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跨境电商的经典案例

跨境电商的经典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境电商的经典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跨境电商的经典案例

跨境电商的经典案例范文第1篇

这些年来,接触媒体并不多的林奕彰,带领eBay在中国低调耕耘跨境出口电商业务,有点“十年磨一剑”的意味。

林奕彰坦言,直到今天,很多人谈到eBay都会谈到阿里巴巴,在商学院的课堂上,eBay仍是作为一个经典的反面案例来讲跨国公司本土化策略的重要性。

而实际上,2006年的退出,仅是eBay在中国C2C领域的一次折戟。自2004年始,在eBay上从事跨国贸易的卖家数量已经开始突飞猛进,所以,从2006年之后,eBay将精力放在了对跨境B2C领域的探索上。

数据显示,eBay现有的全球业务量已经达到2550亿美元。其中有三块主打业务:买卖平台eBay、支付服务PayPal,以及帮企业打通线下渠道的eBay Enterprise。

从2006年开始,林奕彰见证了eBay的激荡与沉浮。曾任eBay亚太区首席技术官,负责亚洲各大网站的产品和技术工作的林奕彰,于2012年开始接掌转型之后的eBay大中华区业务。

“中国的卖家可以卖到全世界,中国的买家可以从全世界购买,这是eBay十多年前就在考量和勾画的事情。”林奕彰说:“今天看来,eBay的眼光是具有前瞻性的,因为一切正在发生。”

eBay很痛苦,因为太严格

尽管在C2C电商领域淡出中国市场,eBay在押宝B2C跨境电商中却实现了出其不意的逆向突围。用林奕彰的话来说,“eBay是跨境出口电商的黄埔军校”。因为跨境交易的很多卖家都是从eBay开始,现在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根据国家商务部预测,到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尤其近几年,国家针对跨境电商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也让eBay感受到一股股热情――越来越多的卖家找了过来。

在2014年的全球交易额中,eBay全球在线交易市场占比超过830亿美元,售出超过20亿件物品,受众国家已达220多个,其中22%的商品交易属于跨境贸易。

由eBay的平台起步,从几十万的卖家、供应商到供应链、物流、仓储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个庞大的跨境交易生态系统逐步建立起来。林奕彰表示,很多卖家不仅在eBay上开店,还会在其它平台同步开展经营,“但功夫是在eBay上练好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eBay平台上起家的卖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实现了IPO和对其它公司的并购,比如以售卖婚纱起家的兰亭集势。

卖家对于平台的多向选择,林奕彰表示并不担心。eBay向来坚持买家至上的原则,对于平台本身的自律和对于卖家的限制也一贯比较严格。5月21日,eBay在成都召开了“2015年度卖家峰会”,面对各地赶过来的卖家,林奕彰开场就是:“eBay也很痛苦,因为太严格。但是请你们相信,eBay对买家的保护,也是对卖家流量的一种保护和利好。”

在商品良莠不齐甚至假货横行的电商行业,这种高压从长远来看或许能成为一种优势。毕竟,产品质量是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一个敏感点。

林奕彰说:“全球的电商消费者关注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商品质量好不好、寄送周期要多久、退换货是否方便等。”为了帮助中国卖家更好的适应国外消费者对于购物体验愈加严格的需求,提高跨境卖家在出口目的地市场的本土竞争力,eBay从2012年开始就大力推动卖家使用海外仓。

随着中国世界工厂优势的逐渐消失,“价差”生意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林奕彰介绍,以前400克以下的东西最好卖,因为邮费便宜,而海外仓出现之后,情况出现了反转:体积和重量越大的商品,利润越高。

据eBay内部数据显示,在2014年第四季度,eBay大中华区卖家通过海外仓销售的产品总额比2012年同期增长145%,eBay中国大陆卖家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199%。

海外仓撬动中国制造业升级

截至2014年第四季度,在年销售额超过十万美元的eBay大中华区大卖家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大卖家开始使用海外仓。其中,有45.5%的大卖家海外仓的商品销售额超过其总销售额的一半,有34.5%的卖家超过80%以上的销售额都来自海外仓商品。

“eBay海外仓的使用比率是最高的,”林奕彰对《商学院》杂志记者说。售后服务要求的门槛不断变高,尤其对于大体积的超重商品来说,海外仓就体现了它的优势:通过大批量运转到海外仓,就不必再通过直邮方式寄送,而是跟目的地国家本土的电商平台一样,从当地发货速度更快,销售转化率更高,产品售价也得到提升,退换货也不必大费周折寄回中国。

通过使用海外仓,中国卖家的竞争力在提高单件商品利润率、增加销量、扩充销售品类、降低物流管理成本、提升账号表现这五个方面得到提升。如林奕彰所说,这种模式将不再是赚钱利润微薄的“价差”,而是变成良性的服务竞争。

