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1篇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育的渗透是一项必然的历程。它是一种集学科艺术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集合,音乐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分别侧重的重点。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一般是一个孩子正经的音乐教育的开始,这也是国民教育体系要求的结果。时代的发展加速着我国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应用,音乐教育的普及度也越来愈大。然而整体上来说,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还显得比较薄弱。

1.音乐教育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如果抛开学前教育,单单考虑音乐教育的内容,那么音乐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其课程有基础乐理、和声、歌曲作法、作曲理论、配器理论基础、各种器乐演奏技能课、各种声乐学习技能课、合唱指挥课及各种表演技能课、中外音乐史论、音乐美学、音乐传播学等。

音乐教育在应用上是与音乐学专业有着很大区别的,音乐教育是一项师范类的专业,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师范性和通识性的特征,而音乐学专业的特点则是为社会培养高、精、尖的音乐人才,而这些人才培养的本质并不是为了我国的教育事业。正与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反,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并且重点以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为主要目标,该专业并不是为了培养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它强调的是人的技能全面性与均衡协调的发展。只要对音乐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且乐于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就可以接受音乐教育的培养。

2.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开展

目前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开展音乐刺激,可以激发儿童的各项行为意识,它在儿童的成长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地位。音乐教育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在儿童的学前教育中开设的课程除了音乐之外。还有舞蹈、绘画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对他们进行美育的熏陶,进而使孩子能够从小就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音乐教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和释放出音乐教育的魔力,使儿童在科学、知识、技能、情感、审美、艺术等众多方面都健康协调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与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课程以及大学教育中的公共音乐课是截然不同的。尽管都是音乐,但由于教育的群体特征不同,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3.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教学中的影响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结果表明,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大脑发展、改善孩子的健康状况和促进孩子们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3.1音乐教育让学前儿童的身体“动”起来

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几个老师带领一帮学前儿童在校园里放着音乐跳着舞。学前儿童的音乐课程中,大多离不开身体的运动,身体的舞动带动了儿童全身肌肉、骨骼和韧带的锻炼,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了孩子神经系统反应的速度和协调能力,并使得孩子的心肺等器官得到了很好的耐受力锻炼。除此之外,经常参加音乐教育的孩子,体态和身形都得到了更好的矫正,还开发了孩子们的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等。

3.2音乐教育让儿童的大脑活动更加频繁,促进其大脑的发育

大脑皮层是一个多种中枢聚集的地方,细胞的分化使得原先整体的大脑皮层逐渐分化成具有特定工程的神经中枢,控制身体的各个活动。而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大脑皮层更加活跃。这是因为,音乐教育的应用,使儿童的大脑皮层从小就接受了丰富的活动和全面的训练,使得大脑皮层市场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得大脑皮层中每一个重要的中枢都发展的更加完善。并且,在儿童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和成长最快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的音乐教育越多,就会使大脑活动的机会越多,因而其大脑的发育就会得到本证。

3.3促进儿童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模式是一对多,即一个或几个老师带领一帮儿童进行集体的音乐教育,所以,可以说学前音乐教育是一种集体形式的教育活动。在这种集体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不仅仅学到的是自己与音乐的接触,还会在于音乐的接触中与更多的人获得联系。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意志的初始阶段,即使是小孩子也天生有一种劲头,那就是不允许自己拖后腿的思想。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意志力来学习音乐并调控自己的行为。

在实际的学前音乐教育中,孩子们都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表达活动,尽量使自己跟上老师的伴奏,并与他人做好动作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说明,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孩子意志力的形成和发展。

4.融合音乐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就目前情况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实现了音乐教育在其中的发展和应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区的落后和学前教育意识的不足。为了加强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拓展学前音乐教育对有限政府的诉求、拓展学前音乐教育对责任政府的诉求、拓展学前音乐教育对高师办学自主性的诉求。

