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总结大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化学实验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培养学生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化学将成为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化学教育中更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化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1]。所以,以化学实验为突破口,探索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学生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正确选择实验仪器、装置及药品,按有关实验操作,规范有序地独立完成。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能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保证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
2 切实加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在于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能力的提高,始于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必须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高中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需经历从理论到模仿操作,最后到熟练操作三个阶段,因此,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务必做到“三要”。
2.1演示要规范,具有示范性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时,学生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很深的印象,学生的实验操作又是结合理论知识从模仿教师操作开始,由于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对于教师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实验操作往往一看就会,且难以纠正。因此,要使学生对教师的操作领悟透彻,模仿准确,教师一定要首先加强自身的实验操作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示范操作能力,做到既规范有序,又熟练准确,给学生以美的感受[2]。教师必须在课前作一次自练,切实掌握好演示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进,使每个实验都万无一失。即使是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做过的实验,再次面对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演示操作时,也必须提前自己再做一遍,以防仪器、药品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影响实验的规范性、连贯性,不能达到预期的的效果。在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演示“黑面包”实验前,无论做过多少遍,都必须先到实验室试做几遍,将所需蔗糖量,滴水量,浓硫酸的量把握好,还要把搅拌的力度、程度均调整好,确保“黑面包”在正确的操作下出现应有的现象,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该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提高独立实验的能力。
2.2练习要循序渐进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由于练习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因此,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实验操作的最初阶段:以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教学内容,采用教师先讲操作要求并示范;再将操作分解成几个简单、局部的操作;然后让学生进行训练。例如:人教版第一册化学课本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中,要求在使用容量瓶之前检查是否漏水。由于该基本操作步骤比较多,要求比较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演示时,将该操作分为几个简单、局部的操作:(1)向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2)用食指摁住瓶塞;(3)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4)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5)如不漏水,将瓶正立;(6)将瓶塞旋转180º后,塞紧;(7)重复(2)――(5)的操作。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阶段:以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按照教材设计好的实验程序,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以熟练操作技能。
2.3练习要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技能的形成靠练习,但练习的效果与练习的次数、时间并不成线性关系,一般来说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集中好,这不仅在时间上较为“经济”,而且可以提高每次练习的效果,在技能的保持上也较好[3]。因而,要有意识地把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掌握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散于有关的学生实验中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例如在高三实验复习中,实验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一轮复习中,就要将各个章节中涉及到的实验分析清楚,积累知识,将其中的由实验目的引出的反应装置、性质验证等各项操作细化、吸收,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将题中问题解答出来。
3 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
要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一条基本的经验是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3.1增加实验的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鼓励学生在科技活动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到实验室做一些实验。对于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做得不好的实验;一是在课堂上未观察清楚,需重新“验证”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的实验;学生自己设计(经过教师审核)的实验,应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另外,可通过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操作技实验能力在有趣的、富有探索性的课外活动中、在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中得到提高。例如:学生在进行读数中的仰视、俯视误差分析时,就可以自己到实验室做一做,既提高了操作能力,又可加强学习中的薄弱部分。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适量增加实验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做补充实验。实验的内容可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薄弱环节和知识教学的需要编拟。
3.2简单实验改为随堂实验
将教材中有些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如药品的取用与称量、常见气体的制备、溶液配制、中和滴定、物质检验、性质实验等改为随堂实验,或由学生上讲台操作。这样既比单纯由教师唱“独角戏”生动活泼、印象深刻;又可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4]。
3.3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讲课时,有意识的把某些实验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在一旁检查学生操作情况,纠正错误,结束时及时总结。起初让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显然这些学生沉着老练,操作熟练。后来在这些同学的启发带动下,多数同学都敢于上台做实验,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6]。在我的教学中,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并操作演示实验。这样的实验举不胜举:焰色反应,Na2CO3和NaHCO3与酸的反应,SO2漂白品红,等等。在一些典型的通过实验来学习的课程中,如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等,可将班级中的同学分为若干组,在课堂中由学生亲手实验,分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学习课堂内容,充分锻炼学生的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常磊.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5.
[2]龚维新.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