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

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

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范文第1篇

调查发现,互联网人群的经济生活相比大众人群有明显的四大特征。

特点一:网民消费范围更广泛。

对受访家庭在2013年计划购买的消费品或消费调查中发现,2013年旅游可能成为最多的消费选择,占57%,相较于2012年,排名第一的电脑等数码产品则与其互换了位置,屈居排名第二,占43%,紧随其后的依旧是家电产品,占41%,而汽车、保健养生、教育培训都有上升的消费趋势,由于互联网人群的特点为年轻化,他们更加倾向于购买时尚与自我享受的消费品和消费。

特点二:网民投资意愿强,偏向于风险高一些的投资。

在问及对2013的投资预期时,46%的受访者倾向理财产品的投资,34%的受访者则对股票投资感兴趣,另有31%的受访者准备对基金市场进行投资。与大众样本对比发现,互联网人群信息量大及前沿的特征特点决定他们在投资上更加倾向于理财产品、股票及基金等较高风险的产品,而大众人群则更加倾向于投资风险小一些的黄金、楼市、国债和做生意等较低风险产品。

特点三:网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信心高。

数字100调查显示,对于2013年家庭收入的预期,七成的受访者认为2013年家庭收入会增加,收入增幅的信心指数高于大众受访群体。无论是大众,还是互联网人群,大家都相信2013年的家庭会越来越好,对2013年经济充满希望。

对于2013年房价的走势,逾6成的受访者认为上涨幅度在10%以内,只有3成的受访者认为维持原状或下跌。由于互联网人群受信息量大的特征,对物价波动的感受也越明显,因此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信心也更高。

特点四:工作待遇好,生活质量更高。

在购车方面,无论是大众,还是网民,在2013年对30万以上的车型购买意愿最低,仅占3%-4%,而受访者购买意愿主要集中在10-15万之间的车型,占25%,其次是5-10万的车型,占21%,另有18%的受访者愿意购买15-30万的车型,而大众人群主要购车意愿集中在10万以下的车型。综合对比,互联网人群购买汽车的欲望高于大众群体,虽然互联网人群收入相较于大众人群收入略高,但他们更敢于花钱和炫耀。

在旅游方面,21%的受访者对东南沿海及欧洲旅游情有独钟,港澳台地区紧随其后,占20%。从数字100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东南沿海是大家的首选旅游区域,但与大众样本对比发现,互联网人群在2013年港澳台和欧洲游意愿明显超过大众人群。他们整体更加注重休闲旅游,因为工作待遇好,收入相对高一些,在选择旅游区域时,欧洲及港澳台的出行计划高于大众群体(大众群体欧洲游的出行计划为7%,港澳台游为11%)。他们的特征是崇尚民主自由,习惯享受生活。

互联网人群相对幸福感高,生活困难少

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范文第2篇

在这场新的科技革命中,刘菁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如今,不仅是新兴的创业公司,还有国内外不少科技巨头,都在纷纷抢滩可穿戴设备市场。

不论是三星智能手表Gear、谷歌智能眼镜Google Glass,还是美国市场销量第一的智能手环Jawbone Up,每一个新型可穿戴产品的出现都能在市场上引起不小的反响。然而,不少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依然持观望态度,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发烧友。面对这样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创业者们似乎都有自己的想法。

正方: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主角

当智能手机将人们需要的外界信息成功集中在这个小小的掌上设备里之后,开发者们又在探索如何将人体有关的数据传递出去。

可穿戴设备就是这样一个载体:Google Glass可以记录下人们看到的一切;Nike+运动鞋可以记录人们到过的地方;咕咚手环不仅可以监测运动量,还可以利用配套的软件平台与朋友分享;康康血压仪可以让身在远方的子女随时监测父母的身体状况。采集到的这些数据经过云端处理后,能让人们的生活轨迹变得有迹可循,将人们的感知数字化。

“用户要的是可穿戴设备,而不是可穿戴手机,邮箱、拍照等功能就不是穿戴设备应该去解决的问题;可穿戴设备最直接的作用是把人体数据化,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反馈。”易到用车CEO周航这样定位可穿戴设备的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主要集中在娱乐、运动、健康等领域。Google Glass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期待“不掏出手机”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方便与乐趣。就运动领域而言,不单Nike、Fitbit等运动健康品牌在致力于开发运动检测仪器,苹果、三星等科技巨头也在试水这一战场,纷纷研发智能手环与手表。健康监测类的可穿戴设备人气也很高,创业者们并未满足于如何让设备记录并传递数据,解读数据并给出医疗建议的配套服务也在进一步发展中。此外,主打家庭市场、注重儿童和老人安全领域的产品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艾瑞咨询的《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也预测,2017年全球将售出7000万台可联网的穿戴式设备,而今年销售量仅为1500万。

