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

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

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政审计大格局;“三个转变”;县镇财政审计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审计面临新的发展要求和任务, 国家审计署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形势,认真分析研究财政改革的内容,及时转变思维方式,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发展方向。就区县审计机关而言,乡镇财政审计是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乡镇财政审计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成败的关键。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以全部财政资金为内容,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政府预算为纽带,统筹审计资源,有效整合审计计划,有机结合不同审计类型,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整合审计信息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

财政审计大格局与传统的财政审计相比,在定位上更为灵活,组织上更为周密,内容上更为全面,主要凸显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上面向全部政府性资金。全部政府性资金又称政府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大类。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政府收支按收入、支出功能、支出经济三大体系进行了分类,使政府的各项收支都能得到清晰的反映,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开展财政审计大格局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审计视野应面向全部政府性资金。

(二)审计时间上按财政年度同步实施审计。按照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审计机关应建立以当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核心、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等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管理系统,在财政预算执行当年同步实施审计。财政审计工作必须在次年的5月底前结束,以保证审计工作报告的及时提交,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审计内容上融合各专业审计。财政审计大格局主要以财政审计的内容为基础,还包括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

(四)审计方式上坚持“六个结合”。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中,要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六个结合”:一是加强专业审计目标与财政审计目标的结合;二是加强一般部门单位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合;三是加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财政绩效审计的结合;四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的结合;五是加强专项审计调查与财政审计的结合;六是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与财政审计的结合。

(五)审计资源上实现有效整合。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下,各专业审计都承担着相应责任,但必须同财政审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合力,实现审计机关人力、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

(六)审计结果上以“两个报告”为目标。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其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不断深化财政审计的内涵,提高财政审计的质量,综合反映财政经济的情况和问题,形成具有价值的“两个报告”,为政府公共财政的发展提供评价,为人大常委员会审议财政的预算执行提供依据,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 财政审计大格局下,乡镇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

财政审计大格局下,乡镇财政审计最终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审计内容的转变,即从关注一般预算资金向全方位关注财政性资金转变;二是从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转变;三是从侧重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向注重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转变。

(一)审计内容转变存在的问题

“以全部财政资金为内容”就乡镇财政审计而言,应以乡镇级全部财政资金为内容进行审计。刘家义审计长明确指出“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国家财政的范畴……”与之相适应,乡镇级全部财政资金的是指乡镇级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的范畴。现阶段的乡镇财政审计主要是以一般预算资金为主要内容,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乡镇财政审计要从一般预算资金为主要内容向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要内容转变。部门预算的实行是这一转变的基础,现阶段乡镇财政受其收入规模、人员素质等自身条件的限制,部门预算的发展还不成熟,相当一部分乡镇财政还未实行部门预算,这一现状成为乡镇财政审计内容转变的一大难题。

(二)向绩效审计转变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存在的问题,就乡镇财政管理而言,由于其收入规模、人员配备、人员素质及发展现状等诸多因素,财政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部门预算发展还不成熟,一部分街镇还处于由财政部门代编的状态,虽然实行了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但是预算支出仍不明晰,预算管理不细化,一方面部分乡镇由于财力因素的限制年初项目预算不作安排,预算执行中根据实际财力及需要机动安排,没有统一的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项目资料分散在不同部门和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另一方面一些收入好的乡镇,存在“大预算”的现象,“大”的部分成为乡镇机动支出的主要来源,这些支出没有年初预算,属于临时安排,年初预算编制不科学。另外,就审计机关而言,一方面乡镇财政审计是常规审计项目,在部分审计人员心中已成定式,审计人员的创新、深化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区县级审计机关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与乡镇财政管理水平较低成为乡镇财政审计工作的矛盾,审计人员不固定、审计信息共享等存在缺陷,对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区县审计机关对乡镇财政的审计大多停留在真实合法的审计层面。

