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生物学笔记

化学生物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生物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生物学笔记

化学生物学笔记范文第1篇

1. 只画固有色,忽略其它色彩关系。以此方法作画,失去了静物写生的意义,画面平平,没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2. 画暗部用黑色,画亮部忘加白色。这是学生只盯局部、没有整体观念的结果,也是以目代耳的聋生的生理特点造成的。用颜色画素描,画面无光感,死气沉沉。

3. 反光部分,暗部加白色较多。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物体(尤其是深色的物体)的反光要比明暗交界线浅一些,尤其是浅色衬布对物体暗部的反光影响更强。因此,在色彩写生时,学生喜欢用固有色调入白粉去表现,结果暗部的明度高于亮部的明度,导致画面很碎,反光像刀刃、月蚀一样,造成画面一团粉气,物体没有重量感。

4. 画面“生”、“花”、“乱”。学生没有注意到水粉颜料的特点,缺乏对色彩画的认识,绘画时往往只注重素描表现,然后在画面的暗部反光等处点上环境色,所点颜色没经研究调和,与画面不统一,在画面上形成了一块一块的“补丁”,画面变得颜色生、画面花、笔触乱。

5. 用“小鸡啄米”似的笔法去画色彩。由于对色彩认识不足,不了解水粉颜料的特点,有的学生画水粉静物时用4、5、6号笔,挑颜色一点一点的,像“小鸡啄米”似的画到画面上,结果画了很长时间,色彩了无生气,没有激情,衔接不自然。缺乏对物体第一印象的把握,往往画到一半即无心情再画了。

二、对策

针对第一种只画固有色的弊病,我在教学中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正确的科学观察,我们才能从对象提供的诸多因素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强调立体空间的意识、指导学生认清色彩关系,即在光源与环境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之间的联系,而这个联系就是我们所说的色彩关系。

针对第二种画暗部用黑色、画亮部忘加白色的弊病,我向学生讲解黑色的特性:黑色是复色,色彩的冷暖倾向不明显,在运用黑色画物体调入其它颜色时,易出现脏、灰的画面而影响效果,画面里深色部分一般用普兰加深红调合倾向黑色的颜色来画,此种调合成的黑色比较生动且易找冷暖,且在此基础上加入其它原色、间色时,色彩鲜明、不灰不脏,易于把握。讲解调色规律,对于局部的色彩关系的表现主要看光源对其的影响与作用,在不同的光源与不同的环境下所形成的色彩关系也是不同的。物体亮面的色彩主要是光源色与物体固有色之间的混合,即光源色加物体的固有色,而自然光的光源色为白色,所以画亮部时是物体固有色加白色。提高学生对光知识的认识,并通过示范讲解,学生的多次实践理解,克服了此弊病。

针对第三种反光部分暗部加白色较多(灰)的弊病,解决方法:一是让学生知道反光部分的色彩,受周围环境色的影响较强,一般是以固有色加环境色。二是理解反光的重要性,反光部分对塑造形体的立体感觉、画面冷暖关系、空间关系非常重要。我们在学习素描关系中知道:反光是在暗部,它要比灰部暗一些,比明暗交界线亮一些,而在画色彩写生中也要时刻记住这个关系,而且要加入色彩有的冷暖关系,物体暗面的色彩冷暖主要是与环境色与固有色之间的混合。室内暗部的色彩呈暖色,亮部的色彩因受室外光源的影响偏冷色,而室外的暗部色彩呈冷色的倾向,亮部与暗部的色彩是呈相反的倾向的。因此,暗部的反光是在固有色基础上加入少量环境色并加入增强冷暖倾向的颜色,使之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并在写生时强调暗部不加白色,避免画面灰、脏。

化学生物学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静脉穿刺;留置针;磁极化生物平衡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b)-025-02

磁极化血液平衡治疗是近几年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该治疗方法需建立畅通的血管通路。本文对输血器静脉穿刺与留置针静脉穿刺血液通路的建立方式进行观察比较,了解何者为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07年9月~2008年10月,我院因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脑萎缩、脑梗死、脑供血不足等原因需进行磁极化血液平衡治疗的患者5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5例,年龄38~82岁,患者随机分为输血器静脉穿刺组25例;留置针静脉穿刺组28例。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输血器静脉穿刺组选用16 G输血器(U型);留置针静脉穿刺组选用瑞典BD公司20 GA留置针。

