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学在职研究

金融学在职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学在职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学在职研究

金融学在职研究范文第1篇

《国际金融》是高职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高职人才的需要,一些非经济专业。根据我院几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国际金融》课程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学生之前的选修课程有《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等。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积累,而研究性教学在学习方式上的探究性特征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探索。这对于高职院校提高《国际金融》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利用金融知识分析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前高职院校《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教学方法、内容和课程体系上,研究性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开展研究性教学,首先应选对教材。当前《国际金融》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各大出版社都有相关教材出版,这些教材主要从汇率、国际收支、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几个方面来着手写作,前沿性、启发性内容、案例分析还较少。

(二)全球化新趋势与研究性教学。在全球化的新趋势下,国际经济类的高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国际经济包含两个教学领域,一个是国际贸易,另一个是国际金融,前者重视微观企业的进出口行为的学习,后者重视对开放宏观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学习。金融全球化浪潮下,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对开放经济中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都需要通过研究性教学来加以提升。

二、研究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运用

(一)案例导入。案例教学把激发学生思考和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自我表现欲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既生动形象,又具有实际操控意义的教学方法。一切创新源于问题的发现,利用案例、交换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的质量。

(二)专题讨论。专题讨论教学将金融学理论和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具有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讨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且尽量避免过难或过于抽象的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并不陌生,从而有兴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金融学在职研究范文第2篇

 

小编可以肯定的说,是有用的,公务员和事业编考在职研究生可以提升以下几点:

 

提升学历学位

现如今本科毕业已经不是什么高人一级的事情了,公务员岗位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机制,所以想要有更大可能的占据升职的有利地位,那就要有鹤立鸡群的高度,这里能帮上忙的就可以是研究生学位和学历证书。

 

评职称

对于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而言,学位和学历证书也是评职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报考在职研究生的拿到的学位和学历证书是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的,同样的受国家承认,对日后的升职加新、评选职称等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提升工作技能

在职研究生优势不仅是学习时间比较方便,而且对于工作技能方面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其课程采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可以学到专业、权威的知识,还能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发展提供帮助,你的能力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拓展人脉

在职读研学员来自不同行业,从初出茅庐到政商界精英,不同领域不同经历的学友,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学习和交流,可以相互结识,从而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对以后的事业有很大帮助。

 

综上报考在职研究生对于大家还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你适合选择哪些专业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下。

 

企管行政

公务员的大部分职务都是离不开管理的,特别是那些综合管理职位,他们就很适合去报读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等。

在编的教师或者学校的行政岗大家可以选择教育管理这样的专业比较适合。

 

计算机技术

这类公务员往往是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针对的岗位都是实践性公务员职务,有的设置是与管理没有太多的关系。为此,他们就不适合管理类的专业。

可以考虑去报读新闻学,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类等专业。

 

法律相关

这些公务员往往指的是那些直接服务于社会法律,或者是具体执法环节的人,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并且熟知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因此,这些公务员需要选择法学类别的转业。

可以考虑法学、法律硕士等,另外可以考虑行政管理硕士等。

 

中文汉语

随着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如今的政府已越来越需要学习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尤其是处理突不及防的公共事件,这都需要有相当高的文字技巧及表达能力,所以对我们公务员在中文水平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可以考虑中文及相关专业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秘书、秘书学、旅游文化等专业。

 

财经经济

如今政府部门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类是财会类,如财政学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另一类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等。

其中,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进入政府,最可能从事的是财务管理、税收征管等财务工作和审计业务等方面的工作,而招录部门,往往是如财政局、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心、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等直接管理老百姓钱袋子的实权部门。

金融学在职研究范文第3篇

(一)盈利性指标分析宁波银行近5年的总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利润率都较为稳定,并且都于2009年起呈小幅度增长趋势,这说明宁波银行利用资产获得收益的能力有提升,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变好;宁波银行成本收入比值不高,未超过行业认定的标准45%,并逐年降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减少,获取收入的能力增强;收入利润率稍有起伏,但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较好的水平。这些都说明了宁波银行在近5年中的盈利性相当好,并具有更好的趋势,在未来,持续盈利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二)安全性指标分析不良贷款率是指金融机构中的不良贷款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率影响着银行的资产质量,而资产质量标志着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它能较准确的衡量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状况,控制不良贷款率的数值有利于银行盈利的维持和提升。资本充足率指的是银行在其客户的资产受到损失后,该银行能够以自有资本来承担相应损失的能力。我国银监会为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全国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有严格的管制。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在1%以下,我国风险监管要求该值要小于5%,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由此可见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控制的很好,反映出宁波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良好;并且其资本充足率均保持在10%以上,多年达到15%,风险监管标准要求该值大于8%,宁波银行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对储蓄客户来说保障程度较高,且没有过高而导致闲置资金降低了盈利能力。其较低的不良贷款率和较适当的资本充足率,说明宁波银行的安全系数很高,资产安全状况良好,抗风险能力较强。

