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质量的要求

信息质量的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质量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质量的要求

信息质量的要求范文第1篇

娄尔行认为会计准则就是会计实务在理论上的一种概括,具体表现为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指南和规则,可以将其作为衡量会计工作优劣的标准。杨纪琬认为,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会计准则,它对会计行为作出一种规范化的要求,是组成会计工作法制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进行主要阐释,主要指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表述的基础性要求,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将其作为主要参考特征。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都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国家对会计准则越来越重视。会计对于协调国际经济摩擦和促进国际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资本主义市场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进一步加深了全球化程度,跨国公司更具影响力,各个国家进行经济转化时的难度系数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加快经济效率运转。在全球进行改革的情况下也需要变更会计准则,中国顺势卷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中。面对发展中的经济全球化,我国对于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并在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有所参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影响,因此,在进行选择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路径时要十分慎重。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新会计准则下的现状

(一)权责发生制不再存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它作为会计活动的基础,不应该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进行细化,而应该存在于总则中列出。权责发生制在整个会计过程中都有所贯穿,这种制度是相对于收付而言,隶属于基本大纲中的制度,具有较强的统领细则的作用;(二)历史成本不再存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在对资产进行重新定义时,划分历史成本于会计计量的属性之中,并且在新资产对会计计量作出要求,应面向未来。(3)配比原则不再存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在会计实务中,构成企业营业利润的主要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配比原则并非是公允价值的衡量标准,防止出现概念模糊的情况,配比原则就不该存在于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中,不过其实质在企业的会计活动中依然存在;(4)资本性支出和划分收益支出原则不再存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为了方便企业长期准备资本减值,和避免出现会计概念模糊的局面,在起始计量中采用资本性支出和划分收益支出这两个概念。

四、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出前瞻性的分析

现在很多国家都已采用IFRS,所以,我国对选择会计信息质量的路径和实现策略的行动计划成为了最紧迫的任务,对以上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借鉴别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总体上来说,中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将IFRS作为趋势所向,对于IFRS的大部分会计准则都可直接进行采用,并对我国特有的一部分会计准则进行保留。要想实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策略和目标,我们就必须制定清晰的行动方案和计划,其主要内容为:(1)对我国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进程速度如何控制和加快推进(2)如何满足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需求(3)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需要变革哪些组织机构

我国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并扩展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利益。尽管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已有所明示,但还未充分解释出我国的质量要求路线图:(1)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目标(2)有哪些因素约束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我国在面对国际趋势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应作出哪些取舍(4)为了实现该目标,我国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五、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进一步完善的相关措施

(一)对区域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建设要不断的推进

我国通过与欧盟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的有效建立,可对IASB正修改或制订的准则项目进行积极的协调。将与欧盟国家的认证关系进一步维持,从而使得我国会计准则能够与欧盟集团达成一种共识,最终实现顺利合作,使亚太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得到完善,加强国际机构间的合作。不断发展和完善亚太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行观点的及时交流,协调各国家立场角度。

(二)保留在特色领域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权

从发展史来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发展上还没有太长的时间,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对象依旧是国际财务报告,看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发展趋向,使我国能够保持自身的特色,对制定相应规则的权利继续维持。应该了解到,国际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我国的企业工作人员一定要联系实际情况,对每一步都要谨慎走好。

信息质量的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营决策;会计信息;质量和应用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推动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凸显,会计信息日益成为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会计信息不仅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更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为此,一方面有效利用财务数据信息提高经营决策水平显得愈加重要,另一方面企业在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经营决策中对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企业经营决策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在“经营责任观”这一会计目标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明确将“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列作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对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也从单纯的事后反映向多元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基本准则第二章由原来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改变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将“如实提供”作为会计信息的第一质量特征作出规范,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如果以虚假不实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或者不遵循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标准、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必然不能如实提供“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的有用信息,还会给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还对相关性原则作了规范,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要看信息是否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是否有助于企业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当前部分行业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相关单位就应利用会计提供的营业收入、营业税金等历史资料,对照国家税收政策(如规定建筑业采用11%的适用税率)进行测算,预先了解这一改革对本企业未来的税收、利润、现金流出等影响,使经营决策建立在可预测的基础之上。

