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方案

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方案

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1篇

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柔性化难以平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科学管理,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一整套企业管理规范,不仅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且要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性,否则制度就会变成一堆废纸。Laycar教授认为,过去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闲话式、家常式及故事性的方式,将日益被规范严谨的制度化方式所取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也是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迫切需要。此外,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逐渐向管理知识及管理知识型员工方向转移,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型、较为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暴露出多种弊端,并逐渐被柔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取代。柔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模式,即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和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能够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平台,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逐步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柔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弹性工作时间(FlexTime)、弹性工作地点(FlexPlace)、工作分享(JobSharing)以及自助餐式的社会化福利制度等。大中型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大,员工人数较多,管理体系比较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对完善,比较容易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柔性化。小微企业则不同,企业规模和经营实力的有限性使得小微企业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建立起规范化的职能管理部门,聘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制定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正如A公司一样,大多数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常都是由企业老板(或总经理)说了算,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同时,鉴于很难为员工提供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小微企业通常以柔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满足员工希望改善薪酬福利待遇的迫切要求。比如A公司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的办法,规定员工只要完成了月初设定好的业绩目标,可以不用每天按时到公司上下班,这种仅以个人业绩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忽略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出勤状况等方面的考核,很难实现绩效管理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引起了A公司从事非业务型员工的不满,这种弹性工作时间的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成为A公司实现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障碍。

单一化的人员激励措施难以有效地激励员工: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士教授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以发挥出个人潜力的80%~90%。现代企业对于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能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广泛共识,只是不同企业所采用的具体的激励措施各不相同。这些激励措施总体上可以被划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充分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注重创造一套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比如树立典范、职位晋升等;二是建立以外部刺激为中心的激励管理体系,包括各种福利项目、奖励以及带薪休假等。总体来看,前者侧重于对企业员工进行精神激励,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后者侧重于对企业员工进行物质激励,不断满足员工的各种物质需求,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激发其更为强烈的工作热情。大中型企业拥有更加形式化的和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常会采取灵活多样的人员激励措施,采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双管齐下的办法,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大中型企业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人员激励措施不同,小微企业的人员激励措施相对单一化,即只采用某一种人员激励措施,对员工进行激励。比如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制造型小微企业,通常采用计件工资制,根据员工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支付其工资;从事商品流通型的个体工商户主要考核员工的出勤状况,按照员工的出勤天数支付其工资报酬;提供专业化猎头服务的A公司则根据猎头顾问完成订单的数量和金额支付其工资报酬。小微企业之所以采用单一化的人员激励措施,一是因为小微企业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员工更多的物质需求;二是因为小微企业的声望、形象因素以及缺少准确的职位描述,都使得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缺乏吸引力,因而很难采用精神激励的措施激励员工;三是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特别是员工的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通常都是由企业老板(或总经理)一个人决定的,较多的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微企业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科学的依据。小微企业单一化的人员激励措施,让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很难得到充分满足,难以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这也是促使小微企业人员流动性较高的重要原因。

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本上是来自于对管理比较规范的大企业的经验研究。对于这些理论在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适用性,美国学者Heneman和Tansky(2002)的研究结论是: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很少能适合中小型企业的。尤其是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带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为此,我们针对上述以A公司为代表的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多渠道促进小微企业专业化人才的持续专业发展

持续专业发展是指专业化人才在工作生活中持续地维持、改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行为过程,这种行为过程需要通过在工作生活活动中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充技能,从而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持续专业发展与小微企业专业化人才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相关联,与将来所追求的职位、收入、学历等因素有关。小微企业的专业化人才通常不愿意身兼多职,并倾向于通过组织计划性、系统性的学习过程,更新和开发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从而完成持续专业竞争力的终生学习。专业化人才的持续专业发展与小微企业的经营战略计划通常是一致的,透过小微企业促进专业化人才持续专业发展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小微企业窥视未来的经营发展趋势。Jones和Fear认为,持续专业发展可视为一种涉及组织资产的动态过程。Davenport进一步指出,持续专业发展应强调组织如何帮助专业化人才去获得、创造、整合与利用知识。小微企业在促进专业化人才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分享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透过现有的社会资本,小微企业除了可以增加专业化人才的机会、动机与能力外,还可以通过知识分享促使小微企业内部各种有形知识和无形知识在专业化人才间的连接与交换,创造专业化人才有利的智力资本,达成维持小微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比如A公司可以定期组织猎头顾问交流会议,分享各自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促进猎头顾问提升专业技能。此外,A公司还可以组织系统化或有计划性的学习或培训活动,使猎头顾问的知识领域可以不受过去个人环境背景与学校的局限,相互进行知识的传递及互动,提供即时与正确的知识技能,以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专业化问题,持续延伸猎头顾问的角色和范围。

