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班主任,基本要求;工作方法

一、新时期农村班主任工作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信息环境日益发达,世界各国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社会信息文化的发展也促使我国农村初中学生与外界的接触不断增多,这就导致部分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学生,出现早恋、沉迷网络、吸烟、喝酒甚至打群架的现象。毫无疑问,当今农村教育环境的出现对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农村班主任都积极改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班级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以及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然而,我们还能发现有少部分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方法过于粗暴,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抗心理或者逆反心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并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新时期农村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当今农村社会发展的环境下,农村班主任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工作。在对班级和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新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要具有信任和尊重学生的观念,要有勤于进取的治学态度,还要具备甘当人梯的高尚风格。

1.班主任要树立信任和尊重学生的观念

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班主任如何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都与班主任的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农村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如今,社会的发展导致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班主任要积极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主动为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获取学生的信任,也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

2.班主任要具有勤于进取的治学态度,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

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其自身首先是一名教育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我们可以说班主任专业知识的精深与否是衡量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班主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过程中也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学生对教学艺术高超的班主任也会非常尊重和敬佩,这更能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班主任要具备为学生奉献的高尚风格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呆在农村,而选择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班主任,要具备甘为学生奉献一切的高尚风格。中学阶段是关系到农村初中生一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关系到他们一生,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要认真教导每个学生,使他们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增长,促使每位学生在班主任的哺育和教导之下都能成才。

三、新时期农村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分析

1.班主任要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创新班级管理理念。一般情况下,农村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理念,要注意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要注意强化班级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做到用合理科学的制度确保班级的正常运转。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参考班干部和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拟定《班级公约》,确保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序进行。

2.农村班主任工作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

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繁忙,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班主任要注意做到对班级所有学生没有偏爱,一视同仁;要对学生尤其是住校学生给予生活方面的爱护和关心,要不时与学生进行谈话、交心,及时帮助他们处理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还要善于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说服工作,及时消除他们在思想上的顾虑,克服心理障碍,及时投入到学习中去。

3.农村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家长对教育意义的认识还很浅显,少数家长认为上学花钱,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有部分家长在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束手无策,一些家长甚至出现非打即骂的情况,这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等各种问题。在新时期,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力度,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并消除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当前,农村社会发展迅速,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接触不断增多,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明.对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探讨[J].宿州师专学报,2003(18).

[2]加晓敏.对新形势下农村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班级管理,2008(9).

[3]莫小胜.论如何胜任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J].职业圈,2007(12).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职业标准;对接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注重实践教学,应从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和适应社会能力出发,与职业标准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两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准则、品质和行为的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知识、职业态度、行为规范。基础知识是指从业者都必须掌握的职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本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知识。由此可见德育课教学与职业标准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当代德育理念,适时调整德育课程内容,与职业道德对接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内容是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体现当代德育理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课程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应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准确把握职业标准,融入企业文化元素,与职业道德对接。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与职业道德知识的对接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场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的总称。中职学校使学生内化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捷径就是把德育课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到职场的状态,因此,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有机会提前体验职业角色,应把德育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可以把授课形式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班级、第二环节是学校实习车间、第三环节是学生实习的企业。只有这样德育课教学才能从简单的说教、硬性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主动接受职业道德知识,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状态。只有把三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德育课与职业道德知识才得到真正的对接。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与职业态度的对接

职业态度就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包括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选择方法等。正确的职业态度影响着一个人选择职业的成功率,所以正确的职业态度的养成是不容忽视的课题。个人的职业态度形成分三个层次:家庭教育部分、学校教育部分和社会教育部分。在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具有职业试探功能的课程大都不重视。社会教育是指个人进入了社会后,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而形成了一些观念。而学校教育才是形成职业态度的重要阶段。中职学生的年龄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中职学校又是学生踏入社会、从事工作准备阶段,所以职业态度的形成在中职学校教育阶段是关键阶段。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的主要途径。我们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职业,专门设立了职业鉴定中心,我们德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在课程中设置职业试探、职业辅导等环节,通过职业鉴定中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教师通过职业测试了解学生的各种职业数据,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增进学生就业信心。

(三)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与职业行为规范的对接

行为规范是社会认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具有一般约束力的行为标准,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规则和准则的总称,包括行为规则、道德规范、行政规章、法律规定等。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从业者走向成功的桥梁。中职学校德育课应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德育课程应采用实地教学方法,与职业行为规范对接。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讲授中,我们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和法院取得联系,带领学生到法院听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制的威严和违法所受到的惩罚。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课程的部分内容和专业课相结合,到实习车间,切实有效地向学生展现良好的行为规范带来良好的结果及不良行为规范带来的后果等。结合《哲学与人生》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把班级设为一个企业,内设董事长、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员工。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内容,自己订立企业规章制度,如遵章守纪,正确行使职权;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劳动技能;杜绝、减少失误和差错,提高工作效率等。学生通过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领略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不良行为规范所带来的结果。

