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茶园的特点

生态茶园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茶园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茶园的特点

生态茶园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态茶园建设;制约因素;对策;云南普洱;思茅区;六顺乡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32-01

1 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现状

2012年,思茅区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任务760.00 hm2,其中市级生态茶园示范样板66.67 hm2、区级生态茶园示范样板66.67 hm2、乡级生态茶园示范样板133.33 hm2,普通改造生态茶园426.67 hm2,补植补种66.67 hm2。截至2012年7月30日,全乡共完成生态茶园建设覆荫树种植面积1 146.67 hm2,种植覆荫树17.2万株。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成立机构,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的领导

六顺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分管副乡长担任副组长,社会治安办、经济发展办、农业站、林业站、水利站、财政所、各村委会等相关站所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茶园建设及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及监督管理,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并在乡农业站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技术指导工作,组织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为项目各项技术指标的实现提供技术保证,并实行乡级领导和单位挂钩联系村委会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全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驻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2 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生态茶园规划工作

本着“统筹资源、科学布局、有利发展”的原则,结合六顺乡实际,乡党委、政府对全乡的茶园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深入的分析,对760.00 hm2生态茶园建设面积进行了详细规划:在全乡8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实施,计划实施普通生态改造493.33 hm2,样板示范266.67 hm2。

2.3 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

六顺乡结合全乡茶叶种植分布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了茶园基础条件、企业、群众参与生态茶园建设的积极性。因地制宜,抓好茶叶种植重点区域,通过示范样板茶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在市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实施,然后在区级领导、乡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实施,最后在茶叶种植散户中逐步推广,进行改造,循序渐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1-2]。在全乡已改造完成的茶园面积中,市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共66.67 hm2,区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2块,共66.67 hm2,乡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4块,共133.33 hm2,茶叶种植散户完成茶园改造面积880.00 hm2,占完成总面积的77%。那棵落村、竹山河村群众参与生态茶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高,通过示范样板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对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2.4 科学规划,目标分解,层层落实

六顺乡党委、政府抽调工作队,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村民大会、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深入村组和农户开展政策宣传,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调动群众进行生态茶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一致、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3]。2012年新植生态茶园种植密度150株/hm2,配置树种达6种以上,间距8 m,行距8 m的要求种植,补植补种、新植树苗成活率要达90%以上。种植前,由技术人员现场示范。种植时,先用木桩标记种植位置和树种名称,开挖长30 cm、宽30 cm、深30 cm的种植坑(样板示范地开挖长50 cm、宽50 cm、深50 cm的种植坑),经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种植。树苗运输在乡农业站的统一协调下,各村组织运输,并按标准搭配分发给农户,由农户完成种植工作。

2.5 正确引导,抓好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

组建村级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加强农村茶园技术推广、质量监控和科学管理,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转变农村茶产业发展方式,逐步使农村茶产业逐步走上现代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4]。在村级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中,六顺乡采取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的方法进行,在那棵落村首先组建一个村级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试点,探索经验,成功后再全面推开,有效避免了多走路、走弯路的现象。通过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

3 制约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为茶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生态茶园建设的快速推进。

3.1 扶持资金不足,系统工程难以推进

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茶园环境改善、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种植覆荫树改善生物多样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市区财政虽对生态茶园改造种植覆荫树给予补助,但就生态茶园建设系统工程而言,除(下转第346页)

(上接第332页)

覆荫树种植外,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运作、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叶农资市场的规范等因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实施。

3.2 茶园基础条件差,改造难度大

全乡茶叶发展呈现“低产值、高耗能、品质差、效益差”的特点,改造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影响茶农积极性。

3.3 茶农整体素质较低,生态茶园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六顺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乡,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广大茶农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仍处于较低水平,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了旧的生产管理模式,保留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阻碍了新科技在行业上的有效应用和生态茶园管理理念的革新。

4 推进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对策

4.1 认真贯彻产业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扶持

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产业政策措施,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生态茶园建设扶持力度,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

