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第1篇

一、讲究预设,导入生成的教学艺术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由预设和生成这两部分所构成的,况且预设本身就是教学当中的基本要求,而这一部分同样也是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够真正起到引导者作用的重要评价标准。况且预设和生成两者本身就是互补互惠的关系,因而教师就应当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反应。根据学生们在课堂当中表现出来的非语言信息,例如表情、神态和动作等方面的微变化来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真正做到满足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能够保证和谐的生成。比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时候,教师们能够发现许多同学对部分比较熟悉而且还能够轻声哼唱,但是在非部分却出现了左顾右盼或者是扣手指的现象,所以教师在之后讲到有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对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完整的欣赏部分,片段性的欣赏其他部分。当然由于作词作曲都具有一定的背景,因而教师也可以对歌曲和曲作者的相关情况和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养成及时查资料进行充实和丰富自己内涵的习惯,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逐渐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当中,这样也能够促进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探究。

二、讲究设疑的教学艺术

高中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因而对于他们而言教师就可以通过让他们探讨一些问题来更加深入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在课堂当中就可以根据本堂课的重难点来进行设疑,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进行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开发。比如在欣赏《锦鸡出山》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湖南地区的一些风土人情入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湖南地区的服饰、建筑、节日以及风俗等,让同学们在观察和欣赏的过程当中注意到其中所呈现出的音乐特点和地理环境。然后再让学生们讨论多媒体展示的哪个地区,并在地图当中进行标示。然后让他们讨论一下他们所了解的湖南地区的语言和人们有怎样的区域特点。然后最后再由师生们进行探讨,并总结出《锦鸡出山》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和特点。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够充分活跃课堂当中的氛围。在这个学习和引导的过程当中,教师不断促使学生们自己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和规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发散思维,同时还能够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讲究教学的结尾艺术

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够为本堂课提供一个较为完美的结局,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总结和升华的作用。通过对于结尾艺术的使用不仅能够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同时还能够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就音乐教学的结尾方式和艺术来看,主要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问答式的结尾,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们的一问一答来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消化,同时也能够即时检查学生们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归纳式结尾,学生们在学习和欣赏结束之后就可以以一种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整体感受或者是对于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情操。延伸式结尾,课堂都是具有一定的联系的,而且音乐本身就具有共通性,因而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设置一下悬念和疑问,通过上下节课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也能够提高课堂效果。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第2篇

摘 要:歌曲《给你一点颜色》,是西方摇滚乐与中国民间音乐华阴老腔两种不同形式的音乐结合后创作出的一个新的音乐作品。文章阐述了歌曲《给你一点颜色》的教案设计内容,以期为这类新型音乐作品的有效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鉴赏;教案设计;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77-01

一、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加深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中主题音乐的记忆,二是中西方不同形式音乐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探索,三是通过音乐作品关注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华阴老腔的特点,二是了解西方摇滚音乐常用的节奏型,三是了解摇滚精神的表达方式――通过激烈的音乐和直白的歌词表达出人类对生存自由的追求、渴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一是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和三连音之间的区别,要通过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体会西方摇滚音乐的律动,感知不同节奏型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情绪。二是在音准和节奏正确的前提下,背唱作品的B部分。三是了解中西方不同音乐形式如何结合、相融创作出新的作品,如何找出两者之间的共通点。本课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即兴创作。

四、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首先,教师出示《给你一点颜色》B段歌词:“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为什么大地没有绿色,为什么人心不是红色,为什么雪山成了黑色,为什么犀牛没有了角,为什么大象没有了牙,为什么鲨鱼没有了鳍,为什么鸟儿没有了翅膀。”然后请学生朗诵。在“打开”学生嗓子的同时,让学生直观了解歌曲的含义。其次,请学生分析歌词的含义,了解土地沙漠化、动物濒临灭绝、一些人人性的泯灭等。并提示学生:这些内容,朗诵时需具备哪些情绪?学生回答:悲伤、愤怒、责问、迷茫。