Evernote的CEO菲尔·利宾(PhilLibin)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如今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与iPhone出现之前的智能手机市场类似,“在面市之初的两三年,智能手机曾经是不起眼的小众市场,现在的可穿戴设备也是这样。但三到五年之后,这一领域将创造出不菲的收入,这是一次长线投资。”如今,这家云笔记应用公司中,有二十多名工程师正在研发无线手表、心率监测仪等可穿戴设备。

反方:很难得到用户的心

“有些可穿戴设备看起来是机遇,但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实际上是陷阱,它会让你花很多的精力和金钱,但是消费者不会为它买单。”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说到。

尽管前景一片大好,但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仍处于原始状态,面临着不少挑战。

首先是功能设计不够专注。在这样一场激烈的抢滩赛中,为了抢占未知市场,不乏没搞清楚用户需求就盲目开发相似产品的跟风者。

“中国企业做手表,一定是功能导向的,短信、日历、天气预报、微博、微信什么的都往里头加,实际盘面和续肮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我觉得,智能手表除了戴着装酷,没有太多作用。”周鸿祎评价到。反观2013年荣获红点设计概念大奖的手语翻译环Sign Language Ring,它的功能就相当简单,就是识别手势动作并翻译为语音。

其次是用户体验不好。虎嗅网作者奥德赛发在其文章中描述过他与小米CEO雷军的对话,在谈到对可穿戴设备的看法时,雷军提到了Google Glass,并说同行张宏江博士也用过,但随即表示可以戴两个礼拜,要是一直戴下去,目前仍然受不了。

用户接受度低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突出问题。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将原因归结于相关硬件技术、电池技术、通讯技术等依然处于发展过程中。就电池续航能力,博通公司分销商管理总监梁天波分析称,可穿戴设备信号检测消耗的功率很低,只要几个毫安,但是数据传输消耗的功率就非常大,这对以记录和分析大数据为主要卖点的可穿戴设备来说无疑是个硬伤。此外,有些产品在社交层面上的体验比较弱,时、司一长,用户可能会对产品逐渐失去兴趣。

再次是模式不清晰。刘菁认为,目前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都不够成熟。

以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的明星项目Pebble智能手表为例,该产品售价为150美元,发行两个月内售出3万件,照这样的速度来看,其筹得的1000万美元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本。但不是所有产品都能成为Pebble,单靠销售产品并不一定能带来盈利。“因为按照互联网发展的轨迹,硬件会按照成本价来销售,这个时候就要通过互联网的服务来获得规模性收入和利润。”周鸿祎说。

“纯粹做移动互联网软件离钱太远,大多数都找不到盈利模式。”了inWatch智能手表的映趣科技创始人王小彬坦言,“将来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会更好一些。”

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范文第3篇

近半年,电信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必将影响深远的大事。2014年6月9日,中国移动宣布通过入股泰国运营商TRUE,正式进入泰国电信市场。仅仅两个月之前,中国移动刚刚通过其在巴基斯坦的分公司获得了巴通信领域的3G和4G牌照,正式进军巴基斯坦市场。在今年2月召开的巴塞罗那通信展以及上海的亚洲GSMA展上,中国移动又高调提出RCS融合通信的概念,这种喊话行为,被业界解读为是其在向国外电信市场释放积极信号。紧接着,6月27日,中国电信宣布申请到了全国16个城市的FDD实验网牌照。而7月18日,“铁塔公司”的成立则将电信业推到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要问,在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特别是电信运营商曾经的核心资源“铁塔公司”独立后,电信运营商们究竟该往哪走?

国内市场遇瓶颈

截止到2014年4月,我国的3G渗透率为36%,宽带普及率为55%,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市场研究部主任许立东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这组数据分析,中国电信市场已经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了。

依据发达国家经验,当市场发展到这一阶段传统电信运营商往往会遭遇发展瓶颈。据许立东介绍,随着用户普及率趋于饱和,首先是运营商经营效益下滑。移动数据流量收入的增长,普遍不足以弥补话音业务收入的下降,导致企业总体利润率下滑。其次是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竞争加剧,管道化趋势明显,运营商在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丧失,新的增长点不明晰。这都导致电信运营商发展速度极具放缓。

以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例,这些地方在手机、宽带等方面普及率已近100%,电信运营商们都出现了缺少发展动力的现象。特别是在互联网OTT服务企业的竞争之下,本希望在服务分发和制作内容等领域赢得更多市场的运营商们,基本失去了这一市场。而就在此刻,运营商又不得不将巨额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销费用投入到3G/4G网络建设上来,这犹如雪上加霜。