2.通过外包建立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要素的完整性、协调性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管理核心、管理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等要素。小微企业建立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规范化、柔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对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规模、需求进行整体预测、方案制定和宏观策略布局,而且还要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进行统筹安排,形成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促进小微企业专业化人才的持续专业发展。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科学性、操作性很强的实践工作,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专业化人才才能够胜任。小微企业资源有限,为了获得低成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可以采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方式,聘请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从组织外部的专门服务供应商那里得到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服务而与其保持一个长期契约关系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运营模式。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员工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组织学习等。例如,A公司可以委托当地知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针对猎头公司的运营特点制定符合其实际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猎头顾问的招聘、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等事宜,使A公司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猎头服务中去。

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银行 小微企业 金融业务 竞争战略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方式,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希望通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获取资金用于企业发展。从国内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很多银行也在不断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占有利的市场地位,形成竞争优势。

一、银行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必要性

(一)发展小微企业金融能够促进盈利能力提高

近些年来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占到了社会融资规模比重的15%以上。这样一来,大中型企业可利用的金融资源愈加丰富,直接使企业降低了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同时,在这种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凭借强大的定价权与商业银行交涉致使商业银行贷款净利差大幅收窄,商业银行要想稳健运营必须另辟蹊径。发展小微企业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商业银行获取更多资源,可以从一些对商业银行贷款依赖性较强的企业中获取贷款净利差,妥善应对贷款逐步萎缩的情况,促进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二)发展小微企业金融能够扩大客户群范围

我国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存取款、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会呈稳步增长态势。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金融,积极推出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业务能够吸引一些优质小微企业,扩大客户范围,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运营。

(三)发展小微企业金融能够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

商业银行积极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员,通过对业务模式创新、业务流程改造,促进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推出一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较好的便利性、较优的适用性等金融产品等方式为为银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这样一来,更能够吸引一些小微企业慕名而来,形成竞争优势,为银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一)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相τ诖笾行推笠道此敌∥⑵笠荡款风险相当较高,一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控制和防范一些风险的发生仍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大中型企业上,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发展缺乏积极性。同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责任上实行的是终身追究制,终身追求产生不良贷款的信贷责任,而且对信贷资产风险实行比例控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金融业务服务人员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持有高度谨慎态度,很多时候都不愿意为了业绩的提高为风险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此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健全自身金融服务业务营销模式,不仅没有建立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调查分析机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及业务可行性分析,而且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够,致使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缓慢。

(二)小微企业在银行融资难度大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很多商业银行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制定各种金融服务业务优惠政策确保小微企业顺利融资。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受到国际经济影响致使其信用风险上升以及自身管理机制缺乏规范性存在着超负荷经营的情况,经常出现由于没有可供抵押固定资产而出现逃废债等问题,直接导致企业贷款逾期风险加大,进而减缓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步伐。

(三)银行金融服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对商业银行提出一定要求,要求其要不断建立并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核算机制、审批机制、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但是这些机制的建设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即便是机制建成也需要不断根据市场大环境、企业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和完善。银行金融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在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方面,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办理金融服务业务时进行利率成本测算难度较大,由于小微企业缺乏规模性,难以准确测算出准确风险成本和管理成本,贷款利率主要是通过经办行以及客户经理议价的方式进行定价;第二,在授信申报方面,很多商业银行仍然沿用传统贷款审批模式,这种模式审批时间过长而且需要几笔业务同时上报,而一些小微企业急需资金周转,根本不能等待太长时间,这样就难以满足企业实际贷款需要;第三,相对于一些大中城市来说,一些乡镇地区商业银行网点较少,而很多小微企业都是在乡镇地区发展,一些企业要想获取金融服务不得不去离企业较远的城市办理业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发展步伐。

(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单一性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一定单一性,还是局限于贷款融资发放上,没有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差、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信息少等特点,“量体裁衣”调整和完善金融服务项目。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很多银行都没有开设财务管理、业务咨询、风险控制、金融理财以及市场分析等相应配套服务业务,严重落后于企业资金需求的新变化。

三、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问题原因探析

(一)银行金融服务理念有待提升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过于注重效益而忽略服务质量,在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金融创新,服务存在一定局限性,不仅服务内容过于陈旧单一,而且服务方式也不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对应。同时,一些商业银行由于服务理念的滞后,受到原有经营思想的影响,导致自身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充分结合当前经济情况、银行实际能力以及金融环境对自身金融服务发展方向进行定位,进而审时度势充分结合各个地区产业特点,集中优势资源制定可持续竞争策略,吸引优质小微企业与银行合作,推进银行金融业务顺利开展。

(二)与小微企业信息交流有待加强

由于小微企业在规模、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在加上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准确度、透明度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较差,直接影响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但是这些问题并不代表全部的小微企业,一些优质企业并不一定会出现以上问题。而一些商业银行在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与这些企业信息交流不够,在在没有充分掌握企业运营信息的前提下主观臆断,认为企业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几率较大就对企业的信贷需求进行否决。这样不仅会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且也不利于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推广。