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摒弃传统说教方法,与职业基础知识对接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完全颠覆说教模式,把德育课融入到各种学科当中,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化、实践化、职业化的“无边课堂”。同时将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程教学计划要细化,而且完整成套。我们把德育课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大类,课程内容与职业基础知识对接。

(一)德育课的基础型课程与职业基本理论知识对接

德育课教学计划的基础型部分应与职业理论知识对接。例如我们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和选修课《求职与就业能力训练》(我们老师编写)课程的基础部分,我们详细讲解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部分,其中工作要求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主体部分。我们利用学校职业体验馆实地讲解职业环境、工作要求、职业能力和工作内容,让学生简单的了解了职业的基本要求和技能要求。学生通过考试可以取得国家认定的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德育课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就了解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德育课和职业基本理论知识对接,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课的探究型课程与企业法律法规知识对接

德育课探究型课程应与企业法律法规对接。企业主要的法律、法规有:《公司法》、《商标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等。德育课探究型课程应与企业法律法规对接。例如我们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探究部分,组织学生设置模拟法庭、和学生模拟签订劳动合同等等,向学生讲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懂得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中职学生是未来的职业劳动者,作为社会的成员、未来的职业人是法治国家的一员,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企业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知法、守法、用法主要表现在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和职业活动。通过德育课教学让学生懂得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通过感悟、内化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信念。应培养自身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不断提高法律素质。让学生了解生活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离开法律寸步难行。

(三)德育课的拓展型课程与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知识对接

德育课拓展型课程应与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知识对接。企业职工安全卫生制度规定为规范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规定。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原则;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我们通过在实习车间教学法给学生们讲解有关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德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今后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为将来的职场做好准备。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我们通过德育课主渠道对中职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职业培训,德育课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使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对于校企联合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德育课教学与就业办联合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德育课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对于培养技能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通过德育课程教学的知识传递,让学生了解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使得学生能顺利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校把德育课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并按国家职业标准编写教材、开展职业培训,这为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

[2]刘根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36-37.

[3]叶建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讨[J].中国教育,2009(2).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3篇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是中职一年级下学期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承接第一课《如何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深化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作用、道德意义等内容,对学生将道德规范、礼仪要求践行到职业中有助推性的意义。职业礼仪内容庞杂,操作规范具有行业性的特点。由于课时有限,因此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只针对所教护理专业班级的护理礼仪的践行,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第一,掌握护理礼仪的基本要求,了解职业礼仪的功能;第二,提高遵守护理礼仪的自觉性,践行护理礼仪,展示护士风采。

二、情境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在建构主义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使学生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实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而是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在情境创设上,讲到本课第二框题“职业礼仪展风采”时,我设置了一个课堂活动,要求学生按座位分片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分角色、有台词地表演,场景可选择医院门诊大厅导医台或医院病房。在课堂上限定二十分钟内准备,要求学生从表情、服饰、用语、热情服务等方面展示护理礼仪的基本要求,展现职业风采。

三、信息资源设计

因为本节课重点是职业礼仪的六个基本要求,这些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相关图式的。在中职一年级上学期,我所任教的学生已经学过《护理礼仪》、《中医护理》等专业基础课,所以本节课所授内容资源,我并没有通知学习前搜集,而是在课堂上提出思考问题,留出五分钟由学生回忆、思考,然后随机点名回答问题。提问之后,建议学习结合上学期掌握内容回顾、分析,使学生不至于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四、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个人已有图式的基础上,学生按座位自由结合成小组,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共同确定场景、角色、用语等。在讨论前提醒学生侧重护理礼仪的展现,至于护理技术部分,由于许多核心专业课(如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学生还未学到,表演时不做评论范围(有此说明,可以减轻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的怯场心理)。在小组讨论中间,提醒学生为了表演的流畅性,一定要在协定后写下台词,并注意用语规范。

由于邻近座位学生日常接触、交流频繁,小组合作积极性是可以保证的。为了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沦为课堂闲聊、拉家常,讨论前的提示和讨论中恰如其分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最后的情境展示活动,可以作为此次课学习效果评价的平台。学生分组表演完毕,分组互相点评、教师点评,纠正其不足之处并由学生演示正确做法,以区别错误和不规范的做法,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行业氛围,熟悉护理礼仪规范。