4.2 提高茶农科技水平

加强茶叶科技队伍的建设,不断改善技术推广工作条件,逐步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茶叶科技服务体系。以茶叶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为契机,集中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养科技人才,扩大农民技术队伍,加快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4.3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推广先进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茶园管理技术水平。

4.4 加快茶业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采茶、修剪和名优茶机制加工设备及技术。加快茶叶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茶园和茶叶产品和品质,增强茶叶生产后劲。

4.5 推进产业化建设,加快标准化进程

建立“企业+基地+农户”、“集体+基地+农户”,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形成“市场牵动龙头,龙头带动基础,基础连接茶农”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

5 参考文献

[1] 黄生艳,康跃昌,刘丽英.腾冲县生态茶园建设[J].云南农业,2001(5):17-18.

[2] 凌云强.浅淡生态茶园建设[J].茶业通报,2005,27(4):157-158.

生态茶园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对策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中,人类的生产方式多是掠夺性的、不顾的后果的粗放型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的危害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日益凸显,如人炸、水土流失、雾霾蔓延、土地沙漠化、食品安全等,这些问题不仅为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危害,更会累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现有的生产模式进行调整。我国是茶叶的主要生产国,茶叶作为一种农业生产作物,其在生产中是否遵循了低碳、环保的原则,直接影响着茶叶的质量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在低碳经济理念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茶叶生产也应该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1在低碳经济下制约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1氮肥的使用不科学

茶叶的产量取决于幼芽的生长以及营养情况,而在这一生长过程中,氮肥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施加氮肥可以有效地增加茶叶产量,并提高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但是过犹不及,我国许多茶园在施加氮肥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论证,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如缺乏对土壤肥力的而检测,单凭经验进行施肥,而这种施肥方式不仅会破坏土壤自身的养分结构,还会造成水资源的富营养化,造成生态失衡。

1.2农药的使用不合理

病虫害是影响茶园产量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茶园的病虫害方式主要还是依托农药,而农药的滥用对可持续生产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农药的大面积喷洒使得整个茶园都弥漫在农药喷雾中,这虽然遏制了病虫害的蔓延,但也对茶园的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同时一些益虫的数量也会急剧减少,这样整个茶园的生产环境就变得非常单一,而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加,而为抵制病虫害的抗药性,管理者会进一步加大药量,因此,整个茶园就会在“滥用农药-破坏生态-加大药量”的恶性循环中重复低效率生产。

1.3品种单一,资源利用率低

南方一些茶园,尤其是中小茶园,常年只种植一种或几种茶叶品种,这样单一的种植结构不仅使茶叶的生产环境遭到破坏,还会由于采茶期的集中,导致茶园被大面积破坏,同时茶园中的其他资源也只能在短时间内发挥效用,难以实现循环、长期利用。此外,茶叶品种的品质单一使得许多茶园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与冲击。

1.4产投比例失调,茶园效益差

茶树老化、管理粗放是目前限制我国茶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许多茶园属于小规模经营,其在生产中缺乏应用新技术的条件和实力,只能依靠机械、农药、劳动力的投入来增加生产,从而造成了产出与投入比例的失调,影响了经济效益。

1.5茶园生态环境脆弱,循环利用率低

虽然生态茶园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是许多茶园依然难以实现真正的生态化管理,许多小茶园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其生物链比较短,许多害虫缺乏天敌,只能靠农药进行控制,此外茶园的阳光、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得不到循环利用,进而影响了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下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提高技术,合理施用氮肥

针对茶园氮肥使用过度的情况,管理者应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供肥能力,因此,在科学施用氮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土壤本身的特点,优化施肥时间,并运用先进技术,减少氮肥对土壤肥力以及茶园产量的冲击。在施肥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结合茶叶品种以及茶园的生产优势确定氮磷钾各种肥料的比例,如我国福建、浙江地区的春茶生产非常关键,因此,管理者应该根据茶叶品种的需肥量,做好冬季基肥以及春季施肥工作;其次,可以在氮肥中添加一些增效剂,以减少养分流失,强化肥料效果;再次,利用土壤肥力测量仪,定期对土壤的肥力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施肥的针对性,避免氮肥过量的问题;最后,在施肥时配合机械耕种,避免肥料在土壤表面的残留造成土质板结,从而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2.2加强茶园管理,减少农药使用率