“以前很多中国卖家出口手机壳这样的微利商品,现在则是高单价、高品质的无人机玩具在国外大卖,甚至还带动了它的零配件、电池等周边产品的销量,丰富了品类。”林奕彰表示。

对于产业链不太成熟的新兴国家而言,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还是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还能拥有持续性的交易量。但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林奕彰认为,中国制造只有升级才能更好的竞争。他提到,现在越来越多从事出口贸易的中国卖家品牌意识觉醒,在品牌、设计、质量上下功夫,也有通过直接购买外国品牌进行升级的捷径。“就无人机来说,卖得最好的就是中国深圳的一个品牌”,中国品牌效应初显。

由此,海外仓的出现不仅帮卖家解决了物流供应链的难题,还带动了产业升级。电子类、家居园艺类、汽配类成为通过海外仓实现的销售量最高、增速更快的品类。这也符合eBay一贯所追求的高成长、高利润的商业目标。

与此同时,eBay还在利用大数据充当“点金石”:对于卖家而言,通过最优化补货周期,在保证商品供应充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单价商品的仓储成本,是获得高利润的关键点。而大数据可以帮助卖家精准计算补货周期、预测出货量。

比如在每年的圣诞节前夕,中国卖家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北美地区的圣诞树、彩灯、装饰品等商品的需求量,提前备货运到海外仓。

eBay的指尖经济和新谋局

“如果有一天把PC端全部关掉,对于买家在移动端的界面和服务将如何设计呢?”5月21日的成都 “2015年度卖家峰会”上,林奕彰这样叩问台下的卖家。而这也是eBay的发力目标:把来自大中华区卖家的商品放进千百万全球消费者的口袋里,帮助他们紧抓“指尖上的商机”。

根据eBay内部数据显示,英国消费者最喜欢在移动设备上购买大中华区卖家的商品,移动购物占比最高,而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消费者紧随其后。

林奕彰指出,移动技术的进步使得线上与线下消费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但消费者依然希望得到与传统零售购物一致的消费体验,“首次购物使用移动App的用户,其消费参与度更高,并且花销高出72%”。

作为全球移动商务领域的先行者,eBay提供的移动应用跨苹果、安卓和Windows多个平台的设备,覆盖全球190个国家,支持8种语言,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设备上都可享受eBay卓越的购物体验。在2014年第一季度,eBay总商业交易量的40%与移动设备有关,全球通过eBay移动平台的商品数量超过6.2亿。

一方面,eBay对卖家的鼓励和帮助愈加频繁,希望他们能搭上移动电商的顺风车,在多触点、跨渠道、体验式的购物革命中抢占先机。另一方面,eBay也在为自己谋局开篇。

2015年4月,在京东新上线的“全球购”跨境电商平台上,eBay谋得一席之位,开辟了“eBay海外精选”频道。在国内的消费者视线中匿迹近十年后,中国消费者“购买全球”的欲望蓬勃,想必eBay和全球线上线下的商家一样都看在眼里。

林奕彰表示,中国是最大的市场,eBay当然也想回到消费者跟前。“但是要有成长,要做好卖家市场和买家体验”,林奕彰表示,京东的物流和买家服务是值得eBay学习的地方,只有把基础功练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买家。

对于备受瞩目的eBay和PayPal将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的问题,林奕彰也坦言“是个大的震动”,但移动支付已经是一个日渐壮大的产业。两家企业捆绑在一起发展势必减少各自成长的灵活性,应该给对方发展的空间,“比如当eBay进入新兴市场时,就不一定非要当地卖家放弃本土用惯了的支付工具,转而适应相对陌生的PayPal”。

跨境电商的经典案例范文第2篇

绽放回顾

香港:创意生态――商机、生活、创意设计展览

时间:5月15日至10月31日

地点:卢湾区局门路550号8号桥3期

为凸显香港的世界创意基地地位,展览介绍香港成为创意都市的进程,介绍香港如何凭藉独特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社会风貌、文化特征、经济实力吸引全球设计专才,并展示香港设计工业及周边创意社区之活力、风格及建构品牌的本领。

“世博特别呈现”亚洲时尚绽放――香港

时间:5月15日

地点:上海国际时尚中心(SFC)

香港贸发局除邀请香港著名服装设计师张路路、伍均琪及参与时装表演外,更特别安排香港著名国际模特儿Rosemary倾力演出,将香特的文化、潮流与时装秀融合,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全新刺激。

香港国际机场――商机汇聚展览

日期:5月23日至6月22日

地点:浦东世博园区区香港馆首层展览区

展示香港国际机场无与伦比的交通连系,并阐述机场对香港的贡献。

2010 香港节庆年“这一刻上海, 下一刻香港”

