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一、一般资料

张某,女,14岁,初二学生。自述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母亲性格好强,从小经常被母亲打骂。上初一时因和舍友关系紧张,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至今三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初二时因和同学关系不好,之后不愿与同学交往,出现胸闷、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个人陈述: 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成绩也名列前茅。但性格内向,几乎不参与学校活动。最近三周感觉不想呆在宿舍,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考试又遇到了难题,越想越心烦。我最讨厌的是睡我下铺的女孩。上周一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我就关灯了。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之后班上竞争班委,最后我得到机会,她们就说我“拍马屁”,从那以后我们关系变得更糟。

(3)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表达清楚,到激动处会变得烦躁不安。同学反映求助者有些内向,最近脾气有点暴躁。

三、诊断:

1.心理测验结果

SAS:54分有轻度的焦虑情绪,性格偏内向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4.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3)心理原因:性格偏内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四、咨询目标制定

1.具体目标

(1)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

(2)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尤其是和宿舍同学的关系。

2.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

(1)完善求助者的个性。

(2)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五、咨询方案

(1)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

(2)原理: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根据ABC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六、咨询过程

1.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

(1)任务: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调动求助者的求助积极性,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2)方法:运用倾听技术,对求助者焦虑情绪表示理解。并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接受该理论。

(3)过程:了解基本情况,对问题形成初步印象,确定主要问题。

(4)家庭作业:建议求助者睡前将一天发生事情按情况严重程度记录下来,并记录理清思路。

(5)小结:因产生非理性的信念,导致焦虑,郁闷等不良情绪,求助者表示愿意配合心理咨询。

2.领悟阶段

(1)任务:通过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原因不在事件,而在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

(2)方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就其上次家庭作业进行会谈,进一步解说ABC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4)家庭作业:收集同学对你的看法,看是否和自己所想有出入。

(5)小结:本次咨询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密切相关,并愿意接受改变其不合理的地方。

3.修通阶段

(1)任务:就其家庭作业进行分析,通过解释和辩论方法来改变求助者非理性信念,并建立起合理信念。

(2)方法: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其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

(3)过程:通过会谈,进一步帮助求助者分清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帮助求助者改善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谈话摘要:

咨询师:“你说舍友针对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方面发现的?”

求助者:“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室友叫我早点睡。可第二天她起来特别早,她肯定是在报复我。”

咨询师:“这是你心中所想的结论,那她的想法,你清楚吗?”

求助者:“……(沉默),不知道。那天我回宿舍发现她们说悄悄话,她们肯定在评论我。。”

咨询师:“那你怎么就能证明她们就是在谈论你,你有听见他们说你名字吗?”

求助者:“这个嘛,没有听见”

咨询师:“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你本身。”

求助者:“……(沉默),说的对,我好像懂了。”

(5)小结:通过咨询,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4.巩固阶段

(1)任务: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并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2)方法:模仿法(角色扮演法)

(3)过程:运用角色扮演法,咨询师扮演求助者宿舍同学,然后角色互换,对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通过会谈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4)家庭作业:对自己每天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做个记录,对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及时给予自我奖励[2]。

(5)小结:通过角色扮演,深刻感触到恰当的交际语言的重要作用。通过四次咨询,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结束咨询。

七、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多了,也从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学到了很多技巧。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求助者身边同学也反映张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

参考文献: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体重减轻;超重;肥胖症;危险行为;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8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160-03