加强病虫害管理是低碳经济下茶园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在病虫害管理中,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重视茶园的栽培工作。在栽培中,管理者可以利用分批多次采摘的方式破坏一些常见病虫害的生长环境,利用修建、通风、光照等条件的改善,消灭病虫害,结合机械耕种,破坏土壤中越冬病菌、虫卵的栖息环境;二、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减少农药的使用,如定期进行人工除虫,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做好防范,利用灯光、诱饵、色板等对害虫进行诱杀,通过保护害虫的天敌,完善茶园的食物链;四、科学使用农药,病虫害管理要尽量做好早发现、早预防,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环保、残留少的农药,并严格限制其使用比例,以控制农药的污染范围;四、改进药物喷洒技术,尽量采用低容量喷雾,避免大面积喷洒对茶园土壤以及空气的污染。

2.3优化品种结构,推动茶园改造

茶叶品种的单一不仅限制了茶园产量,更影响了茶园的可持续发展,在优化品种结构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即管理者不仅要选择优质、高产的茶叶品种,还应该利用茶叶生长的时间,来实现早茶、中茶、晚茶的合理搭配;其次,对低产量的茶园进行科学改造,如对于种植时间长,产量低、质量差的茶树要予以清除,对于产量平平的茶叶应该根据其发展潜力进行适当选择,对于高产、质优的茶树要积极引进,同时配合合理的管理机制,对茶树进行修剪,以优化其成长条件;最后,对茶园的土壤环境进行改造,如一些南方的小茶园由于坡度过大,灌溉不力,出现了水土流失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要对这些小茶园进行退耕还林处理,以扭转高耗能、低产出的茶叶生产模式,发展低碳经济。

2.4建立生态茶园,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态茶园就是根据茶树耐荫、喜漫光射的特点,实施复合型栽培,从而构成以茶树为主体,树木、牧草、畜牧、禽类等生物群共同发展的立体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中,不同的物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茶园内的光照、土壤、水分、养分,还可以实现自然循环,进而实现茶园内各类能源的充分、循环利用。生态茶园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光照、水分、土壤、肥料以及生物的利用率;二、优化茶树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在这一环境中,茶树能够通过与周围生物的能量交换,改善自身的生长状态;三、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在茶园内害虫与天地实现制约平衡,在茶园外,树木生长良好,生物资源丰富;四、落实集约化生产,合理间作,做好茶园生产的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防范;五、开发生态茶园的旅游潜力,打造休闲、观赏环境,拓宽茶园的收入来源,提高茶园的生产效益;六、提高茶叶品质,做好茶叶的深加工,增加茶叶生产的附加值,以推动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演变,茶叶生产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大量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和化肥、农药应用到茶叶生产中,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茶叶产量,但也给茶业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基于此,我国在茶叶生产中应该坚持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构建生态茶园,改善施肥技术、调整农药使用措施,保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树的正常生长,进而保证茶叶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黄东风,李卫华,范平,邱孝煊,林新坚.低碳经济与中国茶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05:1110-1115.

[2]游德升.低碳经济下的中国茶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福建茶叶,2016,04:16-17.

[3]沈星荣,汪秋红,吴洵,傅尚文.充分发挥茶园碳汇功能,促进茶叶低碳生产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08:254-260.

生态茶园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环境品质分析

生态茶园的建设,既可以为人们提供观光资源,也可以为市场供应茶叶原料,是一个效益比较高的建设项目。但在实际的建设中,生态茶园的建设相对较少,由于起步时间短,文献中对该建设的研究也比较少,不能为生态茶园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没有发挥相应的指导意义。再加上景观研究分析更加雷同,不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需要继续加以研究,做好理论方面的探讨。