日期:6月1日至15日

地点:新天地

2010香港节庆年是香港的年度旅游主题,它将中国传统节庆和西方经典节日融为一体,让人们有机会体验香港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活动期间,新天地化身为迷你香港,让广大海内外游客体验“2010香港节庆年”带来的精彩节庆和文化盛事。活动邀请香港迪士尼乐园、香港海洋公园等知名景点,奉上精彩娱乐表演。

“香港夏日盛会” 夏季推广活动

口号:最火盛事,最酷香港

时间:6月11日至8月31日

重点推介香港今年夏天的各项精彩活动,包括全新大型活动“香港龙舟嘉年华”、第二届香港夏日流行音乐节等。旅发局与Visa合作,首度举办大型购物比赛。另外,旅发局亦首次起用本地原创卡通人物“麦兜”进行针对家庭旅客的宣传,吸引更多家长和学生赴港渡暑假。

亚洲国际都会─香港的绿色交通运输研讨会

时间:6月18日

主办:香港大学城市研究及城市规划中心、香港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规划师学会、香港运输物流学会

地点:浦东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研讨会围绕规划和管理绿色运输系统主题,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运输基建业界代表及其他国际专家担任讲者。

“一国两制”展览

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

日期:6月23日至7月15日

地点:浦东世博园区区香港馆首层展览区

展览旨在展示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基本法》下的优势。

城市当代舞蹈团《双城记》 ─ 香港・上海・张爱玲

日期:6月25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中剧场

城市当代舞蹈团驻团编舞黎海宁,被林怀民誉为“最厉害的华人编舞家”。黎氏正值张爱玲诞辰90周年纪念排演一幕对照记,在港沪两地新旧文明的冲击下,交织出一幕幕华丽与苍凉的景象,造就中国现代舞坛的话题之作。

“国际金茶王大赛2010”港式奶茶华东区赛(上海)

日期:6月9日

香港咖啡红茶协会于2009年在香港举行了首届金茶王大赛,在香港成为热门话题。今年大赛联同香港贸发局一起举办,并由香港电台第2台及香港旅游发展局全力支持,总决赛将于2010年8月1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绽放预告

七月

2010香港书展

主办:香港贸发局

时间:7月21日―27日

一年一度的2010香港书展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今年的书展以“从香港阅读世界――关心社会・关爱地球”为主题,并配合相关文化及外展活动,鼓励读者展现爱心、关爱弱社会群体,并响应全球社会对绿色生活的呼唤。今年书展的名作家讲座系列,将邀请包括内地的章诒和、贺卫方、韩寒,香港的林沛理、周光蓁、葛亮,台湾的唐诺、蓝博洲等作家。还将增设“文学走廊”,向读者推介陈冠中、邓小宇、梁文道等15位香港作家。去年的香港书展展示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家参展商的书籍及刊物,期间举办的文化活动超过250项,吸引逾90万人次入场参观,堪称亚洲规模最大的文化盛事。

香港法律服务论坛:香港法律服务・环球视野

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

日期:7月6日

地点: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

将香港作为法律服务及国际仲裁中心的重要角色推广,各项研讨的主持人和主讲嘉宾由具有丰富跨境法律服务和国际仲裁经验的律师、大律师、仲裁员和律政司高级官员担任。

钞票背后的故事展览

主办: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日期:7月16日至8月15日

地点:浦东世博园区区香港馆首层展览区

展示香港钞票的发展史,钞票图案选材与香港城市变迁的关系。

金融论坛:加强香港、内地与世界连系,创建更稳健市场

主办: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

日期:7月21日

地点: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

论坛将讨论香港与上海在促进中国内地金融改革方面的角色、中国资本市场与人民币的发展路向,以及金融监管方面的改革如何重塑国际金融环境。主讲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来自香港及国内的金融监管机构、交易所和其他主要金融机关的高层代表。

八月

“香港・城市”摄影展览

主办单位: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

日期: 8月13日至8月29日

地点:上海时代广场

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计划举办为期约4个星期的摄影作品展览,向世界展示香港的无限潜力,并加强文化交流。

香江情怀 - 饶宗颐作品展览

日期: 8月16日至9月30日

地点: 浦东世博园区区香港馆首层展览区

此展览展出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以香港为题的书画作品,以及饶教授藉对联和诗作抒发香港情怀的书法作品。饶教授乃德艺双馨、享负盛名的当代大儒。

九月

香港广告商会研讨会“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现在与未来之成功因素”

主办:香港广告商会、香港贸发局

日期:9月16日

地点:浦东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香港广告商会计划进行一项全球研究,了解世界对中国品牌的意见。商会计划在论坛上公布研究结果。研究旨在加强香港作为中国一个国际城市的独特战略地位,展示香港专业服务界别的世界级水平。