(三)从微观向宏观方面转变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审计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全面覆盖”的审计意识和条件,“全面覆盖”是指审计范围应涉及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资产,现阶段对乡镇财政的审计资金方面主要关注一般预算资金,大部分乡镇资金量小,一般预算资金只够日常行政开支,宏观问题显现不明显,这主要受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及部门预算发展不成熟的影响;乡镇财政的资产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大难题,很多乡镇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资产管理分散,计账不及时,由于时间和人力资源及乡镇实际情况等因素的限制,审计人员只能对部分资产进行抽查审计,在现有的条件下很难做深做细该项工作。二是审计目标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乡镇财政项目管理的缺失及审计资源的限制,现阶段乡镇财政审计主要以真实合法为主,以纠正财务管理问题为主,管理审计的层面涉及不深。

三、 搞好乡镇财政审计的方法

(一)做好审前调查,掌握收支范围

乡镇财政审计要做到把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资产纳入财政审计范围。一是把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全部纳入审计视野。从当前的情况看,乡镇级财政资金管理还不够规范,一些应当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还没有完全纳入预算管理,因此,无论是税收收入还是非税收入都要全面审计,不留盲区。防止财政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二是把上级财政下拨的资金全部纳入审计范围。近些年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数额越来越大,其资金量占到乡镇级财政收入比重越来越大,而且有部分资金乡镇财政没有纳入预算,因此搞好这部分资金的审计,特别是延伸审计意义非常重大。三是把全部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纳入审计范畴。国有资产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行和行使公共行为的物质基础。审计要把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和保值增值作为重点。要考查部门和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否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国有资产的收益是否纳入预算管理等。四是把政府性融资纳入审计调查范围。政府性融资平台取得的资金,都是以财政资金作为后盾而取得的,且数额巨大,能否用好这些资金,使它既安全运行,又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也是财政审计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努力的方向。

(二)建立乡镇财政项目库管理

针对乡镇财政管理及其审计现状的缺失,规划建立审计项目库,实行计划滚动管理,以乡镇财政预算执行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政策执行、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政府项目投资等审计及调查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探索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入手,以资金管理、使用效益、职责履行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将合规审计与绩效审计融为一体,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研究和完善项目确定机制,加强社会需求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增强公众参与度,使审计工作更加贴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更加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范文第2篇

一、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大格局特征认识

与传统的财政审计相比,财政审计大格局在审计目标、项目计划、审计内容等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一)审计目标突出宏观性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收支将更加规范,真实性、合规性将明显提高。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如不能有所突破,将导致审计结果内容单薄、层次较低,难以集中反映一些宏观性、高层次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能满足政府防范风险及宏观决策的需要。大格局下的财政审计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根本目标,更加关注政府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政府投资效益及财政风险的防范,强调合规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全面审计。

(二)审计项目计划突出整体性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往往只是业务处年度项目计划和工作方案的简单汇总,组织模式粗放,编制程序随意性大,导致实际操作缺乏系统化和有针对性的审计成果来反映。同时,由于项目间的关联不够紧密,项目间缺乏共性内容和共同要求,影响了财政审计的整体效果。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基层审计机关站在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地方政府的宏观视角,重点关注带有全局性、体制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注重计划项目的整体性和内在关联性,而不是简单地审计项目数量扩张和覆盖面的扩大。

(三)审计内容突出全面性

较之“橄榄球式”的传统财政审计模式,大格局背景下的财政审计由重视单一环节、时点审计转变为兼顾资金运转全过程、动态性监督。在审计内容上,从侧重同级财政年度收支审计向预算执行全方位全过程审计转变,从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审计转变,从侧重本级支出审计向本级支出与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并重转变,从关注财政资金向关注资金与制度、政策并重转变。

(四)审计方式突出全局性

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力量组织上,是以处室为单位进行的分块审计,难以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实现审计资源共享。基层财政审计大格局强调在组织实施上突出整体协作与资源整合,打破审计机关内部业务部门的分工界限,以财政部门收支审计为基础,向上、向下延伸,将财政、税务、国库集中支付、各预算执行单位管理的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审计范围。

二、地方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切入点

基于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上述属性,基层审计机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从整合审计体系入手,通过优化审计项目计划、集中配置审计资源、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有机结合等措施,实现对公共财政资金的收入组织、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使用等过程环节的审计,更加关注财政政策目标在各支出要素的实现程度。