1.2.2常用穿刺部位两组均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由血疗室专业护士建立静脉通道。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穿刺方法局部血肿情况比较

留置针静脉穿刺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输血器静脉穿刺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两种穿刺方法局部血肿情况比较[n(%)]

χ2=5.05,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P

2.2 两种穿刺方法术中再穿情况比较

留置针静脉穿刺组术中再穿明显低于输血器静脉穿刺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磁极化血液平衡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等危险因素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明显地提高了血液的携氧、解聚、抗凝及机体抗感染能力[1-2]。该治疗过程中输血器静脉穿刺及留置针静脉穿刺两种不同血液通路均可引起局部血肿,在解决术中再穿方面两种方法均有其特点,但从本组研究发现留置针静脉穿刺明显优于静脉穿刺。

3.1 穿刺部位血肿

局部血肿是输血器静脉穿刺常见并发症,由于静脉穿刺部位在肘关节出,活动度大,16 G针头较粗等原因,出现局部血肿较留置针静脉穿刺多,但穿刺一次成功,避免在一处反复穿刺,拔针后一般不会伴有感染和血肿,关键是止血,要注意压住2点,皮肤进针点和血管穿刺入点。按压时间15 min,嘱患者卧床15~20 min方可起床,起床时尽量避免身体重力落于穿刺侧手臂上。同时,嘱患者在24 h内不要清洗穿刺处,以免引起感染,要特别注意保护血管,以便为下次治疗做好准备。

3.2 术中再穿

术中再穿为出现血管阻塞、穿刺血管破裂、针头滑出血管等原因需重新建立血管通路者。输血器静脉穿刺术中再穿例数较高的可能原因是:①患者在治疗期间,因多次在肘正中静脉穿刺对血管壁损伤大。②输血器静脉穿刺16 G针较粗,穿刺过程中因是盲穿,有出现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或针尖刺破部分血管壁的可能,而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后,可将软管顺血管稍往前方推进保证软针完全进入血管。且针头近心端圆钝光滑,不会因患者改变而刺破血管造成渗液,可减少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静脉。而且静脉留置针使用透明贴膜固定易观察穿刺发现异常可及时处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3]。③输血器静脉穿刺16 G是钢针,穿刺部位在大关节处,患者治疗中咳嗽,大小便均有可能使针头刺破血管壁,引起血管破裂,而留置针静脉穿刺避免了这一缺点[4-5]。

综上所述,留置针穿刺在磁极化生物平衡治疗血管通路建立时穿刺局部血肿及治疗中再穿率均明显低于输血器静脉穿刺,是磁极化生物平衡治疗血管通路建立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史有松,陈保健.谈谈磁极化冷凝离子吸附血液平衡疗法[J].华夏医药,2003,7(2):69.

[2]史有松.量子透射疗法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南京部队医药,2001,3(6):18.

[3]史有松.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肺心病的体会[J].微循环技术杂志,1997, 5(2):92.

[4]袁旭.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中化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杂志,2008, 11:27.

化学生物学笔记范文第3篇

一、借助概念图简化教学

概念图是表述知识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它将与某一概念有关的知识放在方框或者圆形中,然后通过直线连接各个知识,并在直线上标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它具有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等图表特征,一般最概括、最全面的概念在最上层,较为一般的概念处于低一层的结构,以此类推,组成详细的概念图。概念图以图形的方式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详细清楚地表现出来,一目了然,使得教师可以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讲解最复杂的概念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准备,需要教师对教学思路进行整理、归纳,概念图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教师的教学设计清晰易懂。概念图还可以很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直接观察和理解概念的同时,既可以了解老师的思维过程,又可以领略老师不同的表达方式。当然,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常存在一些缺陷,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对概念图的理解和掌握,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在讲解“生物的无性生殖”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概念图来讲解,通过概念图说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出芽生殖和营养生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利用概念图优化学习

概念图不但可以很好地简化教师的教学,而且可以很好地优化学生的学习,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概念性知识提供很好的帮助。如教师总是强调对知识要理解才能长久记忆,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而这种记忆是不会长久的,很快学生就会对学习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这不但是困扰教师的问题,更是困扰学生的问题。所以,概念图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改善这种现象,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多的是了解,而不再是死记硬背。