Current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Adolescents in Nanjing/LIU Hui, SUN Zhao-ping, LIU Rong. Nanjing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jing(21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 in Nanjing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Methods A total of 6 343 students from twelve junior, twelve senior high schools, six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wo universities in thirteen districts of Nanjing were chosen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surveyed by a questionnaire about adolescent weight control. Results The reported rates of self-thought with somewhat overweight or overweight were 35.7% and 5.5%. The detection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7.5% and 3.0% respectively. Within 30d preceding the survey, there were 4 068 students who had one or more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ccounting for 64.1% of total. The rate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do not eat meat, on a diet, fasting for 24h or longer, vomiting or use laxatives, unauthorized take diet pills, a lot of sweating) was 35.8%, as 22.4% in boys and 45.6% in girls. Students who considered themselves somewhat overweight or overweight had higher rate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than those who had normal weight or below.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 was related with gender, region, weight by self-descrip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s, the respective OR values were 2.364, 0.887, 2.809 and 0.868(P<0.05 or P<0.01). Conclusion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re common in adolescents. We should promote health education and encourage youth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to avoid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Key words】 Weight loss; Over weight; Obesity; Dangerous behavior; Adolescent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正逐年上升。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为、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苗条体型的审美观点认可,致使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盲目追求苗条体型,但不良的减肥行为,如长时间的节食、无医生指导下服用减肥药等,对青少年的健康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不良减肥行为在我国有上升的趋势[2]。为了解南京市青少年的不良减肥行为情况,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08年11-12月本中心对南京市大中学生进行了肥胖认知现状及减肥行为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12所初中、12所高中和6所职业中学、2所大学,共32所学校,发放问卷6 421份,收回有效问卷6 34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其中男生2 689人,女生3 654人;初中生2 340人,高中生3 512人,大学生491人;城市学生3 491 人,农村学生2 852人。

1.2 方法 在教育部门配合下,采用《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由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入班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即时收回,学生独立完成答卷。

1.3 内容 学生基本情况包括父母学历、家庭成员组成、学习成绩、身高体重信息。调查前30 d内所采取的7类减肥行为:锻炼;不吃肉;减少食物量,减少卡路里摄取,吃低脂食物;接连24 h或更长时间不吃东西;依靠呕吐(抠喉咙)或腹泻(吃泻药)来减肥;未经医生指导,擅自吃减肥药、喝减肥茶;用衣服等捂住身体,靠大量出汗来减肥。在过去12个月内是否曾经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因为伤心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本文中除锻炼外的其他6类减肥行为均为不良减肥行为。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 进行双录入。资料整理分析前剔除未应答和不合格问卷。不合格问卷指问卷中有关性别、年龄未回答以及有逻辑错误,或回答项目缺失20 %以上者。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对自身体型的描述 有58.7%学生认为自己很瘦、有点瘦或正合适(下文简称“正合适或以下”),其中男生为73.7%,女生为47.8%;认为自己有点胖的报告率为35.7%,其中男生为22.5%,女生为45.5%;认为自己很胖的报告率为5.5% ,其中男生为3.8%,女生为6.8 %。见表1 。

2.2 不同性别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 体重正常或偏轻的学生占89.5%,其中男生为84.2%,女生为93.6%;超重的占7.5%,其中男生为11.3%,女生为4.5%;肥胖的占3.0%,其中男生为4.5%,女生为1.8%。见表2。

2.3 学生减肥相关行为

2.3.1 学生自述减肥相关行为 有1项或1项以上减肥行为的学生数为4 068人,报告率为64.1%,其中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60.3%和67.0%,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67.1%,63.2%和57.2%,城市学生、农村学生报告率分别为64.9%和63.3%。有不良减肥行为的学生数为2 269人,报告率为35.8%。其中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22.4%和45.6%,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31.6%,38.7%和35.0%,城市学生、农村学生报告率分别为37.2%和34.0%。

学生自述过去30 d内曾采取减肥相关行为的方式中,通过锻炼方式减肥报告率为51.93%;通过不吃肉方式减肥为12.60%;通过节食方式减肥者为31.40%;通过24 h或更长时间禁食减肥为2.60%;使用诱导呕吐或腹泻方式减肥为1.07%;通过未经医生指导,擅自服用减肥药减肥为1.81%;通过捂汗减肥为2.18%,部分学生选择2种或2种以上方式减肥。

2.3.2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地区学生的减肥行为 调查前30 d内,有51.93%的受试学生曾通过锻炼来减肥,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55.37%和49.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16,P

2.3.3 不同自我描述体型学生减肥行为 依正合适或以下、有点重、很重的胖瘦自我描述顺序,学生锻炼减肥报告率略有增加,分别为48.5%,57.0%和55.4%,其余6种不良减肥行为报告率则大幅增加。见表4。

