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的自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是来自*班的*。性格活泼开朗,处事沉着、果断,能够顾全大局。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我要竞选学生会主席。”我在这里郑重承诺:“我将尽全力完成学校领导和同学们交给我的任务,使学生会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积极团体,成为学校的得力助手和同学们信赖的组织。”
我已经在团委会纪检部工作了近一年的段时间,从工作中,我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学会忍耐,怎样解决一些矛盾,怎样协调好纪检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纪检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怎样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怎样提拔和运用良才,怎样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这一切证明:我有能力胜任学生会主席一职,并且有能力把学生会发扬光大。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要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在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要进一步的广纳贤言,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要改革学生会的体制。真正的做到“优胜劣汰”,做到“日日清,周周结”,每周都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考核,通过其部门的成员反应情况,指出他在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定出下阶段的计划。经常与他们谈心,彼此交流对生活、工作的看法,为把学生会工作做好而努力。开展主席团成员和各部长及负责人常作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的活动,每月以书面材料形式存入档案。我还将常常找各部门的成员了解一些情况,为作出正确的策略提供可*的保证。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扩大学生会的影响及权威。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将以“奉献校园,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们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的建设尽心尽力。在学生会利益前,我们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努力把学生会打造成一个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高度自治,体现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团体。
关键词:自主解决问题 不定积分 一阶微分方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44-02
如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要求既要培养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又要培养有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使得传统的“讲授―记忆,例题―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而自主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性、发展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学生只有学会自我解决问题,才能成为数学问题的主人。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问题解决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在文中,曾东霞通过对中南大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得出在自我向导、学习设置、学习方法、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五个维度上,自我监督最差,现针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我监督,给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1 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
1.1 问题情境的创设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问题的创设。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引起学生主动思维,在问题提出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及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其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才能调动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时,不应首先给出什么“对、反、幂、指、三”的积分次序,让学生套用其来解决这类计算,虽然,这样做有助于解决此类积分的计算,但学生勤于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而且许多分部积分的计算也并不是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因此,要想调动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适时的提出一些问题做铺垫,像:
通过这些问题的计算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不仅调动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更加灵活的掌握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计算。
再例如,在常微分方程课程中,在讲解完一阶微分方程初等解法一章后,适时提出问题“对于其它类型的一阶微分方程是否均可以借助变量变换法或积分因子法来求解?如果可以,变量变换公式或积分因子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思维得到各自的结论,教师再适时的与学生共同完成此问题,从而得到如下结论。(见图1)
1.2 自我解决问题的引导
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不应是直接给予,也不是远离学生现有水平,而是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引发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有理函数积分时,对公式的给出,应有一些简单的例子做引导。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要求学生计算积分:
