的水滴在煤炉的火焰上,火焰变得更旺,而大量的水滴倒在煤炉火焰上就会熄灭?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常常触动着学生敏感的神经,最能引发他们的深思。再如,在学氧化碳有关知识后,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去除热水瓶的水垢?当学生找到正确方法后,那种喜悦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奠定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3、利用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学生在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常常被千变万化的实验深深吸引,因此,在化学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应该多补充一些现象明显的小实验,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导入的时候,老师可以事先用棉签蘸些石磊试液或者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上:我们爱学化学几个字,并将白纸晾干后带到班级,上课的时候只要在白纸上涂上无色的盐酸或者NaOH溶液,白纸上立即出现红色或者紫色的“我们爱学化学”的字,这使得学生异常的高兴,同事还能使学生联想到谍战影片中如何传递秘密情报的情节,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有很多小实验,他们发挥着调动学习兴趣的大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比如,烧不坏的衣服。在日常生活中把衣服扔进火里肯定会烧掉,但,某种衣服扔到火里的烧不坏的,原来这种衣服是石棉做的。还如,上下浮沉的鸡蛋:将鸡蛋放在盐酸里,先是沉底,然后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了浮力而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后,二氧化碳气体逃逸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小再下沉,鸡蛋就这样的上上下下的在盐酸里浮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的知识点范文第4篇

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整个教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笔者认为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应从二方面入手着眼,即有效的提高学化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源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另一方面应着眼于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之所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学会化学变成会学化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高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学生由学会化学变成会学化学。

二、开展实验,启发学生由实验现象学会实验探究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在做演示实验时可提出以下问题:(1)水的导电性如何?什么溶液可以作为导体?怎样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2)实验开始后,正负两极有何现象产生?(3)实验不久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多少?(4)两极分别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怎样检验?前3个问题学生可从观察演示实验中得出答案,而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不能马上得出答案,老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大家呼吸离不开的最熟悉的气体是什么?这两种气体中会不会有一种是氧气呢?如何通过检验将两种气体区分开?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注意力也集中,老师通过实验证明这两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这种围绕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的教学能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化学的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教 初中化学 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59-01

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一直是同行所关注的问题。在研讨这一问题时,首先需要就何谓“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来看,效果的展现不仅包括学生对知识的习得,还包含着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由此,以上问题实则就具体化为了两个方面:即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了。

从现有文本资料中可知,同行在针对这两方面的措施构建中,习惯聚焦于特定的教学模式,或者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诚然,这一措施固然存在着合理性,但从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动手意识上却难以发挥优势。毕竟,探究意识和动手意识是驱动学生获得知识习得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永动机。正因如此,笔者在保留已有教学创新成果的同时,还强调应充分挖掘电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注意展开讨论。

1 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目前所存在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学模式现状

众所周知,针对中考仍然是目前初中各科教学的主要目标。由此,以中考为指挥棒的结果就体现在:评价化学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以学生最终测试成绩为依据。这种评价体系,就从根源上制约了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的努力程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则是以“讲和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1.2 教学内容现状

初中化学的教材版本在相当时间内是不会变更的,也客观形成了许多负面的传统习惯因素。如,课程设计的固化、例题选取的老化等现象。这就在教学信息传递上,限制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养成。同时,在教学环节上受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显得过于程式化。其结果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现状分析下电教功能定位

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现状的分析可知,电教技术的应用仍须使用目前的初中教育大环境,通过采取适应性策略来改善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从而,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由此,电教的功能定位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2.1 细节演示功能

尽管初中化学教学存在实验环节,但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诸多化学反映细节却难以在实践中观察到。甚至部分中学受到实验条件的制约,诸多实验根本无法开展。为此,电教在视频播放和开放式教学的基础上,便能在标准实验条件下向学生展示其中的反应细节。这样一来,实则弥补了诸多中学化学教学的短板。

2.2 情景演示功能

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依赖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在实践领域却因初中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落实。由此,在强化他们感性认识的目标导向下,可以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来传递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在涉及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问题时,可以通过播放农村普遍存在的稻田里焚烧秸杆现象来展示。

3 定位基础上的实践模式构建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将课堂讲授过程记录如下:

笔者:现在在农村都不允许在稻田里焚烧秸杆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紧接着通过视频播放秸杆焚烧时的影象)

学生1:因为对环境有污染。

笔者:很好。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对环境有那些污染。(紧接着通过幻灯片播放污染物构成要素的字幕)然后指出:原来当焚烧秸杆时会产生大量的烟灰尘,并且还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对于烟尘而言将污染稻田周边的人居环境,而二氧化碳的大量释放将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提出问题:有哪位同学能用已经学过的其它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呢。

学生2:应该是把地球给包裹起来了,所以会变暖。

学生3:我想应该是二氧化碳吸收到了大量的温度,所以会变暖。

……

笔者:那好吧,让老师来告诉大家正确答案。当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层后,它就像是给地球穿上了一件衣服。这时,地表温度就难以突破这件外衣而得到释放,自然就导致了环境温度的升高。如果全球气候变暖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地球上很多地方都会被海水淹没。(紧接着通过视频把反映全球变暖的景象展示出来,可以有针对性反映欠发达国家的状况)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电教的功能定位并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便能较好的借助电教形式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4 小结

本文认为,同行在针对这两方面的措施构建中,习惯聚焦于特定的教学模式,或者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但从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动手意识上却难以发挥优势。从而,应在两大功能定位上充分发挥电教形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银海.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