目前在许多大城市,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龄越来越小,3岁是孩子普遍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龄。在大城市中,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支柱性学科,虽然没有什么深度,但是,这却是经过系统的策划的。没有学前班会随意的进行音乐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区开设了学前教育,并在学前教育中专门开展了音乐教育。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够有条件接收系统的学前音乐教育。

此外,今后学前音乐教育将会向着形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许多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没有什么新意,容易使儿童产生倦怠的心理,因此要丰富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给孩子带来新鲜和刺激,加强其多元化的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教学 教学改革

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不仅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丰富儿童的生活,加强活泼轻松的气氛。现阶段,幼儿园对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除了要求教师充分的对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加以掌握以外,还要求学前教育教师接受必要的音乐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对幼儿的音乐潜力进行激发,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然而,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于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其表现主要为:(1)音乐理论教学和音乐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教师一味的对音乐理论教学加以重视和强调,却极大的忽视了实际工作和音乐教学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差距。教师片面的强调学前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普遍的缺乏深入研究职业技能,从而使得音乐技能训练严重缺乏时效性;(2)音乐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及音乐能力培养相互脱节。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常过度的注重传授音乐知识,没有有效的整合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忽视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3)教与做、教与学脱节。高职院校的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无法与学前音乐教育的实际工作需要相互适应,仅仅是训练单科技能、传授简单的知识,学生的音乐教学活动上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单一而又乏味。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当中,教师往往是以“教”为中心,并非是以“做”和“学”为中心,对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自主性以及主体性的发挥造成了严重的忽视。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1)增加实习和见习实践,培养“教”的能力

从总体上来讲,教育教学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一大体现,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课程当中,让学生对类型不同的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充分的接触,比如,分析和观看音乐活动教案、教学录像等,积极的参与到幼儿音乐活动的教学实践当中,并且对见习教学和实习教学进行正确的互评和科学的自评,深入的对学生所掌握和学习到的教学技能及理论知识加以巩固。这样能够让学生提前融入到教师角色的教学尝试过程中,系统的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技能,并且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加以锻炼,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2)改革及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促进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的结合

高职院校应当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全面的改革,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以及编制的教学内容应当切实的与儿童音乐教育的诸多要求相互满足,始终坚持以促进教师教育技能及专业发展为基础。所以,高职院校应当以《高职院校教学大纲》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根本展开深入的调研,结合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来对学前教学专业的音乐课程教材的方向进行合理的调整,重视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音乐技能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由钢琴、舞蹈、音乐综合等技能教师与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合作,对学前教育专业分学科技能考核、考核总方案以及音乐技能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从而使教师不仅有自身独特的任务目标,承担必要的教学职责,又能够对相互间的关系加以明确,以便于促进音乐教育教学目标的共同实现。

(3)强化合作意识,将音乐技能要求与音乐理论教育有机的结合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的促进音乐技能要求和音乐理论教育的有机结合。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就是要将理论教学当中所提出来的教学目标,切实的运用到技能教学任务当中,使其能够具备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应当“学唱歌曲”,教师不仅仅要对教学步骤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还应当会弹唱、会识谱、会弹琴,只有切实的将这些工作做好,才可以将学前教育中的“学唱歌曲”任务加以完成。只有将技能学习和理论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将所掌握的技能和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人员应当积极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胆的创新教学方法,全面的革新教学内容,始终立足于学生日后的工作需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提高,使学生对今后努力的方向加以充分的明确,从而为幼儿园的发展和幼儿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美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现状及改革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3]康建琴.对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状况的调查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5)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40-02

音乐欣赏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职业学校对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欣赏教学活动所普遍采用的还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教学顺序的课程模式,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新《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尝试改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运用"学科综合法",教学音乐欣赏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中职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如果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理解能力。

何谓"学科综合"音乐欣赏教学呢?所谓"学科综合"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指把几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巧妙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去,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文式"。两者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是相辅相成的。