当企业面临这样的发展瓶颈时,有观点认为,企业可以沿着新市场、新产品、多样的业务延伸的战略继续前行。

许立东认为,基础电信企业转型创新有四个方面:一是基于智能管道技术实现资源动态调配,开展流量精细化运营。二是通过开展外部合作,特别是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赢,丰富内容和应用。三是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后向运营,挖掘产业融合价值。四是以资本为工具,推动业务创新和产业成长。

一些发达国家的电信运营商的确正沿着这样的发展方向寻求突破。

国外运营商“样板”

以两个非常典型的全球领先的运营商为例,NTTDocomo是一家日本运营商,Vodafone则是始于英国,最后发展为在欧盟及众多英联邦国家进行电信运营服务,是一家国际化企业。

Vodafone是目前国际化水平最高的运营商,其海外用户占比超过90%,海外收入占比超过80%。许立东说,他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欧洲为大本营,不断通过并购、股权合作等方式渗透;投资地域选择上,选择与本国地理距离、文化距离、政策差异等较小的区域,以降低国际化风险;扩张方式上,遵循阶梯式投资模式;业务领域上,集中在移动业务方面,专业化经营;资金来源上,尽量避免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加大的现金收购。

NTTDocomo向国外市场扩张十分卖力。据了解,这家公司曾经先后投入几百亿美元拓展海外市场,但往往都因为产品过于封闭,需要从手机生产开始、直至软件、服务开发等都进行协同努力,这点往往无法被大多数国家接受,所以其所提供的产品也都逐步退出了各个市场。

六年之前,NTTDocomo再次挥师海外市场。这一次他将市场定位于投资当地企业,在亚太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其与印度运营商塔塔集团签订了协议,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得了塔塔20%的股权,参与到了印度基础运营建设领域。

除向海外市场拓展以外,NTTDocomo还将精力用在了电信运营业务之外的领域,依据其最近的一个“五年规划”,其打算向金融和移动支付业务、多媒体业务、商业服务、医疗健康、物联网、环境保护、集成与平台化服务、安保等领域拓展。最终目标是要为用户的智能生活进行全方位服务。

有日本电信业学者认为,运营商管道化也许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多样化业务弥补收入的损失。电信市场必然要重蹈众多饱和市场的覆辙,价格竞争迟早到来,运营商如果只依靠基础业务必然难以支撑。

中国企业谋突围

我国的电信运营领域虽然与日本市场有着众多不同,但在“铁塔公司”独立之后,中日电信运营商的共同之处似乎越来越多。比如,在移动市场都是一大和两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手机用户已经接近饱和等等。

就中国移动的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很明显无法再依靠扩大用户数量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维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即使在眼下,虽然其在国内最早拥有4G牌照,可以进行大规模营销拓展用户,也难以掩饰其业务量下滑的颓势。

为寻求新的增长点,中国移动一方面正在积极筹谋拓展海外市场,将国内已经发展完善成熟的经验直接照搬到非通信发达地区。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物联网、甚至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拓展。

中国移动投资55亿元人民币获得泰国领先的全业务通信公司TRUE18%的股权就是其进军海外的例证。其实,早在2007年,中国移动就收购了巴基斯坦第三大电信运营商,直接获得了其2570万用户,并通过竞拍取得了在巴从事3G和4G业务的牌照。2013年,中国移动还与Vodafone共同参与了缅甸电信牌照的竞标,但最终未果。

许立东建议我国运营商,在未来几年必须慎重考虑国际化问题,抓住新兴市场高速增长的机遇,促进自己的发展。但需要权衡发展机遇、政府管制要求与国际化经营能力多方面因素后加以推进,量力而行,不可冒进。

在非电信业务领域,中国移动也是动作频频。这些年,中国移动进入了众多网络服务领域,这些领域包括游戏、阅读、生活服务、软件商城、电商、支付、音乐、视频、车联网等。其最近还推出了视频盒子、音频盒子等硬件产品,甚至可穿戴装备、云产品等。

在今年的亚洲GSMA展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还提出,当流量饱和后,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内容和应用的发展。因而提出了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组成的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范文第4篇

“互联网+”正在打破数字边界

坐拥全球数量最庞大的网民群体,世界前10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已占据4席,尤其是“互联网+”被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影响力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中国无疑已经是一个“互联网大国”。但是,与互联网飞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安全领域却明显发展滞后。