2.4 不良减肥行为影响因素 将不吃肉、节食、24 h或更长时间禁食、诱导呕吐或腹泻、减肥药减肥及用衣服捂汗减肥称为不良减肥行为,分析了性别、地区、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体重指数、消极情绪 (指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 )与不良减肥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良减肥行为与性别、地区、自我描述体型、消极情绪有关。见表5。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生对自身体型的描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自己正合适或以下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而认为自己有点胖或很胖的报告率,女生约为男生的2倍。但根据学生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的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男生超重、肥胖的比例高于女生,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1.3%和4.5%,肥胖率为别为4.5%和1.8%。总体上学生自我描述为有点胖、很胖的报告率大大高于超重、肥胖检出率,女生自我描述为比较胖、很胖的报告率比超重、肥胖的检出率要高出10倍左右。提示学生对自身体型的判断准确性较差,而判断的误差会给减肥行为带来错误的指导。程慧等[4]的研究也表明,部分中学生对肥胖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盲目减肥现象。包括节食在内的6种不良减肥行为中,35.8%的学生有至少1种不良减肥行为,表明在学生中不良减肥行为的发生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男生更倾向于通过锻炼来减肥或控制体重。女生的不良减肥行为明显高于男生,较为突出的是选择节食减肥的女生比例高达40.59%,与国内其他报道[5-6]一致。因此,女生是不良减肥行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应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引导女生正确认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从卫生角度引导女生积极参加有利于形体健美的体育锻炼,同时进行营养膳食的指导,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不良减肥行为与性别、地区、体型的自我描述、消极情绪等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也可能与不良饮食行为,如蔬菜水果的摄入等有关[7]。实践证明,适当的控制饮食和进行体育健身锻炼是预防肥胖和减肥最有效、最健康的方法。而大多数肥胖的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科学的减肥观念,盲目的节食、吃减肥药物,不但没得到良好的减肥效果,而且影响其身体健康。

青少年减肥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即减肥不能以影响生长发育为代价,减肥的首要目标是防止体重继续增长,而不是使现有体重下降[8]。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健身观念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的根本。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对体育健身认知的宣传,营造出校园良好的运动健身氛围;加强体育课外的组织管理,建立和健全学生体育健身的各种组织形式。增添和设置多种运动内容,在“玩”味十足的健身中获得愉快体验,更能激发参与健身的热情,从而培养与养成青少年体育运动健身的良好习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也是预防和控制不良减肥行为的有效方法[9]。

4 参考文献

[1] 王冬,胡小琪.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的世界流行趋势.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5):257-260.

[2] 罗春燕,彭宁宁,朱蔚,等.上海青少年危险行为状况研究(六):减肥行为和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校医,2003,17(3):200-202.

[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4] 程慧,潘瑞胤,舒彬,等.深圳市中学生肥胖认知现状及减肥行为的调查与分析.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60-1761.

[5] 王萍,覃忠书,韦琳,等.柳州市青少年减肥行为现状调查.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72-174.

[6] 靳娟,黄丽雯,郭建谊.珠海市在校青少年肥胖现状和减肥行为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09,31(7):594-596.

[7] PEAS JA, TURNER LW.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weight-control behaviors among US youth. Am J health Behav, 2001,25(1):3-9.

[8] 季成叶.肥胖青少年科学减肥策略和综合措施.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2): 94-96.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自卑不良认知理性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34-02

一 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韩某,男,18岁,汉族,无。高校大一学生,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成员中无精神疾病史。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家有父母和姐姐,父母皆为个体户,在县城做服装生意,父亲初中文化水平,母亲小学文化水平。

个人成长史:来访者出生在北方一个县城,从小父母忙于生意,总是会给来访者买很多的食品和玩具。父亲总会对来访者姐弟俩说,自己的服装生意没有做得更好、更大,就是因为自己只是初中毕业,希望他们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因此,来访者从小学习特别认真,业余时间也是忙于看书,接触同龄人较少。但到了高中以后,来访者学习成绩明显不如以前那么突出,为此受到父亲的多次指责,自尊心很受打击。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关注自己的吃穿打扮,很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但表现的同时又感到紧张和不好意思。在高三下学期,一直担心高考考得不好怎么办,最终在高考的前一晚失眠,结果考取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在大学里,来访者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焦虑紧张,心烦意乱,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精神状态: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意识清醒,言语清楚。

身体状态:食欲不佳,睡眠不好。

社会功能:担心说错话做错事,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二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述: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学习成绩下滑的时候总是受到批评。考上大学以后,竞选班级、社团干部均没有成功,自己提出的意见也不被宿舍成员采纳,觉得在大学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总是待在宿舍玩网络游戏,期末考试四门课程不及格。自己希望能把上述的这些问题解决掉,像其他同学那样生活和学习。