(三)金融服务准入门槛较高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门槛一般都较高,这是由于小微企业运营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不仅要时刻应对市场产品需求与价格波动,而且还要经受市场经济大环境恶化等风险,而商业银行必须要规避这种风险。为了化解这类风险有的银行采取增加相应抵质押物德国方式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办理条件,有的则是采取打折压低抵押物价值的方式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这样一来,银行虽然减少了坏账风险的发生机率,同时也失去了一些有潜力的优质小微企业,不利于其金融服务业务平衡发展。

(四)缺乏金融服务创新能力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多是基于大中型企业运营特点推出的,有的虽然也面向小微型企业,但是不能完全适应小微型企业运营特点,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尤其是在对小微企业贷款前期调查和后期投放方面,很多银行都没有建立健全金融服务管理机制,安排专业人员为一些不能了解和掌握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市场环境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业务咨询、市场分析、风险管理、产品设计以及企业理财等配套服务。这样一来,不利于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力推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稳健发展。

四、以包头工行为例对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竞争战略进行探析

(一)包头工行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建立,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经过这些年的稳健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是我国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商业银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工商银行于2005年正式改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在上交所整体上市。包头工行隶属于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为二级分行,是包头市业务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机构,在包头市的经济金融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包头工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为了能够紧跟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包头工行于2007年全面启动了小微企业信贷金融服务业务,各个支行积极配合此项工作于当年顺利完成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并在拓宽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2009年包头工行在总行成立了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部,由包头工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部统一管理当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并在辖区15家支行内同时设立小企业金融业务分中心,尽可能地实现全面覆盖各个地区,为小微企业顺利融资通过一定保障。2015年包头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17.33亿元,主要包括表中的几点内容:

(三)包头工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竞争战略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包头工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了很多企业的信任和青睐。包头工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主要运用了客户选择战略、业务创新战略、信贷风险防控战略以及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战略。

1.客户选择战略。首先,包头工行能够从金融服务理念角度出发,积极转变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管理层能够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到当前市场结构,积极改变传统“重效益、轻服务”的思想,对相关人员提出一定要求要求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对各个类型的企业一视同仁,在支持大中型企业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信贷资金投放方案,将一些资金用于支持产品有销路、管理水平高、设备较先进而暂时资金不足的优质小微企业,实现自身资产结构调整,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包头工行在与小微企业进行交涉过程中不断加大企业信誉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树立典型与一些信誉好的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督促企业增强信用意识,恪守有借有还,诚信的信用准则,成功吸引一些优质企业获取包头工行金融服务。

2.业务创新战略。首先,包头工行能够充分结合当期小微企业特点对抵质押品的品种、方式进行创新,在可控风险前提下一集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一些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可转让的土地承包权等进行抵押贷款,增加了加区域性质押产品范围,突出了放款快的特点,受到了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欢迎;其次,包头工行还在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业务的同时,金融业务咨询、市场分析、风险管理、产品设计以及企业理财等配套服务,安排专业人员为小微企业传递最新环境形势,财经资讯,为其进行市场分析,促进小微企业规范经营运作,合理规划资金需求,规范财务制度、控制和防范资金风险。

3.信贷风险防控战略。首先,包头工行在对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业务时能够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地实际市场状况,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力以及企业近几年的运营状况等。在获取这些内容之后银行根据数据着重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信用状况及信贷风险,在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正确决策;其次,包头工行采取对小微企业进行全程监管,采取动态监管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网j、下实地等多样化方式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一旦出现风险隐患包头银行能够及时制定风险防控决策,尽可能止损。这样做不仅能够确保银行稳健运营,而且还能够起到提高企业信息数据质量的目的。

4.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战略。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战略方面,包头工行主要从完善营销体系和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两点入手。首先,包头工行通过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的市场调研部门的方式安排专人通过问卷调查、客户反馈等方式获取小微企业信贷意愿、消费预期等相关信息,通过研讨会等方式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对小微企业金融产品进行完善、调整和创新,使产品服务能够与时俱进;其次,包头工行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的方式,来提高金融服务业务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金融业务成绩量以及优质客户培养两大点内容,对于一些任务完成出色的人员银行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一些工作懈怠的人员则要给予一定惩罚。这样主要是为了能够促进金融服务人员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间接推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斌.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路径创新分析[J].长白学刊,2013(1):12-16.

[2]黄定红.中小微企业融资与中小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3):22-29.