普华永道的一项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和香港企业检测到的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量高达1245次,与2014年相比攀升了517%。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 的数据则显示,2015年全球信息安全支出达833.78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339.38亿美元,西欧地区为225.14亿美元,而大中华区为32.15亿美元,与经济体量明显不相称,仅为美国的9%。

“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或是‘产业互联网’,都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之间将形成不可逆的融合大势,这个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都感受到:这世事真的已经变了!”亚信安全董事长何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但是,当‘互联网+’打破企业与数字世界的边界后,很多企业对风险毫无准备,也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的数据资产是多么的宝贵,也没有意识到可能会面临危险。对于网络安全,大家思想上的误区很大,比如对只花钱但不赚钱的网络安全服务不重视,即便是要在网络安全上投入,也更情愿买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何政说。

在何政看来,目前国内很多传统企业的信息系统,都很脆弱。“医疗行业、物流行业、零售业等传统行业,其数据大多是用户的真实身份,但这些行业的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落后,信息技术基础薄弱,随着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交融,这些行业逐渐成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何政表示。

国家卫计委信息办副主任高燕婕也非常同意何政观点。“最近几年,‘互联网+’医疗发展得非常迅速,电子化和网络化渗透至医院的各个环节,大家明显感觉到医疗环境的改善,但我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也要求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响应度。”高燕婕说。

较量升级:从偷盗窃取到敲诈勒索

“即使最领先的反病毒厂商也不得不承认,传统反病毒软件已死。杀毒软件很难阻止针对特定目标的攻击,比如高级持续性威胁(APT)和网络钓鱼等。”中央情报局前CTO Bob Flores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今天的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许多方面,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万能的。”

确实,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安全也正在迎来新的挑战。“网络勒索正处在历史最高水平,2016年无疑将是一个网络勒索年。”CLOUDSEC云安全联盟全球理事Jon Clay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过去,黑客和网络攻击者通常是先盗取用户的密码,然后攻入账户、窃取数据信息,最后再去互联网的黑市上销售这些数据信息以获得丰厚收益。可是最近几年,他们发现似乎不用那么复杂,他们转而采用另外一种更简单粗暴的方法:网络勒索。

根据研究公司Malware bytes的调查,目前网络上60%的恶意软件都是勒索软件。因为网络勒索非常有利可图,可以给攻击者带来每年上百万美元的净收入。据Malware bytes公司委托Oster man所做研究的最新数据表明,2015年一共有39%的公司受到过勒索软件威胁。在这39%的公司当中,有40%的公司选择了支付赎金。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黑客和网络勒索集团并非总是会采取固定不变的攻击套路,而是会根据个人消费者及企业的安全防御措施改变攻击方式,他们会不断想出更多新的方法使得每一次的攻击会变得更‘个人化’。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型攻击方式,逼迫防御手段不断转型升级,同时也逼迫网络安全行业转型。”亚信安全CTO张伟钦说。

“不知不觉,‘棱镜门’事件已经过去3年,但国际网络攻防对抗和冲突仍在逐步升级,跨境网络攻击活动日趋频繁,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万物互联……也让网络防御边界日益模糊,特别是随着‘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可以说,网络安全已经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形式之一,网络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领域。”何政说。

但何政也指出,对于中国的网络安全产业来说,最大问题是总体规模太小,龙头企业不够大、也不够强。但目前,政府更加重视网络安全法律及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把网络安全防护作为重要的企业战略。

网络安全如何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面对全新的网络安全形势,以前那种封堵查杀、被动防护的方式已经过时了。目前“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是指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是一个热潮,它是一个防御、运算并行的“免疫计算模式”,就像人体一样,有针对病毒、癌细胞等的免疫系统,所以病毒等不会轻易入侵到人的身体中。

在这方面,中国也有大企业在跟进研究,而且中国也有自己的创新。我们经过长期的攻关,军民融合,形成了自主创新体系。比如国家电力调度系统在5年前就有了可信计算保障,有效提高“主动防御”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

我国的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科技强国先发技术优势和咄咄逼人的攻势战略面前,我国网络安全水平和防御体系整体上尚处于战略弱势。

网络安全最本质的安全威胁问题是安全漏洞或者后门。“棱镜门”事件披露的黑幕信息给了我们警示:大部分后门和漏洞都是未知的。面对未知的漏洞、攻击等安全威胁,静态、相似、确定的IT系统架构成为网络空间最大的安全黑洞。被动防御只能获得后天性免疫,不断亡羊补牢、不断地找漏洞、不断地打补丁。