立足香港、开拓商机――创意及科技研讨会

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

日期:9月21日

地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贸办

香港投资推广署联同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举办有关创意及科技产业的研讨会,为有意在香港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的企业介绍香港营商环境。

十月

香港工业创意展览

主办: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

日期: 10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浦东世博园区区香港馆首层展览区

活动旨在展示香港工业的创意。

香港・时装视野时装展

主办: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

为期三周的时装展览会,有“时装・经典”与“时装・电影”的主题展览,充分反映香港从1960年代至今的时装设计发展史,彰显香港作为无限创意城市的形象。

时尚香港

主办:香港贸发局

日期:10月15日至19日

地点:上海南京路世纪广场

旨在推广香港品牌,将世纪广场搭建成香港时尚街,展示及销售香港创新设计的优秀产品。

电影展

主办:香港电影发展局

日期:10月18日至22日

拟邀电影制片商在上海举办电影首映礼、香港经典电影回顾播映,以及电影业界交流活动。

香港歌剧院《心系中国》

日期:10月20日

地点:浦东世博园区庆典广场

世界著名男高音莫华伦将带领香港及上海卓越歌唱家, 为上海世博呈献《心系中国》演唱会,演唱香港和内地名曲如《我的中国心》、《茉莉花》等,以及《弄臣》等西方歌剧中的经典名曲。

“城市最佳实践区”香港展览主题研讨会

主办:香港货品编码协会及香港公匙基建论坛有限公司

日期 10月21日

地点:浦西世博园区E片区,城市最佳实践区,未来城市探索馆内三层的案例报告厅

主题研讨会将介绍运用科技来实践“智能卡.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的憧憬,及该等技术的预期演变。在研讨会上将播放有关智能卡科技应用的影片,展示香港如何成为先驱的智能城市。

巡游

日期:10月18至22日

跨境电商的经典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商环境;监管;法与金融

中图分类号:F8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0-0075-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0.20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营商环境改善了吗?世界银行在2011年10月20日了主题为“在更透明的世界里营商”(Doing business in a more transparent world)的第9份《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 Report”,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对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法、公司法、证券法等规则进行梳理,归纳出政府监管企业和个人商业活动的十一项重要指标,并进行量化比较分析,以此判断一国或地区是否建立起一套能够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法律,以更好促进私营经济发展。

二、《报告》的基本概况及对中国的评价情况

(一)《报告》的基本概况

报告围绕“监管水平是能增强还是限制其商业活动”的主题,提供有关商业监管和产权保护的量化指标。2004年为“理解监管(Understanding Regulation)”,2005年为“排除增长的障碍”(Removing the Obstacles of Growth),2006年为“创造就业岗位”(Creating Jobs),2007年为“如何改革?”(How to Reform),2008年为“比较178个经济体的监管”(Comparing Regulations in 178 Economies),2009年为“比较181个经济体的监管”(Comparing Regulations in 181 Economies),2010年为“艰难时期的改革”(Reforming through Difficult Times),2011年为“使企业家与众不同”(Making Difference to Entrepreneurs),2012年为“在更透明的世界里营商”(Doing business in a more transparent world)。《报告》将进入研究视野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了14个类别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从2004年的133个国家和地区拓宽到了2012年的183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覆盖了世界上主要经济体。

1.《报告》的主要观点

(1)监管的水平。 《报告》在监管的水平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帮助。第一,理解这些指标与经济和社会产出之间的关系,使决策者能够发现特定法律和监管与贫穷、腐败、就业、获得信贷、非正式经济以及市场准入之间的关系。第二,《报告》对设计改革的相关指引。比如,开办企业指标对一国决策者在设计“要办理多少手续才能开办企业或者登记或转让商业财产”时有着重要而明确的指导意义。《报告》通过对各国监管实践的研究,其将监管实践经验总结为三部分:第一,各国监管水平是不同的;第二,更严的监管往往带来更糟的经济绩效,简便、充分的产权保护能够促进市场繁荣;第三,发达国家往往实行一种能够持续的监管方式,不发达国家却做不到。最后,《报告》明确指出了良好监管的原则(Principles of Good Regulation):当私人诉讼(private ordering litigation)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时才适用监管;只有在监管能够得到强制执行的时候才适用监管。具体来说,良好监管的共同做法有:简化并解除对市场竞争的控制;有效保护产权;扩大技术的使用;减少司法对商业活动的干预;进行持续的监管改革[3]。

(2)监管的结果。在衡量监管的结果方面,《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指引。

第一,理解执行合同指标是衡量司法系统解决商事纠纷效率的标准之一。《报告》通过跟踪商业销售纠纷在当地法院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地方诉讼律师和法官完成的调查而建立起来了一组数据,其具体通过执行合同的程序、时间和成本三个分指标来加以衡量一国的营商环境便利度。在2011年的《报告》中,指出过去7年来发达国家更趋向于通过法庭引进新的技术(如电子化)来确保合同执行的便捷、高效;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关注于降低法庭积案率和精简诉讼程序来保障合同的执行。《报告》还指出,积极主动的主管部门、专业化的法庭和电子化技术的引进是各国促进合同执行的最有效的实践方式。