个人陈述:“自己什么也做不好,这不行,那也不行”,“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自己总是不如别人”,“总是感到自己处在紧张之中”,“觉得自己好失败”。

三 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体态偏瘦、衣着整齐、面带倦容。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心神不定,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不主动说话,两只手在一起撮来撮去,显出焦虑的神情。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调适中,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他人反映:据来访者父母说,韩某从小脾气温顺,性格文静、内向,从不惹事,但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少。周末回家也不愿意在家里待着,常常跑到他爷爷奶奶那里去玩。刚刚考上大学时,经常给家里通电话,现在打电话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少了;据班级同学说,韩某现在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宿舍同学说,以前他下课后喜欢到周围寝室去转转,但现在一下课,他就自己打开电脑上网,很少和他人来往。

四 评估与诊断

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来访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紧张、焦虑,心情压抑;人际关系不好;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食欲不佳;病程为2个月左右。

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升入大学以后)发生的,存在现实性刺激,能找到相应的原因,反应强度不太强烈,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将该来访者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来访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

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2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病因分析:(1)生物学因素:来访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无器质性病变。(2)社会性因素:家庭教育严格,父母要求较高。存在竞选失败等负性生活事件,情绪有些低落。(3)心理因素:关键是认知方面,存在自己不如别人的不良认知。自尊心较强,自信心较弱。(4)个性因素: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改变该来访者认为“自己就是不如别人”的看法,纠正其错误认知。(2)近期目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坦然面对大学生活。(3)最终目标: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咨询目标符合如下7个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性。

六 咨询方案的制定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我就是不如别人”的错误认知模式,理性情绪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其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来访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来访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七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咨询基本情况;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韩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向韩某的父母了解韩某的成长过程。

分析韩某问题的成因分析:自幼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长大,不习惯和周围的人交往,形成了人际交往不适的行为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其和周围环境的脱节,认知方式出现偏离。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的偏离相互影响,另外韩某父亲对韩某的严格要求,养成了韩某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这些因素促成了韩某自卑、人际交往不适。

心理帮助阶段:第二次、第三次咨询。

第二次咨询,情况如下: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确定具体问题;增强自信心,降低自卑感。

过程:原理介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韩某介绍认知疗法原理和操作方法,某些不易理解的地方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解释。

讨论认知作业: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引导韩某确定咨询问题。鼓励韩某谈谈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等。以自卑和学习成绩下降事件为线索去探寻韩某的不合理观念有:“我很笨,不懂得怎么交往,没有知心朋友;别人不喜欢和我交往;我是一个没趣的人;我这个样子怎么会快乐”等不合理观念,作为咨询中解决的问题。咨询师引导韩某分析不合理观念。通过与咨询师共同努力,韩某学会分析不合理观念。随着分析的深入,韩某开始意识到自身个性及认知观念导致了问题的产生,逐渐认识到自卑原因及危害,产生强烈的改变意愿。

第三次咨询,情况如下:

目的:增加合理信念和适应性的行为。提高自控力,提高社交技能。增强社会支持,增强自信,降低自卑感。

过程:行为指导:通过行为模仿,让韩某扮演不同的角色,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检验以往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方式“我很笨,所以现在什么都做不好”,使其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韩某发现“我的性格可以改变”,“有些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不断的实践,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会处理很多事情了”。对韩某在交往和自我分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和强化,肯定其在咨询过程中获得的进步,引导韩某对事件合理评价。

结束与巩固阶段:第四次咨询。

目的:巩固新观念,巩固咨询效果;准备结束咨询。阶段性评估咨询效果。

过程:反馈作业:韩某记录了大量的快乐事情和感受,总结了已取得的成功,培养了合理的信念和行为,自信心不断地提高。明确知道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面对生活。充分调动了韩某的内在潜能进行自我调节。

准备结束咨询:告知韩某将要结束咨询,让其有心理准备。

八 咨询效果评估

咨询师评估: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抑郁、烦恼、焦躁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求助者自我评估:自述心情好转很多,与同学关系明显改善,与同学打交道或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再觉得尴尬。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49~323