(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公司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是总资产增长额同期初资产总额的比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能反映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可以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评价公司发展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除了2009年的总资产较上年有少量减少,总体来说,宁波银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都保持正增长,并且幅度较大,发展势头好,整体实力壮大。

二、宁波银行潜在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银行持续运作健康发展的根基,是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实现财务目标的基本手段。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很多发展尚未成熟的城市商业银行尤为重要。在近5个报告期内,宁波银行严格按照《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与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不存在差异,也未曾收到监管部门下发的整改的有关文件。

(二)人力资源在人类所拥有并能利用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最具有不可估量的无限竞争力。尤其银行,不仅仅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更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更多熟练的业务人员,更多精通创新开发的研究人员,更多具有高度和深度战略眼光的高级管理人员,就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傲立群雄。截至2012年末,宁波银行在岗员工5329人:个人银行业务人员874人,公司银行业务人员1700人,资金运营管理人员1382人,科技信息人员197人,管理人员224人,风险及合规管理人员446人,其他金融业务人员53人,行政人员453人。在岗员工中,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的占87%,大专学历的占10.13%,中专学历及以下的仅占2.87%。在职员工中,87%的人员有着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为宁波银行在中短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潜在因素更是提升宁波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三)品牌影响力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经成为银行竞争力中的软实力。商誉决定着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在无形中给银行带来经济效益。宁波银行始终坚持“公平诚信、善待客户、关心员工、热心公益、致力环保、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观。宁波银行将经营管理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保证回馈社会,不仅在宁波本地,在整个浙江省甚至全国,其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都在持续提升。宁波银行的经营理念得到业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荣膺《理财周报》的“2012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银行”、《中国经营报》的“中国企业优秀社会责任实践奖”、《每日经济新闻》的“最具成长潜力上市公司”等数十项殊荣。

三、结论

金融学在职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金融模式 循环经济产业化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活动和金融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的。健全的金融体系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循环经济指的是将生产所需要的资源通过回收、再生产等方法再次获得使用价值、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废气物排放的经济生产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特征。可以对资源充分而高效的利用。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经济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它可以使资源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起到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它可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作为这种经济模式的构建,通常需要对多个学科领域技术的综合利用。正是由于相比较于传统有更大的资金投入,才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并将其运用到循环经济发展实际中,所以,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质而言之,只有合理而完善的金融体系才能够对循环经济的构建发挥有效作用。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完善而有效的金融模式可以使循环经济市场的发展变得有序。总之,循环经济与金融体系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发展的共荣共生的产物。所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使健全的金融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使循环经济能够有效的给金融的体系的完善提供支持,使二者实现共赢。

一、建立绿色融资体系

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因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否存在平衡的共通点,成了全球备受争议的话题,但大家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资源和环境双赢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也就是说,循环经济是适应现代新型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正是依赖于这样的循环经济理念,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银行已经将企业的是否可持续,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和破坏作为其冯秀安评估和贷款评估的一项内容,因而许多企业在向银行寻求贷款时,除了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外,往往将环境报告作为主要内容。根据国外银行的惯例,如果企业的发展不损害环境,那么企业则可以获得绿色抵押贷款,也就是说企业生产是否环保成了贷款的一项资源衡量标准,如果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良好环境记录,那么可以获得比普通银行更多的优惠政策。

自2003年6月开始,就先后有7个国家的10家银行开始以IFC(国际金融公司)的科学指南和政策作为参考,制定相关度的银行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都涉及了社会和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这10家银行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对他们所注入资金信贷的企业都要进行绿色环境风险评估。目前这个评估主要是针对采矿、天然气、石油和林业部门而言的。这种将金融融资制度性规定与环境、社会和谐统一的模式,有助于推动企业充分的考虑到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的诉求,这种新型的融资原则的设定使得银行管理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向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方向不断靠拢。

我国银行长期以来,在企业进行融资过程中,对于企业可能会造成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这一风险因素考虑较少,而更多的是从经济效益来作为出发点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环保与银行之间并没有关系,这应该是社会保障部门和环保部门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自2003年,绿色金融在许多国家的国际性银行得到了认可。我国在2008年,兴业银行也第一个开始采取这样的措施,虽然到目前为止参与这项计划的中国本土银行还寥寥可数,但是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的银行部门已经逐渐离开始意识到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已经开始看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金融有90%以上都是来自于银行,也就是说,银行业在我国的融资体系中占有绝对优势。因此,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实完全可以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来宣传和帮助实现的。此外,我国政府部门应该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贷等多种途径给予支持并为其他行业树立标准,使其发展具有方向。