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人力资源;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顾名词义,就是企业员工组织的有序管理,涉及的是一个企业在公开招聘、选用员工,并对其进行录用和培训的过程中对目标人力资源进行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手段。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还涉及员工的报酬及相关组织方面的事宜。最近几年经济形势发展良好,各企业、公司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中,因此,若要更好地促进企业获得较高收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把严肃企业员工管理、创新创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上日程。企业需明确,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探寻新的创新性思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让企业用最少的资源、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收益,以此来凝心聚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活跃内部员工血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推动力。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大中型企业,都会在公司内部设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HR,旨在加强企业自身运营程序的有序化管控,维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其长远发展。形象化的描述即,企业的整体生产运营就像是一盘已经开局的棋,每一个员工都是棋子,走好每一步都关系着最后的胜负。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市场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控制越来越多面,特别是新时期的员工对自我的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难免会出现系列问题。有的企业员工招聘时科学性不高,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着严重偏差,部分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化系统性的职业训练和职场经验,再加上有的企业初成立,起步较晚,没办法给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平台,原则性不强,工资薪金的配给不透明,漏洞较多,缺少一整套系统完备的选才用人机制,因此容易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一定阻碍。对于一些起步晚、发展慢的小微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成型,而这一部门的管理涉及到企业最为核心的操作主体(职员),包括职工岗位设置和分配、职员选拔录用、工资薪金待遇及相应的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其设定和运营必须把高度的科学性放在第一位,否则难以在选聘人才时给予能绝对兑现的承诺。另外,如果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人员的巨大流动性难以把控,员工逐步缺乏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热情和活力。例如,一个企业若没有具体的工资福利、业绩考核文书或者纸质性的权威文件,很难给员工以约束力,久而久之,员工的归属感会逐渐减弱,热情也会进一步消退,而且这种现象也与企业过于形式化、家族化的经营密不可分,这些往往容易使企业因小失大,最终退出竞争舞台。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浮于形式,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压榨公司员工的个别劳动时间,这种做发经常会愈演愈烈,最终激化企业的内部矛盾。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加以解决,即使最终问题被解决,这一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无法预估的。如果没有妥善解决,后果将更为严重,很可能企业也会因此一蹶不振。还有一些企业则是走了极端化路线,即从不把员工与员工之间或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小矛盾放在眼里,而且过分估计了看似和谐的管理模式的实际效益,因此,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这种过分乐观的思想若不及时转变并加以克服,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话,企业面临的威胁是难以预估的。有的企业存在劳动关系过于僵化的现象,这体现在员工保险制度和企业裁员情况上。首先,有的企业没有做到定期按时为企业员工缴纳三险一金,尽管国家有明文规定,许多企业仍在钻空子,给自己捞好处。而且企业本身员工的流动性大,更无心给予员工这方面足够的承诺,这会导致员工从心里觉得自身生活条件不受保障,长此以往,对企业的离心力也就越大。比如有的企业因管理不善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如果企业没有给予员工相应的保险制度保障,就相当于亲手将人才送离企业,这同样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虽然企业裁员在一个企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有的企业却钻法律的空子,利用劳动合同上存在的缺陷或者利用员工不懂法的心理,实行恶意裁员,这不仅触犯了法律,剥夺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进一步损害了员工和企业之间辛苦搭建的情谊,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举措

(一)人才录用模式中强化猎人平台的公正性

一般情况过下,企业在选拔聘用人才时,要实行充分开放的策略,面向更为广阔的人才市场领域,聘用全能型人才。因为任何企业选拔人才时都不是只需要专业技能过硬的人,这样的人才当然符合企业的标准,因为他们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完全胜任自己岗位所要求的任务,但是相比之下,企业更需要有全局意识的人,能时刻把企业的效益和长远经营放在首位,能够始终坚持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不是单独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把为企业服务作为自己存在于这个集体的意义和价值,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为企业考虑,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乐于帮助别人,致力于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创造和谐企业文化,而且乐于参加企业内部员工为了联络感情而举办的各种形形的文娱活动,始终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彰显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收益,创造共赢局面。因此,企业招聘时,人力资源部门要注重员工的整体素养和道德品行,选择有潜力的员工,挖掘他们的隐性价值,致力于能给他们搭建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平台。

(二)强化薪酬管理制度,创立奖罚模式

一个企业能够留住员工,具有极强凝聚力,关键要依赖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员工能长期在一个企业待下去,大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一份可观的薪资报酬。倘若一个企业没有建立起规则明确的奖罚制度,那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存在就形同虚设,即使企业的决策层有了一套完善的发展方案,也很难实行下去。因为能力强的员工和能力弱的员工并没有多大区别,犯错误也是蒙混过关,走形式主义;为企业赢得一大笔交易,企业所能给予的奖励也寥寥无几,这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寄生虫”泛滥,也会使得优秀员工逐渐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感情,进而缺乏工作动力,形成全盘懒惰的局面。因此,薪酬制度既是一种激励手段,也是一种惩罚依据,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其努力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否则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有必要将薪资管理制度和市场的竞争机制相融合,把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纳入奖惩范畴,让员工做到“各凭本事”吃饭,做到绩效越高,奖励程度就越大。因为这是新时期市场化竞争背景下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生存下去的关键举措,这样可以把薪酬建立在一个相对公开公平而又透明度高的环境中,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让他们认为企业之所以取得长足的发展,与他们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密不可分,他们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这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经营带来福利。

(三)改革工作考评方式

考评制度现在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对考评更应尤为重视。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以身作则,主动强化自身的效益意识,并带领企业的各部门共同进步,逐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为企业准确定位,依据企业的工作重点来组织开展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双重发展。传统的企业工作机制下,员工的工作繁杂而又琐碎,即使全部工作任务完成也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成就感,久而久之,员工的工作就容易浮于表面,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下了班就像是身心都得到了解放,一上班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工作热情直线下降。但是如果企业建立一个合理的考评机制,在讲求速度的同时格外注重工作质量,将业绩和成效进行量化处理,让员工之间有所对比,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坐在岗位的竞争压力和来之不易,不忘初衷。