会计信息质量的清晰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当使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这就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此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重要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企业所有与决策有关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而不能任意省略。谨慎性原则要求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防止不实的财务效益信息的发生。及时性原则要求及时收集、处理经济事项,及时将会计信息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等。当以上这些原则发生相互影响时,应以最好地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为判断标准进行权衡,作出取舍。

只有真实有用的信息,才能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用,而违背“决策有用”目标的不真实、不完整甚至虚假的信息,非但不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积极作用,反而会造成误导,而这样的信息在目前还是十分普遍地存在,这尤其表现在资本市场之中。如,“上海医药涉嫌财务造假被港证监会和联交所调查”(2012年05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一最新的报道,进一步证明了信息造假这一痼疾仍然顽固地存在。因此本文对“企业经营决策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应用”问题的探讨,应该建立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用”这一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经营者在企业运营的诸多方面做出正确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关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重心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条明确,“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因此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和报表附注。而在如何利用这些报表,如何反映企业绩效方面历来有两种观念,即利润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2006年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理念上由利润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财务报表体系重心由传统的利润表向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转移,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在会计报表体系中较多关注企业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质量,促使企业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这预示着人们将从注重短期利益中解脱出来,越来越以一种战略发展的眼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对企业价值增进及其目标实现进行更加全面而公允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企业业绩的观察,主要关注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当期利润表收益,即所谓的由所得税和税后净利润组成的“利税”,而对因市场价格变化而导致或可能导致的资产持有价值的升值或减值却不予以确认,因而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甚至会扭曲企业全面真实的业绩信息。而在资产负债表观下,收益的计量从属于资产的计价,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或定期对期末资产进行估价来求得一定时期内的资产净增量,然后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当期收益。利润表只是反映进入利润的部分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结果,因此它只是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为此,为更好地利用财务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从传统的以利润表为中心的利润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着重对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分析,对真正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确认为企业资产,对真正符合负债定义的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并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实际能够体现的价值计量,经过与期初对比,计算本会计期间的实际收益或损失。

资产负债表观的收益为综合收益,包括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除所有者内部变动以外的所有通过交易或其他经济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这包括由经营和其他业务产生的损益,也包括体现在当期损益中的利得或损失,以及直接在“其他资本公积”中反映的利得或损失。同时,在经营决策中也应十分重视对现金流量表的研究和对比分析。

三、企业财务报告运用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信息质量的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质量特征 质量特征比较 思考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会计目标之间的桥梁,是会计信息所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它主要回答:使用者需要具有什么质量的信息,或者说什么样的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会计目标更具体地指导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传递。正如FASB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或质量的确定构成信息有用性的成分。因此,它们是在进行会计选择时所应追求的质量标志。” 会计信息质量是连接财务报告目标和其他概念公告之间的“桥梁”,而且同会计目标一起,对一系列其他基本概念,如要素的确认、计量,起着指导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在概念框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西方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观点

(一)美国的观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5月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在第2号公告中,会计信息质量第一次被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项目加以系统论述。它以会计目标为起点出发,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指导作用的系统体系。2号公告指出,财务信息在不同程度上都与决策有关,并在决策有用性的指导目标下列举和解释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

(二)IASC的观点

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将质量特征定义为“是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给出了主要的四项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其中,相关性的内涵包括重要性的特征,可靠性的内涵包括如实表述、中立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完整性五个特征。在这四项特征之外,还提出了效益大于成本、及时性和各质量特征之间的衡量这三项有关可靠和相关的约束条件。

(三)英国的观点

1999年2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表了一份完整的公告,称为“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P)。SP公告虽然借鉴了各国和IASC概念框架中已包括的内容,但有其自己独特的见解,较全面阐述了财务报表的概念框架。