(一)拓展视野,提高审计项目立项的前瞻性、科学性

审计计划是审计管理的基础。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应该放到制订科学的审计计划上来。一是项目选择的开放性。拓宽项目选择渠道,利用网络、报刊等渠道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提高项目立项的社会性。二是项目确定的科学性。确定审计项目前,要加强审计项目立项和审计计划编制的科学论证,围绕“抓什么问题,提什么建议,从而在哪些方面安排”,确定本地区的计划目标。三是项目的关联性,统筹兼顾,加强各个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财政审计总目标指引下审计项目的内在统一。

(二)拓宽内涵,把握审计重点

1、加强宏观财政政策贯彻和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

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对中央宏观财政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和调查,及时揭示和反映财政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中出现的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

2、加强综合预算审计

以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主导,一方面,从预算收入审计入手,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政府债务资金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另一方面,强化对重要支出的审计,逆向延伸审计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过程。

3、加大转移支付审计

目前,部分基层财政部门尚未将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有关项目不够细化,资金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加强转移支付审计,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三)完善组织方式

一是统一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明确牵头处室,明确审计内容、现场审计实施时间、项目人员配置,增强宏观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能力。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地方审计机关整合审计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审计资料共享,减少审计人员的重复劳动。在信息共享方面,则充分借助金审工程,由大格局审计牵头处室为审计人员提供信息搜索、传递、处理和反馈服务,及时汇编和转发工作动态,搭建审计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

(四)创新成果利用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载体主要为工作专报、信息简报,审计报告等,而构建地方财政审计大格局主要是为地方人大和政府的两个报告服务,审计成果应体现出整体性和建设性。

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范文第3篇

1.现状

“上审下”财政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各级审计机关的职责。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根据所辖范围,分别制定和实施了“上审下”财政审计计划,对其下级政府预决算基本做到三年内轮审一遍。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上审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上级审计机关及时掌握了解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运行情况;二是有利于上下审计联动,提高财政审计整体质量;三是有利于检查考核下级审计机关“同级审”工作,防止和克服“同级审”走过场;四是有利于推进下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和强化财税管理工作,不断规范财经行为。

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重点不突出,与下级审计机关“同级审”内容基本相同;二是审计时间跨度不连续,有脱节现象,容易给下级财政税务机关钻空子;三是审计角度不拓宽,注重审查微观方面问题多,揭示宏观管理方面问题少;四是审计方法不灵活,运用账目基础审计方法的多,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少。

2.对策

(1)转换“上审下”审计角度,定位好审计工作目标。“上审下”财政审计要有大作为,要想取得新起色、新突破,就必须跳出“同级审”思维模式,抓大放小,站高看远,大角度、高起点、正确定位好“上审下”审计工作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三结合三侧重,即:

一是坚持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侧重宏观审计目标。“上审下”财政审计应侧重检查下级政府和财、税、库等部门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政策,是否严格执行本级人大批准的预算,是否严格坚持依法理财、依法管理,从中审查出财政分配行为是否规范,管理是否存有漏洞,收支是否真实、合规和效益,审查出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真正发挥审计部门的“谋士”职能作用。

二是坚持财政收支审计与管理效益审计相结合,侧重管理效益审计目标。“上审下”财政审计应侧重检查下级财政管理及其效益情况,找差距、揭不足、提措施、促整改。比如,通过审计检查下级财政收入征收成本增减变化情况,就可以分析出不同地区、不同年度之间实现单位收入(如以“1万元”为一个单位)所付出的征收成本水平的高低,进而衡量出这个地区财政收入征收效益的好坏,找出财政收入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审计建议,达到不断提高“上审下”财政审计质量的目的。

三是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侧重近期审计目标。“上审下”财政审计不能单纯局限于一个审计年度,否则就不能动态地掌握下级财政的发展态势,不便于揭示下级财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了解下级财政管理质量的高低,不容易总结分析出下级财政制定出台的一项政策、一个体制、一个重点活动执行及其效果的好坏,因此“上审下”财政审计应拓宽审计范围,扩大审计时间跨度,保持“上审下”财政审计年度的连续性。当然,在具体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应以近期年度审计目标为主,选择近期财政运行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并且作必要的延伸。只有这样,“上审下”财政审计的思路才能拓宽,最后出具的审计结果报告才会有份量,才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资料,才能从宏观方面更好地推动财政健康运行。