第二,理解企业破产指标与一国营商便利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最新《报告》显示,破产法改革和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完善是大多数国家在企业破产制度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债权人收回贷款的时间越短,债权人的诉讼成本越低,债权人在经过法律行动后的回收率越高,相应企业破产便利度就会越高,营商环境便利度越高。

第三,《报告》汇编了标准化海运货物进出口的相关程序规定,记录了从双方签订合同到货物交付这一过程的货物进出口官方程序以及完成这一程序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此外,《报告》还记录了贸易商从事货物进出口需要的所有单证。通过对OECD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对比分析,跨国贸易中进出口贸易所需要的文件数量越少,进出口所需时间越短,进出口所需成本越低,跨国贸易越加便利,营商环境便利度越高。而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跨国贸易中电子化信息技术的引进,尤其是电子化的同一窗口(an electronic single-window system)确保了跨国交易双方和商的便利度。同时,进出口贸易中税收、安检、环境评估等一系列措施对跨国贸易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4]。

(3)法律对财产的保护程度。第一,《报告》衡量了小股东不受董事们滥用公司资产为自己牟利的损害而对他们进行保护的力度。《报告》通过对OECD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对比分析,将保护投资者分为三个方面:关联方交易透明度(披露程度指数)、对自我交易的问责(董事责任程度指数)以及股东因不正当行为而管理人员和董事的能力(股东诉讼便利度指数)。这三方面对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保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二,《报告》通过一组指标衡量担保交易中借方和贷方的合法权利,而通过另一组指标衡量信贷信息的分享。第一组指标描述担保法和破产法怎样使贷款更加便利,第二组指标描述公共信贷登记机构和私营征信所提供的信贷信息的覆盖面。《报告》通过对183个国家有关企业贷款的制度发展趋势、贷款制度改善的影响因素和制度改革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统一登记、统一法律和允许庭外执行是影响信贷担保制度的有效因素;建立广泛的征信网络、建立公开公正的征信公告和降低征信系统的门槛是影响信用制度的有效因素。简言之,担保法和破产法保护借方和贷方权利的力度越强,公共和私营信贷机构提供的信贷信息的范围、质量和开放程度越高,公共信贷登记机构和私营征信覆盖面越广,其一国的营商环境便利度越高。

(4)企业的税负。《报告》同时分析了企业纳税和一国营商便利度之间的相关性,为决策者提供了具体指引。在2011年的《报告》中“企业税负”改革这一项指标下,中国大陆排在183个国家中的第7位,中国台湾则排在第9位,这也是该报告认为2010年以来中国营商环境改善的最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税收制度中电子化的推广、税基或者税目的简化以及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提高等因素。

(5)就业监管。在就业监管方面,《报告》选取了雇佣员工指标来衡量。《报告》衡量对象是就业法规,因为就业法规会影响到雇佣和裁员以及工作时间的刚性。为使这一衡量方法与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公约保持一致,2007年《报告》对雇佣员工指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该指标具体包涵终止雇员合约、周末工作、带薪休假及夜间工作等四项分指标。结果显示了各国就业监管趋势以及什么样的就业监管是过于严厉和复杂的,且为深入理解就业监管和全球监管模式做出了相关指引,比如对员工的摊派杂费、节假日的灵活分配和节假日奖金的监管进行了横向比较,引导各国就业监管改革。

(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对中国的评价

首先来看2012年中国营商便利度在全世界183个国家中的排名情况。2012年除办理许可证(dealing with licenses)、获得电力(getting electricity)、合同执行(enforcing a contract)、跨国贸易(trading across borders)分别上升一个名次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投资者保护(protecting investors)指标下降幅度最大。但总体上,中国营商环境便利度在2007—2012年里变化并不显著。

中国在开办企业(starting business)、办理许可(dealing with construction permits)、投资者保护(protecting investors)、纳税(paying taxes)四项指标上排名明显偏后,获得信贷(getting credit)、跨境贸易(trading across borders)、企业破产(closing a business)三项指标则大致居在183个国家的中等位置,注册财产(registering property)、合同执行(enforcing a contract)两项指标则排名靠前。与OECD国家各项指标的平均值相比,中国除注册财产(registering property)、合同执行(enforcing a contract)两项高于其平均值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OECD国家,且低于或略等于东亚及太平洋国家的平均值。

