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质文化实例

物质文化实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质文化实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质文化实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软实力;文化

十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着眼山东发展大局作出了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莱芜科学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加大莱芜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一个急切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莱芜传统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不仅能够宣传莱芜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能够树立一批响亮的带有莱芜特色的文化符号,通过这些软实力,使之成为莱芜形象的代言和文化发展的引擎。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升莱芜文化软实力”,需要对整个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拉网式调研,弄清楚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现状,对于有文化转换产品和旅游开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论证,以便充分发挥其文化与经济价值,为莱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着眼于莱芜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传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宗旨,以挖掘历史、传承文明为中心,紧密联系莱芜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节和特点,力求图文并茂的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引导莱芜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强莱芜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 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莱芜是嬴、牟故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存,在民俗文化、民间技艺、民间传说等领域存在着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 2004 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以来,依据莱芜实际情况,莱芜已圆满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任务。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的有莱芜梆子、莱芜锡雕,莱芜梆子作为山东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创作出了《儿行千里》、《长勺之战》、《种子》等一大批艺术精品。极大地提升了莱芜的知名度和城市文化软实力。花鼓锣子、蹉地舞、长勺之战的传说、吕家泥塑、莱芜张氏吹打乐、孟姜女的传说等10项列入了省级名录。并且又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省文化厅批准,设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莱芜梆子剧团。

2 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具体思路。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剧(节)目演出等节会活动

充分利用文艺团体、电视媒介,大力开展国家、省非遗项目的宣传推介,完善文化产业链,为文化产品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创作的现代戏《儿行千里》,已成为具有莱芜特色的艺术精品,曾在全省进行巡演,2012应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巡演,后在国家评剧院参加了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人的欢迎。2014年又创作了现代戏《种子》,因此要借鉴莱芜梆子《儿行千里》、《长勺之战》、《种子》的成功经验,定期举办艺术节,积极推广莱芜文化,走出山东,在国家舞台上争创佳绩。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的展示和衍生物质产品的推广

组织非遗项目进社区展示,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经常举办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积极参加省市文化遗产申报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大型活动,通过深入推广莱芜锡雕、莱芜梆子、燕子石、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很好地宣传了莱芜的地方特色文化,而且打造了莱芜浓厚的城市文明氛围,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优化了招商环境。

2.3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讯息

莱芜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被确定为“伯夷封地,嬴秦故里”,更增加了莱芜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编纂出版一批地方历史文化丛书,着重宣传嬴秦始源、一鼓作气等历史文化传承和近代大型莱芜战役纪念馆等都可以成为莱芜文化名片,增加城市文明水平和历史底蕴。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

3.1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挖掘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科学的策略、经验、理论等成果,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2 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嬴秦始源、一鼓作气等历史文化传承需要整理搜集历史文献,使课题研究建立在严谨的论述之上,增强其可信性和传承感。

3.3 个案分析法

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通过莱芜锡雕、莱芜梆子、燕子石等一系列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来引导莱芜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强莱芜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4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创新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4.1 理论创新

关于莱芜非物质文化研究尽管已经有部分研究成果,但就我市情况看还没有开展过系统调查和开发论证的课题研究,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实施后的新形势下,这个课题的研究有深入开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十以来,省委、省政府着眼山东发展大局作出了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莱芜科学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加大莱芜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一个急切的研究课题。

4.2 应用价值

物质文化实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人文关怀

优质护理服务深入人心,每一科室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优质服务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符合科室发展的总体目标,优质服务除了日常的医疗服务外同时也包括透明的收费管理、护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满足病患的不同需求,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整体护理服务理念,这也将是未来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服务质量评定的标准,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优质服务,实现人文关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1人文关怀理念的构建