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去做笔记,不再像以前笔记本中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以概念图的形式做笔记易于记忆,结构简单,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归纳。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概念图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检查自己是否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概念联系起来,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通过自己对知识的运用来进行自主创新。例如,学生学习“植物的有性生殖”时,可以列写植物有性生殖的方式、每种方式的关系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可以亲自种植一些植物,进行观察或者创新。

三、通过概念图促进交流

其实,概念图还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交流工具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交流过程中,概念图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或者学生表达他们的思想、想法和观点,将知识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概念图的形式清晰简单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表达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学生也可以借助概念图理解所学的知识及整理归纳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化学生物学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植物保护 普通微生物学 课程分析

2012年,青岛农业大学被评选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我校的植物保护专业不仅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而且是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了全面落实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出台了《青岛农业大学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强调应用型导向、产业导向、行业导向和专业导向,让毕业生切实面向产业、行业和专业生产一线需求。

植物保护专业是青岛农业大学的特色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植物病源生物的诊断和识别及综合治理等植物保护学科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植物病源生物预测和综合治理的基本技能,能胜任在科研院所、检验检疫部门及相关公司从事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2014年实施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毕业生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中第一条就明确规定毕业生应该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和普通微生物学等学科相关理论与知识。而且将普通微生物学位列植保专业十大专业核心课程之中。由此可见,普通微生物学对植保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主要因为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农业生产、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1]。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人才,本文对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普通微生物学这门课程进行了课程分析。

一、课程定位和性质

在我校,普通微生物学主要是针对植物保护、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烟草、园艺、茶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

在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中,普通微生物学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课。相关先修课程包括高中时学习的《生物》,大学一年级已开设的《普通化学Ⅰ》、《有机化学Ⅲ》和《分析化学Ⅲ》。在第四学期同时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基础生物化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微生物学实验》。通过高中《生物》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相关知识体系[2],对普通微生物学中关于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遗传变异和微生物的生态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有所帮助。已修的化学课程为普通微生物课程中关于渗透压、化学消毒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普通微生物学中对于这些知识点的介绍可做相应删减。普通微生物学跟同时开设的《基础生物化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微生物学实验》之间相关性更大。比如,《基础生物化学》中关于代谢途径的知识点是重点讲解内容[3],因此关于微生物代谢的知识点在普通微生物学课程中可以简化讲解。《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关于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关于原核和真核微生物这部分的知识[4]。《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是普通微生物学理论课的配套课程,通过实验印证课堂内容,加深对微生物的感性认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及原理理解[5]。

普通微生物学的后续相关课程包括《普通遗传学》、《农业植物病理学Ⅰ》、《农业植物病理学Ⅱ》、《植物化学保护Ⅰ》、《植物化学保护Ⅱ》、《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和《植保专业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设计)》等。扎实的微生物知识可以为后续理论或实践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后续课程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选择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人才,普通微生物学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分为不同的目标层次。首先,从知识目标上,学生应该从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掌握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及构造、类群、营养与代谢、生长及控制、遗传和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研究微生物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其次,从能力目标层次上,要求学生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研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后,在素质目标层次上,使学生在学习普通微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不折不挠、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将选用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本书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本书是一本结构严密、内容丰富、知识新颖和可读性强的基础课启蒙教材。本课程总计32学时,共2学分;每周2课时,每次2学时,历时8周。根据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及学时安排,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对教材略作删减和调整,比如,把教材关于传染与免疫的内容更换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如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进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微生物化肥和微生物农药等跟植物保护专业息息相关的知识。同时,在讲解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及病毒等章节时,联系实际、多举例介绍该种微生物对植物的致病或保护作用。

总体上,本课程共计十章内容,具体安排是:绪论(2学时);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4学时);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4学时);病毒和亚病毒因子(4学时);微生物营养和代谢(4学时);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2学时);微生物遗传和变异(4学时);微生物生态(4学时);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2学时);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4学时)。