在学生求解上述积分后,再研究多项式:
的分解问题,再提出积分的计算问题,为解决此类积分,根据上述分解式,再要求学生计算积分:
在学生求解了上述积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及
的积分,这种逐步深入的方式,促使学生思维,自主解决问题。
1.3 问题解决后的调整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后,学生获得了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是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查找问题解决中的不足,并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亮点给予鼓励,以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励自我解决问题的斗志。
1.4 课后阅读的选择
在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内容仅是基本知识的介绍,并没有对各部分知识的更深更广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因而不能激起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在每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应适时的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例如,在讲解了极限的运算后,适时的要求学生分组通过查找电子期刊资源,尽可能的得到更多的计算方法。在讲解完级数后,对级数的敛散性,除课本中的基本方法外,可派生出的其它判别法,在讲解完积分、导数……都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再课外组织小组汇总讨论,这样不仅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开拓思维,实现创新的欲望。
2 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教师角色的认定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监督者。在对学生提出问题后,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阶段,适时的给予提示和鼓励,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不要使学生摔倒在某一个解决问题的环节上,使其从此丧失信心。
2.2 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前一节结束后,要对下一节的内容的实际意义表达出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预习。其次在内容讲解后要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要让他们及时整理课堂笔记,通过整理归纳出重点,掌握新旧知识中的联系,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理论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中,自然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情景与氛围中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态势已初步形成,这是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一、穿青人的来源
穿青人可考的历史始于明代,因为明代时贵州设立布政使司,贵州成为了省级行政区划,这是贵州政治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穿青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起点。《重新调查报告》记载到:“其中‘土人’以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经湖南转广西,取道独山、都匀、辗转数年,于明洪武七年来到贵阳”。因此,穿青人认为他们祖籍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明洪武七年间,因征南北调来到贵州,但由于渊源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
二、穿青人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穿青人的图腾穿青人有独特的图腾崇拜对象——山魈(猴的一种),他们以山魈为神,并自称为“山魈人马”。传说是山中的一种独脚鬼怪,极其凶猛,后被穿青人降服后,就一直为穿青人服务,而被降服的这个鬼怪即是山魈,因此在许多生活、生产用具上,穿青人都会刻镂其图像,旨在寻求平安护佑。
(二)穿青人的信仰穿青人信仰五显神,把五显视为“恩神”、“家神”,世代供奉,并成为穿青人特有的一种民族仪式,这也是其他民族没有的。同时穿青人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设有五显坛,其供奉位置也是非常讲究,主要置于堂屋正面的左上方,代表着家族在五显神的护佑下平安顺利、家业兴旺,当然这种五显坛,除了有一个“神坛”,还有一堂“神榜”,“神榜”上主要有“天、地、君、亲、师、位”几个字,这几个字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而且这种五显坛,是这一族群特征风貌的文化象征,是该族群思想文化和观念意识的汇集。因此穿青人信奉五显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穿青人的部分信仰也逐渐消失。
(三)穿青傩戏(庆坛)穿青傩戏也称为“庆坛”、“跳菩萨”,这是穿青人一项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傩戏本身不是一种信仰,是穿青人信仰的外在仪式,反应着一种历史记忆和先人行为仪式。傩戏还分为儿童傩戏、青年傩戏、老人傩戏三种,目的主要都是祈求安康、顺利平安。同时傩戏的表演过程主要:起坛、庆坛、收坛三个阶段。庆坛是傩戏仪式中最隆重的部分,是整个仪式的主要部分,其中庆坛的“坛场”设在主人家堂屋内,进行专门的布置,当布置就绪后,庆坛开始。当然,穿青人傩戏也具有一定的本土特征,它具有戏种原始、祭祀对象独特、面具原始淳朴等特点,充满着本土色彩,沉淀着民族历史文化。
(四)穿青人的语言穿青人原先使用的语言为“老辈子话”,现已多不使用,现在普遍使用贵州当地方言。但大多数地区依然还保留着这种方言的痕迹,如“f”变“h”,“ian”变“ie”等,这种语言目前尚未查出确实证据,来证明是否是独立的民族语言。
(五)穿青人的服饰服饰是穿青人最明显的外部特征之一,其中女性服饰最为典型。脚穿细耳草鞋,扎青色的一种绑带,主要穿“三节袖两节衣”,梳“三把头”,同时耳戴大勾环。其中“三节袖两节衣”即表示穿青人的衣服主要用青蓝两种颜色拼接而成,上节青色至腰,下节蓝色至小腿,衣袖分为主袖和活动套袖,穿着时会在主袖外面套两层活动套袖,而且一层比一层短,看上去如三节连成,同时衣角会用白布镶边,衣襟镶云勾花边。但是也由于“三节袖两节衣”较为宽大,不方便劳作,穿青人还习惯扎一种青色腰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只有少数人还保留着穿青人的服饰。
(六)穿青人的建筑穿青人在建筑过程中讲究因地制宜、简单实用,传统民房主要以“木房”为主,采用穿斗式和悬山顶式结构,且房屋整体坐落于石头台基上,木屋中间为堂屋,主要用来供神、祭祀用,堂屋左右两边的建筑则分为两层,一层是穿青人生活区域,一层前半部集厨房、客厅等功能为一体,后半部分主要是卧室;二层则主要为仓储空间。