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总揽全局,切实贯彻执行“促改革、防风险、强服务、提效能”方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扎实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改进监管手段,探索风险预警、识别、防控、化解的新方法、新机制,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二)新组建1家村镇银行,在县域及乡镇增设至少6家银行网点。

(三)推动钢贸、造船、不锈钢等重点行业授信风险逐步化解,力争不良贷款率不高于年初水平。

(四)加快推进银行案防长效机制建设,促进银行从业人员合规履职,力争不发生案件和重大违规事件。

(五)推动绿色信贷,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确保新兴产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六)持续改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

(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三、主要措施

(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银行业转型发展

1.强化法人银行公司治理。一是落实《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组织开展公司治理培训,完善法人银行“三会一层”治理结构,督促指导董事会、监事会有效履职,提高各专门委员会履职能力。二是强化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履职评价和问责。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董监事履职评价示范文本》,督促法人机构制定董监事履职评价办法实施细则,并报分局备案。三是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做好实施培训和监测分析,夯实资本管理基础;强化法人银行股权监测,规范股权变更、质押、交易等行为;按照银监会法规逐步扩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构建更加具有活力的银行体系。

2.推进银行内控管理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绩效考核导向监管。督促银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经营指标,避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和同业排名的激励导向,推动落实高管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薪酬延期支付制度。二是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指导银行构建有效风险治理架构,强化部门、岗位之间的有效制衡,落实强制轮岗交流制度。三是完善监审联动。加强对银行内审等部门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增强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计量能力,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评价办法》,开展重要风险监管审计合作。

3.加快银行产品服务创新。一是督促银行以特色化为方向,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实际开展业务创新,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是推动实施品牌化战略,指导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产品服务营销,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服务品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商行实施走出去战略,选择合适地区设立异地支行。

(二)严守风险底线,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1.逐步缓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一是坚持稳步控降目标。坚持“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总原则,继续认真落实《银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风险管理的意见》,择优支持保障房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贷款必须符合监管政策要求,力争平台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二是完善全口径监测统计。通过加强统计监测,真正做到动态统计、有进有出,进一步提高平台名单的全面性。进一步加强融资全口径管理,与地方财政、审计部门建立完善日常联系和季度信息交流制度,督促银行加强监测,全面了解平台企业的其他融资情况,严控平台借道融资,提高平台融资全口径统计监测的准确性,深入分析平台银行体外融资对银行信贷安全性的影响。三是落实到期还款来源。目前纳入监测的73户融资平台今明两年到期贷款都将在46亿元左右,督促银行及早与平台企业及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落实还款计划及资金来源,严防违约风险。四是强化风险缓释措施。对于还款资金来源得不到落实的平台,要求银行及早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直接融资政策变化情况,逐步推动用直接融资置换相应的平台贷款。

2.从严控制房地产领域信贷风险。一是完善名单制管理。督促银行针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集聚的特点,审慎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入管理,完善准入企业名单,加强开发企业资金实力、开发业绩、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准入条件审核;结合季度非现场监管走访,收集审查辖内银行开展合作的开发企业名单及项目情况。二是加强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监测。督促银行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风险排查,严控银信合作业务,严防开发企业通过假按揭、民间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严防房地产企业利用贷款囤地炒地。三是组织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组织开展一次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准确评估房地产价格下跌情况下的贷款损失及流动性情况。四是落实住房按揭贷款差别化政策。督促银行严格执行住房按揭贷款政策,优先保障首套自住房贷款,审慎开展商用房抵押贷款。上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房地产贷款检查,全面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风险状况。

3.密切关注大额授信风险。一是妥善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以戴南不锈钢行业为重点,加强与兴化市、戴南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入实施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充分发挥牵头行作用,逐户落实一户一策分类处置方案,确保支持类企业有劲、维持类企业有底、退出类企业有序。首期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期限到期后,及时召开有关戴南地区银政企三方座谈会,研究部署后续工作。二是密切关注重点客户风险。充分利用客户风险信息系统,在全辖排查涉及5家银行以上、银行授信总额2亿元以上的大额多头融资及5000万元以上存在担保圈的客户,建立台账持续监测,绘制大额客户融资担保链接图,准确掌握主要担保圈状况,推广运用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逐步推动担保解链工作,有效防控风险蔓延。三是严防政策“一刀切”加大行业风险。加强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督促银行积极上争资源,用好用活政策,避免信贷“急刹车”、“急转弯”加剧风险集聚。关注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根据银监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出台有关光伏产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有保有压”政策有效落实,指导银行继续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有选择、有差别地开展光伏产业授信业务。四是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授信和授信集中度监管。督促机构严格控制大额贷款,落实新增3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报备制度;禁止发放异地贷款;加强银团贷款风险管控,严格控制银团贷款投向。

