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优秀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时代性
时代性是校园文化在政治环境、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过程中体现出的时代特征。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传统文化和新思想深入交融,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学校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要与当前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学习、借鉴其他院校先进的管理和文化模式,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时代精神,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理念或行为规范进行突破性构思并付诸于实践。
1.2服务性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实现由重规模数量向重质量效益的转变,靠毕业生素质占领招生市场的观念已被广大教育界认同。同时,随着职业教育新常态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高品质高技能的培养理念,周到适合的毕业生跟踪服务,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新常态就是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健全,是对校园文化创新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1.3品牌性
当今社会对品牌的看重已经超越了院校名称本身,更关注品牌的一切,希望通过毕业生了解其背后的院校。校园文化要精心设计品牌组合战略,同时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定义毕业生培养方向。职业院校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成为一种品质、一个品牌,一条在社会中生存的法则。
2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要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职业院校自身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细节、抓住把手、有的放矢。
2.1建立常态化的文化管理机制
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有效管理校园文化的前提与保障,是建立常态化校园文化管理机制的基础。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校园文化管理常态化的职能部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队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要求,提高教学水平,突显院校优势和职业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文化教育培训,树立师生校园文化信仰,组织校园文化管理培训,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校园文化管理专业人才。依据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与目标,依托现有的师生教育和培训体系,编制校园文化教育与培训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写校园文化校本课程标准和经典案例,如:《校园文化教育手册》等。校园文化教育与培训工作除了依靠内训师或外聘讲师外,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院长、中层管理者在校园文化教育培训中的参与度,并使他们切实担负起传播者的使命,实现文化教育培训常态化。
2.2组建规模化的文化合作机构
成立全国性校园文化合作组织,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形成校园文化合力,创建校园文化管理大格局,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协作组织,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合作组织可以对各成员单位的校园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传播、创新与提升,在学校和专家之间搭建咨询指导平台,在成员单位之间搭建优势互补平台,在兄弟院校之间搭建学习借鉴平台,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2.3拓展多样化的文化宣传途径
校园文化形象只有通过有效传播,才能达到改善、提升学校形象的目的。在校园内,以道路、建筑和景物布局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为道路、建筑和景观命名,体现行业特点和学校个性;设置名人塑像(配以历史贡献阐述),设置文化长廊,悬挂体现学校发展、优秀毕业生奋斗历程的展牌。根据校训内涵、学校形象及本土文化构建文化墙。在办公楼和宿舍楼的走廊设置优秀员工、行业精英展板和师生美术作品等,使校园处处沐浴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之中,使师生目之所触、行之所至都是一道文化风景,形成“每走一步皆思考,每个角落皆教育”的文化氛围。开辟企业简报、内刊和网站开辟“校园文化教育”论坛平台,员工可利用报刊、网络和微信等方式进行互动沟通,开展网上文化状况调查和网络校园文化论坛,使互联网催生的诸如自由和共享、互助和奉献、开放和兼容等人文精神和人格精神不断地充实校园文化教育工作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艺术团体,聘请艺术家定期指导,排练员工喜爱的传统剧目和当代优秀节目,满足师生业余文化生活。
2.4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把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中,深入推动校园文化创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校园文化活动应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内容。师生员工活动和职工社团活动要突出职业特色。每年定期举办专业知识技能比赛,并将创新、竞争和市场意识有效融入其中。组建职工行业社团、兴趣小组,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组织包括企业创业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主题讲座,让创业明星、行业精英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教育和感染师生;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与我同行”、“我的中国梦”“、凝炼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年度业务技能、体育运动会和“五四表彰”等。
3结语
“SWOT分析是哈佛商学院K.J.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SWOT分析法是运用系统的思想将原本独立的因素通过相互匹配、综合分析进而找到应对策略,为企业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战略计划。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与工业文明、企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将其文化建设中考虑到工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同时运用SWOT矩阵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二、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以教师为媒介,促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课堂
高职院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离不开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其文化建设成效要通过学生来实现,促进文化进课堂成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文化进课堂的关键点又落到教师上,“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注重“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师资培养中融入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使教师具备较好的企业文化素养,主要措施包括: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下厂实践;聘请企业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式。