六、具体教学环节、步骤及方法

1.(两分钟)简单组织教学秩序,回顾第一课内容,导入新课。

2.(八分钟)提问。提出“护理礼仪规范有哪些”,留出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思考,并告知会请六位学生来黑板演书。建议学生参考本节课教材23页“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结合所学《护理礼仪》,表明回答不必像课本那样精练,怎样想就怎样回答,也可带课本演书,但不能与课本语言重合。并清楚地向学生表明,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回答,对课堂讨论作出贡献,从而为学生营造友好轻松地和谐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作出有效的回答。

3.(三十五分钟)讨论、提问。学生在副板书位置写出自己的答案(配有实教图片),然后由我带领学生分析、讨论这六位

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护理礼仪,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完毕,再次回到课本23页,还是针对这六条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说出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护士该如何践行护理礼仪。此次回答不再给学生专门留时间思考,由学生毛遂自荐地回答问题,如果无人回答,再随机点名回答。这次提问在实质内容上跟第一次提问相同,只是从不同侧面协助学生内化护理礼仪,建构学生新认同的护理礼仪,提高其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4.(四十分钟)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利用第一课时建构的护理礼仪规范,由学生按座位自由结合小组,分组讨论、合作、展示护理礼仪。讨论时间二十分钟,然后准备好的小组毛遂自荐上讲台表演。表演完一个我带领其他学生评论一个,挑毛病、指不足,并由学生演示正确做法。

5.(五分钟)评价。最后我对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回顾,并对学生总体表现作出中肯的评价。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4篇

摘要:高职英语课堂不单是纯粹学习英语文章阅读、记忆英语单词、强化各种语法知识,也是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交流,甚至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诠释。在高职学院英语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德育渗透;英语教学;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75-02

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教育部于2000年10月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必须把英语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情感和意志品格等精神特质,也是德育的基本范畴,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必然举措。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形式。高职英语教师除了注重向学生传授英语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外,还应借助语言文字所负载的社会政治思想观念、人物形象、风土人情等内容,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德育因素的影响,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一、高职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1.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如今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差,思想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言基础知识之外,还负载着各种思想观念、人物形象、风土人情等内容,具有感染人、启迪人、教育人的作用。通过英语教材所展现的社会人生画卷,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 2.高职英语教师的职责。高职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动态的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道德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强追求真善美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3.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按照《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高等应用型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同样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学生们在学习用英语语言去表达、思维的过程当中,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也了解到不同地理历史环境中人们的思维和表达。这样就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更深刻地了解世界,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实现英语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 1.深挖教材,在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中进行德育渗透。作为一名高职学院英语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找到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道德元素,不失时机地在教学中体现出来。通过鼓励并创造机会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表演、小组讨论等各种活动,寓教于乐,乐中育人。 2.与专业相结合,在英语知识拓展中进行德育渗透。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注意体现时代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现状、特点和发展需要。高职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开设各种实用课程。英语教师应与高职专业相结合,紧紧围绕英语教学内容,挖掘英语教材及英语语用原则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英语课堂组织与教学。笔者所在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了音乐剧专业。从音乐剧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笔者迅速改变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帮助学生运用目标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一起欣赏、学习原版音乐剧DVD,介绍音乐剧的作者、内容、历史背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介绍《CATS》(《猫》)的时候,分析欣赏《猫》当中被遗弃的、富有魅力的格里泽贝拉所唱的《MEMORY》(《回忆》),虽然”忏悔猫”格里泽贝拉曾经犯了错误,猫家族最后接受了她的回归,并且选她为“去九重天”而获得新生,告诉学生宽恕、包容是人类的最大美德,能够让忏悔者重获新生;在学习音乐剧《Oklahoma》(《俄克拉荷马》)中《what a beautiful morning》(《啊,多么美的早晨》)这一经典唱段时,向学生介绍这部音乐剧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十九世纪初美洲新大陆所充满的蓬勃朝气和强大的生命力,在课堂里赋予学生勤奋向上、开拓进取的正能量;在详细讲述《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All I Ask of You”时,罗尔与幽灵对这首歌的不同演绎表现了他们各自对女主角克莉丝汀不同的爱情,最后这一主题在管弦乐中浮现,显示爱情最终战胜了悲剧。幽灵发现自己对克丽斯汀的爱已经超过了个人的占有欲,于是放过了克丽斯汀,留下披风和面具,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宫里。通过这个歌剧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高职英语教师利用这些经典的具有深刻德育内涵的作品,通过正面引导,对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点滴渗透、反复强化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所学英语教学内容中的道德内涵。通过这样的学习,这个高职班的学生不但在英语课堂上很好地学习了英语,拓展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将德育渗透到了课堂。 3.言传身教,提高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高职英语教师要通过良好的教学行为做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高职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注重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自觉开展终身教育。柯瓦列夫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成是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教师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应起到教书育人、行为示范、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作为高职德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德育渗透,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当然,高职英语教师在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一定要处理好英语专业知识和德育渗透的关系,分清主次,做到德育渗透服务于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Z].2000.10. [2]苏]柯瓦列夫,等,教育学概论[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1979. [3]《CATS》(《猫》)[M].北京东方影音公司. [4]弗雷德·金尼曼.《Oklahoma》(《俄克拉荷马》). [5]乔·舒马赫.《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