以下是以5年为单位所衡量的几个国家的累计变化情况与中国的对比。

与仅仅从横向上观察一国营商环境便利度最高值及其排名不同,上图中从纵向上展示了一国营商环境便利度较之本国5年前的变化程度。通过图1可以看出,虽然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在《报告》中的总体排名偏后,但通过过去5年的商业监管改革,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拥有更好的营商环境便利度累计变化率。

《报告》数据是通过标准化方法采集的。首先,《报告》团队设计一项调查,一个简单的商业案例确保经济体之间以及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可比性,因此对企业的法律形式、规模大小、所在地及其营业的性质都进行了一定的假设。调查是由8200多名当地专家实施的,包括律师、企业咨询顾问、会计师、货运、政府官员以及负责法律法规方面日常管理或咨询的专业人员。这些专家与《报告》团队进行了数论互动,且调查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屡经测试,从而使所采集的信息几经修改或扩充。

三、法与金融分析方法的新发展与局限

在LLS于2008年发表的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Legal Origins”中,他们提出了LLSV在过去十余年中研究的两个主要贡献(LLSV 2008):第一,他们研究发现部分国家在他们的商法规则上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投资者保护法律。第二,他们通过实证结论分析出投资者保护法律的区别在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普通法系国家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而言,更关注外部投资者的保护。随后他们通过商法法律起源的不同,分析出这些国家在金融发展上的不同状况。

在LLSV的最新论述中,相关研究成果明确的划分为了三大研究类别或分支:第一,追随他们在1997、1998年的经典文献,探讨法律起源对投资者保护法律的影响以及投资者保护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第二,政府对于特定经济活动的监管以及所有权的研究。第三,关注法律起源对司法制度的影响,从而研究这些司法制度在财产权保护和合同执行方面的不同表现。

归纳起来,他们认为法律起源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是普遍的。普通法系具有更好的投资者保护,与之相联系的是更发达的金融市场,更良好的融资环境以及更为分散的所有权结构;普通法系国家由于更少的政府监管和国家所有权,与之相关联的是更少的腐败,更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小规模的非正式经济;普通法系国家的司法形式主义更低但拥有更为独立的司法制度,与之相关联的则是更安全的财产权以及更优的债权执行。

四、结论

过去十年来,关于法律起源、金融制度以及经济增长研究的主题逐渐成为了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领域被人们称为“法与金融理论”。其中代表人物是LLSV。LLSV在法与金融理论上的研究范式、研究结论对经济学界、法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自法与金融理论诞生以来,就不断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不同程度的质疑,但是他们对于抽象法律制度的具体量化,以及不同法系投资者保护、监管水平等的研究成果,成为了世界银行支持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世界银行自2004年起的《报告》采纳的主要评价指标即来源于他们的研究基础。

从《报告》的十一项主要评价指标来看,它对一国商业监管有着重大的意义。自2004年以来的9份《报告》主要从监管的水平、监管的结果影响、法律对财产的保护程度、企业的税负、就业监管的不同方面对一国营建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指引。

参考文献:

[1]Djankov, Simeon, La Porta, Rafael, Lopez-de-Silanes, Florencio, Andrei Shleifer.The Regulation of Entr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2(3).

[2]Djankov, Simeon, McLiesh, Caralee, Andrei Shleifer.

Private Credit in 129 Countri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4: 209-329.

[3]Botero, Juan C, Djankov, Simeon, La Porta, Rafael, Lopez-de-Silanes, Florencio, Andrei Shleifer. The Regulation of Labor[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4(2).

跨境电商的经典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欧洲;经济危机;FDI;启示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10-0029-05 收稿日期:2009-05-13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其经济开始不同程度地向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过渡,并逐步走上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社会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被誉为“崛起的新欧洲”。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出口萎缩和信贷紧缩严重打击了新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多数国家货币加速贬值,短期外债违约风险持续上升,国内资产价格急速下降。曾经广受赞誉的“高出口、高外资、高举债”的新欧洲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受到质疑。过度的贸易开放、无保留的融入泛欧洲供应链、与国际资本市场完全接轨以及根据加入欧盟的程序实施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等等都导致新欧洲国家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既无本土市场作为后盾。也没有对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有效监控为保障,其宏观政策的实施还受制于欧盟的约束,政府对经济崩盘式的下滑束手无策。由于新欧洲国家在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和路径选择上同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具有相似性②,因此,本文从FDI角度入手,分析新欧洲国家的开放进程和危机成因,探讨其对新兴经济体开放的相关启示,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新欧洲国家开放的进程