1.1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教学。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会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历史、地理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去,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地理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如,在欣赏校本教材"客家山歌"时,可先讲解客家人的南迁历史及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的地理特征,了解客家山歌委婉秀丽,富有客家人的情调、淳朴与勤劳的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让学生结合自已的见闻,认识两者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1.2音乐与文学的综合教学。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教学 "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欣赏课时,让学生了解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再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 ,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1.3音乐与美术的综合教学。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能使学生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运用"学科综合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能使音乐欣赏课更生动、更立体,既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欣赏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培养音乐想象、表现能力

2.1引导学生想象,激感共鸣。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与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郭沫若先生讲过的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职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她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不是单一的,是多姿多彩的。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可要求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后,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不同的歌名。于是"丰收锣鼓""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她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又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为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了,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学生应须具备的素质。因此,我在教学音乐欣赏课时,每道题都允许有无数个答案,以激发学生想象的火花。

2.2引导大胆表现,培养表现能力。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如不注重表演,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会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上,引导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拍打、运动,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对乐曲的不同理解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既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能动性,又让学生大胆的表现了音乐,还给音乐欣赏课平添了几分活跃气氛。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音乐鉴赏兴趣

21世纪,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运用为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新天地,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特网上用之不竭的艺术教学资源信息,有助于突破传统欣赏课程的狭隘性,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3.1创设网络环境,改变学习方式。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如,利用因特网和校园网络,围绕阶段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有质量的、有个性的音乐学习网站,让学生随时可以欣赏音乐,查找有关资料,在这个"大环境"中,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2依托网络平台,拓宽艺术视野。以音乐课程为突破口,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优势,创建有特色的音乐欣赏课。如,教学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欣赏课时,教师可根据教材需要,适当加入有关民族的舞蹈欣赏。先请学生课前上网了解相关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和网上欣赏、模仿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舞蹈等,在课堂上再加以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观,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

3.3发挥网络优势,关注学生发展。在音乐欣赏课中,要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个巨大图书馆的优势,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浓缩世界音乐艺术的博览会,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风情。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搜索资料、如何利用关键词进行搜索等,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扬利除弊,学会学习、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以进一步丰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网络资源,充分运用综合学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定能调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王西靖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4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最具影响力的一种音乐教育理念,它极具特色的音乐教学法既能体现音乐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又具备教育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其以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首创的,该教学法认为“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原本性

音乐教育本身是人的教育,是每个人用音乐进行情绪交流和感情表达的方式,而表达要借助语言、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进行,所以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不仅仅是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它的教育理念是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以最接近人类自然生活状态的方式和内容来进行教学。

1.2 参与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而不是作为单纯的听众和观众。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活动进行的方式,才能创造更多的快乐,其目的是开发参与者原本的音乐潜质并激发他们的生命力。在奥尔夫教学课堂上,没有教师枯燥说教、学生一味模仿的现象,都是教师起到一种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又不失兴趣。这样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综合性

奥尔夫曾经说过:“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①他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集语言、舞蹈、动作、美术、器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在符合儿童的特点的同时也符合人类生活的本性。

1.4 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的是对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它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教师直接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压抑学生的自主即兴能力,而是推崇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不受有约束地展示自己的即兴创作能力。例如,在节奏型的学习上,教师可以利用“两个字词组”来教学八分音符节奏型,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名称“两个字词组”,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其他的名称或者“三个字词组”“四个字词组”等其他节奏型的学习。

合理地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于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其他学科教育灵活地互动、结合,从而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科上的具体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普通高中毕业的,他们在音乐艺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作为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人群,他们普遍难以理解音乐理论知识,难以掌握乐技能技巧,对音乐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存在一种现象:理论知识不扎实,技术技能不娴熟,没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谈不上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以及对儿童音乐潜质的开发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借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解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有的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综合性强、创造性强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更快地掌握音乐知识,从而达到心灵与音乐相沟通的效果。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有助于学生把音乐艺术融入将来的实际教学中。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上如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在基础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乐理和视唱属于音乐课的入门课,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视唱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而奥尔夫教学法采用的是“节奏为先导”的教学方法。节奏是音乐、舞蹈、语言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节奏的训练就是开发人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它是培养学生节奏感、反应能力、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非常活泼有趣。