二、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

我国目前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系统的明确论述,仅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体现了相关的一些表述。2001年版的《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基本假设作为逻辑起点,给出了十三项金额能会对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一般性原则”。但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一般性原则并不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这些原则有的是属于会计基本假设,基本的会计知识,会计的计量属性等的内容;从语言表述上来看,这些原则都是针对我国企业核算提出来的一般要求,但是它们在实质上也是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提出的一般要求。2006年2月财政部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以前的一般准则进行了修订,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这几个特征。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必须以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作为依据,如实的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必须以可靠为基础才能达到有用性,如果财务报告提供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那么就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作用。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与各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提供的信息须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具有有用性和使用价值的关键,就是要看其是否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是否有助于使用者提高决策的水平。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提出相关性应具有反馈价值,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清晰明了的会计信息,以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财务信息。

要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须保证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是可理解的,当然,这里的使用者应该具有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知识,并且有意愿去理解这些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可理解性要求对于目前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不均衡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是相互可比的,这是可比性的要求。这里的可比主要包括:(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使用者能够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从而做出合理决策;(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应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从而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将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交易或事项进行比较,从而作出合理决策。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不仅应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而且应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在实务中,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形式符合其实质,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融资租赁就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与实质不一致的例子。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在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大方面反映所有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是说如果某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产生影响,那么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使用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经验运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各项交易或者事项时,应当保持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的特征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要在保持应有的谨慎性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对各种风险和损失做出充分估计,既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能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经济决策是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因而会计信息一定的实效性。即便提供的信息是可靠、相关的,如果不能够及时提供,也会失去实效性,那么其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西方的简单比较

通过对西方各国及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表述,我们可以作出以下的比较:

(一)描述会计信息质量所用的表述不同,FASB使用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IASC使用的是“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ASB使用的是“财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使用的表述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这些表述中,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是FASB的提法“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二)FASB和IASC都服从决策有用性的基本目标,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ASB和中国则同时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基本目标,提供反映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FASB把可靠性和相关性视为首要的质量特征,而且其更强调相关性;IASC则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平铺作为主要质量特征;从ASB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图示中可以看出ASB同IASC一样将上述四项质量特征共同放在主要质量特征位置上,但是在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取舍中,英国更注重可靠性;我国虽然没有明确给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层次,但从其表述中,可以看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及可比性处于主要质量要求的地位,且重要性依次减弱,即我国在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选择中更倾向于可靠性。

(四)主要质量特征包括的内涵不一致。就可靠性来说,FASB的可靠性质量特征下面包涵可核性、真实性和中立性三个约束条件;IASC给出的可靠性包涵了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中立性和完整性五个约束条件;ASB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给出的可靠性包涵了如实反映、中立性、无重大误述、完整性和谨慎性五个约束条件;我国在可靠性的解释中则提到了如实反映和完整性这两个可靠性的约束条件。

(五)对于相关性,FASB提出了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约束条件;IASC给出的相关性的约束条件则是重大性,这是一个IASC与其他会计质量特征体系差别较大之处;ASB的相关性包涵了预测价值、验证价值两个约束条件;我国的相关性包涵了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两个约束条件,与FASB给出的相关性相比少一个及时性,我国将及时性单独列为一个质量要求。

(六)除了FASB没有在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涉及到谨慎性 ,IASC,ASB和我国在会计信息质量的表述中均涉及到了谨慎性。

(七)FASB,IASC,ASB均在其信息质量表述中涉及到了中立性,我国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没有给出中立性的明确表述。

(八)实质重于形式是IASC和我国在表述中提出的质量特征,FASB和ASB没有给出明确的表述。

总体看来,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已经实现了与西方较为成熟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容的“大同”,仍然存在的是一些个别问题的“小异”。

四、对于改进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思考

首先,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应符合我国具体需要,建立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指导目标之下,为使用者提供反映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的信息。

其次,重要性标准应作为衡量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最低标准,不符合重要性标准的会计信息不再考虑其他的信息质量。

再次,效益成本原则应作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中的一条普遍约束原则。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只有在其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才是可行的。只有当提供和使用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成本时,这项信息才是值得提供的。如果提供和使用某会计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带来的收益时,即使该信息是有用的,这种信息也是不值得提供的。