(二)以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为载体,促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
校企共同开发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理念的校本课程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校本课程,把企业生产所需的先进技术、专业技能以及企业运行管理的理念等融入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借鉴“双元制”课程、能力本位课程等课程的开发理念,将企业相关人员真实的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促进优秀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内涵进课程。校本教材是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表现形式。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把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作为典型案例引入教材,把企业生产真实情景作为典型案例引入教材,让学生在比较枯燥的专业技能学习中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情景和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情境,融入企业生产和管理情景
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情境,引入企业生产或管理的真实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校期间感受到企业的优秀文化和真实的情景,给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教学氛围。如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先让学生感受企业真实生产的氛围,让学生观察在实际生产应注意的要点;教师在进行通识课程教育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创设企业生产或管理情景,自主解决相关问题等。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整体文化的建设,还会为学生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结合职业院校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教育活动,在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按学院开设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引进,要有针对性,所引进的企业文化要与本专业具有契合度、亲和性和贯通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合理性、适用性和典型性。所谓“走出去”,就是学院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一是学院教师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在企业成立“教师工作室”,教师走进工作室,纳入企业管理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以及对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理解,为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提供了平台。二是学生走出去,要让学生走进企业,对所学的企业文化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对企业文化作用、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所谓“请进来”,就是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聘任企业文化专家来校开展企业文化的各种专业和学术方面的讲座或报告,聘任企业工程师结合企业文化内容开展教学。
(五)营造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
学院实训基地的建筑和布局应以现代先进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为原则,紧跟时代步伐,并增添企业元素与色彩。实训室在建筑、布局和标语牌方面应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学校的宣传橱窗定期展示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或优秀企业文化的案例;图书馆要增加企业和企业文化的相关书籍。
(六)与企业联合开展多样化的素质拓展活动,营造良好的校企业文化融合的氛围
关键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职业精神;核心要素;意义;途径
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一种需要全体师生恪守的理念,它是校园文化的最高目标,对全体师生的语言、行为等进行综合性的规范,代表的是整个校园的学风学貌,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等。职校在办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严格遵守。但是在职校学生进入工作后,“职业精神”的遵守存在一些误区,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中研究的是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路径,以下是本次研究报告。
一、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的意义和核心要素
(一)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的意义
职业精神是需要长期的实践磨炼而来的,职业精神是职业界对该职业的一种认可,也代表着该职业的人文风貌。职业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首先关系着职业学校的教育发展,职业学校想要发展就必须形成自身的“职业精神”,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宣传和教学水平,这样职校才能得到长期发展;其次是企业的持续良好发展,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实力的竞争,更是职员整体“职业精神”的竞争,近年来,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重要的是对“职业精神”的考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高职学生自身的发展,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要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精神”进行培养和提高,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出色。
(二)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
职业不同,相应的职业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但是职业的基本核心要素是一致的。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主要有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诚信精神、责任精神、吃苦精神。“职业精神”中最关键的是敬业精神,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也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但是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分职业需要的是默契的协作精神。诚信精神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素养,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有的职业对职员的责任感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虽然社会水平在提高,但是人们的吃苦精神不能改变,任何时候都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路径