[2]许又新.神经症[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14~129

[4]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2~253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 来访者 咨询

1.一般资料

小方(化名),女,19岁,汉族,某学院二年级大学生,身高154厘米左右,戴黑框眼镜,齐刘海,中长齐发,皮肤白净,语速快,有时表现的很乖巧,给人没长大的感觉。生长发育正常,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心理疾病,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目前身体健康。复读一年后入学,学习成绩好,求学过程总体比较顺利。自幼聪明好学,常被周围人夸漂亮、能干。上大学后,成绩优异,平均成绩90分左右,周围同学都很羡慕,但自己总不满意,每次考前都很焦虑,觉得自己的复习状态不好。

2.来访者主诉

来访者先主动在网上咨询平台留言,后希望来咨询室面谈,详述自己的情况。她出生在地级市一个家庭经济条件谈不上富裕但较好的家庭里,是独生女,父亲、母亲原来都是单位职工,后下岗自己做生意经商。父亲忠厚勤奋,母亲精明能干,利索果敢,直爽急躁,家里的事情大多由母亲说了算。从小母亲对其各方面要求比较严格,“高标准、严要求”一直是她生活的主基调。后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与处世方式,自律性强,做事自己有分寸,性格好强。与父母关系融洽。高二时和班级的一个男生相互喜欢,但只是意会没明说。因那时学习压力大,就把情感埋于心底(自己认为若谈感情耽误学习,这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相违背),但少女春心萌动,在上课时忍不住用余光注视那个男生,自此以后就形成一个毛病:不由自主注视别人,告诉自己不去注视,但控制不住,这毛病从那时到现在这些年或轻或重一直有。

目前的症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如听课听着就想:我在走神、走神,然后反复想。或在手里转笔,不停的转),明知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住,特别是在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或遇到繁琐的解题步骤时更甚。现在在没开始学习前就已很恐惧、害怕(害怕无意义的想法、行为出现),目前甚至已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六级考试在即,本想这次好好考,最好通过。明年大三时全力以赴准备考研,但目前不能自控的胡思乱想太影响学习的状态了,特别着急,希望尽快调整过来。

3.咨询师观察得到的初步现象

来访者自己前来,穿着浅色衣裤,身材中等,脸型微胖,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眉清目秀,浅黄色中长发,是个漂亮的女孩,给人感觉较有书卷气质。刚进咨询室时显得心神不定,入座后视线游离,不敢与咨询师对视,拘紧压抑,似乎又有很多话要说。叙述时语速快,反复强调,可流露内心的急切,语调随着情绪的波动而高低起伏。注意力集中,思维反映适度,智能记忆好。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46分,强迫症状2.3, 抑郁2.3,焦虑2.5,人际关系2.2,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

5.评估与诊断

5.1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来访者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其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事件引起的;来访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排除异常心理。

(2)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恼、紧张、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两月以上);内容有所泛化(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由最初只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到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可排除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5.2该来访者需做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来访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一般心理问题由不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反应持续时间较短(1—2个月),反应强度不大,对社会功能不造成严重影响。不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限于最初的刺激。因此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3)与强迫性神经症相鉴别。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当事者内心,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是当事者不愿意想的。当事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来访者虽然看似也以强迫与反强迫为主要症状,但那其实是其完美主义要求和非理性信念的外化表现,结合其他方面,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5.3该来访者诊断结论

根据综合收集来访者的资料,以及以上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

5.4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无躯体疾病、器质性病变引发心理问题的情况显示。

(2)社会性原因

①母亲个性及家庭教养方式。母亲个性及家庭教养方式对来访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母亲个性好强及一直以来对其“高标准、严要求”)。

②社会比较。眼光总盯着班级学习成绩第一的同学(虽该同学只关心学习,其余社团、人际交往等活动一律不参加)。自己虽不认同该同学的做法,但还是要求自己在学习上赶超她。

③班级整体学习气氛影响。因是理科,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严谨,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3)心理原因

①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和不合理性信念。

②被忧虑、焦虑、紧张情绪所困忧,一味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③意志特征上刚性的特征明显,但缺乏弹性与韧性。觉得只要自己想做某件事,在坚强的意志下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按自己的意愿来完成,不接受人本身不同状态的调整。