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范文第5篇

不可否认,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不时地出现“5+2=0”的现象,即一周内学校正统教育5天,往往被星期假2天的社会感染所冲淡。但这些现象一则是个别现象,并不代表主流;再则,可能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太传统化、固有化,未能与现实社会相适应有关;三则,是没有弄清楚社会转型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的发展变化,未能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中早已蕴含着不少的现代社会新元素。比如:财富价值观,人本主义观,社会和谐观等等。可见,要有效抵制社会不良因素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负面影响,关键是学校德育教育,重点是老师的德育素养。教师是学校生活的管理者,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品德教育管理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他们的重要任务;无论哪一科的课程教学目标中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体现者、任务执行者和方法设计者,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及育德智慧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涵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教师,不仅要明确这些基本要求,更要认真理解时代赋予他们的心内涵。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懂得现代多种生产要素的加入及其共同作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应懂得正确与否没有绝对标准,社会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则为正确,反之则为谬误。同时,正确与错误往往在一条直线上,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往前多迈半步就会变成谬误”,老师如果不懂得这些哲学观点,很难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与建国初期相比,我国现代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了新的扩展。比如,人本主义,财富价值,个性自由,消费意识,兼容包涵,和谐共处等已成为当代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但这些内容并未预约“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仍需我们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私欲主义等腐朽思想,大力倡导集体主义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以及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仍然离不开优秀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正统道德教育。为题的关键就在这里,老师必须清楚认识其内涵,弄清前后不同观念的辩证统一关系,比如,财富价值与拜金主义的根本区别、民主自由与何人主义的本质不同、利益与责任、付出与收获的辩证关系等,并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对比认识区别,使之懂得正确理解传统美德与现实价值观的相生相成关系,客观评价社会现象,逐步形成科学的认知技能。

而我们有些老师认识偏颇,面对经济社会,树立财富意识,往往就忽视了获得财富的法与德的约束;提倡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就对一些劣迹行为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倡导自由民主,包容兼顾,就放弃了对中学生品德行为的训规,忘记了初中生毕竟是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学生一旦出现了错误的思想认识和不良行为,就责怪学生“品行差”,“难教育”,从而出现教育行为简单粗暴,导致宽严兼误等负效应。学生的错误成因诸多,但不能不说老师缺乏现代德育新理念,缺乏民主法治观念,缺乏客观辩证认识而导致的不良教育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二、把握心里特征,掌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科学方法。比如: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形式,品德教育应以交往和生活感悟为主,并辅以适当的理论导向。即便是初中三个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初一年级衔接小学教育,仍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要让其懂得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规矩,并逐步形成习惯意识;初二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比较艰难,老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生活,在生活交往中与学生真心交朋友,彼此感情融通,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良好的生活环境受积极的熏陶、受快乐的感染,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成效,如果一味的严训或强其服从,必然适得其反;初三学生逐步有了理想意识,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有了一定的追求和设计,老师理应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并通过名人名言名事或自身经历等直观性的材料激励学生奋发努力,使之感悟人生奋斗的真谛,即是说要加强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针对性强的而不是泛泛的、生动形象的而不是婆婆妈妈的理论导向,并授之以自律自教的方法,培养其自律自强的意识,让学生自知其责,自明其理,自控其行。

然而有些初中教师受了大学以批判式品德教育为主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不考虑初中生的认识水平,不假思索地把批判式教育惯用于初中生的品德教育中,动不动就“指点江山”、“批评社会”、“捕捉阴暗”、“以偏概全”、“胡乱抨击”等,无形中强化了个别学生本已强烈的对抗意识,导致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宽容的态度,认为“世上好人甚少,眼前一片黑暗”。长此以往,个别学生对学校的管理不服,对他人的帮助不信任,对老师的教育引导不认同,习惯于“鸡蛋里挑骨头”,唯我正确无错,推卸自我责任。一旦这样的习惯形成,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举步维艰了。所以有人说个别学生的劣迹行为,多半是老师“教”出来的。可见,初中教师如果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不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你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徒劳的,甚而会适得其反。

三、加强自我修养,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基本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