(一)增加系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由于职业院校的院系众多,专业数量更甚,因此,建立统一的“职业精神”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统一“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增加各院系自己的“职业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1]。各专业从自己的专业性质出发,针对性的总结出自己专业的“职业精神”。但是“职业精神”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培养的,需要长期的实践训练,因此,需要职业院校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学生牢记学校的“职业精神”以及自己专业的“职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学习和领悟,甚至是创新。学校要求学生要养成使用“职业精神”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充分认识到“职业精神”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并以此不断进步、发展。
(二)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的学习离不开优秀的案例,“职业精神”在生活中才会更加真实,学生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在校园“职业精神”的学习中将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领会[2]。同时将社会职业中典型的具有“职业精神”的人物事迹给学生进行讲述,在学生心中塑造“职业精神”的良好作用和形象,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染和激励。这也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学生会按照教师的一言一行来对自己要求,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典型的具有“职业精神”的人物进行观察,向他们进行学习,并不断激励自己。职校也可以适时举办校园活动,增加各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各院系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指导和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职业精神”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三、结语
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对职校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职业精神”的提升。本文中对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意义和核心要素进行详细介绍,然后根据“职业精神”的特点,提出了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路径:增加系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丁怡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育 校园文化 精神文明思想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01-01
过去,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解总是狭义地认为只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就行了,忽略对学生在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培养。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增强现在青少年适应社会必备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我是阿克苏市第八中学的一名体育教师,自课改至今,我觉得体育教育由于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给我们的体育教学赋入了新的教育内容、要求和方式。根据我从事体育教学多年的体会,要把现在的体育教学从以往单一的体能锻炼向学生的综合能力上转型,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加以培养,校园体育教育文化也包含在其中。我认为体育教育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的一种文化”。同时,体育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又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行为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心理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范畴。下面我粗浅的谈谈学校体育教育校园文化对自己的启发、想法和做法:
现在体育教材中有大量的五观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素材,应当把它挖掘出来。应该使中、小学生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培养自尊心、自信心,激励自豪感,激发上进心克服挫折感。校园体育文化既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又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更是学生学习锻炼的第二课堂。根据课改精神,自己有很多好的想法,其中,如何让学生全方位提高各方面能力,而达到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精神文明的意识,是我时常考虑的问题,虽然有一定措施但还是不敢冒然实施。2011年这种设想时时冲击着我的头脑。最后根据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我大胆的将体育教育校园文化和加强学生精神文明意识教育融入我的教育教学计划当中。2011年―2012年在学校根据学生的特长先后组建了足球队和射箭队。
现在展示自己的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谈谈我的学校足球队:
1.2011年在我所带的小学高段体育教学时,把自己想组建一支足球队的想法告诉学生后,很多孩子很有兴趣,他们要求尽快组队并想加入足球队。当时我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可能有些训练时怕苦怕累坚持不到最后,所以只选了20名。
2.最基本的足球体能训练:
我把这20名学生分成五组,主要的体能训练的方法是:
2.1弹跳力训练。
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 这是圆圈抢球的基本练习形式。5~8人一组,围成一圈,1~2名队员在圈中防守,周围的队员相互传球,圈内的队员阻截抢断。因为传球需要合适的力量和准确性才能达到目的。
2.2攻防练习
练习每名队员在场上的位置感,通过两队攻防演练而形成,我们队当时的学生位置感不是很好,要求每名学生要明白自己的位置, 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在场上不管是哪个位置有空档,任何一名球员都有义务去补位。
案例二:我的学校射箭队训练:
2012年我又组建了学校射箭队。这次,我从30名学生中选了有射箭天赋的10位学生,首先我告诉他们学习射箭是一件很辛苦、很枯燥的事,但他们都表示不怕苦。邱世豪、阿不都、杨政琦等,他们都是11--12岁的孩子学射箭,基本动作就练了好几个月。看到他们左臂因为练习淤青红肿,我不忍心让他们继续这样遭罪,甚至有放弃的想法,可每当我有放弃的念头出现时,这些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坚忍不拔执着灿烂的笑容就闪现在脑海,我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孩子们的心。我还以我自身的经历告诫他们,慎重决定加入射箭队,会很苦!但这些学生并没有被一切困难吓倒,一直坚持艰苦的训练。
射箭队经过半年多的训练,我队邱世豪、阿不都、杨政琦几位选手于2012年7月,代表阿克苏地区参加自治区青少年射箭比赛获得 团体六等奖 ,2013年自治区年度赛,戎续栋以619环的优异荣获男子乙组排名赛第一名、以7246环好成绩荣获团体双轮全能第一名、以583环的成绩获70米双轮第六名、以585环的成绩获50米双轮第五名、以669环火30米双轮第五名,杨政琦以596环荣获丙组25米第八名,、以6632环的成绩荣获团体双轮全能第三名 。除此之外,近两年,我队还向地区体校输送了王栋梁、贾志杰等几名射箭人才。
在足球队和射箭队几个月的训练中,这些学生都能不怕艰难困苦知难而进,坚持每天训练两小时,他们一个个在家庭里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在训练场上却没有一位因怕艰苦怕累而退缩的。通过训练,他们不仅学会了守规则、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物,而且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在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开阔了视野。