(2)课堂开展。第一,请学生思考:用何种密度的节奏能表达出愤怒、悲伤的情绪?是紧密、短促的是宽松、延长的?第二,请学生给第一个乐句“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划分节奏。第三,学生将第一乐句划分为三个节拍后,教师请学生按节拍再次朗诵,并感受节拍与情绪之间的吻合度。第四,请学生把节奏型写在黑板上,并打击,感受节奏的紧密、短促。第五,教师出示三种节奏(篇幅所限,图略)请学生选择,看哪种最能表达歌词的情绪。要引导学生体会三种节奏的不同点,看哪种节奏型更符合摇滚风格,更能表达出歌词所表达的愤怒情绪。

(3)课堂深入,核心素养培养。第一,学生四人一组,即兴创作。请学生给“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这个乐句即兴谱曲 (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并与后面华阴老腔的旋律进行比较)。第二,给学生的创作提供适当的建议(以学生为主体,并适当引领)。第三,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合适、及时的点评。A.有些学生喜欢创作“说唱”风格歌曲,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在说唱前加上明显的风格特征,让学生对“说唱”创作理解得更为深刻。B.教师对学生创作的乐句旋律走向进行明确点评,让学生知道旋律走向与音乐情绪的关系。

(4)聆听歌曲B部分原唱作品。首先,教师说,刚才同学们的创作都非常精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B部分,请同学们体会它的风格。然后,教师简单介绍摇滚。摇滚是来自西方的一种音乐形式,用直白的歌词与激烈的曲调把创作者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第三,让学生学唱B部分歌曲。教师利用电子琴中的摇滚节奏为学生伴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摇滚的节奏和精神。

(5)聆听作品A部分。当学生感受完B部分,看到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后,再让学生看看曾经美好的地球。首先,让学生聆听作品A部分:“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鸟儿背着那太阳飞,东边飞到西那边。”请学生注意歌曲用质朴、直白的文字和激烈的旋律(摇滚乐特点)描绘出曾经美好的环境、和谐的生活。然后,让学生体会A部分旋律特点,体会中国风,为下一步引出“华阴老腔”做准备。

(6)聆听作品引子部分(由华阴老腔艺人演唱)。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华阴老腔的旋律特点,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其一,老腔的历史沿革:发源于清乾隆年间,现流传于陕西华阴县。其二,老腔的声腔特点:高亢、磅礴,兼有船工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特点。其三,老腔传承特点:家族戏,传男不传女。其四,老腔的伴奏乐器:自行改装后的月琴、打击乐器板凳、二胡等。

(7)完整聆听作品,观看现场演出视频。提示学生:其一,注意观察演唱者的表情、摇滚乐伴奏的乐器、华阴老腔的伴奏乐器及舞台灯光等综合效果,让学生对作品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其二,感受西方摇滚乐与中国民间音乐――华阴老腔是如何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

五、结尾部分

【点题】同学们,今天欣赏的《给你一点颜色》是中西方不同形式音乐结合后延伸出的一个新型音乐作品。地球需要多种多样的色彩,我们要保护环境,让地球永远多姿多彩。【思考题】你觉得这种中西方不同形式音乐结合的创作方式好吗?你有哪些感触?(可以用现代化的音乐形式,把中国民间音乐介绍给年轻一代,介绍给世界。)【推荐课后欣赏曲目】《朋友的酒》《我不想长大》《波斯猫》《波斯市场》。要求学生写一份100字左右的音乐鉴赏文章。

作者简介:陈迎春(1979-),女,浙江绍兴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第3篇

“聚・宽教育”课程体系内容

紧紧围绕育人目标,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了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的课程体系。

1.“健康的体”课程

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开发、实施“健康的体”课程。坚持群体体育与竞技体育并重,注重数据,科学施教,实现学生素质和比赛成绩的双提升。

例如,学校在初中生入学时加入了体育测试,要求初一学生都要会游泳和打乒乓球,初中必须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目前,以十八中为龙头的方庄教育集群已经形成集群足球、围棋、桥牌等特色体育课程,实现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一条龙培养。依托方庄教育集群设立的中学、小学、幼儿园举行集群足球联赛,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九届。此外,十八中已经成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足球基地校。

2.“温暖的心”课程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校创建了八个机制:文化实现机制、“三位一体”全员育人机制、“三育人”内部整合机制、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协同机制、课程育人与教学育人结合机制、同辈群体人际交往与榜样示范协同机制,以及学校、家长与学生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和学校、集群、家庭、社会教育协同机制,积极开发、实施“温暖的心”课程,有“凝聚大爱”校园义卖、“微光益”社团志愿行动等实践类课程;“聚宽引领,心系中华”升旗仪式等体验类n程;中华传统文化、少年哲学课程等文本类课程。学校还创造性地开发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工具,其中,心理扑克的设计获得了专利。