人文的概念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被泛指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其根本是以人文本,最为重视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发展,珍视、关注人的思想体现。简单来说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作为民生关键的医疗系统的护理服务更要关注人文关怀,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满足患者的需求,尽量缩短就诊的时间,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患者祛除病患者,这是医疗系统提升服务质量的根本。而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护理,尤其是对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预后差的病人,最为典型的就是传染科科室,其工作量相当的繁重,对于该科的护理人员实现优质服务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优质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对病人采取身体的护理外,更要关注其精神上的照顾,从心理上给予安慰,从行为方式上给予指导,对患者更多的给予关照,并且寻求与其感情上的共鸣,建立其生活的勇气,尽量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将关、尊重爱融入到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对病患给予家人般的照顾,与患者建立一种亲人般的感情,让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和安全的感觉,引起患者对生命的珍惜,对健康的渴望。

2人文管理实质是令病人满意

从发展形式我们不难看出,人文关怀护理将是今后我国医疗系统整体护理服务的核心,也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的医疗系统中,人文关怀理念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主要针对的是人文关怀对护理服务品质的影响和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更多探讨的是如何为医疗卫生系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对护理人员如何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如何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品质,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在实践护理中,人文关怀无处不在,其最为主要体现在患者的评价上,这对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各类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包括医疗卫生环境、技术力量环境、病区文化环境、医护管理环境、设施设备环境和护理文化环境等,从护理人员对生命、健康、正常需求和正常权利的关注程度也可以看出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中的重要,优质服务的本质是让患者满意,感觉到就医方便,技术可靠,环境舒适,经济实惠,服务舒心。

3人文关怀是优质服务的基础

从患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护理人员给予人文关怀使其感到舒心愉悦,患者会对生命燃起新的渴望,也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的质量,这对患者恢复健康极为有利,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更有利与促进医疗服务的品牌,为实现优化质量服务管理打下基础。

4实现人文关怀的措施

病人是医院服务的主体,病人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因此医院应该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要不断地强化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的水平,尽量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而实现人文关怀的措施主要有:

4.1良好的就医环境是根本

就医环境对医院的上帝病患来说尤为重要,医院最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和家属,而其情绪相对波动较大,此时良好的就医环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情绪的波动,让其相对感觉安心,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院落整洁,结构合理的医院是会让患者感到舒适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紧张的程度,可以让病患产生信任,进而提高医院就医的质量,就医环境还包括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清晰的指示牌,详细的查询台,温馨的指引人员都会让患者感到舒心。

4.2打造良好的病区服务

医院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是陌生且厌恶的,要想降低其出来的陌生感和浮躁感,就要对病区的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专门给病人设置的扶手都会让病人感到被照顾的感觉,同时对病房的设施也要安装齐全,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设备及通信工具,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病区内设置一些供病人额外需求的设备,例如冷藏柜,对病区的环境要营造出温馨的感觉,在某些医院的病区总让人感觉压抑,影响就医的质量,很多医院会用一些花草等点缀病房,感觉到生机盎然,同时,医院应该在护理单元设立一定的采购点,娱乐室,义务服务区,这都让患者感到温馨,在一种轻松、安逸的环境下就医,可以更快的促进病患身体的康复。

4.3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护理环境的质量对病患极其重要。第一,医院对护理设施、卫生器材、等服务用品要做好供应的保障工作;第二,医院更加要注重病区内的生活用品、医疗用车、医疗基本设施的护理、维护和更新,关注病区内的卫生用品、生活洁具、电视电话的维修和护理,保证其正常使用;第三,医院的治疗场所、义务服务地点的用品供应以及其卫生质量与摆放秩序都极为重要;第四,护理人员的着装色彩、着装品位都会影响服务的质量,而其服务的态度,服务的质量更是一种必须的素质提升,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服务给患者创造一种安宁肃静、温暖和谐、优美舒适的人性化流畅空间和亲切祥和的环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人文关怀贯穿在患者入院后的每一个细节,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护理的环境都会对病人的状态产生影响,医疗系统要为患者营造出一种温馨洋溢的环境,让其生理疾病得到缓解治愈的同时,心理上也获得一种愉悦的感受,可见,人文关怀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打造人文关怀的环境,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使实现优质服务的根本,是促进我国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刘玉莹,陈兴华,张亚卓.优化医院环境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护理管理杂志,2003,1(3):39-40.