(七)穿青人的婚俗文化穿青人的婚俗礼仪极其复杂,主要分为姑表联姻和背鸡认亲、礼物和陪奁、打亲和闹亲、草鞋陪嫁、砍亲路和照亲路、赶亲、讨奶母钱、站花和试新娘、披露水衣和带雨帽、圆房、井边回门。每一项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草鞋陪嫁:表示出嫁的姑娘家庭不管好坏,在出嫁时的嫁装都有一捆草鞋,新娘到夫家之后,一个月内不可以打草鞋,要用草鞋陪嫁才百般顺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古老的习俗逐渐走向消亡了,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中了。
(八)穿青人婚俗中的鸡文字符号穿青人的民族特色文化中,鸡的文化符号非常活跃,尤其在穿青人的婚俗习俗中非常明显,因为鸡在穿青文化中除了祭祀、装饰等功能外,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字象征意义,有着穿青人的保护神、光明生活、吉祥、生命力等象征意义。因此鸡已经成为影响穿青人婚姻参与者精神生活的力量,作为渗透在穿青人婚姻中具有信仰色彩的物象和事象。其中“背鸡认亲”“以鸡譬女”“引路鸡”等尤其明显。
(九)穿青人的丧葬穿青人的丧葬过程复杂,一般五到八天,主要包括:送终、停丧、治丧、出殡、安葬等过程。其中还有为逝者穿寿衣、做法事等习俗。
(十)穿青人的节日习俗穿青人主要是过农历节日,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节日。和汉族基本上相似,但唯一区别是,穿青人有自己特有的古老节气,那就是九月二十八,相传是五显神的生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杀鸡祭祀,敬供五显菩萨。
(十一)穿青人的民歌文化民歌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的象征符号之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又有魅力的民歌文化,穿青人也是一样。民歌种类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尤其是穿青人受到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创造出来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歌艺术。穿青人的民歌主要分为山歌、小调、哭嫁歌和祭祀歌四大类,不同的种类所代表的也具有不同的含义,如祭祀歌,旨在为了祈福和还愿等。
三、穿青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增强民众文化自信地方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民众应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让地方民族文化“走出去”“请进来”,建立地方文化研究的开放格局,助推文化交流。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量。同时,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可最大限度的扩大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请进来则实现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加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因此,地方政府可举办以地方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演出、展览等,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
(二)合力助推传承发展穿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力量。首先,地方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地方资源。其次,可以将高校教育适当融入,扩宽穿青文化知名度,吸引有兴趣研究穿青人传统文化的工作者,结合时展的特点,进行创新,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最后,可以发展第三产业,比如建立服装加工厂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传承人生活状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总之,应该从各方面加大对穿青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对穿青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发掘和整理,帮助其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结论
〔关键词〕数字不平等;高校图书馆;信息网络发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6.024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6-0095-03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2]。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不平等——数字不平等。数字不平等被定义为“在信息和通讯技术接入和使用上的不平等”。但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团体,被忽视掉的便是那冰山一角的弱势群体,他们因为主客观原因而不能或是不会享受到数字的平等,这便造成了今天的数字不平等现象。除非有重大改观, 否则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还会继续剥夺边缘群体的某些生存权利[1]。而随着这种现象的蔓延,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数字不平等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对数字不平等现状分析,提倡高校图书馆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数字不平等,并为各高校开展活动提供借鉴。
1 造成现象的原因
总结过去几年中国网民增长情况,从2006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6个百分点,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9 000万。在2011年,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2]。但相对比中国的基尼系数,自2000年开始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则升至0.496[3]。贫富差距的加大,在客观上影响了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而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一部分人将处于落后于时代并逐渐被时代抛弃的命运,这其中不乏大学生群体。
但根据CNNIC的《报告》过去5年内高中学历人群的渗透率增长最为明显,2011 年网民比重也已经超过九成,达到90.9%;而在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渗透率增长始终缓慢[2]。表明网络普及率在学生中已接近饱和状态,但对于信息通讯技术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而言,接入与使用状态的低下造成了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1.1 分析现状