3.“智慧的脑”课程

在“智慧的脑”课程建设中,学校不仅注重文化课程的深化和拓展,还积极进行智力训练课程的开发。例如,为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主导学习能力,我们引进了“自我主导学习能力”项目。

我们还积极开发创新实践活动课程,承担了北京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翱翔课程“多媒体环境下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通过项目锻炼学生创造性实践技能。此外,还有单片机、航模、科学实验、学科竞赛、3D打印等许多开发智力的课程。

4.“勇敢的行”课程

“勇敢的行”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勇敢行为,而且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未知世界的勇气,鼓励他们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成为一个聪明、快乐、自信、勇敢的青少年。

“勇敢的行”课程主要由各种社团课程组成,在大量一般性社团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深受学生喜欢的品牌社团,包括模拟联合国、合唱团、篮球社、推理社、漫研社、网球社、戏剧社、小球社、音乐社、足球社、劳技社、影评社、校园电视台、桥牌社、话剧社、朗诵社、舞社、志愿者社团、校报小记者社团等。

“聚・宽教育”课程建设路径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学校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建设路径。

1.横向贯通开发

学校通过课程的横向贯通实现课程整体育人,同时凸显不同课程对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作为集群龙头校,学校积极依托集群,通过横向贯通的方式,突破校际边界,在实现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跨校开发了新音乐教育、人生规划体验、科技社团、校园京剧和校园纸艺等系列精品课程。

2.纵向衔接开发

我们依托集团、集群,从学生心理发展的逻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切入,深入剖析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将核心素养分层次、分阶段地融入到各学段教育中,实现纵向衔接、层层递进的培育模式,开发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传统养生、特色足球和击剑等系列纵向衔接的精品课程。

3.纵横融通开发

我们打破学校和学段的限制,立体开发纵横融通的课程。如我们形成了一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完整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我们还创建了“爱读书、读好书”的集群书院文化课程,成立了以“塑造心灵,启迪智慧”为宗旨的方庄书院。方庄书院积极挖掘图书资源,举办读书理论研讨和专题讲座,开展阅读竞赛和读书经验交流活动。方庄书院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它既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居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衔接和贯通,一定程度上成为凝聚当地居民文化诉求、提升区域文化品质的精神家园,成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一座桥梁。

4.教育技术推进

学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建立了方庄教育集群云平台等信息平台。其中集群云平台设立了课程动态、师训专栏、家长论坛、慕课中心、兴趣导航、社会实践等栏目,及时课程信息和进行资源共享共建。集群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精品教学课件、教案、课堂录像、优秀作业设计等在资源库中进行存储,并赋予开放权限。2016年12月,雾霾停课期间,方庄集群云平台点击率居全市第二。

5.项目开发推进

对于重要课程,我们以项目方式进行开发,如翱翔课程、音乐新体系素质教育课程等。其中音乐新体系素质教育课程是中央音乐学院与学校共同为北京市第一个音乐素养培养实验班“音乐新体系素质班”开发的。目前,“音乐新体系素质班”已经列入全市高中招生统筹计划,面向全市所有区招收了两届学生,实验班每天都有一节音乐课。

6.多元主体开发

依托集群,我们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开发课程的路径。课程开发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校友、课程专家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特别是学生的参与,使课程能够具备学生视角,贴近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

7.实践综合开发

社会实践课程是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性学习、劳技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的交叉和渗透,是一种广域复合、交叉的课程组织形式。学校举办的调查探究、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走向社会、自主探究的特征,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聚・宽教育”课程实施

我们运用“三走制”实施“聚・宽教育”课程,即集群内走校制、学校内走班制、班级内走位制。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跨校课程,在职业学校、专业学校、普通学校间走校上课。

如十八中的学生去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习家政课程、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到十八中上文化课等。校内走班制有年级层面、跨年级等两种方式。班级内实行“走位制”学习法,即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可以“串组”,可以进行小组间交流,可以与其他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信息的、思维的交换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