最后,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和相关性。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项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最本质的要求,而且这两项特征也最能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但是可靠性和相关性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冲突,这时就有必要做出权衡,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是会计信息的灵魂。“未来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不论怎样改变,都不应偏离这个基本方向: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缺一不可。其中,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

参考文献:

[1]陈少华.《财务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3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7,4

[3]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9

[4]吴水澎.《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9

[5]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1

[6]彭丁. 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综述.财会月刊 2008,11

[7]付磊. 会计史研究三十年.会计研究 2008,12

[8]郜进兴, 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会计研究 2009,1

信息质量的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打叶复烤;MES;质量;监控;统计

1引言

随着某打叶复烤新线技改上线,工艺及质量管理需进一步信息化,工艺改进与管理创新的持续推进,必将产生新的管理要求、工艺要求、质量要求,这些要求如何纳入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执行,信息系统必须成为支持上述改进与标准化的有力工具;依托信息技术切实提升生产指挥与调度能力、客户响应与服务能力、质量保障与控制能力、生产跟踪与成本绩效能力,并支持数字烟草复烤企业创建与对标活动。将信息化转变为复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总体竞争能力。本文结合复烤企业生产现有的实际情况,构思设计MES系统中质量管理模块的功能来满足企业质量信息化需求。

2产品工艺管理

产品工艺管理是实现烟叶委托加工工艺的统一管理,提供生产配置管理、生产配方管理、委托加工方案管理、工艺技术指标管理、工艺参数标准管理、质量检测要求管理等功能。其定义和说明如下:

2.1生产配置管理:建立产品工艺管理体系,定义产品的类型,各类产品的物料BOM、工艺指标、工艺参数、质量检测项目;定义、审核和各类产品的工指标、工艺参数、质量检测的参考标准;商定、评审工艺技术要求,签署与下达《委托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并能根据生产执行情况,定义工艺技术要求的变更管理。实现生产标准基础信息的配置管理,需要的管理配置的信息包括:客户名称、产品生产牌号、产品生产类型、产品名称及标识、工艺路线、工艺段、工艺指标、原烟配方及物料BOM、辅料配方及物料BOM、质量检测指标等。

2.2生产配方管理:接收产品生产配方信息,并进行配方指标及参数的管理与维护。

2.3委托加工方案管理:接收《委托加工工艺技术要求》,讨论及评审,提出变更请求,签署工艺技术要求。对经过签署的《委托加工工艺技术要求》进行下达、文件进行编号和归档,作为产品工艺管理的依据。

2.4工艺技术指标管理:实现对产品的工艺技术指标(回潮、一润、二润等工)进行定义和维护,包括:工艺指标的制定、审批与下发、归档,以及按类别维护工艺指标等几方面的功能。

2.5工艺参数标准管理:实现对产品的工艺参数标准进行定义和维护,包括:工艺参数标准的制定、审批与下发、归档,以及按类别维护工艺参数等几方面的功能。

2.6质量检测要求管理:为质量检验提供内容及判定的依据,实现对在制品检验规程的定义和维护。

3质量运作管理

质量运作管理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质量的情况进行监控、统计、分析、检验与考核的统一规范管理。质量运作管理接收工艺加工要求、工艺参数标准、质量检测要求、工艺检查要求,并与现场操作层的工艺检查作业终端、质检数据采集系统对接,获取每日的工艺检查工单数据,各工艺检查终端反馈的工艺检查作业事件信息、工艺检查数据信息,发现过程质量异常,及时告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异常。

3.1质检资源管理:建立质检活动对象、内容、规则的定义,如:原料检验、原烟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取样规则、检验规则、判别规则等等;建立质检资源的定义,如:生产牌号、质检作业、质检人员、质检设备的定义与管理。

3.2质检执行管理:对各家客户、各类委托加工产品在不同工序的质量检测建立不同的检测单据,比如:原烟检测、选叶质量、原料检测、过程质量检测、成品检查、化学检测等等。对每项检测单据携带相应的信息,包括:检测人员,生产班次,检测对象,检测项目,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接收实验室质检系统采集数据,并依照产品质量的取样规则、检验规则、判断规则等进行过程工艺质量的跟踪控制。