对于新欧洲国家而言,无论是在其私有化进程或是融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外国资本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FDI)毋庸质疑是推动其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总体而言,外资进入这些国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前后的私有化高峰阶段,FDI增长迅猛。这一阶段,新欧洲国家迅速确定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方向,采取了以私有化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由于国内经济总量和自有资金有限,FDI成为了其转型时期最现实的投资资金。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也正是私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截至2000年底,上述三国FDI存量分别比1990年时增加313、186和204倍(见表1)。第二阶段是2002~2003年的私有化尾声阶段,FDI有所下降。受世界经济运行情况以及部分国家私有化改革接近尾声的影响,2003年流入该地区的FDI规模环比下降41.4%,其中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以及立陶宛下降幅度均超过70%。第三阶段是2004~2007年的入盟阶段,FDI达到峰值。包括匈牙利、波兰在内的lO个中东欧国家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加入欧盟。与欧盟统一大市场的接轨增强了这些国家对全球FDI的吸引力,中东欧地区甚至一度取代亚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新兴市场。截至2007年底,欧盟10名新成员的FDI存量达到5308亿美元,FDI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超过50%,其中保加利亚超过92%,爱沙尼亚78%,匈牙利70%(见表1)。第四阶段是2008年以来的危机阶段,FDI增速放缓。受世界经济放缓及自身经济恶化的影响,新欧洲地区FDI增速放缓,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如2008年匈牙利、波兰的FDI降幅分别达到39.5%和7.7%。2009年,这一地区的投资规模还将进一步缩水。

从FDI来源国看,由于地缘优势和历史宗教传统等原因,来自欧盟15国的FDI一直在新欧洲国家居主导地位。2004年,德国和挪威两国占这一地区FDI存量的40%,奥地利、法国、意大利紧随其后。除上述传统的欧洲国家以外,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的企业将新欧洲国家作为进入欧洲统一市场的跳板,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的投资,如2007年,AIG以15亿美元收购保加利亚电信。在引资排名方面,从20世纪90年早期开始,波兰、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名列前茅。到了后期,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FDI流入量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仅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和保加利亚四国的FDI就占这一地区当年FDI流量的3/4。

从FDI产业分布来看,新欧洲国家凭借其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逐渐成为跨国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商的理想投资地,在产业的分布上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汽车产业和新兴的电子制造业,金融、服务外包等服务行业也逐渐成为投资热点。以汽车工业为例,从20世纪90年初期开始,西欧多家跨国公司陆续在匈牙利、波兰以及捷克共和国等地开设生产线。到2005年,该地区1/10的FDI存量集中在上述三国的汽车行业。随着大众、菲亚特、标致、起亚等公司在中东欧地区设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下游配套商相继进入,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这一地区的汽车产出从2000到2007年翻了一番。除此之外,伴随着私有化和人盟进程的加快,以金融、产品研发为代表的领域开始受到FDI关注,特别是IT后台支持和客户服务支持等外包项目蓬勃发展。如2007年8月,汇丰银行在捷克共和国建立客户支持中心,同年德州仪器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建立客户支持中心。

二、新欧洲危机爆发及成因分析

私有化和入盟进程为新欧洲国家打开了吸引外资的大门,使其获得了充足的发展资金与广阔的市场空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的成绩。然而,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新欧洲国家曾经成功的改革开放模式广受质疑,促进过去10余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变成未来发展的障碍,其开放模式的固有弊端彻底暴露,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体总量较小,外资依赖过度

新欧洲国家普遍存在人口较少、储蓄率较低等实体经济的内在不足。因此,外资成为推动其私有化进程和促成经济发展最为现实的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的外资开始涌入这些国家,FDI流入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例大幅提升(见表2)。在表2所示的三个时间段中,新欧洲10国FDI流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例呈上升趋势,均值依次为10.93%、20.18%和25.33%。在90年代前期,该比例超过20%的仅有3个国家,到2002年后,则

增至6个,其中保加利亚接近60%。高外资的发展模式导致不少中东欧国家对跨国公司投资和决策的依赖性增加,政府对本国经济的自和控制力进一步下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外资抽逃和欧盟市场萎缩,使得这些国家失去了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本动力和市场拉力,经济出现大幅下滑。2008年,匈牙利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3%,失业率高达8%。有专家估计,外资突然撤走将使得今年新欧洲的经济产值暴跌10%。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过高

目前。新欧洲国家已经成为泛欧洲乃至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但是过高的外向型产业集中度,使其深受全球性危机之害。一方面,危机前,马太效应导致经济资源逐步流向效益较好的外向型部门,国民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工业部门之间尤其是以外资占多数的现代工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差距拉大,如匈牙利外资居多的9个部门占据其全国工业部门销售额的半数以上。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产业融合度最高的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恰恰也是具有高度周期性的行业,当产业发展跌入低谷或者遭遇危机时,经济将遭受重创。虽然从理论上讲,金融危机蔓延将迫使跨国生产制造商削减成本,整合资源,把制造环节保留在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东欧国家。然而,实际上迫于国内压力,这些跨国巨头不得不收缩海外生产线,纷纷撤资或停产。这直接导致新欧洲国家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