节奏的训练,可以从朗诵和声势入手。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利用拍手、跺脚、拍腿、捻指四种动作来发出声响。它是人们直接宣泄、交流情感的方式,没有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思维方式和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没有任何乐器就可以运用。声势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种独特的节奏训练方式,如在视唱练耳教学课上,我们在学习一首新曲子,可以给曲子的节奏型编配不同的声势进行训练,把原本单一的视唱变成多种类型加动作的有趣曲子,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也成了主体参与者。在节奏型的教学上,教师无须单个地讲授,可以让学生先体会各个节奏型的特点,在活动中得出各个节奏型的不同,或者教师给出一条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把它开发成单人节奏、双人节奏、小组节奏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

2.2 在器乐教学中的运用

奥尔夫曾这样描述他创造乐器的过程:“我摆脱了动作训练,只用钢琴的办法,而我追求的却是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1]所以他推崇的器乐教学,是学生们无须经过大量的枯燥技术练习,便能通过乐器灵活自如地作出反应。这一特点恰符合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更符合天性就喜欢拿着东西敲敲打打的儿童。

奥尔夫将乐器分为打击乐器、音条乐器、竖笛。打击乐器是一种音色独特、鲜明,且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简单、易学、备受学生喜欢的乐器。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天生就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有一种好奇,用打击乐器作为其音乐学习的开端,能够很好地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儿童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学习听辨、体验不同色彩的声音。音条乐器有个特点,即它可以把音条进行卸装和更换,如初学者可用只剩下C、E、G三个音的一架音条琴,学习一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曲子,或者用来即兴伴奏。由于琴上只有三个音条,学生们就不会有敲错音的顾虑,能很快地掌握曲子,学得也轻松,这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竖笛主要是吹奏旋律,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备受全世界很多国家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竖笛也比较普及,是一种比较有教学价值的乐器。奥尔夫认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把技术技巧的难度减小到最低限度,使学生们尽快地进入音乐中,没有任何困难和负担,而是去享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儿童音乐教育的引导者。

2.3 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课主要是以集体课为主,歌唱学习不是注重于歌唱技术技巧的训练,而是培养学生怎样去引导儿童歌唱,怎样去培养儿童的音乐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借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综合性教学,拓展歌唱教学的不同形式。在教授一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旋律做些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对旋律有印象,接着利用声势对歌曲节奏进行练习,在熟悉的情况下再随节奏朗诵歌词,然后教师在进行范唱时要求学生跟唱,最后学生可以边唱边加入自己的编排的律动,在表演形式上可以是单人的表演唱或者是集体的表演唱,教师也可以加入奥尔夫乐器进行辅助伴奏,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性。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够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4 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错过了舞蹈技巧训练、柔韧性及灵活性训练所要求的最佳时期了,不利于过度强化的舞蹈技能训练,对他们进行强度的舞蹈技能训练也不现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通过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及感悟力,增强学生的艺术兴趣,毕竟他们是未来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对儿童思维和学习特点的研究;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要更加符合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和需要。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

舞蹈教学要与儿童的特点相结合。一方面,要渗透人文知识,另一方面在舞蹈的音乐、动作、主题上要有所体现,最后也要融合各门艺术,使各门艺术形式相互配合,使舞蹈教学得到创新。例如,在进行《问候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一组简单的问候舞蹈动作,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出具有各个国家特点的问候动作,从而创编出新的舞蹈动作,并结合各国的语言,形成一支既有各国特色又动作多样化的舞蹈。在这个课堂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蹈教学是音乐、舞蹈和人文知识的交叉融合,这样的艺术表演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美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表演信心。