(2)突出“上审下”审计内容,把握好审计工作重点。“上审下”财政审计应在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下,围绕定位好的审计工作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着重围绕“重点、热点、难点”开展审计工作。

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这根主线,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进行审计。重点领域如影响财政收入的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大户,影响财政支出政策性、专用性、效益性的科技、农业、教育、环保重点行业等;重点部门主要包括财政、税务、国库三个预算执行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主要包括上级下达的专款、专项补助,转移支付补助,本级安排的专项支出以及社保、城建等专项基金收支等。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审计署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收支审计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由主要审计本级支出向本级与补助下级支出和部门预算支出审计转变。与此同时,还应突出由支出审计为主向以管理和效益审计转变,决算审计向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审计转变。当然,在选择这些重点内容时,也不是每年都要包罗万象,什么都要审,这样无论是审计力量,还是审计时间都不允许,所以每年只能在全面审计基础上,选择重点之重点,一年一个侧重,一年搞一个特色。在具体审计实践中,着重把握以下四个重点环节:

一是要重点审查下级财政预算编制的规范性。检查财政预算编制的方法是否先进科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基本原则是否合理、范围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合法、程序是否合规,不断规范财政预算分配行为。

二是要重点审查下级财政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检查财政预算批复是否及时,预算分解是否足额下达,预算执行是否严格,预算调整是否有效。审查分析财政收支预算增减变化的原因,总结好的经验,剖析存在不足。

三是要重点审查财政决算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收入方面,重点审查收入范围和收入级次划分是否准确,检查有否截留、隐瞒应缴上级财政收入;支出方面,重点审查上级财政下达的各项专款、转移支付补助支出和下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支出具体使用和效益情况,突出效益审计;收支结果方面,重点审查财政平衡是否真实。

四是要重点审查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一审财政各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下级政府制定出台的有关涉及财政收支方面的文件是否与国家财经法规相吻合,《预算法》、《税收征管法》、《会计法》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等各项法规是否严格执行到位,及时纠正财政运行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二审财政改革情况及其效果,重点检查下级财政在收入、支出、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正确评价财政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揭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点带面,推广典型,服务宏观。三审下级政府和财政全年工作重点计划和专项活动实施情况,检查分析这些活动的开展及管理措施的出台,对促进全年财政工作目标圆满实现和增收节支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部门预算的推广实施情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进展情况,政府采购工作开展情况,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情况等等,大力推进下级财政管理全面实行“阳光工程”,进一步促进该地区财经秩序规范化、法制化。

热点就是针对财政改革中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如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情况,财税体制改革、教育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债务以及政府重大活动事项进行跟踪问效审计,解决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亟待查清了解的一些敏感性问题。只有抓住热点问题进行审计,我们的财政审计才有新招,才有新意,才有新成果。

难点就是:针对财政运行状况,从审计的角度,不断揭示和剖析财政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探索解决摆脱财政困境的途径,提出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值得重视的有关前瞻性问题和建议。只有抓住难点,找准了财政运行中薄弱环节,这样审计的作为就显现出来,审计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就充分发挥出来了。

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 审计 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审计也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审计人员去探索和思考。行政事业审计是确保金融管理机构的财政的真实合法性,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经济活动。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转变,该加强行政部门审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行政事业审计的类型

(1)预算执行审计。在预算执行审计,行政事业审计是进行审计预算,审计其他相关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的行政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也可以在同一水平直接发生预算缴款、配置财务部之间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有效地监督。

(2)财务审计。为了掌握具体的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审计要对有关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核。根据有关政府部门和政党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定期的审计,保证各个单位财政支出的真实合法性和有效性。

(3)对财务进行专项审计。专项审计的主要对象包括财政资金安排和纳入预算管理财政资金,也包括对未纳入的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主要的类型有教育经费、科技资金审计、行政审计和罚款和没收的行政性收费审计等。