1生态茶园景观设计

1.1景观设计的思想和原则

第一,景观设计理念。景观设计理念是景观作品的主导,决定着景观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赋予了作品的精神文化和风格特点。理念是整个作品的主旨,通过各种规划形式,呈现最终的表达效果。生态茶园的景观设计要以茶文化的传播为主题,植物选择要以茶叶为主导,可以辅助一些其他的植物。并且需要在茶园中增设一些园林式的建筑形式融入整体的设计之中,使得自然和人为景观形成和谐有序的统一,建设一个绿色、生态的环境,给观光的游客一个全新的体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生态茶园。例如在云南普洱的茶园,由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有自己的茶叶种植和采集习惯。在建设中,要尽量减少对原植被的破坏,结合当地的民俗习惯、对茶园的形式进行民族化生态茶园的建设,可以打造一个开放式的、体验式的、具有生态疗养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的集约型农业带。使游客在进行观光时,可以领略这些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充分体验茶文化的内涵,实现生态茶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创造轻松淡雅的氛围。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类型多样,品茶更是一件雅事。品茶时,总是与道家文化相结合,焚上一炷香,配合高雅的琴音,创造宁静悠远的氛围。而生态茶园的建设也不例外,可以在满足功能的需求下,进行审美和精神的表达,进行文化的挖掘,从而使生态茶园从一个毫无生命力的物质空间上升为一个有艺术内涵和价值的艺术杰作。茶本身所蕴含的“淡然清雅”的本性决定了饮茶和种植茶园的某些属性,给以一种超脱俗世、宁静淡然之感。因此,在茶园风格的塑造上,要创造相应的氛围。第三,设计的原则。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茶树一般都是大面积种植,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在设计时要根据科学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分区,根据地形地势、光照和气候确定种植密度,采用合理的排列方式,这样在修剪之后,可以使整个茶园保持一个统一和谐的美感,让人感觉舒适,尽量减少对原有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原有的环境基础上进行加工,减少人工雕刻的痕迹,使整体景观浑然天成。另一方面,要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原则。设计时,要考虑施工环境的整体布局,保证整体景观效果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过度的分裂,做好分区之间的自然过渡,增设适宜整体环境的施工设施和景观建筑,丰富生态茶园的多样性,尽量使茶园和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景观一致性不仅是要求外部景观的协调性,还要求内部主旨和表达效果的一致性。再者,要遵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设计要全面多样,生态茶园自然要以茶树为主导,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等。实现生态茶园和当地人文氛围的结合,实现自然和人文的统一。同时设计中也要注意功能性原则。在茶园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多种功能,蕴含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式,构建有机循环的经营模式,例如“牧草-昆虫-禽畜-沼气-渔-有机茶”,宣传生态的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也可以应用体验与参与性的原则。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最吸引游客的方式就是可以直接亲身体验。例如生态草莓园的建设,既保证了草莓的供应,另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进行休闲娱乐的场所。在草莓成熟的季节,游客可以进去参观,进行草莓的采摘,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收获了轻松和快乐。生态茶园的建设也是如此,可以开设一些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的一些项目,可以在过程中体验乐趣,享受愉悦的度假。在茶园的日常管理中,游客可以进行整枝、修建等方面的体验活动,也可以了解到茶叶种植的一些习性和注意事项,满足游客的需要。