(三)出口结构单一,外贸依存度过高

新欧洲国家依附式出口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这一地区外贸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其中,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出口甚至占到其GDP的80%~90%,连最低的波兰也略高于40%。同时,新欧洲国家的出口结构存在两个问题,使其出口增长乏力,无法应对经济周期转变。一是出口商品结构单一。截至2008年末,交通运输设备占中东欧国家所有出口的50%以及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0%。二是出口目标市场单一。这些国家的出口经济高度依赖于其他欧洲国家贸易。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数据,2006年,斯洛伐克向欧盟成员的商品出口产值比重为86.8%、捷克85.6%、匈牙利79.2%、波兰79%。因此,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外部需求萎缩,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商品价格出现暴跌,新欧洲国家的商品出口遭受沉重打击,贸易收支失衡加剧,集体陷入出口危机。

(四)银行控制权丧失,金融安全缺乏保障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开始对银行体系进行改革,并借助外资参与国有银行改造。向外国战略投资者转让银行股权。入盟之后,银行私有化的进程提速,西欧银行大举入驻中东欧地区,通过收购当地银行作为贷款的窗口,这使得外资对新欧洲国家的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穆迪评级,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等国的银行甚至拥有这些国家银行股份的80%左右,其中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的银行系统几乎完全由外国银行控制(见表3)。在这一过程中,新欧洲国家没有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计审慎的防范措施,银行控制权旁落,国家银行融资功能丧失。危机发生后,全球去杠杆化的过程让这些国家进入全面信贷收缩,外资出逃现象严重。国际金融协会预计,2009年,流入欧洲新兴国家的投资资金将从2008年的2540亿美元剧减到300亿美元,西方银行还将从东欧国家撤出约610亿美元资金。与此同时,由于欧盟内投资国对新欧洲银行业的巨额投资失败,新欧洲银行业的问题还将波及欧盟15国。比如,奥地利银行在中东欧国家持有的资产超过其GDP的60%,瑞典和比利时为20%,意大利和希腊则在10%左右。

三、对新兴经济体开放的启示

曾经被奉为经典案例的新欧洲国家,如同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一样,期冀凭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获得经济的腾飞和发展。然而,衰退的世界经济、动荡的全球金融以及失衡的发展模式给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惨痛的教训。因此,研究新欧洲的发展模式在危机中暴露的问题,对于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加审慎有效、风险可控的利用外资极为必要。

(一)立足长远,参与全球战略性分工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国际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新欧洲国家凭借其廉价的熟练劳动力、便利的地理位置以及传统的工业基础,成为全球FDI的理想流入地。然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在产业链分工上获取的利益不均衡。正如众多新兴经济体一样,多数新欧洲国家只能从事全球生产链中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端环节,被动的参与国际生产网络;在产业的选取上,也多是参与周期性较强的电子设备、汽车等产业分工,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出口为基本导向、以外资为根本动力的发展模式为这些国家带来了长达10余年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隐藏了经济结构失衡和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实践表明,对于多数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在参与国际分工,有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之时,要加强战略规划,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成产业升级;同时,应避免过度依赖高周期性的行业,实施产业多元化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以我为主。发挥国家的主导调控作用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一直主导着新欧洲国家经济转轨以及入盟的经济政策调整过程。这些国家普遍认为正是由于原有经济制度不如西欧,才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同处欧洲大陆的邻国相距甚远。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许多国家完全否定和摒弃原有经济制度,全面模仿和复制西欧的制度和政策。政府对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采取放任的态度,不加选择的仓促进行市场开放和内部改革,简单认为搞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就能尽享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很快弥合与西欧国家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其广泛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是贸易赤字逐年加大,外资控制国内战略性经济部门,政府决策对国民经济的主导权逐步丧失。在国家职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冒然进入全球化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崔宏伟,2002),特别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可能还会引发更加严重的经济社会连锁反应。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在改革和开放过程中的宏观管理和协调作用,有效保护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特定经济体利益,严格监管跨境资本流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充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开放效益最大化。

(三)内外兼修,注重培育民族产业的竞争力

全球化让民族经济、民族产业的概念日益模糊,外资的作用被片面夸大。新欧洲国家囿于国内资源和内部市场等原因,其经济发展完全建立在对外贸易的基础之上。在马太效应的推动下,资源逐步流向效益较好的外贸部门和跨国公司,而国内生产部门进一步萎缩。对国内民族产业的长期忽视使得国内竞争性产业和竞争性产品缺失,国内企业无法与外资抗衡,外资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国家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此次危机是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一次集中释放,是由外部危机和内部失衡引发的系统性危机。因此,发展中国家要重视民族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支持技术进步和自有品牌建设等方式,增强民族产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对关键市场的控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部门,实现本土产业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