④个性特征:A型性格特征明显,成就动机强、急躁、追求效率、争强好胜,追求完美。

6.咨询目标的确定

经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6.1具体目标

消除或减轻所谓的“强迫症状”;缓解目前紧张、焦虑的情绪。

6.2近期目标

(1)引导来访者认识到其非理性信念的存在,并促其合理认知。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偶尔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暂时不理解及一定时间紧张学习后自身状态的波动、松懈甚至倒退。

(2) 做一些放松练习

(3) 正确看待六级考试和考研等学习过程。

6.3最终目标

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7.咨询方案的制定

7.1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1)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主要观点略)

(2)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主要观点略)

7.2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7.3商定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预计进行5次咨询。

8.咨询过程

8.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第1次咨询:咨询师通过关注、共情、理解等技术与来访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被支持,促其负性情绪的充分疏泄。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指导其作了SCL-90,做出评估和诊断。另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由于时间关系,此次咨询也简单的与来访者谈了对六级和考研的正确认识。

8.2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2-3次咨询)

第2次咨询:巩固咨询关系,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理论,使来访者认识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回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第二次咨询,来访者依然穿着上次的衣服,通过网上咨询平台的联系及第一次咨询,咨询关系较好的建立了起来。所以明显感到了来访者的放松状态。

来访者自诉通过上次咨询,紧张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但症状(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时不时的还是有,倒没以前对自己的影响那么大了。现在的困惑是:症状时间,为什么自己就克服不了,只有自己困扰?到对考研的担心。咨询师分析并指导:来访者所说的“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是其好强个性、完美主义要求及非理性信念的外化表现,根本的问题也在此方面。

此次咨询肯定了来访者所取得的进步,根据认知疗法,ABC理论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来访者回忆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对很多事,特别是面对学习时有完美主义的要求?每次在面对考试及考试后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是怎样的?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来访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做任何事情都要求100%,容不得任何瑕疵,追求绝对的“确定、精确、好、成功”,但这不可能,所以导致时常陷入矛盾和焦虑中。另外,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和不合理性信念。绝对化的要求: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就应该把所学全部消化,课后只需一点时间就能弄懂大多数问题;此次六级考试必须一次通过,不然会耽误很多事;必须每时每刻都保持学习的高峰状态。过分概括化:我是个失败的人,总是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像别人一样生活的轻松些。糟糕至极:学习过程中稍有状态的起伏、波动(本是正常),就大惊失色,不能允许,觉得糟糕至极。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来访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列举出来访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来访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来访者回去以后完成两道家庭作业。一是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让她在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中做一次小调查,问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也会出现状态不好、理解力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想学习等状态。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并教给来访者一些放松的技巧和方法。

第3次咨询:检查评估来访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来访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其中,认识到糟糕至极、灾难化的倾向在自己身上尤其明显)。来访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围人在学习中也会出现她所体会的“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并说这很正常,说明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夸张和糟糕。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继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在学习中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8.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4—5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第4次咨询: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5次咨询:来访者反映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来情绪好多了。当在学习中又“胡思乱想”或状态不佳时,首先从心理上接受,不抗拒,顺其自然。效果不错(但也会有反复)。咨询师和来访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来访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9.咨询效果评估

9.1 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忧虑、烦恼、焦躁、紧张的情绪。来访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学习状态改变,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9.2来访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了,不再像之前学习上一有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手足无措,能有张有弛、游刃有余的去轻松应对学习。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就像一个陀螺被自己的一根鞭子不停地在原地抽着转动,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9.3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28分,总分下降了18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基金项目: 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性研究”,项目编号:NJSZ1107。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刘慕霞.一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12(4):74-77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师学生 情绪困扰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76-02

一 案例资料

李×,男,17岁,徐州技师学院高职班学生。身高1.75米,体态正常,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和睦,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家庭成员:父母、姐姐哥哥,父母是农民,勤劳、善良;姐姐是在校大学生,学习认真刻苦;哥哥是高中生,学习成绩优异。李×一直随父母生活,学习勤奋,性格温顺,倾于内向,自尊心强,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二 求助者自述