(4)行政事业财政法纪审计。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党风建设,行政审计职责范围包括违反金融法律、违反政策的部门、单位的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类型可以分开,也可以综合进行审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类型,根据一般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这样可以充分掌握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节省费用。

二、影响行政事业审计的因素

许多因素都能够影响行政审计,包括微观和宏观的,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在本文中,把影响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行政审计目标的制订。在人大的会议上提出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民生得到改善。针对这些政策看,行政事业审计将关注资金流动的情况,包括大量的资金使用的审计与人们的生活健康、住房、教育和其他资金,关注民生的资金使用情况。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断促进制度的完善,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审计发挥真正的作用。

(2)财政体制的改革。金融体系的改革会影响行政审计模式的改变。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在不断推进改革,财政收入和支出管理的制度也在不断变化的,行政机构财政审计的方法也是不断变化的。目前,行政事业审计内容范围逐渐扩大,全面预算管理开始关注预算的合理性。金融体制的改革,将会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对行政审计的责任进行了弱化,造成行政型审计模式和审计目标已经大大发生了改变,对行政审计模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3)行政审计自身存在的问题。行政审计的自身存在的问题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他们往往认为管理审计是非常简单的,使用的资金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不要在许多方面的创新,只要按照惯例来实现。二是监管不到位。审计管理的工作还存在许多盲区,一些小机构由于资金使用量少,长时间被忽视或没有被审核,审计监督已成为盲区。三是一些审计人员素质是不够的。审计人员不仅要知道财务审计理论知识,还要懂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知识,但个别审计人员未能及时学习相关的审计知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审计的改进措施

(1)调整审计目标。行政审计过程不能整体目标偏离,但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状态,充分考虑具体行政审计对象,当前和今后的一个发展时期,审计目标也要进行及时调整。从审计资金面来看,应该重点关注民生,始终关注民生资金的动向。审计项目确定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周期规划所有民生资金,还要进行年度项目计划,以防止出现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更应重视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的政策问题,采用监督和更严格的审计,行政机关违反纪律的现象呈下降的趋势,我们应该不放松对金融监管体系,监管,促进其不断改进,使审计效果越来越好。

(2)调整审计的组织方式。我省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审计工作要多层开展,综合规划。一些民间团体开展审计工作的组织,效果显著,不仅在宏观层面,揭示了一些单位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提出更高的审计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供更全面、更为准确的理论依据。我们认为有必要适应的审计组织的新形势,调整财政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目前,在整体的行政事业审计中,行政审计应该融入到整体的模式中去,调整组织的方式,、形成一个更好的行政审计整体。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行政审计工作,达到高效的效果。

(3)调整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审计技术和方法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内部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的限制。从审计技术来说,因为财政部实施了国家财政在国库中集中支付的改革,为计算机审计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和载体,计算机审计已从辅助方法已经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技术,开展网络审计已成为行政审计发展的趋势。现在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都实施计算机操作,进行财政审计,一些行政单位的经济事项会计记录,是由业务数据的质量来支持的。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审核记录是否符规定的基础上是不够的,还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必须使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数据进行筛选,进一步证明达到审计目标。从审计方法上来说,要想做好审计工作,需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主要是把各种形式的审计进行有机结合,以获得最大的效益。延伸审计深度是必要的,民生的审计工作必须要做到位,惠民农业资金审计必须要做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4)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意识。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一级的要求,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建立合法合理审计的理念,还要审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管理审计是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国家审计的关键,承担者对国家财政支出的监督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观念,使其自觉地做好行政型审计工作。

财政审计的审计内容范文第5篇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财政审计处个人工作计划2020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财政审计处个人工作计划【一】

2020年已经离去,2020年已经到来了,为了财政审计处的工作更好地开展,现将2020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如下:

1,做好财务内审的扫尾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反馈各县(市)局,并提出整改措施,抓紧落实。