四、学情分析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实施)规定,学生在第四学期需要修满21门课程,课内学时数超过512个学时,平均周学时数为30.4个学时,因此学生学习压力大,业余时间少。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微生物课程时,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包括微生物营养类型、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等。加之本课程教材内容多,学时少,记忆型知识较多,教学内容枯燥,晦涩。因此,学习本课程时,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做笔记。但现代学生普遍对手机依赖性高,自控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跟植物和动物相比,微生物形态小,肉眼几乎不可见,较为抽象。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抓住学生注意力为核心。

在课堂上,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以PPT多媒体为主要载体,以讲授为主,PPT的呈现形式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对知识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增加图片、表格动画等,减少文字,并且讲解时做到先形象(图片、流程图、视频动画),后概念(文字);难点问题要结合板书讲解。知识点讲解要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结合,与教师自身经历、科研相结合,同时语言幽默生动,增强教学效果。每次上课,先以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内容,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知识连贯性。课间放些微生物相关视频、歌曲,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外,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线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技能大赛或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六、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分三部分:即卷面成绩占70分,平时占20分,考勤成绩占10分,满分100分。试卷分基本题型、扩展题型和提高题型,要求试题内容覆盖整个课程,难易适中。考勤主要通过不定期点名、课前提问等方式检查,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无故缺席,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提问、检查课堂笔记。

七、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多种形式:首先,学校学院组织相关领导、督导或同行随机听课,在监督的同时给出建设性意见并传授教学经验;其次,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意见、建议,教师快速、及时和高质量地反馈;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学校评教系统给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打分。考试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卷面情况给出详细的试卷分析,真正做到“以教评教”、“以学评教”相结合。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课程分析,我们对植保专业的普通微生物学具体授课环节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较好普通微生物学综合技能的应用型和创新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朱正威,赵占良.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新产,高玲.基础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化学生物学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自主学习模式

一、高中生物课程简介

高中生物课程包括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选修3个模块体现新课程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选择方向有差异。以下就必修部分谈高中生物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必修1《分子与细胞》以“细胞”为主线,描述细胞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该部分内容,初中侧重细胞结构,高中侧重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加强了物质与能量代谢的内容。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基因”为主线,研究基因的本质、基因与遗传性状的关系、基因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该部分内容与初中比较难度有较大提升。必修3《稳态与环境》以“稳态”为主线,研究个体水平的稳态(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自然环境的稳态(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方面内容,初中侧重于个体水平,而高中侧重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

二、学习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要求

高中阶段学习生物学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是如何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的;能够解释身边的生物学现象;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等等。

三、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自主学习模式

总的说来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点丰富、与生活联系密切、较初中难度有所加深、强调掌握基本现象、规律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强调高中阶段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就此本文就以下三个环节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环节的“四步走”学习模式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新课内容,了解重点,增加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还可以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否则上课吃力,抓不住重点,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后还要花时间去补,可谓得不偿失。

课前预习可以采用“预定时间―明确重点―预习实施―总结反馈”四步走的学习模式:

(1)预定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的剩余时间,应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预定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预习可以深入一些;如果时间较少,那只能先粗略的浏览一下新课内容,做到对新知识有个大概的印象。

(2)明确重点

如果预习的时间充足且已作好合理的安排,接下来需要明确预习的重点。就生物学科来说,预习时需要把握的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基本原理。如在预习必修1“细胞增殖”这一节时,需要通过预习知道“什么是细胞增殖?真核细胞通过哪些方式增殖?主要方式是什么?有丝分裂的主要过程是什么?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何异同?有丝分裂有什么意义?什么是无丝分裂?过程如何?”等等。预习过程应该就是熟悉这些重点问题的过程。

(3)预习实施

预习时常用的方法有:图文结合法、划涂标增法、比较阅读法、预习笔记法等。

①图文结合法:生物课本中的图片、表格资料十分丰富,如人教版课本“细胞增殖”一节就有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图、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图等八个材料,预习时结合起来看对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②划涂标增法:预习过程中还可以在课本重点内容部分划线、或用荧光笔涂饰;在难点内容旁边添加标注;在有疑问的内容旁边增加问题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等等。

③比较阅读法:生物学教材中存在很多需要比较的概念及过程,如细胞增殖一节中有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等问题。预习时可以将这些内容放在一起,通过比较阅读能够明白两者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相关概念及过程的理解。

④预习笔记法:预习后还可在笔记本上对自己预习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如可以对预习内容分要点进行整理和摘录;对相关的过程或易混的概念列表进行比较;对重点图形进行重绘和分析等等。