二、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专业金融组织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创建一些政策性金融组织,这样金融组织的建立并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为循环经济生产提供企业以及政策上的扶持,使企业逐渐向生态型工业方向靠拢,使我国企业在融资这一环节逐步靠近“生态工业园”这一企业建设目标。

要建立这种旨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政策性金融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性银行,尤其是开发性银行,通过借助他们已形成的优势,来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帮助。作为专为循环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性银行的建立,需要以市场体制为导向,以促进循环经济的稳固基础为目的。同时,作为政策性银行,也可以与地方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对于地方企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地方商业银行获得该企业项目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作为政策性银行而言,还可以根据自身固有实力,扩大其业务范围。国家开发性银行可以对申请融资的企业进行综合考评,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区域生态的企业,这样做可以弥补由于体制落后而造成的市场监管不力的缺陷,从而更好地完成和实现政府的既定发展目标。循环经济主要特点就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最有效经济模式。作为国家政府部门以及开发性银行应该将这一类型的企业作为业务拓展的新方向。

第二,建立一批专门为循环经济发展服务的银行。这类银行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扭转政府投融资不足的状况。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组建以财政资金以及金融市场资金为支持的区域发展银行是最可行的策略,因为以此作为基点的区域发展银行一方面可以平衡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另一方面,可以使循环经济的发展获得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三,创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投资开发公司。建立这种以政府资金为主,多元社会力量融资的开发专业公司,可促进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一般来说,这种投资公司应该由国家控股,以国有独资为组建形式。因为它可以有效的建立起我国循环经济的网络体系,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资源循环利用的项目,从长远来看具有较高的利润回报。但是,一般来说,由于项目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其操作环节比较复杂,使其实现资金回收的难度较大。就是作为商业银行来说,也很难适应这种情况,而组建专业的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它是面向全社会融资的,可以让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共担风险。这样一方面既对循环经济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循环经济项目融资途径多元化。这种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使得其发展方向更加符合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总体目标。

产业投资基金的实现可以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募集资金,然后交由专门的投资管理公司对其进行后期的管理,这种募集资金的方式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它的优点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资金,保证了企业的规范化运作。使企业发展的风险呈现分散化。这种开放的融资方式是循环经济发展总目标的应有之义。

总之,作为金融业要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绿色信贷服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推动环境金融产业模式的创新,并主动的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从而实现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陶君道.金融支持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甘肃金融.2006(2)

金融学在职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 评估 决策方法

项目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项目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于:个人天使投资、私人资本、保险公司、公共养老金、捐赠基金以及公司。如世界上的著名公司:思科、微软、三星、英特尔、爱立信、康柏及太阳系统等公司,刚起步时都因项目风险投资者提供了原始启动资金,如今这些公司已在各个行业中成为遥遥领先者。项目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也因为在这些成功企业的投资及回报,从1970年初期的1亿美金发展到现在超过1000亿美金。在美国风险投资已经十分完善,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操作模式和理论体系。

目前,中国在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型,从一个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在转型过程中,风险投资及投资决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在公司金融活动中。

中国的风险投资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外的风投和基金公司进入中国,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信托投资公司、银行也纷纷开设了风险投资部,中国的风险投资进入了探索性发展的阶段。最近一两年来,创业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的特性,已经逐渐为国人所认识,国内风险投资行业迅速崛起,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投资顾问公司、中介公司等等。不仅如此,政府、券商、上市公司、外资金融机构等纷纷介入风险投资,或独自或联合其他机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实行战略投资。

公司在考虑风险投资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虽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通常意义上风险投资面临的风险将会更大,包括知识产权风险、融资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及管理风险等。风险投资的周期通常是4—6年。

2.风险投资一般是组合投资。因为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高风险特征,在公司金融投资中,一般利用组合投资的方式,分散或对冲风险,使系统风险在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收益。

3.资本管理,是指技术发展和生产扩大阶段。这一阶段的资本需求相对前两阶段又有增加,一方面是为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是开拓市场、增加营销投入,最后,企业达到基本规模。这一阶段的资金称作成长资本,其主要来源于原有风险投资家的增资和新的风险投资的进入。另外,产品销售也能回笼相当的资金,银行等稳健资金也会择机而入。这也是风险投资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风险已主要不是技术风险,因为技术风险在前二阶段应当已基本解决,但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大。