物质文化实例范文第3篇

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全文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主要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保护、保存工作。

财政、教育、园林、卫生、工商、旅游、档案、民族宗教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应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导、督促成员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向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对尚未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开展抢救、记录、传承等保护工作。

第六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保护单位制定项目保护规划。

第七条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分级保护。

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应当按照项目保护规划要求实行严格保护。

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和现状,实行分类保护。对本市特有且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第九条 对于存续状态受到威胁、活态传承较为困难、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抢救性保护。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重点加强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并建立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抢救保护方案,优先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记录、整理、保存项目资料和实物,建立数据库、档案库,修缮建(构)筑物和场所,改善或者提供相应的传承条件,安排或者招募人员学艺。

第十条 对于存续状态较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生产性保护,使该项目的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以传承。

实施生产性保护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并可以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产性保护项目现状、市场情况,制定扶持政策,积极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作用。

第十一条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相对完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较好的传统村镇、街区等特定区域,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该保护区应当保持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生态,不得擅自改变与其依存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

第十二条 对于受众较为广泛、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扶持传承基地等方式,实行传承性保护。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一)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

(二)提供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

(三)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

(四)资助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

(五)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

(六)指导其依法保护享有的知识产权;

(七)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保护、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制定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特点的招聘条件和培训大纲,引进、培养社会专门人才。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和引导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程,建立教学、传承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专门人才。应当支持和鼓励中小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建立社会传承基地,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结合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文化遗产日、传统节庆和民间习俗等实际情况,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鼓励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区域、商业营业场所、公园、绿地等具有展示空间和条件的公共场所管理者、经营者等,对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给予支持、提供便利。

第十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设立展示和传承场所,举办公益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研究、收藏、展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整理、翻译、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文献、典籍、资料等。

第十七条 未取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不得以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不得以与其资格不相符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第十八条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利用,应当尊重其真实性、文化内涵及自然演变进程,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生态和文化风貌,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

第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传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对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发展文化产业的单位和个人,符合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的,在其申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时,市、县(市、区)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每二年对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

经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或者保护单位,无正当理由未履行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或者保护单位资格,并予以重新认定。

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被举报或者经检查发现不履行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评估。

第二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下列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挖掘、收集、整理、教学、宣传、出版、研究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将个人收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或者实物捐赠给国家的;

(三)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检举、揭发、制止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为有功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文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和申报原则基本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xx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申报原则

物质文化实例范文第4篇

治理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就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事项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室内环境净化治理概况

(一)治理标的物类别(请在选择项中打“√”):

商务办公楼(室)家庭医院厂房酒店学校公共场所公共建筑其他

(二)治理施工地点:________区(县)________路________弄________号________室

(三)治理空间及项目

1.治理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理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治理前污染情况描述(请在选择项中打“√”):

1.治理前是否通过检测:是 否

2.治理前检测机构(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前检测结果(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方已进行治理前检测的,需提供检测报告________份交乙方。

5.治理前室内装饰、陈设描述(附图片 不需附图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治理方案及治理产品

1.治理方案(请在选择项中打“√”)需要 不需要

2.治理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治理标准

双方约定选择下列第________项标准执行。

(一)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填写标准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双方约定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治理施工期限

开工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竣工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第四条 验收

(一)验收日期:治理竣工后________日内验收。

(二)验收方式(请在选择项中打“√”)

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验收,检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检测费用由_______方承担。

第五条 合同价款及支付方式

(一)本合同价款为:人民币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圆。

(二)支付方式(请在选择项中打“√”)

治理结束验收合格后________日内一次性付清。

本合同签订后,甲方支付乙方定金人民币________元,待治理工程验收合格后________日内付清余款,定金抵做价款或返还。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算方式(请在选择项中打“√”):支票转帐现金其他:

第六条 双方权利义务

(一)甲方应当确保治理施工场所的供水、供电正常。

(二)甲方应当配合乙方治理施工的工艺及操作要求,不擅自改变治理施工场所的密闭或通风状态;不擅自变动治理施工场所内的固定及移动设备。

(三)甲方应当妥善保护乙方放置的治理设备,不挪作他用,不擅自移位、变更用途、关闭或启动电源。

(四)甲方应当确保检测验收时室内空间物的名称、数量与治理施工时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五)乙方合法拥有室内环境治理施工的相关证明文件。治理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治理上岗证。