4.大力加强不良贷款管理。一是做实贷款分类。加强贷款质量监测,组织开展重点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检查,摸清摸准风险底数,夯实资产质量,提足风险拨备。二是加大新增不良贷款问责力度。出台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追究监督办法,督促银行按照履职责任要求,对2013年以来新发生的不良贷款查清原因,落实责任,凡属违章违规形成的不良贷款,必须要追究经办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于新增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按照提高不良容忍度有关要求,适度减免相关人员责任,保护银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认真分析新发生问题贷款的成因,从经营理念、管控架构、管控方式、管控流程等方面全面改进授信管理体系,严格新发放贷款的准入管理。三是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推动银行积极运用诉讼、批量转让、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充分利用财政部最新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所带来的便利,加大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损失类贷款不得长期挂账。

5.有效促进影子银行业务规范发展。一是建立风险“防火墙”,阻断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渠道。督促银行规范发放小贷公司贷款,密切关注该类机构将银行贷款资金流向国家调控领域及限制性行业。规范开展银担合作,对融资性担保公司严格执行担保倍数限制,防止违规放大杠杆倍数。二是建立完善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备案登记制度,及时掌握理财业务情况。指导法人银行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建立单独的机构组织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与银行资金严格分开,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资金池业务,强化资金运用监管。规范分支机构理财产品销售行为,严防不当宣传及误导销售。

6.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防控。一是把流动性管理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督促银行特别是法人银行及时调整流动性风险偏好,各法人银行要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的流动性监测与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性应急预案,开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督促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同业、理财和投资业务管理,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防止业务增长过于冒进,推动中小银行切实按计划压降“两项占比”,提高业务稳健性。三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有效控制存款冲时点现象,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组织银行进行压力测试,适时开展流动性管理专项检查。

7.突出操作风险和案件风险管控。继续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推动银监会“案防新规”有效落实,严格实施信贷违规问责和案件问责。督促银行加强基层网点和重点人员管控,继续开展员工参与民间借贷等违规行为排查,加大问责力度。加强与邮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邮储银行二级支行强化操作风险管控。加强案防技防建设,建立农商行信息科技系统开发、运用联合机制,推动开发运用员工账户异常信号监测系统、重要岗位轮岗提醒系统和“飞行”检查合规知识测试系统,进一步提升案防工作水平。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飞行”检查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成立“飞行”检查大队,对机构“飞行”检查进行再监督。

8.密切关注新型风险。一是强化信息科技风险。开展信息科技风险巡查,摸清信息科技风险现状;下发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意见,确保银行严格按照“系统可以外包,责任不能外包”的原则,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保障业务连续性。二是强化市场风险监管。督促银行加强资金业务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关注交易对手风险,严防违约风险。三是注重声誉风险管理。继续与媒体合作开展对外宣传,提高宣传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督促银行健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三)优化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1.运用信贷杠杆推动产业转型。一是强化引领,深入推进银行业转型升级。加强监管引领和考核督促,切实推动《市银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确保银行业在全市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上半年组织开展“银行业转型升级行长沙龙”,组织银行集中探讨转型升级经验,深入挖掘银行业转型升级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银行业全面服务转型、发展升级。二是盘活存量,稳步退出过剩及落后产能。加强产能过剩重点行业的监测分析,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信贷台账,推动银行与政府部门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合作,通过产能整合重组、技术改造,促进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盘活沉淀在过剩产能上的信贷资产。三是用好增量,将信贷优先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升级的行业和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清洁能源等。完善新兴产业和绿色信贷监测统计,推动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流程、落实扶持政策,积极推广专利权质押等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的信贷模式。加大对医药城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银行进驻医药高新区,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青年员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走进工厂、学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督促银行网点播放金融知识宣传专题片,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二是完善银行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建立银行投诉处理机制评估督导机制,对银行投诉处理情况实施监督考核,督促指导银行建立健全快捷、规范、合理的投诉处理流程,充分发挥银行维护消费者权益、处理消费者投诉第一责任主体的作用;加强对客户投诉情况的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同类问题反复投诉。三是切实改善柜面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客户排队,提升柜面服务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规范开展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投资理财等产品,督促银行坚持“卖者有责”,为消费者把好产品准入关口,规范开展业务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

3.进一步改善“三农”金融服务。一是加快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在优化建设传统银行网点的基础上,开展社区银行、小微支行试点,积极推广“快付通”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模式,提高偏远乡村的服务可得性。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监管,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严防“脱农进城”趋势,引导邮储银行大力拓展农村金融业务。二是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开发推广适用于私人农场、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新模式,探索发展农业产业链融资,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试点。强化对粮食生产发展的信贷投入,支持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田水利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三是提升阳光信贷覆盖面,加大富民阳光信贷推广力度,建立富民阳光信贷统计制度和通报制度,开展专项现场检查。