1.2设计分区与布局

在生态茶园的分区中,尽量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景观设计更加贴近自然,符合实际。根据人们服务的需要,在设计中可以将整个生态茶园分成入口服务区、专业生产区、茶园观光区、休闲娱乐区、生态防护区。景观设计的元素可以在其中进行充分的应用。在入口处,可以放置一些当地有特色文化的代表物,例如普洱茶的一些突出的代表物,可以在上面进行题字,表达美好的祝福寓意。可以做成茶壶的造型,有一定的古朴韵味,在茶壶中引进一些活水,水从茶壶里面流出,下面做成水池,可以在里面养一些鱼类。该区域的植被要以矮小植被为主,以当地特色的植被为主,不能影响游客的视线。专业生产区,这个是茶树的主要种植区,面积大,在设置中要远离其他区域,为茶叶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但是也要考虑生态茶园的开放问题,可以划分小部分的观赏区、体验区,其他部分不能随意进入。这部分观赏区域,进行茶树种植可以相对降低密度,拉开间隙,给游客充足观赏的区域,减少人为的破坏和践踏。观光区,游客进入次数多,因此这部分的设计中要更加体现为游客服务的理念。这个区域可以进行观赏和品茗。这个区域也主要是以茶树的种植为主,加入更加多元的景观元素,放松游客的压力,营造轻松的氛围。可以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茶树种植要按等高线进行设置,道路依地势进行修建,总体来说就是因地制宜,空间形式要足够敞亮。通过这个观光,游客可以放松心情,在茶技师的指导下,可以按流程完成采茶的项目,了解采茶相关的知识。设计应该有一定的形式美,通过各种形式线条的应用,增加景观的韵律和动感,避免过于死板。充分发挥景观元素的多样性,例如线条、植被、色彩等,增加景观的变化,消除单一的形式,避免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休闲娱乐区以服务大众为原则,设计尽量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能够保护人们的安全即可。生态防护林的区域还是以生态整体性为主,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为茶树种植提供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一般采用群植的方式,利用稀植造林的方式,进行防护林混交扩建。人工区域,在道路两旁的植被一般以较大的植被为主,可以配以适当的花灌木,根据地形,确定种植的密度,最好给人以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实现两种植被的结合,可以形成独特的“林中穿路”的特色,在植被繁盛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色彩能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2生态茶园景观环境品质分析

2.1空气因素

在茶树种植中,对空气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空气中会存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在浓度的影响下,会造成急性的伤害;如果浓度较低,也会形成慢性的危害。尤其是氟化物除了对茶树造成影响外,还会通过叶片的吸收在叶片内形成聚集,人们食用后,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一般来讲,引起茶叶氟中毒的除了土壤,空气也是重要的因素。并且,这种污染物又常常会聚集在叶片的表面,形成沉积。人们在喝茶时,一般不会清洗,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结合对茶园环境的空气检测,要求对空气中相应的污染物进行限制,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生态的理念,提高绿色覆盖率,建设生态茶园。在生态茶园的建设中,引入多样的景观植被,加入多样的生态项目,例如防护林的建设,其他植被的移栽,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提高了茶园的空气质量,提升了茶树的生长质量。

2.2土壤因素

任何植物的种植都离不开土壤,一个好的土壤条件是提高茶叶质量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的基石。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土壤受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源来自于各个方面,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污水排放和固体污染物的污染、占我国总耕地的面积大,影响范围广。茶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受土壤污染的状况也比较严重,污染类型多样。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民经常使用农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农药残留比较严重,百分之八九十会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的质量,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茶叶的产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土壤受农药的侵蚀更加严重,而且还发现了禁用农药的使用,严重威胁到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生态茶园的建设,为该问题的缓解提供了契机,它不仅在景观上对茶园建设进行了丰富,更重要的是引入了生态生产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经营方式,减少了对化合物的使用。例如循环的生态模式,应用的是生态的肥料,提供的是天然的养料,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有害农药的使用,保证了茶叶的质量。但是这种生态的生产模式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导致目前茶叶种植土壤问题比较严重。

2.3灌溉水元素

在茶叶种植中,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多,需要一定的灌溉水。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生活用水的污染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采用含有污染物的水资源进行灌溉,也会对土壤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季节性干旱比较严重,虽然茶树是旱性作物,但是对水分的需要也是比较严格的,但是许多茶园的灌溉条件比较差,水污染比较严重,生态茶园的建设虽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解的作用。大面积的景观建筑,会增加涵养水源的功能,形成一个局域的水循环系统,从而减少干旱对茶树种植的影响。

3结语

生态茶园的建设,优势多,功能明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在茶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新的种植生产模式,减少传统种植的弊端,提高茶叶的生产质量。

作者:郭平平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1]汪航.汉中西乡枣园村观光茶园景观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生态茶园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崂山茶区;茶园;蜘蛛;天敌

