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所共知,德育是个系统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变了样,不能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德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社会只有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实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一、国家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1.应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扬荣弃耻,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良好的社会风气来影响学生。
2.逐步消灭社会上的不平等、不合理现象。某校五年级一个班召开主题中队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竟有近十名学生的理想是将来离开农村,不干农活。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劳动强度大、经济收入少、社会地位低,属弱势群体。因此造成农村学生鄙视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现象。如果国家不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任凭学校如何教育学生劳动光荣、农民可敬也都是无济于事的。其他如“金钱万能”等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严重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应加大对各种媒体的监管力度。影视作品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决不能让那些低级、庸俗、灰暗、下流的东西腐蚀学生的思想。
二、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正确的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终身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是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替代不了的。试想一个满嘴脏话、自私自利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讲文明、讲诚信、有公德心的阳光儿童。因此,家长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同时,作为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而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的家长们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智育,询问孩子最多的往往是“最近你学习怎么样?”对孩子如何学做人则关心甚少。其实,学做人比成绩更重要,一个品质低下的人学到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交流,发现孩子思想上有波动、有偏差应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寻找原因,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摆事实、讲道理,切忌简单粗暴。
三、学校应改进德育工作,以不同方式,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
1.各科教学都应成为德育的主阵地。除品德课外,其他各科教学也都应根据本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时机,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进行德育,而不应把它变成课堂的点缀。学校在对各科教学的考核中应有对德育目标的考核。
2.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全体教师都应敬业育人、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高尚的情操来熏陶和感染学生。
3.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育人作用。同时,学校的板报、墙报、红领巾广播站、文化墙、宣传栏也要充分利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努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教风、校风。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4.适时开展各种活动。学生们非常喜欢、乐于参加各种课外校外活动。通过活动能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协作,学会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开展各种活动应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
5.德育应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守则》、《规范》教育,公德教育虽然都是小事,可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的德育就要从这样的小事做起。这样的德育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接受,要比口号式的、枯燥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关键词:德育教育;价值;行为习惯;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7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44
一、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
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将德育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政治素养教育以及“三观”教育三个方面,这对于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思想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组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依据的重要文件,这两个文件均体现了对学生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求。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艰苦朴素、勤于劳动、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大部分学校都将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再借助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借此让学生明白自身荣辱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逐步树立起集体为先的责任感。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他们进行这种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学校可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立足点,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焕发学生的激昂斗志,使之树立起与祖国共荣辱、同命运的信念。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生思想单纯且不成熟,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其日后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而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分辨是非黑白、分辨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社会现象,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通过开展德育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坚毅的意志品质,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课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场所,因此教师应当对课堂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对教材当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及途径,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德育课堂,将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出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在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音、体、美等学科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拼搏精神的教育,在磨练他们意志品|的过程中,促进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除了在各个学科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获取与思想品德有关的信息资料。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片段、Flas等,或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说教的局限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生动,这对于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仅凭说教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探寻提高德育教育成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正因如此,使得他们却比成年人更加憧憬丰富多彩的生活,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希望能够与社会接触。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多为他们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满足学生愿望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并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老人,由此不但可以给老人带去温暖,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升。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农田中进行劳动,让他们体验丰收的喜悦,使其认识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小培养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其子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应当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借此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联络,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对其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这样既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又能让家长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的不足之处,从而有侧重点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向家长贯彻学校的德育目标和方针,使家长吸取到学校教育制度的精髓,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只有学校与家长达成一致共识,并多进行交流沟通,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也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逐步提升,从而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单纯、辨别能力差,正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担负起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积极构建起高效的德育教育课堂,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德育教育;思想观念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
在我国十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做好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关键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要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做到不蛮横、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W生离开家到学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师,在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的时候会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就像无声的教育一样,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想法,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放下戒备,提高教学的成效.