4.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一是强化业务引领。坚持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不动摇,认真开展统计监测和考核督促;完善“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开发推广“网上金融超市”,进一步拓宽银企沟通的渠道。二是开展活动带领。继续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2014年计划在市新能源产业园区和高港区举办两场大型“进基层、入园区”银企对接活动,在姜堰区和泰兴市举办两场银企面对面恳谈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提升活动效果。三是实施创新驱动。通过监管创新,探索化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推广小微企业免担保贷款;督促法人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流程、创新还款方式、创新担保方式;推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四是强化制度保障。推动银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有效发挥作用,开展专营机构督查评估,对“六项机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不断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服务覆盖面。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监管效能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动真碰硬的大排查、触及灵魂的大检修、洗心革面的大扫除。系统理解、准确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用精神开展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防搞形式、走过场。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紧密结合监管中心工作,努力实现作风的根本性改进。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各职能科室分别挂钩基层联系点及重点关注行业和风险领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2.切实推进职工队伍建设。一是强化知识型队伍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全年集中培训不少于6次,切实提升员工业务能力。采取论坛、交流、点评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业务学习研讨和交流,树立主要业务的标杆性质量标准,供相关科室员工学习对照。二是强化实干型队伍建设。围绕“增强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尽责履职能力”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塑我监管形象”活动,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改进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贯彻落实,开展履职评价,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开展中层干部缺岗竞聘和员工轮岗,激发员工活力,努力做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三是强化廉洁型队伍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上好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课,落实“一岗双责”,强化监督约束,确保不发生工作人员违法及重大违规行为。

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5篇

这是一个富有哲理、令人鼓舞的回答,而这样一种对于梦想实现的精妙诠释,恰恰契合了有着60多年历史的农村信用社追逐现代梦想的轨迹。不懈的坚持与坚定的前行,迎来的是一扇缓缓打开的通往现代金融企业之路的大门。近年来,随着以市场化、股份制为核心的新一轮农信社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曾经在历史泥潭中苦苦挣扎的农信社,焕发出令人惊叹的发展活力。在改革红利的刺激效应中,农村信用社距离现代金融企业的终极梦想目标越来越近。

在全国农信社向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目标衔枚疾进的争先队列中,山东省潍坊市农信社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和领头羊。近年来,作为山东农信改革发展标杆机构的潍坊农信社,坚持以现代金融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将“创新”作为撬动自身管理、经营、发展全面优化提升的支点,经过近10年的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现代农村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梦想起飞的跳板

“对于农信社而言,现代金融梦想的实现,不能是空洞的口号,也不能是脱离现实的纸上谈兵。实现现代、一流农村金融企业的目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更需要有一套推动企业发展的机制支撑。而无论是发展思路,还是机制建设,都需要从不断创新中去寻找驱动力。”日前,山东省潍坊市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王祖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潍坊市农信社近年来令人瞩目的改革发展成绩,做出上述表示。

王祖玉自信地向记者表示:“潍坊市农村信用联社成立13年来,在各级监管部门的科学监管和帮促指导下,正确处理好与辖内各行的关系,认真履行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把管理寓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管理先服务,服务促管理,充分发挥了市级平台的职能作用和整体功能优势,多年来积极探索实践构筑起的以‘三大系统,四大平台,一个模式’为代表的自主创新和管理服务模式,对潍坊乃至全国农信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潍坊农信已初步打造成为一家内控严密、资本充足、治理完善、经营稳健、业绩突出,具有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村金融机构。”

据了解,近年来潍坊市联社先后荣获“全国支农先进单位”、“山东省金融创新奖”、“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等23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其自主研发的诸多系统和金融服务产品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37项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自助研发、打造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模拟利润绩效分析系统”、“业务异常运行风险预警系统”等“三大系统”,获得监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更获得全国农信系统众多机构的追捧。

王祖玉向记者介绍,潍坊市联社成立以来,以“创新发展”为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集团优势、资金保障、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作用,以“三大系统”为代表的创新研发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而这些在经营管理方面探索的创新成果,对于改善潍坊农信的现代金融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潍坊农信综合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一,自主研发“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打造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资本对风险和效益的约束。2007年,根据银监会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潍坊农信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划》,自主创新研发了“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依托系统实现了多维度风险计量,实施了经风险调整后的利润和质量管理评级考核、信贷产品风险限额管理、风险监测等一系列精细化风险管理策略,初步建立起了以“经风险调整的经营利润、风险计量、质量管理评级考核”为特征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全市农信系统高管团队的经营方向和发展重点问题,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由指标任务型向经营管理型、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

2011年开始,潍坊市联社又根据银监会监管指引及省市银监局和省联社要求,探索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目前已初步创建了涵盖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城镇等全体零售客户的债务人和债项评级模型,力争早日达到协议银行标准。

其二,自主研发“模拟利润绩效分析系统”,建立了先进的绩效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竞争、激励、约束为特征的长效分配机制。2009年,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指导意见》,为切实解决内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计算标准不统一、衡量标准不科学的矛盾和问题,建立以经营效益、资产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创造活力,潍坊市联社自主研发并推行了“基于模拟利润,运用平衡计分卡原理,体现潍坊农信特色”的模拟利润绩效分析系统,建立起以“体现岗位价值、激发员工潜能、优化资产质量和客户结构、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为特征的绩效管理体系,较好地实现了高管层确定的经营管理目标与员工的工作目标、方向和行为的有效对接和统一,在转换内部经营机制、释放金融生产力上实现了新突破。