中图分类号:S433.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1-0110-04

茶树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以茶树为中心的茶园生态系统。与农作物相比,茶园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各种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度较高,从而维持了茶树及各种生物间的能量平衡和物种的繁衍,构成了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大量研究表明,蜘蛛在茶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茶园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1~3]。关于茶园蜘蛛种类和优势种的研究,各茶区都有相应的研究报道[1,4]。在北方茶区尤其在崂山茶区,未曾有这方面的研究。为了摸清崂山茶区茶园蜘蛛的种类,为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2011年在崂山茶区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茶园开展了随机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同时对2010年的系统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明确影响蜘蛛种群数量消长的自然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园基本情况

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北宅有机茶种植基地(以下简称万里江)属于崂山区,为山地茶园,面积约133 hm2,茶树品种主要是龙井43,树龄7~8年;青岛东崂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以下简称东崂)属于城阳区,位于崂山西北的七岭阳坡,为丘陵茶园,面积约333 hm2,茶树品种主要是龙井43和福鼎大白等,树龄8~10年。2个种植基地的茶树栽植方式均为双行区田栽培,大行间距120 cm,小行间距和丛距各33 cm。在2个基地各选择2块面积约2 000 m2的茶园,其中1块种植紫花苜蓿(种草园),行间不除草;另一块不种紫花苜蓿,行间实行人工除草(清耕园)。茶树品种为龙井43,长势相对比较一致。

12调查和记录

从6月初开始到10月下旬止,采用陷阱法和拍打法分别调查两地两种类型茶园(种草和清耕)内的蜘蛛数量。陷阱法为固定地点设置陷阱。陷阱由1个直径约8 cm,高约10 cm的玻璃罐头瓶制成,里面盛有4%的甲醛水溶液,其中加少量甘油和洗衣粉,以湿润掉入其中的蜘蛛。在每个调查园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选点,每个点设置一个陷阱(罐头瓶)。将罐头瓶埋入树冠下的土中,瓶口与地面相平,上面加一个用薄铁片做成的罩,以免雨水进入。每周收集1次陷阱中的蜘蛛,用75%乙醇保存。拍打法亦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样,尽量避免在陷阱旁边取样。在茶树下铺1块1 m2的塑料布,用手摇晃茶树,每个样点拍打茶树5次,使蜘蛛掉落在塑料布上,迅速收起塑料布,将其中的捕获物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带回室内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2 h后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查,收集蜘蛛标本,记录数量。每周调查1次。

2结果与分析

21茶园蜘蛛种类

经过3年调查,共调查到蜘蛛27种,分属于13科(见表1)。由表1结果看出,在本茶区以八斑鞘腹蛛和草间钻头蛛为优势种,分别占蜘蛛总数的634%和160%,与已报道的我国各茶区的优势种类似[1,5,6],其次是褐吊叶蛛和千岛花蟹蛛。

22茶园蜘蛛田间发生规律

221茶园种群数量的消长由于本地区春季气温较低,蜘蛛发生时期比南方茶园晚。从田间巡查情况看,从5月份开始即有蜘蛛活动。从调查结果看,6月份蜘蛛数量开始增加,到6月下旬出现第一个高峰。进入7月份,蜘蛛数量明显增多,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到高峰,直到9月中旬以前,蜘蛛数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入10月,数量明显下降,到10月底,蜘蛛数量降到最低。从全年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看,7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蜘蛛集中发生期,种群数量占全年发生量的89%以上。

由图1看出,崂山茶区茶园蜘蛛种群数量全年出现3个高峰,即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这一结果与赵敬钊报道的黄河流域棉区蜘蛛的季节消长规律相似[7],比张觉晚报道的在湖南省湘阴县全年有4个高峰少1个[5]。

222优势种蜘蛛的季节消长由表1结果说明,本地区茶园蜘蛛的优势种为八斑鞘腹蛛和草间钻头蛛,这两种蜘蛛占蜘蛛总数的794%。因此,它们的数量消长直接影响着茶园蜘蛛群落的变化。

由图2和图3看出,这两种蜘蛛全年发生数量后期多于前期,尤其是9月份的数量明显增加,是全年发生量最大的时期。对小绿叶蝉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这时也是小绿叶蝉发生危害最重的时期[8]。因此,此时保护好这些蜘蛛对控制小绿叶蝉的发生和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23影响茶园蜘蛛种群变化的主要因素