一个月前的一天,我在208宿舍门前拾到一把钥匙,心想是不是208宿舍同学丢的,就顺手把钥匙了208房锁,果然房门被打开,我很高兴以为找到失主了。身后却传来:“你怎么把我们房间打开了?”原来208宿舍的同学回来了,没等我解释,他们就质问:“你哪来的钥匙?”“你怎么能随便打开别人的房门呢?”当我告诉他们钥匙是我在门口捡到的,试开果然打开房门时,不仅没有得到感谢,反而受到更多的攻击:“随便开人家的门是不对的。”“要不是我们及时赶到,谁知道你会不会拿我们的东西?”我无地自容地跑回宿舍,自以为宿舍的同学能理解我,没想到他们却说我多管闲事。我感到很委屈,我怎样才能让他们相信我真的没有想拿他们东西的意思呢?从那以后我上课经常开小差,吃饭不香,睡觉不实,和同学们在一起也快乐不起来,老想着他们会怎么看待我,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三 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一筹莫展,谈话刚开始就流泪了,满腹委屈。据其老师和同学反映,求助者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十名,和同学们相处融洽。但是,近期精神疲惫,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交流减少,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居班级第二十八名。

四 心理测验结果

心理测验的相关数据为SAS∶59,EPQ∶E40、N60、P40、L30。据此结果,可以判断求助者具有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存在焦虑情绪。

五 评估与诊断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进行分析,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就诊,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的可能性。

对照症状学标准,求助者表现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踏实、食欲下降。从严重程度看,求助者的反应仅局限于捡到钥匙寻找失主的事件上,并未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泛化现象,未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而言,病程仅为一个多月。综合分析所获资料,可以得出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导致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因素:(1)生物因素:该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较为敏感的阶段;(2)社会因素:客观上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即寻找钥匙失主的行为没有得到认可。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教师、同学的充分理解与关注。(3)心理原因:存在错误认知,“我试开门锁是好意,同学应该认可我的想法和做法”;欠缺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被理解时不知如何自处;被情绪困扰所纠缠,不能独立解决;与老师、同学沟通不足;性格倾于内向。

六 咨询目标的制定

近期目标:扭转求助者的错误认知,调节其情绪,使其集中注意力,正常学习、饮食与睡眠。

最终目标:完善求助者个性,使其掌握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七 咨询方案的制订

1.咨询的主要方法与原理

第一,主要咨询方法。本案例采取的主要咨询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依据是:求助者为青春期的学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速度相对于生理成长明显缓慢,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这一阶段青少年的情绪困扰往往由错误的认知和非理性观念造成,他们尤为关注自身的人格和情绪特征,非常注重自己在朋友、同龄人群中的地位,渴望得到接纳与尊重。否则,就会出现心理挫伤,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消极情绪。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思维与行为调整而改变错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即是对存在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这是一种注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对年轻的治疗更为有效。本案例中求助者为青年学生,情绪困扰属一般心理问题,故适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第二,运用的主要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通过逻辑思辨的途径,借由理性分析改变导致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行为上的问题,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捡到一把钥匙,为了寻找到房主而试开别人的房门,结果受到责备与质问,为此困惑不解,产生情绪困扰。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根据ABC理论指导求助者认识A、B、C之间的关系,使其结合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最终领会到情绪问题(C)并不是起源于试开房门没被认可(A)这一事件,而是根源于求助者自身的错误认知,非理性的观念(B)――“我是好意做好事,别人就应该认可、赞同我”。引导求助者与不合理观念(B)辩论(D)――“难道仅仅因为我是好意做好事,就有理由要求同学们必须认可、赞同我的做法吗?”“他们那样对待我一定有他们的理由,我有什么权利要求他们必须按我的意愿行事?”等。使不合理观念(B)转变为合理的观念(E)――“每一个人都有自由选择对别人行事看法的权利,我也有自己的看法”等。最后通过自我分析报告(RSA)、合理情绪想象等技术帮助求助者建立正向目标、强化积极情绪。

2.心理咨询规定的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略)

3.咨询时间与地点

每周一次,每次1~1.5小时,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

八 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诊断评估、关系建立;心理帮助;结束与巩固。

第一次:2010年11月22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合理情绪疗法(心理诊断阶段)。

过程:第一,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第二,做SAS、EPQ心理测验,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第三,与求助者交谈,记录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初步分析不合理观念(B)。第四,确定求助者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第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解说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接受这种理论对自己情绪问题的解释。

过程片段摘录: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呢?