2,做好迎接省局财务内审前的各项工作。及时总结我局的内审工作,结合整改情况写出自查总结,编制有关报表,迎接省局内审。

3,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注重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4,进一步加强经费的管理监督,继续做好县(市)局凭证日常审核工作,及时纠正发现问题。

5,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把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6,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岗责体系建设。

7,做好二季度,三季度经费收支的分析工作。

8,想办法出注意,提出增收节支措施。

9,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实施阶段工作,不断提高处内每位干部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圆满全年完成任务。

10,做好年终结账的准备工作,所有经费收入,支出按所属年度入账,调整各项经费的余额。

11,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市局财务审计处

财政审计处个人工作计划【二】

为了财政审计处工作更好地开展,现将2020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如下:

一、创新审计理念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

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确定的外延,需要我们在审计中逐步稳定巩固,不断探索深化。要从理论上完善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总结以往经验,将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系统化、体系化是进一步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根本要求。要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内容,“从大处着眼,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总量、规模、支出重点和支出方向,从小处着眼、由表及里对全部政府性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审计和规范”。

二、完善预算管理审计,促进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

根据党的某某报告“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的精神,和省长提出的“三个子”的预算管理目标,作为改变旧的政府性资金管理理念、模式的三个关键环节,也是加强和规范全部政府性资金预算管理的必经程序,推进预算民主化进程。

三、深化政府负债审计,规避和防范政府财政风险

适度的政府负债是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但政府负债过多过重,则会制约地方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财政审计工作,仍然把审计重点之一集中于《某某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尤其关注了负债计划是否统一归口管理,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指标有无突破的警戒线标准以及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偿债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和偿债准备金的足额计提等内容,更好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四、以政策为导向,加强对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

进一步发挥审计在促进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把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情况作为审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当前财政管理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二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四是转移支付;五是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六是政府负债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找出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探究成因,寻求对策,为政府制定贯彻和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在实践中探索财政审计转型,在深化中体现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把创新深化审计理念、审计实务、审计目标、审计方式、审计技术、审计管理作为重点。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

财政审计处个人工作计划【三】

一、关于财政预算执行工作

1、要进一步加大对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强化财政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

2、区政府要加大对乡镇财政监管工作。对个别乡镇政府存在的财政财务管理问题,区财政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督促整改,其处理情况和整改措施应向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

3、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工作,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如需调整,应依法将预算调整方案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4、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收入征管,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保证预算健康实施。

5、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要进一步完善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强化财政监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关于审计监督工作

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坚持查处结合,防止屡查屡犯。对少数部门挤占专项资金,个别乡镇政府财务管理混乱,少数单位违规收费等问题,要认真分析和查找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予以纠正,同时要完善有关制度。对审计报告中查出的问题,区政府应责成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责任人彻底整改。

财政审计处个人工作计划【四】

一、审计计划任务

按照上级审计部门有关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2020年安排审计项目计划要突出抓好五个重点:

一是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树立大财政的观念。财政收入审计要覆盖预算外收入等全部财政资金和政府债务,重点审计税收征缴情况。支出审计要侧重关注、延伸至部门支配的所有专项资金。

二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对资金管理部门及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从源头上对重点资金管理部门区基司、东大街改造办、提升办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对建设项目及时跟进、全程监督。

三是强化民生项目审计,促进社会事业专项资金管理。重点开展医疗、教育、社保等关系国计民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审计,促进社会事业专项资金管理。

四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完成组织部门下达的任务。

五是加强AO计算机审计,强化计算机审计运用能力,扩大计算机审计覆盖面。另外,加强对我区各部门及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的规范化。本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努力提升审计质量和成果,2020年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共9大项,其中确定的审计项目有32个,分别是: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1个,延伸地税分局1个;街道财务收支审计4个;行政事业经费收支审计6个;教育经费收支审计5个,经济责任审计12个,专项审计调查3个。未确定的审计项目有: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审计以上级审计部门布置任务为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具体项目内容以项目进展情况为准;企业改制审计将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为准。

二、几点要求

(一)区审计局要根据《市区2020年审计工作计划》的具体安排,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二)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八不准”纪律规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守被审计单位秘密。

(四)审计工作计划由区审计局具体负责实施并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