231不同生态环境对蜘蛛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茶园生态环境不同,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尤其是蜘蛛有明显差异[4,6,9,10]。本项研究也证明,种草茶园和清耕茶园蜘蛛数量差异很大,前者是后者的46倍和80倍(见表2)。

232降雨对蜘蛛数量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蜘蛛生长发育的最适相对湿度在65%~85%之间,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对蜘蛛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均有影响[7]。2010年在调查中发现,连续降雨和相对湿度较高对蜘蛛数量有明显影响(见表3)。

由表3结果看出,8月25日因降雨未做田间调查。根据气象资料记录,从8月22日17时开始,直到8月28日21时,期间连续降雨,最大降雨量达27mm。从8月25日至28日,相对湿度在85%~97%之间,27日和28日,相对湿度竟达92%~97%。在这种湿度环境下,不利于蜘蛛的生存,故9月2日调查的蜘蛛数量明显下降。

233农药对蜘蛛数量的影响茶园喷施农药对蜘蛛数量影响很大。2010年在万里江茶园调查时发现,9月7日调查时蜘蛛数量为129头,9月10日喷施1次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300倍液,9月15日调查时,蜘蛛数量迅速下降为21头。另外在生产中发现,经常喷施农药的茶园,蜘蛛和其他天敌的数量比不喷药茶园明显减少,有的甚至找不到蜘蛛的踪影(如唐家庄和东台2个茶园)。而在不喷施化学农药的东崂茶园,蜘蛛数量明显增多(见表4)。

31茶园蜘蛛种类

经过3年调查,发现本地区茶园有13科27种。在采集到的蜘蛛标本中,有一部分是幼蛛,鉴定时难以鉴定到种,加之在采集时有些种类难以捕捉到,故本次报道的种类只是本地茶园蜘蛛的一部分。要想全面了解本地区茶园蜘蛛种群的构成状况,还需要做更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32茶园种草有利于蜘蛛的生存

研究表明,复杂的茶园生态环境与单一种植茶树的茶园相比,更有利于蜘蛛的生存。在北方茶区,大部分茶园中的茶树很少与其他植物间作,加之经常实行人工除草,造成茶园植被单一,不利于节肢动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尤其是害虫天敌的数量更少,对害虫起不到自然控制作用。本项研究表明,在种植紫花苜蓿的茶园,蜘蛛数量明显增多,即使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也不致造成害虫危害。同时发现,在茶园周围留有杂草,其蜘蛛数量也比无草或清耕茶园多。因此,茶园种草是蓄养害虫天敌(尤其是蜘蛛),发挥其自然控制害虫危害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33少用或不用农药是保护蜘蛛的有效措施

研究发现,凡是经常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很少有天敌活动,有的茶园甚至难以觅到蜘蛛的踪影[11]。在这种类型的茶园,害虫种群的发生和发展完全依靠化学农药的调控,一旦停止使用化学农药,就很容易出现害虫暴发,导致茶树受害。而在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的茶园,蜘蛛数量很多,对害虫种群的发展起着自然调控作用,尤其是对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更是明显。但是,一旦使用化学农药,蜘蛛数量就会明显下降,有时甚至出现一蹶不振的局面。因此,在茶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在必须施用的情况下,应选择对蜘蛛杀伤力相对较小的农药[12],以减少对蜘蛛的伤害。

从目前茶树害虫的防治情况来看,大部分茶区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茶树害虫,在短期内能收到明显效果,但对害虫天敌的伤害和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是影响茶叶产业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实践证明,保护和利用茶园蜘蛛等天敌控制害虫的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1] 陈银方,华,宋昌琪,等 茶园蜘蛛调查和保护研究概述[J ] 蛛形学报,2004,13(2):125-128

[2]张觉晚 茶园蜘蛛的发生特点和保护利用[J] 福建茶叶,2006,1:2-3

[3]戴轩,韩宝瑜 贵州省茶园蜘蛛区系研究[J] 贵州茶叶,2009,2:23-28

[4]彭萍,李品武,侯渝嘉,等不同生态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J] 植物保护,2006,32(4):67-70