但生物拟态现象为破解安全网络难题提供了启示,拟态防御内生机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网络空间攻防不对称。目前,我国的拟态计算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为网络安全防御提出了新思路,能够有效降低未知漏洞和后门带来的安全风险。拟态安全防御的实施在降低网络空间安全风险的同时,还将扭转当前市场由国外信息技术产品主导的局面。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CTO Bob Flores:

很多企业了解网络安全风险的程度是不够的,比如网络风险是否已纳入企业当前的风险管理架构?企业有没有网络风险保险?什么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你控制好了自己的网络安全,但你的供货商和服务提供商呢?……

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范文第5篇

随着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M2M技术理念得以进一步实现,通过在机器内部嵌入无线通信模块,以无线通信等为接入手段,为用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在数据采集、实时监控和远程调度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到2014年底,全球M2M的连接数将从2013年的1.95亿增加至2.5亿。中国是这一市场的排头兵,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M2M市场,连接数量达到5000万,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市场预测前景广阔

从近日全球移动通讯运营商沃达丰(Vodafone)的M2M Adoption Barometer 2014报告中了解到,现在M2M技术的部署对比同期竟然上升了80%,而有超过五分一的公司已成功部署了支持M2M技术的设备。

尽管各种市场预测对M2M 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William Webb认为实现机器联网还缺失了重要一环――具备低成本(2美元的硬件费,2美元/年的联网费)、长达十年的电池寿命以及全方位覆盖三大特征的广域无线解决方案。

William表示,成本、电池寿命和覆盖面的问题仍然存在。只是在某些应用中,这些问题变得不那么重要,比如自动售货机等。“我们将看到在这个细分市场中的一些增长,但这仅代表着M2M总体市场中最多10%的份额,甚至可能更少。”

截至2013年全世界M2M连接总数达到1.89亿,其中亚洲市场占比40%,成为全球最大的地区M2M市场。2010年至2013年,亚洲新增了5500万M2M连接数,而中国加了近3900万的M2M连接数,成为全球新增市场的主力。

而在国家政策导向、关键技术研发、相关标准推动和产业化推广等方面M2M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政策方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在后续产业发展进程中,要继续推动M2M终端、通信模块、网关等产品制造能力的提升,推动基于M2M等运营服务业发展。

技术方面,现阶段对于M2M关键技术的研发已经从多层面同步展开。首先,针对M2M整体架构的研究普遍基于物联网架构进行改进和完善,为M2M整体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其次,针对M2M终端设备的研究主要包括设备抽象描述、功能拓展、通信模块优化和设备标识识别等工作,目的是使M2M终端设备能够更好地独立运行并完成数据交互,为M2M应用提供底层支撑;再次,针对接入网络的研究基于通信技术、传感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致力于为M2M设备提供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最后针对M2M环境中存在的泛在异构性(异构设备、异构网络、异构应用),中间件的研发能够提供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接口,实现异构体系之间的兼容和互联互通。

标准方面,CCSA早在2009年完成了M2M的业务研究报告,2012年,工信部了《M2M业务总体技术要求》系列标准,规定了在提供M2M业务时,对通信网的业务功能要求、系统功能架构、系统逻辑功能模块、计费要求、接口要求、业务安全等技术要求。

行业应用呈现差异化

对于中国政府对M2M的大力支持,William认为每个国家的M2M会因为具体情况和需求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一些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比较严重,那么交通管理就会相对重要。在某些重视农业的国家里,辅助农民的应用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在美国,医疗保健的成本非常昂贵,因此能够降低医疗保健成本的M2M解决方案就应该更早在美国出现。

而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恰恰智慧城市应用是M2M有明显发展趋势的应用。

William介绍说,智慧城市是共用无线基础设施的数以千万计的不同应用的集合。“哪些应用将会是最重要的目前还不清楚,而且这个可能因不同城市而异。但目前一些早期的应用已经出现了,包括智能停车、智能垃圾桶、智能路灯、智能交通等。”

智能停车是指在每一个泊车位都配有一个传感器,它可以探测车位是否空着并把司机直接引导到空的泊车位。智能垃圾桶能够在垃圾桶即将装满的时候自动发送信息,优化垃圾收集的时间,达到节约开支的效果,并确保垃圾不会外溢。智能道路照明能自动监测路灯的开关操作,优化它们开启或关闭的时间以达到节电效果。智能交通能够随着车流的改变自动调整红绿灯的切换时间,可以应用在例如体育赛事结束后大量人流离开体育场时的自动响应。

“现在谈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可能还太早了。在最开始的时候,M2M只是让它运行得更好,但随着时间推移,基础设施本身可能会逐步形成并反映出设施之间的连通性。” William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