求助者:好心做好事,捡到钥匙找到了失主房间,可房主不仅不感激我,反而埋怨、怀疑、质问我……还有比这更让人恼火的吗?

咨询师:这事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这可能不是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询师:是你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走进宿舍发现你的水瓶被打碎了,你会怎么样?

求助者:我一定非常气愤,是谁干了坏事?

咨询师:我告诉你,是你的室友在帮你打水时打碎的,现在他到超市给你买新的水瓶去了,你又会怎样想?

求助者:噢……原来是这样,他是帮我打水时不小心打碎的。

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感到愤怒吗?

求助者:不会,倒觉得冤枉他了,心里很愧疚。

咨询师:你看,同样一件事情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不就是因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吗?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来我的问题的确是与我的想法有关,可我的想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呢?

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所要分析的。

第六,布置作业:认识A、B、C之间的关系,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描述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诱发事件,寻找不合理观念。

第二次:2010年11月29日。

目的:通过咨询确立、加深互信关系;深入寻找、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使其在更深层面领会情绪问题的产生根源――所持的不合理观念;运用与不合理观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初步修正非理性观念。

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领悟阶段、修通阶段)。

过程:第一,检查求助者作业情况,通过会谈进一步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的观念。第二,进一步解说ABC理论,使求助者在更深层面领会情绪问题与自身不合理观念的关系。第三,围绕求助者观念的非理性特征,提出具有明显挑战性与质疑性的问题,进行辩论。

过程片段摘录:

咨询师:你拾到钥匙试开房门却被同学指责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你不希望它发生,这种想法是合理的,由此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同时产生另外一些观念,你能说说是什么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会)我认为208宿舍的同学和我的室友应该认可、赞同我的做法。

咨询师:那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必须这样做呢?

求助者:因为我做了好事,帮他们捡回了钥匙,他们应该感谢我。

咨询师:为什么因为你做了好事,他们就必须感谢你呢?

求助者:这……难道他们那样对我就有理吗?

咨询师:这不是有理没理的问题,你可以希望他们认可你的做法,但你无法要求他们必须做到,事实也已经证明了。问题就出在你产生了这种必须的要求,而它又难以实现,所以你才像现在这样。

求助者:如果我没有这种要求,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但是我仍感到委屈。

咨询师:我们来假设一种情况。假如你是208宿舍的同学,另一个同学捡到钥匙试开你的房门,你会怎样对待?你能做到认可、赞同,没有其他想法吗?

求助者:(沉默一会)可能我也会产生其他一些看法:“他怎么能随便开别人的门呢?”

咨询师:你看,我们都无法做到别人要求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就无权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

求助者:(沉默、点头)我明白了,我之所以伤心、困扰,问题全在于我自己,在于我不合理的想法。

咨询师:你能再说说你的哪些想法不合理吗?

求助者:很显然是我要求208宿舍的同学和我室友都赞同我的做法,这想法太绝对了,不合理。

咨询师:很好!现在你已经明白,情绪困扰是因为你之前的想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能用合理的观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观念吗?

第四,布置作业:介绍合理的自我分析报告(RSA)结构,要求求助者按报告要求写出ABCDE,找出可以代替不合理观念B的合理观念E。

第三次:2010年12月6日。

目的:使求助者进一步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的观念;巩固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强化新的观念,形成积极的情绪,树立正向目标。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修正阶段、再教育阶段),包括自我分析报告、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的使用。

过程:第一,通过求助者的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了解求助者与不合理思想斗争的情况。针对报告中的ABCDE(尤其是D与E)进行修正、引导,为求助者提供正确观念。第二,让求助者想象一个情境,在此情境之中,求助者按自己的意愿感觉和行动,从而形成积极的情绪。

过程片段摘录(略)

九 咨询效果评估

第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价。不再顾虑208宿舍的同学和室友的埋怨与指责,心情好,上课专心,与同学们交流开心,晚上睡觉踏实。

第二,老师的评价。李×已恢复到原来状态,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认真作业。

第三,同学的评价。李×现在和以前一样快乐开心,和我们一起聊天、打球,很少有烦恼。

第四,咨询师的评价。达到预期目标:李×已改正错误认知,学习专心、睡眠踏实,情绪困扰消失。期终考试,学科成绩皆在80分以上,班级排名第十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