对于大学生存在数字鸿沟,笔者首先提出假设并做了ICT接入与使用状况的调研工作,(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为例)发现在大学生中对于网络及计算机使用存在着差异。每周上网在15小时左右的占了将近3成的比例,每周不上网或是少上网的人数占据了2%~3%左右。而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占据了50%的学生选择了上网游戏及聊天。
大学生是当前与未来信息社会最重要的推动者、受益者、创造者,让他们熟练应用ICT显得尤为重要。但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率还是足够的,但是对于熟练的应用比率却是很低,有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死机、软件运行无响应等问题都无从下手,而有些学生运用的得心应手。这便是裸的差距,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完全的平等,是希望通过对问题的提出缩小数字鸿沟。
1.2 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对于数字鸿沟所提出的ICT接入状态,素养以及获取和利用信息内容的行为,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图书馆人应当做出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呢?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集图书资源,电子资源,信息网络资源等于一体的信息传播载体媒介,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联合其他部门引导数字贫困大学生弥补鸿沟缺陷为他们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教育选择、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做好准备。
2 大学生群体的数字不平等问题应被关注
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础,大学生群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但不得不谈的一个问题便是扩招,据统计2005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 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比1998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当年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扩招为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但学生在各地接受教育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由于地区差异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便更呈现不同水平。我们此次提出的数字鸿沟,也便以大一新生为假设进行的调研,希望可以通过后期努力尽量缩小,弥补学生们的鸿沟天堑。
2.1 大学生群体常规维度与资本维度调研分析
此次调研仅抽取了天津外国语大学一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得出,平均每周来学校图书馆上网的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7成左右,有将近5成的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游戏、娱乐、聊天等;有3成左右的学生会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而束手无策,对于类似于Office、Photoshop等一些办公软件的使用熟练度很低,经常会遇到问题。而希望图书馆组织类似培训的学生却仅占2成左右甚至更少,愿意参加的人数也维持在2成左右。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数字不平等划分为3个等级:苦手、中等、能手。而简单从以上数据便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苦手等级,大部分集中于中等等级,而我们正是要更加关注这些苦手等级的群体。
你骗我骗大家骗
王海是西昌某高校计算机专业2003年的毕业生,
在成都一家公司干网页设计工作。能进这家公司,王海那份让人刮目相看的自荐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三级毕业,Photoshop图片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等精通,还有在多家网络公司兼职,有实践的经验……”用人单位一看,当即拍板要人,并作出承诺:工资每月1500元,要签劳工合同,要办保险,有福利,工作内容是进行网页的设计……
谁知道,一个月后王海就和公司爆发了“战争”。原因很简单:公司不但没跟他签合同,没办医疗保险,而且还只发400元月薪。
王海遂和公司理论。但该公司经理振振有辞地说:“承诺的待遇是正式员工才有的,你刚毕业,当然有个试用期。”王海责问当初招聘的时候为何不讲清楚,经理说:“你一上办公桌我就知道你是个新手,根本不熟悉网页的制作,没点破是给你面子。”王海一下子就哑了——他根本不懂许多东西,也从未在哪家网络公司兼职过,王海仅仅有过几次的社会实践而已。结果在王海面前的只有“哑巴吃黄连”和自动辞职两条路。王海承认在自荐书里“做了手脚”,但他认为用人单位也不对:“他们常常会开出一些根本就办不到或不想办到的‘优厚待遇’吸引我们”,在王海眼里,大家都在欺骗,应聘者不做手脚就要吃亏。
像类似王海之类的许多高校毕业生及待业青年还很多。
用人单位:能力最重要
大家知道,一家单位的“战斗力”有多强,除了自身管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的利用问题。
中国联通凉山分公司综合部经理吕亚明深有感触:“去年我公司施行中国联通CDMA千人再就业工程,报名的许多人中自荐书上写得非常精彩,非常有能力,但是当在本公司试用了几个月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情,做工作不卖力,口才不行等等问题就出现,最后他们不得不将部分工作人员辞退。”
他还认为:“自荐书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要跟应聘者进行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应聘者的许多能力。”他认为,人都有虚荣心,应聘者一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荐书上添油加醋,所以,他们除了看作品外,更靠自己的眼睛给对方打分。
在记者采访的数家用人单位中有三分之二表示:一旦发现能力与自荐书出入较大的,将毫不留情地被请走。
学子之辩:这是自我包装!
师专外语系的李某透露,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会干事,自荐书上变成了学生会主席;一个在外面干过两个月家教的学生说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中文系一个已毕业的学生原仅在某报实习过,在自荐书上却成了“兼职记者”……像这种抬高自己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他们这是在完成一种自我包装,可以理解。”
西昌师专张利认为,自荐书本身就是一个人修养、能力的载体之一,在客观的基础上把自荐书“做”得好一点,既可表现自己的才能,又能获得用人单位好感,何乐而不为 “即使有些‘水分’,也可让人在实践中去‘挤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