(4)资本退出,风险投资最终将退出风险企业。风险投资虽然投入的是权益资本,但他们的目的不是获得企业所有权,而是盈利,是得到丰厚利润和显赫功绩从风险企业退出。风险投资从风险企业退出有三种方式:首次公开发行、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或股本回购、破产清算。显然,能使风险企业达到首次公开上市发行是风险投资家的奋斗目标。破产清算则意味着风险投资可能一部分或全部损失。

对于项目风险的评估以及项目的收益,直接影响了风险投资的选择。风险评估技术,中外创投可靠的规范,尤其是在风险评估的投资风险和投资行为,已经做了很多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理论更加完善。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技巧:情景分析,敏感性分析和仿真估计投资风险。上述技术虽然不提供评估投资风险的客观标准,但它们都参与计划的收入来源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和影响。一种常见的方法是计算的不确定的悲观情绪和乐观,预测最有可能对应于三种类型的收益。

项目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者愿意承受“高风险”是为了获取“高收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风险投资项目都能获得高收益。一个项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可靠性评价结果。在风险投资决策中,除了上文已经提到的风险的评估,还需要解决投资过程中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传统投资决策理论中,评价指标有:

期望净现值;(2)均值、方差(或标准离差);(3)标准离差率。

相应于以上三个评价指标,为了比较这多个方案的优劣,通常采用以下原则之一:

1.最大期望净现值原则:期望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

2.最小方差或最小标准离差原则:方差或标准离差最小的方案最优;

3.最小标准离差率原则:标准离差率最小的方案最优。

在目前的评价方法中,如果只是简单的收益最大化,采用期望最大化原则;如果保守性的投资者,建议采用最小的标准偏差和方差最小原理;如果我们想追求更高的利润,还要考虑安全,使用最低的标准离差率原则。以上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决策,非常方便操作。然而,不同的风险偏好,简单的决定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仍有改进的余地。

我们只讨论均值、方差的情况。

设有两个投资方案其收益率分别为随机变量X和Y,数学期望分别是和,标准差分别为和,则在均值-方差决策规则中所谓X优于Y是指其满足如下两个准则:

其中是市场上统一借贷资金的利率,可以认为是无风险收益率均值。

方差决策规则在投资决策中有不合理之处,举例如下:

设某投资者现有一笔资金决定投资于基金A或基金B,投资期为一个月。由于受到某些可能事件的影响,比如利率的波动,这笔资金在1个月后可能有不同的收益率。设基金A或基金B的收益率分别在[,+1]和[,+2]上的平均分布,则从直观上看投资于基金B比投资于基金A更好一些。

但依据方差规则,用准则1无法判断,采用准则2,则投资于基金A和投资于基金B是等价的,但实际中大多数投资者会根据他们的直观行事并把全部资金投入到基金B。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标准差越大风险也就越大投资项目的吸引力就越小,不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风险投资项目需要具体判断。

传统的投资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适应性可能会有限。虽然可以用传统的方法来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但仅从静态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角度,即经营决策是预先固定的,而不是考虑投资后,形势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仍然是按照原来的决策,使决策的效用达不到预期效果。

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DCF法中的IRR和NPV成为首选的分析工具。考虑到企业规模可能是决定投资决策技术的重要因素,财富500强大企业更为偏好使用IRR,而福布斯200小企业更中意NPV。相对的,在中小型企业中,分析发现NPV和IRR同为最常使用的技术,使用IRR的偏多一些。此外,企业规模对工具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大型企业比小型企业更为经常使用NPV方法和CAPM模型,拥有MBA学历、发放股利的、上市公司等更为经常使用NPV和IRR。

创业项目现在有一个新的进展评估的方法,进行项目风险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可以有选择的使用评价方法特点相适应的风险投资项目。这里的选择权,是在一个固定的价格出售资产或购买权在预定的时间内。使用该选项是一个灵活的管理方法,是项目投资决策的期权,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允许之前或在下一步开始接收信息后,做出决策的最新行动。选择合适的项目评价方法具有许多传统的如决策树分析方法的整合方法,净现值法,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的优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到:经典投资理论与客观世界中企业的投资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净现值准则并不是最优投资准则。美国企业倾向使用内部收益率法,而在亚洲和欧洲大部分企业喜欢用回收期法。在选择使用折现方法的企业中,美国企业偏好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折现率,而中国企业多选择银行贷款利率为折现率。欧洲和北美企业都倾向于使用CAPM模型来估算权益成本,中国企业却很少估算权益成本。各国企业对风险都比较重视,但重视程度、对风险偏好又各不相同。多数企业虽然重视风险,却不根据风险调整项目的折现率。对投资过程其他阶段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

参考文献

[1]龚哲.试论风险投资的阶段性特征及风险管理策略[J].科技资讯,2012(29).

[2]王茜.基于效用函数的最优投资决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