3.3质检数据采集:与现场质检操作等业务活动集成,与实验室质检数据采集系统、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集成。包括:现场操作人员的质检事件信息(包括各个工作组的质量检验操作信息、工艺检查操作信息等);各项检验任务的实验室离线质量检测数据;各个工作中心的工艺参数、质量参数在线检测数据等。

3.4质量活动跟踪:监控车间各个工段设备的运行情况,获取各个工段设备当前的设备参数信息(包括:在线水分仪实时水分、实时温度、皮带转速、皮带流量等等);各工序的质检实绩统计数据、生产事件信息(包括:生产操作、工艺自检、质量自检等信息)、库存事件信息(包括:库存操作、工艺自检、质量自检等信息);按照作业工单编号来跟踪各项质检作业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跟踪各个质检作业任务的执行状态、作业班次、开工时间、完工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质检实绩跟踪信息,原烟质量跟踪信息,辅料质量跟踪信息,过程质量跟踪信息,成品质量跟踪,形成全面的、详实的、可追溯的“质检作业跟踪记录”。

4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生产过程中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个性化定制报表,设定报表筛查条件,输出“原料检测记录”、“质量报表”、“过程叶片结构检测记录”、“质量统计汇总表”、“成品质量检测记录”等等,计算出平均值、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合格率、总检次数等。

信息质量的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 会计目标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产品为满足规定或者潜在需要而必须具有的特征和特性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高度概括,带有普遍性和长期的稳定性,同时能为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提供原则性的指导。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也是会计主体进行会计选择所追求的质量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目标的具体化,其主要功能是辨别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能有用或有助于决策,通过会计信息标准作为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二、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我国于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立足于我国国情。但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对于国际先进国家的概念框架,我国基本准则的描述值得商讨。修订实施的基本准则提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八个信息质量要求,还没有明确哪些是主要质量要求,哪些是次要质量要求。

(二)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体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认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在于“决策有用性”,它由“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主要质量特征所组成,其中相关性质量特征包含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质量特征包含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不偏不倚。次要质量特征是可比性和一致性,同时还提出了两个约束条件:“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目前,美国学术界又转而研究会计信息的另一重要特征:透明度。

(三)英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类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上个世纪90年的原则公告,对信息质量研究有创新。它将会计信息质量分为三大部分,即:与会计信息内容有关的质量,包括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包括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对信息质量的约束,主要在质量标准间的均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另外,还有重要性,以及传统要求:真实性和公允性。

(四)国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指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应概括为可理解、相关、可靠和可比性,并在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说明》中进一步指出:企业的财务报告为股东、债权人、财务分析人员以及企业外部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重要信息,使其能够据此作出评价和财务决策。这就要求财务报表必须清晰易懂。除了这四项主要质量特征之外,还提出两项有关可靠和相关信息的约束条件:及时性和效益大于成本。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值得商榷之处

将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国外对比来看,商榷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堆列在一起,未进行主次之分和轻重之别,不便于人们在各质量特征间进行科学高效的权衡;第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等等因素,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成本有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成本效益原则未突显出来;第三,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与可比性经常会被忽视,重要作用未真正体现出来。

四、完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建议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次应该明确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其内容看虽然全面,条款平行罗列, 但各部分间没有相互联系,彼此孤立,缺乏明确的主次逻辑关系,因而应当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作为次要质量特征或内涵限定和约束条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信息最高质量特征体系,适应国际化趋势。建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为多层次化:第一次层次为总体质量特征,即有用性;第二层次为主要质量特征,其中包含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第三层次为次要质量特征,如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的制约因素包括及时性、成本效益原则。

(二)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会计信息各个质量特征之间可能会有所冲突,无法兼顾,这就需要提供一个衡量标准,以在质量特征之间无法统一时作为参照。成本效益原则这时就成为进行这一取舍的制约因素。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里缺乏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约束条件。在选择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尽量采用先进手段处理会计业务,提供会计信息。要考核会计业务处理、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并进行比较,以效益大于成本原则进行判断取舍。

(三)将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提到相对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