其三,自主研发“业务异常运行风险预警系统”,构筑了技防先行的内控体系,初步实现了“超前防范、风险可控”的内控风险防控目标。根据银监会进一步加强银行业业务运行和案件风险排查的工作要求,2010年,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研发并推行业务异常运行风险预警系统,对核心业务数据以“T+1”模式进行识别、过滤,通过预设好的预警规则,对业务操作进行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和处置,强化对前台业务操作领域风险点的“刚性”约束,打造执行制度与违规操作之间的“防火墙”,及时有效地发现各类案件隐患,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业务风险,构筑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违规违纪行为体系。

打开梦想之门的钥匙

“农信社要实现打造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在具体的实践层面,需要在内部管理优化和外部业务拓展两个方面都实现创造性的突破,才可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发展的活力。”王祖玉向记者表示,“三大系统的打造,从内部管理优化上,提升了潍坊农信的综合经营能力,但有了内部的管理优化,并不会自然地转化为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要实现业务发展能力的有效提升,必须从影响农信社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入手去构建相应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来整合和转化内部管理的优势,从而形成对农信社业务发展具有直接意义的综合发展能力。”

基于上述思考,近年来潍坊市联社在着力打造、施行“三大系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三大平台”,充分发挥了战略引领和保驾护航作用,全面提升了潍坊农信科学稳健的经营能力。

首先,以货币市场业务为抓手,打造了调剂头寸、优化资产结构和流动性的平台。针对农信社成本高、资产单一、贷款集中度高和季节性头寸余缺大所造成的资金收益性差、流动性难以掌握的特点,近年来,潍坊市联社依托货币市场业务,对辖内行社实行了约期存款、自主上存和资金适时拆借等制度,在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确保全市农信系统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份潍坊市联社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潍坊市联社累计为辖内各行社提供资金支持500多亿元;累计为各行社消化运用季节性富余资金870多亿元。同时,潍坊市联社通过全国银行间市场的操作交易,累计为各行社实现收入37.5亿元(年度加权平均收益率4.22%,比同期全辖平均资金成本高出1.92个百分点),实现净收益17.2亿元。此外,还使用自营收入通过考核奖励、人员培训和帮扶困难社等共支付给各行社1.92亿元。截至2012年末,全辖货币市场类资产已占全部资产的36%以上,优化的资产组合不仅为各行社创造了收益,更重要的是有效抵御了前两轮紧缩周期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其次,实施“产品线”管理,打造了产品研发的平台,满足了不同客户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潍坊市联社将现代银行管理理念同自身实际相结合,秉承“跟着市场走,围着客户转”的产品研发理念,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实施了“产品线”管理,按照“大模式、小产品”的思路,自主研发了五大系列45种信贷产品,覆盖了全市100多万个人客户和8000多家中小企业客户,构建了独具潍坊农信特色的信贷品牌,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户、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小企业等不同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其三,争取地方政府扶持政策,打造了协调沟通的市级平台,化解了历史包袱。多年来,潍坊市联社积极加强同地方党政部门的汇报和沟通协调,落实了包括“整体置换、资产确权办证、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税收返还”等一揽子优惠扶持政策。特别是2005年,为彻底解决历史上形成的不良贷款问题,在银监局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按照“一次性集中解决,分年度处置消化”的方案,对全市30亿元的不良贷款进行了集中处置。截至目前,该不良资产已经全部消化处置,累计争取地方税收返还1.92亿元。

梦想因使命而灿烂

“农信社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对于农信社而言,打造现代金融企业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王祖玉告诉记者,近年来,潍坊市农信社在实现自身综合实力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高举“三农”大旗,积极打造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了银监会提出的“三个全覆盖”,创造了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潍坊农信模式”。

近年来,潍坊农信逐步构建了完善的、适合“三农”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创造了农户信用评定(诚富通)、两大信用联盟、“1510”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三位一体”的,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潍坊农信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银监会提出的信用评级、有效贷款需求、信贷服务“三个全覆盖”的目标。

自2000年开始,针对农信资金成本高、人力资源不足、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在全国首创了以支农营销网络建设为指导、以农户信用评定贷款为核心的支农模式,运用社会力量完成对社会的服务,建立起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了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大、成本高和农民贷款难等问题。此后,随着农民致富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大以及农村经济的提升所带来的新需求,潍坊农信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组织,研发并推广了“4+1”农业产业链贷款、农业产业园区贷款等,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升级。

近年来,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户新的需求,潍坊农信又因势利导,对乡村“2+1”贷款进行了升级换代,2011年创新推出了“诚富通”农民信用联盟贷款,有效解决农户信用评定贷款模式中逐渐暴露出的评定小组成员不负责任、村委约束能力差、集体违约风险增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