2.2 让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学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离不开道德教育,教师也只有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德育逐渐融合在知识载体当中,才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个学科中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的相关道德行为,学科内容的不同也渗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学生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情趣,而小学数学则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相关的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而我们的小学历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爱国热情,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也就会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
2.3 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对学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训练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在家庭当中就会显得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度过的,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家庭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就没有了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教师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长一定要先了解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有家庭和学校互相了解之后,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小学又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掌握德育教育的重要领会时期,小学德育的成败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与否,同时也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紧相联,要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小学是学生刚刚接触教育的阶段,而德育教育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过敏慧.“品德”视角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 2014.3
1 环境育人。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形成育人的激励机制。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
创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参天大树、小桥流水、假山池鱼、梅园、松林、竹园……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赏花、纳凉、喂鱼中陶冶情操;在树下读书,听流水叮咚,读书变得如此享受,修身养性;看到红梅、青松、翠竹自然让学生想到松柏气节、梅竹情操――傲立霜雪、坚强不屈、玉洁冰清、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在樱花随风飘落时,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拿起相机,捕捉瞬间的灿烂并感叹时间的流逝,暗下决心生命也要有樱花般的灿烂……学生在与自然的交融中,涤荡尘世的喧嚣,静心读书,潜心修学,宁静致远。2009年高风中学先后被评为省绿色模范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无不对美丽的校园充满感慨和感动。
2 制度育人。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完备的制度保证。
常规制度有:学习和建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班级公约等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学生;建立“文明学生”、“文明教师”、“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审表彰奖励制度,形成争当文明的良好风尚;建立班级四项竞赛评比制度、举办校运会,让各班在你追我赶中力争上游,树立学生集体观念,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建立教师值日制度,实行定点定时定岗值日,每个部门、每个楼层、每个时段都有教师值日,确保学校的有序、规范、安全;建立保安、生辅老师全天候值班制度、食堂超市饮食卫生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后勤保障,消除安全隐患,树立学生安全意识;建立严格的学生请假制度,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建立每周一国旗下专人讲话制度,弘扬正气。
3 管理育人。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健全的组织保证。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系统,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所有行政人员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进一步理顺学校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层级管理系统,形成党支部、工会、共青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职责,校长室、学生处、年级段、班主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上下一盘棋,确保德育的有序开展。尤其是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有爱心,负责任,重落实,及时了解班级动态,讲究方式方法,全程细化管理,关爱每位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 课堂育人。抓好德育建设阵地保证。对寄宿制学校而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内度过的,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充分挖掘文化课的德育渗透功能。各门学科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转变预示着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目标渗透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意渗透,或在教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施“不经意”的思想道德教育,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发挥好思想政治课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学科目标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每位思想政治教师理应把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用“德育渗透”去激活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真正实现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和开启学生心灵德育过程的有机统一。
一、教师自身言行对学生的示范教育作用。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
二、结合运动项目本身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1)对形队列练习。教学中对一些学生纪律散漫的特点。通过对体操的对形队列练习,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学生向中国人民学习,集体行动中要动作迅速、整齐,服从组织,遵守纪律。
(2)学习球类、田径跑、集体项目时,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战术配合中体会集体协作的力量,要有意识的关心和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利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
(3)“耐久跑的极点”现象,对学生就是一种考验。有个别同学因为身体胖而速度较慢时,会有些同学边笑边喊:“太笨啦!跟狗熊似的。”还故意做出一些怪动作。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及时的、鲜明旗帜的,对那些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批评制止那些不良倾向,让学生经过一次次的磨练后,逐渐养成顽强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深化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品质
(1)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游戏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平时只是把“互帮互助”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学生们是难以真正理解的,也无法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而通过游戏的开展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游戏活动往往是一项集体项目,缺乏“互帮互助”的精神就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2)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体育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得每个参加游戏的同学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游戏充满了竞争性和不可预料性,学生在频繁出现胜负的游戏情感体验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耐挫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又树立了学生在失败中争取成功的坚定信念。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思想品质上的种种弱点就会在偶发事件中表现出来。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少批评,多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将德育渗透于课外教育活动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