(六)乙方应当使用质量合格的治理产品,并向甲方出示该治理产品的合法检测报告。

(七)乙方应当文明、安全施工,不损坏甲方治理施工场所内的固定装修、固定及移动设备。

第七条 违约责任

(一)甲方逾期支付价款的,每逾期一天应按未支付金额的%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二)因乙方原因造成治理施工未按期竣工的,每逾期一天应按合同价款的%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继续施工直至完毕。因施工延期给甲方带来损失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如治理延期导致甲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三)治理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乙方应重新免费负责治理施工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

(四)因甲方原因造成乙方设备损坏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五)因乙方施工造成甲方物品损坏的,由乙方予以赔偿。

(六)其他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条 其他约定

(一)售后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条 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选择下列第________项方式解决。

(一)向上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

物质文化实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文化;治理结构;探讨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在中注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中指出:“事务所内部治理应当以合伙文化为导向,积极树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事务所治理理念,推动形成诚信、合作、平等、协商的事务所合伙文化。”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伙文化,借鉴国际“四大”经验,试图提出基于治理结构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的特殊基础:合伙文化

(一)以治理为目标的事务所合伙文化的一般内涵

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事实上是一个管理问题,它本身是与文化具有直接关系的。在传统上,280多年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史,正是基于这种文化而形成的,这个文化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文化。合伙文化是实现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的重要的社会基础。只有合理的文化,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合伙文化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和在处理相互之间关系时,具有协作的理念,同时,又有相互制衡的机制。合伙文化一直是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主流文化,在今天以“四大”为首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仍然盛行着合伙文化的精神,并没有因为实行有限责任合伙制以后否定合伙文化的优秀内涵。

(二)以合伙文化为基础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独特性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承担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职责的专业化社会中介组织,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不仅要维护股东和注册会计师的利益,还必须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另一方面,基于“人合”的特征,不能简单以出资份额作为事务所权力行使和利益分配的唯一依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注册会计师的智力劳动和专业价值。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以“人合”为重要特征,其内部治理与一般的公司治理有明显的差异。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文化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第七十三条提出:“合伙文化是事务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培育和形成的统一的职业定位、价值取向、发展理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事务所应当大力倡导包括诚信、民主、尊重、平等、合作、包容、协商等在内的合伙文化要素。”合伙文化虽然产生自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但其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却同样适用于包括有限责任在内的其它的会计师事务所。“人合”是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能否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良好的合伙文化是管理理念、价值观与行动模式的积淀,是承载传统文化精髓,汲取现代管理成果的结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文化从内容上看是由事务所的价值观、精神、宗旨、理念、制度、形象、行为及其产生的物质文化所组成;从结构层次上看,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

二、国际“四大”治理结构建设的文化基础:合伙文化

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基本占据了世界主要公司的审计业务,他们的成功囿于其良好的合伙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事务所治理的精神基础

“安永”的合伙文化中有一个突出的亮点――“以人为本”,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感受,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事业发展空间和职位升迁机会,女性也可以成为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德勤”对上升的空间处于完全打开状态,讲究团队合作,从合伙人到基层员工都是平等合作的关系,给予员工很大的自由度去安排工作时间,不提倡员工拼命工作加班加点,在没有特别紧急的任务时,员工都能准时下班。“毕马威”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和极其民主的色彩。

(二)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制度:质量至上是事务所治理的生存基础

“普华永道”拥有百年历史,“质量至上”是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它为普华永道带来巨大声誉。这一点,从普华永道的合伙人到每一位员工,几乎无人不晓。可以说已深入扎根于事务所中,“普华永道”严格执行所制定制度,从业务规程到行为规范都将质量控制贯穿始终。