3 结语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5篇

学前教育 音乐教学 课程设置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1.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培养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整合性”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应面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以本专业师范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原有基础为依据,树立通视教育意识,面向全体学生,理解他们在接受知识过程中所表现的差异,使其音乐能力得以全面、均衡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日新月异,过去那种几十年不变的教育理念和僵化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学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受用终身。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应当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宽厚而坚实的专业基础教育,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考虑音乐课程综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要立足于学前教育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方面有了巨大的革新。新时期的学前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的文化知识、多维的兴趣爱好,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素养;不仅要能开展教育、保育工作,指导儿童的活动,而且要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其音乐课程没有必要完成音乐专业那样的教学内容。而且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只是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所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因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应根据现实需要及课时少、学生多、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进行整合,加强音乐学科内各课程的综合,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以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将专业课程中有关教育、心理等理论知识纳入音乐课程的视野中,帮助学生树立和掌握正确的音乐教育观、价值观与方法论,进而加强与其他艺术课程的横向联系,以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达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统一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也应注重隐性课程的研究,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都能成为音乐教学的手段。其应涵盖以下内容:学生在校期间人际交往中体现出对音乐的态度和观念;在技能学习方面形成自觉的练习习惯;主动观摩、投身校内外多种艺术实践与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各类课外音乐知识、音乐教育等学术活动等等。这些内容与该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内容设置方案

由于现行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内容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和声、作曲常识、伴奏编配、音乐欣赏等分科设置,以知识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每科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科内容缺乏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学生学习难度大、效率低,同时每科教学以“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甚至惟一目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很少关注,周而复始的乏味练习,虽能强制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有可能泯灭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兴趣,使学生缺乏后续学习的潜力。

1.基本能力训练

(1)卖谱与唱歌

将读谱知识、旋律视唱、练耳、发声基础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谱中练习视唱,在视唱中学习歌唱方法,在歌唱中训练听觉,达到认识五线谱,掌握浅易发声方法,具备初级演唱水平的目的(拟达到社会声乐考级三级标准)。

(2)乐理与键盘

将音程、调式、和弦等乐理知识与钢琴弹奏的启蒙训练结合,让学生从谱例一键盘一概念的操作过程中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学习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具备初级的钢琴弹奏能力(拟达到社会钢琴考级二级标准)。

基本能力训练要将乐理、唱歌、弹琴交叉渗透,沟通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较轻松地跨人音乐殿堂之门,激发起他们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音乐鉴赏

以作品为线索,以欣赏为手段,以知识为基础,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理论知识与作品有机联系,分五个阶段由浅入深构建一种综合性的鉴赏体系。

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般的音乐鉴赏仅限于聆听、感受、体验及简单评价,而学前师范音乐教育的音乐鉴赏,更侧重在聆听的基础上学习系统的音乐知识,了解音乐历史文化,逐步形成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3.技能提高训练

将钢琴、声乐与社会考级接轨,按初、中、高级三个层次定内容、定标准供学生选修。学生通过初级必修课程后,可以自主选择技能提高训练模块。这种提高训练完全依据学生个体发展来制定目标,设计个体教育方案,用选修的途径,分级的方式,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条件。

4.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实践活动模块包括表演和创作。表演和创作是教育的实践和成果展示,是音乐课程的组成部分,还包括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现代教学技术。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是获得成功的条件。要让学生知晓自己在专业群体或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以及专业群体或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这种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不能以形式化或通过别人的“讲授”而获得。因此,音乐活动模块不能光靠一些临时性表演任务或阶段性的见习、实习来完成,而应将它纳入教学计划,采取分学段方式开设活动课,将课堂教学向社会延伸,把音乐教育中的新成兢、新课题迅速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

三、结束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程设置上应以符合专业特色为原则,提高音乐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科学构建学科体系,优化生源,注重教学实践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素质,学生音乐素质才能稳步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以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对新型幼儿教师的客观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儿童的眼里,一位能歌善舞的老师远比音乐技能平庸的老师更受欢迎。

参考文献:

[1]程少波,梁冬妮.略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J].学前教育前沿,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