校园体育文化和德育、智育、美育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寓教于乐是校园文化教育功能的延伸,有了校园体育文化,就营造出教育的氛围,增添了学校的活力,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这些学生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还净化了心灵,加强了团结协作,而且人格也得以升华。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应始终把学校文化当作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深入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基础和前提来抓。学校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对于文化的积淀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改变中不断优化学校文化,使其成为推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优质土壤,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以“文化三要素”为学校文化染色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和目标:美、厚、新。“美”指的是: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环境、美的艺术品。“厚”指的是:内涵厚,不浅薄;内涵丰富,不单一;有底蕴,不浮流。“新”指的是: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精神,新人新事多。我们把这三个目标称为 “文化建设三要素”。在这样一个格调和底色中去建设、去创生、去发展、去涂抹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五颜六色。这是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起点。以此为起点,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使“美”越来越美,使“厚”越来越厚,使“新”越来越新。
二、以“文化三原色”为师生生命染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铸炼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这三大精神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三原色”,在三原色的基础上铸造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精神,为学生的生命染色。
(1)开设诚信考场。鼓励班级申请无人监考诚信班级,逐步培养良好的考试心态和诚实守信的品质,消除社会不良考试文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2)培养科学精神。设立“学校气象站”和“能源与生活”校本课程,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科技之光”主题讲座,坚持每年的“科技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开展生命教育。以“生命是一种美丽,要学会欣赏;生命是一种善良,要学会感恩;生命是一种关爱,要学会珍惜”等标语为内容。每一句话就是一个主题,层层递进,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组办小报、辩论会、讲故事、征文等使学生感性和理性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和人生意义。
(4)成立“爱心社”。评选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爱心大使。在爱心大使的倡导下,学校师生积极对有困难的学生展开帮扶,捐款捐物送去温暖和爱心。多年来,许多学生为了解决同学的困难,到处奔走呼号,留下了感人的足迹。这正是“爱心社”送给学生的宝贵财富。
(5)培育爱国品质。爱国主义是弘扬人文精神的基本主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6)学会关心。即“关心家庭、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利益、关心民族前途、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是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的内容和主题。
(7)实施感恩教育。君不见:生活中“不知好歹”者比比皆是,“忘恩负义”者多如牛毛,“从不言谢”者推门可见,“知恩不报”者漫山遍野。“不知好歹”便是不能“识恩”,“忘恩负义”便是不能“记恩”,“从不言谢”便是不能“谢恩”,“知恩不报”便是不能“报恩”。鉴于此,我们将感恩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积极创生感恩文化。
三、以“文化四支点”为师生成长染色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师生展示能力、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以育德文化、教研文化、远程教育文化、艺术和体育文化为支点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我们称为“文化四支点”。
1.育德文化
德育是学校的灵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品德是学生之本,文化育德具有其他育人途径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切,这种熏陶和感染作用,任何学生都无法全部拒绝。统一思想,使德育途径整体化,构建德育网络。通过我们的努力建立了理论教育、行为教育、学科渗透教育等多渠道的教育网络,成效显著。
2.教研文化
抓好教育科研工作,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旦在教育科研方面形成了文化传统,校园文化就有了起码的深度,将从形式和本质上影响教师文化的质量,极大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广泛开展的教研活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开阔了教师眼界,帮助教师搞懂了素质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观念和理论上的基础。我校先后有四项课题荣获甘肃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也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文化氛围。
3.远程教育文化
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落户农村学校,以其无可比拟的现代化、信息化和快捷、便利的优势给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增加了新的时代元素。现代远程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又一个新的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一系列以培养师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远程教育文化形式应运而生。以丰富的文化语言,特有的导向、评价、激励功能引领教师观念。这些都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丰富了校园物质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一系列以信息技术培训、网络资源应用培训、课程改革案例培训为目标的教师培训,初步形成了校本培训文化,丰富了校园行为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一系列远程教育制度建设,丰富了校园制度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现代媒体的诸多优越性,又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4.艺术和体育文化
艺术和体育文化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文化形式。近年来,学校筹措资金,改善校容校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美化绿化校园,力求使校园处处成为育人的场所。大力组织文艺演出、作品展览、文化名人讲座等。文艺演出的节目80%都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各项活动也均由学生自己主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合唱团、电声乐队、口琴、竹笛兴趣小组等十多个社团组织也相继成立,使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发展的机会。
文化是有个性的,人是在文化中成长的,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才能培养有个性的人。初步形成了以学校文化“三要素”“三原色”“四支点”为特色的文化建设格局。我校的学校文化的个性起于学校校园文化“三要素”,源于“三原色”,活于“四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