(三)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人力资源是事务所治理的发展基础

“德勤”非常重视员工发展机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非常大,遵循“发展无止境”的规律。“普华永道”一贯推崇促进学习,提供机遇,鼓励员工们迎接新的挑战,鼓励每一个人能够激励其他人,欢迎挑战和责任、诚实正直,并认为公司和个人的共同成长才是真正的成功。“毕马威”对于所接受的人员进行长期投资,在前四年内都有脱产培训的机会,而后期的培训机会更是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三、改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合伙文化的建造

借鉴“四大”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从增强事务所凝聚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的领导力以及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建造合伙文化,从而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得以完善。

(一)通过增强“凝聚力”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目标的实现

虽然“四大”的合伙文化并不完全相同,但其核心是重视人才,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从而增强了事务所的凝聚力。为了达到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目标,我们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1)确定共同的理念。在事务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全体员工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一个共同理念,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每个职工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2)积极培养员工。为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搭建平台,创造环境。(3)留住人才。应创造条件将优秀的人才沉淀下来,这对于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能够留住人,说明事务所有吸引力,有凝聚力,可以吸引人才。事务所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凝聚力,并把它升华为一种文化,用以影响后来加入的专业人士,从而在这个团体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合力,促进事务所良性发展。才可能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目标。

(二)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治理效率的提高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四大”的合伙文化特点,努力打造自己的学习型组织,使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将员工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使组织在个人、团体及整个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创新-核心竞争力”的良性循环的事务所合伙文化。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给每个员工提供固定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随着其经验的增加和从事某一行业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变化,从而确保员工能够在每个时间都获得必要的再教育和知识支持;(2)明确各个员工不同的事业发展目标,并及时将公司的期望反映给员工;(3)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应要求员工和项目负责人就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个人发展目标达成一致。项目结束后,应要求员工和项目负责人一起讨论在项目中的得失,并对下一个项目中应负责的方面进行规划;(4)注重事务所团体的学习,将人员进行分层、将部门进行职能化来统一组织学习,采取用低层向高层学习,各层之间相互学习的动态模式来进行,从而使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从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效率。

(三)通过培养“领导力”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治理效果的提升

优秀合伙文化的核心在于事务所应该具有核心领导力,即具有让下属自愿服从的能力,其关键核心是“自愿”。管理更多靠的是制度与流程的驱动,但事务所的领导力却更多是一种影响力,一种让下属自愿跟从的能力。主任会计师是事务所的领导核心,应该培养其成为“领导型的管理者”,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注重事务所管理效率;(2)强调控制管理,注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3)创新管理方法,实施事务所未来的发展战略;(4)引导事务所价值观,从而决定着事务所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方向;(5)善于运用个人魅力,形成一个共同理念,增强其影响力和凝聚力。

(四)通过完善“质量控制制度”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的有效性

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认识到其“顾客”包括所有的审计报告使用者,而不仅仅是被审计方,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迎合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最终会给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本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由此,在合伙人追求利润和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使得合伙文化成为利润与价值的统一体,利润和价值相结合的合伙文化是维系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之所在。制度是合伙文化的固化表现,同时也是事务所内部治理的保障。事务所也应把合伙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各项制度和机制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化落到实处、把事落到实处,促进事务所协调健康发展。因此,要保证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有效性,必须以质量控制制度作保障,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事务所内部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完善每项业务的操作、指导、监督、审核机制;(2)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意识,从影响质量和风险的各因素入手,采取多种方法,审计工作质量层层控制,定期进行考核和奖惩;(3)及时消除员工之间的沟通障碍,实行专业分组化,了解委托单位和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综合项目应实行审计队伍专业综合化,兼顾经济、技术、法律等专业人员综合使用,在传统审计业务、咨询业务等业务流程方面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程序,防范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4)严格执行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并及时监督、检查,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结论

事务所合伙文化决定着事务所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未来会计市场的竞争将是合伙文化的竞争。借鉴“四大”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应从增强事务所凝聚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的领导力以及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健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结构。总之,加强事务所合伙文化建设对于事务所的发展尤为重要,优秀的合伙文化能够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李道案.建立有效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10)

[2]王棣华.合伙文化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改革――经验证据与分析[J].会计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