(4)总结反馈

预习完成后,需要对预习工作有所反馈。如是否对相关概念、过程、原理有所了解,可以试着针对重点问题自主阐述,如果有预习学案也可试着完成;是否有未理解的问题,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作为听课时的重点,也可以在课前主动寻求帮助予以解决。

2.课堂听课环节的准备―听课―反馈模式

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听课的时间还是相对较多的,以下就生物学科谈谈在听课准备、实施听课和听课反馈三方面要做的具体工作:

(1)准备

①适应教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让教师去适应每一个学生,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学生需要试着去适应教师,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节奏等等。适应教师同样是学好高中生物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②培养兴趣:生物学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命,对生物学习充满兴趣可以使得学习事半功倍。当然兴趣是需要培养的,需要我们从心底里热爱这门学科。想象一下,从细胞到个体到整个生态系统,哪里都有需要我们去探寻的奥秘,而这些奥秘又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怎么能不令人神往呢!

③调整心态:心情安定是能认真听课的前提,课前就应主动调整好心理状态,使心情尽量平静下来以便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试想如果老师已经讲了五六分钟的课,而你还在和别人谈课间发生的事情,听课效果可以预见。

④准备好学习材料:课前准备好学习资料和基本学习用具也是必须的。生物课上需要准备的主要有:课本、学案、笔、直尺、绘图笔、橡皮、稿纸等等。

⑤内容的准备:对新学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也是听课必要的,这项准备是在预习时完成的。否则第一次听老师讲新的内容很可能会跟不上节奏,甚至会发生听不懂的情况。

(2)听课

在生物课上,听课绝对不是一味的听教师讲,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要发挥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的听不仅仅是听进去,而更应该是听懂了,这就应该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因此,听课时需要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在听到重点问题时要学会主动记录,在老师提出一个具体问题时要学会主动回答,在需要动笔演算或绘图时也应该主动去完成,在听课中如果发现问题老师又主动询问时主动提出问题,在需要和同学就某个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时要主动参与。

②听课要有针对性:听课过程需要在预习基础上对重点问题通过听课予以强化,对未理解问题通过听课予以解决,这要求在听课时针对重难点问题着重予以听、记。如在 预习“细胞增殖”一节时,对于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染色质等相关概念一定有些模糊,在听课时要重点关注;预习时对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听课时要跟上教师节奏,通过教师展示的动态图片或绘制的系统图片,边听边理解和记忆。

③正确处理听和记的关系: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分配在听课上面,笔记就难以记全,而将注意力分配在记笔记上,听课的质量就要下降。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听讲和记笔记的关系。我们认为,正确性的方法和策略是应该“以听为主,以记为辅”。也就是说,听课的主要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听”的方面。至于“记”的问题,只需要记一些重要的东西。

④重结论更要关注过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甚至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水平。

(3)反馈

一节课上下来,如果该掌握的问题都能搞清楚,那是最好不过,但是通常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问题都讲到位,对于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应该主动提问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如细胞增殖一节中关于染色单体的有关问题:什么是染色单体?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形态才叫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和DNA什么关系?什么样的细胞内才会存在染色单体?这些问题,有不理解的都应该在听课后有所反馈。

3.课后复习环节的“回、记、练、归”模式

课后复习阶段主要是做好回顾知识、强化记忆、练习巩固、归纳整理这四项工作,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

(1)重读课文法:回归课本是学习生物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是生物学教师普遍认同的一种学习方法。生物学对基本概念的要求相对数理化学科要高,课本中对重点内容都有很好的讲解,配以图表更加生动,可以辅助理解。课后经常回一回课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2)笔记复习法:笔记上呈现的往往是系统的、重点的知识,课堂上不可能全部掌握,即使全能理解,但如果不及时复习会很快忘记,因此回回笔记也是十分必要的。

(3)强化记忆法:知识光看看是不行的,最好能够记住,生物学概念较多,需要我们进行强化记忆,具体可以做以下几方面努力:可以每节课后在脑海里将当天内容尝试回忆;能够用口头表达的尽量口头表达;有条件的可以和同学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还可以自列问题提纲,依据提纲回顾重点内容,未能记住的则利用多次重复的方法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