[5]张觉晚,孙少华 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J] 中国茶叶,2004,2:20-21

[6]韩宝瑜 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及动态差异[J]蛛形学报,2005, 14(2):104-107

[7]赵敬钊 中国棉田蜘蛛[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447-471

[8]姜瑞德,王继青,张涛,等 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田间发生规律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11:74-76

[9]庞冬辉,肖润林,侯柏华,等 生态管理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 18(6): 1272-1276

[10]冯明祥,姜瑞德,王继青,等 茶园种草对茶树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0,10:89-91

生态茶园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学角度;生态茶园;文化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D58B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RS-23);云南省生物资源创新办科技资助项目(2007YNCXB-01-01)。

中图分类号:G12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55-1

1美的内涵

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审美对象、审美性质以及美的根源。当自然形式和人的身体、心灵发生相同结构的反映,就会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而特殊的形式结构,由于相同结构的感应,进而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知觉情感,就产生了审美素质。同构感应具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与性质,进而解决了美和审美之间的很多问题。从美术理论角度看,美的根源源于“自然万物的人化”,也就是实践;而美的本质是人类或者个体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而建立起来的客观活动,人类在不断地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美。任何一种人类的物质劳动都囊括了某一种特定的人类精神领域、有意识的深度思维活动,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都伴随着精神方面的思维活动,而劳动实践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思维活动的统一体。

从美的客观对象本身而言,人类从古至今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千万种美。用“自然的人化”理论解释万千世界的美通常可以分为的狭义与广义。从狭义的角度看,“自然的人化”就是人类利用劳动、技术等各种活动去改造自然界的事物。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当社会不停地发展,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美学家李泽厚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是人类实践的结果,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但是这种看法否定了自然界事物原本具有的自然属性,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归进社会事物,有些偏颇。

2云南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普洱茶在市场上走俏,社会中的茶农、茶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满足市场需求,开始大面积种植茶树,但是在种植茶树的过程中,由于连片开发、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一片田地连着一片田地,没有把山地与山地之间的坡度区分开来,从而致使原生态植被系统遭到破坏,一部分茶园进而失去了天然森林的生态养护,且生态结构相对简单,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引发生态失调。同时,一些茶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其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很多森林中的原生态植物、生物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茶树的生长失去了充分的水源涵养以及完整的生物调节链。同时近几年来,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其中有些化学物质的残留物超标,对云南茶叶的质量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云南生态茶园的建设,积极进行独具一格的生态茶园文化建设,才能打开一片新的建设天地。

3加强云南茶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是从自然美学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云南四季如春的地理环境,云南山好、水好、空气好、自然应该出好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复合茶园,推行立体种植,把自然界的多种物种进行有机组合。可采用茶树与林木、果树相间的种植方式,既具有色彩美感,同时也实现了优势互补。茶树具有喜欢温湿、散漫光照、酸度适宜的特点,而果树和林木种植大部分都是喜爱阳光的乔木、半乔木树种,这种种植方式对于改善茶树的生长环境,提高茶叶质量。

二是可以采用茶树和绿肥间作的种植模式,通常会选用绿肥较多的豆类科目植物,并适当地压青回园,绿肥与茶树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太阳光照资源,有效改善土壤费力。可以选用紫云英、大叶猪屎豆等绿肥植物。同时也可以采用树林、茶树、草被三者相间的三层种植模式,这种模式能使自然界光能资源、土壤营养层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用,进而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让茶树土壤上下层的动态因子进行互动调节,保持土壤肥力均匀。然而,利用这种模式要注意互生互利、避免出现竞争、相克的情况。

三是云南生态茶园要想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在注重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同时、依据人类劳动、技术创造美的理论,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如合理规划茶园种植模式,选择培育优良品种,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等,把茶叶的生产产业和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相互结合,建成标准较高的茶叶生态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中职人员的种植技术以及美学知识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提高他们对生态茶园的认识。此外,充分利用民间以及官方的传播媒体,广泛广播种植茶树的知识,让广大茶农变成新时代的知识型茶农,学习完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后,推广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进而有效促进生态茶园的建设。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